垃圾處理場項目建議書_第1頁
垃圾處理場項目建議書_第2頁
垃圾處理場項目建議書_第3頁
垃圾處理場項目建議書_第4頁
垃圾處理場項目建議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河縣生活垃圾處理工程項目建議書目錄1.概述11.1項目概況11.2編制目的21.3編制依據21.4編制范圍22.城市概況22.1城市簡介22.2地形22.3氣象22.4水文22.5地質22.6地震22.7社會經濟概況2項目背景23.1環衛系統現狀23.2工程建設必要性34.工藝確定34.1垃圾成分分析34.2垃圾量預測44.3無害化處理工藝比較44.4處理工藝確定45項目選址45.1場址及使用年限45.2工程內容45.3填埋工藝56項目組織管理56.1 企業組織56.2 管理系統56.3 勞動定員56.4 人員培訓66.5 工程建設進度67. 投資及財務計劃87.1工程投資估算87.2資金來

2、源97.3工程效益分析98.前期籌備工作概要109.結論與建議109.2 存在問題與建議101.概述1.1項目概況項目名稱:五河縣生活垃圾處理工程主管單位:五河縣建設局建設單位:五河縣城市投資有限公司 項目地點:五河縣朱頂鎮和尚洼山坳1.2編制目的為解決五河縣城市生活垃圾出路問題,對擬建的五河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推薦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建設方案,供上級主管部門審批。1.3編制依據 五河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委托書; 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建設部,2001年;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建城2000120號,建設部、環保局科技部; GB16889-1997生活垃圾

3、填埋污染控制標準; CJJ17-2001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 五河縣城市投資有限公司提供的與本工程相關的其他基礎資料。1.4編制范圍本項目建議書主要根據五河縣環衛設施的具體情況,以及垃圾的成分、產量等選擇合理的垃圾處理方案。本項目建議書編制范圍包括以下內容:改建、新建10座垃圾中轉站;新建一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以及配套設施。2.城市概況2.1城市簡介五河縣位于皖東北,淮河下游,面積1595平方公里,人口70.5萬人,城鎮人口11萬人,縣城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處于淮河北岸。2.2地形五河縣位于淮海平原南端,地形平坦開闊,除有零星殘丘分布外,平原占全區總面積的99.86%。全市市區海拔

4、高度在2831米之間,地形總趨勢西北高、東南低,坡降為1/8000。2.3氣象五河縣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常年主導風向為偏東風,平均風速為2.7米/秒。全年平均日照為2234.6小時,平均降水量901毫米。多年平均氣溫14.515.0,無霜期210222天,最大凍結深度為0.13米。2.4水文境內河流屬淮河水系支流,主要干流有澮河、沱河等2.5地質為第四紀地層,主要發育自上太古界五河群、新生界第三系。基底構造屬華北凹陷南緣。古河道有三條,呈西北東南向展布,河道主流線寬12公里,并以程集至三十里鋪的一條最為發育,砂層累計厚516米。工程地質方面土質為粘土、亞粘土、亞沙土及部分淤泥和人工填土,允許承

5、載力為60260KPa。2.6地震地震烈度為7度。2.7社會經濟概況五河縣經濟“十五”期間發展迅速,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億元,年遞增8.6%。2005年五河縣生產總值達41.5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達20.23億元;第二產業10.8億元;第三產業達10.5億元。2農民人均純收入2837元。城鄉居民儲蓄余額凈增22.6億元。項目背景3.1環衛系統現狀五河縣市容管理局為副科級,財政全拔事業單位,隸屬五河縣建設局。單位地址:五河縣城關環城北路西段。收集(小板車)(垃圾轉運車)垃圾中轉站(小板車)填埋場五河縣垃圾收運流程圖如下: 垃圾 圖3-1 五河縣垃圾收運流程圖五河縣現有垃圾中轉站20座,垃圾轉運

6、車15輛。目前,五河縣唯一的望淮嶺垃圾填埋場占地26.5畝,從1996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現已接近飽和。3.2工程建設必要性由于現有的望淮嶺垃圾堆放場已停用,造成五河縣近期無固定消納垃圾的場所,只好把城市的垃圾污染源轉移至城郊的溝塘,造成多方面危害:垃圾圍城的局面勢必影響和制約五河縣的經濟發展。五河縣城市發展已步入快車道,作為必備的城市基礎設施之一的垃圾處理場如不盡快建成,垃圾處置問題如不得到妥善解決,對于城市的市容、市貌和投資環境將有惡劣影響。污染水體。窯場或廢溝塘內的垃圾雨天隨雨水漫流,污染地表水;毫無防滲措施的堆填污染地下水。黃淮平原地下水位均較高,五河縣市區采用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農村則

7、是直接飲用地下水。隨意堆填垃圾將直接威脅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這種影響甚至會波及數代人。污染土壤。垃圾場滲瀝液這種高濃度廢水夾帶有害元素也會污染土壤,改變土壤的營養結構。五河縣作為一個農業縣,郊區大面積土壤結構發生改變對五河縣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由于此種垃圾處置方法對周圍環境造成較大污染,群眾反應十分強烈,經常引發不應有的的風波。垃圾轉運中仍以板車作為收集運輸工具,垃圾中轉站也較為簡單落后,且轉運具有一定壓力。因此,五河縣垃圾處理場及配套工程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4.工藝確定4.1垃圾成分分析經測定,五河縣城市生活垃圾成分見表4-1。五河縣生活垃圾成份(%)(2005年) 表

8、4-1有 機 物%無 機 物%動植物廚余紙張塑料橡膠竹木紡織物合計玻璃磚瓦陶瓷煤渣灰土金屬合計28.72.61.81.26.7411.01.356.30.459經測試,五河縣垃圾平均容重為0.54噸/m3(非壓實),平均含水率為30%-40%。由上表可看出五河縣生活垃圾特點如下:五河縣城市中無機物占較大比重(59%),煤渣灰土含量高(56.3%),這與五河縣屬經濟欠發達的中小城市、氣化率不高有關。可燃物(紙類、竹木等)含量低。廚余含量大,致使垃圾含水率較高。五河縣生活垃圾仍為混合收集方式,這樣致使垃圾成分復雜,性質不均勻,且隨著季節波動較大。4.2垃圾量預測五河縣現日產垃圾350噸/天,國家建

9、設部統計得出的全國城市近幾年“垃圾年增長率為45%”。確定2006年以后垃圾年增長率取為4%。4.3無害化處理工藝比較目前,垃圾處理主要有衛生填埋、堆肥、焚燒及綜合利用等幾種方式。填埋的主要優點是建廠費用與運行費用相對較低,而且對垃圾的最終處置而言,衛生填埋也是唯一的方法,缺點是占地面積大,填埋所產生的滲瀝水、沼氣及惡臭對水、土、氣有污染,使得防治投資大。堆肥法在實現垃圾無害化的同時,生產出含腐殖質較多的有機堆肥,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但是也有不足之處:堆肥養分含量不高,只能用于土壤改良劑;我國城市垃圾為混合收集,必須先進行預處理方可堆肥。但預處理系統復雜、投資大,國產的關健設備不成熟。焚燒

10、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生活的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占用土地資源少,缺點是建廠投資高、操作要求高、設備較復雜、要求垃圾有一定熱值。現將填埋、堆肥、焚燒三種方法比較如下表。4.4處理工藝確定從五河縣的具體情況來看,它是一個農業城市,處于城市發展階段,建設資金不很充足,垃圾可燃成份不高,所以目前不宜采用投資高的焚燒工藝,可考慮堆肥和填埋。鑒于目前垃圾成分中有機物含量不高、垃圾成分不均勻、現有技術條件下堆肥產品市場有限、五河縣垃圾混合收集仍將維持一段時間、堆肥條件還不成熟等,所以建議五河縣垃圾處理采用填埋工藝。5.工程內容5項目選址5.1場址及使用年限根據甲方意見,場址初步定在五河縣城郊。本填埋場占地

11、355畝,總庫容25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按80%計,則有效庫容為200萬立方米,垃圾壓實密度按0.9米3/噸計,則此填埋場可填埋垃圾180萬噸。填埋場建成時的2008年的垃圾量為350噸/天,確定此填埋場的起始處理規模為350噸/天,按市區所有垃圾均運往此填埋場計算,則2008-2018年運往此填埋場的垃圾量如下表。5.2工程內容五河縣垃圾填埋場工程內容主要包括防滲工程、滲瀝液收集工程、滲瀝液處理工程、雨水排放工程、導氣工程、場內道路工程、附屬建筑物及垃圾中轉站工程等。防滲工程垃圾填埋后水分和有機分解液體形成的污染液經填埋場側面和底部滲出去,為有效防止垃圾滲瀝水對地下水的污染和周圍環境的影響,

12、垃圾填埋場必須采取有效防滲措施,滲瀝液不向鄰近地區滲透擴散,使垃圾填埋場成為一個封閉的獨立單元。根據CJJ17-2001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對“自然防滲”填埋場的要求(天然粘土類襯里的滲透系數不應大于1.0×10-7cm/s,場底及四周襯里厚度不應小于2m),本場區的地層不具備自然防滲條件,必須采取人工防滲措施。五河縣垃圾填埋場庫區采用高位填埋方法,防滲采用土工合成膜處理。填埋區土工合成膜防滲方案的設計包括場地平整、襯里材料的選擇和保護層的設置等內容。同時還要考慮與上部的滲瀝液導排系統及以下部的地下水導排系統的結合。本設計選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為本工程填埋區的防滲襯里

13、材料。滲瀝液收集工程滲瀝水收集系統是由30cm厚場底導流層、DN400mm排水主盲溝、DN200mm排水副盲溝和集水井組成。滲瀝液處理工程滲瀝液水質較一般生活污水具有有機物濃度高、金屬含量高、水質變化大、NH3-N含量高等特點,滲瀝液必須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雨水排放工程由于場區地形平坦,為使雨水順利排出填埋場外,在填埋場四周應有雨水排放設施,可防止場內雨水淤積和最大限度地減少滲瀝液的量。排水明溝可兼收已填埋單元的雨水和場區外的雨水。導氣工程有機類垃圾由于受微生物分解而產生氣體,氣體種類有甲烷、CO2、NH3、H2S等。由于此垃圾填埋場庫容不大,產氣一般在垃圾填埋的第5年達到高峰,以后漸減。所

14、以本工程現場只考慮采用垂直導氣管導排。場內道路工程場內主要道路設計標準應滿足交通量、車載負荷及使用年限的要求,場內道路有永久性道路和臨時車道兩種。5.3填埋工藝垃圾車經地磅房運至填埋場,卸料后,由推土機推平、壓實機碾壓、填土覆蓋等。填埋作業實行單元分層作業,按先后次序循環進行,每單元大小一般以一日一層作業量計算,填埋物劃分為近似矩形網格,每層垃圾約厚2.5m,分3-4個碾壓小層,每個碾壓小層厚0.6m左右。壓實密度控制在1.0t/m3以上,最后進行日覆蓋。6. 企業組織、勞動定員及建設進度6項目組織管理6.1 企業組織五河縣生活垃圾處理場隸屬于五河縣市容管理局,實行企業化管理。6.2 管理系統

15、五河縣市容管理局五河縣生活垃圾處理場運輸及作業區24后勤及輔助生產6生產技術科5滲瀝液處理及環境監測8機修間4管理科3圖6-1 五河縣生活垃圾處理場管理系統圖6.3 勞動定員填埋場起始處理規模350噸/天,為級填埋場。按建設2001101號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中規定級填埋場勞動定員3050人。由于已設污水處理廠且處理規模為級填埋場的上限,所以取50人,具體見下表。五河縣垃圾處理場人員編制一覽表 表6-1 崗 位定 員備 注管理人員3負責主場運行、管理和行政管理技術人員5負責各工序技術工作填埋區24司機及填埋操作滲瀝液處理及環境監測8有關滲瀝液處理的運行、管理及環境監測維修4

16、車輛、機械、電氣等維修后勤及輔助生產6浴室、倉庫、門衛、灑水、灑藥等合計506.4 人員培訓生活垃圾填埋場,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和技術過硬的工人隊伍。除配套比較先進的工程設施和技術裝備外,重要的是提高人員素質,所以必須制定出有關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培訓計劃。培訓工作可采取培訓課程、研討會、考察、技術咨詢、在職培訓等多種形式,并貫穿于從項目前期準備到運行管理的全過程。6.5 工程建設進度為確保工程如期完成和交付使用,本報告對工程進度作如下設想:五河縣生活垃圾處理工程進度計劃表 表6-2工作內容2006年2007年9101112123456789101112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

17、技術考察與人員培訓設備制造與采購工程施工試運營調試正式運營整個工程約需1.3年時間。7. 投資及財務計劃7.1工程投資估算五河縣生活垃圾處理工程投資估算表表7-1序號工程和費用名稱估算價值(萬元)建筑工程設備安裝工程工器具及生產家具其它費用合計(一)主要部分1垃圾庫(含防滲、底部排水、垃圾壩等)26502滲瀝液收集處理系統10003沼氣導排系統2004填埋運輸機械與設備6005場內道路10(二)輔助部分1供水及配套管網202變配電間103綜合樓(含食堂、浴堂等)604門衛35油庫46機修間207廠區通訊及動力、自動化控制系統20(續表)序號工程和費用名稱估算價值(萬元)建筑工程設備安裝工程工器

18、具及生產家具其它費用合計8環保監測20920KV供電線路10第一部分費用合計4057二第二部分工程費用1征地費(255畝)7652環評費203建設單位管理費(1.1%)444辦公及生活家具購置費55人員培訓費56勘察設計費2007施工監理費用(1.5%)60第二部分費用合計1099三第一、第二部分費用合計5156四基本預備費(5%)258五漲價預備費(1.6%)82流動資金30建設期貸款利息174合 計57007.2資金來源五河縣生活垃圾填埋場總投資5700萬元人民幣,其中自籌2400萬元,擬爭取世行貸款2300萬元.7.3工程效益分析7.3.1 社會效益 填埋場的建成使用,將替代臨時堆場,基本解決了的生活垃圾出路問題,也為五河縣的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提供了一定的保證。良好的處置場所提高了五河縣的環境衛生水平,對吸引外資,發展高科技產業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衛生填埋場封場后,土地資源還可以得到利用,如可用作游樂場、停車場、農田等。因而具有重大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該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建成將產生巨大的環境效益:它實現了生活垃圾的集中處理,達到了垃圾無害化處理的目的,很好地解決了由于垃圾無任何處理措施的堆放而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惡劣影響;同時,由于擬建填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