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058-2021 林長制信息化培訓規范_第1頁
DB34∕T 4058-2021 林長制信息化培訓規范_第2頁
DB34∕T 4058-2021 林長制信息化培訓規范_第3頁
DB34∕T 4058-2021 林長制信息化培訓規范_第4頁
DB34∕T 4058-2021 林長制信息化培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 03.080.2034CCS A 02安徽省地方標準DB34/T 40582021林長制信息化培訓規范Training specification for forest chief scheme informatization2021-12-28 發布2022-01-28 實施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 布DB34/T 4058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安徽美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林業局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安

2、徽美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林業局林長制工作處、安徽省林業調查規劃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楊光道、孫皓晗、查朝生、張兵、王水、高曼莉、闞龍攀、王露、楊小燕、錢小盼、余先娟、李浩、虞宏建。IDB34/T 40582021林長制信息化培訓規范1 范圍本文件規定了林長制信息化培訓規范的培訓機構、培訓講師、培訓對象、培訓需求、培訓計劃、培訓實施、培訓內容、培訓考核、培訓評估、資料(檔案)管理和評價與改進。本文件適用于林長制信息化培訓服務。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3、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LY/T2169林業數據庫設計總體規范LY/T2170林業信息系統安全評估準則LY/T2172林業信息化網絡系統建設規范LY/T2175林業信息圖示表達規則和方法LY/T2176林業信息WEB服務應用規范LY/T2189森林資源數據處理導則LY/T2265林業信息術語LY/T2266林業信息元數據LY/T2267林業基礎信息代碼編制規范LY/T2268林業信息資源交換體系框架LY/T2269林業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框架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林長制 Forest Chief Scheme在行政區域或者生態區域設置林長,負責領導、組織、協

4、調區域內森林、林木、林地、野生動植物、濕地、公共綠地等林業資源及其生態系統保護發展的制度。3.2林長Forest Chief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負責指揮、組織、協調、督促責任區林長制改革工作的相關人員。安徽省全面實施林長制,設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省、市、縣(市、區)設立總林長、副總林長、林長;鄉鎮(街道)和村(居)設立林長和副林長。在自然保護地、國有林場等重要生態區域,根據需要劃定省級、市級、縣級林長責任區。3.3林長制信息化Forest Chief Scheme Informatization9圍繞林長制的目標、任務,以林業資源為基礎,構建林業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完成林業數

5、據與林長制數據整合,實現數據共享服務,提供信息化基礎支撐。提升林業大數據感知能力,構建可量化、可分解、可實施、可監測的評價體系,實現多方位一體化的應用模式體系,以信息化推動林長制工作科學化、規范化、長效化。4 培訓機構培訓機構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a) 獨立法人組織;b) 培訓機構經營范圍應包含提供信息化服務;c) 培訓機構應具備測繪資質(含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或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d) 培訓機構應根據培訓服務需要,提供與業務范圍相適應的基礎設施和教學設備,場地選擇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e) 培訓機構具有與培訓課程、內容相適應的培訓師資隊伍;f) 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主要包括培訓服務管理制度、

6、學員管理制度、培訓講師管理制度、后勤服務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培訓方案制定與實施、相關應急預案等。5 培訓講師培訓講師分為機構內部老師和外聘行業專家,應符合以下要求之一:a) 具備信息化的知識儲備和工作經驗的相關專家、學者;b) 參與過林長制相關工作,具備林長制管理、研究、實施的資深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6 培訓對象培訓對象為涉及林長制信息化工作的相關人員。7 培訓需求培訓需求主要包括:確定培訓對象,明確培訓內容與培訓規模,形成需求文件,并實施于培訓過程。8 培訓計劃8.1 培訓模塊培訓模塊主要包括:林業基礎政策法規,林業基礎知識,林業信息化、林長制信息化平臺應用。可按實際需求自由組合相關模塊。8

7、.2 培訓課時培訓課時見表 1。表1培訓課時表序號培訓模塊課時安排1林業基礎政策法規不少于 4H2林業基礎知識不少于 8H3林業信息化基礎知識不少于 4H4林長制信息化平臺應用不少于 16H9 培訓實施根據培訓方案由符合要求的培訓講師實施培訓,并做好以下工作:a) 介紹培訓意義、目的及培訓課程內容;b) 運用課堂教學、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實際操作、分組討論、實地考察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授課;c) 做好培訓過程中圖文資料的記錄。10 培訓內容10.1 林業基礎政策法規林業基礎政策法規培訓內容,包括但不限于:a)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b)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c) 森林防火條例d) 安徽省

8、林長制條例;e) 安徽省濕地保護條例;f) 森林采伐更新管理辦法;g)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h)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林長制的意見;i) 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優化林業發展環境的意見;j) 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政府辦公廳安徽省創建全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實施方案;k) 關于深化林業科技創新支撐全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10.2 林業基礎知識林業基礎知識培訓內容,包含但不限于:a) 林業名詞術語解釋;b) 安徽省人工造林技術導則;c) 安徽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10.3 林業信息化基礎知識10.3.1 林業信

9、息化相關政策法規林業信息化相關政策法規培訓內容,包含但不限于:a)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b)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c) 全國林業信息化工作管理辦法(201625 號);d) 國家林業局關于進一步加快林業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林信發2013130 號);e) “互聯網+”林業行動計劃全國林業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10.3.2 林業信息化領域的國家或行業標準解讀林業信息化領域的國家或標準解讀見表2。表2林業信息化領域的國家或標準解讀表序號標準號標準名稱1LY/T 2169林業數據庫設計總體規范2LY/T 2170林業信息系統安全評估準則3LY/T 2172林業信息化網絡系統建設規范4

10、LY/T 2175林業信息圖示表達規則和方法5LY/T 2176林業信息WEB服務應用規范6LY/T 2189森林資源數據處理導則7LY/T 2265林業信息術語8LY/T 2266林業信息元數據9LY/T 2267林業基礎信息代碼編制規范10LY/T 2268林業信息資源交換體系框架11LY/T 2269林業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框架10.4 林長制信息化平臺應用10.4.1 林長制數據中心應包括以下方面:數據庫結構專題數據數據交換共享數據檢索統計分析日志與審計10.4.2 林長制管理系統應包括以下方面:“五個一”系統移動 app監督與評估服務微信公眾服務10.4.3 森林資源管理系統應包括以下方

11、面:林長區域森林資源管理森林資源信息查詢10.4.4 自然保護地管理系統應包括以下方面:自然保護地空間屬性業務聯動自然保護地違規建設監測與分析臺賬管理10.4.5 科技支撐服務系統應包括以下方面:科技人員管理科技設備管理應用技術管理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先行區展示平臺10.4.6 監控指揮中心應包括以下方面:設備使用設備維護10.4.7 數據共享機制應包括以下方面:橫縱向系統銜接平臺服務對接11 培訓考核培訓結束后,對學員學習效果進行考核,合格后發放證明材料。12 培訓評估12.1 培訓效果評估培訓效果評估見表3。表3培訓效果評估表評估類別占比詳細內容滿意度25學員是否對培訓課程設計和教授方式滿意,

12、通過培訓滿意度調查與意見反饋評估;完成度35學員是否掌握培訓內容,通過培訓考核成績進行評估;評估類別占比詳細內容使用度40學員多大程度地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工作實踐中,通過培訓滿意度調查與意見反饋評估。12.2 學員滿意度調查內容服務機構應組織學員在考核結束后進行滿意度調查,調查內容應包括以下方面:a) 培訓內容的針對性;b) 課程設置的合理性;c) 培訓講師的專業性;d) 教學方法的有效性;e) 設施設備的安全性;f) 培訓管理的高效性;g) 后勤服務的有序性;h) 其他意見和建議。13 資料(檔案)管理13.1 建立并依法管理好培訓班學員檔案、跟蹤服務檔案、考評資料等檔案資料。13.2 資料(檔案)采用電子版和紙質版管理方式,存檔期限 1 年。14 評價與改進14.1 培訓機構應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完善培訓體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