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收稿日期:2008-07-22作者簡介:吳曉雋(1974-,女,浙江杭州人,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高汝熹(1941-,男,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歐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案例研究及啟示吳曉雋1,高汝熹2(1.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上海200051;2.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200030摘要:通過選擇歐洲幾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導致其成功或失敗的因素,總結經驗教訓。關鍵詞:歐洲生物醫藥集群;案例研究中圖分類號:F062.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0812
2、-0110-04Ca se Study on the B i o -m ed i ca l C lusters i n EuropeWU Xiao 2jun 1,G AO Ru 2xi2(1.X uri School of M anage m ent,D onghua U niversity,Shanghai 200051;2.A ntai College of Econo m ics and M anage m ent,Shanghai J iaotong U niversity,Shanghai 200030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s ome identic
3、al cases of bi o -medical clusters in Europe and conducts deep analysis on the fact ors which leads those clusters to success or failure .Based on the analysis,it concludes that the experi 2ences and less ons that can be learned by China .Key words:European bio -medical clusters;case study從世界生物醫藥產業的
4、分布版圖來看,北美、歐洲、日本是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高度發達的三大區域。2002年,這三大區域的生物醫藥產業的銷售額占全球藥品市場銷售額的88%。目前,全球正在開發的生物技術藥品超過63%集中在美國,21%在歐洲,日本占10%1。從整體上看,與美國相比,盡管在研究領域歐洲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在其生產過程、創辦公司和維持發展等方面仍然比較落后。歐洲的生物技術公司數量和美國相當,但生物技術公司平均規模小,雇傭的人員數僅為美國的一半,研發投資僅為美國的三分之一,可得貸款數額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相應的歐洲生物技術公司所創造的國家收入也僅為美國的一半。盡管如此,歐洲也出現了若干生物醫藥的明星集群,如英國
5、倫敦、德國的萊因河上游三角地帶以及丹麥、瑞典的藥谷,對歐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研究,我們將以典型案例的形式來做分析,借鑒其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1研發為核心的倫敦生命科學產業集群倫敦的生命科學產業部門包括大型制藥公司、世界級研究機構以及82家本地成長的包羅創業型初創到較成熟生物技術領域的生命科學公司。此外,合同研究機構和生物醫學工程公司也是倫敦生命科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門。倫敦生命科學產業規模龐大,制藥產業的從業人員達6000多名,另有1715萬人在更大的保健產業工作。超過28所大學和公共機構從事生命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2001年評估表明:有1350名科研人員在倫敦頂級的生物科學和臨床部門工作。
6、此外,倫敦還有55家醫院和醫學院校2。倫敦認定了82家核心生命科學公司,它們均應用現代生物或生物制造技術。倫敦生命科學公司集群中,既有創業型初創公司,又有成熟的生物技術公司,更有諸如葛蘭素史克(Glaxo S m ith Kline 等跨國制藥公司。同時,還有許多商業化運作的技術轉讓機構。這些單位中的絕大多數聚集在倫敦中西軸線上,構成生命科學產業部門的供應鏈,形成歐洲最重要的生命科學產業集群之一。其中,50%以上生命科學公司從事針對人體保健應用的治療或藥品的研究和開發。而合同研究機構(尤其是臨床試驗研究領域的合同研究機構和生物醫學工程公司則是倫敦僅次于生命科學公司的優勢產業部門。倫敦生命科學公
7、司的主要客戶是大型制藥公司和其他專業化生物技術公司,它們一般把自己的知識產權許可轉讓給客戶進行商業化。另外,倫敦龐大的醫療產業也是重要市場和吸引客戶落戶倫敦的主要動力。倫敦作為英國最大的醫療市場所在、臨床試驗基地,四通八達的國際與國內交通;緊靠國際金融與商務中心以及地方政府對生物醫藥集群的政策傾斜和扶持,成為該地區生命科學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的原因。從集群的角度看,倫敦形成生命科學產業集群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卓越的研究能力倫敦的生物技術產業的科學基礎是其他歐洲國家無法比擬的。這里集中了劍橋、牛津兩大世界著名高校以及國際知名的研究機構,包括:英國醫療研究委員會(MRC、巴布拉漢姆(Babrah
8、am Institute、維康基金會(W ellcome Trust、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EB I等,并且在生命科學領域成果累累:已經獲得了20多個諾貝爾獎,發現DNA結構及單克隆抗體構造,發明DNA指紋印,以及取得抗體工程的重大進展。這些發明創造為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劍橋的桑格中心還參與了人類基因測序(承擔了三分之一的測序工作,另外在克隆技術以及基因治療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全球領先的卓越的研究能力成為倫敦生命科學集群形成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和前提。著名大學成為集群的核心倫敦的生命科學產業集群主要依托牛津、劍橋兩所世界著名的大學而產生。他們不僅為生命科學集群提供了科學技術和人才并同
9、時擔當了孵化器的作用,對技術的轉讓和產業化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廣泛的技術轉讓支持組織以及大量的交互活動從1980年代的牛津信托到1999年成立的牛津郡生命科學網絡(Oxfordshire B i oscience Net w ork,在倫敦的生命科學集群中,活動著一批致力于“鼓勵研究和對研究成果的應用”的技術轉讓支持組織的商業組織和非商業組織,這些中介機構通過組織會議、課程、開展高校與產業界的交流活動、資助新創企業和研究項目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大大促進了生命科學集群中研究創新的開展和新企業的孵化3。另外,一批法律、金融、咨詢和很多其他領域的專業服務機構則豐富了生命科學創新集群的必要組成部分。劍
10、橋和牛津的創業精神及品牌力量在劍橋郡和牛津郡的生命科學集群中,大量的創業型中小企業成為主體,圖1顯示了牛津郡生命科學集群中企業的規模分布,很明顯絕大部分企業規模都很小, 100人以上的公司比例很低。劍橋郡的情況也非常類似。大量創業企業的集聚正是劍橋和牛津良好的創業氛圍和創業精神的投射。劍橋和牛津作為高科技企業聚集地區的優勢在于它有一種使創業精神轉換成為科技創新的環境條件,發展高科技資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充分發揮人的創造精神,并把它轉換成企業和科技創新,倡導特殊的創業精神和獨特的人文氛圍,使得科技園區不斷發展壯大,這就是劍橋和牛津的創業精神 。劍橋和牛津作為世界一流的著名大學,其學術傳統和
11、聲譽在世界范圍里有顯著的品牌效應,在吸引國內外的人才和投資等方面產生了很強的吸引力。2005年一項針對牛津郡生物醫藥企業的調查顯示,62%的集群內企業認為在促進生命科學企業的發展中,牛津品牌的作用最顯著。在牛津郡幾乎有三分之一的生物技術企業以牛津命名3。2丹麥-瑞典的生物谷橫跨丹麥和瑞典的生物谷是美國以外歷史最久、最成熟的生物醫藥集群之一,集中了斯堪的納維亞地區60%的醫藥企業。生物谷位于丹麥的哥本哈根區以及瑞典的南部一角,該地區集中了300萬人口(是瑞典和丹麥總人口的22%。在研發力量、產業力量和服務力量方面都十分強大,是世界第四大生物醫藥集群所在。谷內集中了14所大學,超過1萬名生物醫藥和
12、臨床領域的專家在此進行世界級的研究工作。在谷內有14萬名大學生,其中15%20%的學生專業為生物醫藥領域。另外,生物谷還包括了26家研究型醫院,其中11家是大學附屬醫院,6家科學園,還有許多大型的制藥企業,比如Novo Nordisk,A straZeneca,Lundbeck等。另外還有超過250家的生物技術和醫療技術企業,擁有41000名雇員4。這個集群很有特點,在一些項目的設計和集群特色的設計和把握上都有值得借鑒之處。大學、醫院、企業三方資源集聚,共享兩個國家的優勢資源在丹麥-瑞典的生物谷里,其發展生命科學的基礎力量之強大、資源之豐富是世界罕見的。在車程僅為一小時的區域范圍內,既有世界著
13、名的大型制藥企業的集聚,又有數量眾多的研究型醫院和高校的存在,這為該區域生命科學產業集群的孕育和全方位的發展打下了非常扎實的基礎。丹麥-瑞典生物谷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在生物醫藥產業鏈的研發、臨床、制造各環節全面發展的生物醫藥集群,在生物谷內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另一方面,該藥谷跨瑞典、丹麥兩國,共享兩國政府的優惠政策、融資渠道和信息資源,同時通過跨厄勒海峽地區的生物醫藥企業、醫院和大學之間的無間合作,進一步促進了兩個國家生命科學領域研發水平和產業水平的提高。雄厚的學術力量和產業力量共同推動了該生命科學集群的形成該地區的大學在生物和醫學領域有很強的研究力量和悠久的傳統,研究實力很強。
14、2004年的一項比較研究顯示了生物谷在基礎的生物醫藥研究領域有很多論文發表,表明該地區的研究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見圖2,事實上丹麥生物谷在該領域已經產生了幾個諾貝爾獎獲得者。這是生物谷形成的知識源基礎。此外,一批研究導向的大型制藥企業比如諾和諾德(Novo Nordisk 、H 1Lundbeck,A straZeneca and LEO Phar ma,在生物谷集群的形成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些大型藥企都是本土企業,存在于該地區幾乎有百年歷史,具有很強的本地根植性,同時區別于歐洲大陸的一些制藥巨頭,這些大型藥企非常重視研發工作和新技術的采用,富于創新精神。在生物技術時代到來之時,這些大型藥
15、企反應迅速,借助于本地的基礎研究力量,積極投入到生物醫藥的領域中,并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加強應用研究能力,吸引供應商、不斷地衍生新企業,直接促成了生物谷集群的形成。 高效務實的中介組織推動集群三類主角的互動和交流丹麥-瑞典生物谷學會(Medican Valley Academy 是生物谷內,致力于增強集群內大學、醫院和各類企業之間的凝聚力的網絡性組織。這個學會組織了大量的聚焦于結成網絡的活動、論壇、會議以及各種聚會來促成區域內三類主體的交流。比如組織一年一度的斯堪的納維亞生物技術論壇科技會議,這是整個北歐地區發布科學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區域性會議,影響力巨大,2004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論壇就吸引了1
16、0000名來訪者。其中該學會主持的博士項目計劃很有創意也頗有成效:每一個博士、博士后項目都在區域內一個大學、一個醫院和一個企業之間的合作中進行。通過學生與導師以及其他項目團隊成員的共同工作和開展研究,事實上促進了集群中三方力量的交流和互動,推動了知識在公共部門和私有部門之間的轉移。善于充分利用優勢資源,以臨床研究為集群特色丹麥-瑞典生物谷的一大特點是非常善于利用和發揮本區域的優勢資源,懂得如何在三種優勢資源相結合的領域打造自己的獨特競爭優勢。臨床研究成為其三方資源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最好交集,事實上,丹麥-瑞典生物谷最為突出的四個研究領域(糖尿病、炎癥、神經病和癌癥都與臨床研究有密切的關系。在生物
17、谷有26所大學和研究醫院,15000張病床,醫學門類齊全。擁有11000名醫生,2000名牙醫和藥劑師,20000名護士,為開展臨床醫學研究和建設藥物的臨床試驗基地提供了資源保證。生物谷內高密度的研究醫院使得該區域具有高水平的臨床專家和執行高質量的臨床試驗的能力。谷內大量集聚的生物醫藥企業為臨床試驗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機會,促進了生物谷在臨床試驗領域能力的培養5。同時,該區域的醫療機構在歐洲最早執行“良好臨床標準”(GCP ,培養了一批高水準的專家和技術人員,甚至形成了一支專門的護士隊伍專業從事這項工作。逐漸具備了從試驗設計到過程管理的專業力量,形成了臨床試驗和預試驗環節的完整產業鏈。大量的
18、臨床試驗外包組織(CRO 集聚,推動了臨床試驗基地的形成。有效的資金運作模式。生物谷提供了一系列的資金融通渠道,包括大型的風險基金,股票市場的資金融通和吸引一些對生物谷、生物技術有特殊興趣的基金,以及具有專業評估能力的銀行投資等,生物谷籌劃機構本身也提供一定的種子基金,并給各創業者提供商業策劃和咨詢。3失敗案例:意大利倫巴迪(Lombady 地區的生物醫藥集群意大利以米蘭為中心的倫巴迪地區是該國生命科學研發最為集中的地區,在19791996年期間,該地區獲得的歐洲專利辦公室的專利授權達到整個意大利的4319%。其中心城市米蘭則是整個意大利研究機構、實驗室最為集中的地區,同時還是意大利主要的金融
19、中心,米蘭在藥物和生物學的學術研究方面素有傳統,具有良好的積淀。另外,倫巴迪地區還是意大利化學和制藥工業的主體所在,特別是這些化學和制藥企業的總部和研究實驗室都集中在該地區,為該地區構建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技術領域的研發傳統。可以說,從表面上看,倫巴迪地區幾乎集中了孕育發展生物醫藥集群所需的所有要素:產業基礎、研究力量、融資渠道。事實上,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該地區集聚了意大利從事生物技術產業49%的企業、36%的研究機構和42%的實驗室,并且還吸引到國家對生物技術產業支持的29%的資金。另外該地區還建立了若干科學園區來促進生物醫藥集群的形成和發展,但最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卻沒能在該地真正形成6
20、。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生物醫藥技術鏈不完整,整體研發水平和技術不具有國際競爭力盡管意大利在免疫學、基因研究方面有所建樹,特別是在基因研究方面曾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并建立了若干全球知名的研究中心,但是從整個生命科學基礎和相關學科基礎來看,意大利總體實力不強,落后于很多歐洲國家。特別是不同研發機構之間的研究活動缺乏有組織的交流和合作,不能把領先學科的優勢真正確立起來。盡管從美國和其他國家學成歸來的年輕一代的研究群體大大提高了基礎研究領域的實力,但在研究能力整體上仍然相對落后,這成為該地區發展生物醫藥集群的最大軟肋。落后的校企關系,高校沒有建立起面向產業化的機構和制度相對美國大學寬松的管理環境和
21、鼓勵生物醫藥研究面向產業的各種制度和措施,在意大利管理學術系統的指導思想和方式是十分不利于高校研究成果的產業化的。產業和高校之間的相互聯系傳統上很弱,并且基本上是個人之間的聯系,而不是學校與企業之間的。1999年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只有很少幾個高校開始建立專門的系統來處理科學研究的商業化問題以及學校與產業的聯系問題。60%以上的高校甚至根本沒有標準的成果轉化合同,更不要說專門的技術轉讓辦公室。因此,在學術機構和產業之間的分割傳統以及高校組織制度上的缺陷,使得學術研究的成果無法產業化。當然,整體上意大利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上實力較弱,也使得“成果轉化”方面的弱點顯得不是那么重要。政府支持不夠,資金短
22、缺,喪失了曾有的研究優勢基因研究曾經是意大利在世界上領先的領域,意大利科學家們不但發現了多種遺傳病基因,還首次確定了人體基因結構與外觀的關系等。但是由于政府對此項研發不重視,支持不足,造成資金短缺,1995年意大利政府由于財政拮據削減科技投入3%,此后幾年,意政府依然實行財政緊縮政策,對科研的投入連年下降。歐洲議會不久前通過一項決議,規定歐盟國家對科研的投入應保持在國民生產總值的3%以上,而意大利目前還不到1%。資金不足使意大利基因研究工作受到嚴重影響,在短短的5年時間里,意大利落在了別人的后面。缺乏新創企業倫巴迪地區大約只有不超過24家的新創企業。并且意大利的新興企業與美國的同類者有很多的不
23、同。最基本的,他們大都不涉及藥物的研發,而是主要從事中間產物的生產或是試劑的供應。最后,這些公司中的許多公司,往往是其中最重要的公司經過兼并收購成為大的制藥公司的分支機構,對當地集群的影響力和推動作用有限。4歐洲生物醫藥集群案例研究的啟迪高校和研究機構是創新源泉,也是生物醫藥產業形成的最基本力量無論是劍橋、牛津還是丹麥-瑞典的生物谷,都是以高水平研發機構的集聚為其集群基礎。除了扮演知識源的角色,這些地區的高校直接衍生出一批創業企業,比如牛津郡、劍橋郡生物醫藥集群中的新創企業中大約一半脫胎于高校,目前歐洲最大的生物技術公司Q iagen也是源自杜賽爾多夫大學,可以說事實上高校成為了歐洲生物醫藥產
24、業的中堅力量。可見,相較于其他高新技術產業而言,生物技術企業大都從基礎科學機構中衍生而來。因此,集群內的企業在垂直維度上與大學、科研機構的合作遠遠大于在水平維度上企業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即生物醫藥集群內企業之間的互動聯系相對較少,企業在特定區域的集聚主要是因為與高水平的研發機構的聯系所致。從而使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表現出一種少有的以高校、科研機構等知識源為集群核心的創新集群架構。因而,重視知識源,發揮知識源的作用,是構建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重要前提。位于大都市的生命科學集群,充分利用其在醫療資源方面的優勢,將臨床研究作為集群的重要特色位于英國首都倫敦和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地區的兩個生命科學集群都體現了以
25、醫療臨床研究為重點發展領域的特點。這首先是因為在這兩個首都,都集中了區域內獨一無二的優勢醫療資源和臨床研究資源,都是世界級的醫療研究領域的中心。然后,大都市的特點,使這兩個城市除了在醫學研究和人才培訓領域具有很強的實力之外,還擁有大量集聚的人口、大規模的醫療市場和臨床基地、便捷的交通,這使醫療服務和臨床研究成為其發展生命科學當仁不讓的優勢領域。基于這樣的資源基礎,無論是倫敦還是哥本哈根,都有意識地強化醫療服務和研究方面的優勢力量,將臨床研究作為集群的主要特色和重點領域。丹麥生物谷的四大強項均屬于直接面向臨床醫學的領域,倫敦50%以上的生物技術公司從事針對人體保健應用的治療或藥品的研究和開發。于
26、是,我們可以看到研究與醫院之間的聯系成為兩個生命科學集群發展的重要一環。可以說,倫敦和哥本哈根的生命科學集群是將城市特點、優勢資源很好結合的典范。跨國大型制藥企業的存在,并不一定引致本地生物醫藥集群的形成歐洲是現代制藥業的搖籃,在歐洲的許多國家都分布有世界著名的制藥企業。但是,除了北歐的大型藥企在面對新的生物技術具有較快的反應(下轉第127頁其是在資金有限的客觀條件下,應加大對區域技術創新效率提高貢獻較大的基礎設施、勞動者素質、市場需求的投入。同時區域技術創新效率差異的擴大將嚴重導致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所以對于中西部地區而言,若要縮小區域間的經濟差異,提高區域技術創新效率是關鍵,因此在制
27、定政策時更應有所區別,將用于投入提升創新環境的有限資金較多地用于基礎設施、勞動者素質、市場需求的建設,進而較大效率地提高區域技術創新效率,推動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縮小區域間的經濟差距。參考文獻:1池仁勇,唐根年.基于投入與績效評價的區域技術創新效率研究J.科研管理,2004,25(4:23-27.2張宗益,周勇,錢燦,賴德林.基于SF A模型的我國區域技術創新效率的實證研究J.軟科學,2006,20(2:125-128.3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02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4時鵬將,許曉雯,蔡虹.R&D投入產出效率的DEA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8、2004(1:28-30.5官建成,何穎.基于DEA方法的區域創新系統的評價J.科學學研究,2005,23(2:265-272.6李曉鐘,張小蒂.江浙區域技術創新效率比較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5(7:57-64.7趙付民,鄒珊剛.區域創新環境及對區域創新績效的影響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5(4:17-18.8唐厚興,梁威.區域創新系統創新績效分析和評價J.科技與產業,2005,5(6:10-15.9王緝慈.知識創新和區域創新環境J.經濟地理,1999(2:49-66.10賈亞男.區域創新環境的理論初探與實踐D.西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1.11易成棟.區域創新環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
29、,2001.12張文忠,李業錦.區域創新環境與企業發展研究J.軟科學,2003,17(6:25-28.13虞曉芬,李正衛,池仁勇,施鳴煒.我國區域技術創新效率:現狀與原因J.科學學研究,2005(4.14李習保.區域創新環境對創新活動效率影響的實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8:13-24.15Griliches.Zvi.Patent Statistics as Econom ic I ndicat ors:A SurveyJ.Journal of Econom ic L iterature,1990(28:1661-1707. 16Acs Z J,Anselin Luc,Varg
30、a A ttila.Patents and I nnovati on CountsasMeasures of Regi onal Pr oducti on of Ne w KnowledgeJ.Re2 search Policy,2002(31:1069-1085.17Gr oshby Mark.Patents:I nnovati on and Gr owthJ.Econom ic Re2cord,2000(76:255-262.18Jaffe Adam B.The U.S.Patent Syste m in Transiti on:Policy I nno2vati on and the I
31、 nnovati on Pr ocessJ.Research Policy,2000,29:531-557.19李小平,朱鐘棣.國際貿易的技術溢出門檻效應基于中國各地區面板數據的分析J.統計研究,2004,10:27-32. 20張江雪.我國三大經濟地帶就業彈性的比較基于面板數據模型(Panel data model的實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10:100-110.(責任編輯:唐杰(上接第113頁能力之外,在歐洲大陸上,無論是德國還是法國,跨國藥企在這一輪技術革命中都反應遲緩。比如德國是許多大型跨國醫藥企業的所在,比如拜爾、默克,但這些大型藥企在生物技術產業萌芽和發展的最初階段表現保守,反應遲緩,并不是直接引致當地生物醫藥集群產生的力量。而且,即便當這些跨國藥企決定進入生物科技領域的時候,其研發投資的視野也是全球性的。事實上有研究表明,歐洲的大型跨國藥企為了彌補其在采用生物技術方面反應遲緩造成的落后差距,直接以收購具有先發優勢的美國的大批生物技術新創公司為主要手段,對于本地生物技術企業的發育和產生貢獻不多。當然,大型制藥企業對其所在地,在生物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產買賣合同指南
- 輕鋼別墅銷售合同范本
- 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市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含答案】
- 駕校教練車租賃合同
- 鋼筋工程分包合同協議書
- 中介銷售合作合同范本2025
- 初中英語教科版(五四學制)九年級上冊Unit 4 Growing Good Corn一等獎教案
- 腸梗阻患者護理查房
- 11變廢為寶有妙招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表格式)
- 2《共建美好集體》表格式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GB/T 12939-2002工業車輛輪輞規格系列
- 送元二使安西公開課課件
- 資源昆蟲學-傳粉昆蟲
- 壓花藝術課件
- DB32T4220-2022消防設施物聯網系統技術規范-(高清版)
- 兒童抑郁量表CDI
- 生物化學-脂類課件
- Q∕SY 02098-2018 施工作業用野營房
- DB62∕T 3176-2019 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墻體保溫系統應用技術規程
- 八大特殊危險作業危險告知牌
- 半橋LLC諧振變換器設計與仿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