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K—2A高密度電法測量系統_第1頁
DUK—2A高密度電法測量系統_第2頁
DUK—2A高密度電法測量系統_第3頁
DUK—2A高密度電法測量系統_第4頁
DUK—2A高密度電法測量系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使用說明*中 裝 集 團*重慶地質儀器廠目 錄一、儀器主要技術指標1(一)DZD-6A接收部分1(二)多路轉換器部份1二、儀器結構2(一)DZD-6A面板部份組成2(二)25個鍵的作用2(三)多路轉換器II和120道面板部份介紹2三、DUK2A高密度測量系統具體操作步驟3(一)先操作多路轉換器4(二)主機的操作4(三)測量:分為接地電阻的測量和采集數據6(四)傳輸8四、各種裝置的具體跑極方式8五、儀器的使用與保養20附錄一 測量方式及存儲示意圖20附錄二 多路電極轉換器系統檢測24附錄三 布線(DUK-2A野外布線圖)26簡要說明:本系統的工作軟件有如下的特點:1、本系統是以斷面文件為存儲單元

2、,一組斷面數據及其有關參數、存儲在一個斷面文件中:一個斷面文件是以工作斷面號為標志。不同斷面文件對應不同的斷面號。數據傳輸時是已斷面號為準,不易搞亂。2、對同一個測點可進行多次測量,測量的次數是通過輸入預置周期次數來實現的,此項措施適用于干擾大的地區。3、在測量時,對允許的最大接地電阻可以通過預置給定終止條件參數來實現,這就大大方便了測量工作,提高了測量數據可靠性。一、儀器主要技術指標:(一) DZD-6A接收部分:n 電壓測量范圍:±6Vn 電壓測量精度:±1%±1個字n 輸入阻抗:>50Mn 視極化率測量精度: ±1%±1個字n 電流

3、測量范圍:5An 電流測量精度:±1%±1個字n 對50HZ工頻干擾壓制優于80dB。 n SP補償范圍:±1V。1 發射部分:n 最大供電電壓:900V。n 最大供電電流:5A。n 供電脈沖寬度:159s,占空比1:1。n 整機電流:60mA2 其它:n 工作溫度:-1050,95%RH。n 儲存溫度:-2060,n 儀器電源:1號電池(或同樣規格的電池)8節。n 重量:6.3kg。n 體積:310×210×200。(二) 多路開關主要技術指標:n 電極總數:60或120路。n 裝置方式:溫納四極、施貝1,施貝2,偶極偶極、聯合剖面、微分、二

4、極電阻率成像CT法、三極滾動連續測深法及單邊三極滾動連續測深等。n 極距隔離系數(n)的選擇:可根據實際工作的要求,設定最小隔離系數n(MIN)以及最大隔離系數n(MAX)。n 用16鍵小鍵盤結合80字符LCD顯示屏,構成人機對話的操作方式,完成整機工作模式設置、參數輸入、狀態檢查、工作過程監測等功能。n 絕緣性能: 500MWn 承受電壓: 450V DC(用發電機供電時空載電壓不得超過500V,假負載必須接在控制面板直流輸出端,即同儀器的高壓輸入端并聯)n 觸點導通電阻: <0.1Wn 允許最大電流: 2An 工作環境條件: 溫度:-10 +50 濕度:95%n 體積: 300

5、15;200×160(mm3)n 重量: 5.5kgn 電源: 八節一號干電池n 整機功耗: 50mA(待機狀態)二、儀器結構(一) DZD6A型儀器的所有操作部分均位于面板上,面板由下列部分組成:1)顯示器為大屏幕圖形符號液晶。2)24個功能鍵:10個數字鍵,14個功能鍵3)供電接線柱AB;4)測量電位接線柱MN;5)高壓電纜:用于接高壓供電電源;紅色夾子接“+”,黑色夾子接“”。6)RS232串行接口;7)儀器電源開關;8)背景光電源開關;9)灰度調節旋紐。(二)25個鍵的作用:1)09為數字鍵,用于輸入數據。2)小數點鍵用于輸入小數點。3)清除鍵:雙功能鍵,用于清除輸入的數字和

6、清除內存。4)文件(模式) 鍵:用于建立新文件或補測文件;5)參數鍵:用于輸入工作參數;6)測量鍵:用于儀器測量;7)曲線電阻鍵:用于測量接地電阻,檢查接地電阻8)查詢鍵:查詢工作斷面參數;斷面測量數據;斷面文件表。9)輔助鍵:a、用于檢測電池電壓;b、刪除文件和測點;c、傳輸;d、檢測自電。10)箭頭鍵:向右移動光標,或選擇坐標系,查看曲線各點值(每按一次測點號NP增加1)。左移光標,向左移動光標或查看曲線向各點值(測點號遞減)。鍵和鍵可上下移動光標。(三)多路轉換器II和120道面板部份介紹1、多路轉換器面板介紹1)電源開關打開電源開關,多路轉換器<>或120道電極轉換器電源開

7、啟,顯示屏出現主菜單。2)保險絲座整機電源過流保護。3)欠壓指示燈。機內電池電壓低于7V時,欠壓燈亮,提示立即更換電池。4)控制插座。用于控制本轉換器與電測主機。5)供電電纜接線柱。供電電流(A,B)電纜接線柱,它與DZD6A電測主機的(A,B)供電電纜對應聯接。6)測量電纜接線柱。測量信號(M,N)電纜接線柱,它與DZD6A電測主機的(M,N)輸入信號電纜對應聯接。7)電極大線電纜插座(60道)。電極大線電纜插座是兩個32芯插座,用于連接兩根32芯電纜。電極大線電纜插座(120道)電極大線電纜插座是由4個32芯的插座,共有6根30芯的電纜,其中4根測量電纜,每根有兩個接頭。另有2根加長線,面

8、板上插座分布號為(1#30#),(31#60#),(61#90#), (91#120#)。8)顯示器使用的是一個80字符(20字符×4行)的液晶顯示器,其作用是顯示選擇菜單、操作信息、工作狀態信息等。2、多路轉換器鍵盤介紹:這是一個15鍵小鍵盤,包含有:(1)字鍵09。用于菜單選項及輔助參數輸入。(2)Y鍵,是參數輸入結束鍵,相當于計算機的<ENTER>,即回車鍵。(3)N鍵,是刪除鍵,在參數輸入過程中,發覺有錯,按(N)鍵將其抹去,重新再輸入。(4)暫停鍵,無效。(5)·鍵,是繼續鍵,無效。(6)復位鍵,按下此鍵,儀器將從其它狀態恢復到初始化狀態。切忌在連機測

9、量過程中使用之。三、DUK-2A高密度測量系統具體操作步驟首先布好電極,再接上大線,連好儀器上的對應連線如儀器連接及野外布線示意圖。具體操作分兩步:先打開多路電極轉換器開關,再打開主機開關,如發現多路轉換器顯示器出現MN對應數據跳動不停時,再應分別接主機復位鍵和多路轉換器復位鍵一次,此現象即可消除。開關顯示主菜單MAIN MENU1、INPUT 2、TEST3、WORK1 4、LOAD5、WORK2 6、SDWR(一)先操作多路轉換器:在主菜單的提示下:1)輸入參數:鍵入1(INPUT)再鍵Y鍵輸入有關參數:首先輸入通道電極總數,如SW=60,再按Y鍵。輸入起始電極數如CHO=1,再按Y鍵輸入

10、測線上有效電極數,如CH=50,再按Y鍵輸入最小間隔系數(最小層數,如Min=1),再按Y鍵輸入最大間隔系數,如Max=16,為16層,再按Y鍵,顯示:如圖1A1、Auto2、Step 3、OnLineSelect(1-3)5、WORK2 6、SDWR圖1A選取連機方式輸入3,再按Y鍵,實現主機和多路轉換器連機方式,以上參數輸入完畢,并實現了主機和多路開關的連機功能。再按一次N鍵,返回主菜單,如圖2A等待進入下一步的操作過程。此時轉入主機的操作。MAIN MENU1、INPUT 2、TEST3、WORK1 4、LOAD5、WORK2 6、SDWR圖2A3-2主機的操作:現初步設計為:按住模式鍵

11、,同時打開儀器電源開關,儀器顯示如圖3A儀器類型1、 DZD-6A2、 DUK-2A選擇?圖3A按數字鍵2,選中高密度電法DUK-2A注:如果我們選擇一種儀器類型后,下一次不再改變時,可直接開機,進入原來的儀器類型。重新選擇時,需要再一次按住(模式鍵開機或按住模式的同時,再按復位鍵,也可進入儀器類型選擇菜單)。1)建立文件:無論使用何種測量方法都必須在文件(模式)中進行,所以在操作前必須首先建立文件(斷面)按模式鍵,選擇工作模式,儀器顯示:1、工作模式一(為四極裝置) 2、工作模式(帶有無窮遠極)如果您要選擇四極法,請選擇模式一此時先按數字鍵1,再“回車”屏幕顯示工作方法選擇:如圖4A選擇工作

12、方法:1、溫納(WN) 2、施貝1(SB1)3、施貝2(SB2) 4、偶極(DP)5、微分(DF) 6、溫施1(WS1)7、溫施2(WS2)選擇:圖4A如果您要選擇帶無窮遠極方法,請選擇工作模式此時先按數字鍵2,再“回車”,屏幕顯示如下:圖5A選擇工作方法: 1、聯合剖面 2、單邊三極3、三極滾動 4、雙邊三極5、二極剖面 6、二極測深7、環形二極 8、自由二極選擇:圖5A(二)輸入參數:在工作模式被確定以后,下面便可以輸入相關的參數:下面以溫納剖面例:按模式鍵,再按數字鍵1,再“回車”,顯示:如圖4A,選擇工作方法再按數字鍵1,再“回車”,選擇溫納剖面,并進入設置工作參數環境屏幕顯示如下:圖

13、6A設置工作參數工作模式:溫納剖面電極點距:××最小間隔系數:××最大間隔系數:××開始電極序號:××有數電極總數:××首先:輸入電極點距,如1,下移光標按鍵; 輸入最小間隔系數,如1,再下移光標,按鍵; 輸入最大間隔系數,如16,再下移光標,按鍵; 輸入開始電極號,如1,再下移光標按鍵; 輸入測線上有效電極總數:如60,再按回車鍵確定。此時主機參數已經設置完畢,整系統可以開始進入下一步的測量工作。(三)測量:分為接地電阻的測量和采集數據的測量。1、測量接地電阻:主機和多路電極轉換開關參數設置完

14、后,如上所述已處在待機狀態。為了保證測量采集數據穩定可靠、正確,必須對電極的接地情況及大線、電極、儀器三者之間連接,必須在測量前,進行檢查,其方法就是檢測接地電阻。2、測量接地電阻的操作:由于多路開關處于待機狀態,顯示主菜單:圖2AMAIN MENU1、INPUT 2、TEST3、WORK1 4、LOAD5、WORK2 6、SDWR按數字鍵2,再按Y鍵,進入測接地電阻及檢查菜單。TEST MENU1、Poles Ckeck2、Switck Check顯示如框圖7A:圖7APoles CkeckM N1 21、Poles Ckeck(為檢測接地電阻)此時按數字鍵1,再按Y鍵顯示下面框圖8A,為待

15、測接地。圖8A電阻狀態:3、此時再操作主機,按主機上曲線/電阻鍵, 顯示:圖9A接地電阻1、接地電阻測量2、查詢接地電阻圖9A按數字鍵1,再按回車鍵,顯示如下框圖10A接地電阻測開始電極:××結束電極:××終止條件:1002、查詢接地電阻圖10A輸入開始電極號:如1,按數字鍵1,再按鍵,下移光標。輸入結束電極號,如60,按數字鍵6,再按0,再按鍵,下移光標。設置終止條件:即接地電阻最大允許的范圍值,以1千歐為單位(K),其默認值為100K,設定范圍,以整數為單位1K1000K,此時再按回車鍵,開始測量。A主機顯示如圖14A接地電阻測R(1) (2)= &

16、#215;× R(2) (3)= ×× R(10) (11)= ×× ×2、查詢接地電阻B開關顯示如圖15APoles ckeckM N1 22 3M N1 2對應主機R1) 2)=××2 3對應主機R2) 3)=××59 R59) 60)=××在查詢接地電阻時:測量的接地電阻值小于設定的終止值時,在顯示電阻值后,按“”,電阻值大于或等終止電阻值時,在顯示電阻值后面打“×”。注意:根據野外的實際情況,終止電阻值是可以適當的設定,大概的控制條件,是通過該電極的最小電流

17、值1mA,此項僅供參考。當上述條件設置好以后,按回車鍵開始測量并在主機的顯示屏上依此顯示出對應的電阻值。如認為某個電極接地有問題,可以對所測接地電阻進行檢查。檢查接地電阻:按曲線/電阻鍵,再按數字鍵2,再按回車鍵,顯示斷面號,輸入斷面號,再按回車鍵。3、測量:在接地電阻檢測好后,便可以進行測量首先將多路電極轉換器復位,即按復位鍵,進入主菜單,顯示如圖2A溫納剖面模式:選擇Worte1,按數字鍵3,再按Y鍵,顯示如圖11A1、 WN 2、SB1 3、SB24、DP 5、DF 6、WS17、WS2圖11A按數字鍵1,再按Y鍵,進入溫納剖面模式。b、再按主機測量鍵,顯示如圖12A:選擇工作斷面(溫納

18、剖面)工作斷面:××供電脈寬:××供電周期:××畫圖比例:××輸入工作斷面,如1,按數字鍵1,再按鍵,下移光標。輸入供電脈沖寬,如0.3,按數字鍵0,再小數點·鍵,再按數字鍵3,再按鍵,下移光標。輸入供電周期數:如1,按數字鍵1,再按鍵,下移光標。周期數每一個測點,測量多少次的次數默認值為1。輸入畫圖比例:如50,按數字鍵5,再按0,再回車,開始測量。顯示:電壓V=××××Mv 電流I=××××mA 電阻率=×

19、15;××m及曲線圖。測量結束后多路開關顯示TOTA DATA數據總數。主機顯示:測量結束,數據總數=××在每天測量之前,最好清一次內存,清除掉無用的數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干擾。(四)傳輸:測量工作告一段落后,可將采集數據以斷面號為標志,進行傳輸:傳輸的操作是先按輔助鍵:顯示如圖13A1、電池 2、自電3、傳輸 4、刪除 圖13A按數字鍵3:顯示數據傳輸斷面號:例如輸入斷面號為1,按數字鍵1,再按回車鍵,開始傳輸數據,傳完后顯示:1號斷面傳輸完成!(五)暫停和繼續:在測量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實際的問題,需要暫停解決,例如做四極法,在開始的上面幾層,所測

20、得電壓、電流都可以,此后隨著層數的增加,電流、電壓都減小,以至于不能測量,此時必須增加供電電壓,但測量又沒有結束,這時必須按暫停鍵,停止測量,把供電高壓加大,此項操作在主機面板上按“回車/暫停”鍵,屏幕上顯示是否繼續測量,待所加高壓換好后,再按“回車/暫停”鍵,便繼續開始測量。原多路開關上暫停鍵無效即(不再使用)。(六)通道測試儀的使用:為了能有效的檢查,多路電極轉換開關上,A組、B組、M組、N組上那一只繼電器或接連線有問題,一般情況下,是將通道檢測儀和多路轉換開關一一對應連結起來,其操作如下:1)將測試儀先裝好二節一號電池;2)將多路開關上(1-30)和(31-60)兩個大插座于通道測試儀上

21、兩根帶32芯插頭對應連接,將一頭帶4個叉子線分別和多路開關上A、B、M、N四個接線柱連接,另一頭帶有一個叉子的線和通道上一個接線柱相連。3)分別打開多路開關和通道測試儀的電源開關;4)多路開關上屏幕顯示主菜單如圖。5)再按數字鍵1,再按Y鍵婁次,分別輸入電極總數,如60,起始電極號數,如1,在測電極數最小層數,最大層數,直到顯示如圖1A時為止。6)如自動測量,按數字鍵1Auto,再按Y鍵,開始自動檢測,一般同時亮4個燈(除始和結束外),分別對應A、B、M、N繼電器號,其中那一個燈不亮,說明那一個繼電器壞了。如果選擇手動測量,按數字鍵2,然后每按一次Y鍵,指示燈就前進一個,如那個繼電器有故障,那

22、個燈不亮,一目了然。四、各種裝置的具體跑極方式:工作模式1:(一)對稱四極裝置方式(WN):它的電極排列規律是(對于60道):A,M,N,B(其中A,B是供電電極,M,N是測量電極),AM=MN=NB為一個電極間距,隨著間隔系數n由n(MIN)逐漸增大到n(MAX),四個電極之間的間距也均勻拉開。該裝置適用于固定斷面掃描測量,其特點是測量斷面為倒梯形,電極排列如下:A M N B設電極總數60,n(MIN)=1,n(MAX)=16,每步電極轉換的規律如下所述:首先,n=n(MIN)=1,測量數據為57個:第一步: A=1#,M=2#,N=3#,B=4#;第二步: A=2#,M=3#,N=4#,

23、B=5#;第五十七步: A=57#,M=58#,N=59#,B=60#;接著,n=n+1=2,測量數據為54個:第一步: A=1#,M=3#,N=5#,B=7#;第二步: A=2#,M=4#,N=6#,B=8#;第五十四步: A=54#,M=56#,N=58#,B=60#;最后,n=n(MAX)=16,測量數據為12個:第一步: A=1#,M=17#,N=33#,B=49#;第二步: A=2#,M=18#,N=34#,B=50#;第十二步: A=12#,M=28#,N=44#,B=60#; 顯然,對應每一層位(n)的測量數據個數=(60-n×3),如果n=116,16個層位全部測量得

24、到的完整的一個剖面,數據總數應該是552個。測量展開后,顯示屏內容如下: WN Mode n=1 A M N B 1 2 3 4第二行顯示間隔系數n,第三行顯示對稱四極的電極排列規律,第四行顯示每一步轉換所接通的電極序號。測量結束時,轉換器顯示屏上給出整個剖面的數據總數,從測量總數的正確與否,可判斷出測量是否正常結束。當實接電極數給定時,每層剖面上的測點數和斷面上的總測點數由下式確定:DnPsum(Pa1)·n其中 n剖面層數; Psum實接電極數(測線上電極總數); Pa裝置電極數(裝置、排列Pa=4); Dn剖面n上的測點數。例如,對排列(即溫納),電極數Pa=4,設測線上電極總

25、數Psum=60,剖面層數為16,每層剖面上測點數:Dn=60(41)·n第一層:D1=603·1=57;第十六層:D16=603·16=12斷面上總的測點數=16*(D1+ D16)2 552此公式也適用于排列(偶極偶極裝置),排列(微分裝置)。 (二)施倫貝爾1(SB1)裝置模式:該裝置適用于變斷面連續滾動掃描測量,測量時,M、N不動,A逐點向左移動,同時B逐點向右移動,得到一條滾動線;接著A、M、N、B同時向右移動一個電極,M、N不動,A逐點向左移動,同時B逐點向右移動,得到另一條滾動線;這樣不斷滾動測量下去,得到矩形斷面。其電極排列如下: A M N B

26、測量過程中,顯示屏給出提示:SB1 MODE I= * *A M N B例如測定3層時,M=4#,N=5#,A=3#1#移動,B=6#8#移動(第一測深點)。當第二測深點時, M=5#,N=6#,A=2# 1#,B=7# 9#開始,之后,以此類推。這種方法分辨率高,效率高,勞動強度低。(三)施倫貝爾2(SB2)裝置模式:SB2 MODEA M N BA M N B測量過程類似于溫納裝置,但在整個測量過程中MN固定為一個點距,AM和NB的距離隨間隔系數逐次由小到大變化。數據按間隔系數由小到大的順序分層存儲,結果為倒梯形區域。(四)偶極裝置測量模式(DP):該裝置適用于固定斷面掃描測量,測量時,A

27、B=BM=MN為一個電極間距,A、B、M、N逐點同時向右移動,得到第一條剖面線;接著AB、BM、MN增大一個電極間距,A、B、M、N逐點同時向右移動,得到另一條剖面線;這樣不斷掃描測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斷面。其電極排列如下: A B M N測量過程中,顯示屏給出提示: DP Mode n=1A B M N1 2 3 4至于每步轉換的過程等與溫納法類同,不再贅述。(五)微分裝置模式(DF):該裝置適用于固定斷面掃描測量,測量時,AM=MB=BN為一個電極間距,A、M、B、N逐點同時向右移動,得到第一條剖面線;接著AM、MB、BN增大一個電極間距,A、B、M、N逐點同時向右移動,得到另一條剖面線;這

28、樣不斷掃描測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斷面。其電極排列如下:A M B N測量過程中,顯示屏的提示信息是: DF Mode n=1 A M B N 1 2 3 4至于每步轉換的過程等與溫納法類同,不再贅述。(六)溫施1裝置模式(WS1):此模式介于溫納與施倫貝爾之間,適用于固定斷面掃描測量,測量得到是矩形的測深剖面,其電極排列如下: A M N B N B N B如上圖所示,設溫施間隔層數為3,在13層和施貝1法跑極類似,46層MN間隔變為3(MN),79層MN間隔變為5(MN),依此類推。用此方法所接收到的信號幅度大,提高了測量靈敏度。測量過程中,如測量16層屏幕顯示: WS1 Mode n=17

29、A M N B16 17 18 19溫施1設置溫施間隔系數CS=3,設置測量層數為16層,每隔三層時MN的間距改變一次。1-3層 A M N B間隔MN=1,MN間隔等于一個極距16 17 18 1915 17 18 2014 17 18 214-6層 A M N B間隔MN=3,MN間隔等于三個極距13 16 19 2212 16 19 2311 16 19 247-9層 A M N B間隔MN=5,MN間隔等于五個極距10 15 20 259 15 20 26815 20 2710-12層 A M N B間隔MN=7,MN間隔等于七個極距7 14 23 286 14 21 295 14 2

30、1 3013-15層 A M N B間隔MN=9,MN間隔等于九個極距4 13 22 313 13 22 322 13 22 3316層 A M N B間隔MN=11,MN間隔等于十一個極距1 12 23 34下一個循環A M N BA、M、N、B同時在一個位置17 18 19 20(七)溫施2裝置模式(WS2): WS2 Mode n=1 A M N B 1 2 3 4假設溫施間隔層數(CS)為3,在13層和施貝法跑極類似,46層MN間隔變為3,79層變為5,依此類推,得到一個倒梯形剖面圖。1層 A M N B間隔MN=1,MN間隔等于一個極距1 2 3 4 每隔3層MN間隔改變一次,其改變

31、規律2 3 4 5 為1、3、5、7、9、113 4 5 6 AM、BN的間隔隨層數遞增每增加一層, 增加一個間隔,同溫納。2層 A M N BN=21 3 4 6 AM=BM=224 6 8 MN=13 6 8 10以此類推工作模式2:(一)聯剖裝置測量模式(CB):它的特點是由sa,sb兩組剖面數據所組成,首先是sa裝置,電極排列規律是(對于60道)A,M,N,而將供電電極B固定在無窮遠點,所以在測量展開之前,就必須將多路轉換器與DZD-6A之間連接的B電纜斷開,而將DZD-6A面板上的B電纜連接到無窮遠點B供電極上。測量時,顯示屏給出如下提示信息: CB Mode n=1A M N B1

32、 2 3該裝置適用于固定斷面掃描測量,測量時,AM=MN為一個電極間距,A、M、N逐點同時向右移動,得到第一條剖面線;接著AM、MN增大一個電極間距,A、M、N逐點同時向右移動,得到另一條剖面線;這樣不斷掃描測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斷面。其電極排列如下:A M N B接無窮遠sa測量完畢,系統自動暫停,下面要進行的sb測量模式,其電極排列特點是:M,N,B,而供電電極A要固定到無窮遠處,所以在這暫停的間歇時間里,要恢復多路轉換器與DZD-6A之間的B電纜連接,斷開它們之間的A電纜連接,并把DZD-6A面板的A電纜連接到無窮遠處的供電電極 A上。一切就緒后,在DZD-6A鍵入回車鍵,sa的測量立即進

33、行,顯示屏上的提示信息如下: CB Mode n=1A M N B 2 3 4sa裝置也測量完畢之后,聯剖裝置測量結束。顯示出的測量總數應該是上述sa和sb兩組數據之和,即:如果在電極總數為60,n(MIN)=1,n(MAX)=16的情況下,聯剖的測量數據應該有552×2=1104個。該裝置適用于固定斷面掃描測量,測量時,MN=NB為一個電極間距,M、N、B逐點同時向右移動,得到第一條剖面線;接著NM、NB增大一個電極間距,M、N、B逐點同時向右移動,得到另一條剖面線;這樣不斷掃描測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斷面。其電極排列如下: M N B A接無窮遠(二)單邊三極連續滾動式測深裝置(S3

34、P):該裝置適用于變斷面連續滾動掃描測量,測量時,N、M不動,A逐點向右移動,得到一條滾動線;接著N、M、A同時向右移動一個電極,M、N不動,A逐點向右移動,得到另一條滾動線;這樣不斷滾動測量下去,得到矩形斷面。其電極排列如下: N M A B接無窮遠供電電極B置于無窮遠處,參與測線上電極轉換的是N,M,A。a、電極轉換規律描述(對于60道):假如測量定位從#1電極開始,最小間隔系數n(MIN)=1,最大間隔系數n(MAX)=20。首先,N= #1,M= #2,A= #3 #22測得第一組sa的數據20個。然后,測量電極依次往前移一個點距。接著,N= #2,M= #3,A= #4 #23,測得

35、第二組sa的數據20個;每測得一組sa之后,測量電極依次往前移一個點距,當移出30個電極之后第一根電纜就已空出,可把它移接到#61#90電極上;就這樣不斷往前移動測量,電纜依次騰出,可不斷往前接續電極,實現了長測線的滾動測量。設測線上的電極總數為60,n(MIN)=1,n(MAX)=20,則測量數據總數等于:(60201)×20=780,可見這種摸式的數據采集量也是較大的,它的特點是能得到一個矩形的測深剖面,而且深部的分辨率也較高。多路電極轉換器的操作:由“Input”進入,按提示逐項輸入有關參數,尤其要注意“起始電極號CHO”, 以及n(MIN),n(MAX)三個參數的輸入。進入“

36、Work2”,選第二項”S3P”。等待主機啟動測量。測量展開后,顯示信息如下S3P SoundingI=1N M A1 2 3該裝置可做長剖面,如前所述,通過靈活設置起始電極號(CHO),可使測量靈活多變;需特別提出的是,由于該單邊三極裝置的電極總數不受電極轉換器的通道數所限,測量深度可做得較大,對于60通道的多路轉換器來說,單邊三極測深n(MAX)可選58,這是任一種四極裝置無法做到的。但隨著深度增大,V1(M,N)信號也就越微弱,要求提高供電電壓,才能保證測量精度。一般情況下,做單邊三極時,可取n(MAX)=20。單邊三極解釋:利用滾動三極部分解釋軟件,將測量出的數據的格式按三極滾動法數據

37、格式編排,組成新數據格式(即三極滾動格式)。如測量10層:1-10個數據作為第一層的a。11-20個數據作為第一層的b(b=0)。21-30個數據作為第二層的a。31-40個數據作為第二層的b(b=0)。依此類推可以用三極滾動法解釋處理。(三) 三極連續滾動式測深法(3P1): 供電電極B置于無窮遠處,參與測線上電極轉換的是N,M,A。 a電極轉換規律描述(對于60道):假若測量定位從#1電極開始,最小間隔系數n(MIN)=1,最大間隔系數n(MAX)=20。 首先,N=#1,M=#2,A=#3 ® #22,測得第一組sa的數據20個; 接著,N=#21,M=#22,A=#20 &#

38、174; #1,測得第一組sb的數據20個; 然后,測量電極依次往前移一個點距, N=#2,M=#3,A=#4 ® # 23,測得第二組sa的數據20個; N=#22,M=#23, A=#21 ® #2,測得第二組sa的數據20個; 每測得一組sa和sb之后,測量電極依次往前移一個點距,當移出30個電極之后,第一根電纜就已空出,可把它移接到#61®#90電極上;就這樣不斷往前移動測量,電纜依次騰出,可不斷往前接續電極,實現了長測線的滾動測量。設測線上的電極總數為60,n(MIN)=1,n(MAX)=20,則測量數據總數等于:(60-20-1)´(20´2)=1560,可見這種模式的數據采集量也是較大的,它的特點是能得到一個矩形的測深剖面,而且深部的分辨率也較高。b多路轉換器的操作:由“Input”進入,按提示逐項輸入有關參數,尤其要注意“起始電極號CHO”,以及n(MIN),n(M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