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教學設計(鄭雪飛)(共3頁)_第1頁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教學設計(鄭雪飛)(共3頁)_第2頁
《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教學設計(鄭雪飛)(共3頁)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教學設計鄭雪飛課標:2-1-1知道史前時期的工具制作和使用狀況,說明自然條件對遠古人類生活的制約,明確農耕技術進步的意義。2-1-2列舉中國境內遠古文化遺存,講述華夏先祖傳說,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核心概念:原始農業聚落事實性知識:原始農業畜牧業的出現、新石器時代、原始農業聚落的結構特點,河姆渡與半坡遺址特點概念本質性知識:生產力發展(新石器)對歷史進程的推動作用(聚落定居),自然環境對歷史文明的影響方法性知識:通過歷史圖片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活動一:圖8-4北京人圍獵腫骨鹿想象圖 8-10古代西亞農業聚落想象圖討論:這兩幅原始先民家園圖在生產

2、生活中有什么不同,這種不同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討論得出原始農業聚落的特點,并明白生產力進步帶來的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產生,并進一步補充原始農耕畜牧業出現和新石器時代的補充資料(描述先民的采集漁獵、畜牧農耕的產生活狀況,對比說明農耕技術對生產生活的意義。)活動二:比較圖8-11河姆渡居民和8-14半坡居民房屋示意圖討論:同樣是原始聚落,兩個民居有何不同,為什么討論得出河姆渡和半坡聚落的特點,及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雪飛的設計有體現整體性的任務思維性活動,但還是沒有抓住核心概念及本質特征。板書設計的很好。一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了解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的產生(2)知道新石器時代與舊石器時代的區別(3

3、)理解原始農業村落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特點。2. 過程與方法。(1)通過分析實物資料,分析新石器時代先民的社會生活,明確農耕、畜牧、定居是史前時代的巨大進步。(2)通過對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環境因素、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對人類生活以及歷史進程的影響,感悟并思考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出土文物圖片的分析,體會農耕、畜牧、定居是史前時代的巨大進步,從中體會到我們的先民們的勤勞、勇敢和智慧。教學重點與難點:通過實物資料了解原始農業村落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特點。2 板書設計 新石器時代 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產生 定居生活 河姆渡聚落 農業聚落出現 生產、生

4、活方式 半坡聚落3 教學過程:(一)課前播放:原始農業聚落的圖片,營造氛圍(二)新課教學: 導:與北京人、山頂洞人相比,距今1萬年左右人們的生產、生活出現了怎樣的變化呢? 圖片: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陶器 問:從外觀上看,這兩種石器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不同?使用的效果會怎樣? 我們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稱為舊石器時代,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時代稱為新石器時代。 探究一:新石器時代與舊石器時代相比,新在哪里?請你說出兩方面的表現。 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說明原始先民的生產和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 石鐮、石斧等磨制石器是用來干什么的?陶器上的花紋又反映什么呢? 探究二:原始農業、畜牧業是怎樣產生的?有了原始農

5、業、畜牧業之后,人們的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想象原始農業從采集中逐步發展起來,原始畜牧業從打獵中產生的過程。明白栽培作物、馴養動物逐漸代替采集、狩獵而成為原始先民主要的謀生手段。再引導學生回答出農業、畜牧業出現后,定居生活和原始村落隨之出現了。 過渡:迄今發現世界上最早的農業村落出現在西亞地區,大約在九千年前。我國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和陜西西安的半坡村也先后出現了類似的農業村落。但不同的農業村落有什么異同呢?仔細閱讀書本和書本上的實物資料圖片,小組合作完成書本表格。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生產生活的比較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食住用自然環境 學生完成后,利用投影分析。 探究三: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生產生活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兩個聚落都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發明了陶器,你認為農業的產生、家畜的馴養和陶器的發明,與定居的實現有什么關系?與到處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處?概括板書,小結:隨著生產工具的改進,有了原始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人們就可以告別以前的穴居和到處漂泊的生活,開始走向定居生活,并且出現了古老的村落。相對安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