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源頭到底發生了什么?_第1頁
長江源頭到底發生了什么?_第2頁
長江源頭到底發生了什么?_第3頁
長江源頭到底發生了什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彩教育網 教學資源分享平臺,無需注冊、無需登錄即可下載長江源頭到底發生了什么?“32年前的8月28日,我們到達多朝仁時,海拔5395米的霞舍日阿巴山坡面上流出來一股小水,初始流量為0.1升/秒,差不多也就是二兩多酒的樣子,這里就是被認為長江另一個源點當曲的源頭多朝仁。”1978年中國長江源考察隊成員、專家夏鵬章激動地回憶。 “你們去看也找不到了。”長江源區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勘察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辛元紅淡淡地說,因為冰川的退化,夏老說的當年那個二兩酒的流量,當曲的源點,已經消失了。消失的當曲源點和沱沱河、楚瑪爾河一起被稱作“長江三源”的當曲源頭,已經沒有冰川。辛元紅

2、和他的同事們早在四年前的一份報告里就記錄了令人心悸的發現:冰川所在之處,或是說理應所在之處,海拔5000多米的山上,只剩下冰塊融解后留下的冰磧物,以及大塊的冰巖從高處滑落沖擊地面所形成的終磧壟,形似土丘。1969年到1970年間,軍方通過航拍,標繪的彼時長江源冰川的位置,竟成了辛元紅和他的考察隊每次前去惟一可以參考的數據。當曲流域的冰川本最不應該消失長江源區冰川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昆侖山、南部的唐古拉山及西部的祖爾肯烏拉山,以當曲流域冰川覆蓋面積最大。冰川退縮已是長江源區的普遍現象,昆侖山脈玉珠峰南坡的冰川與1971年相比,冰舌(在冰川的融化區,自山上往山下流出的舌頭狀冰體)退縮了1500米,每年

3、要退縮40米,唐古拉山口東側冰川側向最大退縮量為125米,冰舌正面退縮265米。從2005年起,先后有數支科學考察隊對長江源頭的冰川、湖泊、沼澤濕地等生態環境進行了實地考察研究,其中的“長江源區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三江源頭科學考察項目”對長江源區的沼澤濕地退化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長江源區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辛元紅說,隨著全球變暖不斷加劇,長江源區的沼澤濕地正在呈現斑塊狀退化,而且速度驚人。在源頭山間寬谷平原區,沼澤濕地從兩側山麓向中心地帶退化,從河谷兩側向遠離河谷方向退化;在山前沖洪積傾斜平原區,沼澤濕地隨瀉出帶下移,由山前沖洪積扇頂部向中部、細土平原帶退化;在河流階地,沼澤濕地呈面

4、狀退化。“從長遠角度考慮,一旦號稱固體水庫的冰川面積持續減小,其消融量也隨之減少,長江下游來水量也將相應減少,湖泊將大面積萎縮,甚至干涸,導致源區荒漠化加劇。”辛元紅說,觸目驚心的數字在他的報告里比比皆是。蒿草和公路“有一次,我在長江源區治多曲麻萊一帶考察沼澤濕地時,碰到一戶當地牧民搬家,原因是這里的草場藏蒿草很少了,只生長牛羊都不吃的蒿草藏蒿草退化,蒿草卻瘋長,就是因為水環境變化!”藏蒿草屬短根莖地下芽植物,而蒿草卻屬于長根莖的植物。因為地下水位的下降,兩者在對水分競爭中,前者敗下陣來。“隨著沼澤濕地退縮,三江源區植被將逐漸退化,由藏蒿草組成的沼澤化草甸將向由矮蒿草、雜毒草組成的高山草甸及稀

5、疏的灌叢草甸過渡,這意味著沼澤濕地萎縮乃至消失,進而導致地區干旱、湖泊沼澤對河流的調蓄作用喪失、洪水泛濫、土壤沙化、荒漠化過程加劇等嚴重生態問題。”辛元紅的聲音很疲憊,有著老調重彈的機械和無奈,“你一定看過我的另一份報告,曲麻萊縣,原有的108眼水井近年來干枯了98眼,瑪多縣原有大小湖泊4077個,目前已有近50%的湖泊干涸,其余湖泊水位下降2米至3米”。這其實是多年凍土層的變化。“多年凍土層其實就是一個防滲層,它被學術界稱作沼澤濕地的保護神。”辛元紅解釋說,“凍土層變薄,凍土層上面的地表水就會隨之下降;而凍土層徹底消失,地表水就會滲漏,導致地表荒漠化”。多年凍土是指在地表下一定的深度內地溫持

6、續兩年以上處于0以下的土層(冰、土及巖石)。辛元紅調查發現,青藏高原南北界早已出現了片狀凍土退化、島狀凍土消失現象。“植被像被子一樣保護凍土層;凍土層像防滲層一樣保護地表水;地表水支撐植被的生長。”在長江源頭,辛元紅多次目擊了這個生態鏈條不可逆轉地被破壞。“2005年因修建治多索加鄉級公路,在路邊開挖排水溝,揭掉了凍土的保護層沼澤草甸,使該處深度僅0.3米的古地下冰層暴露地表,經過近一年的融化,在路邊形成一條寬3.5米、長650米、深達3米的融陷槽,到調查為止仍在融化,迫使剛修好的公路改道。青藏公路、青藏鐵路以及沿線居民點等工程建筑因多年凍土的不均勻退化已經引起了地基不均勻沉降的破壞。”除了地

7、質情況的改變,辛元紅認為冰川退化,還與氣候變化有密切的關系。長江源區3個氣象站的觀測數據表明,近幾十年來源區暖季氣溫不斷上升:“最近幾十年,隨著青藏高原的隆升,來自西南部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因喜馬拉雅山、唐古拉山重重阻隔而不能長驅直入到達源區,致使高原內部氣候日趨干燥。加之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特別是近年來溫室效應的影響,冰川受到的影響較大” 。水電站相比辛元紅的平靜,著名探險家楊勇言辭更加犀利和直接:“上一次冬季考察,我們從青藏公路楚瑪爾大橋沿封凍的冰河上向西前行,上行數十公里,綿綿起伏的紅色沙丘和狂風揚起的沙塵幾乎讓我們以為誤闖沙漠。盡管我們知道,多爾改錯湖就在附近,但直至天黑,我們還在沙漠中艱難

8、爬行,當晚夜宿沙山下。第二天繼續在沙山間亂竄,幾度陷車,根據GPS定位,多爾改錯湖就在前面,但我們不斷被幾十米高的沙山擋住去路。下午終于進入多爾改錯湖冰面,只見整個湖水已結起了連底冰,沒有流體的水。” 幾十公里的湖岸被綿延不斷的紅色沙漠包圍,沙漠面積有數百上千平方公里這些景象讓人觸目驚心,而這就是楊勇在本該是碧波萬頃的多爾改錯湖拍下的景象。“我們一路考察,發現很多水電站,粗粗一數,七八座肯定有了為什么要建這么多水電站?”楊勇來到泥曲仁達壩址,發現已建成的水壩和庫區均結冰封河,壩前冰面上有眼冰窟,測得冰壁厚達4米左右。這是一個峽谷河段,谷深不到1000 米。壩址以下20余公里日格電站冬季也在休工

9、。來到達曲水文站,楊勇和聘來看守水文站的當地人扎旺一起觀測了流量,只有6立方米/秒。扎旺說,近年在達曲上建的3座水電站冬天都不能發電,甘孜縣城均靠自備柴油發電機發電。楊勇說,后來考察的路線石渠、玉樹、曲麻萊、治多等縣,近年來已建了不少水電站,并且還在建設新的水電站。“實際上,這些水電站在漫長的冬季都無法正常發電,那為什么還要繼續建設這么多的水電站?水電之路行不通,高原城鎮供電照明還需另想良策,更為可行的是發展太陽能和風能” 。 “負擔太重了。先是圈水,后是圈礦,還有熱鬧非凡的旅游和探險再厚的底子也扛不住。”環境地質高級工師程師,自稱為“體制外科學家”,在青藏高原進行江河探險二十年的楊勇痛心疾首。那邊的黃河源無論焦點在何處,辛元紅和楊勇的擔心是共同的黃河源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2000年,辛元紅參與了國家對黃河源的考察:“1969年的時候,黃河源還有冰川,但2000年的時候,我們在整個流域已經找不到冰川的影子了。”楊勇則展示了一張2009年6月拍攝的星宿海照片,干涸一片。星宿海位于黃河源區扎陵湖和鄂陵湖的上游,自唐朝以來,這里一直被認為是黃河的源頭,也曾經被用來表示整個黃河源頭地區。2005年,國務院通過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按照規劃,到2010年國家投入75億元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目前已經到位資金不到30億,最近每年到位資金34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