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行:藕斷絲連_第1頁
張中行:藕斷絲連_第2頁
張中行:藕斷絲連_第3頁
張中行:藕斷絲連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張中行:藕斷絲連前面屢次談到思路,因為作文是把思路化為文字,定在紙面上的一種活動。思路流動,要變,由此及彼,這就會產生兩個問題:1“此是如今想的,已定,要過渡到哪一個尚未出現的“彼才適宜呢?2此和彼之間,要保持怎樣的關系才適宜呢?前一個問題難于明確地解答,因為思路的變動是受各種條件約束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條件,同一個人異時也有不同的條件,所以同一個此可以過渡到不同的彼。例如甲乙二人都因為聽到某女演員的名字而想到她,這是“此一樣;可是“彼呢?甲想到的是她演的某劇中人過于夸大,多有失實之處,因為甲看過這場戲,并對劇中人的性格、生活等有自己的看法;乙想到的卻是她剛從外地演出回來,因為他們很熟識。同

2、是由此及彼,此同彼不同,這里沒有對錯、高低之分,因為都是順應自己的條件。這樣,對于前一個問題,我們只能說,但凡思的方面有可能連上的,都應該算作適宜,至少是可以承受的。剩下后一個問題,是靠前的此和靠后的彼應該保持怎樣的關系,說詳細些是此和彼要怎樣斷此變為彼,怎樣連變要合情合理。問題還是太大,應該化小;或太概括,應該化為詳細。化的方法是:1把思路限制在就某題目而作文的范圍之內。這就像是規定在體育場里跑步,無論你怎樣亂闖,總不能跑到場外。2講思路的連和斷,都限制在化為文字,寫到紙上以后。這樣,思路的形音義都表如今紙面上,連和斷的情況就比較容易看清楚,因此也答應以講出一些道道來。這連和斷的問題是多年前

3、早已想到的。來源于“讀。讀有些文章指一般散體文章,自然是所謂名作,語句扣緊主題,迤邐而下,像是穿得整齊的串珠,珠與珠連得緊湊,斷得利落,幾乎是讀了上句,料想會來的下句躍然而出。相反,讀有些文章,自然是不成熟的,就沒有這種感覺,而是當斷不斷,當連不連,讀到一處,不知道該不該停頓,暫停頓,下邊突然來一句,又不知道從何而來。兩類文章,造詣不同,這容易說;追根問柢,這不同終究是怎么回事?我想,這大概是思路不清表如今語言方面,或思路和表達才能都有缺欠。我們都知道,思路和語言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想改善、進步,就要在思路和語言方面兼程并進。目的是什么?簡單而形象地說是“藕斷絲連。藕,切斷,比喻是文章的句和

4、段,要斷得整齊、利落;絲,恰好諧音,是思,即思路,要連得嚴密、自然。這個意思,想寫一篇文章談一談,一直沒有動筆。原因是:1有關思路的事,不容易說明白。2舉例吧,正面的例俯拾即是,但分開體會,并不容易說明問題。3反面的例,除了2項理由之外,還要加上容易惹人不愉快。4說到底,還是積土成山的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讀、思、寫方面努力,漸漸探究,畫餅不能充饑。總之是想得很多而未能實行。如今談關于作文的一些問題,藕斷絲連的想法躲不過了,所以只好硬著頭皮把這既質實又難于抓住的事物盡力之所及梳理一下。先看下面的例:1第二天,他就在一個會場上被捕了,衣袋里還藏著我那印書的合同,聽說官廳因此正在找尋我。印書的合同

5、,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辯白。記得?說岳全傳?里講過一個高僧,當追捕的差役剛到寺門之前,他就“坐化了,還留下什么“何立從東來,我向西方走的偈子。這是奴隸所夢想的脫離苦海的惟一的好方法,“劍俠盼不到,最自在的惟此而已。我不是高僧,沒有涅槃的自由,卻還有生之留戀,我于是就逃走。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2我正上體育課,鍛煉身體,人人說很重要。老師遲到了。同桌小王喜歡上課說話,別的人一齊嚷嚷。這算上的什么課!下周該考算術了,考幾門課,題太多,算術題也許不容易。老師終于來了。1是正面的例,內容的深化、沉痛,文氣的奔放、流利,誰讀了都會體會到,用不著說。這里只說說語句的斷和連。斷是文

6、中點句號的地方。句號以上的一組話,無論由意義方面體會還是由語句方面吟味,都是個整體;整體以內,處處結合得嚴密,整體以外,也就是對于上下句,那么有友誼而不是一家。這能斷是表示思路的明晰,既能駐,又能跳。再說連,思路流動,由此及彼,有如祖父生兒子,兒子生孫子,兒子是祖父所生,孫子是兒子所生,雖然不免于變異,卻總是具有承嗣關系。這承嗣關系,有時比較明顯,如“聽說官廳因此正在找尋我和“印書的合同間,句號之前重點說柔石被捕一個藕段,句號之后重點說自己不想順受另一個藕段,中間由“印書的合同連系著,這根絲很明顯。承嗣關系有時不那么明顯,如“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辯白和“記得?說岳全傳?里講過一個高僧,驟然一看像是沒有關系斷了絲,及至往下讀,到“我不是高僧于是就逃走,才知道這根絲還是緊緊地連系著,像是大跳而實際跳得并不遠。絲連還有一組語句之內逗號之上和之下的,如“是明明白白的和“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辯白,意轉而絲連得非常緊。這像是漫步隨意走上岔路,貌似偶爾而內有必然,文章的行云流水、涉筆成趣多是從這種寫法來。這能連是表示思路的貫穿,以文題為韁勒,隨意馳騁。2是反面的例,與1比照就可以知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