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相關性分析_第1頁
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相關性分析_第2頁
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相關性分析_第3頁
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相關性分析_第4頁
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相關性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公共經濟評論 2005年第5期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相關性分析 以陜西企業為樣本的調查研究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 劉軍提要:增值稅基和企業所得稅基是決定稅收收入的兩個主要因素。增值稅收入和所得稅收入長時間保持穩定增長,是否能說明兩個稅基之間存在某種內在的聯系,如果有聯系,大小是多少,又是哪些因素共同影響兩個稅基?本文通過在陜西境內采集的九個行業1526個樣本,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調研。認為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是具有相關性的,而且相關性非常顯著,但是不同行業之間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兩者的彈性系數又是有差異的,并且單個企業兩個稅基并不必然表現出相關性。關鍵詞:增值稅基 所得稅基 彈性系數Abstract

2、: VATB and ITB are two important key elements in affecting tax revenue. Value add tax revenue and enterprise income tax revenue always keep steady increase. Can do this phenomenon be explain that VATB and ITB have a intrinsic connection? If the two tax base have relevance, how much is elasticity rat

3、io and what do elements influence? The article that collect 1526 enterprises and apply regression model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 Key words: VATB ITB Elasticity ratio一、引言稅基是稅收的基礎,對稅收收入大小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均有著重要影響。對稅基的選擇就是對征稅范圍、征稅方式、計稅依據等的選擇。稅基由許多具體指標構成,不同稅種的稅基構成指標也不相同,增值稅基由企業的銷項收入和進項支出構成,企業所得稅基由企業收入和準予扣除項目構成

4、,收入和準予扣除項目又由眾多因素構成,并且根據企業類型、規模以及經營時期等不同而有所差異。由于增值稅屬于間接稅類,企業所得稅屬于直接稅類,兩者在征稅范圍、征稅方式、指標構成、計稅依據等方面均有所差異。雖然有差異,但是在我國,增值稅制度和企業所得稅制度實施的10年多時間內,兩者收入卻一直保持穩步增長。由于在這段時期,增值稅率和企業所得稅率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那么我們能不能認為兩個稅種的稅基間存在一個比較穩定的彈性系數呢?如果存在,又是為什么? 本文的研究是通過選取陜西九個行業1526家企業的調查資料,在此基礎上分析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的相關性問題;本文的結構安排是:第二部分為兩個稅基相關性的理論分

5、析;第三部分是實證檢驗;第四部分扼要介紹本文的主要結論。二、理論分析首先,在制度基礎上,兩者具有一定的共性。增值稅基是增值稅的基礎,而增值稅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具有所得稅特性的。增值稅是以商品(勞務)增值額作為征稅對象的。從理論上講,增值額是指商品(勞務)價值構成中的V+M部分,對V部分的征稅,相當于個人所得稅中的“工資、薪金”所得,具有典型的個人所得稅性質;對M部分的征稅,兼具商品稅和企業所得稅的雙重性質。因為這里M不同于企業的利潤所得,它是單個商品的利潤部分,是構成企業利潤的基礎。從企業利潤的計算來看,商品(勞務)價值中的M減去間接費用(如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等),等于企業利潤(企業

6、所得稅的計稅依據),因此對M的課稅,已經包括了對企業利潤的征稅,完全具備企業所得稅性質。最近,美國學者加里赫費鮑爾第三次寫信給Tax Notes International編輯部,重申增值稅是對企業所得征稅的主張,因為征稅的增值包括利潤和工薪在內。20世紀60年代,持有赫費鮑爾這樣觀點的美國人比較多。德國科隆大學教授根室施英德爾和一些美國稅制改革家們早就提出增值稅是企業所得稅最適當的替代稅種。當然,由于企業所得稅是對企業M部分的征稅,而增值稅如果按照加法原則計算,是對企業利潤和工資部分的征稅,即V+M,兩者相差V這一部分。其次,從兩者計算公式看,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在我國實行的是GNP型增值稅基

7、 增值稅基按其對購進資本品在計算增值額時是否扣除和扣除時間不同,可分為GNP型、收入型和消費型三種,GNP型對資本品不予扣除,我國實行的是GNP型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基按規定項目扣除,具體計算公式為:增值稅基=銷項收入進項支出企業所得稅基=收入總額準予扣除項目金額對一個產品來說,增值稅基中的銷項收入主要指應納增值稅的銷售收入,也就相當于當期產品銷售收入,進項支出主要指為生產該產品當期購買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不包括固定資產)支出,也就相當于該產品的可變成本扣除工資后的部分;企業所得稅基中的收入項目包括產品銷售收入、投資收入、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準予扣除項目包括可變成本,投資支出、營業外支出

8、、費用、稅金等,按照這種思路我們對這兩個稅基的計算公式重新組合,如下:增值稅基=銷項收入-進項支出=產品銷售收入-(可變成本-工資);企業所得稅基=收入總額-準予扣除項目金額=產品銷售收入+投資收入+營業外收入-(可變成本+投資支出+營業外支出+費用+稅金)+納稅調整凈額將上述公式進行替代,可以得到:企業所得稅基=增值稅基+投資收益+營業外利潤-費用-稅金-工資+納稅調整凈額企業所得稅基與增值稅基的差異,從上式看主要體現在投資收益、營業外利潤、費用、稅金、工資、納稅調整凈額等項目上,具體到一個企業,兩者具有這樣一個恒等關系式。第三,從近10年多的宏觀數據看,兩者保持一個穩定增長的態勢。設T1為

9、增值稅收入,T2為所得稅收入,t1為增值稅率,t2為所得稅率,S1為增值稅基,S2為所得稅基,我們有:; 則; 假設不考慮稅收優惠政策,各企業在稅率水平上無差異,增值稅率t1按17%計,所得稅率t2按33%計 這種假設在我國基本符合,按照稅法規定,增值稅率只有如糧食等特定稅目享受13%的優惠稅率,所得稅也只有在年應納稅所得在10萬元以下的,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和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項目等享受優惠稅率,所以,大部分企業仍舊是按照增值稅17%,所得稅33%稅率繳納。,將10年來增值稅收入和所得稅收入代入,增值稅基S1、所得稅基S2計算結果如圖1所示。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出,從1994年到2004年的10

10、年間,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保持著平緩穩定的增長趨勢,從這種趨勢變化可以預測兩者應該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綜合以上的分析,我們在理論上得出,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應該是具有一定相關性的,但是具體到一個企業,由于影響兩者的具體指標不同,兩者是否具有相關性?如果有,這種相關性又是如何體現出來的,并且這種相關性在什么范圍內是合理的?能不能通過對兩者相關性的分析,為評估兩者收入正常與否提供依據?這些問題都是本文需要回答的。本文選取了陜西省九個行業1526家企業的數據資料,這九個行業分別涉及電力、零售、出版業、紡織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業、煤炭石油業、批發業以及專用設備制造業和通用設備制造業,所有數據均來自全國稅

11、收調查資料系統陜西統計部分。同時,為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只選取了盈利企業作為研究樣本。同時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所有的彈性計算均采用了恒常彈性模型(constant elasticity model),用以測算自變量變化1%的情況下,因變量變化的百分比。三、實證檢驗按照所采集的樣本,首先對電力、零售、出版業、紡織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業、煤炭石油業、批發業以及專用設備制造業和通用設備制造業等九個行業所得稅基和增值稅基進行回歸,如表1所示:表1 各行業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恒常彈性回歸結果表 采用恒常彈性模型(constant elasticity model),通過該模型確定兩者的相關性是否顯著,以

12、及相關性大小和彈性系數變化范圍。,其中ITB(income tax base)為所得稅基,VATB為增值稅基,0為截距項,0為兩個稅基的彈性系數,代表增值稅基變化1%,所得稅基變化的百分比,1為誤差項。回歸檢驗值行業彈性系數T檢驗值R2調整R2F檢驗值95%的置信區間樣本數顯著性電力0.9616.3300.3850.37540.0730.657,1.26466顯著零售0.82416.3000.4640.462265.700.724,0.923309顯著出版1.0012.3370.2810.2295.4610.082,1.91916顯著紡織業0.7833.2200.3650.33010.3650

13、.256,1.21920顯著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0.82210.2320.52700.522104.70.663,0.98296顯著煤炭石油業1.33413.6690.7330.729186.831.140,1.52970顯著批發業0.79723.4860.4660.465551.590.730,0.864634顯著專用設備制造1.1969.7680.5630.55795.4040.952,1.44076顯著通用設備制造1.06217.1050.5520.551292.570.940,1.184239顯著從回歸結果看,兩個稅基在這九個行業中表現出了較強的相關性,彈性系數在0.783,1.334

14、之間變動,平均值為0.976。其中,紡織業彈性系數最小,為0.783,表明增值稅基增長1%,所得稅基增長0.783%,煤炭石油行業彈性系數最大,增值稅基增長1%,所得稅基增長1.334%,高于增值稅基的增長比率。究其原因:初步認為行業特點,市場結構等因素造成了這種差異。在陜西,紡織業一直屬于老牌工業,生產經營狀態比較穩定,紡織品市場基本處于自由競爭狀態,企業很難獲得超額利潤。相對于煤炭石油行業,由于進入成本高,并受國家控制,市場基本上處于國家壟斷狀態,這部分企業一般均能獲得超額利潤。同樣增值稅基增長1%,其對利潤的貢獻度,紡織業和煤炭石油業相比有較大差異。我們分別就兩個行業增值稅基對利潤的貢獻

15、彈性做了分析,其中紡織業增值稅基對利潤的貢獻彈性為0.702,煤炭石油行業為1.362,存在較大差異,影響到所得稅基變化比率的不同。九個行業的彈性排序為:煤炭石油業、專用設備制造、通用設備制造、出版業、電力、零售、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業、批發業、紡織業。增值稅基與企業所得稅基中一個關鍵的連接點是企業利潤(這里的利潤主要指息稅前利潤),增值稅基是企業生產的產品、勞務的增值額,是企業利潤的一個貢獻部分,而利潤是企業所得稅基最主要影響因素,通過利潤連接這兩個稅基。我們分別就兩個稅基與企業利潤的關系做了回歸,結果如表2、3所示:表2 增值稅基對企業利潤貢獻回歸檢驗值行業貢獻度T檢驗值R2調整R2F檢驗

16、值95%的置信區間樣本數顯著性電力1.06110.120.6230.617102.410.852,1.27166顯著零售0.75114.6650.4260.424215.070.650,0.852309顯著出版1.1853.5170.4690.43112.3680.462,1.90816顯著紡織業0.7023.0490.3410.3049.2950.218,1.18520顯著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0.83310.1020.5210.515102.040.669,0.99696顯著煤炭石油業1.36214.7590.7650.761217.831.178,1.54670顯著批發業0.77421.2

17、970.4180.417453.550.703,0.845634顯著專用設備制造1.1949.6460.5570.55193.0440.947,1.44176顯著通用設備制造1.09716.9650.5620.560287.820.969,1.224239顯著表3 企業利潤對企業所得稅基的影響度回歸檢驗值行業影響度T檢驗值R2調整R2F檢驗值95%的置信區間樣本數顯著性電力0.97319.5260.8600.858381.260.873,1.07266顯著零售0.94852.0170.9030.9032705.80.912,0.987309顯著出版0.7213.2870.4360.39510.

18、8020.250,1.19116顯著紡織業1.10366.8430.9960.99644680.981,1.04520顯著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0.95742.5150.9510.9501807.50.912,1.00196顯著煤炭石油業0.98042.7530.9650.9641827.80.934,1.02670顯著批發業0.92474.3390.8970.8975526.20.899,0.948634顯著專用設備制造0.96634.1600.9400.9401166.90.910,1.02276顯著通用設備制造0.93650.3160.9190.9182531.70.900,0.97323

19、9顯著從表2和3反映的數據來看,增值稅基對企業利潤的貢獻度平均為0.9954,最大貢獻度為1.362,出現在煤炭石油行業,最小為0.702,出現在紡織行業。企業利潤對企業所得稅基的影響度平均為0.9453,最大影響度為1.103,出現在紡織行業,最小影響度為0.721,出現在出版業.按照上面的計算,假設增值稅基增長1%,影響到企業利潤,從而影響企業所得稅基。按這個邏輯關系,分別計算,增值稅基對所得稅基影響的大小順序為,煤炭石油行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力、通用設備制造業、出版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業、紡織業、批發業、零售業。與表1計算的所得稅基與增值稅基的彈性關系比較來看,除零售業變化較大外,

20、其他行業基本相同,零售業之所以出現變化,我們認為,與零售業稅基特點相適應,其稅基分散、難于征管,在征收方式上查帳征收的少,核定征收的多,很難做到“應收盡收”,所以一旦將利潤因素加入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之間,這個問題便突顯出來。另外,從表2和3結果也反映出一個明顯的特點,增值稅基與企業利潤的彈性關系變化差異明顯大于企業利潤與所得稅基的彈性關系差異,前者標準差為0.236,后者為0.0989,也就是說企業利潤與所得稅基有著更加緊密的關系,更集中的圍繞在均值周圍變動,而增值稅基與利潤的彈性關系則相對較分散的分布在均值周圍。并且企業利潤與所得稅基的彈性關系基本圍繞在1周圍變動,各行業之間只略有差異。結論

21、一: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具有較為明顯的相關性,但各個行業之間兩者的相關性具有差異。企業息稅前利潤是兩者具相關性的最主要影響因素。增值稅基與利潤的彈性變化幅度要大于所得稅基與利潤的彈性關系變化幅度。當然,由于影響兩者的因素很多,我們上面將利潤作為一個關鍵因素放到兩者之間,雖然能夠說明一些問題。但是利潤又是由很多因素所影響的,還有一些政策性因素,如待彌補虧損,由于允許企業用以后5年的應納稅所得額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因此,待彌補虧損的總額和結構直接影響著企業所得稅基的大小。還有如征收方式的差異,像上面我們分析的,由于零售業一個明顯的特點是稅源分散,很多零售商沒有帳簿可查,多采取核定征收的方式,也造成了

22、稅基的不能反映真實的生產銷售情況。所以影響兩個稅基相關性的因素是很多的,既有具體計算指標上的,也有政策,制度層面上的。下面我們就從兩者的具體計算指標看兩者的關系(一)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與應納增值稅銷售收入企業所得稅基銷售收入是收入項目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到企業實現利潤的大小。按照本文第二部分的分析,增值稅基中的應納增值稅的銷售收入與企業所得稅基中的主營業務收入的關系也就是兩者的一個主要連接點。從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與應納增值稅銷售收入的比較來看,兩者基本差異不大,如表4所示:表4 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與應納增值稅銷售收入比較項目 行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應納增值稅銷售收入平均值中位數標準差平均值中

23、位數標準差電力74149.942372223325573564.4424185232828零售34907.627719.510284034773.617597.5103220.8出版27049.312076325197.6625582.5620872.521302.59紡織業32826.714089.579611.5330115.51627361393.57續表4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19816.635067.54267828615.955286.5106712.9煤炭石油業335566.7284721898346326735.428797.51763860批發業58025.9611303.52

24、01204.155894.8910725200323.9專用設備制造37570.127351.589802.6735281.427649.586879.17通用設備制造26338.813792.5108688.624134.77356899842.53從表4反映的數據看,所計算的三個指標平均值、中位數、標準差,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與應納增值稅銷售收入基本相同。從這三個指標來看,各行業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反映了各行業市場供求的差異,如煤炭石油行業其收入的平均值最高,反映了陜西作為資源大省的特點。還有從標準差這一指標來看,其反映了各企業收入偏離收入平均值的大小,數據相對較大,也說明一個行業內各個企業收入

25、的差異是比較大的,經營狀況各不相同,這主要與企業規模、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等因素相關。(二)企業主營業務成本與增值稅的進項支出企業主營業務成本是成本項目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直接影響企業實現利潤的大小。主要由企業為生產產品所購進的原材料以及人工費用組成。而增值稅的進項支出主要由購進原材料的成本組成,兩者在理論上應該差異不大,為驗證這一觀點,分別就這兩者做了分析,如表5所示。表5 企業主營業務成本與增值稅進項支出比較項目 行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增值稅進項支出平均值中位數標準差平均值中位數標準差電力50607.6714095.5159420.623251.174852.5276256.1零售31154.

26、826607.592144.1730870.45865.5593140.21出版18605.251251318638.6815914.111722.9615313.21紡織業32826.714089.579611.5323453.099976.8358131.99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15578.68357134553.4113478.373096.1531187.75煤炭石油業188087.621838.5976568.4165107.89178.74984796.1批發業53199.9510166.5190501.449316.949157.14184369.2專用設備制造29469.885

27、79569628.5927211.534199.5870292.19通用設備制造19574.743389.571433.0316692.12626.6163476.07從表5反映出的特點明顯可以看出,企業主營業務成本與增值稅進項支出的差異與表4所反映的主營業務收入和銷項收入的差距相比,明顯加大。并且主營業務成本全部大于增值稅進項支出,這主要是企業主營業務成本中存在著如人工費用,其他附加消耗,如固定資產折舊等項目,而增值稅進項支出主要是由企業購進原材料所發生的費用組成,所以,主營業務成本在所有行業中大于增值稅進項支出。從這里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便出現差異,在收入部分基本相同情況下,由于所得稅基中扣

28、除的成本普遍大于增值稅基中的進項,增值稅基已經大于所得稅基,兩者的聯系也通過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應納增值稅銷售收入、增值稅進項支出這四個指標緊密聯系起來。表6反映了這四個指標對兩個稅基彈性大小。表6 各指標對所得稅基和增值稅基影響度回歸檢驗值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增值稅銷售收入增值稅進項支出vatbItbVatbitbvatbitbvatbitb電力0.689(46.776)0.249(16.89)0.987(29.443)0.348(13.638)0.691(50.104)0.250(17.107)0.612(8.375)1.881(14.624)零售0.1(24.139)0.

29、04575(30.254)0.109(22.747)0.05(27.893)0.1(24.606)0.04552(30.133)0.105(20.955)0.04936(27.656)出版0.255(5.613)0.042(1.786)0.341(5.453)0.05271(1.633)0.307(5.995)0.06685(2.663)0.341(3.436)0.08668(2.403)紡織業0.04671(1.050)0.02068(14.278)0.05543(1.096)0.02349(13.637)0.09302(1.451)0.02984(11.225)0.01161(0.162)

30、0.03222(13.887)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0.990(5.137)0.01847(5.423)1.315(5.647)0.02068(4.784)0.815(34.903)0.00668(4.761)1.163(4.252)0.02362(4.972)煤炭石油業0.411(91.226)0.418(131.88)0.796(66.268)0.808(69.914)0.443(102.42)0.450(115.79)0.787(56.774)0.803(80.952)批發業0.09976(12.649)0.03598(24.994)0.100(11.913)0.03713(23.887)

31、0.101(12.828)0.03631(25.224)0.06059(6.536)0.03942(25.190)專用設備制造0.181(15.839)0.113(13.795)0.233(15.738)0.142(12.614)0.195(19.823)0.109(11.033)0.229(15.221)0.138(11.978)通用設備制造0.362(45.278)0.276(48.119)0.543(40.323)0.407(36.273)0.374(54.415)0.550(32.319)0.276(41.880)0.42636.933從表6所反映的回歸結果來看,除個別行業的個別指標外

32、,這四個指標均與兩個稅基緊密相關,并且主營業務收入和應納增值稅銷售收入對兩個稅基影響系數基本相同,主營業務成本和增值稅進項支出對兩稅基影響也基本相同。(三)其他因素除了上面提到的四個指標外,增值稅基和所得稅基進一步的差距在隨后的計算過程中進一步體現。首先,所得稅的收入部分除主營業務收入外,還包括營業外收入、投資收益以及其他收入等等;其次,準予扣除項目中,也包括了營業外支出、投資支出以及由于企業虧損彌補等政策性因素所造成的影響。當然這些因素主要是影響到了所得稅基,并且由于各個企業情況的不同,具體指標的影響大小也有很大差異。結論2: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成本,增值稅銷項收入和進項支出是影響所得稅基和增

33、值稅基關聯性的四個主要指標。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和增值稅銷項收入對兩個稅基的影響基本相同,主營業務成本和增值稅進項支出對兩個稅基影響基本相同。雖然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從上面的簡單回歸分析中,體現了較強的相關性。但是,具體到一個企業,兩個稅基的影響因素差異很大,增值稅基屬商品流轉稅類,由企業的應征增值稅收入與進項差額構成,而企業所得稅基是由收入項目與準予扣除項目差額構成,受企業利潤、行業構成,所享受的優惠政策、以前年度的經營效益等影響。為驗證具體企業中兩者相關性的大小,我們隨機抽取了兩家企業A和B,這2家企業的具體部分財務指標如下: 表7 A、B企業財務指標構成表 (萬元)A企業B企業2000年200

34、1年2002年2003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資本總額48750576446300964022280352279990271808254372主營業務收入4049677618908008623139114603246501477850主營業務成本3400767263782157621541501577575981960794費用合計40636114887289266376.5136931632515329利潤總額2419419936274225.6-9202-11197-11817939企業所得稅基257752413889.72576.90000增值稅銷項3664885378

35、995078741161746854226262575849增值稅進項3573273946726967438434056429583923728798增值稅基915.7511432268111302727689424632338847051A企業為制造業,B企業為電力企業,在這些財務指標中,最值得我們注意的一點是:B企業從2000年到2002年一直虧損,雖然2003年獲利,但由于利潤需要在稅前彌補虧損,所得稅基仍舊為零。同時增值稅基基本保持穩定,說明其他因素對兩個稅基相關性的差異造成是有影響的。其次,從A企業資產總額呈現上漲趨勢,而B企業保持穩定,說明A企業不斷謀求擴大再生產,而B企業維持著簡

36、單再生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收入、成本的上漲幅度也大不相同,A企業收入和成本明顯大幅度增長,增值稅基的銷項收入和進項支出也與收入和成本變化程度相同,從而影響到所得稅基和增值稅基相關性也出現了這種趨勢。但是對B企業來說,雖然增值稅基每年保持一個較大的數額,但是由于企業利潤以及其他因素,如虧損彌補、納稅調整等,所得稅基并不必然保持與增值稅基相關。結論3:從大量企業的所得稅基和增值稅基做分析,可以認為兩者具有相關性,并且相關性非常顯著。但是對單個企業,由于企業實現利潤水平以及其他政策性影響,增值稅基與所得稅基并不必然保持具有相關性。從所得稅基評估增值稅基的合理性或反之,只能通過這一類企業的數據來進行

37、分析,對單個企業則不適宜,因為兩者并不必然具有相關性。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們以一個行業的彈性數據來評估整個行業所得稅基和增值稅基的是可行的,但是對于一個具體的企業,則會因為其他指標或政策性因素的影響而不具有相關性。如A企業屬于專用設備制造業,如果以2000年為基期,則2001年增值稅基增加了11.48倍,按照我們前面所分析的彈性關系,所得稅基應增加13.73倍,而實際所得稅基增加了1.034倍,2002年增值稅基增加了1.34倍,所得稅基應增加1.602倍,實際反而降低了,這里面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里我們只分析了陜西九個行業的數據,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如果要評估某一個行業所得稅基和增值稅基的數據范圍的合理性,應就這個行業的兩個稅基彈性先做出測算,然后在根據測算數據進行評估。四、結論與建議通過對陜西省九個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