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不透水面遙感高精度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介紹_第1頁
城不透水面遙感高精度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介紹_第2頁
城不透水面遙感高精度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介紹_第3頁
城不透水面遙感高精度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介紹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城市不透水面遙感高精度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介紹項目名稱城市不透水面遙感高精度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提名意見提名單位:中國測繪學會。不透水面是衡量城市生態環境狀況的重要指標,是海綿城市和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撐。武漢大學等單位完成的“城市不透水面遙感高精度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提出了基于深度學習模型并融合了多源遙感影像的圖譜特征,成果已經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軟件,全球首次完成了國家尺度的米級不透水面產品,并廣泛服務于中國自然資源監測、海綿城市規劃和建設、城市水文和水環境監測中,已經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完成人 4 次獲得國際獎勵,被國際同行評價為該領域的引領者,專利成果已在自然資源、海

2、綿城市建設、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城市建設和運營、城市水務、城市生態環境等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市場前景廣闊,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巨大,項目成果已獲得本領域下述科技獎勵:(1)2018 年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全國不透水面遙感提取和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2)2018 年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高分辨率城市遙感信息提取方法與應用;(3)2017 年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城市典型要素監測分析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4)2011 年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地理信息標準體系研究;提名該項目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 等獎。項目簡介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當前的國家戰略之一, 生態城市、園林城市、綠色城市和

3、海綿城市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也正在變成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主要任務。高精度城市不透水面遙感監測技術創新是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重要舉措,對智慧城市創新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新型城鎮化的規劃 - 設計 - 建設 - 運維和監測,客觀上需要有米級分辨率不透水面專題成果,才能讓模型更精確、規劃更精準、監測更精確、決策更精準。而當前全球范圍內僅有 30 米分辨率的不透水面產品,無法滿足城市尺度的規劃和管理需求。本項目在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自然資源部、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的資助下,由武漢大學等 7 家單位歷時十年的科技攻關共同完成。主要創新包括:(1)構建了

4、城市多尺度不透水面遙感提取和監測的理論方法體系,支撐了城市不透水面遙感提取與監測方法應用;(2)創建了天 - 空 - 地多傳感器遙感影像融合不透水面提取技術體系,實現不透水面的高精度提取;(3)構建了全國多區域、多時相不透水面樣本庫,實現了基于深度學習不透水面的精確自動提取;(4)首創了我國自主可控的面向工程化應用的高分辨率不透水面遙感提取和監測系統,完成了全球首張 2 米分辨率不透水面一張圖專題信息產品。項目獲中國授權發明專利 42 項;獲軟件著作權 45 項;相關核心算法和技術研究成果共發表論文 200 余篇。主編專著 6 部、國家標準 2 部、行業標準 1 部、地方標準 3 項。項目實現

5、新增銷售額超過 3.8 億元,利潤超過 5000 萬元,新增稅收超過 7000 萬元,節支總額超過 2000 萬元。項目技術已應用在全國 338 個地級以上城市 2000、2005、2010、2015、2016、2017年 6 期的城市發展監測中,應用于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5 大城市群和 18 個國家級新區的城鎮化監測,并在 30 多個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中得到推廣應用。以孫九林院士為鑒定委員會主任的鑒定專家組認為,該項目成果在技術上整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圖譜特征融合的提取模型及基于深度學習的不透水面提取方法方面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項目獲測繪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共 4

6、 項,突破的相關關鍵技術獲國際學術會議最佳論文獎 4 項。客觀評價1. 專家鑒定意見中國測繪學會在北京組織專家對武漢大學“城市不透水面遙感高精度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科技成果進行了鑒定。以孫九林院士為鑒定委員會主任的專家認為,該項目成果在技術上整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圖譜特征融合的提取模型及基于深度學習的不透水面提取方法方面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2. 軟件測評意見具有 CNAS測評資質的機構(武漢光庭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測評中心)測評指標:(1)融合 LIDAR的航攝影像提取不透水面的精度提取精度達到 95%,比單純采用光學遙感影像的方法提高了 6.74%;(2)使用多角度視頻衛星數據比單角度圖

7、像衛星數據對地物分類得到的分類結果精度提高率,自動提取精度達到 88.951%,比單純基于一個視角的視頻圖像自動提取精度提高了6.691%;(3)基于 Deep Learning 算法的建筑物密集區不透水面的提取精度,自動總體分類精度達到 89.02%,高于隨機森林和 SVM等經典方法;(4)基于 Deep Learning 算法的非建筑物密集區不透水面的提取精度,自動總體分類精度達到 95.55%,高于隨機森林和 SVM等經典方法。3. 同行評價(1)2018 年 10 月 17 日,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前主席,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大學 Orhan 教授,在 2018 年高級遙感國際會議特邀

8、報告中,評價該圖譜特征融合模型能有效提取高精度城市下墊面信息,是預防城市內澇災害研究的有效模型。(2)2018 年 9 月 9 日,中科院夏軍院士在2018 年海綿城市國際論壇特邀報告中評價:該成果是解決城市水安全預警與城市水問題監測的有效方法。(3)2017 年,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的首席科學家 George Xian 評價:Professor Zhenfeng Shao's team extract impervious surface with meter accuracy at the national range in China, which is an initial

9、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can be the leader in this field(邵振峰教授團隊提取國家尺度米級分辨率不透水面產品的研究是該方向的國際引領者) 。(4)在 2017 年 5 月 30 日是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李德仁院士接受長江日報專訪時評價:武大教授邵振峰團隊,開展基于衛星遙感的全國城市不透水面研究,住房建設部已把不透水城市的調查和海綿城市的建設作為未來5 年的重點目標,事關城市居民生活質量。(5)IEEE TIP 副主編意大利 Naples 大學的 Poggi 教授認為空間 - 結構特征指數( PIS)是高分辨率遙感的兩個“著名案例(

10、Notable Examples)之一。(6)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城市規劃與區域發展系Li Yin教授評價:提取城市復雜環境的高精度不透水面在當前仍是一個挑戰,我在研究紐約州布法羅市的社區步行便捷度等規劃時用到了該團隊的不透水面專題產品,比之前使用美國30m 分辨率的不透水面產品更精確。該團隊的這一研究方向在全球方位內是引領方向性研究,在未來海綿城市和智慧城市規劃中,將產生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和經濟價值。應用情況(1)總體應用情況: 項目組完成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高分辨率遙感監測城市不透水面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系統。在我國城市規劃規劃、城市設計、城市建設、

11、自然資源監測、水利、環保等多個部門的實際工作中得到了成功應用,并在縣級以上城市監測、海綿城市建設等重大工程中得到實際應用,成果已輻射至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境外國家。(2)典型案例1)城市規劃和設計部門應用情況: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及建設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合作,成功將不透水面提取成果應用于海綿城市試點申報、城市排水防澇、海綿城市規劃等現狀分析中,成為排水防澇、海綿城市等規劃設計中下墊面分析的重要資料,為海綿城市科學研究與規劃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評價:通過將武漢大學提取的不透水面成果用于海綿城市建設、城市排水防澇、海綿城市規劃的現

12、狀分析中,有效識別了城市不同區域面臨的問題,同時將不透水成果用于城市發展趨勢分析、城市熱島分析及建設成效的評估等業務中,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 你單位構建的影像特征庫為大規模準確快速提取變化圖斑提供可靠依據。研發的人工不透水面提取方法使土地利用變更調查遙感監測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作業人員數量減少了近 30%,同時單人作業強度減少了 25%以上,生產效率提高了近 1.5 倍,監測信息準確率達到 90%以上。3)水利部門應用情況: 項目組利用遙感影像機器學習算法,構建了長江中下游湖泊群40年退化類型數據庫,解決了傳統湖泊監測只注重面積變化,忽略了退化類型的問題。該

13、成果得到長江水資源保護局的高度評價:“對長江中下游的湖泊、水文和濕地生態環境管理和決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且已在典型濕地的常規監測中得到有效應用 ”。研究組的多時序遷移學習技術,已在鄱陽湖水文局、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得到應用,用于洞庭、鄱陽、赤水、福建濱海濕地、珠江等典型區域 (或流域 )的區域城鎮化監測、區域水生態空間監測,并建立了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3)應用前景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部署,中國要持續開展自然資源監測和海綿城市建設,本項目形成的技術體系將為國內外海綿城市的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主要知識產權和標準規范等目錄(10 件)知識產權

14、知識產權(標準) (標準)類別具體名稱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多源遙感數據的城市不透水層率息提取方法專著多尺度不透水面信息遙感提取方法及應用軟件著作多源遙感影權像不透水面提取系統v1.0發明專利一種高光譜圖像半監督分類方法及裝置發明專利顧及影像對象時空變化的遙感影像變化檢測方法及系統發明專利基于低空遙感影像的多視密集點云生成方法及系統專著高分辨率遙感信息處理國證書編發明專利家授權號授權(標號(標權利人(標發明人(標(標(標準準實施)準批準準起草單準起草人)準)有地編號)日期發布部位)效狀區)門)態中ZL20142017 年238828武漢大學邵振峰,劉有效國10096902月 222沖66.X日中IS

15、BN:2015 年ISBN:中國科學程熙,吳煒, 有效國978711月19787院遙感與沈占鋒564343日564343數字地球088研究所088中2016SR2016年 3131841武漢大學有效國139799月20日6中ZL20132016 年200043 武漢大學邵振峰、張有效國10085303 月306磊70.5日中ZL20162018年 7301096 武漢大學邵振峰、田有效·國102034月26日4英潔、沈小24.7樂中ZL20162018年 6296816 武漢大學邵振峰,楊有效國101999月19日2楠,李德仁,44.5李叢敏中I S B2018年 4ISB武漢大學黃

16、昕有效國N :月N :97870397870304742804742855計算機軟 城市不透水件著作權 面遙感監測系統計算機軟 高分辨率遙件著作權 感影像典型目標提取軟件 TargetMapper計算機軟 分布式異構件著作權 空間數據無縫集成管理平臺中2018SR 2018332415國9950638中2017SR 2017171314國1278650中2010SR 2009019264國0043747武漢大學有效中國測繪有效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有效大學(武漢);武漢中地數碼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情況表姓名邵振峰性別男排名1行政職務無技術職稱教授國籍中國工作單位武漢大學完成單位武漢大學對本項目技術創

17、造性貢獻項目負責人,指導并參與了項目創新點一、二、三、四的核心內容研發工作,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 80,對本項目技術創新貢獻包括:( 1)發明了一種基于多源遙感數據的城市不透水層率息提取方法等共 14 項授權發明專利,發表 SCI 文章 30 余篇;( 2)構建了圖譜特征逐層融合的多分類器集成不透水面提取模型,獲國際學術會議最佳論文獎;( 3)作為具體技術負責人,研發了不透水面監測系統,首創完成全國2 米不透水面一張圖專題產品;( 4)編寫國家標準 1 部,行業標準 1 部,推動了城市不透水面遙感高精度監測產品的標準化和產業化。主要完成人情況表姓名黃昕性別男排名2行政職務系副主任技術職稱

18、教授國籍中國工作單位武漢大學完成單位武漢大學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作為項目主要參與人員,參與不透水面提取關鍵技術研究,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 80%。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包括:( 1)提出了地物空間 - 結構指數以及新的水體信息指數,構建了圖譜融合的不透水面遙感提取模型;( 2)提出了基于多視角影像的角度差分特征,實現城市復雜場景不透水面高精度提取,有效解決了高分辨率遙感影像不透水面提取存在的遮擋問題;( 3)出版專著高分辨率遙感信息處理,提出了影像場景提取、目標提取與變化分析、城市變化檢測等系列模型和方法。主要完成人情況表姓名寧曉剛性別男排名3行政職務副所長技術職稱研究員國籍中國工作單

19、位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完成單位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參與項目總體技術、組織實施和成果的應用推廣,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80%。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包括:( 1)提出了分布式不透水面高精度提取方法。針對不透水面包含的房屋建筑、道路、廣場等場景,建立了不同場景下不透水面子類的多源多角度自動提取方法,實現了不透水面的分布式 - 綜合高精度提取,提升了不透水面高精度智能提取的精度和效率;( 2)該技術應用在全國 338 個地級以上城市 2000、2005、2010、2015、2016、2017 年6 期建成區變化監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 5 大城市群監測, 18 個國家級新

20、區的城鎮化監測。主要完成人情況表姓名楊伯鋼性別男排名4行政職務常務副院長技術職稱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籍中國工作單位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完成單位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作為項目主要參與人員,參與城市不透水面遙感監測關鍵技術研究,為本項目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 60%。對科技創新中的創新點二、三、四兩項內容做出了貢獻:( 1)突破了多源多角度數據融合的信息提取方法,提高了不透水面提取精度,并在北京推廣應用;( 2)負責研發了不透水面時間序列監測系統,在城市下墊面逆序更新方法、特征分析與空間比對分析方面有創新;( 3)編寫地方標準 3 項。主要完成人情況表姓名吳亮性別男排名5行

21、政職務無技術職稱教授國籍中國工作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作為項目主要參與人員,參與不透水面提取關鍵技術研究,投入項目的工作量約占本人總工作量的 80%。對創新點四做出了貢獻,對本項目具體的技術創造性貢獻包括:( 1)建立了大數據環境下高分辨率遙感數據主動處理、信息按需生產到產品推送更新的多級協同計算體系,負責研制了分布式異構空間數據無縫集成管理平臺和基于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城市環境變化監測軟件;( 2)依托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化基地,將項目研究成果應用于城市地質調查、城市地下管線普查、綜合管廊等海綿城市和生態城市領域。主要完成人情

22、況表姓名沈占鋒性別男排名6行政職務無技術職稱研究員國籍中國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作為項目主要參與人員,參與不透水面提取關鍵技術研究,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得 80%。對科技創新中的創新點一、二、三項內容做出了貢獻,對本項目具體技術創造性貢獻:( 1)發明了一種全自動的區域不透水面遙感信息精確提取方法;( 2)發明了面向遙感影像分類的樣本自動選取方法;( 3)提出了多尺度不透水面圖譜耦合模型,出版學術專著多尺度不透水面信息遙感提取方法及應用;( 4)主持 863 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土地資源調查等重大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

23、。主要完成人情況表姓名王浩性別男排名7行政職務無技術職稱助理研究員國籍中國工作單位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完成單位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參與項目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的應用推廣,投入項目的工作量約占本人總工作量的60%。對科技創新中的創新點二、四兩項內容做出了貢獻,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包括:( 1)以不透水面數據為基礎,提出了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城區邊界提取規則,制定了基于高分辨率影像和地理信息資料輔助的城區半自動化提取方法, 制定了集多個城鎮化表征指標、多尺度(全國、區域、城市、轄區、圈層、方位) 、多層面的城市空間擴展分析、城市人居環境評價和城市群健康評價方法, 為不透水面服務于城鎮

24、化時空擴展分析提供了標準化的流程和方法;( 2)該技術應用在全國 338 個地級以上城市 2000、2005、2010、2015、2016、2017 年6 期建成區變化監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 5 大城市群監測, 18 個國家級新區的城鎮化監測。主要完成人情況表姓名王淼性別男排名8行政職務技術干部技術職稱高級工程師國籍中國工作單位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完成單位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作為項目主要參與人員,參與城市不透水面遙感監測關鍵技術研究,為本項目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 70%。對科技創新中的創新點第二、四項內容做出了貢獻:( 1)參與多源多角度高分辨率衛星影像不

25、透水地表提取方法研究,尤其是對北京中心城區復雜場景不透水面的自動提取方法有創新;( 2)重點參與高分辨率不透水面遙感提取和監測系統研發工作,負責項目需求分析、算法研究、模型實現等工作;( 3)參與編寫地方標準 3 項。主要完成人情況表姓名朱秀麗性別女排名9行政職務無技術職稱高級工程師國籍中國工作單位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完成單位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作為項目主要參與人員,為本項目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總量的60%。對創新點四有重要貢獻,對本項目具體創造性貢獻包括:( 1)參與提取了我國首個米級分辨率不透水面產品相關工作;( 2)提出了不透水面成果質量檢查方法;( 3)負責標準

26、化研究,負責地理信息標準體系研究。主要完成人情況表姓名萬波性別男排名10行政職務無技術職稱副教授國籍中國工作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完成單位武漢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作為項目主要參與人員,投入項目的工作量約占本人總工作量的60%。對創新點四做出了貢獻,對本項目具體技術創造性貢獻包括:( 1)參與高分辨率不透水面遙感提取和監測系統研發及集成測試工作,輔助完成全國第一張 2 米分辨率不透水面專題圖,構建了全球首個米級分辨率國家尺度的不透水面專題產品;( 2)依托武漢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應用推廣工作,將項目研究成果應用于城市地質調查、城市地下管線普查、綜合管廊等海綿城市和生態

27、城市領域。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單位名稱武漢大學排名1法定代表人竇賢康單位性質高等院校對本項目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情況的貢獻:作為本研究的主體單位, 帶領本項目參與單位, 共同完成了本項目的成果,主要貢獻包括:(1)承擔核心技術攻關,發明了一種基于多源遙感數據的城市不透水層率息提取方法等14 項授權發明專利;(2)主持多項相關項目,突破技術瓶頸,發表50 多篇SCI 文章和100 多篇EI檢索文章;(3)構建了圖譜特征逐層融合的多分類器集成不透水面提取模型;(4)實現了基于深度學習的不透水面提取新方法,研發了多源遙感影像不透水面提取軟件,負責完成中國 2 米不透水面一張圖, 在國家海綿城市規

28、劃和監測、土地資源調查和評估等重大工程中得到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5)編寫國家標準1 部,行業標準 1 部。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單位名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排名2法定代表人程鵬飛單位性質科研院所對本項目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情況的貢獻:參與項目總體技術、組織實施和成果的應用推廣,主要貢獻包括:(1)提出了分布式提取的不透水面高精度提取方法。針對不透水面包含的房屋建筑、道路、廣場等復雜場景,建立了不同場景下不透水面子類的多源多角度自動提取方法,實現了不透水面的分布式 - 綜合高精度提取,提升了不透水面高精度智能提取的精度和效率;(2)以不透水面數據為基礎,提出了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城區邊

29、界提取標準,制定了基于高分辨率影像和地理信息資料輔助的城區半自動化提取方法及操作規范, 制定了集多個城鎮化表征指標、多尺度(全國、區域、城市、轄區、圈層、方位) 、多層面的城市空間擴展分析、城市人居環境評價和城市群健康評價方法, 為不透水面服務于城鎮化時空擴展分析提供了標準化的流程和方法;(3)項目關鍵技術應用在全國 338 個地級以上城市 2000、2005、2010、2015、2016、 2017 年 6 期,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 5 大城市群, 18 個國家級新區的城鎮化監測,成果廣泛應用于城市發展建設和規劃實施評估。在全國累積 2436 個縣(市、區)的國土建設用地監測中得到應用。

30、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單位名稱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排名3法定代表人溫宗勇單位性質科研院所對本項目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情況的貢獻:作為本研究的協作單位,主要貢獻包括:(1)主要參與關鍵技術研究和總體方案設計;(2)重點參與了城市不透水面分類體系、多源多角度不透水面高精度提取方法、降雨徑流模型、城市下墊面逆序更新方法、 特征分析與空間比對分析等創新理論與方法研究, 項目成果實用性強,適用性廣,并在首都核心區內澇分析、 2022 年北京冬奧會場館規劃監測、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等進行推廣應用, 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授權或受理了一系列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軟件著作權等;(3)推動了成果的產業化

31、和標準化工作,編寫地方標準3 部。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單位名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排名4法定代表人王焰新單位性質高等院校對本項目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情況的貢獻:作為本研究的協作單位,參與項目總體技術、組織實施和成果的應用推廣,主要貢獻包括:(1)提出了基于改進的深度殘差網絡模型,并引入導向濾波器,提升不透水面提取精度;(2)解決了海量遙感數據分布式存儲、大規模影像數據分布式在線計算等技術難點,構建了遙感大數據分布式存儲、分布式計算底層軟件架構, 支持不同格式、不同分辨率和不同參考系高分辨率影像數據統一管理,支持實時在線動態鑲嵌、影像增強等分析處理;(3)參與高分辨率不透水面遙感提取和監測系

32、統研發及集成測試工作,輔助完成全國第一張 2 米分辨率不透水面專題圖, 構建了全球首個米級分辨率國家尺度的不透水面專題產品。依托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化基地, 將項目研究成果應用于城市地質調查、城市地下管線普查、綜合管廊等海綿城市和生態城市領域,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單位名稱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排名5法定代表人吳一戎單位性質科研院所對本項目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情況的貢獻:作為本研究的協作單位,主要貢獻包括:(1)發明了針對多源遙感影像的不透水面信息自動提取方法,通過建立不透水面信息自動 取模型,將多源遙感數據與智能化信息處理優勢結合,解決了現有提

33、取方法自動化程度不高和精確度較低的難題。 技術方法中充分利用了夜間燈光數據對于不透水面密集區的空間指示性,并整合多源遙感的優勢實現了像元級不透水面信息提取的自動化流程, 解決了不透水面信息提取研究長期以來需要依賴于樣本于人工操作的技術難題;(2)面向中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精確信息提取方法,發展了遙感影像圖譜認知理論與方法,并實現“高空間分辨率 - 高時間序列”影像的有效組織與并行處理,大大提高影像處理精度與效率;(3)主持國家 863 計劃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相應的發明專利與技術已經在蘇州中科天啟遙感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得到應用并取得很好的應用效果,產生了重要的社

34、會和經濟效益。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 3 項,發表論文 10 余篇,獲得軟件著作權 7 項。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單位名稱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排名6法定代表人馮先光單位性質事業單位對本項目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情況的貢獻:作為本研究的協作單位,主要貢獻包括:(1)參與提取了我國首個米級分辨率不透水面產品相關工作, 參與不透水面質量檢查工作,負責城市不透水面相關的標準化研究,負責地理信息標準體系研究;(2)研制了國家地理信息標準體系,為城市不透水面技術方法研究提供標準體系框架和標準基礎;(3)為全國不透水面質檢提供數據參照,并參與質量控制工作;(4)研制了 GB/T 30170 -2013 地理信息

35、基于坐標的空間參照,為城市不透水面研究提供坐標參照系基礎方法。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單位名稱武漢中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排名7法定代表人吳亮單位性質民營企業對本項目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情況的貢獻:作為本研究的協作單位,參與項目創新點四的研究工作,主要貢獻包括:(1)在參與本項目的研究過程中,共獲得 24 項軟件著作權,將項目研究成果應用于城市地質調查、 城市地下管線普查、 綜合管廊等海綿城市和生態城市領域,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2)負責自主可控高分辨率不透水面遙感提取和監測系統建設、成果深化研發與推廣應用工作;(3)提供透水面遙感提取和監測業務咨詢服務工作;(4)負責研發高分辨率不透水面遙感提

36、取與監測系統的產品研發和推廣,提高系統運行工作效率和安全運行水平。完成人合作關系說明圍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先驗光譜知識和多源遙感數據支持下的不透水面精分類及其對熱環境的定量影響研究( 41401513)”、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基金項目“基于測繪衛星數據的城市不透水層提取方法研究(測科函 201519 號)”、國家發改委衛星產業化專項項目“武漢城市圈國土資源衛星遙感綜合應用示范工程(教技司 201039 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新型高光譜遙感影像的像素 - 結構 - 對象多層特征分類模型研究 (41101336) ”和國家 863 計劃項目“波譜庫計算模型及其遙感信息高精度自動提取

37、技術研究( 2009AA12Z123)”等項目,完成人合作關系如下:第 1 完成人:邵振峰,本項目負責人,提出基于多源遙感數據的城市不透水層提取方法。指導并參與了課題創新點一、二、三、四的核心內容研發工作。與第2、5、9、10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著論文 1 篇,與第 3、7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著論文 1 篇,與第 7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著論文 1 篇,與第 6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著論文 1 篇,與第 3 完成人共同承擔“全國不透水面遙感提取和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并獲得2018 年測繪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 2完成人:黃昕,參與了課題創新點一、二、四的核心內容研發工作。與第1、5、9、10 完成人等

38、其他人合著論文 1 篇。第 3完成人:寧曉剛,參與創新點一、二、四的研發工作。與第1、7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著論文 1篇,與第 7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著論文6 篇,與第 4、7、8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著論文 1篇,與第 1 完成人共同承擔“全國不透水面遙感提取和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并獲得2018 年測繪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 4完成人:楊伯鋼,參與了創新點二、三、四的核心內容研發工作。與第3、7、8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著論文1 篇,與第 8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作專利 1 項,與第 8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作軟件著作權并授權13 項,與第 8 完成人合作專著 3 部,與第 8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著論文6 篇

39、,與第 8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作標準(地標)3 篇。與第 8 完成人共同承擔“北京市地理國情監測與統計分析研究及應用”項目,并獲得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 5完成人:吳亮,參與了創新點四的核心內容研發工作。與第1、2、9、10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著論文 1 篇。第 6完成人:沈占鋒,參與了創新點四的核心內容研發工作。與第1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著論文 1篇。第 7完成人:王浩,參與了創新點四的核心內容研發工作。與第1、3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著論文 1篇,與第 1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著論文1 篇,與第 3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著論文 6 篇,與第 3、4、8 完成人等其他人合著論文 1 篇。第 8完成人:王淼,參與了創新點二、四的核心內容研發工作。與第4 完成人等其他人共同申請發明專利并授權1 項,與 4 完成人等其他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