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農村公共空間的現狀及研究以湖南羅溪為例李 斌 李 凱 葉 云 韋 威邵陽學院 城市建設系 湖南 邵陽 422000摘要: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公共空間的建設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成功典范,但是還是有很多農村的公共空間在開發中存在很多問題,甚至個別偏遠地區還未建設公共空間系統。本文從實際出發,以湖南羅溪鄉作為研究的考察點,探索了社會轉型過程中“農村公共空間”的孕育、發生、發展,希冀“農村公共空間”能為農村社會的和諧運行,乃至成功轉型開辟一條道路。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公共空間;公共領域;羅溪。Abstract: The Hunan Province socialism n
2、ew rural reco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side public space's construction process, presented many successful models, but has the many countryside public spaces to hav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even the individual remote districts have not constructed the public space systems. This article
3、 embarks from the reality, takes the research by Hunan Luo Xixiang the inspection spot, has explored the society In reforming process “countryside public space” breeding, has, the development Hoped for that “the countryside public space” can for rural community's harmonious movement, and even su
4、ccess reforming paves a way.Key words: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Public space; Public domain; Luo Xi 眾所周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將新農村的建設目標和要求概括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20個字,充分表達了新農村建設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全面發展的綜合性工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就是將村莊建設成為一個文化生產場所,從而提高村民的福利感受。讓村莊有文化,有輿論,有道德壓力,有生活感。重建農村社區公共空間,實現對農民社會文化生活新的整合,是我們的目標。在這里的
5、“農村公共空間”是指具有“公共領域”的某些精神要素,又具有自己的特質,它所要到達的目的是要表達中國農村社會的公共價值和公共精神,反映出當今社會的民主意識和多元化的公眾自覺精神。可見,農村公共空間并不單是一個擁有固定邊界的實體空間,它同時也是一個被附加了許多外在屬性的文化范疇。農村的公共空間容易被人們無視,相對城市公共空間而言,它其實有著自己的地理、文化優勢,在一定條件下會孕育并發生發展,如果社會能真正重視并利用日本在這方面做的很優秀,它是很有價值的,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豐富人文傳統的悠久的歷史國度的國家。但它的存在是需要自己特定的條件,目前在中國它的孕育是不充分的,它只是代表農村社會結構的
6、一種模型。在其他強勢政府權力、現代市場經濟優勢處于支配地位的農村,雖然在我們通常的理解它也是屬于農村,但它的公共空間是不具有社會現象意義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存在的,所以也就不是我們在這里所關注的“農村公共空間”的范疇。 農村社區公共空間,概括地說,大體上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指社區內的人們可以自由進入并進行各種思想交流的公共場所。例如,在中國鄉村聚落中的寺廟、戲臺、祠堂、集市等;二是指社區內普遍存在著的一些制度化組織和制度化活動形式。例如,村落內的企業組織、村民集會、紅白喜事活動等。 農村社區公共空間是農民合作的文化網絡。重建農村社區公共空間的目標是重建農村社區公共生活,實現對農民個體的有效組織,團
7、結單個的農民,克服農民的原子化現象和農村社區生活的離散性,加強鄉村內部團結和文化凝聚,實現社區資源的有效整合。要重建農村社區公共空間,需要從組織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入手,將農民的社會文化生活重新組織起來。農村組織建設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組織依托;而通過農村文化建設,則強化了農村內部的組織聯系。組織建設和文化建設在拓展農村社區公共空間的同時,共同促進了農民合作和社區整合。 農村社區公共空間實質上是村民的文化生活樣態的表達。某種意義上,農村社區公共空間就是由一定的組織體系所構建的文化網絡,是村民的公共文化生活,也是農民合作的社會基礎。文化網絡由鄉村社會中多種組織體系以及塑造權力運作的各種標準構成,包
8、括在宗族、市場等方面形成的等級組織或巢狀組織類型。這些組織既有以地域為基礎的有強制義務的團體,又有自愿組成的聯合體,還包括非正式的人際關系網。任何追求公共目標的個人和集團都必須在這一網絡中活動,正是文化網絡,而不是地理區域或其他特別的等級組織構成了鄉村社會及其政治的參照坐標和活動范圍。 從農村社會的現實角度,我們有理由認為,當前農村組織的弱化和農村文化的落后,導致了社區生活的離散性和農村社區公共空間的弱化。而農村社區公共空間的弱化,又進一步弱化了農民組織以及農村公共文化生活。組織弱化、文化匱乏和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外出,使得農村社區公共空間的重建已經刻不容緩。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重建社區公共生活
9、和公共空間,是克服農村社區生活的離散性,推動農民合作的必要途徑。本文主要開展初步的研究。1、湖南省羅溪鄉基本概況羅溪110°08E110°18E、25°56N27°10N,當地人亦稱之為挪溪,地處云貴高原東部,五嶺山系與雪峰山系交接地段。按照自然地理景觀區劃的劃分,本區屬于具有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意義的湘黔川渝鄂邊境山地地區。羅溪瑤族鄉位于洞口縣西部,屬雪峰山腹地。相傳唐代苗、漢、瑤等族就在這里繁衍生息,但人跡罕見,古地無名。明永二年1404年又有一批瑤族祖先會同來此。至1984年測算,全鄉共有耕地8441畝,占全鄉總面積的1.9%;林地395304畝,占
10、總面積的88.4%;現共有102個村民小組,我們所研究的羅溪鄉羅溪村是羅溪瑤族鄉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全村共11個村民組,265戶,1252人,其中少數民族118戶,796人。全村非農業人口1069人。村辦企業有鋸木加工廠、包裝加工廠,外資企業有單板廠、竹膠合板廠竹筷廠等。新建的羅溪大橋,環行公路,下庵防洪大堤。羅溪瑤族鄉初級中學、羅溪瑤族鄉中心小學、縣郵電局羅溪支局、羅溪國有林場、鄉衛生院、均設于此處,成為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為農產品的集散地。2、羅溪鄉新農村建設及公共空間現狀及主要問題2.1 農村基礎設施比較落后,鄉風文明的形成缺乏硬件。農村基礎設施比較落后,鄉風文明的形成缺乏硬件。
11、特別是公共設施建設的投入不足,文化基礎設施落后,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例如農村圖書室、閱覽室、活動室、籃球場7個,僅占城市的28%;大部分農民缺少休閑場所也基本沒有休閑意識,休閑娛樂幾近空白,文化生活貧乏,精神生活貧瘠。農村文化建設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于鄉風文明的基本要求相距甚遠。2.2 村常住人口發生改變,鄉風文明建設主勞力缺失。村常住人口發生改變,鄉風文明建設主勞力缺失。一名干部形容村里留守的常住人口為“3、6、9”人員,即三八婦女、六一兒童和九九老人等婦少老弱病殘。村里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向城市就業轉移,或打工或經商形成勞務經濟,其勞務效益是部分
12、農民家庭的經濟支柱,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所在村經濟的發展。但大量有文化的主勞力外移,不僅阻礙了村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的提高,還使新農村建設、鄉風文明建設失去了主力軍。2.3 農村教育存在“空洞”,鄉風文明的希望值降低。農村教育存在“空洞”,鄉風文明的希望值降低。因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小孩一般留守隨其祖父母輩生活,隔代撫養現象普遍。而祖父母輩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對孫子輩的養育僅限于溫飽和平安,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孩子缺少家庭輔導、家庭管教和家庭溫暖。調研中鄉鎮學校老師普遍感到“留守”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難度增大。加上讀書無用論不良思想的沖擊,目前我市初中輟學人數較多,輟學率超標,輟學形勢嚴峻
13、。孩子自身厭學是輟學原因之一。有的鄉鎮輟學青少年集結城區拉幫結派“劃片”從事不良活動,違法犯罪率呈上升態式。相對于想方設法把孩子送進較好學校的市區居民而言,農村教育早已輸在課堂之外的起跑線上,勤奮好學的農村學生只是農村中的為數不多的佼佼者。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昧的,沒有文化的農村同樣也是愚昧的,這與新農村建設基本內容的鄉風文明是相悖的。歷史造成祖輩沒文化,當今父輩去打工,孫輩教育少,鄉風文明的希望無處可托。2.4 打牌賭博現象普遍存在,文明鄉風缺少形成氛圍。打牌賭博現象普遍存在,文明鄉風缺少形成氛圍。據了解,農民閑暇時間除了看電視外,喜好打牌者比例較大。打牌易學,老少皆宜,不限時間,不擇地點,婚
14、喪嫁娶,逢年過節,勞動間隙,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即可開戰。極少數人不務正業,以抹牌賭博為生;個別鄉鎮有固定點聚眾大賭。因抹牌賭博致貧、引起家庭矛盾和社會治安問題的現象時有發生。小打小賭帶來的好吃懶做等不良習氣嚴重影響文明鄉風的形成。2.5 農村保障機制不夠完善,貧困人口影響鄉風文明。農村保障機制不夠完善,貧困人口影響鄉風文明。政府現有社會低保體系以及有關部門各類相關活動和載體覆蓋面有限,在農村的覆蓋率很低。相對于廣闊貧困弱勢群體,只是杯水車薪,救急救不了窮。農村一些孤、老、弱、病、殘、貧等弱勢群體的處境一時難以從根本上得到改變。有貧困就不是真正的文明。2.6 村容村貌長期臟亂差,鄉風文明缺少必要條
15、件。村容村貌長期臟亂差,鄉風文明缺少必要條件。遠鄉僻村較少去且不管,只從近效村就可略見一斑。農民房前屋后隨處可家畜家禽糞便和污水坑,村里無公廁,只有簡陋的“旱廁”甚至隨處大小便。村容村貌的臟亂差是鄉風文明中一個長期存在較難解決的基本問題。3、羅溪鄉新農村建設及公共空間現狀及主要研究究其鄉風文明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應該有二方面:3.1 農民自身對公共空間不愛惜一方面源于客觀,主要在于農民多是以家庭為單位分散從事農業活動,家居生活環境較之以前大有改善,但對村路面上的污水坑和到處日積月累的垃圾司空見慣,村里的公共環境、公共衛生無人治理。3.2 領導干部處于放任自流狀態另一方面源于主觀。其一是基層有的
16、領導干部把鄉風文明建設與經濟工作對立起來,認為鄉風文明建設是“軟指標”,沒有認真抓,農村基本處于放任自流狀態。其二是黨員干部示范不夠。“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基層黨員干部是群眾的組織者、領導者,又是群眾的思想行為的典范。基層黨員干部思想、道德、行為、作風的好環直接影響著群眾。其三是職能部門作用發揮不夠。隨著電視等大眾媒體的突飛猛進發展,農民有了電視也對電影失去了興趣,農村電影隊“樹倒猢猻散”。鄉鎮雖有文化中心,但設施簡陋,沒有充分發揮作用。鄉村級體育組織幾近空白,有關部門組織的“三下鄉”活動雖轟轟烈烈,畢竟每年只有一次。其四是資金投入不夠。導致鄉鎮建設和中心村建設發展不快,文化教育基礎
17、設施建設發展不夠。4、關于中國農村公共空間孕育的幾點結論應該說新村無論是它的經濟發展狀況,還是居民的生活狀況,尤其是農村社區中人們的互動狀態,它在我們所要研究考察的中國農村社會是有著相當的代表性的。在這里我們可以得到關于中國農村社會公共空間的幾點看法:4.1 中國農村的公共空間是一個社會的有機整體。它產生了各種形式的社會聯系,這些社會聯系和相互交流的方式具有某種公共性質,并在相對穩定的時候,就構成了一個社會學意義上的村落公共空間,它是一個包含區域地理、地方文化、社會行為等的一個綜合性的概念。由于農村獨特的區域位置、深厚的文化傳統、積極的生活方式等,使得農村公共空間具有了防御政府權力、市場侵蝕的
18、天然屏障,使得它得以存在與發展,它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了哈貝馬斯所說的“公共領域”的內涵,但又具有自己的特質。因此公共空間存在的基礎是利益與溝通,只要能夠在利益的基礎上溝通并達成一致,解決問題,它就有可能孕育、存在并發展。4.2 中國農村公共空間構成農村社會現代化的基礎。中國農村公共空間的孕育、發生、發展構成了農村社會現代化的基礎,為農村發展、村民自治、基層民主等提供了充分的社會空間。實際上,在中國農村,類似新村社會的公共空間已經具備了公民社會的一些特征,比方個人主義、多元主義、參與性、公開性等,不僅是中國公民社會形成的路徑,還為中國公民社會的形成提供新的元素,其民主、參與、開放的特征都必將對我們
19、探索社會改革完善之路產生深遠影響。4.3 農村公共空間也是構建中國農村和諧社會的基礎。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將農村社會權力分為四種:社會沖突發生的橫暴權力、社會變遷所發生的時勢權力、社會繼替所發生的長老權力,社會合作所發生的同意權力,而農村公共空間的權力應該來自于村民合作同意的權力。哈貝馬斯主張讓人們通過在公共領域中自主的交往、溝通中重新發現人的意義與價值。農村公共空間能有效抵抗其他諸種權力對村民權益的侵蝕,幫助村民在缺少其它外源性制度支持的情況下,在利益的基礎上,通過溝通、協調,在他們所熟悉的歷史與文化資源中尋求對于現實生活的意義與滿足。4.4 中國農村傳統的公共空間是相對封閉和缺少氛圍的。我
20、們可從新村的公共空間看到這樣的現象:村民關注的是村內的事務,對村外的社會沒有親近感,甚至是排斥的;在公共空間的活動中還相當程度的受到各種傳統因素的影響和政府權力的干預,無法完全保護自己的獨立與完整。4.5 中國農村社會的急速變遷對農村公共空間帶來雙重影響。中國農村社會的急速變遷對農村公共空間帶來雙重影響,村落公共空間的結構、運行方式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的未來形態還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一方面,宗族文化作為一種社區的記憶已經悄然地淡出了村莊,各種由集體經濟和政治全能性治理所打造的經濟關聯與政治性社區也在逐漸的消解,作為一定條件下農村社區的替代性現象,公共空間形式逐漸凸現。
21、 5、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對策和建議5.1 增加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經費,為鄉風文明建設提供保障。按省文明城市創建測評體系要求,把文明村鎮創建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增加各項精神文明創建經費投入,使科教文衛體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專項資金投入增加的幅度與財政收入成正比增長。 5.2 實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項目化,促進鄉風文明建設正常化。按創建標準把創建工作具體分解小項,成立項目組,明確責任人,建立考評制度,把任務完成情況納入鄉鎮班子成員、單位負責人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并以聯席會形式定期分塊落實村居、所站、學校、部門的組織創建工作,使各項工作融入常年日常工作之中,
22、成為和經濟建設一樣必抓的工作。在鄉鎮逐步推廣城市創文明行業的做法,在“七所八站”建設文明窗口,列入績效考評,樹立主動為農民群眾服務意識。以基層第一線工作人員的文明服務行為向農民群眾廣告鄉風文明。開展各種共建活動,村與鄰近企業、部隊、單位掛鉤,聯合改造共用村道或公路;聯合開展聯歡活動,增進聯系,密切關系;聯合設立治安聯防崗點,實行24小時值班制,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禁止封建迷信和“黃、賭、毒、”等丑惡現象,有效治理封建迷信和賭博惡習的同時,促進村民人際關系和諧;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雙方資源,促進共建發展,推動鄉風文明。5.3 完善家校聯系制度,彌補農村教育“空洞”。學生的文明行為直接影響村民的文
23、明行為,是鄉風文明建設的“后來人”。我市農村青壯年外出導致留守學生的大量存在,客觀上使學校成為“留守”學生成為“問題生”。學校是孩子最主要的受教育場所,對留守學生尤其重要。在職責上責任上要求村校必須切實落實縣政府相關規定,完善家校聯系制度和控輟保學機制。除對孩子正常教學外,應輔之更多的關愛,彌補孩子缺少的家庭輔導、家庭管教和家庭溫暖。切實落實縣政府關于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的規定,杜絕因貧輟學現象。同時,加強基層關工委工作,發動更多農村“五老”加入與青少年結對子的隊伍中來,幫助青少年學生堅持學習、健康成長。 5.4 建立一支鄉風文明建設隊伍,立
24、足鄉村建設文明鄉村。應該盡可能恢復農村癱瘓的一些文化組織,發揮作用就一定會有成效。如:文化站、電影隊、體育協會、村文化室等,并對相關文化人實行歸口管理,防止名存實無。市有關部門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應由“活動”向常年化過渡,利用基層站所,就近指導就近服務農村、農民。同時,選準活動載體,深化文明村鎮創建工作,整合民間藝術資源,花燈、武術、樂隊等組建成幾支常年活躍在民間的特色群眾文藝隊伍,“農民演給農民看”,豐富農村文化生活;通過鄉鎮農體協組建籃球、乒乓球、羽毛球、門球、象棋等業余運動隊和村級有傳統特色的秧歌隊、舞獅隊、拳術隊、銅管樂隊、農民藝校等,堅持常年開展活動,提高農民群眾參與率,以量
25、取勝,打牌賭博的人然會減少,形成鄉風文明建設的主力軍。注重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發動和鼓勵一部分在外打工先富起來的農民“精英回流”回鄉辦廠,讓這部分人也成為鄉風文明建設的生力軍,帶動文明鄉風的形成。5.5 黨員干部發揮帶頭作用,做文明鄉風的先行者。建立和完善鎮村兩級議事規則,配套制定黨政班子成員目標責任考評管理方法、機關干部崗位工作管理方法、村主干考核管理方法等系列量化考評激勵機制,促進干部帶頭。推行流動辦公、村校協作、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等一系列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制度和發展黨員事前公示制度、駐村記事備案登記制度、干部聯系卡制度等經驗,接收群眾監督,帶動鄉風文明。 5.6 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動,為鄉
26、村洗出一張文明“臉”。以創建文明村鎮為載體,組織開展整治農村公共環境衛生,生活環境公益活動,發動群眾義務投工、修路,清除污水溝,清理垃圾堆,有效整治農村長期以來臟亂差問題。有條件的村建議組建村級環衛隊,制定相關管理規定和村衛生公約,實行“七所八站”和集鎮村分段包干鎮區衛生的管理責任制,推行居民區門前衛生、綠化和秩序“三包”制度。或組建農村志愿者隊伍,通過學校、婦聯、老人協會等組織學生、婦女開展義務勞動,“自掃門前雪”,配合鄉鎮村開展“臟、亂、差”問題綜合整治。或建立農戶輪流保潔制度,適當補貼,逐步實現鎮容村貌長效保潔。村民的文明習慣,也將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養成與提高。 5
27、.7 發揮農村“五大員”作用,加強農民思想道德教育。一抓“五大員”。由有關部門牽頭組織對農村農民技術員、國土資源和規劃建設協管員、計生協管員、鄉村醫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協管員隊伍狀況進行普查建檔,通過鄉鎮黨校培訓、支部培養、黨員聯系人幫扶等方式,把不是黨員的"五大員"培養成黨員;通過農函大、農廣校等農業科技知識培訓,把"五大員"中的黨員培養成村里致富帶頭人;讓"五大員"中的入黨積極分子、黨員致富能人列席村兩委會議、參加公益事業建設、參與管理村組事務等,把"五大員"中的黨員致富能人培養成村級后備干部。通過“五大員”影
28、響、帶動一方村民,對農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二開展活動。組織開展“美德在農家”系列活動,通過創星評戶、建立功德榜、道德評議、評選“和諧農家”和孝親敬老模范等形式,形成良好的鄉風民風。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結合計劃生育、家族觀念、道德觀念、鄰里互助、公共衛生等內容,正確引導民俗活動,倡導移風易俗。三依托學校。制定和完善在學校落實全員德育,每一位教師“為人師表”首先做好德育實踐者、學生良好品行的示范者和教育者,以“學生帶文明回家”影響家長乃至村民的品行,促進鄉風文明。 5.8 建立健全鄉風文明長效機制,真正實現鄉風文明。據中央有關精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農村的有機結合,必須建立協調機制,協調發展。鄉風文明與“二十字”目標的其余幾項相比較,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項“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車庫雨蓬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介電強度測試儀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第二單元 信息的存儲與管理 7 共享端午節信息》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南方版(湖南)(2019)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
- 其他地區2024年新疆伊犁職業技術學院招聘13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醫院建設資金與資源可行性研究
- 船舶拆解施工方案
- 保定2024年河北保定市清苑區招聘教師135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佛山2024年廣東佛山市中醫院三水醫院招聘高層次人才4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36 能源和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
- 最高額擔保范例二零二五年
- DB35T 1964-2021 森林撫育技術規程
- 小學英語名詞專項訓練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概論 課件 第6章 計算機視覺
- 示范崗和先鋒崗的設置實施方案
- 光子時代:光子產業發展白皮書 202311-部分1
- 中班故事活動《小馬過河》 課件
- DB34∕T 2839-2017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
- 中國血脂管理指南(基層版2024年)解讀
-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下冊期中試卷
- 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4
- 河港總體設計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