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第二章TD-LTE TD-LTE 關鍵技術關鍵技術LTE無線技術要點無線技術要點 1個架構:E-UTRAN扁平架構 2個幀結構:FS1(FDD)、FS2(TDD) 3個關鍵技術:OFDMA/SC-FDMA、MIMO、小區間干擾抑制 4種資源分配方式:下行集中式、下行分布式、上行集中式、上行跳頻。 5個物理過程:小區搜索、隨機接入、功控、測量、共享信道過程 6+1個天線端口: 下行4天線MIMO、MBSFN、Beamforming 上行單天線 7+2個傳輸模式: 下行7個MIMO傳輸模式 上行單天線+MU-MIMO 8個物理信道:PDSCH、PDCCH、PBCH、PCFICH、PHICH、
2、PUSCH、PUCCH、PRACH2目錄目錄vTD-LTE無線關鍵技術1個架構2個幀結構3個核心技術4種資源分配方式5個物理過程6+1個天線端口7+2個傳輸模式8個物理信道3扁平扁平RAN架構架構4LTE接入網絡的簡化接入網絡的簡化5目錄目錄vTD-LTE無線關鍵技術1個架構2個幀結構3個核心技術4種資源分配方式5個物理過程6+1個天線端口7+2個傳輸模式8個物理信道62種幀結構種幀結構72種種TDD幀結構的融合幀結構的融合8TD-LTE幀結構上下行配比幀結構上下行配比9TD-LTE幀結構特殊時隙結構幀結構特殊時隙結構10目錄目錄vTD-LTE無線關鍵技術1個架構2個幀結構3個核心技術4種資源
3、分配方式5個物理過程6+1個天線端口7+2個傳輸模式8個物理信道11LTE所依賴的所依賴的3個核心技術個核心技術vOFDMA/SC-FDMA 簡潔的寬帶擴展能力 獲得高峰值速率的“正交傳輸” MIMO技術的“最佳搭檔”vMIMO LTE高頻譜效率的主要來源v小區間干擾抑制 解決OFDMA同頻組網的潛在問題 縮小MIMO帶來的數據率差異性12為什么寬帶數據接入要采用為什么寬帶數據接入要采用OFDM和和MIMO?vOFDM和MIMO的優勢正是數據業務所需要的峰值速率和短時用戶感受 OFDM是正交系統,無用戶間干擾,有利于MIMO MIMO是目前提高峰值速率的主要手段 用戶希望“網速快”,哪怕只在某
4、些環境下快也行vOFDM和MIMO的劣勢是對數據業務相對次要的因素覆蓋和公平性 OFDM系統的小區間干擾和高峰平比將造成更嚴重的小區邊緣性能下降 使用MIMO的環境主要出現在小區中心或熱點 但Internet用戶已經習慣了“盡力而為”的QoS/QoE13目錄目錄vTD-LTE無線關鍵技術1個架構2個幀結構3個核心技術OFDMA/SC-FDMA4種資源分配方式5個物理過程6+1個天線端口7+2個傳輸模式8個物理信道14OFDM是新技術嗎?是新技術嗎?不是不是vOFDM(正交頻分復用)的本質就是一個頻分系統,而頻分是無線通信最樸素的實現方式 多采用幾個頻率并行發送,實現寬帶傳輸 生活中的頻分系統:
5、 CDMA是具有較深理論內涵的技術,很難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例解釋。15OFDM是新技術嗎?是新技術嗎?是是 傳統傳統FDM系統中,載波之間需要很大的保護帶,頻系統中,載波之間需要很大的保護帶,頻譜效率很低。譜效率很低。vOFDM系統允許載波之間緊密相臨,甚至部分重合,可以實現很高的頻譜效率子載波。 如何做到這一點?依賴FFT(快速傅立葉變換) 為什么直到最近20年才逐漸實用?有賴于數字信號處理(DSP)芯片的發展。16OFDM發射機結構發射機結構vOFDM發射機的兩個核心模塊: IFFT(逆FFT):將大量的窄帶(子載波)頻域信號(頻域上映射的信號),經過IFFT后形成時域信號 加入循環前綴(C
6、P):將每個OFDM符號的尾部一段復制到符號之前17OFDM調制的核心操作調制的核心操作18OFDM是為了用于多徑衰落信道而設計的是為了用于多徑衰落信道而設計的19應對頻選衰落:窄帶并行傳輸應對頻選衰落:窄帶并行傳輸v化零為整,簡化接收機的信道均衡操作v避免符號間干擾和天線間干擾相互混雜,有效分離信道均衡和MIMO檢測20應對符號間干擾:插入應對符號間干擾:插入CP21OFDM的優勢的優勢22OFDM的潛在問題的潛在問題23OFDM參數設計參數設計v需要設計的參數:頻域:子載波間隔、資源塊大小CP長度、時隙/子幀長度24OFDM子載波間隔子載波間隔f設計設計f不能太小:必須能容忍需要支持的車速
7、下的多普勒頻移(器件相位噪聲相對影響很小)f不能太大:T過小,則CP開銷過大典型f值:10-20kHz LTE:15kHz(符號長度66.67s);WiMAX:10.98kHz;UMB:9.6kHz25OFDM CP長度設計長度設計CP不能太小:必須能覆蓋主要多徑的時延擴展,容忍一定的定時誤差。CP不能太大:開銷過大CP可以采用多個選項:LTE:常規CP:4.687ms擴展CP:16.67ms超長CP:33.33ms26復用和多址的概念復用和多址的概念27從從FDM/FDMA到到OFDM/OFDMA28目錄目錄vTD-LTE無線關鍵技術1個架構2個幀結構3個核心技術MIMO4種資源分配方式5個
8、物理過程6+1個天線端口7+2個傳輸模式8個物理信道29MIMO的定義的定義v 廣義定義:多進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個輸入和多個輸出既可以來自于多個數據流,也可以來自于一個數據流的多個版本。 按照這個定義,各種多天線技術都可以算作MIMO技術v 狹義定義:多流MIMO提高峰值速率 多個信號流在空中并行傳輸 按照這個定義,只有空間復用和空分多址可以算作MIMOv 特例:SIMO(單進多出)和MISO(多進單出)30MIMO技術的分類技術的分類v 從MIMO的效果分類: 空間分集(Spatial Diversity) 利用較大間距的天線陣元之間或賦形
9、波束之間的不相關性,發射或接收一個數據流,避免單個信道衰落對整個鏈路的影響。 波束賦形(Beamforming) 利用較小間距的天線陣元之間的相關性,通過陣元發射的波之間形成干涉,集中能量于某個(或某些)特定方向上,形成波束,從而實現更大的覆蓋和干擾抑制效果。 空分復用(Spatial Multiplexing) 利用較大間距的天線陣元之間或賦形波束之間的不相關性,向一個終端/基站并行發射多個數據流,以提高鏈路容量(峰值速率)。 空分多址(SDMA) 利用較大間距的天線陣元之間或賦形波束之間的不相關性,向多個終端并向發射數據流,或從多個終端并行接收數據流,以提高用戶容量。v 從是否在發射端有信
10、道先驗信息分(CQI不算): 閉環(Close-Loop)MIMO:通過反饋或信道互異性得到信道先驗信息 開環(Open-Loop)MIMO:沒有信道先驗信息31空間分集基本原理空間分集基本原理32空間分集的分類空間分集的分類通過天線之間的不相關性(天線間距通常10以上),采用多個天線發射或接收一個數據流,避免單個信道衰落對整個鏈路的影響。分集的目的是提高鏈路質量(BLER),而非提高鏈路容量,但可以通過改進鏈路預算,增大小區覆蓋。接收分集:采用多個天線接收一個信號流,避免單個天線陷入深度衰落。最廣泛采用的MIMO技術發射分集:采用多個天線發送一個信號流,避免單個天線陷入深度衰落。 簡單分集:
11、多個天線發送完全相同的樣本(不需要標準化) 編碼分集:多個天線發送一個數據流的不同版本(如不同相位) 選擇分集:在同一時間只選擇一個信道較好的天線發送(經常用于終端側,適于只有一個發射功放的終端) 波束分集:由預編碼賦形波束,而非實體天線進行分集操作發射分集一般采用開環方式,所以非常適合在廣播信道/控制信道中及高速移動場景中采用(此時尚無法獲得信道反饋)。33空間分集算法空間分集算法v 最常用的發射分集技術包括: 空時塊碼(STBC,Space-Time Block Codes) 空頻塊碼(SFBC,Space-Frequency Block Codes) 循環延遲分集(CDD,Cyclic
12、Delay Diversity) 天線陣元之間采用不同的發射延遲,加強信道的頻率選擇性,以獲得更大的頻域調度增益和頻率選擇性增益。34空間復用基本原理空間復用基本原理35空間復用要求的天線類型空間復用要求的天線類型36空間復用的干擾問題空間復用的干擾問題v 可以看到:空間復用的應用效果取決于是否能有效區分多個天線,如果天線間干擾過大,甚至性能差于單天線發送。解決方法: 事后處理:干擾消除(性能好的算法復雜度較高,如迭代干擾消除 事前處理:自適應MIMO(在天線相關性較高的場景,降低復用流數,甚至退化到單流,此時多余的天線還可以用來進行空間分集或波束賦形)37空間復用的應用場景空間復用的應用場景
13、拉大天線間距也不能保證天線信道之間的低相關性,還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的散射體為多個天線提供足夠的信道差異: 富散射環境:基站或/和終端周圍的散射體很多,存在相當數量的NLOS徑,角度擴展較大,比較容易生成信道差異。 非富散射環境:基站和終端周圍的缺乏足夠的散射體,NLOS徑很少,角度擴展較小,很難生成信道差異。觀點:MIMO只能用于室內?MIMO只能用于微小區?對傳統網規的挑戰:選址的原則可能改變。38空間復用技術分類空間復用技術分類解決空間復用適用性,靈活實現空間復用和空間分集/波束賦形的切換和整合,需采用閉環自適應MIMO方法: 開環(Open-Loop)空間復用 不管信道條件,采用固定的復用
14、流數。 由于MIMO信道的相關性有各種差異,能夠支持的復用層數也不同。所以開環空間復用的流間串擾有時很難消除,性能很難保證,可能造成多流并行傳輸的性能比單天線傳輸還差。 閉環(Close-Loop)空間復用 發射端事先掌握信道的先驗信息(通常通過基于Sounding RS的信道探測獲得),采用適合無線信道現實條件的復用流數。 可以靈活支持各種MIMO信道相關性,實現各種流數,保證空間復用的傳輸性能,簡化接收端的干擾消除操作。最常用的閉環空間復用技術:預編碼(Precoding)技術 通過預編碼矩陣動態配置各發射天線的發射權值和相位,形成和信道條件相匹配的流數(通常用信道相關矩陣的秩指示)的“波
15、束”(和“波束賦形”的波束生成方法相似,但內在原理不同)。39預編碼空間復用預編碼空間復用v 碼本預編碼:主要用于FDD系統,系統將可能會使用的典型預編碼向量變成一個“碼本”(codebook),終端根據基站發送的RS對信道進行探測,在碼本中選擇最適合的預編碼向量,將其編號(PMI)反饋給基站,基站根據PMI從碼本中選擇對應的預編碼向量進行傳輸。 非碼本預編碼:主要用于TDD系統,由于上下行信道具有互異性,激戰可以通過終端的探測RS對上行信道進行探測,直接生成適合的預編碼矩陣(不受碼本容量的限制),用于下行預編碼傳輸。40波束賦形基本原理波束賦形基本原理利用較小間距的天線陣元之間的相關性(天線
16、間距通常為/2),通過陣元發射的波之間形成干涉,集中能量于某個(或某些)特定方向上,形成波束,從而實現更大的覆蓋和干擾抑制效果。41其他類型的波束賦形天線其他類型的波束賦形天線42波束賦形的分類波束賦形的分類v 波束賦形包括:動態波束賦形(俗稱智能天線)固定波束賦形(又稱高階扇區化)43波束賦形算法波束賦形算法和預編碼技術相似,波束賦形系統的波束也是通過預編碼方法生成的,但和碼本預編碼MIMO不同,動態波束賦形的權值僅僅需要匹配信道的慢變化,比如來波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和平均路損。因此生成的是實際波束,而預編碼技術生成的是虛擬的波束。在TDD系統中,可以不依
17、賴終端來反饋所需信息,來波方向和路損信息可以在基站側通過測量上行接收信號獲得,比FDD系統更有利于波束賦形的使用。44多流波束賦形多流波束賦形v 基于波束賦形的空間復用45空分多址的原理空分多址的原理 利用較大間距的天線陣元之間或賦形波束之間的不相關性,向多個終端并向發射數據流,或從多個終端并行接收數據流,以提高用戶容量。 又可以稱為多用戶MIMO(MU-MIMO),相對單用戶MIMO(SU-MIMO),空分多址可以獲得更大的多用戶分集增益,也更適合于用戶數量較多,數據率較低的情況(如提高VoIP用戶容量)。46上行和下行空分多址上行和下行空分多址 下行空分多址:基站將多個空間復用流分給多個終
18、端,使其可以共享相同的時頻資源。 上行空分多址:多個終端共享相同的時頻資源向基站發送。47空分多址的實現空分多址的實現 基于預編碼的空分多址: 下行空分多址:如果2個終端反饋的PMI現實他們的預編碼向量具有較好的正交性(如兩個預編碼向量處于碼本的1個預編碼矩陣中),則可以將這2個用戶“配成一對”,進行空間多址傳輸。 基站也可以根據需要,對選中不完全正交的PMI的用戶進行強制配對(overriding)。雖然配對的效果會受到影響,但仍可能提高用戶容量。 上行空分多址:通常采用較簡單的方法 上行空分多址:多個終端共享相同的時頻資源向基站發送。 當每個用戶只采用單天線發送時,也可稱為“虛擬MIMO”
19、(Virtual MIMO)。 可以采用各種技術實現: 預編碼配對 虛擬發射分集 虛擬天線選擇48LTE系統對系統對MIMO技術的使用技術的使用 映射關系(Mapping): 天線端口(Antenna Port) 層(Layer) 碼字(Code Word) 4種技術 發射分集(下行): 2天線:SFBC 4天線:SFBC+FSTD 空間復用(下行):單用戶MIMO(SU-MIMO) 開環空間復用:大延遲CDD 閉環空間復用:自適應預編碼(碼本) 最多4個層,2個碼字 波束賦形(下行):非碼本預編碼 主要用于TD-LTE 單層(R9會擴展到2層,R10(LTE-Advanced)會擴展到多層)
20、 空間多址(上行、下行):多用戶MIMO(MU-MIMO) 7種傳輸模式(Transmission Mode) 3種反饋:CQI、RI、PMI49目錄目錄TD-LTE無線關鍵技術1個架構2個幀結構3個核心技術小區間干擾抑制4種資源分配方式5個物理過程6+1個天線端口7+2個傳輸模式8個物理信道50OFDM小區間干擾抑制技術小區間干擾抑制技術v OFDM系統本身不提供小區間多址能力,可以通過幾種方法抑制小區間干擾:小區間加擾:包括擴頻后加擾,如CDMA干擾協調:相鄰小區在小區邊緣使用不同的頻率資源干擾消除:多用戶檢測智能天線:自然具有一定干擾回避的效果正交序列:如零相關序列51干擾隨機化干擾隨機
21、化52干擾消除和智能天線干擾消除和智能天線53小區間干擾協調小區間干擾協調v 靜態v 半靜態(下行):基于X2接口v 動態(上行):基于X2接口54基于正交序列的小區間干擾抑制基于正交序列的小區間干擾抑制v CAZAC序列:多徑環境中的零相關/低相關序列Zadoff-Chu序列是最常用的CAZAC序列,采用不同的ZC序列或不同的ZC序列循環位移版本,可以獲得低相關性。用于LTE的參考信號、控制信道等。55目錄目錄vTD-LTE無線關鍵技術1個架構2個幀結構3個核心技術4種資源分配方式5個物理過程6+1個天線端口7+2個傳輸模式8個物理信道56LTE資源分配單位資源分配單位基本資源單位:RE(資
22、源粒子)=1個OFDM符號*1個子載波(顆粒度過細,無法使用)共享信道資源單位:資源塊(RB) 時隙長度要滿足延遲要求 LTE:0.5ms 頻域上取決于最小數據流(如VoIP)的需要 LTE:12個子載波1個RB對=2個RB(1ms)下行控制信道資源單位: 資源粒度更小 1個REG=4個RE 1個CCE=9個REG57頻分系統資源分配方式頻分系統資源分配方式v 資源分配可分為2種:Localized和DistributedLocalized:通過頻域調度獲得調度增益和多用戶增益Distributed:通過擴展頻譜獲得頻率分集增益v 可通過從虛擬資源塊(VRB)向物理資源塊(PRB)的映射實現。
23、PRB總是Localized的,VRB分為LVRB和DVRB。58LTE的資源分配的資源分配v4種資源分配方式: 下行集中式分配(Localized) 下行分布式分配(Distributed) 上行集中式分配 上行跳頻v調度方式: 頻率選擇性調度 基于CQI反饋進行調度 半持續調度(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在激活SPS時,系統固定使用預定的調度資源,直至SPS去激活。 主要用于VoIP業務。 類似用調度實現的“電路域傳輸”v調度算法: Round Robin MAX C/I Proportional Fair59PDSCH資源分配方式資源分配方式通過PR
24、B(物理資源塊)和VRB(虛擬資源塊)2階資源指示結構來實現。集中式:1個VRB對映射到1個localized的PRB對分布式:1個VRB對映射到2個distributed的PRB對 仍以RB為單位,并沒有形成梳狀頻譜60PDSCH資源指示方式資源指示方式v 三種資源指示方式Type1:Bitmap方式,用于集中式映射Type2:分組指示方式,用于分布式映射Type3:Compact方式,樹狀指示,用于2種方式61PUSCH資源分配方式資源分配方式v 集中式分配v 跳頻分配Intra-TTI hoppingInter-TTI hopping62目錄目錄vTD-LTE無線關鍵技術1個架構2個幀結
25、構3個核心技術4種資源分配方式5個物理過程6+1個天線端口7+2個傳輸模式8個物理信道635個物理過程個物理過程v 無線系統的物理過程尤為復雜,也非常重要。因為:適應無線信道的不斷變化,調整系統參數。針對各種自適應操作,完成各種配置的預設和調整。當終端移動時,實現切換和漫游。在終端開機、重新激活時,和系統“握手”。v LTE定義的物理過程:小區搜索隨機接入功率控制測量共享信道物理過程64目錄目錄vTD-LTE無線關鍵技術1個架構2個幀結構3個核心技術4種資源分配方式5個物理過程小區搜索6+1個天線端口7+2個傳輸模式8個物理信道65小區搜索和下行同步小區搜索和下行同步v 3種目的:下行同步:子
26、幀時鐘 - 幀時鐘小區ID獲取:504個ID=3*168BCH解調信息v 2種信號:PSS和SSS 時頻位置: 時域FDD和TDD的不同 頻域位于中央 序列設計: PSS:頻域Zadoff-Chu序列 SSS:2進制M序列66同步信號時域位置同步信號時域位置67同步信號總是位于系統帶寬的中心同步信號總是位于系統帶寬的中心68目錄目錄vTD-LTE無線關鍵技術1個架構2個幀結構3個核心技術4種資源分配方式5個物理過程隨機接入6+1個天線端口7+2個傳輸模式8個物理信道69隨機接入和上行同步隨機接入和上行同步隨機接入的目的: 獲得上行同步信息:TA 獲得系統的上行傳輸資源分配信息隨機接入的場景:
27、開機 Idle - Active 切換隨機接入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上行失步情況下進行上行發送,無法控制終端距離基站遠近差異造成的接收窗錯位。 時域采用特殊的Preamble結構 多個終端同時發起接入,造成碰撞 采用低相關性序列:ZC序列(只用于同步,不攜帶信息)上行同步保持 TA的周期性獲取同步隨機接入:即上行資源請求70隨機接入設計隨機接入設計v 隨機接入Preamble的時頻資源頻域:PUCCH內側時域:可配置隨機接入流程71目錄目錄vTD-LTE無線關鍵技術1個架構2個幀結構3個核心技術4種資源分配方式5個物理過程功率控制6+1個天線端口7+2個傳輸模式8個物理信道72OFDM系統中功控
28、的作用系統中功控的作用v 功控對小區內性能貢獻不大:OFDM在小區內為正交傳輸,不存在CDMA系統中的遠近效應功控只能用于補償路損和陰影,因此只需采用慢功控采用功控反而可能擾亂CQI(信道質量指示)的反饋,和頻域調度有一定矛盾LTE下行不采用功控,上行采用慢功控v OFDM系統中的功控主要用于抑制小區間干擾適當減小在可能對相鄰小區產生干擾的RB上的發射功率或者說,避免在可能對相鄰小區產生干擾的RB上隨意增大功率對路損進行補償部分功控73LTE系統中的功率控制系統中的功率控制v 下行無功控,采用功率分配:RS RE和數據RE的功率比 RS power boostingRNTP測量v 上行功控:用
29、于路損補償和小區間干擾協調(部分功控)通過PDCCH中的TPC信令進行功率控制PUSCH功控 UE上報功控余量PUCCH功控SRS功控:高層控制的半靜態功控PRACH功控:開環功控74目錄目錄vTD-LTE無線關鍵技術1個架構2個幀結構3個核心技術4種資源分配方式5個物理過程測量6+1個天線端口7+2個傳輸模式8個物理信道75測量測量v 基站側:用于小區間干擾協調的測量:HII測量OI測量v 終端側:和切換相關的測量:RSSI(系統帶寬內場強,主要用于干擾測量)RSRP(某些RB內的接收功率,主要用于切換時判斷信號強度)RSRQ(某些RB內的SINR,更精確的切換判據)同頻測量、異頻測量周期性
30、上報、事件觸發型上報76目錄目錄vTD-LTE無線關鍵技術1個架構2個幀結構3個核心技術4種資源分配方式5個物理過程共享信道物理過程6+1個天線端口7+2個傳輸模式8個物理信道77共享信道相關過程共享信道相關過程v 共享信道過程PDSCH相關過程PUSCH相關過程v 共享信道相關的主要操作是數據的傳輸和自適應:數據收發調度頻域資源分配調度自適應MIMO配置自適應調制與編碼(AMC)HARQCQI/RI/PMI的反饋78AMC和CDMA系統不同,OFDM系統可以在不同頻帶采用不同的調制編碼方式(MCS)不同頻帶上分別測量、反饋CQI 選擇一:1個用戶的所有RB采用均一MCS,性能差一些,但信令少
31、 選擇二:1個用戶的不同RB采用不同MCS,性能好一些,但信令多 LTE采用選擇一,因為選擇二性能增益不明顯CQI是通過信道探測(Sounding,采用信道探測RS)得到的。AMC適合調度、功控、自適應MIMO、HARQ等一起,由基站調度器同時實施的。79LTE采用的調制編碼方式采用的調制編碼方式v 調制:下行:BPSK、QPSK、16QAM、64QAM上行:BPSK、QPSK、16QAM、64QAM(可選)v 信道編碼:數據信道:Turbo碼控制信道:卷積碼80HARQv 在LTE系統中,采用Stop-And-Wait HARQ:v HARQ類型下行采用異步的自適應HARQ上行采用同步HAR
32、Qv HARQ算法:CC(Chase Combining): 數據重發,獲得能量積累,逐漸提高解碼SINR。IR(增量冗余): 逐步發送不同的冗余版本,逐步降低信道編碼速率,逐漸提高編碼增益。81HARQ時序控制時序控制v HARQ進程數:取決于一個HARQ進程的RTTv Multiple ACK/NACK:由于TDD系統并非在希望反饋ACK/NACK時總能碰到合適的“時隙”,因此需要在將多個ACK/NACK一并發送。兩種方式: ACK/NACK multiplexing ACK/NACK Bundling82目錄目錄vTD-LTE無線關鍵技術1個架構2個幀結構3個核心技術4種資源分配方式5個
33、物理過程6+1個天線端口7+2個傳輸模式8個物理信道83下行下行6個天線端口個天線端口v 天線端口以參考信號(RS)進行區分v UE可以根據RS區分不同的“天線”84OFDM參考符號設計參考符號設計v信道估計是接收機均衡、檢測、解調接收信號的基礎:發射機通過一組接收機已知的導頻(又稱參考符號,RS)對信道進行探測。接收機基于參考符號逆向解出信道響應OFDM系統需要估計信道的頻域響應和時域變化為了降低開銷,只能在少數RE上放置RS沒有放置RS的RE上的信道響應可以通過內插等擬合方法估計根據時域和頻域響應變化的劇烈程度不同,可參用不同的RS結構85LTE下行參考信號設計下行參考信號設計v 在典型場
34、景下,通常信道在時域和頻域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干時間和相干帶寬,只要到RS的間隔不小于相干時間和相干帶寬,都可以通過內插獲得比較準確的信道響應,因此LTE系統普遍采用離散結構RSLTE單天線下行RS結構如下:86MIMO系統參考信號設計系統參考信號設計MIMO系統中,接收機需要估計MIMO信道,因此需要對OFDM RS進行擴展,適應MIMO信道估計的需要:發送分集、空間復用由于采用扇區全向天線發送,因此通常采用公共RS(向小區內所有用戶發送)用于MIMO解調。MIMO RS設計的核心,是如何區分多個天線的RS,使接收端可以對各個天線的無線信道進行估計。由于信道估計是信號解調的基礎,因此多個天線的R
35、S之間應該盡可能避免干擾。多個天線的RS可以采用TDM(時分復用)、FDM(頻分復用)或CDM(碼分復用)方式區分,但一般采用正交性更好的TDM和FDM方式。 但是,當考慮很多數量的天線時(如8個發射天線),單純采用TDM和FDM方式可能開銷太大,也可以輔助以CDM方法。87天線端口天線端口0-3v 天線端口0-3:用于4天線端口的空間復用公共導頻(cell-specific RS)端口0-1同時可用于PDCCH6個頻域位移位置:最近6個小區可FDM更大數量小區的參考符號采用擾碼進一步區分。88天線端口天線端口0-3相鄰小區之間的頻域位移相鄰小區之間的頻域位移89天線端口天線端口4v 天線端口
36、4:用于MBSFN頻域上更密集用于SFN更強的頻率選擇性廣播和單播混合系統的RS 15kHz子載波,前兩列單播RS保留,用于PDCCH解調獨立載波MBMS系統的RS 7.5kHz90天線端口天線端口5v 天線端口5:用于Beamforming專用導頻(UE-specific)BeamformedRS:從終端側看來,等效于單天線主要用于TDD系統,上行Sounding結果可用于下行91上行天線端口上行天線端口參考符號設計參考符號設計v 為了保證上行SC-FDMA的單載波特性,上行RS和PUSCH采用TDM復用。v 上行DM RS位于每個5ms時隙的第3個符號,占用所有等效子載波。92上行參考符號序列設計上行參考符號序列設計v LTE小區內用戶間上行RS可采用FDM自然區分(MU-MIMO除外)v 上行RS序列設計主要實現小區之間的復用采用Zadoff-Chu序列采用ZC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園藝師學術研究與實踐試題及答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階段性總結試題及答案
- 中芯學校面試題及答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競爭力分析試題及答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自我反思技巧試題及答案
- 經濟論壇活動面試題及答案
- 安慰練習室教學設計-高中下學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
- 2024農藝師必考試題及答案
- 福建事業單位考試數學思維訓練試題及答案
- 新型園藝技術對環境的影響試題及答案
- 《餐廳托盤的使用技》課件
- 【化學】化學與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下冊
- Unit 2 Know your body(說課稿) -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語三年級下冊
- 托管老師培訓
- 《口語交際: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說課稿)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
- 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學課件)-高一數學(人教A版2019)
- 回填塊石施工方案
- GB/T 45156-2024安全與韌性應急管理社區災害預警體系實施通用指南
- 2025年中國面包行業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格局分析報告-智研咨詢發布
- 酒店的突發事件及案例
- 2025年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