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清華大學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百._第1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清華大學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百._第2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清華大學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百._第3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清華大學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百._第4頁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清華大學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百.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學科專業培養方案1.清華大學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本科工程型人才標準1.1基本思路和指導思想根據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總體部署,結合清華大學“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總體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本計劃著力加強工科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目標是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拔尖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和各工程領域的帥才。在培養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社會需求和企業技術問題過程中,提升工程意識、工程素質以及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他們成為個性化的創造

2、性工程人才。1.2基本標準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在數學、自然科學和能源動力工程領域方面具有寬厚的基礎和應用能力;(2針對實際技術問題,具有制訂方案、進行實驗、分析和解釋數據的能力;(3具有能源動力系統的分析和系統設計能力;具有對于能源動力學科涉及問題進行系統表達、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論證的能力;(4具有在專業實踐中掌握并熟練使用各種技術、技能和現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5具有在多學科團隊中發揮組織作用的能力和較強的人際交流能力以及不同文化間的溝通能力;(6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知識面寬廣,并具有分析現代社會問題的知識與意識,進而具有分析能源學科對世界和社會影響的素質和能力;(7

3、具有將多學科技術和知識與能源動力學科知識相結合的意識、掌握其基本技能;(8掌握選用適當的理論和實踐方法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并經歷過系統設計、運行和維護或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系統化訓練;(9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競爭與合作的初步能力。在新興技術發展方面敏感并具有洞察力; 3.本科專業培養方案3.1公共基礎課程 26學分(1 思想政治理論課 4門 14學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3學分10610193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3學分10610204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4學分10610224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4學分(2 體育 4學分第1-4學期的體育(1

4、 - (4為必修,每學期1學分;第5-8學期的體育專項不設學分,其中第5-7學期為限選,第8學期為任選。體育課學分不夠或不通過者不能本科畢業及獲得學士學位。(3 外語 8學分大學英語課程共計8學分(至少4學分為英語必修課組課程,安排在前4個學期完成。設大學英語水平I的考試為本專業本科生英語水平檢測,學生必須在完成4個學期的英語課程學習之后,于第三學年秋季學期開始報考。大學英語水平I考試成績以等級記錄(清華大學英語水平4-8級,8級為最高級,不計學分。日語、德語、法語、俄語等小語種外語課程的選課要求詳見學生手冊(2009。3.2 文化素質教育課 13學分要求在本科學習階段修滿13學分文化素質教育

5、課程,其中必須包含2門文化素質教育核心課程及1-2學分的文化素質教育講座課程。文化素質教育核心課程為限選,文化素質教育講座課程為必修,其他文化素質教育課程為任選。文化素質教育核心課程劃分為八大課組:哲學與人生、歷史與文化、語言與文學、藝術與審美、科技與社會、當代中國與世界、基礎社會科學、數學與自然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核心課程目錄詳見附錄1。每學期開設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及核心課程目錄詳見當學期選課手冊。3.3 自然科學基礎類課程 34學分(1 數學 6門19學分必修課,4門,15學分10421075 微積分B1 5學分10421084 微積分B2 4學分 10421094 線性代數1 4學分 10

6、411102 線性代數 2 2學分 在下列課程中選修4學分 10420243 隨機數學方法 3學分 1042080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3學分 10420262 數理方程引論 2學分 10420252 復變函數引論 2學分 (2 物理 12學分 10430484 大學物理B(1 4學分 10430494 大學物理B(2 4學分 10430782 物理實驗A(1 2學分 10430792物理實驗A(22學分 (3 生物與化學類 3學分10440102 大學化學B 3學分 10440111 大學化學實驗B 1學分 10450012 現代生物學導論 2學分 10450021 現代生物學導論實驗 1學

7、分3.4 信息技術基礎課程 9學分(1 電工電子類課程 20220314 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1 3學分20220324 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23學分 (2 計算機應用基礎類20740042 計算機文化基礎 2學分 20740073 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 3學分 20310013 實用軟件技術基礎 3學分 20220233 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3學分3.5 機械大類核心課程 36學分(1 設計與制造類 4門 12學分20130423 機械設計基礎A(1 3學分20130463 機械設計基礎A(2 2學分 20130473 機械設計基礎A(3 2學分 30130043 制造工程基礎 3學分 2151

8、0183 制造工程基礎 3學分 (2 力學與材料類 4門,12學分 20310394 材料力學 4學分 可選3學分課 20310334 理論力學 4學分 20120103 工程材料 2學分 20310372 基礎力學系列實驗 2學分 (3 熱學與流體類課程 3門, 11學分 20140064 工程熱力學 4學分 20140083 傳熱學 3學分 20310274 流體力學4學分二選一二選一 20150013流體力學3學分 (4 測量檢測與控制工程基礎 2門,6學分 30120143 測試與檢測技術基礎 3學分 20150133 測試與檢測技術基礎 3學分 30140373 測試與檢測技術基礎

9、3學分 20140074 熱工過程參數測試與控制 4學分 30120163 控制工程基礎 3學分30130123 控制工程基礎 3學分3.6 專業方向課 22學分(1技術基礎課 2門 6學分 30140393 燃燒理論 3學分30140323 應用流體力學 3學分40140883 制冷技術原理 3學分 三選一 40140873 動力系統建模與仿真 3學分(2專業課 8學分要求以下課組須交叉選,即:Ai + Bi + Cj ( i j 或 Cj+ Bi (B 類任選一門A 類: 30140314 熱力設備傳熱與流體動力學 4學分 40140704 動力機械及工程原理 4學分 40140694 流

10、體機械原理及設計 4學分B 類: 40140652 熱能工程課程設計2學分 40140672 動力機械及工程課程設計 2學分 40140662 流體機械課程設計 2學分 C 類: 40140682 熱能工程基礎2學分 40140642 動力機械及工程基礎 2學分 40140632流體機械基礎2學分 (3專業選修課 10學分40140012 熱工實驗技術及數據處理 2學分 40140072 受壓容器強度 2學分 40140312 聯合循環系統 2學分 40140362 熱力渦輪機裝置 2學分 40140762 熱能動力系統 2學分 20140052 彈性力學與有限元 2學分 40140522 流

11、體機械系統仿真與控制 2學分 40140552 液力傳動 2學分 30140012 專業英語閱讀 2學分 40140752 多相流動基礎 2學分 40140712 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技術 2學分 40140722 現代熱物理測試及分析技術 2學分 40140742 高新科技中的傳熱學及應用 2學分 30140342 工程聲學基礎2學分三選一二選一30140352 先進控制系統2學分40140782 熱力系統綜合自動化技術2學分40140772 動力系統監測與診斷原理2學分40140732 制冷技術原理2學分40140792 風機原理及設計2學分40140842 燃料電池發電技術基礎2學分401

12、40822 煤炭轉化原理機煤化工技術2學分40140812 燃氣輪機燃燒理論機裝置2學分30140362 數值傳熱學2學分能源動力系統自動化技術、能源利用與環保、熱科學及應用等領域課程若干門,每門2學分。本系和外系開設的相關課程(包括專業必修課類中未選的輔修專業課Ci實踐環節 33學分12090043 軍事理論與技能訓練 3學分10640852 大一外語強化訓練 2學分30140330 能源動力系統概論 1學分40140892 能源與環境認識實踐 2學分20130212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 2學分20510082 金工實習C(集中 2學分40140593 專業認識實習 1學分40140853

13、 生產實習 3學分40140861 能源動力系統及其仿真實驗 1學分40140600 綜合論文訓練 15學分SRT、科技競賽(任選 2-4學分4、支撐“四型”的本專業人才培養體系4.1研究型人才培養體系以我系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為平臺,建設有研究型實驗項目、課程設計類項目。以導師科研項目為依托,推進學生專業認識實習和綜合論文訓練。在“工程熱力學”、“燃燒理論”等課程中建設有學生科研專題訓練。形成了特色的多層次、多樣化的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4.2管理型人才培養體系在培養方案中,注重經濟、管理、法律、文化、溝通、團隊和素質等類課程的引入,以提供學生的管理素質

14、。比如,開設有政治制度與經濟發展、中國近現代經濟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國習慣法導論、項目管理概論、創業管理、管理學基礎及清華大學文化素質核心課程。要求學生選修13學分。4.3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以學生科技競賽、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學術優才計劃為契機,重點建設創新型人才培養第二課程。熱能工程系主辦有“能源動力設計大賽”、“能源動力構想大賽”、承辦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科技大賽。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并協助其參與挑戰杯科技競賽、發表文章及申請專利。針對有學術潛力和專長的學生,選撥進入我系“學術優才計劃”,為其學術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配置優質資源。4.4國際型人

15、才培養體系除了校內開設的大學英語系列課程、暑期外語強化訓練外,我系還開設有專業英語閱讀、數值傳熱學、清潔能源與社會等英文課程;并通過交換學習、國際會議等途徑,提供學生到國際知名高校進行交流學習的機會。三年級及以上的學生,還可以參加暑期高水平實驗室計劃,親臨伯克利、斯坦福等高校的實驗室進行學習體驗。此外,我系還主辦有暑期國際交流課程,并與國際能源署合作建設在中國的暑期學校。這些環節的設置,這些課程促進了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為學生成為國際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持。5、工程實踐平臺5.1實驗、實習(實踐環節體系構架基于清華大學本科教育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的目標,結合能源動力學科領域對

16、人才的需求特點,建立了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本科培養方案。主要包括的理論課程有:數學、物理、人文等基礎科學;信息科學與計算機基礎;力學與熱學工程技術基礎;圖學與機械制圖、設計和制造;電工電子技術基礎;測量、檢測與控制技術基礎;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專業課程。主要包括的實驗和科研及工程素質訓練實踐環節包括:專業前沿講座、課程實驗、專業課程設計、實驗室探究;專門的實驗性課程、工程訓練及金工實習、各類生產實習、綜合論文訓練、大學生研究訓練項目SRT、各種科技競賽等。圍繞現代能源科技所涵蓋的知識范疇和滿足社會人才需求的能力培養要求,該培養方案強調了理論與實踐、基礎課和專業課、課內與

17、課外、單項訓練與系統綜合等多個方面的交叉和結合,體現分層次細化、環節綜合化、整體系統化、要求個性化的研究型大學的教學要求。在實驗教學改革方面,為落實“教學實驗的系統化、教學模式的層次化、教學資源的多元化和現代化、培養環節綜合化和個性化”教學改革思想,按照學生不同階段學習的需要,在各個課程模塊中分別建立了基本型、綜合設計型和研究創新型等三個層次的實驗課程和實驗環節。在此基礎上,為滿足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科研和工程素質培養的需要,構建了專業前沿講座-能源與環境認識實踐-專業認識實習-仿真實習-生產實習-科研項目綜合訓練-科技競賽等全方位、多層次的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系列理論課實驗設計、探究

18、、實驗類課雜、從基礎到前沿、從知識傳授到綜合能力培養的實驗和實踐體系,體現了系統性、綜合性、層次性、模塊化、個性化的特點。為開展研究型教學提供了基礎和保障、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為提高學生參與科研、投身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奠定了基礎。課程實驗可分為“基本型”、“綜合設計型”和“研究創新型”三類實驗,在課程實驗的基礎上,還建立了主要進行工程素質訓練的各種類型實習平臺和主要進行科研素質訓練和個體系圖2立體實踐教學體系與三個體系的關系基地與平臺重大項目科研轉化臺架共用基礎驗證型綜合設計型研究創新型工程訓練研究訓練學科前沿講座SRT,學術優才科技大賽綜合論文訓練科學研究體系立體實驗

19、教學體系課程體系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生產實習仿真實習專業認識實習基地與平臺重大項目科研轉化臺架共用基礎驗證型綜合設計型研究創新型工程訓練研究訓練學科前沿講座SRT,學術優才科技大賽綜合論文訓練科學研究體系立體實驗教學體系課程體系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生產實習仿真實習專業認識實習5.2實習實踐情況5.2.1實驗教學內容第一個層面:課程實驗(包括基礎型、綜合設計型和研究創新型基礎型實驗:包括面向基礎、專業基礎和專業理論課程的基本實驗,專門的實驗技術課程。具體包括熱工學系列、熱能工程專業、動力機械及工程專業、流體機械及工程專業和熱工測試與測控系列理論課程實驗和專門的熱工實驗技術及數據處理實驗、現代

20、熱物理測試及分析技術、先進燃氣輪機的理論和實驗技術等實驗類課程實驗。通過相關基礎理論課程的基本實驗和基本實驗手段的實驗,采用自己動手、自主學習、教師輔導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掌握相關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具有一定的基礎研究實驗能力,了解現代先進的熱工測量儀器的使用和數據處理,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另外,本類型還包括實驗室探究:煤的清潔燃燒與利用。該課通過多媒體演示、參觀和討論,全方位展示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循環流化床燃煤鍋爐為主體的能源系統的研發過程。每年有來自精儀、電子、經管、汽車等院系的60余名左右學生選修了此課,通過對科研項目的研究過程展示和探究,增加學生對科研工作的形象認識。綜合設計型:

21、主要包括熱能工程課程設計,動力機械課程設計,流體機械課程設計。熱能工程課程設計主要結合熱能轉換設備鍋爐的完整設計進行過程綜合訓練,動力機械課程設計主要結合電阻爐溫度過程控制的完整設計進行過程綜合訓練,流體機械課程設計主要結合泵的完整設計進行過程綜合訓練。課程設計就是一個增強學生對工程實際的認識、養成必要的工程素質、深化創造能力培養的載體。因此,課程設計不是簡單的演練,而是真實的設計,面向實際工程的需求研發新產品,各學年的設計題目根據我們的科研進展而變,每個設計題目都有具體工程背景,學生進行實際產品的設計計算、綜合分析與改進、工程畫圖訓練,強化了學生的計算機編程訓練,按照工程規范、采用工程實用軟

22、件進行圖紙繪制。在該實踐環節中一方面要促使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另一方面要學習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研究創新型:包括研究創新型實驗、理論課中的科研訓練。研究創新型實驗一般為教師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教學實驗,如教育部一等獎工質熱物性科研成果轉化而成的“臨界乳光現象”教學實驗,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科研成果轉化而成的“高能效比熱泵”教學實驗(該實驗系統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在實驗系統的建立過程中就有多名本科生通過SRT項目參與其中,如“多功能制冷教學實驗”等,學生通過實驗不僅加深了對課程中重要概念、原理和公式的理解,掌握了實驗技能和測試儀器儀表的使用,還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教學與科研

23、的實驗研究。理論課中的科研訓練主要是為適應研究型大學的要求,精品課教學改革所進行的課程科研訓練,目的是讓一些優秀學生在基礎課程學習期間,主動運用相關知識從事與課程相關的專題研究。如“工程熱力學”課程,每年根據能源科技的發展,給出一些和課程相關的題目,如太陽能、地熱、工業余熱、沼氣利用、燃料電池、奧運村用能規劃、農村院落零排放能量規劃等課題,亦鼓勵學生觀察校內外具體能源利用問題自主選題,如學生發現的諸如澡堂、游泳館等地存在能量利用不合理的問題,要求查資料和調研,運用學到的熱力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研究解決方案和改進措施,鼓勵創新思維。這個做法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親身參與,學生們加深了對熱力

24、學方法的理解,激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艱苦努力中體會到了研究的樂趣和課題之外的很多東西,很有成就感。課程也達到了促進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科學素質的教學目的。在傳熱學、燃燒理論和多相流動理論基礎等課程上均有相關的研究創新型實驗。開設實驗課程62個,其中基礎型實驗41項,占66.1%;綜合設計型實驗16項,占25.8%;研究創新型實驗5項,占8.1%。第二個層面:工程素質訓練實踐包括專業認識實習、仿真實習、生產實習。專業認識實習:專業認識實習是清華大學熱能系導師制下的配套科研實踐活動。熱能系1999年開始給每位本科生配備導師,多年來,導師負有輔助學生完成學業,在選課、專業培養等方面給予指導,安排學生

25、參與科研實踐活動的責任,專業認識實習是在導師的指導下在暑期進行的有明確課題性質的科研訓練,時間為三周,課題多來自科研項目,種類多樣,如工程設計、實驗室建設、理論研究、調研分析、文獻綜述。通過進入實驗室,接觸專業,感性認識科學研究,在實踐中認識專業的同時,也發現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所在。其要求是重在實踐,不以成果為標志。仿真實習:是由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專用實驗系統,是我系特有的仿真實驗系統。該仿真系統解決了能源動力系統均為大型設備無法實際操作的難題,通過數學模型在計算機上模擬實際電力系統的運行。在仿真設備上完成相關的學習過程,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首先集中介紹我國與世界能源

26、狀況,能源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眼界,其次運用多媒體講解火力發電基本原理、主要部件和流程,最后在仿真實驗過程中結合基礎理論再作詳解。學生通過該系統直接體驗和實際操作從機組啟動到并網的全過程的同時,可以觀察到各主要設備的運行狀況,控制狀態等信息,并可以通過數據調整控制負荷的增減,研究優化運行。使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內容在系統性、直觀性上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培養了對專業的認知、責任感和使命感。該環節獲得學生的一致好評。生產實習:與上海電氣集團、東方電氣集團、哈爾濱電氣集團、杭州汽輪機廠、岱海發電廠等簽約建立了固定的實習基地,其中上海電氣集團是國家級實踐教學基地。與“仿真實習”一脈相承

27、,是仿真演練之后的現場實踐活動,學生可全方位親身感受與熱能工程專業直接相關的大型現代化企業的各個方面。深入企業的生產和社會實踐環節是本科生在大學期間難得的直接面向工程實踐的機會,我系對此高度重視。從實習內容的確定、帶隊教師的選派、實習的具體組織和保障等各個方面都給予周密的安排。結合不同專業課程要求,組成了三個實習分隊。傳統的看和學的實習方式變成了雙向互動模式:一方面,實行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雙向指導,企業人員更了解企業的生產活動和企業特有的生產與管理技術,在他們的指導下可以使學生學到更多的實際知識;教師更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指導實習可以有的放矢,將實際知識上升到理論層面。并且每個實習分隊實施老教

28、師和青年教師配對的方式,指導生產實習對年輕教師也是一個向實踐學習的機會,學生在其中要見識整個動力行業的三大組成部分:蒸汽發生器(鍋爐、汽輪機與燃氣輪機、發電機,了解現代化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經驗,聽工程師關于設計、制造和調試工藝的現場課,在設計部門學設計、看圖紙;另一方面,學生還發揮自我優勢,力所能及地為企業服務,如舉辦計算機和網絡講座、作社會調查,收集和承擔研究課題等,得到了企業的積極評價。第三個層面:科研素質訓練實踐包括專業前沿講座、能源與環境認識實踐、大學生研究訓練SRT、學術優才計劃訓練、綜合論文訓練、科技大賽在內的實踐課程和訓練環節。能源動力系統概論:聘請系內外研究方向最具代表性的專家學

29、者給剛入學的新生進行專業前沿講座,讓他們了解能源動力工程的前沿技術,認識學科的發展方向,了解科研的一般規律。能源與環境認識實踐:在一年級暑期,要求學生自選課題,在兩周內,對火電廠污染排放控制、風能和水力發電、太陽能和生物質利用、石化產業節能減排、農村能源利用現狀等能源環境社會問題進行自主調研。通過這種現場體驗和訪談的形式,達到加深對能源和環境問題的認識,讓學生親身體驗能源科技和環保的社會發展的關系,培養專業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目的。這些實踐使學生熱愛專業、提升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大學生研究訓練SRT:SRT計劃是學生學以致用、從事科技活動實踐、培養科研素質的良好機會。通過與導師制結合,使科研訓練

30、更系統和規范。自2006秋季學期始,200余名學生在本中心承擔SRT項目,到2010年3月,結題175項。部分成果已在工程熱物理學報等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并為Ei等國際檢索工具檢索。做得好的項目可在“綜合論文訓練”階段繼續深化。學術優才計劃訓練:“學術優才計劃”是自2008年起醞釀實施的培養優秀學生的新舉措,是在現有本科生“導師制”基礎上,選拔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專門為這些學生配備優秀導師,制定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和發展計劃,以培養對科研的興趣、創新和協作能力,為今后深造和成才奠定扎實的基礎。學生在該計劃中得到系統科研實踐訓練,目前已有兩屆20名同學參與其中。綜合論文訓練:“綜合論文

31、訓練”在傳統的“畢業設計”基礎上,已被賦予了新的理念和內涵:更加注重科研能力的訓練;讓學生直接參與科研項目,強化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服務于國家的責任感。課題主要來自973、863、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重大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約占所有課題的65%,其余來自工業界重大項目。一些重要科研儀器設備除供本系學生使用外,還向校內外開放,在本系進行綜合論文訓練的課題年均28項。科技大賽:從2006年開始,已組織進行了四屆能源動力設計大賽,并結合全國節能減排大賽和“挑戰杯”系列賽事,同時區分不同年級層次的需求,力求使大一至大四的同學都能找到與其水平相適應的科技賽事,以發展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興趣。針對

32、大一新生:“能設”趣味組。該比賽以實物類小發明、小制作為主,旨在為新生提供一個實踐機會,激發新生參與科技活動的興趣,為后續的選拔與培養工作打下基礎。大二大三學生:“能設”專業組。該比賽以學術研究為主,旨在讓同學參與科研,進入實驗室,調動同學參與科技創新的興趣。通過實驗室培育和項目選拔,使一批高水平的作品和優秀團隊脫穎而出。大三大四學生:清華大學“挑戰杯”競賽、全國節能減排大賽和全國、首都“挑戰杯”競賽等。為優秀的項目與團隊創造更多地參與高水平賽事的機會,使同學能夠進一步深化自己的研究工作,取得更高水平的突破。專門設置了“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課程,由老師專職負責,參賽隊伍從最初的20個隊

33、發展為現在的45個左右的規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組織和建設水平穩步提高,獲得了很多榮譽。如獲得2007.5清華大學科創系統基層評估“標兵”,2008.12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科技競賽優秀組織獎,2009.5 清華大學“挑戰杯”競賽優勝杯,2009.5 清華大學“挑戰杯”競賽優秀組織,2009.9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科技競賽優秀組織獎,僅2008、2009兩年,熱能系同學獲得清華大學“挑戰杯”一等獎及以上獎勵的高水平作品十余項,其中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特等獎1項、北京市“挑戰杯”特等獎1項、北京市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1項、清華大學“挑戰杯”一等獎1項,并有多名本科生發表了高水平學術論文。5.

34、2.2 實習實踐學時每年實驗實踐總學時為131100,參與學生人次數約7565人次。詳見下表: 學生四年實習實踐的總學時數(含畢業設計為1825學時,32學分。5.3企業平臺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與上海電氣集團、東方電氣集團、哈爾濱電氣集團、杭州汽輪機廠、岱海發電廠等簽約建立了固定本科生暑期生產實習基地。在這些校外專業實踐基地中,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汽輪機廠是本學科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旨在為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認識自己所在的行業,進行工作體驗和就業選擇搭建良好的平臺。5.3.1生產實習創新性實踐教育體系通過本行業重點企業制造、運營現場,專業的

35、校企聯合師資隊伍構建綜合性的生產實習時間教育平臺。學生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親身經歷崗前培訓、崗位、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使自身的工程素質和創新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圖3生產實習創新實踐體系5.3.2實踐訓練基地的合作單位: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汽輪機廠作為國內最大的大型設備制造廠商之一,與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開展了廣泛的合作,成為清華大學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重要的實踐教學基地。雙方的合作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汽輪機廠為清華大學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設計和實踐教學的條件,以及大批畢業生就業崗位。曾任上海電氣集團股

36、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的張素心1986年自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畢業后就在上海汽輪機有限公司任職,現任上海電氣總裁的黃迪南也是一畢業就在上海汽輪機廠就業,除此之外,許多學生在畢業之前就到上海汽輪機廠參加過生產與實踐課程。(2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汽輪機廠為清華大學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暑期實習平臺。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每年暑期組織的到上海汽輪機廠的生產與實踐中。學生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現場參觀相結合,加深了解汽輪機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及加工工藝。眾所周知,裝備制造業的汽輪機是龐大而復雜、精密度要求極高的大型設備,學生如果只從書本上學習理論知識是遠遠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37、的。通過這樣的校企聯合實踐,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汽輪機各部件的理論知識及直觀印象,為今后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對企業的技術實力及品牌效應也是一次積極正面的宣傳。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還是清華熱能系全日制專業碩士的指導委員會單位。雙方共設指導教師,首批已經畢業1名專業碩士。清華大學還與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正在進行工程碩士班的項目,部分學員已經順利畢業。如今,已有幾十名清華大學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畢業的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在上海汽輪機廠工作,雙方已形成較好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汽輪機廠已成為清華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最好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之一。5.3

38、.2企業學習階段培養方案5.3.2.1培養目標通過校企聯合實踐,加深學生對動力機械、流體機械、熱能動力系統涉及的重大設備的理論知識及直觀印象,從而為今后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現場參觀、技術講座等方式的結合,使學生了解設備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及加工工藝;了解大型發電設備制造廠商內部的計劃管理體系、生產管理體系;了解發電設備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包括國家戰略規劃及國內外技術發展趨勢;了解電廠運行中每個主要設備的原理和作用,對電廠的運行有基本了解。5.3.2.2校外基地教學大綱每年暑期到實踐基地進行為期三周(3學分的實踐學習。實習課程體系及內容大綱安排如下:課程體系 課程安排 5.4

39、基地組織管理體系5.4.1組織機構基地組織管理機構設管理委員會和指導委員會,由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和上海電氣集團共同組成。管理委員會李政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全面工作袁新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書記(專業碩士指導委員會史琳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副系主任(主管教學工作高麗麗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師系教學辦主任朱兆開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汽輪機廠黨委書記張光耀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汽輪機廠總經理指導委員會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成員:姚強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專業碩士指導委員會蔣洪德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院士(專業碩士指導委員會祁海鷹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學術委員會教學組長劉尚明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副所長(實踐教育負責人裴勝利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實驗室主任吳曉敏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副所長楊海瑞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副所長李東海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副所長羅先武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副所長李輝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中心秘書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汽輪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