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xxxxxxxxxxxxxxxxxx 鐵礦區鐵礦區地質詳查報告地質詳查報告 太原市瑞裕地質勘察工程有限公司太原市瑞裕地質勘察工程有限公司 二二 0000 八年十一月八年十一月xxxxxxxxxxxxxxxxxx 鐵礦區鐵礦區地質詳查報告地質詳查報告項目負責:項目負責:編編 寫寫 人:人:審審 核核 人:人:總工程師:總工程師:經經 理:理: 太原市瑞裕地質勘察工程有限公司太原市瑞裕地質勘察工程有限公司 二二 0000 八年十一月八年十一月目目 錄錄第一章第一章 緒論緒論 .1 1第一節 目的與任務 .1第二節 位置及交通 .1第三節 自然地理及經濟概況 .2第四節 以往地質工作評述 .3第二章
2、第二章 區域地質區域地質 .5 5第一節 區域概況 .5第二節 地層 .5第三節 構造 .7第四節 巖漿巖 .8第五節 區域變質作用 .8第六節 區域地球物理特征 .9第七節 區域礦產 .10第三章第三章 礦區地質礦區地質 .1111第一節 礦區地質 .11第二節 礦床特征 .13第三節 礦體和圍巖的關系 .20第四節 礦床共(伴)生礦產 .21第五節 礦床成因、控礦因素及找礦標志 .21第四章第四章 質量述評質量述評 .2222第一節 質量述評 .22第五章第五章 礦石加工技術性能礦石加工技術性能 .2626第六章第六章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 .2828第
3、一節 水文地質 .28第二節 工程地質 .30第三節 環境地質 .30第四節 開采技術條件 .32第七章第七章 資源量計算資源量計算 .3333第一節 資源量計算工業指標 .33第二節 資源量計算范圍、對象 .33第三節 資源量計算方法選擇依據 .34第四節 資源量計算參數確定 .34第五節 礦體(層)圈定原則 .36第六節 塊段劃分 .37第七節 資源量類型確定的依據 .37第八節 資源量計算結果 .37報告需要說明的問題報告需要說明的問題 .3838附圖:附圖:順序號順序號 圖號圖號 圖圖 名名 比例尺比例尺1第一章第一章 緒論緒論第一節第一節 目的與任務目的與任務繁峙縣富民鐵礦位于五臺山
4、北緣,行政隸屬繁峙縣東山鄉管轄,該礦為一小型沉積變質鐵礦床。目前,礦山經過幾年的開采,地表淺部礦基本成采空區,而礦體在深部延深變化情況控制程度不足,影響采礦工程布置。基于這種狀況,2008 年 10 月,受富民鐵礦委托,我公司組織地質、測量技術人員對礦區現有的地質資料、采礦資料進行了全面整理,在此基礎上,編寫了山西省繁峙縣富民鐵礦詳查地質報告 ,進一步查明礦區資源量,為礦山下一步采礦工程的布置提供依據。第二節第二節 位置及交通位置及交通富民鐵礦位于繁峙縣東山鄉寺子村西峪溝,行政區劃隸屬繁峙縣東山鄉管轄。礦區地理坐標為:東經 11335001133725,北緯 391200-391300。礦區面
5、積 0.2815km2。礦區在繁峙縣城東南方向 100,直線距離約 26km,距 108 國道及京原鐵路五臺山車站約 9km,部隊修筑的公路直通寺子村,距砂臺旅游公路約 4 公里,交通較為方便(見附圖 17) 。該礦在 2001 年提交的原普查報告所圈定的礦區范圍由 4 個拐點坐標圈定(6帶): . . . 2礦區面積 0.2813km2。開采標高:由 1750 米至 1690 米。經 2004 年和 2005 年度檢測核查,富民鐵礦開采區位于原劃定礦界外,故 2006 年省國土資源廳依據先入為主的事實,給予重新擴界,并頒發了采礦許可證,證號為 1400000720002,有效期限自 2007
6、 年 1 月至9 月。礦區面積為 0.2815km2,生產規模 10 萬噸/年。富民鐵礦擴界后的礦界范圍拐點坐標為(6帶):1.2.34.開采標高:由 1350 米至 1750 米。本礦區東部邊界與南峪口鐵礦相接。第三節第三節 自然地理及經濟概況自然地理及經濟概況礦區位于山西五臺山山麓北部,滹沱河谷地南側的低山區,山脈南段與五臺山主峰北臺相連,地勢呈南高北低。礦區海拔最高為1696.3m,最低 1372m,相對高差 323.7m,坡度一般在 2035。本區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風,夏季炎熱,雨量集中,每年 79 月份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 400mm 左右,年平均氣溫 6.
7、3,無霜期 130 天左右,凍土深度 1.5m。礦區北側 2km 處的羊眼河,發源于五臺山北麓太平溝一帶,全長23km,流量 0.10.5m3/秒,雨季最大洪水量約為 2.04.0m3/秒,枯水期流量 4050m3/秒,在礦區北部匯入滹沱河。在礦區南側溝谷中有長年流水,至水磨村潛入羊眼溝。3區內主要農作物以山藥、谷子、玉米、高梁、莜麥為主,經濟作物以向日葵為主。土地貧瘠,農業生產落后,自然條件較差。本區主要礦產有鐵礦、金礦、鉬礦和銅礦等。地方工業有砂河鎮與東山鄉交界處的縣煉鐵廠、東山鐵礦選礦廠等。本區地震基本烈度 7 度。第四節第四節 以往地質工作評述以往地質工作評述前人圍繞本區鐵礦進行地質工
8、作的主要有:1、1959 年地質局航測大隊進行過 120 萬與 1:10 萬航空磁測和航空放射性測量,圈定了一系列航磁異常。2、1975 年冶金部物探公司航測大隊,作過 15 萬航空磁測。3、1976 年山西省冶金勘探公司物探隊,在本區工作了 108 km2的1:2.5 萬地面磁測。4、1981 年山西省地質局 211 隊在該區作過 1:2000 藍晶石普查工作,并提交了地質普查報告。5、1984 年 12 月,冶金部山西地質勘探公司在此區進行過 1:1 萬地面磁測,測區面積 33.08 km2,并提交了該區年度磁測地質報告。6、2001 年 4 月,太原小店區前進地質服務部對礦區內的礦產資源
9、進行調查,并編寫了繁峙縣東山鄉富民鐵礦地質調查報告 ,求得 333資源儲量 54.13 萬噸。其儲量經山西省儲委會審查批準。7、2004 年 6 月,山西省地勘局 211 地質隊提交了山西省繁峙縣東山鄉富民鐵礦資源儲量核減重算說明書 。8、2004 年山西省礦業聯合會技術服務中心提交山西省繁峙縣富民鐵礦 2004 年礦產資源儲量檢測年度報告 ,對越界動用資源儲量進行4了估算,動用量為 1.05 萬噸,在批準的礦區范圍內未進行開采,333 類資源儲量仍為 54.13 萬噸。9、2005 年山西省礦業聯合會技術服務中心提交的山西省繁峙縣富民鐵礦 2005 年礦產資源儲量檢測年度報告 ,富民鐵礦仍在
10、礦區范圍之外開采,動用儲量 28.73 萬噸, (其中含鐵綠泥石為 26.86 萬噸,變質沉積鐵礦 1.87 萬噸) ,批準的礦區范圍內仍未開采,資源儲量仍為54.13 萬噸。10、2004 年 7 月太鋼地質工程勘查公司,提交了繁峙縣富民鐵礦地質普查報告 。11、2007 年 6 月山西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對富民鐵礦區進行現場地質剖面測量和地面碎部測量,礦區控制采用了手持 GPS 定位測量。測量工作方法以采掘區工程測量和地質剖面測量法為主。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為: 測量點 21 個,其中硐口測點 7 個,鐵礦體控制側點 6 個,運輸路測點 2 個,礦界拐點測點 6 個。 12000 礦區地形地質圖
11、修測 0.2815km2。 實測地質剖面圖 2 條(1500) 測量平硐巷道 2 個,長度 200m。工作過程中嚴格按“晉國土發(2003)277 號文件”要求,修測的12000 地形地質圖,采用標志層追索與穿越法相結合的填圖方法,標注的各類地質點均用手持 GPS 定位,誤差在5m 之內。測量對象為平硐、探槽、鐵礦體、內部運輸線路、工業廣場等處。本次工作主要對礦區內的地質、構造、礦床、礦體地質特征、開采技術條件進行了相關調查,編寫了山西省繁峙縣富民鐵礦礦產資源儲量核實報告 ,并核實了礦區內各類資源儲量如下:5Fe1 號礦體:333 類資源量為 26.3 萬噸;Fe2 號礦體:333 類資源量為
12、 45.1 萬噸; 334 類資源量為 9.2 萬噸;最低開采標高線以下硐采資源量為 0.9 萬噸。Fe3 號礦體:333 類資源量為 47.8 萬噸;最低開采標高線以下硐采資源量為 1.4 萬噸。Fe1 、Fe2 和 Fe3 號礦體:累計資源量為 128.4 萬噸。 (其中 333 為119.2 萬噸,334 為 9.2 萬噸) 最低開采標高線以下動用資源量為 2.3 萬噸。第二章第二章 區域地質區域地質第一節第一節 區域概況區域概況礦區大地構造位于山西斷隆(II2)五臺山斷拱(III5)五臺山突起(IV5)東北部。出露地層為五臺群金崗庫組,構造部位相當于黑豆崖水磨向斜的中段,礦區巖層傾角較
13、陡,地層走向北東,傾向南東,傾角 6075,發育有北西向和北東向斷裂構造。本區變形以韌性剪切與塑性變形為主。巖漿巖有五臺期黑云斜長片麻巖。區域礦產有金、銀、鉛、鋅、鐵、石材、硅石和電氣石等礦床(點)多處。第二節第二節 地層地層礦區出露地質有太古界五臺群金崗庫組的經角閃綠泥片巖相變質變形作用改造的變質巖,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統松散沉積物。6一、太古界五臺群金崗庫組一、太古界五臺群金崗庫組(AW1J)(AW1J)按其巖性組合可劃分為基性火山巖段(AW1J1)和中酸性火山巖沉積變質巖(AW1J2)兩個巖性段。1 1基性火山巖段基性火山巖段(AW(AW1 1J J1 1) )分布于礦區北東和南西呈北東向
14、條帶狀,其巖性組合為斜長角閃巖、黑云變粒巖、綠泥石片巖、磁鐵石英巖。斜長角閃巖:出露于礦區北部,巖層產狀:傾向 150160,傾角5070,巖石為灰黑色,粗粒變晶結構,片狀構造。組成礦物以角閃石(5060%)、斜長石(2535%)、石英(510%)為主,少量綠泥石(15%)。黑云變粒巖:分布于礦體的南北兩側,傾向 150160,傾角 4050。巖石為灰黑色,粗粒結構,片麻狀構造且欠清晰。礦物以黑云母(1020%)、斜長石(4050%)、石英(1535%)為主。綠泥角閃片巖:巖石呈灰綠色、片理發育,鱗片變晶結構,片狀構造,礦物成份以角閃石(4050%)、綠泥石(510%)、石英(510%)、長石
15、(1015%)等為主。磁鐵石英巖;巖石呈黑灰色,粒狀變晶結構,條帶狀構造,礦物成份以石英(60%)、磁鐵礦(2535%)為主,其它(510%)。2 2中酸性火山巖沉積巖中酸性火山巖沉積巖(AW(AW1 1J J2 2) )分布于礦區的南北兩側,其巖性組合為綠泥石片巖、絹云母石英片巖、絹云母石英巖。絹云母石英片巖:巖石呈黃灰白色,片理發育,鱗片粒狀變晶結構,7片狀構造,礦物成份以納長石(2025%) 、絹云母(1015%) 、石英(4060%)為主,綠泥石(510%)等其它次之。絹云母石英巖:礦區少量出露,巖石呈灰黃色,中厚層狀,鱗片粒狀變晶結構,塊狀構造,礦物成份主要由石英(6065%)和白云
16、母(2025%) 、長石(1520%)組成。二、第四系二、第四系1上更新統(Q3)分布于區內山脊頂部及陰坡地帶,為土黃色亞砂土、砂土等。2全新統(Q4)分布于區內沖溝及溝谷底部,為構散的砂、砂礫、殘坡積物等。第三節第三節 構造構造區內大地構造位于華北地臺五臺山隆起之北緣中段。一、褶皺一、褶皺區域內褶皺構造發育,主要為黑豆崖水磨向斜(形)中段的黑豆崖富民東桃園復式倒轉向斜(形) ,軸向北東南西、部分地段轉向近東西向。本區褶皺疊加強烈,褶皺軸向舒緩彎曲延伸,向斜(形)槽部以五臺群金崗庫組基性火山巖段(AW1J1)為主,兩翼對稱分布著五臺群金崗庫組中酸性火山巖沉積巖(AW1J2),地層呈單斜式分布,
17、傾向 北西,傾角5475。二、斷裂二、斷裂區域斷裂發育,以北西向( 310330)和近東西向(260280)兩組斷裂為主。8北西向斷裂:一般沿走向長數公里至十余公里,斷裂面多傾向NE,具多期活動的特征。形成于呂梁期至燕山期,是北西南東向擠壓應力作用的產物。近東西向斷裂:一般沿走向數公里至十余公里,斷裂帶較寬,斷面多傾向 NW,大都具壓扭性斷裂的特征,屬燕山期南北向擠壓應力作用的產物。此外本區還發育有規模較小近南北向的斷裂。三、構造與礦床的關系三、構造與礦床的關系本區褶皺、斷裂等構造發育,褶皺是本區的產要控礦構造。斷裂構造使地層錯斷、位移,破壞了褶皺構造的完整性、連續性。局部使礦體的形態、產狀發
18、生變化。第四節第四節 巖漿巖巖漿巖本區巖漿巖少有出露,主要有太古代五臺期輝綠巖,分布于西南角。第五節第五節 區域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本區的變質作用主要為中級區域變質,構成礦區主體的金剛庫組地層是一套原巖相當于海底火山噴發的基性熔巖、火山碎屑及化學沉積巖石經區域變質而形成的角閃巖相地層,在區域上呈長條狀并沿北東方向分布。與區域構造線方向基本一致。區域變質作用,對沉積變質鐵礦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沉積變質鐵礦的原巖是由海底火山噴發和部分陸緣物質形成的一套9以膠體化學為主,并含部分碎屑物質的硅鐵巖。該硅鐵巖由鐵質和硅質組成的沉積韻律一般為 0.52mm,比較清楚,這就是所謂的硅鐵巖建造。這個時期
19、的鐵質并沒有成礦,當經歷了漫長的區域變質作用,礦物重結晶,膠體狀的鐵大部分轉化為磁鐵礦,SiO2重結晶形成石英,這時才形成了沉積變質鐵礦的成礦模式:沉積成巖變質成礦。在這個成礦過程中,區域變質作用起到了關鍵的轉化作用。第六節第六節 區域地球物理特征區域地球物理特征一、區域地球物理場的特征一、區域地球物理場的特征總磁場強度:To=0.54oe垂直磁場強度:Zo=0.45oe水平磁場強度:Ho=0.297oe地磁傾角: io=5645磁偏角: Do=-440二、區域巖(礦)石磁場參數特征二、區域巖(礦)石磁場參數特征該區先后做過 1/5 萬、1/2.5 萬、1/萬航、地磁掃面工作,其測定物性標本,
20、統計結果見下表。K610-6(SI)Jr10-3A/m巖塊名稱塊數極大值 極小值 常見值 極大值 極小值 常見值備注磁鐵礦75381620495944980357收集冶金物探隊含鐵石英巖593225054896050943角閃巖890000001/2.5 萬掃面測定結果磁鐵石英巖87145206487070065001/萬掃面測定結果10角閃巖42000000變粒巖9000000黑云變粒巖1000000由上表可看出,磁鐵礦、磁鐵石英巖磁性最強,含鐵石英巖次之,其它各類巖性均無磁性。三、區域磁異常特征三、區域磁異常特征富民礦區位于 1/5 萬航測磁異常 M87 異常中,M87 異常地處桃園水磨四
21、道溝蛟蛇天巖一線。長 6.7 公里,寬 1.2 公里,極大值2640nT,異常南東梯度緩,北西側陡,且伴有50nT 的異常。在 1/2.5萬地面磁測中,該航磁異常呈現出 8 個獨立異常(編號M102、M103、M104、M105、M106、M107、M108、M109)富民礦區位于M106 異常上,因該異常處于所收集圖邊,異常東部未封閉,異常梯度呈北陡南緩近似長方形,極大值圈為 2000nT,異常北部有明顯的負異常伴生。東山底(M103、M104)異常經 311 隊 85 年鉆孔驗證為磁鐵礦,是磁鐵石英巖引起的異常。天巖(M102)水磨(M105)桃園(M106)均出露有磁鐵石英巖,并分布著磁
22、鐵礦點。第七節第七節 區域礦產區域礦產本區已知礦產種類較多,主要有金銀鉛鋅多金屬礦、硫鐵礦、銅礦、鉛鋅礦、金礦、鐵礦、蘭晶石礦等。11第三章第三章 礦區地質礦區地質第一節第一節 礦區地質礦區地質一、地層一、地層礦區內出露的主要地層為太古界五臺群石咀亞群金崗庫組、其次有第四系黃土、沖、洪積層,占礦區面積的 30%左右。現將礦區的主要地層敘述如下:五臺群石咀亞群金剛庫組:其巖性組合分上下兩部分,總厚度約1046m。1下部巖性主要為二云變粒巖、黑云變粒巖、綠泥角閃片巖、斜長角閃巖。變粒巖中局部含有石榴子石、蘭晶石,偶見蘭晶石礦化帶,夾 24 層不穩定薄層磁鐵石英巖。2上部巖性主要為斜長角閃巖、綠泥角
23、閃片巖、磁鐵石英巖,局部出現二長變粒巖。是本區的主要含礦層位,其地層呈北東南西向分布在礦區的中部。二、構造二、構造礦區處于黑豆崖富民東桃園復式向斜(形)的西端,主要構造線方向為 NE5070。本向斜(形)在礦區東部進入南峪口鐵礦礦界。斷裂構造主要有近東西向和北西向兩組,在礦區西部不同程度地破壞了礦體。1 1褶皺構造褶皺構造礦區處于南峪口黑豆崖向斜的槽部。主要構造方向 NESW 向,礦區經歷了多次構造變形。地層走向北東東、傾向北西,傾角 6063,走向與片理基本一致。本褶皺由礦區東部伸入南峪口鐵礦區,與南峪口礦區的褶皺(復式12向斜)為同一褶皺,褶皺呈緊閉倒轉式。2 2斷裂斷裂礦區西南端斷裂構造
24、發育,主要有平推斷層(F2、F4)和逆斷層(F1、F3) 。F1逆斷層,位于礦區北西部(界外約 35m 左右) ,傾向 132,傾角 55;F2平推斷層,位于礦區西南部,傾向 75,傾角 78。東盤北移,西盤南移,使得 Fe1 及 Fe2 礦體西南端發生水平錯斷;F3斷層位于礦區西南部,斷層面由陡變緩,傾向150,傾角8033,使得Fe3號礦體向下向南移動; F4平推斷層,傾向 148,傾角 83,使得北西盤向北東移動,斷層的南東盤向南西移動。上述構造對礦體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對礦體開采帶來一定的困難。三、巖漿巖三、巖漿巖礦區內巖漿巖活動微弱,局部可見五臺期順層產出的石英脈。四、礦區地球物理特征
25、四、礦區地球物理特征1 1礦區磁參數特征礦區磁參數特征礦區主要出露地層有太古界五臺群石咀亞群金剛庫組,巖性為斜長片麻巖、綠泥角閃片巖、黑云變粒巖、磁鐵石英巖等。我局物探隊在該區測定磁鐵石英巖標本 19 塊,K=3600410-6(SI) ,Jr=1900010-3A/m,其它各類巖石經測定均無磁性。2 2磁異常特征及推斷解釋磁異常特征及推斷解釋平面磁異常特征在 1/萬平面圖中,本區異常由 6 個小異常組成,呈條帶串珠狀分布于礦區,總體走向近于東西,異常長大于 2500m,寬 300m 左右,極大值圈為 800nT,北側伴有100nT300nT 的負異常,異常形態比較雜亂,但仍能看出異常和磁鐵石
26、英巖露頭基本吻合。13礦區的巖礦石具有明顯的磁性差異,引起磁異常的地質體是磁鐵石英巖。第二節第二節 礦床特征礦床特征富民鐵礦屬沉積變質鞍山式鐵礦床,均產于五臺群金崗庫組內,共有三層,由南東向北西分別為 Fe1 號、Fe2 號和 Fe3 號礦體。礦體呈層狀、似層狀與地層產狀一致,總體產狀為走向 NESW,傾向320350,傾角 6378。在礦區西南端,因受斷裂構造的破壞,使三個鐵礦體(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位移。Fe2、Fe3 兩礦體受褶皺構造控制,在其核部合并為一體,且厚度突然增大,最厚處達 112.0m。一、礦一、礦體(層)特征體(層)特征本礦區共圈出三個工業礦體。由南東向北西,分別為 Fe1
27、 號、Fe2號和 Fe3 號礦體。均相互平行,礦體呈條帶狀分布。1.Fe11.Fe1 號礦帶號礦帶: :位于本區南東部,長 1000m。由 1 個單礦層組成,為本區最小礦體,地表有 TC25、TC23、TC24、TC10、TC22 槽探控制,頂底板巖石均為綠泥角閃片巖,礦體長約 1000m,礦體延深大于 200m。走向 NESW,傾向 NW,傾角 6075,平均 63,地表露頭寬度58m,礦體西南端被 F2平推斷層錯斷,但層位基本穩定,并有進一步向下順勢延伸之趨勢。 2.Fe22.Fe2 號礦帶:號礦帶:位于礦區的中部,長 1000m,寬 68.0m。由 1 個單礦層組成,為本區主礦體之一,地
28、表有 TC11、TC18、TC19、TC20、TC21槽探工程控制,深部有 ZK-1、ZK-1、ZK-1 鉆孔控制,延長1000m。Fe2 號礦體橫貫于礦區中部山脈上,走向 NESW,傾向 NW,傾角146972,平均 70左右,最大厚度 97.0m,最小 6.0m,傾向320340,傾角 6972,頂、底板巖石均為綠泥角閃片巖,礦體延深 300m 左右。礦體向南西延伸在號勘探線北東側略顯變薄,在勘探線附近又加寬,在礦區南西端被 F2斷層錯斷,斷層兩側礦體對接良好。3.Fe33.Fe3 號礦帶:號礦帶:位于礦區北西部,主要分布在礦區山脊的北坡,由 1 個單礦層組成,為本區主礦體之一,地表有TC
29、12、TC18、TC19、TC20、TC21 槽探工程控制,深部有 ZK-1、ZK-1、ZK-1 鉆孔控制,延長 1000m。走向 NESW,傾向 NW,傾角 7581,平均 78左右,地表露頭處寬度 810m。以礦區中部出露最寬,沿走向變化不大。礦體在礦區西南部被 F3和 F4斷層破壞。綜上所述,礦區三條礦體,屬陡傾斜薄層礦體,礦體沿走向厚度變化不大,沿傾向變化較大:由 3.5m 至 112.5m。礦體層位尚屬穩定,雖在礦區西南端,礦體被斷層錯斷,位移,但礦體均未發生丟失現象。同時礦體沿傾向延伸厚度明顯增大。礦體 TFe 品位:Fe1 號礦體為 22.59%Fe2+ Fe3 號礦體為 23.
30、21%全礦區 mFe 平均品位為 22.90% 礦體均產于五臺群金崗庫組含鐵巖系中,Fe1 號、Fe2 號和 Fe3 號礦體頂、底板均為金崗庫組的斜長角閃巖。該礦床為火山沉積變質型鐵礦,礦體與圍巖整合接觸,接觸界線明顯。因此礦體的產狀嚴格受圍巖地層產狀控制,礦體走向與礦區地層走向相一致。各礦體特征見表 2-115表 2-1 各礦體特征表礦體編號礦體長度(m)礦體最小 最大(m)平均厚度 (m)礦體平均品位(%)礦體產狀礦體位置Fe1950.03.580.040.022.59傾向 32035060-63礦區東南部Fe2+ Fe3950.04.3112.045.023.21傾向 32035069-
31、72礦區 中西 部Fe2號礦體位于Fe1號礦體 北西 ,相距約70m。Fe 3在Fe2的北西,相距80.0m。二、礦石特征二、礦石特征1 1礦石的礦物成礦石的礦物成份份 組成礦石的金屬礦物據采樣測試及化驗:本區礦石礦物組成比較復雜,主要礦物有磁鐵礦(1545) ,少量假象赤鐵礦、赤鐵礦、褐鐵礦、硫化物。鐵的硫化物小于 1,且以磁黃鐵礦為主,次為黃鐵礦和黃銅礦。磁鐵礦:早期生成為礦石中的主要含鐵礦物,多呈晶形完好的自形及半自形晶粒鑲嵌在脈石礦物顆粒間,少數細小的晶粒包裹在石英顆粒內形成條帶狀構造,粒度一般在 0.0020.15mm 之間。較粗的晶粒與暗色礦物構成粗條帶或寬層,而細小的顆粒則散布在
32、石英集層中,呈稀條帶。赤鐵礦:由磁鐵礦氧化而成,是氧化礦石的主要含鐵礦物,呈中粒狀、細粒狀、細網脈及立方體假象與磁鐵礦呈網脈狀穿插狀連生,赤鐵礦交代了磁鐵礦,分布在近地表氧化帶內。褐鐵礦:是氧化礦石中含鐵礦物之一,呈粒狀、針狀、網脈狀分布,16由黃鐵礦、含鐵碳酸鹽及赤鐵礦水解后形成,分布在氧化帶內。硫化物:即磁黃鐵礦、黃鐵礦和黃銅礦,三者嵌布關系密切,相互構成硫化物條帶,與磁鐵礦條帶平行產出,有的磁黃鐵礦嵌布在磁鐵礦晶內,但多為半自形,少量為它形不規則狀產出,硫化礦物粒度一般為0.010.3mm。組成礦石的脈石礦物脈石礦物以石英為主(3035) ,其次為鐵鎂閃石(1525) 、黑云母(1015
33、) 、透閃石(510) 、碳酸巖類(35) 、斜長石(23) 、綠泥石(小于 2) 、石榴子石(12) 、簾石類小于 1。另見少量的副礦物磷灰石、金紅石等。石英:多呈它形不等粒近等軸狀產出,粒度一般在 0.060.1mm,在暗色礦物和粗晶磁鐵礦所構成的條帶中,石英的粒徑一般可達 0.10.3mm,而且在顆粒內包裹有微粒磁鐵礦。閃石類:多呈長板柱狀,粒徑一般為 0.060.5mm,局部有綠泥石、黑云母交代蝕變現象,多與磁鐵礦構成條帶。黑云母:棕色,多呈長板柱定向排列,少量片體與角閃石呈連晶體,在晶體解理面見有雨滴狀鐵質析出。碳酸鹽礦物:主要為鐵白云石、菱鐵礦、方解石等,呈條紋條帶狀與磁鐵礦條帶平
34、行產出。 (見表 2-2)表 2-2 礦石的礦物組成表金屬礦物含量(%)非金屬礦物含量(%)磁鐵礦26石英30.68赤鐵礦1.74角閃石26.22褐鐵礦1.09斜長石4.4117菱鐵礦1.14陽起石3.14黃鐵礦微量云母2.53方解石0.53綠泥石0.93磷灰石0.27其它1.39從上表可以看出,礦石的礦物組成比較簡單,鐵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含量為 26%,其次為少量的赤鐵礦、褐鐵礦、菱鐵礦、黃鐵礦。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和角閃石,二者含量占了 56.9%。2 2礦石的化學成分礦石的化學成分據采樣分析結果:區內礦石主要化學成分如下:TFe 品位 27.32%27.43%,全礦區平均 27.38%,m
35、Fe15.50%31.90%,平均22.90%。有害元素:S 含量 0.001%0.004%,平均 0.003%P 平均含量 0.040%0.057%,平均 0.049%CaO 0.16%4.79%,平均 3.72%;MgO 0.20%5.32%,平均2.04%;SiO2 32.94%52.40%,平均 48.20%;MnO 0.052%0.209%,平均0.11%;Al2O3 0.32%2.16%,平均 1.18%;FeO 7.50%21.90%,平均13.2%;3 3礦石的結構礦石的結構特征特征礦石呈青灰色鋼灰色,風化后呈黃褐色、灰綠色。根據礦石中主要礦物的結晶顆粒形狀、相對大小和相互之間
36、的嵌布關系,礦石中存在的結構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18粒狀變晶結構為礦石中最常見的結構形式,由磁鐵礦、石英、菱鐵礦(或鎂菱鐵礦)的半自形它形晶顆粒緊密鑲嵌而成。其中三種礦物的含量相對比例不等。殘余結構主要存在于氧化帶中,菱鐵礦或鎂菱鐵礦因氧化作用使晶粒周圍被針鐵礦包圍,而顆粒的內部殘留著一部分原生的菱鐵礦或鎂鐵礦。包含結構在較大的石英顆粒中含有微小的磁鐵礦或菱鐵礦、鎂菱礦或鎂鐵礦晶粒,形成包裹體形式。4. . 礦石的構造特征礦石的構造特征礦區礦石構造有多種形式,諸如條帶狀、皺紋狀、環帶狀、塊狀構造、網狀構造等,而以條帶狀構造為主,條帶幅寬 1mm6mm,帶間界線清楚,可以一種、兩種或三種礦物相對
37、集中成帶。按條帶的寬度大小又可分為細紋狀(1mm) 、條紋狀(13mm)、粗紋狀(35mm) 、條帶狀(5mm)等四種。以條紋狀最為常見。條帶狀構造礦石由不透明和透明礦物不同含量組成,顏色深淺不同的條紋或條帶,互相交替出現,條帶之間接觸界線大多平直。 磁鐵礦呈半自形自形晶體,以單一的顆粒或凝塊(連晶)形式產出。石英呈多邊形鑲嵌結構,有時也呈細粒港灣鑲嵌結構。鐵礦石的構造主要包括原生沉積構造、條帶狀構造和塊狀構造。5.5.主要礦石礦物嵌布特征主要礦石礦物嵌布特征磁鐵礦為礦石的主要礦石礦物,一般以自形晶、半自形晶嵌布于脈石中,常以集合體的形式嵌生在一起,與石英毗連鑲嵌,其外形較規則,基本屬規則毗連
38、。19磁鐵礦自形程度較高,多見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晶形。粒度為中細粒,其中大于 0.198mm 占 17.99%、0.1980.025mm 占 79.34%、 ,小于 0.025mm 僅占 2.70%。 6 6礦石風(氧)化帶特征礦石風(氧)化帶特征根據探槽、鉆孔、硐探施工,結合山西省富民鐵礦地質普查報告,本礦區礦石的風(氧)化帶在地表以下 26m。7 7礦石類型和品級礦石類型和品級礦石自然類型由于礦區礦石礦物成分復雜,而各種成分在礦石中相對含量亦不固定,按主要礦物的含量及比例關系,區內礦石類型可分為石英型、閃石型和綠泥石型。石英型:石英型:條帶狀構造,以磁鐵礦為主要成分的條帶呈黑灰色;以石
39、英為主要成分的條帶呈白色,兩種條帶呈相間、平行排列。磁鐵礦條帶中無次生氧化現象,單晶呈半自形它形,等軸狀,集合體呈無規則狀,密集浸染狀,粒間有石英充填。在以石英為主要成分的條帶中,磁鐵礦呈細粒狀,少量呈自形半自形稀疏浸染嵌布,粒度相對細小,且含量少。磁黃鐵礦、黃鐵礦及少量黃銅礦亦呈不規則粒狀稀疏浸染,呈不均勻分布。礦石中石英含量 4057,磁鐵礦含量 1535%,碳酸鹽礦物含量 830,角閃石類礦物含量不超過 10,綠泥石含量 04。磁鐵礦含量低于 15%,為磁鐵石英巖。閃石型:閃石型:礦石中以磁鐵礦為主要成分的條帶為黑色。以鎂鐵閃石為主要成分的條帶狀呈棕色,以石英為主要成分的條帶呈白色,以綠
40、泥石、角閃石為主要成分的條帶呈灰綠色。各條帶平行相間排列。以磁鐵礦為主的條帶受輕微次生氧化作用影響,可見赤鐵礦交代、褐鐵礦穿切20等現象。磁鐵礦含量低于 15%,為鐵閃片巖。礦石中石英含量 3650,磁鐵礦含量 2035,鐵閃石含量 1025,碳酸鹽礦物含量 56。綠泥石型:綠泥石型:礦石中以磁鐵礦為主要成分,以綠泥石、角閃石為主要成分的條帶呈灰綠色。條帶不明顯。磁鐵礦含量低于 15%,為含鐵綠泥角閃片巖。礦石中石英含量 3040,磁鐵礦含量 2035,鐵閃石含量 2025,綠泥石含量 30碳酸鹽礦物含量 56。礦石工業類型礦石工業類型本區礦石品位較低,屬需選貧磁鐵礦石。根據鐵礦新規范,需選鐵
41、礦石的工業類型需根據磁性鐵(mFe)對全鐵(TFe)的占有率將其劃分為磁性鐵礦和弱磁性鐵礦石。w(mFe)/w(TFe)85%為磁性鐵礦石,w(mFe)/w(TFe)85%為弱磁性鐵礦石。本區 w(mFe)/w(TFe)22.90/27.380.836383.63%,磁性鐵占有率低于 85,屬弱磁性鐵礦石。第三節第三節 礦體和圍巖的關系礦體和圍巖的關系區內鐵礦體產于五臺群金崗庫組含鐵巖系中,呈整合關系,有害元素:S 平均 0.003%,P 平均 0.049%,均未超標,對鐵礦層的完整性無影響,礦體厚度較大。礦體頂、底板巖石為綠泥角閃片巖、磁鐵石英巖、黑云變粒巖。礦體與圍巖產狀一致,礦體與圍巖界
42、線清楚、明顯,只是礦體頂底板為磁鐵石英巖時,界線不易辨認。礦體的頂板在局部地段由于斷裂影響略有破碎,底板比較完整。巖21石硬度一般為 79 級。礦體中的夾石主要是磁鐵石英巖,其次是綠泥角閃片巖。磁鐵石英巖與礦體的區別僅在于含 mFe 的多少,夠工業品位的磁鐵石英巖就圈定為礦體,達不到工業品位的就成為夾石或圍巖。夾石最大厚度為1.20m,不夠剔除厚度,本區礦體無夾石。第四節第四節 礦床共(伴)生礦產礦床共(伴)生礦產該礦床無共(伴)生礦產。第五節第五節 礦床成因、控礦因素及找礦標志礦床成因、控礦因素及找礦標志一、礦床成因一、礦床成因礦床地處五臺山北麓,原巖為一套相當于海底火山噴發的基性熔巖、火山
43、碎屑巖及化學沉積巖,經區域變質作用而形成的變質巖系。其成因類型上屬沉積變質鐵礦床,即鞍山式鐵礦床。其特點是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礦體連續性好,層位穩定,礦體中無夾石,厚度大,呈北東向分布于礦區的中部,產狀與圍巖片理產狀基本一致。本礦床為一簡單型的鐵礦床。二、控礦因素及找礦標志二、控礦因素及找礦標志礦床主要產在五臺群石咀亞群金剛庫組地層之中,礦體產狀與地層產狀一致。其形態產狀主要受地層層位、褶皺構造控制,斷裂構造對礦體的影響甚微。磁鐵石英巖為本區的主要找礦標志。22第四章第四章 質量述評質量述評第一節第一節 質量述評質量述評一、一、 地形地質測量地形地質測量地形地質修測是以礦區的 1:2000 地形
44、地質圖為底圖,對主要的地質界線和地表采空區,使用 SET352 型全站儀進行修測,成果準確可靠。二、工程測量二、工程測量工程測量采用拓普康全站儀、J2型經緯儀等儀器進行測量,執行規范 GB/T18341-2001地質勘查測量規范 。1.1.控制測量控制測量用 GPS 作 5級點引進礦區,再用全站儀布設一級圖根導線,同時采用極坐標法作二級圖根點。均符合規范要求。2.2.探槽、鉆孔的測量探槽、鉆孔的測量采用經緯儀極坐標法測定,聯測兩個方向并變換兩次照準高,其兩組坐標差最大為X=-0.28m,Y=-0.20m。三、山地工程三、山地工程槽探均由地質、測量人員到實地布設。探槽規格:槽口寬度均大于 1.2
45、m,底寬度均大于 0.8m。探槽編錄比例尺 1:200,素描一壁一底。四、剖面測量四、剖面測量用測距儀視測剖面控制點,然后用經緯儀視距法測量地質地形點,23視測時最大視距小于 200m,測站點間往返測校差小于 1/150。五、鉆探工程五、鉆探工程礦區共施工鉆孔 3 個,總進尺 806.52 米,均為級孔,詳見表 4-1。表 4-1 鉆孔級別一覽表鉆孔級別鉆孔個數鉆孔編號孔深(m)占百分比見礦鉆孔見礦率(%)備注3合計孔數3鉆探施工的鉆孔全部采用 XY-4 型鉆機,金剛石鉆進。開孔孔徑 108毫米,終孔孔徑 75 毫米。一般鉆孔結構以 108 毫米孔徑穿過表土和殘破積層后換 91 毫米孔徑鉆至堅
46、硬巖層后換為 75 毫米孔徑施工至終孔。鉆孔的孔口位置、開孔方位均用全站儀測定。 施工的 3 個鉆孔均達到了設計的地質目的,3 個鉆孔全孔采取率均大于 70%,礦層采取率大于 85%,個別的達 100%。終孔后用 325#水泥全孔灌注封孔,孔口立標,注明孔號、施工單位、施工時間。巖心全部由礦山保存。1.1. 鉆孔結構鉆孔結構鉆孔施工使用小口徑金剛石鉆進,繩索取心,開孔口徑 108mm,打穿覆蓋層,換徑為 91mm,至巖石完整,換徑為 75mm,直至終孔。242.2. 巖、礦芯采取率巖、礦芯采取率本次巖、礦芯的采樣以劈芯法進行,礦芯采取率均大于 85%。 3.3. 彎曲度測量彎曲度測量直孔每 1
47、00m 測斜一次,終孔測斜,彎曲度均符合要求。4.4. 井深驗證井深驗證每鉆進 100m 驗證孔深一次,礦層頂、底板校孔測斜一次。井深驗證結果與井深記錄均不超差。5.5. 原始記錄原始記錄原始記錄真實可靠。6.6. 巖、礦芯隔板巖、礦芯隔板巖、礦芯隔板與真實進尺與取芯情況一致,均按回次的鉆進取芯情況將隔板放入巖芯箱內相應的位置上。7.7. 巖、礦芯編號巖、礦芯編號長度大于 10cm 的巖、礦芯都單獨編號,編號規格為“代分數式” ,整數部分代表回次數,分數部分分子代表一回次的第幾塊數,分母代表回次的巖芯總塊數。8.8. 巖、礦芯的倒取巖、礦芯的倒取每一回次鉆進結束后,將打撈器巖芯管內(內管)的巖
48、、礦芯按由下至上的順序輕輕取出,洗凈、編號,按序放入巖、芯相應的空格中。一箱裝滿將巖芯箱編號,放入指定地點,以備采樣,最后一箱注明終孔深度日期,每一箱表明起始深度與結束深度。9.9. 簡易水文觀測簡易水文觀測終孔后用測繩測量動水位,24 小時后測量靜水位。10.10. 封孔封孔終孔后用水泥封孔,在孔口埋設一水泥樁作為永久標記,注明孔號、25深度。六、樣品采集、加工及分析六、樣品采集、加工及分析主要在探礦工程內的鐵礦層內采取樣品,樣品采集垂直礦層取樣。刻槽取樣,樣槽規格 100103Cm。基本分析項目為 TFe、MFe 二項,組合分析樣 10 個,分析項目為造渣組分 SiO2、有益有害(S、P)
49、組分等。基本分析的內、外檢分別為 10%、5%。礦石小體重樣 30 個,用封臘排水法測定。樣品加工分析試樣制備按 DZ130.13-94 執行。縮分公式 Q=Kd2 k(縮分系數)為 0.2其制樣流程見圖 4-126七、巖礦鑒定七、巖礦鑒定采取巖礦鑒定標本 20 塊,均由偏光顯微鏡觀察定名。第五章第五章 礦石加工技術性能礦石加工技術性能為滿足礦山日后開采和選礦的需要,富民鐵礦于 2003 年 4 月,沿礦帶在礦區的東、西、中部,按閃石型、石英型、綠泥石型及圍巖四種樣品,委托有關單位,做了礦石的采選加工技術性能實驗。其實驗測的數據如下:27圍巖硬度系數:f=810,體重:d=3.26t/m3礦石
50、硬度系數:f=1012,體重:d=3.6t/m3屬堅硬的碎性巖石。磁鐵礦磨選粒度測定結果見表 5-1。表 5-1 磁鐵礦粒度測定結果表粒級(mm)含量(%)累計(%)0.5890.360.360.5890.4170.260.620.4170.2952.182.80.2950.2087.7210.520.2080.14712.5623.080.1470.10422.5545.630.1040.07416.4362.060.0740.04320.1982.25粒級(mm)含量(%)累計(%)0.0430.02012.7394.980.0200.0152.3997.370.0150.0101.609
51、8.970.0101.03100由實驗可知磁鐵礦嵌布顆粒較粗,其中大于 0.74mm 者占 62.06%,小于 0.010mm 者占 1.03%。赤鐵礦呈網格狀嵌布于磁鐵礦中,因此采用磁選流程圖時,其磨礦粒度不宜過細,以便使其與磁場鐵礦一起進入鐵28精礦,提高金屬礦物的回收率。選礦的半工業性實驗,委托與該礦一溝之隔,并同屬一含礦帶的東山鐵礦進行,試驗流程及結果見圖 5-1。圖 5-1 試驗流程圖通過工業性流程實驗,獲得最終的選礦指標:原礦品位 27%,精礦品位 63%,金屬回收率為 74.8%較為合理。因此選礦工藝流程確定為一段磨礦單一磁選流程,見圖 5-2。圖 5-2 選礦工藝流程圖29第六
52、章第六章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第一節第一節 水文地質水文地質一、自然地理條件一、自然地理條件礦區地勢北低南高。屬于大陸性干旱氣候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400mm,蒸發量為 1560mm。河流為礦區外北部由東向西流過的滹沱河,常年有水,流量 1.0L/s。礦區北側 2km 處的羊眼河,發源于五臺山北麓太平溝一帶,全長 23km,流量 0.10.5m3/秒,雨季最大洪水量約為2.04.0m3/秒,枯水期流量 4050m3/秒,在礦區北部匯入滹沱河。在礦區南側溝谷中有長年流水,至水磨村潛入羊眼溝。距礦區的鐵礦體距離 3350m,礦區最高峰 1696.3m,最低 13
53、72.0m,相對高差 330m。礦區位于五臺花崗-綠巖帶的西北段,礦區褶皺構造是走向 NE,傾向 NW,傾角 6275的復式倒轉向斜(形)構造。礦區地層以太古界五臺群石咀亞群金剛庫組變質巖為主。30鐵礦體位于礦區南北向山脊的斜坡地帶,鐵礦體走向 NE,斜切山脊和溝谷走向,溝谷呈“V”字形,溝掌匯水面積小于 3km2。溝谷兩側自然坡度 2545,縱坡坡度 1525。鐵礦體埋深在 0300m,開采標高 13501675m。礦區交通條件便利,礦區有 6km 鄉村路與 108 國道相接。礦區自然村莊有寺子溝、南峪口、東山等,勞動力資源充足。二、水文地質條件及開采后的變化二、水文地質條件及開采后的變化礦
54、區含水巖組主要有五臺群變質巖類裂隙含水巖組。太古界五臺群石咀亞群金剛庫組(AW1j)變質巖類裂隙含水巖組以向 NW 緩傾(4060)的黑云變粒巖、斜長角閃巖、含鐵石英巖類巖石組成,含有風化裂隙潛水,富水性一般較弱,泉水流量0.11.0L/s,最大達 100.0L/s,含水層以風化裂隙與構造裂隙為主。礦區地下水的補給主要靠大氣降水,地表徑流由羊眼河匯入礦區外近東西向的滹沱河。礦區鐵礦體地處低中山區的山脊地帶,屬于區域水文地質單元的弱富水區,為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的間接進水型礦山。經 Fe1 號礦體PD1、PD2、PD3開拓準備開采工作面,Fe2 號礦體局部露天開采準備工作面觀測,坑道平時無水,只有雨
55、季大氣降水沿裂源滲入,有少量水。露天采場自然排泄,開采對水文地質改變明顯,今后隨著開采深度加大,采出量增加,導致礦渣積累應注意大氣降水造成的采坑(硐)充水和礦體風化帶、構造破碎帶形成的側向潛流導致采空區積水。第二節第二節 工程地質工程地質一、工程地質條件現狀一、工程地質條件現狀礦體為堅硬的磁鐵石英巖類變質巖石,巖石呈塊狀條帶狀構造,抗壓強度 14002400kg/cm2,軟化系數 0.940.96。31礦體圍巖為堅硬的斜長角閃巖、角閃片巖、黑云變粒巖類變質巖石,巖石單層厚 2070m,巖體結構為塊狀,巖石抗壓強度 7002200kg/cm2,軟化系數 0.750.79。礦體與圍巖接觸屬于接近均
56、一的各向異性介質,巖石整體性強度高,屬于中等良好的工程地質條件,適合于實施露天或地下采掘工程。但應注意礦體構造破碎帶和地層片理化強烈發育地段及風(氧)化帶,這些地段常常形成極為破碎的巖石,從而出現危石林立及大塊巖石的崩落,給采礦活動造成威脅。礦區現僅在 Fe1 礦東西端露天開采,Fe2 礦體東端硐采,礦體和圍巖基本無變化,即其工程地質現狀基本上沒有變化。二、工程地質條件評價二、工程地質條件評價礦區現未進行大規模采礦活動,按編制的礦山開發利用方案礦山采用地下開采方式,可能誘發工程地質問題主要是硐(巷)室的穩定性和上覆巖層的結構及完整性的破壞,以及上部采空區廢渣墜落。第三節第三節 環境地質環境地質
57、一、礦區環境地質現狀一、礦區環境地質現狀礦區地貌類型屬中低山區,地形起伏較大,溝谷發育,地形邊坡一般為 2535,自然條件下屬穩定性邊坡;礦區植被發育,覆蓋率較高,侵蝕模數較小,一般為 200500t/km2,按水土流失侵蝕強度分級屬輕度(VI)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基巖裂隙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在溝谷中以泉水形式溢出地表,礦體賦存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之上,有利于自然排泄,礦體開采受地下水、地表水影響較小;礦體圍巖較單一,均為斜長角閃巖,力學強度高,裂隙不發育,風(氧)化強度低,穩定性較32好;但露天開采已形成的采坑,破壞了地表植被并已形成小面積不穩定邊坡。現狀條件下,礦區總體上基本保持了礦山環境
58、的天然狀態,基本沒有受到破壞,也沒有發生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雖有少數廢渣順坡堆放和局部露天開采形成的不穩定邊坡,但由于廢渣量較少,約 20000m3,地表植被破壞面積較小,且礦區地處荒山區,現狀條件下,未對區內工農業生產和礦山環境造成明顯影響。二、礦區環境地質評價二、礦區環境地質評價礦區內開采的礦體為似層狀,產狀:傾向 135165傾角5475,其傾向與整體地形坡向反向,屬傾斜的礦體。礦山開采方式為地下開采,可能引起的礦山環境問題主要有采空區上方地表縫地面變形以及由于地面變形引發的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此外礦山開采中產生的固體廢渣和礦坑排水、生活污水也會造成水、土資源的破壞和污
59、染。礦山開采引發的地面變形是不可避免的,在礦體埋深淺的地表會產生地面塌陷,也會使高陡邊坡產生崩塌、滑坡,這些崩塌物和順坡堆積的廢石都會成為泥石流的物源,在暴雨條件下會引發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上述地質災害除泥石流外,其影響范圍小,影響程度較輕,但泥石流的發生會堵塞河道,并對兩岸的河灘地造成破壞。礦山廢渣如果不集中堆放和加強管理,不僅會造成占壓地質資源,破壞地表植被,成為泥石流的物源,也會對礦山環境造成污染;礦山開采會破壞地下水力聯系,礦山廢水會對礦區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污染,如果不進行凈化處理,達標排放,將會污染滹沱河水。因此,礦山開采必須做好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在采用的房柱式開采的同時,盡量用廢石
60、充填采空區,減輕采空塌陷;對地表出現的塌陷、33地裂縫要及時填堵、夯實、復土、綠化;崩塌物要及時清理;高陡不穩定邊坡要采取工程措施予以治理;廢石集中堆放,修筑攔石壩和防排水設施,分層堆放,復土防塵,最終復土綠化,恢復植被;污水要設置處理設施,凈化達標后外排;礦業活動結束后,對礦山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治理,恢復礦區自然景觀和原有的生態環境。第四節第四節 開采技術條件開采技術條件一、開采技術條件一、開采技術條件綜合前述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條件的分析,礦區內礦體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之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礦體覆巖富水性弱,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氣降水補給,礦區內無地表水體,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礦體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復習課件:線粒體與葉綠體
- 2025年4月無線網絡優化習題與參考答案解析
- 2024年4月山東C類人員安全考核試題及參考答案解析
- 4月心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附解析)
- 節目制作中的后期合成與特效制作考核試卷
- 英語戲劇表演與舞臺藝術考核試卷
- 手工具企業生產安全與應急預案制定考核試卷
- 抗挫能力培養:兒童批評教育的有效策略
- 硬件設計在物聯網邊緣設備中的優化考核試卷
- 絕緣材料在風力發電機組控制柜的應用考核試卷
- 山東省臨沂市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模擬)語文及答案(臨沂二模)
- 以患者為中心的醫教融合模式在提升醫療服務質量中的應用研究
- (2025)全國小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 定額〔2025〕1號文-關于發布2018版電力建設工程概預算定額2024年度價格水平調整的通知
- 宮頸癌護理查房-4
- 數字媒體技術概論(融媒體版) 課件 1融媒體技術基礎
- 餐飲服務六大技能培訓.ppt
- 基于單片機的電話撥號系統的設計畢業論文
- 叉車產品數據表
- 高填方、深挖路塹邊坡和軟基監測方案
- 機器人學導論(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