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比較閱讀(試卷)_第1頁
《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比較閱讀(試卷)_第2頁
《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比較閱讀(試卷)_第3頁
《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比較閱讀(試卷)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比較閱讀(一)【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用“”畫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根據加點詞的意思,各寫三個含有“至”和“寡”的成語。(1)多助之至: 、 、 。(2)失道者寡助: 、 、 。3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池非不深 巴山夜雨漲秋池 B兵革非不堅利 兵不厭詐 C然而不勝者 不以木為之者 D攻親戚之所畔 夫環(huán)而攻之4翻譯下面的句子。(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譯文: (2)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譯文: 5現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義,請結合你的生活,談談對“道”的理解。答: 6“人和”在文

2、中的含義是什么?請你結合歷史或現實,再舉出一個相關的事例。答: 【乙】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注釋】全國:迫使敵人舉國降服。 破國:攻破敵國。 伐謀:挫敗敵人的計謀。修櫓

3、轒辒(f én yn):修造用以攻城的盾牌、戰(zhàn)車。 距堙(yn):構筑攻城的土山。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將帥控制不住自己的忿怒情緒,而下令緣梯而上,蟻附亂進。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是故百戰(zhàn)百勝( ) (2)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 (3)具器械( ) (4)而城不拔者( )2下列句中的“而”意思和用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B乃記之而去 C而城不拔者 D屈人之兵而非戰(zhàn)也3翻譯下面的句子。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譯文: 4本文闡述的觀點與課文中闡述的觀點有哪一點是相似的?答: (二)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孟子日:“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4、;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注釋】 桀、紂:指夏桀、商紂,古代的暴君。與:同“為”,替的意思。爾也:而已。 壙(kuàng):原野。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寡助之至( ) (2)親戚畔之( ) (3)所惡勿施爾也( ) (4)獸之走壙( ) 2甲文認為“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的結果是怎樣的?將這個句子寫在下面,并加以翻譯。 句子: 翻譯: 3甲文說的“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繪。乙文中的這個句子是什么?答: 4乙文中說到了

5、“桀、紂”失天下的原因,請用甲文中的句子來解釋。 答: 5甲文說“得道者多助”,乙文說“得天下有道”。這兩個“道”的意思一樣嗎?說說你的理解。答: (四)(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子貢問政。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兵革非不尖利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足兵 民信之矣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譯文: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譯文: (3)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乙文重點強調的觀點是什么?答

6、: (4)你認為甲、乙兩文重點強調的內容有什么關系?答: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對比閱讀(一)【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夫學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讎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選自顏之推顏氏家訓)注釋:求益:求得長進。凌忽:凌,欺侮;忽,輕視。同列:同輩。疾之:怨恨他。 鴟梟(chxio):古人認為這是兩種惡鳥。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A. 孫叔敖舉于海 (舉:被舉用,被選拔) B.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勞:勞動)C.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D. 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慢:怠慢)2.下列加點詞語的意

7、思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舜發(fā)于畎畝之中A. 惡之如鴟梟 B.輟耕之壟上C.孔子云:“何陋之有?” D.醉翁之意不在酒3.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甲】文中,孟子采用層層推理的方法論證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B. 【甲】文中,孟子通過歷史人物的事例闡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C. 【甲】文中,孟子認為,一個國家沒有法家拂士,沒有敵國外患,國家就興盛了。D. 【乙】文中,作者批評了那些有一點學問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學著。4.對【乙】文中“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像這樣因為學問而損害自己,還不如不去學習。B.像這樣因為

8、學問而損害自己,還不如沒有學問。C.既然自己把學問給損害了,還不如沒有學問。D.既然這樣用學習損害自己,還不如不去學習。5翻譯句子。(1)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譯文: (2)入則無法家 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譯文: (3)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譯文: (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對比閱讀1下列加點的實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區(qū)域、地域B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C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舉:被選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2下列四組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屬予作文以記之 B環(huán)

9、而攻之而不勝 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比于袁紹 D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擇其善者而從之3選擇對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強調了在治理國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中心論點。C遭腐刑而著史記的司馬遷,幼年喪父發(fā)奮讀書的歐陽修,身殘志堅的張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證明“生于憂患”的道理。D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苦難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練,我們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4把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文。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

10、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三)【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上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倘遽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聞卿輩諫爭也。” 魏征曰:“內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1)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2)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3)入則無法家拂士 (4)誠自古所希 2、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欲數聞卿輩諫爭也B、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病復作,則不可救矣C、國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

11、應D、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君謂計將安出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譯文: (2)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譯文: (3)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譯文: 4、甲文探討了 和 兩個問題,論述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乙文表達的主要觀是 。(四)【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貞觀九年,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征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治國安民【

12、注釋】煬(yáng)帝:楊廣,隋朝的皇帝。 孜孜:勤勤懇懇不疲倦的樣子。本根:本,樹干;根,樹根。比喻國家的基礎和根本。10、用“/”劃分下面句子的停頓節(jié)奏。(劃一處) 入 則 無 法 家 拂 士1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 (1)人恒過,然后能改 ( ) (2)入則無法家拂士( )(3)征求無已 ( ) (4)百姓不堪 ( )12.翻譯(4分)(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譯文: (2)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譯文: 13. 格言聯璧中有一聯:“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一句表達的是上聯的意思還是下聯的意思?請

13、用自己的話做簡單說明。譯文: 14唐太宗使百姓安樂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譯文: 魚我所欲也對比閱讀(一)(甲)魚我所欲也(乙)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以為養(yǎng)。孔子辭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駕,辭而行。注:廩丘:地名。養(yǎng):供養(yǎng)之地。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萬鐘于我何加焉 何加:( )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 )(3)景公致廩丘以為養(yǎng) 以為:( ) (4)景公未之以行而賜之廩丘 賜:( )2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 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由是

14、 / 則生而有不用也 此之謂 / 失其本心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 / 我而為之3 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同舍生皆被綺繡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 屋舍儼然于我何加焉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4.下面句子中畫線的詞意義不同于其它項的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無絲竹之亂耳C、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下邊句中畫線詞語的意思相同的是( )A、萬鐘于我何加焉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B、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項燕為楚將C、呼爾而與之 與朱元思書 D、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余因得遍觀群書6.孔子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yǎng)

15、之地呢?請用文段(甲)中的語句回答。答: 7、甲文第二段主要運用( )、( )論證方法,闡述的觀點是? 答: 8、請舉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舍生取義的志士,并寫出能表明其氣節(jié)的名句。答: 甲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

16、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注釋荀巨伯:漢桓帝時人。 值:遇到。   胡賊:胡人入侵的軍隊。   敗:毀壞,舍棄。  男子:這里表示輕蔑的稱呼。 止:停留。全:保全。1解釋選文中加點的詞。(1)故不為茍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17、;     (3)不忍委之                (4)遂班軍而還       2用現代漢語翻譯選文中畫線的句子。(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譯文: (2)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譯文: 3請概括出乙文所寫的故事。答: 4甲 乙兩文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都體現了     &

18、#160;           的思想。文學常識1、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論語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書,記錄的是孔子的言行。B、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一百三十篇。作者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C、王羲之是東晉杰出的書法家,被稱為“書圣”,他的蘭亭集序帖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最燦爛的瑰寶,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D、莫泊桑是法國作家,被稱為短篇小說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項鏈等。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古代

19、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頌公德的文字,叫做“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B、“說”,在古代是一種表明自己觀點的文體,比如馬說黃生借書說愛蓮說。C、消息一般由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組成,常按照“次重要重要最重要”的順序安排材料。它的寫作要求真實、及時、簡明。D、古人說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歲,“桑梓”指的是故鄉(xiāng),“鴻雁”常用來喻指書信。3、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馬說、陋室銘、送東陽馬生序中,“說”“銘”“序”分別表示古代的一種文體。“說”是敘事兼議論,“銘”一般是用韻的,“序”是臨別贈言。B、陳涉世家節(jié)選自編年體通史史記,作者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

20、全書共一百三十篇。C、“四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五經”包括詩書禮易和春秋。D、戰(zhàn)國策由西漢末年劉向整理編輯,唐雎不辱使命 選自其中。4、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高山流水遇知音,陽春白雪傳雅趣”“看似點橫撇捺,實則恢弘豁達”“萬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蘇黃”,這三幅對聯分別適宜贈送音樂家、書法家、文學家。B、京劇臉譜中,紅臉代表忠勇,黑臉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代表兇詐,金臉和銀臉代表神妖。C、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是豐富多樣的。其中有外貌和心理描寫,也有動作和語言描寫,如范進中舉中范進發(fā)瘋狂奔狂舞是動作描寫,而對胡屠戶與眾人則主要采用了語言描寫。D、“明初詩文

21、三大家”是指宋濂、劉基和高啟。朱元璋稱宋濂為“開國文臣之首”,贊劉基“當今文章第一”。5、選出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 )A曹劌論戰(zhàn)選自左傳·莊公十年,左傳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B愛蓮說的體裁是“說”,作者在文章中表達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及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C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D小石潭記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6、下列關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宗璞的散文紫藤蘿瀑布和冰心的散文談生命,都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獨特體驗。B.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22、,他的醉翁亭記,表達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C.從表達方式角度,詩歌可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北朝民歌木蘭詩和唐代詩人杜甫的石壕吏都是敘事詩。D.吳敬梓的范進中舉、契訶夫的變色龍均使用夸張、對比等諷刺小說常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7、選出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 )A觀滄海的作者曹操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B.龔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學家,是近代啟蒙思想的先驅。己亥雜詩共315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C醉翁亭記的作者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唐代文學家D桃花源記的作者陶淵明是東晉著名詩人。8、下列關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記敘的順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