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阿細跳月的傳承與發展探析(共7頁)_第1頁
彌勒阿細跳月的傳承與發展探析(共7頁)_第2頁
彌勒阿細跳月的傳承與發展探析(共7頁)_第3頁
彌勒阿細跳月的傳承與發展探析(共7頁)_第4頁
彌勒阿細跳月的傳承與發展探析(共7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彌勒阿細跳月的傳承與發展探析摘要:“阿細跳月”是云南彝族阿細支的傳統舞蹈,它蘊含著阿細豐富的文化內涵,在阿細特定的社會生活、地域環境下產生并發展。作為阿細的傳統文化,它對阿細人的生產、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隨著社會歷史的變遷,“阿細跳月”自身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著新的問題,在現代的阿細社會中逐漸被淡化?;凇鞍⒓毺隆辈粩嗍ッ癖娀A的現實,本文通過對彌勒“阿細跳月”的發展現狀,來探討其傳承和變遷;以個案為基礎來分析揭示“阿細跳月”現代發展狀況,試圖從個性中探尋其共性特征,以便于提升人們對“阿細跳月”在現代社會語境下的認識,為“阿細跳月”的傳承和變遷提出一定的思考,以促

2、進其傳承和保護。關鍵詞: 舞蹈動作 彌勒引言:基于“阿細跳月”不斷失去民眾基礎的現實,本文通過對彌勒“阿細跳月”的發展現狀,來探討其傳承和變遷;以個案為基礎來分析揭示“阿細跳月”現代發展狀況,試圖從個性中探尋其共性特征,以便于提升人們對“阿細跳月”在現代社會語境下的認識,為“阿細跳月”的傳承和變遷提出一定的思考,以促進其傳承和保護。一 傳統阿細跳月的起源阿細跳月源于彌勒,阿細語稱“嘎斯比”(意為跳歡樂),是彝族支系阿細人個個喜歡的民族民間舞蹈,以其優美悅耳的音樂旋律,熱烈奔放的舞姿人見人愛。而且阿細跳月的獨特律動及韻味,皆來自胯而帶動雙腿似火而起的交替彈跳,故特具感染力和爆發力,旁觀者皆會萌生

3、躍躍欲試之感。阿細跳月作為一種土生土長的民族舞蹈,自古以來,只是作為彝族阿細人表達喜悅、歡慶節日、豐收和青年們談情說愛的一種歌舞形式。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阿細跳月有意無意間便跳出了她的故鄉,自信地走向輝煌與浩大的舞臺,且名揚中外。“阿細跳月”來歷傳說頗多,但都與火相關:一說源于勞動,在古代刀耕火種時,燒過的灌木樁容易刺傷腳掌,撬窩播種時常跳起跳落,演化而成舞蹈;一說阿細山寨因“天火”成災,阿細兒女阿者與阿娥率民眾奮勇撲火,因大地被燒燙,便雙腳輪換彈跳,而形成今天“跳月”的基本動作。二 阿細跳月在節日上的意義“阿細跳月”節奏明快,舞姿粗獷奔放,有老人舞和青年舞。老人舞彈的是小三弦,舞

4、步輕慢穩重。青年舞則熱情激越,是男女青年溝通感情,選擇對象的自娛活動。每當節日或農閑,鄰近村寨未婚的成年男女青年先約定聚會的時間地點,屆時,如一方失約,另一方則于路中用石頭壓上樹枝,表示“壓魂”(魂是彝族對生命的詮釋),被壓一方須說明原委,道歉并得到諒解,可再訂日期。這種約會,甲村來男,乙村只能來女。相會前,女方在林中梳妝打扮,故意磨時間,男方明知女方在梳妝,也故意把短笛吹得短促,把大三弦彈得急迫,一方急,一方緩,別有一番情趣。就在笛悠弦揚時,女方拍著清脆的掌聲跳出樹林,在草坪上列隊與男方歡歌起舞,曲調合著舞步,弦聲扣著心聲,間或爆發“哦!哦!”的吼聲。其音樂為宮調或大三度五拍節,歡快熱烈,粗

5、獷奔放;舞蹈步法似踏火彈跳,先用一只腳跳三下成三拍,雙腳落地成四拍,再換另一只腳起跳,如此不斷反復。在載歌載舞中,尋找稱心如意的伴侶,然后變換隊形,一男一女對舞。由于“阿細跳月”舞蹈強度大,尤其是男青年肩挎四五公斤重的大三弦,彈、唱、跳、旋,常常跳得滿頭大汗,但頗具感召力的“阿細跳月”,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吸引著青年男女盡興盡情通宵達旦地進行。 三 傳承方式(節日、家庭)歷史:阿細先民,原住在金沙江畔的“通鄧來若”。他們不堪忍受奴隸主的期負和壓迫,在阿真的帶領下奮起反抗。自農歷六月二十三日開始,攻打奴隸主的家園,可是奴隸主有槍有刀,有弩有箭,并有很多兵工護衛,整整攻了一天也無法入破。聰明的

6、阿真吩咐奴隸們趁黑夜在每只羊的角上扎上火把。讓羊在前面沖,奴隸們持棍棒、鐮刀跟在羊群的后面,浩浩蕩蕩地沖向奴隸主的家園,攻破奴隸主的圍城,殺死了奴隸主,燒毀了奴隸主的家園。取得了勝利,獲得了人生的自由。奴隸解放了,便聚集在“冷衣黑”邊(一個叫冷衣的海邊),縱情歡唱,慶祝勝利,迎接自由。在三弦、笛子和刀叉相碰聲中跳押。跳得月兒落西坡,跳到紅日從東來,一直跳到六月底。這時的“跳 樂”,是具有“慶解放”、“迎自由”新內容,便稱為“里拉比”,意為“慶解放、迎自由”舞。 新中國成立后,阿細人民成了國家和民族的主人?!疤鴺贰币褦[脫了種種禁忌,變為逢年過節或節日喜慶不可缺少的群眾性的民間文娛活動。 現在:現

7、在的阿細跳月,分青年舞和老年舞兩種。老年舞緩慢輕松,隨著笛子的節奏,男子的彈起小三弦、月琴、拉起二胡坦然瀟灑,喜而不露的翩翩起舞;女的則雙手叉腰起舞,抬著腳,隨著笛聲、弦聲拍著雙手,旋轉擺腿,時而圍圈齊跳,時而相對而舞,保持著集體舞的陣容,溫雅自如,情趣神怡。青年舞是在老年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跳時,先調好大三弦和笛子的音兇,隨即男青年率先背著大三弦舞,女青年隨之而成隊入伙,擊掌伴跳,男女青年各成一行,相向起舞,隊形隨著音樂旋律而前后左右移動變化。青年舞節奏明快,粗獷豪放,歡騰激越。充分體現了阿細人民英勇豪放的氣概和濃厚的民族民間藝術風情。 近年來,彌勒縣委 、縣政府高度重視阿細跳月非物質文化

8、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于2008年將每年8月7、8、9日定為“中國彌勒阿細跳月節”,阿細跳月成為彌勒縣的重大民族節日活動。 四.發展展望 從婚俗性符號到民族體育文化品牌,阿細跳月的文化品牌建設帶來了諸如參與地域、人群的擴大,商務活動機會增多,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及引起其他地方的羨慕等連鎖效應。研究認為,原生態不代表沒變化,發展是最好的保護;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需要品牌建設;打造民族體育文化品牌需要提煉其文化內涵,需要文化精英的加入,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導與平臺搭建,而民間與社會則是參與的主體。“阿細跳月”發源于紅河州彌勒縣西山一帶,在彌勒縣彝族阿細人聚居的村寨廣為流傳。縣委、縣政府整合多部門及民間組織力

9、量,推進阿細跳月進課堂、進校園、進教材、進社區和農村廣場五進工作。此舉為豐富當地群眾的生活起到了積極作用。一是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提高了學生運動興趣,增強了身體協調性,加深了青少年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二是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實現文化惠民,深受農民好評。三是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弘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體現了文化樂民的基層力量。促進阿細跳月融入社會生活,營造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四是豐富當地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弘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體現了文化樂民的基層力量。根據彌勒一些地區的民族發展,將在部分地區發展旅游業??梢卮逦挥谖魅傊胁?,有良好的區位、交通、生態優勢,

10、是聞名于世的“阿細跳月”的發源地,原生態的風土人情濃郁,是彝族文化的典型代表,被云南大學和浙江大學列為“彝族文化旅游村”開發點,是省級彝族文化生態旅游村。村內已組建了阿細跳月隊、阿細祭火隊;開發了農家樂、民族工藝品店等,旅游的相關設施基本配套,至今接待了33000多名游客。結束語:本論文主要討論了阿細跳月這一舞蹈從古代到現代的傳承和發展的探究,就這一點而言,它具有現實緊迫性。從“阿細跳月”的起源、意義、傳承方式、發展展望等來梳理其發展演進的過程,結合當下變遷的社會環境及彌勒的背景,分析“阿細跳月”生存現狀及變化情況,從中揭示村民在“阿細跳月”傳承中的作用,以及對“阿細跳月”在現代傳承過程中的影

11、響。此外,也對彌勒“阿細跳月”的變遷狀況作了闡釋,從社會、文化、經濟以及村民的心理變化等方面來分析“阿細跳月”的變遷,論述其在傳承中的具體變遷。參考文獻: 1 陳興貴. 彝族民間舞蹈的特征與社會文化功能J. 民族藝術研究. 2009(05) 2 解珺然. 阿細跳月與撒尼大三弦舞(上)兩個彝族支系音樂、舞蹈及文化語境的比較研究J.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08(01) 3 吳曉. 民族藝術的消費社會境遇J. 民族藝術. 2007(0 4 姚艷. 文化傳承的困境阿細跳月的個案研究J.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1) 5 張彥鑫. 阿細跳月J. 中國民族. 2005(05) 6 趙鐵春,王昕. 與民共舞“田野作業”對中國民族民間舞學科的意義J. 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