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養生課程標準_第1頁
傳統養生課程標準_第2頁
傳統養生課程標準_第3頁
傳統養生課程標準_第4頁
傳統養生課程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前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課程標準褻英文名稱:課程編號:材適用專業:體育教育系學分數:2肆一、課程性質膂傳統養生理論與功法課程的前身為傳統養生學,1984年就被列入國家本科專業基礎教學課程。我院由2010年開始引入,32學時、2學分,教材為自編教材,主要借鑒上海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山東中醫藥大學等學校課程資源以及我院實際情況。蝕民族傳統體育學為我國教育部規定的體育四大學科之一,其中傳統養生功法的教學科研方向為民族傳統體育學科下設的重要教學研究方向。目前該課程是本學科養生方向的重點課程,該課程的覆蓋面較大,包括民傳、體教、運科均限選此課程。所以我們有必要把該課程進行重點建設,更好的為學科發展服務。

2、量二、課程理念薄傳統養生注重歷史的發展,從發展淵源需求創新。養生術。秦漢至隋唐佛家和道家的養生術流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為了追求“長生不老”,相信“煉丹術”和“神仙術”,熱衷于“仙丹妙法”,使中國的養生術走了一段彎路。但是,即使在這一時期我國民間的養生術仍不間斷地向前發展。例如,東漢末期的名醫華倫,他精于醫術,擅長外科手術,創編了以虎、鹿、熊、猿、鳥的動作為素材的“五禽戲”,這是對“導引”術的發展,是一套流傳至今的、具有很高價值的醫療體操。唐代的醫學家孫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提出了養生要身心并重,根據自然的變化來調理生活,以求身心健康和長壽。孫思邈介紹了“天竺國的按摩法”(婆羅門十八勢),

3、這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操,今天我們練習的氣功功法,其中有的就是源于他的有關著作。宋代由于程朱理學的泛濫,重文輕武,“主靜鄙動”在部分人中有所發展,但民間流傳的導引養生仍不斷創新與發展,此間一套動靜結合的健身法“八段錦”得到了完善與提高。明清時代,完善和發展了中國古代傳統的養生術,有關的健身術和功法著作頗多,養生的理論也逐漸完整,實踐的實效性很強。因此,學生應該注重養生的發展歷史,從中吸取養分。袂注重養生理論知識的培養。傳統養生注重天人合一、形神共養、陰陽協調以及整體的理念,同時也吸取陰陽、五行、精氣神、藏象、體質學說等理論,這些理論的形成對指導傳統養身進行方法實踐,以及推動新的理論不斷形成具有重要

4、的意義。學生在學習時,不僅要注重技術方法的應用,更應該把握技術方法背后深層次的支撐理論。螞注重養生方法的培養。(一)練功姿勢。分為動功和靜功兩類,凡具有形體運動的統稱為動功。保持靜態姿勢的稱靜功。動功多是外動而內靜,動中求靜。靜功則是外靜而內動,強調意和氣的鍛煉。具體可分為行、立、坐、臥四種姿勢。總的要求是全身放松,呼吸協調,動作柔和圓滑,以感到舒適、愉快、輕松為宜。(二)練意。又稱意守和調心。是指練功時,通過意念活動的鍛煉,影響生理機能活動的一種方法。其要領是排除雜念,達到“人靜”狀態(即似睡非睡的狀態),這種狀態是大腦皮層的主動內抑制過程,是大腦的一種特殊休息形式。因此,“人靜”的深淺是練

5、功的關鍵,也是自我調控的集中體現,一般來說,人靜的狀態越深,練功的效果也越好。(三)練氣。又稱為調息和氣息。是指練功時的呼吸,它是氣功鍛煉的基本環節之一。練氣可以增加肺活量,促進氣體代謝和血液循環。也可以“按摩”內臟,促進消化和吸收,從而起到保健強身的作用。練氣包括呼吸鍛煉和內氣鍛煉兩種。呼吸鍛煉是指練功時,改胸式呼吸為腹式呼吸,改淺呼吸為深呼吸,逐漸把呼吸練得柔和、細緩、均勻、深長,從而練成自發的丹田呼吸。內氣鍛煉是指在練功過程中,在特定狀態下體內產生的一種“氣”的感覺。肇注重倡導“啟發性”學習與實踐性教學。傳統養生是一門傳統的知識,在高校學習中,學生在掌握基礎的理論與方法后要懂得深層次的分

6、析原理的運用以及方法的應用,因此,傳統養生學習應提高學生討論學習的環節,提高學生啟發性意識,同時把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要有針對性的應用到實踐中,以此提高傳統養生的價值。箍三、課程目標董(一)課程總目標螃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基本了解傳統養生功的一般理論知識,掌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傳統體育養生功法,為今后進一步的研究學習服務。>(二)課程分目標黃1、知識目標蒂(1)了解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的起源與發展薄(2)掌握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內容與分類。#(3)掌握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的特點與作用。肇2、技能目標艘(1)八段錦方法螞(2)形意強身功方法H(3)能夠具備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所需的基本理論能力藏(4

7、)能夠深入實踐,結合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推動科研發展的能力襖四、課程內容>(一)理論知識與技能知識聿【說明:課程內容劃分為三級,即基礎性內容、提高性內容、拓展性內容。基礎性內容構成課程的主體框架,是教師必須講授和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提高性內容和拓展性內容是基礎性內容在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豐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選講或專題講座】震理論課程由傳統養生理論傳統養生方法2個部分組成薄知識單元盆基礎性內容腿提高性內容莆拓展性內容蒞能力培養目標戴第一單元德傳統養生理論嵋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的定義、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起源索傳統養生理論基礎菽現今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發展動態蟒掌握傳統養生理論基礎艘第二單元裊傳統

8、養生理方法筮傳統養神基本方法聿八段錦、形意強身功袈理論前沿節掌握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的科學素養蒂五、課程實施膈(一)課時安排勘本課程總共16學時,其中理論知識占16學時、方法知識占16學時建知識單元芳章次芾學時分配黃總學時毒理論知識滕實驗技能著第一單元傳統養生理論前養生陰陽學說崛260養生五行學說240養生精氣神學說220養生經絡學220養生藏象學說440體質學說440八段錦606第二單元傳統養生方法形意強身功808測試202合計321616(二)教學建議1)本課程是以技術教學為主的術科教程,教學內容包括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術教學兩大部分,技術占的比重較大。原有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

9、握技術,以備將來實際工作中能夠勝任傳統養生功法的教學。2)課程的教學組織方式是:以實踐教學為主,將理論教學貫穿其中,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將學生培養成能夠熟練運用基礎理論知識,有實踐能力和開拓能力的綜合性人才。3)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已經在使用互動教學,并已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更好的建設該課程,我們認為借助于多媒體教學環境會有效提高教學效果,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從提高自我身體的認知與控制入手,主動開發學生的身體覺察能力。通過體驗傳統養生功法,感知減低疲勞、預防和改善身體傷害、及調整心理狀態,達到身心學習的效果

10、。(三)學業考核與評定1、考核內容(1)知識知識單元掌握理解了解第一單元傳統養生理論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的定義、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起源傳統養生理論基礎現今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發展動態第二單元傳統養生理方法傳統養神基本方法八段錦、形意強身功理論前沿(2)能力利用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課程學習,掌握基礎性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技能和理論知識,能夠利用所學對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發展現狀有所理解,并能夠應用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初步具備分析傳統養生發展方向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正確認識傳統養生理論與方法的現實意義,樹立好掌握科學理論素養的價值觀,不斷提升傳統養生的知識與素養。2、考核方法(1)傳統養身基礎

11、理論知識(作業):(30)對傳統養身功能、發展現狀進行闡述,并對其發展方向進行分析(2)傳統養身方法考核:(60)主要對八段錦及形意強身功技術動作進行考核,考核分4個等級:專項技術考試評分標準表分值標準3660分動作正確,步法靈活,內外協調,氣息勻稱3530分動作較正確,協調配合,氣息一般2925分動作一般,不夠協調,氣息不勻稱24分以下動作不正確,不協調,氣息不穩(3)課堂表現:(10)三個等級(優秀10-9、良好8-5、一般4-2),按課堂回答問題、課堂參與度以及出勤考核三、考試形式與時間:考察;第二學期末六、教材建設、選用及參考書1、中國傳統養生法河北科技出版社袁立人主編2、現代養生法人民軍醫出版社黃光英主編3、中華養生全書九州出版社陳楠主編4、形意強身功人民體育出版社林建華主編僅供個人用于學習、研究;不得用于商業用途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Nurfurdenpers?nlichenfu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enZweckenverwendetwerden.Pour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