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架式斗輪堆取料機取料平均生產能力的研究_第1頁
臂架式斗輪堆取料機取料平均生產能力的研究_第2頁
臂架式斗輪堆取料機取料平均生產能力的研究_第3頁
臂架式斗輪堆取料機取料平均生產能力的研究_第4頁
臂架式斗輪堆取料機取料平均生產能力的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臂架式斗輪堆取料機取料平均生產能力的研究 上海振華港口機械 (集團 股份有限公司 夏少建在臂架式斗輪堆取料機技術 商談階段 , 用 戶 直接對設備提出額定生產能力的 要求 , 這也是 設 備制造商設計的依據 , 而 對設備的平均生產能 力 不作要求。但 是在設備驗收時 , 很難對額定生 產 能力進行考核 , 在此情況下 , 用 戶和設備制造 商 對設備取料能力的認識都不夠全面。國外用戶一般是提出取料平 均生產能力的 要 求 , 這實際上是一種帶有 限制條件的平均生產 能 力。而設備供貨商根據設 定的邊界條件自行提 出 設計生產能力 , 以保證用 戶所要求的平均生產 能 力 , 設計生產能力也就

2、是 一般用戶所提出的額 定 生產能力 , 是設備設計的重要依據。在此情況下 , 取料平均生產能力就成為一個必須研究的課題。 本文以 美國 ALAB AMA 堆取 料機為 例 , 通 過 設定邊界條件 , 對取料平 均生產能力進行理論 計 算 , 分析平均 生產 能力與 設計 生產能 力的 關系 , 并找出影響平均生產能力的因素。1邊界條件(1 料堆的形狀料堆的形狀主要 由堆場大小、堆放工藝等 確 定 , 一般有 梯形、人字 形和 圓錐 形等 3種 形式。 料堆的形狀還包括料堆的高度及寬度。(2 取料方式隨著電子技術的 發展 , 變頻 技術得到廣泛 應 用。目前的回 轉驅動大多采用變頻 無級調速

3、 , 取 料時通過對回轉速度進行 1/cosU 變頻調速 , 實現 等量取料。回轉取料的方 式有分層取料和定點 斜 坡取料 2種。(3 回轉角度取料時 , 進給 量通過大車行 走機構沿軌道 方 向前進實現 , 臂架在 0b 時進給量最大 , 隨著回 轉 的角度增大 , 進給量按照 cos U 曲線減小 , 回轉速 度按照 l/cos U 曲線 增大 , 考慮到回轉速度不可 能 無限制增大 , 需對回轉角度進行限 制 , 取料最 大 回轉角度為 70b 。回轉速度在可回轉最小角度到最 大角度 (或 60b 之間實行 1/cosU 變頻調速 , 在 60b 到 70b 之間 , 回轉速度將保持 6

4、0b 時的速度。 (4 物料特性物料特性包含 物料的品種、密度、靜態 堆積 角等。(5 底部物料堆場基礎經 常會存在 不同程度 的下降 , 對底 部 300mm 高的物料進行取料是危險的 , 此部分物 料不作為考核平均生產能力的要求。以美國 ALABAMA 堆取料機為例 , 對上述 5個 方面做以下約定 :梯形料堆 (料堆高度 17137m, 料堆寬度 55m , 分層等量取料 , 回轉取料角度為 可回轉最小角度到 70b , 物料為煤 , 物料密度 018 t/m3, 物料靜態堆積角 3715b , 底部 300mm 物料 不作為考核內容。2設備主要技術參數主要技術 參數 必須 滿足堆 取料

5、 機取 料作 業 , 是設備設計的重要依 據。設備的主參數確 定對設 計生產能力及平均生 產能力產生較大的影響。美 國 ALAB AMA 堆取料機主要技術參數見表 1。 表 1ALABAMA 堆取 料機主要技術參數平均生產能力/(t #h -12250設計生產能 力/(t #h -13000回轉半徑 /m541864回轉速度 (0b /(r #m i n -101055臂架變幅速度/(m #m in -161096(斗輪中心 回轉速度 (60b /(r #m i n -1取料層數0111 4行走工作速度/(m #m in -17行走非工作速度/(m #m i n -130斗輪直徑 /m8進給量

6、 /m018 (3取料作業程序以及數值實現方法取料作業通過旋轉、行走以及 俯仰 3個動 作 實現 , 實際取 料時采用回轉等量取 料 , 采用行 走 提供進給量 , 通過俯仰改變取料的層數。311取料作業程序以回轉分 層取 料為 例 , 其 取 料作 業程 序為 :將斗輪堆取料機的斗輪機構置于料堆頂層作為 起 始點 , 取上部第 1層 y 幾個 行走進給和幾個回 轉 取料 y 斗輪堆取料機后退 , 臂架 下俯進行第 2層 y 幾個行走進給和幾個回 轉取料 y , y 斗輪堆 取 料機后退 , 臂架下俯進行第 n 層 y 幾個行走進 給 和幾個回轉取料 y 行車 調車 , 調整 俯仰返 回第 1

7、層 , 如此反復達到連續取料的目的 , 見圖 1。每次 換層 , 都要調 整后退距離及俯仰角 度 , 以保持 基 準縱向的進給量以及垂直方向上的挖掘深度。圖 1堆取料機分層取料縱向平面示意圖312數值實現方法計算平均生產能力 Q a 需要計算出一定時間內 所取物料的重量 WVOL 以及耗時 TTOTAL:Q a =WVOL /T TOTAL (1 31211取料質量的計算物料質量的計算是根據料堆 的幾何形狀和 進 給量的次數 , 分別算出各層物料的 容積 , 再扣 除 因最大回轉角度只能達到 70b 而不能取到的物料容 積 , 最終乘以密度 , 得出所取物料的質量。31212取料時間的計算取料

8、時間包括回 轉動作時間、行走動作時 間 以及俯仰動作時間。可以 將行走及俯仰簡化為 勻 速運動 , 用勻速運動所需 時間加上因加速和減 速 所損失的時間 , 即可得出其動作時 間。回轉動 作 時間比較復雜 , 其 包括加速、減速、可 回轉最 小 角度到最大回轉角度 (或 60b 變頻調速以及 60b 到 70b 的勻速等運動時間。從可回轉最小角度到最 大回轉角度 (或 60b , 回轉速度采用 l/cosU 變頻 調速 , 所 用 時間 是 通 過定 積 分 原理 計 算 , 由 式 (2 、 (3 、 (4 推導出式 (5, 找出時間與角度 和轉速的關系。Q t 0d t =U 2U1V 0

9、cos U d U (2t =V(sin U 2-sin U 1 (3 V 0=2p n 0R (4 t =(sin U 2-si n U 1 /(2p n 0 (5 式中 t 變頻調速取料時間R 回轉半徑U 1 可回轉最小角度U 2 可回轉最大角度 (或 60b V o 0b 時斗輪中心回轉線速度n 0 0b 時斗輪中心回轉轉速4計算結果假設對每 層物 料進 行 20次回 轉取 料 , 通 過 EXCEL 軟 件編 輯 程序 計算 出 平均 生 產能 力 , 見 表 2。表 2ALABAMA 堆取料 機平均生產能力計算挖掘層數 (從上往下 DANALLi /mT I M E li /m i

10、nT I M E 2i /m i nQi/(t #h -1總非取料時間 T I /m i n 28108臂架變幅時間TH _1/m in2134從底部終點到頂部起點變幅時間 TH _2/m i n2119 52009續表 2挖掘層數 (從上往下 DAN1234行走時間 TT _1/m in 13114行走換層時間TT _2/m i n1175取料前行走時間TT _3/m i n0100換層回轉等待時間TSI /m i n2100回轉加減速損失時間TLS /m i n6167取料所需時間TTOTAL /m i n18118所取物料總重WVOL /t705414平均取料能力Q a /(t #h -

11、12328設計生產能力Q e /(t #h -13000凈挖掘率 (時間 ETA 01846取料效率 Q a /Qe01776上述 計算結果中取 料平均能 力為 2328t/h, 大于 2250t/h,滿足用戶的要求。同時可以看出 , 最上層平均生產能力為 1837t/h, 最底層為 2814 t/h, 平均生產能力隨料堆寬度的增加而增加 , 這 與實際情況相吻合。最終取料的效率為 01776。 在計算過程 中 , 通過 對邊界條 件中的料 堆形 狀、回轉角度以及主參數中的回轉速度、進給量、 取料層數的修改 , 發現這些參數對平均生 產能力 的影響比較大 ; 其余邊界條件以及主參數的修改 ,

12、對平均生產能力的影響相對較小 , 但也不容忽視。 5結束語取料平均生產能力對于 臂架式堆取料 機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義 , 設備用戶在制訂堆場工 藝的時 候需要充分考慮上述邊界條件對平均生產能力產 生的影響 , 并提出合適的平均 生產能力要求。設 備供貨方更需要對主 參數進行優化 , 合理 配置主 參數 , 降低設備的造價成本 , 提高設備的競爭力。 作者地址 :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方路 3261號郵 編 :200125收稿日期 :2008-11-26柔性制造系統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設計 淮海工學院工程訓練中心 趙中敏摘 要 :從柔性制造系統 (F M S 的故障機理 入手 , 分析研究 了 F

13、M S 狀態監測 與故障診 斷總體 框架。建立 了監測與故障診斷子系 統通用集成化設備與過程狀態 監控系 統 , 給出 了系統體 系結構 與硬軟 件組成 , 提 出了該 集成系統的一種實現方 法。對 FM S 體系下 的故 障咨詢 、知識庫 管理、外 部擴 展接 口等 子系 統模 塊的 實現 做了 剖析。關鍵詞 :柔性制造系統 ; 總體設計 ; 智能診斷 系統Abstrac t :T he paper ana l y zes overa ll frame o f flex ible m anufac t ur i ng syste m (FM S by m eans of fa ilure m

14、 echanis m and descr i bes how the gene ra l-purpose i ntegrated dev ice f o r detecti ng and m onito ri ng and the process state m onitor i ng sys -te m are bu ilt . Further m ore , it g i ves the syste m p s structure and hard w are /so ft wa re co m position , as w ell as a des i gn sche m e . F i na lly it covers how the sub-syste m models o f fault consu ltati on , kno w ledge base m anagement and ex terna l expansi on i n -ter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