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風空調采暖系統防火及防排煙系統_第1頁
-通風空調采暖系統防火及防排煙系統_第2頁
-通風空調采暖系統防火及防排煙系統_第3頁
-通風空調采暖系統防火及防排煙系統_第4頁
-通風空調采暖系統防火及防排煙系統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章 通風、空調、采暖系統防火及防排煙系統第一節 通風、空調系統的火災危險性及防火措施一、通風、空調系統的類型 通風是將未經處理過的室外新鮮空氣送入室內, 同時排出室內被污染的空氣或用 來沖淡室內被污染的空氣, 借以改善空氣, 以造成安全、 衛生條件而進行的換氣 技術。1通風一般分為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兩大類,機械通風一般有下列兩種方式: 局部通風。全面通風。全面排風系統用以排除建筑內某些部位的被污染的空氣。 全面送風用于危害空氣 因素不固定或面積較大,用新鮮空氣來沖淡有害氣體。2按照空調系統的特點,主要分成以下幾種形式: 單風道集中式空調系統。雙風道集中式空調系統。 變風量集中式空調系統。風

2、機盤管空調系統。 誘導式空調方式。雙導管空調方式。 各層機組空調系統。二、通風、空調系統的火災危險性 1穿越樓板的豎直風管是火災向上蔓延的主要途徑之一。 2排出有火災爆炸危險物質,如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容易引起爆炸事故。 3由于排風機與電機不配套引起火災爆炸事故時有發生。 4某些建筑使用塑料風管,燃燒蔓延快,產生大量有毒氣體,危害大。 5某些建筑的通風、空調系統采用可燃泡沫塑料做風管保溫材料,發生火災燃 燒快,濃煙多且有毒。6風管大多隱藏在吊頂和夾層內,起火不易撲救,往往造成大災。三、通風、空調系統的防火措施(一)對于多層民用建筑和工業建筑 1空氣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險物質的房間,其送、排風應

3、采用防爆型的通 風設備。送風機如設在單獨隔開的通風機房內且送風干管上設有止回閥, 可采用 普通型通風設備。2排除有燃燒和爆炸危險粉塵的空氣,在進入排風機前應進行凈化。對于空氣 中含有容易爆炸的鋁、 鎂等粉塵, 應采用不產生火花的除塵器; 如粉塵與水接觸 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不應采用濕式除塵器;3有爆炸危險粉塵的排風機、除塵器,宜分組布置,并應與其他一般風機除塵 器分開設置。4凈化有爆炸危險粉塵的干式除塵器和過濾器,宜布置在生產廠房之外的獨立 建筑內,且與所屬廠房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 10 米。但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干式 除塵器和過濾器,可布置在生產廠房的單獨房間內:有連續清灰設備。風量不超過150

4、00m3且集塵斗的儲塵量小于60的定期清灰的除塵器和過濾5有爆炸危險的粉塵、過濾器、管道,均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采暖通風與空 氣調節設計規范 的有關規定設置泄壓裝置。 凈化有爆炸危險的粉塵的干式除塵 器和過濾器,應布置在系統的負壓段上。6排除、輸送有燃燒爆炸危險的氣體、蒸汽和粉塵的排風系統,應設有導除靜 電的接地裝置,其排風設備不應布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內。 7甲、乙、丙類生產廠房的送、排風道宜分層設置,但進入生產廠房的水平或 垂直送風管設有防火閥時,各層的水平或垂直送風管可合用一個送風系統。8. 排除和輸送溫度超過80C的空氣或其他氣體以及容易起火的碎屑的管道與燃 燒或難燃燒構件之間的

5、填塞物,應用不燃燒的隔熱材料。9. 下列情況之一的通風、空氣調節系統的送、回風管應設防火閥: 送、回風總管穿過機房的隔墻和樓板處;通過貴重設備或火災危險性大的房間隔墻和樓板處的送、回風管道;多層建筑和高層工業建筑的每層送、 回風水平風管與垂直總管交接處的水平管 段上。多層建筑和高層工業建筑各層的每個防火分區, 當其通風、空調系統均系獨立設 置時,則被保護防火分區內的送、回風水平風管與總管的交接處可不設防火閥。10. 防火閥的易熔片或其他感溫、 感煙等控制設備一經作用, 應能順氣流方向自 行嚴密關閉,并應設有單獨支吊架等防止風管變形而影響關閉的措施。 易熔片及其他感溫元件應裝在容易感溫的部位,

6、其作用溫度應較通風系統在正常 工作時最高溫度約高25C, 般可采用72C。11. 通風、空調系統的風管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制作, 但接觸腐蝕性介質的風管和 柔性接頭,可采用難燃燒材料制作。公共建筑的廚房、 浴室、廁所的機械或自然垂直排風管道, 應設有防止回流設施。12. 風管和設備的保溫材料、 消聲材料及其粘結劑, 應采用不燃燒材料或難燃燒 材料。風管內設有電加熱器時, 電加熱器的開關與通風機開關連鎖控制, 電加熱器前后 各 80 范圍內的風管和穿過設有火源等容易起火的房間的風管,均應采用不燃燒 保溫材料。13. 通風管道不宜穿過防火墻和不燃燒體樓板等防火分隔物。如必須穿過時, 應 在穿過處設防火

7、閥。穿過防火墻兩側各 2m范圍內的風管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燒 材料,穿過處的空隙應用不燃燒材料填塞。有爆炸危險的廠房,其排風管道不應穿過防火墻和車間隔墻。(二)對于高層民用建筑1. 空氣中含有易燃、易爆物質的房間,其送、排風系統應采用相應的防爆型通 風設備。當送風機設在單獨隔開的通風機房內且送風干管上設有止回閥時, 可采 用普通型通風設備,其空氣不應循環使用。2. 通風、空氣調節系統,橫向應按每個防火分區設置,豎向不宜超過五層,當 排風管道設有防止回流設施且各層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 其進風和排風管道 可不受此限制。垂直風管應設在管道井內。3. 下列情況之一的通風、空氣調節系統的風管應設防火閥

8、: 管道穿越防火分區處;穿越通風、空氣調節機房及重要的或火災危險性大的房間隔墻和樓板處;垂直風管與每層水平風管交接處的水平管段上;穿越變形縫處的兩側。4 防火閥的動作溫度宜為70C。5廚房、浴室、廁所等的垂直排風管道,應采取防止回流的措施或在支管上設 置防火閥。6通風、空氣調節系統的管道等,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制作,但接觸腐蝕性介質 的風管和柔性接頭,可采用難燃燒材料制作。7管道和設備的保溫材料、 消聲材料和粘結劑應采用不燃燒材料或難燃燒材料。8風管內設有電加熱器時, 風機應與電加熱器連鎖。 電加熱器前后各 80 范圍內 的風管和穿過設有火源等容易起火部位的管道,均必須采用不燃保溫材料。第二節 建

9、筑防煙、排煙設施一、防煙、排煙設施的設置范圍(一)高層建筑設置防煙、排煙設施的分類 高層建筑的防煙設施應分為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設施和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 設施。高層建筑的排煙設施應分為機械排煙設施和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設施。(二)高層建筑設置防煙、排煙設施的范圍1. 一類高層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32m的二類高層建筑的下列部位應設排煙設施。 長度超過20m的內走道;面積超過 100 平方米,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房間; 高層建筑的中庭和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地下室。 2高層建筑的下列部位應設置獨立的機械加壓送風設施: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防煙樓梯間,消防電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煙措

10、施的防煙樓梯間,其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前室;封閉避難層(間);建筑高度超過50m的一類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居住建筑的防煙樓 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三)地下人防工程設置防煙、排煙設施的范圍1 人防工程下列部位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防煙設施: 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難走道的前室;2人防工程下列部位應設置機械排煙設施:建筑面積大于 50平方米,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房間、大廳和丙、 丁類生產車間;總長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電影放映間、舞臺等。3丙、丁、戊類物品庫宜采用密閉防煙措施。4自然排煙口的總面積大于該防煙分區面積的 2%時,宜采用自然排煙;自然排 煙

11、口底部距室內地坪不應小于 2m并應常開或發生火災時能自動開啟。二、高層建筑和地下人防工程的自然排煙設施(一)自然排煙的形式 1采用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形式; 2采用建筑物陽臺或凹廊的自然排煙形式 3采用專用排煙豎井和排煙口的自然排煙形式(二)、自然排煙系統的設計要求 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采用自然排煙方式的部位,應滿足下列要求:1采用自然排煙的開窗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防煙樓梯間前室、 消防電梯前室可開啟外窗面積不應小于 2 平方米,合用前室 不應小于 3 平方米;靠外墻的防煙樓梯間每五層內可開啟總面積之和不應小于 2 平方米;長度不超過60m的內走道可開啟外窗面積不應小于走道面積

12、的2%需要排煙的房間可開啟外窗面積不應小于該房間面積的2%;凈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開啟天窗或高側窗的面積不應小于該中庭地面面 積的 5%。2防煙樓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開的陽臺、凹廊或前室內有不同朝向的 可開啟外窗自然排煙時,該樓梯間可不設防煙設施。3排煙窗宜設置在上方,并應有方便開啟的裝置。三、高層建筑的機械防煙(一)機械加壓送風防煙設施設置部位 當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各部位有可開啟外窗 時,能 采用自然排煙方式, 造成樓梯間與前室或合用前室在采用自然排煙方式與采用機 械加壓送風方式排列組合上的多樣化, 而這兩種排煙方式不能共用。 為此,將這 種組合方式及防煙設

13、施設置的部位分別列于表 3.5.2.1 。垂直疏散通道防煙部位設置(二)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的設計要求 1高層建筑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電梯前室的機械加壓送風量 應由計算確定, 或查表確定。 當計算值與查表結果不一致時, 應按兩者中較大值 確定。2層數超過 32 層的高層建筑,其送風系統及送風量應分段設計。 3剪刀樓梯間可合用一個風道,其風量應按二個樓梯間風量計算,送風口應分 別設置。4封閉避難層(間)的機械加壓送風量應按避難層凈面積每平方米不小于 30立方米/ 小時計算。5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樓梯間和合用前室,宜分別獨立設置送風系統,當必須 共用一個系統時,應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風管

14、上設置壓差自動調節裝置。6機械加壓送風機的全壓,除計算最不利環管道壓頭損失外,尚應有余壓。其 余壓值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防煙樓梯為 4050;(2) 前室、合用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封閉避難層(間)為3025。7樓梯間宜每隔二至三層設一個加壓送風口; 前室的加壓送風口應每層設一個。 8機械加壓送風機可采用軸流風機或中、低壓離心風機,風機位置應根據供電 條件、風量分配均衡、新風入口不受火煙威脅等因素確定。9帶裙房的高層建筑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當裙房 以上部分利用可開啟外窗進行自然排煙, 裙房部分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時, 其前 室或合用前室應設置局部正壓送風系統,正壓值應

15、符合第 6 條的規定要求。(三)機械加壓送風防煙系統的設置1防煙樓梯間的加壓送風口應采用自垂式百葉風口或常開的雙層百葉風口,當 采用常開的雙層百葉風口時, 應在其加壓風機的吸入管上設置與開啟風機連鎖的電動閥。2前室的加壓送風口應為現場手動打開或與火災自動報警聯動打開的常閉百葉 風口。3機械加壓送風機可設置一臺或多臺。機械加壓送風機房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 于 2.5 小時的隔墻和 1.5 小時的樓板與其他部位隔開 , 隔墻上的門應為甲級防火 門。4機械加壓送風口的風速不宜大于 7。樓梯間的風口截面按樓梯間總送風量的 平均值計算,前室的風口截面按前室總風量的 50%。5前室機械加壓送風口宜設置在靠近

16、地面的墻面上。四、高層建筑的機械排煙 機械排煙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排煙風機把發生火災區域內所產生的高溫煙氣通 過排煙口排至室外。(一)機械排煙設置的部位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對“一類建筑和高度超過32m的二類建筑的下列走道和房間應設置機械排煙設施”。1長度超過 20 米,且無直接自然采光或設固定窗的內走道; 2雖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風,但長度超過 60 米的內走道; 3面積超過 100 平方米,經常有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無窗房間或設固定窗的房 間;4凈空高度超過 12 米及 12 米以下且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中庭; 5地上室各房間總面積超過 200 平方米或一個房間面積超過 50 平方

17、米,且經常 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房間(設有窗井等采用可開窗自然排煙措施的房間除 外)。(二)設置機械排煙部位的一般要求 1排煙風機的排煙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擔負一個防煙分區排煙或凈空高度不大于 6 米的不劃防煙分區的房間時, 應按每平方米面積不小于 60 立方米 / 小時計算(單臺風機最小排煙最不應小于 7200立方米/ 小時)。(2)擔負兩個或兩個以上防煙分區排煙時,應按最大防煙分區面積每平方米不 小于 120 立方米 / 小時。( 3)中庭體積小于 17000立方米時,其排煙量按其體積的 6次/ 小時換氣計算; 中庭體積大于 17000 立方米時,其排煙量按其體積的 4 次/ 小時換氣計算,但最 小排煙量不應小于 102000立方米/ 小時。2排煙口應設在頂棚上或靠近頂棚的墻面上,且與附近安全出口走道方向相鄰 邊緣之間的最小水平距離不應小于 1.5 米, 設在頂棚上的排煙口,距可燃構件或 可燃物的距離不應小于 1 米。排煙口平時應關閉, 并應設有手動和自動開啟裝置。 3防煙分區內的排煙口距最遠點的水平距離不應 超過 30 米。在排煙支管上應 設有當煙氣溫度超過 280 度時能自動關閉的排煙防火閥。 排煙風機應保證在 280 度時能連續工作 30 分鐘。4走道的機械排煙系統宜豎向設置;房間的機構排煙系統宜按防煙分區設置。 5排煙風機可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