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探問生命_第1頁
第八課探問生命_第2頁
第八課探問生命_第3頁
第八課探問生命_第4頁
第八課探問生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題探問生命 -生命可以永恒嗎課型新授課總課時1課時第 1 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能力目標了解生命的短暫性和生命的接續性。能正確認識生命的短暫性和接續性,學會從容面對生命,擔當一份使命。過程方法目標通過生活中的感人事跡,教材中的事例,讓學生感受生命的來之不易,生命的獨特,生命的不可逆,生命的短暫及生命的持續性,學會珍愛生命,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情感態度目標培養熱愛生命、珍視生命的情感,認清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實現人生的價值。教學過程先行獨立學習 1每個人的生命都來不易,生命是屬于我們自己的_幸運_。 2在時間的長河中,個人的生命很_短暫_。 3_死亡_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歸宿,它讓我們感激生命的獲得。遷移

2、導入家都看過電視劇西游記,在西游記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的肉,據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在現實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長生不老嗎?今天我們就探討這一話題,學習生命可以永恒嗎。先學檢測1在歷史的長河中,個人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個體生命實現了人類生命的_接續_。2生命對于我們而言,不僅僅是_身體_的生命,還包括_社會關系_中的生命、_精神信念_上的生命。課堂交互學習環節一知識模塊一 生命有時盡探究一:教材P88運用你的經驗(1)說說你所知道的“最長的生命”。(2)我們的生命可以永恒嗎?如果不可以,為什么?如果可以,它將會怎么實現?答案提示:(2)個體的生命是短暫的,因為我們不可能抗拒生

3、命發展的自然規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歸宿。有時,我們說生命可以永恒,指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它通過家族的繁衍,創造出不朽的精神文化成果等方式來實現的。探究二:教材P89探究與分享(1)在上面的生命故事中,兩個女孩表達了哪些共同的感受?(2)她們的分享使你對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認識?答案提示:(1)共同表達了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個體生命是在無數的偶然性中產生的。(2)每個人的生命都來之不易,生命是屬于我們自己的幸運。我們要珍視生命,熱愛生命。探究三:教材P90探究與分享(1)你如何看待這位同學的觀點?(2)這樣的人生態度會給他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答案提示:(1)這位同學的觀點是錯誤的,在

4、時間的長河中,個人的生命很短暫,我們應該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時光,讓每天都過得充實,不錯過美好的青春年華。(2)這樣的人生態度會讓他喪失前進的動力,沉迷電子游戲,對生活喪失希望,會浪費美好的青春時光,等等。探究四:教材P91探究與分享(1)“每個人的最終結局都是死亡,那為什么我們還要活著?”你的回答是什么?(2)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說說你的理由。答案提示:(1)如: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為了家人的幸福,為了讓生命更有價值,等等。(2)同意這種說法,因為每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我們應該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時光,讓生命變得更豐富、更充實,更有意義。向死而生,讓我們擁有一份好好活著的感

5、動,從容面對生命的不可預知,更加熱愛生命。環節二知識模塊二 生命有接續探究五:教材P91下面的探究與分享你的出生給你的家庭帶來了什么?答案提示:給家庭帶來了歡樂,讓家庭得以延續,等等。探究六:教材P92探究與分享從下面的情境中你分別看到了哪些生命的傳承關系?答案提示:分別看到了家族生命的傳承,中華民族的延續,民族友好關系的傳承。探究七:教材P92閱讀感悟及教材P93拓展空間(1)學生分享季羨林的人生感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2)分享孔子世家譜后,嘗試制作一張你的家庭圖譜。(3)從上面兩個分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答案提示:(1)(2)略;(3)體會到了我們每個人都不僅僅是在身體上接續祖先的生命,

6、也在精神上不斷繼承和創造人類的精神文明成果。我們要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讓人生更有意義。整體達標檢測1下列關于生命的說法,正確的有(D)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個體的生命是在無數的偶然性中產生的每個人的生命都來之不易生命屬于我們自己的幸運ABCD2“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這句話告訴我們(B)個人的生命很短暫人生短暫,要及時行樂我們應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時光,讓人生有意義人活著太沒意思ABCD拓展鞏固練習辨析:有人說,生命的接續就是指身體生命的接續,家族的繁衍,對此,你如何看?答案提示:在生命的接續中,人類生命不斷發展,人類的精神文明也不斷積累和豐富。因此,生命對于我們而言,不僅僅是身體的生命,

7、還包括社會關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們每個人都不僅僅是在身體上接續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斷繼承和創造人類的精神文明成果。教學反思課題 敬畏生命課型新授課總課時1課時第 1 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能力目標(1)懂得生命至上的內涵。(2)了解生命之間的休戚與共。(3)理解對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對自己生命的珍惜,還要走向對他人生命的關懷。過程方法目標1.學會結合社會熱點觀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現與意義,初步形成對現實生活的復雜情形作出合理判斷的能力。2.堅守對待生命的道德底線,學會珍愛自我生命,關懷和善待身邊其他人的生命。情感態度目標(1)感受生命的堅強與力量,敬畏生命,珍愛生命。(2)樹立自己的生

8、命與周圍其他人的生命休戚與共的意識,關愛他人。教學過程先行獨立學習 1.我們對生命有一種( )的情懷,我們就要()它,生命至上,并不意味著只看到自己生命的(),我們也必須承認()同樣重要。遷移導入組織學生進行教材第93頁“運用你的經驗”活動,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和引導。 學生認真思考,回答問題。 從學生的日常經驗入手,感受敬畏生命的情感。先學檢測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四川抗震小英雄林浩用他的憨厚和樂觀的笑臉向全世界展現四川地震災民的堅強與希望。當我們看到這個畫面,我們可以體會到( )A生命是脆弱的、艱難的B生命是堅強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C人類是地球上最頑強

9、的生命D生命都比金錢、權勢等更重要課堂交互學習環節一探究新知 一、生命至上播放視頻失聯客機,組織學生進行教材第94頁第一個“探究與分享”活動,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和引導。展示洪水、泥石流、地震救援、為災難事故祈禱祝福的圖片提問:你認為生命是頑強的,還是脆弱的?展示知識點:當我們對生命懷有敬畏之心時,我們就會珍視它。我們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比金錢、權勢等更重要。在這些外在的東西面前,生命價值高于一切。組織學生進行教材第95頁“探究與分享”活動,回答問題:不顧自身危險去救他人時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嗎? 展示知識點:生命至上,并不意味著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們也必須承

10、認別人的生命同樣重要。“仁者愛人”“推己及人”,具備這樣的情懷,理解這樣的道理,才會讓我們自覺地珍愛他人的生命,如同珍愛自己的生命一樣。環節二二、休戚與共展示建筑工人、雨傘工人、醫生、環衛工人等圖片,提問:圖中的人物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貢獻?你還能列舉更多類似的例子嗎?展示知識點:敬畏生命,讓我們從對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對他人生命的關懷,使我們意識到每個人都需要與他人共同生活。組織學生進行教材第97頁“探究與分享”活動,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和引導。展示知識點:我們只有不漠視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視他人的生命,謹慎地對待生命關系、處理生命問題,才會尊重、關注、關懷和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對生命的敬畏并

11、不是誰的命令,而是內心的自愿選擇。我們對待他人生命的態度,表達著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當我們能夠與周圍生命休戚與共時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讓學生感受周圍的人的貢獻和價值,懂得每個人都需要與他人共同生活,要關愛他人。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關愛他人,善待他人的情感,學習從行動中做到敬畏生命、珍愛生命,關心他人。三、本課小結生命是神圣的、至上的,我們對生命應該有一種敬畏的情懷,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其自身的價值與意義。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更要自覺地珍愛他人的生命。生命要休戚與共。整體達標檢測1.2012年5月8日20時30分左右,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勝利路北側第四中學門前,一輛客車突然失控沖向了過馬路的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一把推開了身邊的兩個學生,自己卻被碾入車底,造成雙腿高位截肢網友們贊其為“最美女教師”,她也當之無愧地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A張麗莉不懂得珍愛自己的生命B危難中救人危及自己的生命,不值得C為了挽救他人生命,可以不顧個人安危D對生命心存敬畏,尊重、關注、關懷和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2.當“723”動車事故發生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