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詩對比鑒賞練習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 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龍標野宴王昌齡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注】 龍標:古地名,今屬湖南黔陽。 兩首詩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詩中的含義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答: 答案 李白詩中的“愁”是懷人之愁;它是全詩的“詩眼”,作者以此統攝全詩。王昌齡詩中的“愁”是遠謫之愁;作者以“愁”襯托出自己不以遠謫為念,寄情山水的曠達之情。解析 李詩寫李白聽到好友王昌齡遭受讒毀,被貶為龍標縣尉的消息,寫了這首詩。詩以落花和子規悲鳴起興,抒發懷
2、念友人的感傷之情。王詩寫王昌齡被貶龍標,由于為治以寬,政善愛民,被譽為“仙尉”。該詩充分表達了詩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懷。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墨梅 王冕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寒菊 鄭思肖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風中? (1)這兩首詩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處?(寫出兩點即可,4分) (2)在寒菊一詩的“寧可枝頭抱香死”這句中,你認為哪個字用得最為傳神?請簡述理由。 (4分) 答案 (1)都是托物言忠的詩,借寫花來表現自已的精神追求。都不直書其物,文中對寫 作對象的稱謂,前者寫梅不用“梅
3、”字,/彳薦寫菊不用“菊”字。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練書法洗筆,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淵明“采菊東籬下,” 的典故。 (2)心得最傳神的一個字是“抱”字,它形象傳沖地表現廠菊花堅守節操,至死不變的高貴品質。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兩題。從 軍 行 陳羽海畔風吹凍泥裂,梧桐葉落枝梢折。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從 軍 行 王昌齡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注:(1)海:當時天山附近的大湖。(2)關山:山川關隘。指山川阻隔的故鄉。(1)這兩首詩中有關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2)兩首詩在抒發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種表現手法,請聯系詩句內
4、容作簡要分析。答案 (1)陳詩中的將士們不畏嚴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奮,豪情萬丈,積極樂觀;王詩中的征人背井離鄉,感情蒼涼、悲愴,心中充滿離愁別恨。(2)都運用了烘托的藝術手法刻畫人物。陳詩通過對環境的描寫,用環境的惡劣來襯托戍邊將士無所畏懼的精神,用“橫笛”“紅旗”等意象烘托征人們的壯志和豪情,全詩具有詩情畫意之美;王詩不直接抒寫征人的離愁別恨,而是通過琵琶曲聲、凄清的“秋月”等景物來烘托感情,深沉感人。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蘇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5、 菩薩蠻李清照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1)這兩首詞的上闋都有寫景的句子,“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風柔日薄春猶早”,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兩首詞的主題是否相同,風格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答案 (1)“山映”三句:傍晚,夕陽映照在遠處的山巒,碧色的遙天連著秋水綠波,凄凄芳草,一直先遠處延伸,隱沒在斜陽照映不到的天邊,表達出鄉思離情。 “風柔日薄春猶早”:春天剛到,雖然陽光還較微弱,但風已變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樣剛猛,天氣已經漸漸暖和起來,使人心情愉悅。抒發了欣喜之情。(2)兩首詞的主題
6、相同,都抒發了鄉思離情。但范詞的抒情比較直接,(賞析:范詞: “黯鄉魂”二句,直接托出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于是不由得發出“休獨倚”之嘆。李詞:早春又是乍暖還寒時節,小睡起來,微寒侵膚,剛才插到鬢上的梅花也已枯凋。詞人不說心情的轉變,只用天氣的輕寒和梅花的凋殘,暗示其意識流程。詞人沒有說自己如何沉溺于但愿長醉不復醒的醉夢中,只說醉臥時所燒的沉香早已爐滅香消,而詞人還宿酲未解。而醉醒時鄉思的凄苦,盡于言外可見。閱讀下面的兩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觀書有感朱熹 昨夜河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詩蘇軾 若言琴
7、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這兩首哲理詩各揭示了什么道理?(2)這兩首哲理詩表現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試作分析。答案 朱詩說明大戰船自在航行,有其自身的規律,離不開必要的條件,硬是用人力“推移”,即使發揮了沖天干勁,也無濟于事。 蘇詩說明,只有好的客觀條件或主觀條件,還不能取得好效果,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才能取得好效果。 朱詩有鮮明的形象,由形象本身來體現理趣。蘇詩用兩個假設、兩個提問表現理趣。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暮春歸故山草堂錢 起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蘭竹詩鄭板橋四時花草最無窮,時到芬芳過便空。唯有山中
8、蘭與竹,經春歷夏又秋冬。(1)錢起在暮春歸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現暮春景象的?(2)上面兩首詩歌的主旨有哪些相似之處?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答案 (1) 作者既以“春殘”二字概括點題,又用“黃鳥稀”“辛夷花盡”和“杏花飛”來具體表現花落鳥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2) 兩首詩都通過對“不改清陰”的幽竹的描寫,寄寓了詩人對其不為俗變的高尚節操的贊美。在寫法上兩首詩都運用了反襯手法,用眾芳的凋零來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后面問題。憶江南白居易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夢江南皇甫松蘭燼注落,屏上暗紅蕉。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9、。注:蘭燼,香油燈結的燈花。(1)兩首詞從情感表達方式上有何不同? (2)你更喜歡哪一首?請結合詩句說明理由。答案 (1)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借景抒情。白居易憶江南描寫江南風景色彩鮮明,格調高爽,直抒自己懷想江南希望重游江南的感情。皇甫松的夢江南把自己的情感全部灌注在用景物描繪所鑄成的形象畫面之中,含有不盡之意,令人思索玩味,全篇借景抒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2)白詞好:意境更開闊。作者在詞中特意寫杭州之秋,避免和第一首詞所寫的春景重復,一寫靈隱寺賞月賞桂,一寫高亭之上觀錢塘江潮。兩句詞就寫出兩種境界。山、寺、月影下,尋桂子,寫出了幽美的環境,也寫了置身其間的詞人的活動,使我們讀后恍
10、如身臨其境。“郡亭枕上看潮頭”,以幽閑的筆墨帶出驚濤駭浪的景色,與上句“山寺月中尋桂子”的靜謐而朦朧的美的境界形成鮮明的對照,相輔相成,一動一靜,寫出作者悠然自得的愉悅,流露出對杭州的難忘難舍之情。皇甫詞好:描寫更細膩。全詞借夢中所聞動人境界,描繪了江南水鄉梅雨季節的風光,寄托了作者思念故鄉的繾綣之情。全詞從室內屏風上的人工畫面,寫到室外江南水鄉真實的自然圖景。由繪色(紅蕉、黃梅)到繪聲(吹笛、人語、夜雨瀟瀟),亦即從視角到聽覺,構思極其概括而富于層次。堪稱為清新雋永,頗富詩情畫意的佳作。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第問題。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山中與元九書 元稹注 白居易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11、。 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后欲明天。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里曉燈前。 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注元稹,字微之,世稱元九。寫此詩時元稹被貶為通州(今四川達縣)司馬。(1)用一句話解釋元詩的標題。(2)白居易讀了元稹的詩說:“至今每吟,猶惻惻耳。”結合元、白詩意,推斷白居易內心“惻惻”的原因。(3)從抒情方式的角度,賞析兩詩畫線句。答案 (1)(我)聽說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缺少對象或被貶不給分)(2)為好友感同身受的真摯友情;為好友因自己被貶而生的悲憤;為自己與好友同是“籠鳥檻猿” (或同處被貶的境遇);為自己給病中的好友帶來的悲憤(或傷痛)。 (3)
12、元詩末句融情于景,將對好友被貶的悲憤和病中凄苦的心情融于凄清景象的描寫中,言有盡而情無限;白詩末句直抒胸臆,直接抒發出與好友被貶相隔不能相見的凄楚與無奈,感染力強。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野步 (宋)周密麥隴風來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羨他無事雙蝴蝶,爛醉東風野草花。野步 (清)趙翼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1)談談兩首詩分別呈現了怎樣的一個野步者的形象。(2)兩首詩的三、四句都重點運用了同一種表現手法來表達作者的內心情感,試作簡要分析。答案(1)第一首詩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隱逸者的形象;第二首詩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在陣陣秋
13、寒中帶著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兩首詩三、四句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周詩賦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風讓紛飛的蝴蝶陶醉了,“爛醉”二字形象地表現出蝴蝶沉醉花叢,留戀不去的如醉情態,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時的陶然之情和盤托出;趙詩將“秋風”擬人化,認為它是個“管閑事”的家伙,染紅了楓葉,染白了人頭,一年年的秋風吹走了一年年時光,它撩起人的種種愁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將自己老之將至之感形象地表達出來。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機女嘆宋葉茵機聲咿軋到天明,萬縷千絲織得成。售與綺羅人不顧,看紗嫌重絹嫌輕。月夜聞紡織聲清陳文述茅檐辛苦倦難支,繡閣嬌憨定不知。多少吳姬厭羅觳,綠窗一樣夜眠遲。
14、 (1)請概括這兩首詩蘊涵的相同情感。 (2)陳文述的月夜聞紡織聲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請結合全詩進行賞析。答案 (1)表達了作者的不平之氣(或對富人富貴驕人的不滿);表達了對織女深深的同情(或表達織女哀嘆自己辛苦勞作的辛酸和無奈之情)。“織”(或勞作情景)和“售”;織女機聲不停,通宵勞作,費盡辛苦,才織得沙絹;織女們將精心制作的織物送到大戶人家去出售,結果換來的卻是富人的不屑與嫌棄。(2)對比。前兩句將茅檐舍下紡織女的辛苦疲倦、體力不支,與錦繡屋閣中富家女的嬌憨悠閑作對比,(以不眠與酣眠對比),后二句將“厭羅縠”的“吳姬”和貧寒的“織女”進行對比,同是不眠,人生卻迥然不同。突出表達了作者的
15、不平與同情。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近試上張水部酬朱慶馀朱慶馀張籍洞房昨夜停紅燭,越女新妝出鏡心, 待曉堂前拜舅姑。自知明艷更沉吟。妝罷低聲問夫婿,齊紈未足時人貴,畫眉深淺入時無。一曲菱歌敵萬金。注:朱慶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張籍的賞識,臨考前寫下此詩,征求張籍的意見,而張籍則以酬詩的方式作了回答。(1)在詩歌傳統的表現手法運用上這兩首詩有相同之處,請作簡要分析。(2)有人說這兩首詩“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話,流譽詩壇”,試從兩首詩的內容方面對此加以說明。答案 (1)都運用了“比”的手法(答其他手法都不給分)。如:朱詩,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以公婆比主考官;張詩,以越女和采蓮姑娘比朱
16、,以“齊紈”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作品。(2)近試上張水部表達了作為應試舉子在考試前不安和期待的心情,酬朱慶馀表明張籍對朱慶馀才能的肯定,暗示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朱的贈詩寫得好,張也答得妙,可謂珠聯璧合。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啰唝曲劉采春其一 其二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莫做商人婦,金釵當卜錢。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 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這兩首詩在內容和表達上有什么共同之處?“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看似無理卻又在情理之中,請做簡要分析。答案 這兩首詩均寫出丈夫外出久而不歸,家中妻子天天思念的情形,在感情的表達上,不直抒相思之苦,而從人物的心理變化及動作的描寫上
17、顯露其情深,筆法新穎別致。“不喜”“生憎”的對象從事理上看是毫無道理,但它又有必然的聯系。因當初就是“秦淮水”和“江上船”把她的夫婿載走的,至今還沒把他載回來,主人公怎能不怨恨這水和船呢?寥寥幾筆,從其天真地埋怨水和船的心理變化刻畫中,增強了感情的表達力量,這種埋怨之情正是強烈思念之情的外化,因而它又是在情理之中的。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尋隱者不遇賈島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尋陸鴻漸不遇皎 然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1)這兩首詩在內容和寫法上有許多共同點,請結合詩歌作簡要分析。(2)賞析
18、皎詩“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一句的意蘊。答案 (1)兩首詩在內容上的共同點是寓問于答,以答句包含問句,從第三者的回答中反映出被造訪者的情況。語言精練簡潔,含蓄有味。寓深切的仰慕之情于敘事之中,從“尋訪”和“追問”中可以看出。在寫法上的共同點是都使用了烘托的手法,側面烘托人物形象,言深意遠。皎詩以菊花來烘托人物的逸致雅懷,賈詩則用悠悠白云來烘托人物的高潔志趣。(2)這一句寫茅屋的近處,有籬笆環繞,里面種著菊,現在已經是秋天了,仍未開花。 “秋來”點出造訪的季節, “未”字點出本是開花的季節而花未開,說明是剛剛移居來種上的; “籬邊菊”則從側面烘托了人物的逸致雅懷。比較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后面二題
19、。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 雨 周邦彥耕人扶耒語林丘,花外時時落一鷗。欲驗春來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1)這兩首詩都表現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之情。請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兩位詩人喜愛“春雨”的理由。杜詩:周詩:(2)雖然這兩首詩抒發的情感相近,但在藝術表現上卻有很多不同之處。你喜歡哪一首?請就此詩作分析,說說自己偏愛其的理由。答:答案 (1)杜詩:春雨來得及時;春雨默默地滋潤萬物。周詩:春雨有利于農人耕作;春雨水量可觀。(2)杜詩要點:直抒胸臆的抒情風格(“好雨知時節”);借擬人修辭
20、塑造形象(“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展開想像,寄托情感(“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虛實結合,富于變化(以時間為線,眼見與想像相結合);言有盡而意無窮(由“紅濕”、“花重”聯想到滋潤萬物)周詩要點:含蓄委婉的抒情風格(全詩不見一個“喜”字);側面描寫的表達效果(“耕人”、“花”、“鷗”的作用);結構布局的變化性(先言他物,側面表現,后見主體,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應,彼此補充)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丹陽送韋參軍嚴維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別韓琮綠暗紅稀出鳳城,暮云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
21、聲。 【注】鳳城:京城。(1)這兩首送別詩都寫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請做簡要說明。答: (2)丹陽送韋參軍的后兩句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請具體分析其表達作用。答: 答案(1)嚴詩用“水悠悠”象征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韓詩借“宮前水”的不斷流淌來抒發對人生、歷史以及社會的感慨。(2)后兩句運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這兩句既寫人又寫景,一個“望”字暗示站立時間長,寫出牽掛之切,足見友情之深。“寒鴉飛盡水悠悠”是望中所及,秋日黃昏,江面上寒鴉點點,漸飛漸遠,直到消失,只剩下悠悠不盡的江水,作者無盡的思念也寄寓其中,意味雋永,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很有感染力。閱讀下面兩首唐詩,
22、然后回答問題。 送沈子福歸江東王 維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沂。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 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注】罟(g)師:漁夫,這里指船夫。(1)王詩中首句“楊柳渡頭行客稀”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請略作賞析。答: (2)這兩首送別詩,在寫法上有相同之處,都新奇、形象、蘊含豐富,請略加分析。答: 答
23、案(1)“渡頭”點明地點,“楊柳”點明節令,唐人有以折柳送行的習俗,烘托送別氣氛。行客稀見,境地之凄涼,反襯送別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總之,首句從環境和感情上為下文作了鋪墊。(2)兩首詩都用了比喻手法寫離情。王詩以眼前無邊無際的春色比喻自己心中無限依戀的惜別之情,且從江南江北一齊隨朋友而歸;李詩則以眼前這浩浩東去、無窮無盡的長江之水比喻自己對朋友的一片深情。二詩均即景抒情,狀難寫之情如在眼前,且情和景妙合無間,極其自然。(大意對即可)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下面的問題。暮春歸故山草堂錢起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蘭竹詩鄭板橋四時花草最無窮,時到芬芳過便空。唯有山
24、中蘭與竹,經春歷夏又秋冬。(1)錢起在暮春歸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現暮春景象的?答:(2)上面兩首詩歌所表現的情趣和意境有哪些相似之處?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答:答案(1)作者既以“春殘”二字概括來扣題,又用“黃鳥稀”“辛夷花盡”和“杏花飛”來具體表現花落鳥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2)兩首詩都通過對不畏春殘的幽竹的描寫,寄寓了詩人對其“不改清陰”的謳歌,不為俗變的高尚節操的贊美。在寫法上兩首詩都運用了反襯手法,用眾芳的凋零來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閱讀下面兩首古代詩詞,然后回答問題。題金陵渡唐張祜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宋朱敦
25、儒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注:朱敦儒:北宋末年大變亂發生,他經江西逃往兩廣,在嶺南流落一個時期。(1)兩首詩詞中都寫了在金陵城附近所見的景色,但觀察的視角和描寫的手法卻各不相同,請結合作品具體說明。(2)前首唐詩以“愁”為詩眼,后首宋詞以“悲”為詩眼,請簡要分析兩首詩詞不同的思想感情。答案 (1)前首唐詩一、三聯寫景,由近及遠,先寫金陵的渡口和江邊的樓閣,再將鏡頭逐漸拉遠,依次寫出江水落潮,波動的月影,再遙望寥廓的星空,三兩個星星在瓜洲城上空閃爍。側重以動寫靜。后首宋詞前半部分寫景,從城樓寫起,再寫天邊夕陽如血,從天際而來的大江訴說
26、著歷史的滄桑。側重動靜結合。(2)前首唐詩通過靜謐的夜景,抒發了作者內心孤獨的羈旅之愁后首宋詞通過涌動的夕陽衰景和凄清的秋意,抒發了自己國破家亡、壯志難酬的愛國情思。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村夜(唐)白居易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秋夜(宋)朱淑真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1)兩首詩均寫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請具體分析。(2)兩首詩均寫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試結合詩文簡要分析。答案 (1)白詩寫了月下蟲聲、蕎花如雪的景色,寫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動有靜。朱詩寫了月下床席涼滿、梧桐影亂的景象,寫室內景,寫的是靜
27、景。(2)白詩寫的是恬淡適然的心境,一、二句動靜結合,給人一種寧靜感;三、四句寫月下蕎花如雪,著色淡雅,全詩意境寧靜恬淡。朱詩寫的是凄涼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寫夜不成寐,三、四句寫梧桐冷月,并巧妙的說明明月再“缺”(人不團圓)處朗照,意境凄清孤寂。閱讀下面兩首詩詞,回答問題。從軍行 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漁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從軍行和漁家傲在所寫內容上有什么共同點?()從軍行和漁
28、家傲在寫法上有何異同?參考答案:()兩者都以戍邊為題材。兩者都表現了邊塞生活的艱苦。()相同處:寫戍邊生活,但卻不從戰爭或戰事的角度寫。不同處:前一首偏重于寫邊塞生活環境的惡劣,如用“暗”“孤”“穿”這樣的字眼;后一首側重渲染戰士思歸的情緒,下闋尤其明顯。()王昌齡的詩表現出勇于殺敵,不獲全勝不言歸的激越之情,風格豪壯。范仲淹的詞較多地表現了戰士們希望早日結束戰爭、盡快回歸家鄉的情緒,在風格上顯得悲壯。、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做題。孤雁 杜甫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孤雁 崔涂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暮雨相呼
29、失,寒塘欲下遲。渚云低暗度,關月冷相隨。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注:矰:短箭;繳:系箭的絲繩。(1).詩歌的抒情主人翁往往是自己。這兩首詩都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 杜詩"野鴉無意緒 ,鳴噪自紛紛"的作用是什么?請簡析。(3)崔詩“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的解釋有兩種,一是你未必會遇到弓箭的射擊,但獨自飛行畢竟害怕;二是雖然你未必會遭暗算,把生命葬喪,只是失群孤飛,畢竟叫人疑懼不已。你同意哪一種?請簡析。參考答案:(1)都表現了詩人孤獨凄涼的羈旅之情。 (2)“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意思是野鴉毫無愁緒,雜亂的吵嚷個不停。用野鴉的無憂
30、無慮、熱鬧非常來反襯孤雁的寂寞、愁苦。(3)第二種說法,有其道理。作為孤雁,是害怕人的傷害,詩中也有類似的說明:“寒塘欲下遲”。正是詩人對孤雁的要穿越長空,克服“暮雨”“渚云”“矰繳”等的困難和威脅,表現極大的憐憫,就是沒有“矰繳”的威脅,也是困難重重,安危難料,令人擔憂。.閱讀下面一組唱和詩,完成后面的題目。夢微之白居易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酬樂天頻夢微之元稹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注唐元和年間,白居易謫江州,元稹貶通州,兩地迢迢數千里,難通音信。(1)記夢以表達對朋友的思念是古詩中常見的手法,而這兩首詩卻能巧妙構思,翻出新意。試分別簡述這一特點。(2)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你認為元稹的這首詩,從語言上看,屬于“初關”還是“重關”?為什么?參考答案:(1)白詩不說因自己想念微之而“夢見君”,而說因微之過于想念自己而使自己“夢見君”,這就有新意。元詩又不同于白詩,白詩記夢以寫思念之情,元詩寫不能成夢的凄苦,是以事所罕有,寫人之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把握時機2025年證券從業考試試題及答案
- 影視設備行業信息技術支持服務批發考核試卷
- 常州新風管安裝施工方案
- 纖維素纖維的抗菌性與保健功能考核試卷
- 財務預算編制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會計錯誤更正試題及答案
- 租賃設備的行業應用案例解析考核試卷
- 干部休養所人際關系和諧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目標管理試題及答案
- 銀行從業資格考試應試基礎知識復習試題及答案
- 銀行業金融機構安全評估標準
- CJT244-2016 游泳池水質標準
- 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 大學生科研訓練與論文寫作全套教學課件
- HCIA H13-111鯤鵬應用開發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校本課程建設方案
- 《城市軌道交通信號基礎設備》課件-第二章 信號機
- 口腔平滑肌瘤的手術治療與預后
- XX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2024年)
- 2023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化學試卷真題(含答案)
- 衛星互聯網通信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