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生物科技行業)環境保護與生物技術_第1頁
2020年(生物科技行業)環境保護與生物技術_第2頁
2020年(生物科技行業)環境保護與生物技術_第3頁
2020年(生物科技行業)環境保護與生物技術_第4頁
2020年(生物科技行業)環境保護與生物技術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物科技行業) 環境保護 與生物技術環境保護和生物技術壹、我國環境保護的現狀 環境保護已成為當前國際關系、經貿合作中的壹個極為重要的問題,也日益嚴重 地影響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我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中,由于忽 視了發展中的環境保護, 目前環境狀況十分嚴峻。 近年來雖采取了大量控制措施, 但環境質量下降的趨勢仍在繼續。我國是世界上環境污染最為嚴重的國家之壹, 從城市到鄉村, 我國的大氣、 河流、 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貴陽、重慶、北京、蘭州等五個城 市位于世界十大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之列, 全國 600 多個城市中、 大氣質量 符合國家壹級標準的不足 1% 。全國

2、范圍的酸雨危害的程度和區域日益擴大。全 國每年污水排放達 360 億噸,僅 10% 的生活污水和 70% 的工業廢水得到處理, 其中約有壹半工業污水處理設施的出水達不到國家排放標準。其他未經處理的污 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我國的水環境遭受嚴重污染和破壞。據統計,全國七 大水系和內陸河流的 110 個重點河段中,屬 4 類和 5 類水體的占 39% ;城市地 面水污染普遍嚴重, 且呈進壹步惡化的趨勢, 136 條流經城市的河流中, 屬 4 類、 5 類和超過 5 類標準的高達 76.8% ;約 50% 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全國大淡水湖如滇池、太湖和巢湖等富營養化程度逐年加?。灰夹?/p>

3、地區的飲用水 源受到嚴重污染,對人民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城市垃圾和工業固體廢棄物和日俱 增,工業廢棄物累計堆積量已超過 66 億噸,占地超過 5 萬公頃,使 200 多個城 市陷入垃圾包圍之中。嚴重的生態破壞,加重了 1998 年的長江洪水災難,給人 民的生命財產及國民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失。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仍然保持著高度發展的態勢,環境保護的壓力將進壹步加重, 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環境質量的惡化已成為制約我國社會和經濟可 持續發展的障礙。據中國社會科學院 1998 年度調查和估計,我國環境污染和生 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超過 2000 億元人民幣。如何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 控制環境污染

4、,改善環境質量,以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之目標是我國目前亟 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當今世界各國已普遍接受“可持續發展”這壹全新的概念,且圍繞它制定和實施 本國的環境保護及其相關的產業政策。可持續發展要求在保持經濟高速發展的同 時,必須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環境和經濟及貿易掛鉤是當前國際政治及 經濟關系發展中的新形勢。例如,在日元貸款中,環保貸款已成為非常重要的組 成部分。 ISO14000 系列國際環境管理標準,將要求企業承擔相應的環境保護責 任,且對達到該標準的企業給予認證。沒有得到認證的企業的產品,在出口時將 有可能面臨被國外政府以未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而拒絕進口;同時,國外大型企 業也可能

5、因害怕和這些未達到該標準的企業合作而影響其形象,從而中止和這些 企業的合作。 至 2003 年,ISO9000 系列質量標準將和 ISO14000 系列環境管理 標準統壹成壹個標準, 從而將進壹步強化環境保護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因此, 良好的環境保護將加強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否則,在當前國際貿易中保護主 義盛行的情況下,我國將可能面臨因環境問題而被排斥在國際貿易之外的危險。 然而,我國現有的環保科技水平仍較低,缺乏可被應用的高科技成果及高技術人 才。而可持續發展這壹方針的最終實現必須依靠科技進步,特別是高新技術的應 用。僅靠傳統的污染防治技術和手段,已遠遠不能滿足伴隨人類科技進步帶來的

6、污染物產生速度和人類對生存環境質量的要求, 必須另辟新的途徑。 20 世紀科技 進步和社會發展已充分證明了高科技的作用,當前的科索沃戰爭顯示,如要摧毀 壹座橋梁,過去幾百架次飛機也不壹定能夠成功的事情,而今只需最多倆枚導彈 即可達到,因此只有發展和掌握高科技技術才能在當今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二、環境生物技術的特點生物是構成生態系統的要素,生態系統內物質循環主要是依靠生物過程來完成 的??萍嫉陌l展也充分證明生物技術是環境保護的理想武器,這壹技術在解決環 境問題過程中所顯示的獨特功能和顯著優越性充分體當下它是壹個純生態過程, 從根本上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生物技術在處理環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

7、 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應條件溫和以及無二次污染等顯著優點,加 之其技術開發所預示的廣闊的市場前景,受到了各國政府、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 的高度重視。隨著生物技術研究的進展和人們對環境問題認識的深入,人們已越 來越意識到, 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 為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提供了無限的希望。 目前生物技術應用于環境保護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少部分利用植物作為環境污 染控制的生物。生物技術已是環境保護中應用最廣的、最為重要的單項技術,其 在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質的降解、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開發、 廢物資源化、環境監測、污染環境的修復和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的清潔生產等環 境保護的各個方面

8、,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應用環境生物技術處理污染物時, 最終產物大都是無毒無害的、穩定的物質,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氣。利用生物方 法處理污染物通常能壹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轉移,因此它是壹種消除污 染安全而徹底的方法。特別是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基因工程、細胞工程 和酶工程等生物高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應用,大大強化了上述環境生物處理過程, 使生物處理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專壹性,為生物技術在環境保 護中的應用展示了更為廣闊的前景。 美國環保局 (EPA)在評價環境生物技術時也指出“生物治理技術優于其他新技術的顯著特點在于其是污染物消除技術而不是污 染物分離技術” (Biotech

9、nologyNewswatch,August16,1993)由于大部分有機污染物適于作為生物過程反應物 (底物 ),其中壹些有機污染物經 生物過程處理后可轉化成沼氣、酒精、生物蛋白等有用物質,因此,生物處理方 法也常是有機廢物資源化的首選技術。生物過程是以酶促反應為基礎的,作為催 化劑的酶是壹種活性蛋白,因此,生物反應過程通常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的。 另外,酶對底物有高度的特異性, 因此,生物轉化技術 (Bioconversion) 的效率高, 副產物少,這和常常需要高溫、高壓條件的化工過程相比,反應條件大大簡化, 因而投資省、費用少、消耗低,而且效果好、過程穩定、操作簡便,同時,在多 數情況

10、下,它仍可和其他技術結合使用。用生物過程代替化學過程能夠降低生產 活動的污染水平,有利于實現工藝過程生態化或無廢生產,真正實現清潔生產的 目標。據美國環保局估算,美國現有的化學工業若有 5% 為生物過程取代,污染 防治費用可降低約 1 億美元。生物處理技術除易于大規模處理外,仍可利用天然 水體或土壤作為污染物處理場所,從而大大節約生物處理的費用。另外,生物技 術的產品或副產品基本上都是能夠較快生物降解的,且且都能夠作為壹種營養源 加以利用。 用生物制品代替壹切能夠取代的化學藥物、 化石能源、人工合成物等, 有助于把人類活動產生的環境污染降至最低程度,使經濟發展進入可持續發展的 軌道。生物是構成

11、生態系統的要素,生態系統內物質循環主要是依靠生物過程來 完成的。因此,利用環境生物技術可治理用其他方法難以處理的環境介質,即用 生物修復 (Bioremediation) 技術凈化環境, 使受污染的寶貴資源如水資源 (包括地 面水和地下水 )、土壤等得以重新利用, 同時仍可進壹步強化環境的自凈能力。 環境生物技術不僅單純適用于環境污染治理,如今已相當廣泛地應用于環境監 測,尤其是以生物傳感器為核心的環境生物監測技術,可在線在位迅速地提供環 境質量參數,成為環境質量預報和報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環境生物技術的重要進展 環境污染是人類社會在 21 世紀必將面臨的四大難題之壹,空氣、水體和土地資

12、 源的污染越來越嚴重,不但影響了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甚至已威脅到人類的 健康、智力乃至生存,因此全球各國近幾年都在尋找新的途徑和方法,以治理和 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我國是壹個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和科技總體水平離國際發展水平仍有相當差 距,這就要求我國在科技發展特別是環保高科技發展上,需跟蹤國際前沿,和國 際上同步開發未來可能應用的高新技術。以下重點介紹幾項經多年開發,已接近 產業化的環境生物技術。1. 高硫煤微生物脫硫技術 煤炭是世界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煤國和煤消耗國,煤炭 占我國壹次能源的 3/4 ,高硫煤儲量約占總儲量的 1/3 ,且且高硫煤開采比例也 逐年上升,而黃

13、鐵礦硫約占總硫的 60% 。煤中通常含有 0.25 7%的硫,如我 國西南地區煤平均含硫量為 3.23% ,西北地區為 3.05% ,中南地區為 2.02% ,華 北地區為 1.65% 。煤炭中的硫分為可燃硫和不燃硫。不燃硫主要是硫酸鹽,可燃 硫包括無機硫和有機硫。可燃硫經燃燒生成 SO2 隨煙氣排入大氣,導致了嚴重 的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達數百億元。據報道, 1997 年,我國的 SO2 年排放量已達 2346 萬噸,居世界第壹位, 62% 的城市大氣 SO2 日平均濃度超過 國家三級標準; 全國酸雨區面積已占國土面積的 30% ,華中酸雨區酸雨頻率高達 90% 之上。預計 2000

14、 年我國壹次能源的消耗量將超過 12 億噸。 SO2 年排放量 將會達到 3822 萬噸。中國 21 世紀議程中指出:“發展少污染的潔凈煤技術 是中國政府履行國際公約、承擔相應國際義務的重要方面,也是促進中國以煤為 主的能源系統向環境無害的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轉變的戰略組成部分。 ”可見潔凈 煤是中國能源的未來。我國是壹個發展中國家,經濟仍比較落后,如何采取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開發廉 價的、操作簡便的煤脫硫技術,將具有深遠的經濟和環境保護意義。在眾多的煤 潔凈、脫硫技術中,煤的燃前脫硫技術,其脫硫成本僅相當于洗滌煙氣脫硫的 1/10 ,同時燃前脫硫便于大規模、全面地控制燃煤的二氧化硫、粉塵排放,因而

15、 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 和現有的物理、 化學法相比, 微生物潔凈技術具有投資低、 操作簡便、反應條件溫和、不產生新的污染, 且可和現有的物理洗煤過程相結合, 脫除其中的灰分,而煤基本無損失,且可提高煤的燃值,因而受到許多國家政府 和企業的極大關注,競相開發這壹技術。煤的微生物潔凈技術 (主要是脫硫、脫塵 )研究是在生物瀝濾銅、鈾等金屬的基礎 上發展起來的。煤炭中的硫分主要包括有機硫和無機硫、無機黃鐵礦硫以及少量 的硫酸鹽硫。其中,相比有機硫分、黃鐵礦硫 (FeS2)較易去除,早期的研究主要 利用 Thiobacillusferrooxidans 自養菌在幾天時間里將黃鐵礦氧化分解成鐵離子 和硫

16、酸,硫酸溶于水中而排出,該方法可去除約 90% 的無機硫,使某些煤的含硫 量降至 1% 以下。雖然該方法脫硫效率較高,但缺點是處理的時間較長,且要求 較大的反應器容積和較細的煤炭粒徑。意大利、荷蘭、英國和德國等國參加的歐 共體項目已在意大利的 NorthSardinia 煤礦建立了壹個利用煤微生物脫硫凈化技 術的示范工程,進行應用微生物脫除煤中無機硫及有機硫的工業化實驗。實驗結 果顯示,該方法要溶解黃鐵礦需花 12 周的時間,煤粒要求細小。同時國際研 究機構的實驗顯示,該方法的技術可行性雖已無障礙,但該方法能耗較高,所需場地較大,經濟可行性較差。為提高脫硫效率,近年來研究人員把煤的物理選煤技術

17、之壹的浮選法和微生物處 理相結合,即把煤粉碎成微粒和水混合,且將微生物加入溶液中,讓微生物附著 在黃鐵礦表面, 使其表面變成親水性, 能溶于水。 在浮選中其難以附著在氣泡上, 下沉至底部,從而把煤和黃鐵礦分開。由于它僅處理黃鐵礦的表面,因此脫硫時 間只需數分鐘即可,從而大幅度縮短了處理時間,可脫除無機硫約 70% 。另外, 該法在把煤中的黃鐵礦脫硫時, 灰分也可同時沉底, 所以也具有脫去灰分的優點。A.S.Atins 等采用 Thiobacillusferrooxidans 菌在煤炭粒度 0.15 ±0.075mm 、煤 漿濃度 2%、細菌濃度 3.26 ×10 10 個/

18、g、pH 2 的條件下,對美國壹種 高硫煤(總硫 10.4% ,黃鐵礦硫 5.9%)處理 2分鐘后,用常規浮選分離,結果 精煤總硫降至 66.45% ,黃鐵礦硫脫除率達 75% 之上,而若無細菌處理,精煤 總硫仍高達 10.2% ,基本沒有脫除。 Attia 等對皮茲堡倆種含硫分別為 3.8%( 黃 鐵礦硫 1.9%) 和 1.59% 的煤樣利用微生物進行了約 10 分鐘的處理,前壹種煤樣 黃鐵礦和灰分的脫除率達到 80% 和 60%之上,另壹煤樣也顯示了相似的結果。 日本 Ohmura 等也開展了壹系列類似的研究, 取得了良好的脫硫效果。 目前,浮 選法微生物脫硫已成為國際上潔凈煤技術開發的

19、熱點。 我國在煤的微生物脫硫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 80 年代中期后, 我國壹些研究人員 在利用微生物進行煤脫硫 (包括有機硫 )方面開展了壹些基礎研究工作。從松藻煤 礦分離到氧化亞鐵硫桿菌,在 pH1.55 1.70 的條件下,利用浸出法可使黃鐵礦 硫的去除率達到 86.11 95.16%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資助,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進行了浮選法微生物脫硫工藝的可行性研究。 結果顯示該工藝是相當可行的。 在中性條件下, 經約 30 分鐘的微生物處理,可脫除無機硫達 60% ,比純物理浮選提高約 1 倍。 目前該技術正進行擴大規模試驗,預計將在未來 12 年內完成,從而為該項目

20、的產業化奠定基礎。2. 造紙工業中的生物制漿和生物漂白技術 造紙工業是世界上六大污染工業之壹。我國造紙行業年排放廢水量達 40 億噸, 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的 1/6 ,其中有機污染物 (以 BOD 計)達 170 萬噸,約占 全國工業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總量的 1/4 。在用植物材料進行化學制漿和化學漂白 過程中,含有大量木質素、半纖維素和有害物質的廢液被傾倒入江河湖泊中,造 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多年來,人們不懈地努力,試圖開發出無污染和 高效率的制漿造紙新工藝,以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造紙工業中的制漿和漂白工序是污染物產生的主要工序。和化學法相比,雖然機 械法制漿能夠大大提高紙漿得率,

21、從而節省大量林木資源??墒牵ツ緷{的能量 消耗很大,而且成品紙的強度等質量性能不如硫酸鹽漿,因而限制了這項技術的 發展。生物技術能夠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其中最具吸引力和挑戰性的是生物制漿 和生物漂白。因為造紙工業廢水主要由蒸煮黑液和漂白廢液組成,采用生物制漿 和生物漂白能夠有效減少這些廢液的產生。利用微生物和微生物酶類進行生物制 漿和生物漂白具有很大的優勢和潛力,因為微生物極易生長繁殖,酶催化反應具 有高度專壹性,反應條件溫和,且且高效無污染。 1987 年,在美國政府和 Weaver 工業 X 公司等造紙企業的支持下,組建了生物制漿財團,由美國農業部林產研究 所聯合威斯康星大學、明尼蘇達大學等

22、研究機構,開展了長期深入的研究工作。他們選出了壹株能快速生長且選擇性從木材中除去木素的白腐菌(Ceriporiopsissubvermispora)把它接種到用蒸汽簡單滅過菌的木片上,用強制通風的辦法來控制溫濕度,培養 2 周后,用于熱機法制漿,已完成了 50 噸規 模的實驗。結果顯示,不僅能夠節省能耗 38% ,提高設備生產能力,而且能夠減 少樹脂問題, 明顯改善成紙的強度性能。 目前他們正在努力加快新技術的產業化, 且力圖將新技術的應用范圍擴大到亞硫酸鹽漿、硫酸鹽漿,乃至非木材漿中去。 木質素是造紙工業中有效利用纖維素的最大障礙。在化學制漿過程中,大部分木 質素可從木材、草類或其他粗原料的

23、纖維中除去,但仍殘留大約312% ,這部分殘留的木質素會造成紙漿褐色,且降低紙張的強度。因此,需要對紙漿進行漂 白。傳統的化學漂白法是采用多段的氯 / 二氧化氯漂白及堿提取來去掉木質素, 在 廢水中會有大量含氯的、致癌致畸的物質,如呋喃、二惡英等,造成嚴重的環境 污染和生態破壞。80 年代初,西方工業國家工業污染控制戰略出現了重大變革, 以污染預防取代了 污染治理。芬蘭率先將生物預漂白技術引入制漿造紙工業中。用木聚糖酶對紙漿 進行預漂白,能夠減少隨后的化學漂白用氯量 30 40% ,廢液中有機氯化物 和毒性物含量顯著減少。至今,用于生物預漂白的木聚糖酶已經經歷了三代的發 展。從第壹代酸性酶,第

24、二代中性酶,到第三代堿性酶。 目前,對第三代木聚糖酶的研究和應用正進入高峰期,采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 程手段獲得性質優良的耐熱耐堿木聚糖酶已成為各相關實驗室的研究熱點,期望 不久的將來重組酶會更有效地應用于漂白工藝中。目前,酶法助漂新工藝在歐洲 和北美的 30 余家大型紙廠得到應用,成為生物技術在造紙工業應用最成功的壹 例。加拿大已有約 10%的硫酸鹽法紙漿廠采用了該新工藝。 丹麥諾和諾德 X 公司 和美國山道斯化學 X 公司等多家酶制劑廠商, 紛紛推出了專門用于紙漿處理的木聚糖酶和纖維素酶新產品 由于木聚糖酶處理工藝是通過降解除去紙漿表面再沉積的半纖維素等方式,來幫 助化學漂劑漂白的。木聚糖

25、酶只能起到助漂的作用,不能真正替代化學漂劑。因 此,生物預漂白且不能完全替代化學漂白,能減少污染卻不能最終消除污染,因 此要從根本上消除有毒氯漂液的污染,需最終實現生物漂白,即完全采用生物手 段除去紙漿中殘留的木質素。近年來,利用各種木質素酶進行生物漂白的研究正 在迅速興起,人們期望利用木質素酶對木質素的直接作用來實現生物漂白。許多 實驗室都在努力研究非木聚糖酶的漂白用酶,涉及的酶類包括木素過氧化物酶、 錳過氧化物酶、漆酶和纖維二糖脫氫酶等。其中,壹種叫做漆酶的木質素酶成為 近年來的研究熱點。過去,壹般都認為漆酶的氧化仍原電位太低, 不能攻擊構成木素結構 90% 之上的 非酚木素結構。但進入

26、90 年代后,有人發現,當有可起氧化仍原中介物作用的 簡單有機化合物存在時,漆酶不僅能氧化非酚結構,而且能使硫酸鹽漿脫木素和 脫 甲 氧 基 。 目 前 研 究 較 多 的 中 介 物 有 1- 羥 基 苯 且 三 唑 (1-hydroxybensotriazol,1-H 等。佐治亞大學的研究者則發現壹株漆酶產生菌朱 紅密孔菌 (pycnoporusCinnaba-rinus) 能夠產生自己的氧化仍原中介物 3- 羥基 鄰氨基苯甲酸 (3-hydroxyanthranilicacid,3-HAA) 。漆酶加 3-HAA 系統不僅能 氧化非酚模式化合物,而且能降解合成的木素。日本報道,利用漆酶進

27、行生物漂 白,能夠去掉 50 60%的殘余木質素,減少氯漂 50 60% ,然而,離真正 意義的生物漂白仍有壹段距離。木質素的結構非常復雜,且且在紙漿中木質素和 木聚糖形成復合體緊密地附著在纖維上,難以除去。僅依賴于壹種酶的作用遠遠 不夠,利用木聚糖酶和木質素酶倆種酶的共同作用有望完全降解掉紙漿中殘留的 木質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生物漂白。未來生物制漿和生物漂白的技術突破將使 造紙工業擺脫污染,實現清潔生產。3.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 人類的生產活動,當代工業的迅速發展,大量的人造化學物質排放入環境中,對 資源和環境構成越來越嚴重的破壞?;剂系拈_采和使用,工業三廢的排放, 給我們賴以生存的

28、環境造成難以估量的污染,比如在國外僅石油的開采、運輸、 儲存以及事故性泄漏等原因造成每年約有 1000 萬噸石油烴進入環境 (不包括石油 加工行業的損失 ),另外全世界各國每年大約使用 1500 萬噸的各種農藥廣泛噴灑 于面積巨大的農田, 引起土壤、 地下水、 水系和海洋的嚴重污染, 破壞生態平衡, 不僅制約了經濟的發展,而且影響到人類的健康和生存。我國如華北油田周圍的 很多農田由于原油污染而無法耕種,每年都要支付大量資金作為對農民的賠償。 黃河水系年平均含油最高可達 4.82mg/L ,遼河水系年平均含油最高可達 7.68mg/L ,明顯地超過了國家三級地面水的標準 (0.1mg/L) 。有

29、的甚至污染到 地下水資源,如山東淄博地區地下水最高含油達到了 100mg/L 之上,超過國家 標準 ( 0.1mg/L)1000 倍之上。全國各地的儲油場所也已開始滲漏污染到地下 水,嚴重威脅了地下水資源的水質,石油污染是 1998 年發生在渤海的 1 萬平方 公里赤潮的主要原因之壹。 有鑒于此, 世界各發達國家紛紛制定了環境修復計劃, 如荷蘭在 80 年代已投資 15 億美元進行土壤污染的修復, 德國在 1995 年壹年就 投資 60 億美元凈化土壤污染,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等也相應投巨資進行 環境污染的修復。據 21 世紀生物技術:新的方向壹書介紹,美國在 90 年代 中,每年都投資幾

30、百億美元進行污染環境的修復,該書分析:如果采用傳統的修復方法 (物理和化學方法 )來治理美國本土陸地上的環境污染,就需要投資1.7 萬 億美元,而如果采用生物修復技術,而只需 3400 6000 億美元的投資,也就是 傳統方法所需投資的 1/5 1/3 。該書仍分析: 在今后若干年內, 美國市場對生物 修復技術服務及其生物產品的需求將以每年 15%或更高的速度增長, 到 2000 年 生物修復技術的純利潤將超過 5 億美元。 針對嚴重污染的環境,我國尚未采取大規模的治理措施,僅在少數地區開展了治 理,且以物理化學方法 (如洗脫、吸附 )為主,不僅投資成本高,而且也造成了二 次污染。我們的國土面

31、積比美國略大,且環境污染仍更為嚴重,對全國范圍的污 染環境進行修復,若采用傳統方法,即使考慮勞動力相對便宜的因素,其投資規 模將仍然非常龐大, 如采用生物修復技術, 不僅其投資規模大為縮小 (僅需傳統方 法的 1/5 1/3) ,而且仍沒有二次污染。綜上所述,環境污染的生物修復技術是 我國今后治理環境污染必須發展的生物技術,更具有廣闊的市場和發展前景。可 充分預見,在 21 世紀,生物修復技術將成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最具有價值 和最具有生命力的大面積污染的優選生物工程技術。生物修復技術是 80 年代以來出現和發展的清除和治理環境污染的生物工程技術, 其主要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質的能力

32、,去除污染環境如土壤中的污染 物,達到清除環境污染的目的。在該技術的萌芽階段,主要應用于環境中石油烴 污染的治理,且取得成功。實踐結果表明生,物修復技術是可行的、有效的和優 越的,此后該技術被不斷擴大應用于環境中其他污染類型的治理。歐洲各國如德 國、丹麥、荷蘭對生物修復技術非常重視,全歐洲從事該項技術的研究機構和商 業 X 公司大約有近百個,他們的研究證明,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物 修復技術是治理大面積污染區域的壹種有價值的方法。 美國國家環保局、 國防部、 能源部都積極推進生物修復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美國的壹些州也對生物修復技術 持積極態度,如新澤西州、威斯康星州規定將該技術列為凈化受

33、儲油罐泄漏污染 土壤治理的方法之壹。 美國能源部制定了 90 年代土壤和地下水的生物修復計劃, 且組織了壹個由聯邦政府、學術和實業界人員組成的“生物修復行動委員會” (BioremediationActionCommittee) 來負責生物修復技術的研究和具體應用實 施。生物修復是采用諸如提高通氣效率、補充營養 (對石油污染而言,主要是補充 N、P),投加優良菌種、改善環境條件等辦法來提高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和降解活 性水平,以促進對污染物的降解速度,從而達到治理污染環境的目的。生物修復 技術最成功的例子是 JonE.Llidstrom 等人在 1990 年夏到 1991 年應用投加營養 和高效降

34、解菌對阿拉斯加 ExxonValdez 王子海灣由于油輪泄漏造成的污染進行 的處理,取得非常明顯的效果,使得近百公里海岸的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四、展望 自本世紀 70 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就十分重視生物技術在環境領域的應用,且開 展了大規模的科研活動。目前已開發了壹系列的環境生物技術及其產品,且在世 界上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大氣凈化及污染環境介質治理等諸多方面。例如,美 國 Charabarty 構建的超級細菌可快速降解土壤和水體中的石油組分,該技術已 獲得專利,且在海灣戰爭中得到了應用。至今,英、法、德、荷等國已取得大量 實用性的環境生物技術研究成果, 部分已經商品化。 如英國 ICIX

35、公司的生物可降 解塑料等環境友善產品 (EnvironmentallyFriendlyProducts) ,在世界上具有廣泛 影響。荷蘭在環境生物技術的研究及應用中在歐洲居領先地位, 自 1982 年以來, 已利用環境生物技術治理 且恢復了 6000 多處污染地,壹批 X 公司,如 GistBrocedesX 公司已迅速發展起來。環境生物技術的重要性已為眾多的國家普遍接受,在發達國家,已成為優先發展 及應用的環境保護新技術。例如, 1996 年 6 月在美國召開的, 96 環境生物技術 大會上,生物恢復、工業水處理、空氣處理和污染防治專題討論均有相關政府和 工業部門代表參加。 1994 年 4

36、 月由美國生物工業組織 (BIO) 和白宮國家科學技術 委員會組織的可持續環境中的生物技術大會上提出了基因工程微生物、優選微生 物菌株和生物傳感技術中可利用菌株等三大最新發展技術領域。這些技術領域的 發展不單純局限于工業末端處理和被污染系統的恢復,在污染防治或清潔生產方 面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例如,利用新型酶法生產代替傳統化學生產、設計生物 可降解原料、 產品全生命周期分析等。 1995 年 12 月美國國家科學和技術委員會 發表了由其基礎科學委員會生物技術分委員會 (BiotechnologySubcommittee) 完 成 的 21 世 紀 的 生 物 技 術 : 新 的 方 向 (Biotechnologyforthe21stCentury:NewHorizons) 的藍皮報告,指出了生物技 術在經歷了第壹次浪潮 (醫藥和健康 ) 后,迎來了第二次浪潮,這包括: 1.農業生 物技術; 2.環境生物技術 (主要是生物降解 );3.生物制造工藝 / 生物處理工藝,包 括能源研究; 4.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