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市醫療機構環境清潔衛生技術與管理規一、有關術語和定義(一)標準預防(standard precaution)。標準預防的基本涵是針對醫療機構中所有患者及 其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無論是否被確認具有感染性,均視其具有感染性而應采取 的預防措施。(二)環境清潔(environmental cleaning )。指消除無生命環境表面的有機物、無機物和 可見污染物的過程。(三)清潔單元(cleaning unit)。清潔過程中應以一位患者為單位,包括患者及其鄰近 的與診療有關的設備和家具表面視為一個清潔單元。(四)高頻接觸表面( high-touch surface )。指被患者、醫務人員或來訪
2、者的手頻繁接觸 的環境和物體表面,如床欄、床邊桌、呼叫按鈕、設備開關與調節按鈕等。(五)環境表面(environmental surface)。指醫療機構部的建筑裝修表面,如墻面、地面、窗臺、玻璃窗、門、衛生間臺面、衛浴潔具、淋浴室隔斷等。(六)物體表面(object surface)。指用于患者診療和生活的設施、設備和家具的表面。(七)消毒( disinfection )。采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清除或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 使其達到無害化的過程。本規所指的消毒是針對環境和物體表面的消毒。(八)污點清潔 /消毒( spot cleaning/disinfection )。指對被患者少量的血液
3、、體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環境和物體表面進行清潔/消毒。(九)作用時間(exposed time)。指消毒因子作用于環境和物體表面的時間。(十)清潔 -消毒一步法( one-step of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采用含有清潔劑和消毒 劑的復合制劑產品,對環境物表的清潔與消毒工作由分兩步實施改進為一步完成。(十一)熱力型清洗-消毒機(thermal washer-disinfector )。具有清洗消毒功能的自動清 洗織物設備。熱力型清洗 -消毒機應具備達到 A0=3000 的消毒能力。(十二) A0 值( A0 value )。是濕熱消毒的物理參數,通過溫
4、度 -時間窗相互關系達到的 熱力消毒的指標。 A0=600 是復用衛生潔具(如,抹布、拖把頭)消毒的最低要求。 A0=600 相當于 80C /10min , 90C/1min,或 93C /30sec(十三)機械干燥(machine drying )。指采用機械裝置將洗滌干凈的織物在短時間使其 干燥。(十四)隨時清潔 /消毒( concurrent cleaning/disinfection )。指對患者血液、體液、排泄 物、分泌物等有可能對環境和物體表面造成的污染所開展的及時清潔/消毒的過程。(十五)終末清潔 /消毒( terminal cleaning/disinfection )。患者
5、轉科、出院、轉院或死亡 后進行的徹底的清潔 /消毒的過程。(十六)人員衛生處理(personnel decontamination )。對污染或可能被污染人員的人體、 著裝、隨身物品等進行衛生清潔或消毒的去污染的過程。(十七)潔具復用( Reprocessing of cleaning-products )。對可重復使用的衛生潔具(如, 抹布、拖把頭等)使用后或污染后進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處理過程。(十八)血源性暴露( exposure to blood-borne )。清潔過程中人員通過眼、口、鼻及其黏 膜、破損的皮膚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意外事件。(十九)衛生潔具(cleaning produc
6、ts)。指用于清潔衛生和消毒的抹布、地巾(拖把)、水桶、潔具車等清潔工具。(二十)衛生處置間( sanitary disposal room )。指清洗 /消毒復用的衛生潔具,以及儲存衛生潔具的房間。二、環境清潔衛生管理基本原則(一)醫療衛生機構應將環境清潔衛生工作納入本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全體醫務人員 都有責任參與、維護和監督本單位的環境清潔衛生工作。(二)醫療衛生機構應建立健全環境清潔衛生工作的組織管理體系,明確各部門和人員 的職責,建立和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三)醫院感染管理部門應參與環境清潔衛生質量的監督,并參與對環境衛生服務機構 的人員開展的相關業務指導。(四)總務后勤部門(
7、或由單位指定的部門)應負責對環境衛生服務機構的監管;并協 調與臨床科室之間的工作任務分配。(五)環境衛生服務機構(或單位部承擔部門)應建立完善的環境清潔衛生質量管理體 系,并基于各單位的診療服務特點和環境感染危險度, 建立健全質量管理文件、 程序性文件 和作業指導書, 人員配置應當科學合理, 實行全體人員上崗培訓及考核制度, 清潔人員應掌 握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 清潔消毒基本原則及方法等基本知識, 以滿足醫療衛生機構質量管 理和患者安全的基本要求。 鼓勵環境衛生服務機構開展相關的質量認證體系工作, 參見附件1。(六)清潔與消毒的職責分工原則為:宜由護士負責患者診療設備儀器的日常清潔與消 毒工作
8、; 臨床醫生在診療過程中發生小面積的患者血液、 體液及其它污染物污染, 應立即實 施污點清潔和消毒工作; 環境衛生服務機構人員負責環境和家具表面的清潔與消毒, 并在護 士的指導下對診療設備儀器實行終末清潔和消毒工作。(七)各醫療單元(或相對獨立的病區)均應設立衛生處置間,保證有效的通風換氣、 衛生潔具復用和儲存條件等要求。 相關設施的建設和衛生潔具的配備應滿足環境清潔衛生的o(八)醫療衛生機構新建和部裝修改造時,其環境表面選材與裝修應考慮清潔衛生和實 施消毒的要求。三、環境感染危險度分類(一)應根據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性質和診療服務特點,區分環境感染危險度的類別, 為制定相應的環境清潔衛生策略提
9、供依據。(二)醫療衛生機構部環境感染危險度分區,應依據是否有患者的存在,以及是否存在 潛在的被患者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機會,推薦危險度分區如下:1. 低度感染危險區域:行政管理部門、圖書館、會議室、病案室等。2. 中度感染危險區域:普通住院病房、門診部、功能檢查室等。3. 高度感染危險區域:感染性病區、急診、中心供應室、實驗室等。4. 極度感染危險區域:手術室、產房、新生兒病房包括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 )、重癥監護病房( ICU )、燒傷病房、導管室、血液透析中心、器官(干細胞)移植病房等。四、環境衛生等級管理 醫療機構應根據單位的環境感染危險度劃分, 制定相應的環境清潔
10、衛生策略和標準化操 作規程(SOP)。推薦針對不同的環境感染危險度,采取不同的環境清潔衛生等級管理。參 見附件 2。(一)清潔級1. 清潔級衛生等級管理規定,在環境清潔衛生實踐中,以采用清水清潔為主,必要時可 采用清潔劑輔助清潔;清潔衛生頻度>1次/d,必要時可以提高清潔頻度。清潔級衛生管理標準達到區域環境整潔、衛生、無異味。2. 本級管理適用于低度感染危險區域,以及中度感染危險區的公共區域。(二)衛生級1. 衛生級的環境清潔衛生實踐應以清潔級的衛生管理容為基礎,每日>1 次,或在全天診療活動結束后, 在清潔的基礎上實施低水平消毒。 衛生級衛生管理標準達到區域環境和物 體表面微生物
11、載量控制在無害化水平之。 如若發生血液、 體液、排泄物、 分泌物等污染時應 立即實施消毒,如污點的清潔 /消毒。2. 本級管理適用于中度感染危險區域,以及高度感染危險區的公共區域。(三)消毒級1. 消毒級的環境清潔衛生實踐應以清潔級的衛生管理為基礎,每日消毒頻次>2 次,對于高度懷疑有感染隱患存在時, 每次診療活動結束后都應實施消毒。 消毒級衛生管理標準應 達到區域環境和物體表面不得檢出致病菌和耐藥菌。一旦發生血液、體液、排泄物、 分泌物 等污染時應立即實施清潔 /消毒。2. 本級管理適用于高度、極度感染危險區域的衛生等級管理。五、環境清潔衛生質量考核方法與標準(一)應組成由委托單位相關
12、部門和環境清潔衛生服務機構人員共同參與的質量考核小 組,醫療衛生機構應將考核結果及時反饋給承包單位, 以保持持續質量改進; 環境衛生服務 機構應將部質量控制檢查結果及時通報給委托單位,以監督質量持續提高。(二)應根據醫院感染的風險開展清潔衛生質量考核,考核抽樣的比例應根據各單位的規模而定。推薦所抽查的區域(以病區為單位)數量占本單位總量的5%10% ;所抽查到的區域,應確立檢查對象(以環境和物體為單位)數量10處(個)20處(個)。單位部各科室每年至少抽查 1 次,重點科室每季度至少抽查 1 次。參見附件 3。(三)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評分機制,推薦獲得合格的檢查處數,占總檢查數比例95
13、%,為優秀;85%W 94%為良好;70%W 84%為合格;W 69%為不合格。(四)醫療衛生機構以及環境衛生服務機構應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各種環境清潔衛生質 量考評方法與手段,以確保環境清潔衛生的質量。推薦的考核方法如下。1. 視覺考核方法與標準。采用格式化的現場檢查表格,統一考核評判方法與標準,以環 境衛生整潔、無異味、地面無紙屑果皮、環境表面無塵埃等為基本容。2. 化學法考核方法與標準。 醫療衛生機構和環境衛生服務機構均可采用適合的化學法考 評環境清潔衛生質量。推薦的化學法考核方法如下。( 1 )熒光標記法。推薦熒光標記的部位系鄰近患者診療區域高頻接觸的環境和物體表面。在環境衛生服務人員實
14、施清潔工作前預先標記, 清潔實踐后借助紫外線燈檢查熒光標記是否被有效清除,計算有效的熒光標記清除率。(2) ATP 法。應根據 ATP 生產廠家的推薦方法和標準開展環境與物體表面的 ATP 監測,記錄相對光 單位值( RLU) ,計算合格率。3. 微生物考核方法與標準。常規的微生物考核方法和標準可參考 GB 15982-201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4. 滿意度調查方法與標準。應定期和不定期開展無記名問卷調查, 調查對象應包括患者、 醫務人員、 患者家屬和來 訪者等。調查容應涉及環境整潔、衛生、無異味等。六、清潔與消毒原則(一)應根據環境感染危險度類別和衛生等級管理要求選擇清潔衛生的方法、強度、
15、頻 率,以及相應的清潔用具和制劑。推薦采取清潔用具顏色編碼,紅色-衛生盥洗室,黃色 -患者單元,藍色 -公共區域。(二)環境清潔衛生實踐,應采取濕式衛生的方法;遵循先清潔、再消毒的原則;或采 用清潔 -消毒“一步法”完成的產品,如消毒濕巾。(三)清潔病房或診療區域時,應按由上而下、由潔到污的順序進行;有多名患者同居 住的病房,應遵循“清潔單元”的原則實施清潔衛生;需采用真空除塵時,應采用排氣口帶 有空氣過濾器或中央真空吸塵系統。(四)應根據病原體特點選擇不同的消毒劑,嚴格遵守產品使用指南要求的應用濃度和 作用時間; 消毒溶液的配制應實行現配現用的原則, 并在應用中有空間和時間的規定, 推薦 隔
16、離病房(或相當的區域)實行“一用一換” ,每 3 個普通病房(標準間) “一更換”;時間 上推薦每 60min 更換。消毒劑的使用應關注環境和物體表面的兼容性。消毒實施人員應做 好個人防護,參見附件 4。(五)清潔劑使用應遵守產品使用說明書要求的應用濃度,應根據應用對象和污染物特 點選擇不同類型的清潔劑, 推薦衛生盥洗間采用酸性清潔劑, 設備和家具表面采用中性清潔 劑,有嚴重污染的表面采用堿性清潔劑。應用中應關注與清潔對象的兼容性。(六)環境和物體表面清潔擦拭應規、有效清潔,杜絕清潔盲區(點) ;嚴禁將使用(污 染)后的抹布、地巾(拖把) “二次浸泡”至清潔 /消毒溶液中。(七)一旦發生患者血
17、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時,應采取清潔/ 消毒措施;被大量(10mL )患者血液、體液等污染時,應先采用可吸濕性材料清除污染物,再實施清 潔和消毒措施。(八)不推薦采用高水平消毒劑對環境和物體表面進行常規消毒;不推薦常規采用化學 消毒劑對環境進行噴灑消毒。(九)推薦采用微細纖維材料的抹布和地巾(拖把頭),推薦扁平脫卸式地巾(拖把) ;不宜使用傳統固定式拖把。(十)推薦采用洗地吸干機對大面積地面實行清潔衛生。(十一)推薦對復用的潔具(如,抹布、地巾(拖把頭)等)采取機械清洗、熱力消毒、 機械干燥、裝箱備用。(十二)對頻繁接觸、易污染的表面可采用清潔-消毒一步法;對于難清潔或不宜頻繁擦拭的表
18、面,采取屏障保護措施,推薦采用鋁箔、塑料薄膜等覆蓋物,“一用一換”,或“一用一清潔 /消毒”,使用后的廢棄屏障物按醫療廢物處置。七、日常清潔與消毒(一)應根據環境感染危險度分類和環境衛生等級管理要求制定不同區域和病房的日常 清潔與消毒的標準化操作規程( SOP)。(二)標準化操作規程(SOP)應規定清潔與消毒的工作流程、清潔 /消毒時間和頻次、 使用的清潔劑 /消毒劑名稱、配制濃度、作用時間,以及清潔劑 /消毒劑應用液更換的空間和 時間等;明確醫務人員與環境衛生服務人員的職責分工和工作區域劃分。(三)嚴格遵守“清潔單元”原則,按顏色編碼規定選擇清潔用具,做到應用中的清潔 劑/消毒劑不出現“二次
19、浸泡”現象。(四)采取有效的清潔用具復用處置方法,杜絕病原菌交叉傳播。(五)鄰近患者診療區域高頻接觸的環境表面應增加清潔 /消毒頻次;對于高度、極度感染危險區域環境表面,應以每臺(次)或每(患)次診療活動結束后實施清潔/消毒。(六)實施日常清潔與消毒的人員應按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參見附件4。(七)應定期和不定期對日常清潔與消毒工作開展質量考評,參見附件2。八、終末清潔與消毒(一)患者轉科、出院、轉院或死亡后,應對其診療的所有設備儀器和日常起居相關的 所有家具, 以及可能污染的衛生盥洗區域等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消毒。 應根據環境感染危險度 分類和環境衛生等級管理要求制定不同區域和病房的終末清潔與消毒的
20、標準化操作規程 (SOP)。(二)標準化操作規程(SOP)應規定清潔與消毒的工作流程、清潔 /消毒時間和頻次、 使用的清潔劑 /消毒劑名稱、配制濃度、作用時間,以及清潔劑 /消毒劑應用液更換的空間和 時間等。(三)推薦對可移動的設備儀器和家具搬運至指定的房間 (或區域) 實施終末清潔 /消毒;無法移動的設施設備可以在原地實施終末清潔/消毒。按顏色編碼規定選擇清潔用具,做到應用中的清潔劑 /消毒劑不出現“二次浸泡”現象。(四)終末清潔 /消毒時,應對清潔 /消毒目標進行充分分解,如病床的終末清潔/消毒,應對床單、床墊以及床架等分別進行清潔/消毒;如床頭柜的終末清潔 /消毒,應對各個抽屜進行清空后
21、,然后由里到外,由上而下,逐一清潔/消毒。(五)實施終末清潔與消毒的人員應按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參見附件4。(六)應定期和不定期對終末清潔與消毒工作開展質量考評。九、感染暴發的強化清潔與消毒(一)應制定醫院感染暴發或疑似暴發時的環境清潔消毒應急預案。規定感染暴發期間 強化環境清潔 /消毒的標準操作規程( SOP)。(二)標準化操作規程(SOP)應規定清潔與消毒的工作流程、清潔 /消毒時間和頻次、 使用的清潔劑 /消毒劑名稱、配制濃度、作用時間,以及清潔劑 /消毒劑應用液更換的空間和 時間等;明確醫務人員與環境衛生服務人員的職責分工和工作區域劃分。(三)嚴格遵守按疾病傳播途徑采取接觸隔離、飛沫隔離
22、和空氣隔離等措施;做好隨時清潔和消毒;清潔 /消毒措施嚴格遵守“清潔單元”原則;清潔劑/消毒劑使用嚴禁“二次浸泡”。(四)對感染朊毒體、氣性壞疽、突發不明原因傳染病病原體的患者,其周圍環境的清 潔/消毒措施參照 WS/T 367-2012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實施。(五)醫院感染暴發期間,強化清潔 /消毒的人員應按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參見附件4。(六)應及時開展對清潔與消毒工作質量的評估,尤其應關注易引發醫院感染暴發的致 病菌、耐藥菌在環境和物體表面的污染程度與檢出率。十、清潔用具的復用(一)應采取有效措施對可重復使用的清潔用具(如抹布、地巾(拖把頭)等)進行復用處置;推薦采取全院集中處置的形式;對
23、部分重點科室,如ICU、器官(干細胞)移植病房等可在各自的衛生處置間進行復用處置。(二)推薦織物類清潔用品采用機械清洗,熱力消毒(A0值要求600),機械干燥,裝箱備用。(三)對塑料類潔具(如,水桶、拖把柄等)可采用含二氧化氯消毒劑或其它適宜消毒 劑進行擦拭或浸泡消毒。(四)對尚不具備機械清洗、消毒、干燥的單位,要求對抹布、地巾(拖把)分池流動 水清洗,清洗用水池做到“一洗一消毒” (推薦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劑或其它適宜消毒劑擦拭 或噴霧消毒) 。抹布、地巾(拖把頭)應充分干燥,備用。(五)清潔用具的復用人員在復用處置中應做好個人防護,參見附件4。(六)對清潔用具的復用質量可參考GB 15982-
24、201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進行抽檢,參見附件 5。附件: 1.環境清潔衛生服務機構的管理2. 不同區域衛生等級與日常清潔方法、頻次3環境清潔衛生質量考核方法與標準4.保潔人員工作防護著裝要求5清潔用品(具)復用質量的考核方法與評價附件1環境清潔衛生服務機構的管理1. 承擔醫療衛生機構環境清潔衛生服務的機構必須獲得工商注冊,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具備相應的管理人員和員工數量,能滿足委托的醫療衛生機構對環境清潔衛生服務所需的清 潔用具和設備要求。 雙方簽訂的服務合同中應具有服務質量的獎罰條款,以及因服務質量導致事故發生時承包方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條款。2. 環境清潔衛生服務機構能根據所委托方的醫療衛生機
25、構特點,制定完善的環境清潔衛生質量管理體系,程序性文件和作業指導書,其中應包括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基本要求。鼓勵承包方開展相關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3. 環境清潔衛生服務機構應根據委托單位的特點,實行動態管理,及時調整清潔衛生策略與程序;最大限度滿足委托單位突發事件中的清潔/消毒需求;要求建立部質量監控體系,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接受委托單位的監管,保持與委托方溝通順暢、互通有無。4. 環境清潔衛生服務機構應根據承包單位環境感染危險度和環境衛生等級管理要求制定標 準化操作規程(SOP),并獲得委托方的認可方可實施。5. 環境清潔衛生服務機構應及時了解國家及地方行政部門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鼓
26、勵開發 和引進環境清潔/消毒的新技術、新方法;持續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6. 環境清潔衛生服務機構應為全體員工定期開展相關的法律法規、醫院感染防控、業務技能和個人防護等方面的培訓;實行新員工上崗前培訓, 考核合格方能上崗。相關的培訓資料、師資教材、人員考試情況等應歸檔備查。7. 環境清潔衛生服務機構應對其雇傭的員工實行人文關懷,開展定期健康體檢,實行免費預防接種。建立健全勞動安全事故預防體系,一旦發生職業暴露事故應及時報告,并采取必要的處置措施與健康跟蹤。8. 環境清潔衛生服務機構使用的消毒產品應符合法規要求,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明文件,并 留檔備查。附件2不同區域衛生等級與日常清潔方法、頻次區域清
27、潔圍清潔用品(具)日常清潔 消毒方法推存日常 清潔頻次衛生 等級低度污染危險區域各類物體表面各種適宜的拖把、抹布清水擦拭1次/日清潔級地面1次/日:墻面/天花板1次/季度通風口1次/季度高度污染危險區域醫療設備表面抹布、一次性可吸 濕性材料、一次性 消毒濕巾清水(或加清 潔劑)擦拭, 低、中水平消每名患者使 用后立即清 潔消毒;對于消毒級毒;“清潔消 毒一步法”; 屏障保護使用頻率較 低或不直接 接觸患者的 醫療設備,應 日常清潔消 毒1-2次./周低頻接 觸衛生 表面地面扁平脫卸式拖把清水擦拭2次/日清潔級墻面/ 天花 板抹布或其他可吸濕材料清水擦拭1次/月清潔級高頻接觸衛生 表面抹布、一次
28、性可吸 濕性材料、一次性 消毒濕巾清水加清潔 劑擦拭2次/日衛生級床頭、床欄、床 頭柜等抹布、一次性可吸 濕性材料清水加清潔劑擦拭1次/日衛生級通風系統抹布、一次性可吸 濕性材料,必要時 使用專用工具清水加清潔級擦拭1次/月衛生級高度污染危險區域醫療設備表面參照中度污染危險區域參照中度污 染危險區域參照中度污 染危險區域消毒級低頻接 觸衛生 表面地面參照中度污染危險區域清水加清潔劑擦拭2次/日衛生級墻面/ 天花 板參照中度污染危險區域清水加清潔劑擦拭1-2次/月衛生級高頻接觸衛生 表面抹布、一次性可吸 濕性材料、一次性 消毒濕巾清水加清潔 劑擦拭,低、 中水平消毒;“清潔消毒 一步法”>
29、2 次 / 日消毒級床頭、床欄、床頭柜等參照中度污染危險區域清水加清潔 劑擦拭,低、 中水平消毒;“清潔消毒 一步法”>2 次 / 日消毒級通風系統參照中度污染危險區域清水加清潔 劑擦拭,中水 平消毒1次/月消毒級醫療設備表面參照中度污染危險區域清水加清潔 劑擦拭,中水 平消毒參照中度污 染危險區域消毒級極度污染危險區域低頻接 觸衛生地面參照中度污染危險區域清水加清潔 劑擦拭,中水2次/日消毒級表面平消毒墻面/ 天花 板參照中度污染危險區域清水加清潔 劑擦拭,中水 平消毒1次/周消毒級高頻接觸衛生 表面參照重度污染危險區域參照重度污 染危險區域>3 次 / 日消毒級床頭、床欄、床
30、頭柜等參照重度污染危險區域參照重度污 染危險區域, 使用中水平 消毒劑>3 次 / 日消毒級通風系 統空氣 凈化 系統 出、回 風口抹布、一次性可吸 濕性材料,必要時 使用專用工具清水加清潔 劑擦拭,中水 平消毒1次/周消毒級其他 空調 通風 系統 風口參照重度污染危險區域參照重度污 染危險區域1次/月消毒級注:本規附件中推薦清潔消毒頻次僅適用于日常清潔消毒,遇污染時應立即清潔消毒, 醫院感染暴發期間應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清潔消毒頻次。附件3環境清潔衛生質量考核方法與標準1. 目的考核醫療衛生機構環境與物體表面清潔的衛生質量,評判是否達到相關的衛生標準。2. 考核方法醫療衛生機構、環境衛生
31、服務機構應根據自身特點,選擇環境清潔衛生質量考評方法與手段,以確保環境清潔衛生的質量。推薦的考核方法如下。2.1感官考核方法與標準2.1.1結合各自單位設置的特點, 設計專用的格式化的現場檢查表格, 統一檢查的對象、 考核評判方法與標準。 抽查可按醫院環境感染危險度分區進行考核,并配有相應的現場檢查表。感官考核是醫療衛生機構常規的考核方法。2.1.2視覺檢查,用視覺觀察環境是否衛生整潔、表面是否有血液等污漬污跡、地面有 無紙屑果皮、空調出風口柵欄是否有積塵、室有無蜘蛛網、衛生間是否有明顯水跡、窗戶玻 璃是否明亮等。2.1.3嗅覺檢查,房間、衛生間不得有除消毒劑、清潔劑以外的異味。2.1.4擦拭
32、檢查,檢查人員可佩戴白色手套,或手持白色清潔紗布,擦拭環境表面是否 有明顯積塵。2.1.5感官標準,衛生整潔、表面無血液等污漬污跡、地面無紙屑果皮、空調出風口柵 欄無積塵、室無蜘蛛網、衛生間無明顯水跡、窗戶玻璃明亮干凈;病房、衛生間無異味;以及室等處無成蠅、無鼠跡和蟑跡等。2.1.6 質量控制,由于感官考核容易受到考核人員的主觀因素干擾,因此,考核小組成 員人數最好呈單數,一旦發生結果判定出現異議,以多數人意見為判定依據。2.2 化學法考核方法與標準 醫療衛生機構和環境衛生服務機構均可采用適合的化學法考評環境清潔衛生質量。 化學法考 核多用于保潔人員的教育干預與培訓考核; 但也可用于保潔人員工
33、作質量的抽檢。 推薦的化 學法考核方法如下。2.2.1 熒光標記法 熒光標記是采用水溶性熒光試劑標記在鄰近患者診療區域高頻接觸的環境和物體表面, 沒有 紫外線燈的光照射不易被保潔人員發現。 通過檢查熒光標記物是否被保潔人員有效清除, 來 考核保潔人員的工作質量。化學法考核方法系現場監測技術,具有較好的時效性。2.2.1.1 嚴格按熒光標記產品供應商提供的操作指南執行。2.2.1.2 采用單盲法,在保潔員開展環境清潔衛生工作前,按預先確定的高頻接觸的環 境和物品表面進行標記(注:通常應將熒光試劑標記上在普通人員不易接觸到的表面部位, 以避免無關人員接觸后,將熒光試劑擴散至其它無關的環境表面) ;
34、并記錄熒光試劑標記的 地點與數量。2.2.1.3 當保潔人員完成清潔衛生實踐后,即可采用紫外線燈光對熒光試劑的標記處進 行檢查,以確定是否有效清除,記錄有效清除的處(個)數,計算熒光標記的清除比例。2.1.4 質量控制,應嚴格按單盲法要求執行。熒光試劑應按產品供應商所規定的要求保 存。對同一名保潔人員的考核應注意更換標記部位。2.2.2. ATP 法 利用熒光素酶和熒光素復合物與 ATP 反應產生熒光,通過光電系統轉變為數字信號直接讀 數,測出樣本中的 ATP 濃度。 ATP 檢測結果以相對光單位( RLU )來表示 ATP 的濃度,從 而間接反映微生物在環境和物品表面的污染程度。通常,當細菌
35、濃度在1.0 x 102 CFU1.0X 108 CFU圍,細菌對數值與 RLU對數值之間呈線性關系。2.2.2.1 嚴格按 ATP 產品供應商提供的操作指南執行。2.2.2.2 檢查人員操作前應先洗手,佩戴清潔(或無菌)乳膠手套,從試管中拔出拭子,如被采物體表面規則,面積100cm2,取100cm2 (可采用滅菌規格板輔助確定面積);被采物體表面不規則,或面積v100cm2,采取全部物表面積。在選定采樣區域橫豎往返各涂抹至少 3 次,涂抹時不停地轉動拭子。2.2.2.3 環境表面采樣完畢應立即將拭子塞入試管中,用拇指將拭子頭壓至試管底部,與其中的試劑充分接觸,并用力甩動5s10s后,立即將試
36、管插入熒光檢測儀中讀數,并記錄 RLU 。2.2.2.4 由于 ATP 檢測參數不一,因此,應根據產品提供商的建議判定環境表面的合格 值( RLU )。計算合格比例。2.4.4.5 質量控制,檢測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尤其應做好手衛生與佩戴手套。采樣后 應即刻將試管插入熒光檢測儀進行讀數。 ATP 廣泛存在于細菌(活菌或死菌) 、細胞體;部 分消毒劑或清潔劑會干擾 ATP 讀數(如,含氯消毒劑的污染,會使標本出現假陰性結果, 因此, 應在消毒劑等充分干燥后,方可采樣) 。應對 RLU 值的最終結果進行綜合評判。熒光 檢測儀在檢測前應先將讀數歸零, 保持電壓在有效的壓力圍之。 儀器校準由儀器商提供
37、自校 方法及校準試劑進行定期校準。2.3 微生物考核方法與標準 微生物培養是考核環境和物體表面清潔質量的經典方法。但由于培養時間較長, 涉及實驗環節較多,費時、費工;不推薦對環境表面開展常規的微生物監測。但發生醫院感染暴發,應開展環境微生物學監測,有利于流行病學調查以及考核環境衛生質量對于控制暴發的影響。 推薦微生物考核方法如下。2.3.1棉簽采樣法,適用于各類環境和物品表面的采樣。具體采樣方法參照GB15982-201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附錄 A。2.3.2營養瓊脂平皿直接接觸采樣法(RODAC),推薦采用平皿直徑為6.5cm (面積約為25cm2 )的RODAC法采樣。本方法僅適用于表面平整規則,且面積30 cm2的表面。本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鋰電池回收拆解再生利用項目實施方案(模板范文)
- 跨境金融保障體系建設方案
- 吉林xx農貿市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供水設施改造與升級規劃設計方案(范文)
- 供排水等地下管網建設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范文參考)
- 公共廁所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 幼兒園教育教學
- 望遠鏡產品設計核心要素與實現路徑
- 廣東省四會中學廣信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物理含解析
- 新疆師范大學《外國文學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油氣集輸管線管道工程試運投產保駕方案
- 出國舉辦經濟貿易展覽會審批管理辦法
- 2016哈弗h6運動版維修手冊與電路圖1406線束01機艙
- 雙向轉診管理制度 流程圖
- 2023年新華保險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
- 新生兒心律失常課件
- 藥物流行病學與藥物不良反應監測詳解
-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分享PPT課件(最新)
-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制講座稿
- 《加工工藝學》6-2成本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