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排煙系統設計規范_第1頁
自然排煙系統設計規范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計應符合現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的規定。自然排煙系統設計施工及驗收規范自然排煙系統設計施工及驗收規范北京市地方標準(DBJ 01-623-2006 )自然排煙系統設計施工及驗收規范(節選)3 設計系統3.1 一般規定3.1.1 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各類建筑場所或部位宜優先采用自然排煙系統。下列場所或部位不應采用自然排煙系統:建筑高度超過 50M 的一類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100M 的居住建筑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和合用前室;注:防煙樓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當利用敞開的陽臺、凹廊或前室內有不同朝向的可開啟外窗自然排煙時,該樓梯間可不設防煙設施。(2) 封閉避難層

2、(間);(3) 歌舞廳、錄像廳、夜總會、卡拉 ok 廳、游藝廳等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長度超過40M 的疏散內走道,其他建筑長度超過 60M 的內走道;(4) 凈空高度超過 12M 的中庭、劇場等高大空間。3.1.2 采用自然排煙系統的中庭及建筑面積大于500M2 且高度大于 6M 的大空間場所,應設置自動自然排煙系統。采用自然排煙系統的 2 層及 2 層以上的商場、公共娛樂場所,當建筑面積大于500M2 時,宜設置自動自然排煙系統。3.1.3 自動自然排煙系統應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與自動自然排煙系統聯動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3.2 設計要求321 自然排煙系統防煙分區面積不宜大于2000

3、M2,長邊不宜大于 60 M,且不應跨越防火分區。當防煙分區超過此限值時,可采用固定的(或活動的)擋煙垂壁(垂簾)加以分隔。3.2.2穿越不同防煙分區的敞開樓梯和自動扶梯穿越樓板的口部,應設擋煙垂閉(垂簾)。3.2.3設計煙層厚度不應小于空間凈空高度的10%,且不應小于 0.5M。3.2.4自然排煙系統的排煙開口有效面積應滿足下列要求:(1) 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排煙開口有效面積不應小于2.0M2, 合用前室不應小于 3.0 M2 ;靠外墻的防煙樓梯間,每五層內排煙開口有效面積之和不應小于2.0 M2。靠外墻的防煙樓梯間頂層宜設有不小于 0.80 M2 的可開啟外窗;(3) 需要排

4、煙的房間和疏散內走道,排煙開口有效面積分別不應小于該房間和內走道地面面積的2%;(4) 凈空高度小于 12M 的中庭或劇場舞臺,排煙開口有效面積不應小于該中庭或舞臺地面面積的5%(5)建筑面積大于 500 M2 且凈空高度大于 6M 小于 12M 的大空間場所,排煙開口有效面積不應小于該場 所地面面積的 5%。3.2.5自然排煙區域內的任一點至最近排煙開口中心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M。3.2.6自動排煙窗應設置在儲煙倉的頂部或外墻上,當設置在外墻上時,其底邊設置高度不應低于儲煙倉的下沿,且應沿火災氣流方向開啟3.2.7 單個自動排煙窗排煙開口的面積不應大于2d2;當排煙開口長邊和短邊長度之比大于

5、2 時,短邊長度不應大于 d。(注:d 為設計煙層厚度。)3.2.8 設置在外墻上的單開式自動排煙窗應采用下旋外開式;設置在屋面上的自動排煙窗宜采用對開式或 百頁式329 設置自動自然排煙系統的場所應設置補風系統,補風系統可采用機械通風方式或自然通風方式。補 風系統應符合下列要求:(1)當采用自然通風方式進行補風時,其補風口=有效面積宜按表 3.2.9-1 選取,補風空氣應直接從室外引入;表 3.2.9-1 自然補風口所需有效面積(M2)設計煙層厚度d空間凈空高度 H6m8m10m12m0.5m21-391.0m12-2124-7531-751.5m9-1818-2736-31542.0m8-

6、1212-1833-3845-542.5m6-99-1627-3336-513.0m4-66-915-2727-423.5m3-65-89-1518-274.0m337-1017-20注:本表數據是基于火災規模為 5MW 勺場所,且防煙分區面積為 500M22000M2 情況下測算得到的結果,當空間場所火災荷載較多,其補風口面積應取較大值;反之,其補風口面積可取較小值。(2)當采用機械補風時,送風量宜按表 329-2 選取,送風風口的風速不應大于5M/S;表 3.2.9-1 機械補風送風量(103M3/H)設計煙層厚度d空間凈空高度H6m8m10m12m0.5m90-1201.0m75-100

7、130-170190-2501.5m?70-90120-150180-220245-3102.0m50-70100-120160-190220-2902.5m45-6090-110150-170205-2703.0m35-5075-105135-170190-2503.5m25-4065-85115-150175-2304.0m20-3550-70100-130150-190注:本表數據是基于火災規模為5MW 勺場所,且防煙分區面積為 500M22000M2 情況下測算得到的結果,當空間場所火災荷載較多,其補風口面積應取較大值;反之,其補風口面積可取較小值補風口位置宜設在同一空間內相鄰的防煙分

8、區且遠離排煙開口,兩者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 R 如果補風口與排煙開口設置在同一防煙分區時,補風口應設在儲煙倉下沿以下,且與排煙開口水平距離不應少于1.5M;(4)排煙區域所需的補風系統與排煙系統聯動開啟。3.2.10 氣動控制型自動排煙窗設計應滿足以下要求:(1)自 動 排煙窗儲氣罐儲氣容量應至少滿足系統承擔的最大防煙分區設置的所有排煙窗開啟及關閉3 次的要求;(2)氣體管路應采用銅管;(3)空氣壓縮機與儲氣罐設置的場所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燒體隔墻和 1.5H 的不燃燒體樓板與建筑其他部分隔開。3.2.11 電控型自動排煙窗應采用專用防火電纜。3.3 設計計算3.3.1空間凈

9、空高度按如下方法確定:(1)對于平頂和鋸齒形的頂棚,空間凈空高度為從頂棚下沿到地面的距離;(2) 對于斜坡式的頂棚,空間凈空高度為從排煙開口中心到地面的距離;(3) 對于有吊頂的場所,其凈空高度應從吊頂處算起;設置格柵吊頂的場所,其凈空高度應從上層樓板下 皮算起。3.3.2 排煙開口有效面積按下列方法確定:(1) 手動可開啟外窗當采用開窗角度大于或等于 70 度的平開窗時,其有效面積可按其可開啟窗凈面積計算;當采用開窗角度小于 70 度的旋開窗時,其有效面積應按其投影面積計算;當采用側拉窗時,其有效面積應按開啟的最大窗口凈面積計算。(2) 設置于外墻上的固定百頁通風窗和自動排煙窗的有效排煙面積

10、可按公式 3.3.2-2 計算:AO=AXCd(公式 332-2)上式中:AO- 自然排煙開口有效面積( M2)A- 自然排煙開口過流面積( M2)Cd- 流量系數應按廠家提供資料確定。如無資料時,可按表 4.1.1 確定。 4 系統主要組件4.1 自動排煙窗4.1.1 氣動控制自動排煙窗系統由、排煙窗、壓縮機、儲氣罐、控制柜和連接銅管組成。電動控制自動排 煙窗系統由排煙窗、消防控制電源、控制柜和防火電纜組成。4.1.2 自動排煙窗功能及性能應滿足以下要求:(1) 自動排煙窗必須具備在任何緊急情況下(系統失電、失消防信號)都能正常工作的防失效保護功能, 保證在發生故障時能自動打開并處于全開位置

11、;(2) 自動排煙窗應具備與火災報警系統聯動功能,并應具備靈活的編程控制功能;(3) 自動排煙窗應具備遠程控制開啟和關閉功能;(4) 自動排煙窗應具備手動開啟功能;(5) 自動排煙窗應是一個整體窗,須經過 3OOOO 次開啟和關閉可靠性測試;(6) 自動排煙窗應具備抗風力影響性能,應能經得起至少2400N/M2 的風壓荷載,在開啟狀態時能經得起18M/S 側風壓;(7) 自動排煙窗應具備防雨水性能,須通過在75mm/h 降水量,13m/s 風速下的防雨水測試;(8) 自動排煙窗應具備抵抗冰雪影響性能,設在不隔熱的屋頂上的自動排煙窗須通過模擬雪量為125N/m2的抗冰雪壓力測試,并能在有雪壓荷載的情況下正常開啟。設在隔熱的屋頂上的自動排煙窗須通過模擬雪量為 300N/m2 的抗冰雪壓力測試,并能在有雪壓荷載的情況下正常開啟注:在屋頂角B介于 30于 60的情況下,荷載量應以(60-9) /30 的荷載系數來修正;如果屋頂角大 于 60,雪荷載量可認為是零。(9)自動排煙窗開口流量系數不應低于表 4.1.2 規定的指標:表 4.1.2 流量系數自動排煙窗形式流量系數(Cd)單開式0.68對開式0.71百葉式0.66(10)自動排煙窗使用年限不應低于10 年,并且在其使用年限內所有組件都能正常工作。4.1.3 自動排煙窗組成材料、組件應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