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文化及其價值_第1頁
地圖文化及其價值_第2頁
地圖文化及其價值_第3頁
地圖文化及其價值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圖文化及其價值地圖是國際上的三大通用語言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決定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為 國際地圖年”,充分說 明了地圖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地圖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 創舉,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社會文化的載體,地圖構建世界,而非復制世界 "這就是地圖的魅力所在。地圖文化作為一種科學文化,與人類社會的演進及生產 力的發展、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地圖歷史、地圖哲學、地 圖產業等密切相關,對探討地圖演化規律,推動地圖科學、 技術、工程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這就是研 究地圖文化的目的。地圖文化研究是一個新的領域,是以文 化視野詮釋地圖,用地圖解讀文化。地圖與文化

2、地圖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一方面,地圖活 動離不開一定的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地圖活動又直接影響 到整個社會文化的面貌。可以認為,地圖活動已經形成了特 殊的亞文化,我們把它叫作 地圖文化就構詞法而言, 地圖文化”由地圖”和 文化”兩個概念 組合”而成。地圖文化”既不全等于 地圖”,又不全等于 文 化”,它是 地圖”與 文化”的交集。地圖文化是一種特定的文化類型和文化現象地圖”與 文化”既有共同性又有差異性。兩者都是以人 為主體的,是人類創造的財富。這是兩者的共同性。地圖”與 文化”的差異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其一,主體的差異,文化的主體既可以是人類的全體, 也可以是莫個社會群體;而地圖

3、的主體僅指社會中特殊的群 體地圖共同體。其二,主體行為的差異,文化概念中的主體行為廣泛; 而地圖主體的行為相對集中,一般限定在以地圖為核心的生 產活動的范圍之內。地圖文化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社會的地圖所承 載的相應的特殊文化形態,是地圖科學-技術-工程-產業”知識鏈和地圖 資料獲取-處理-應用”產業鏈實踐過程中創造的 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地圖文化的特性地圖文化具有時間性、空間性、科學性、整體性和滲透 性、大眾化、審美性等特性。第一,地圖文化具有時間性。從時間尺度上看,不同時 期有不同的地圖文化形式,因為不同時期的地圖文化與社會 生產力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人類社會的演進經歷了原始社會

4、、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到現在的知識經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歷了以 工具-材料 為主要引領的發展階段, 到以 動力-能源”為主要引領的發展 階段,再到以 信息-網絡”為主要引領的發展階段, 現在正在 進入以生命-智能”為主要引領的發展階段。 相應地,地圖演 化經歷了原始社會和農耕社會古地圖的萌芽、興起和發展, 到工業社會基于大規模三角測量、航空攝影測量和照相平板 彩色印刷技術應用導致的地圖生產工藝的變革,再到知識經 濟社會以信息化為主要特征的數字地圖、網絡地圖、移動地 圖、知識地圖、地理信息系統、虛擬地理環境的歷史性和根 本性變革。社會穩定、生產力發展、人類文明進步是地圖演 化的充要條件。第二,地

5、圖文化具有空間性。談到地圖的起源,學界和 業界都有一個共識:地圖有著幾乎和世界最早的文化同樣悠 久的歷史,即文圖同源人類最早的文明有五個,從西向東依次是:地中海上的 克里特文明或愛琴海文明,尼羅河流域的文明,西亞的兩河 流域文明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或哈拉巴文 明,中國的黃河流域文明或遠古中國文明。回顧地圖發展史 不難發現,古希臘的荷馬地圖、愛奧尼亞地圖、埃拉托色尼 地圖、托勒密地圖,映射著地中海上的克里特文明或愛琴海 文明;埃及尼羅河的季節性泛濫誕生的原始地圖映射著尼羅 河流域的文明;古巴比倫人在陶片上繪制的美索不達米亞地 區的巴比倫地圖映射著兩河流域文明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印度

6、河流域的沖積平原古代測量的原始地圖映射著土著達 羅毗創造的哈拉巴文明;我們國家在黃河流域的堤防和灌溉 工程興建中由現的漢代黃河水道圖映射著黃河流域文明或 遠古中國文明。值得注意的是,在地圖演化的歷史長河中,地圖文明同人類文明一樣,都是通過 時間效應”和 空間效應”的雙重作 用,在時司的坐標上,一次又一次地發生形態嬉變,在空間 的坐標上一次又一次地擴展地域的范圍,由小到大,直到在 全球逐漸發展起來的。正是由于這種 時間效應”和 空間效應”的雙重作用,今 天的地圖已成為國際上公認的三大通用語言之一,其中最古 老的當屬地圖。地圖的數學基礎趨于一致,地圖符號和表示 方法趨同,地圖表達復雜地理世界的空間

7、結構和空間關系的 功能也是共同的,地圖是知識的表達。第三,地圖文化具有科學性。地圖文化屬于科學文化的 范疇。地圖被譽為改變世界的十大地理學思想之一,是表達 復雜地理世界的最偉大的創新思維,具備了科學表達非線性 復雜地理世界空間結構和空間關系的本質功能,與線性文字 表達方式相比,具有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于是有人說:地圖 的最初使用必然會在思想領域引起一場革命。地圖文化還可以反映科技進步。古希臘在自然科學方面的進步和發展推動了古地圖演化的進程,生現了把地球視為圓球,測量地面點的經緯度、采用地圖投影經緯線網制圖法 繪制的 世界地圖”;15世紀中葉以后,生現了至今仍廣泛應 用于航海的墨卡托投影海圖;19世紀的科技發展成果, 導致 了地圖測量與繪制水平的變革;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信息革命浪潮,導致地圖制圖技術的變革。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地 圖演化與社會科學技術進步的密切關系。第四,地圖文化具有整體性和滲透性。地圖文化的整體性和滲透性源于地圖的整體性和文化的滲透性。 地圖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