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康復醫學技士相關專業知識-6_第1頁
初級康復醫學技士相關專業知識-6_第2頁
初級康復醫學技士相關專業知識-6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級康復醫學技士相關專業知識 -6( 總分: 41.50 ,做題時間: 90 分鐘 )一、A3/A4( 總題數: 3,分數: 6.50)患者,男,54歲,壓榨性中心性胸痛發作后 3小時就診。查體:面色蒼白,發汗。血壓 110/90mmHg脈搏 78次/分,心音正常。心電圖示 ST段抬高。實驗室檢查:鉀 3.2mmol/L,鈉138mmol/L,尿素9.2mmol/L , CK90U/L。(分數: 1.50 )(1). 此患者應首先排除的疾病是(分數:0.50)A. 急性心肌梗死VB. 肺心病C. 肺栓塞D. 心衰E. 營養不良解析:(2). 對發病 6 小時內的患者應檢測(分數: 0.50 )

2、A. CK-MBB. LDC. Mb VD. cTnIE. AST解析:(3). 如患者左胸痛發作是在 8小時就診,進行生化檢查時應首選檢查下列哪項指標(分數:0.50)A. CK-MBB. LD1C. MbD. cTn VE. CK解析:解析心肌標志物臨床應用指南指出:心肌損傷標志物可分為早期損傷標志物:肌紅蛋白(Mb)、脂肪酸結合蛋白(FABP)、糖原磷酸化酶同工化酶(GPBB)和確診性標志物:cTnl和cTnT;Mb通常在心梗 發生后12小時開始升高,412小時達高峰。對發病6小時內的患者應檢測早期損傷標志物:肌紅蛋白 (Mb),而6小時5天以內患者,則只需檢測確診性標志物:cTnl或c

3、TnT。患者, 男, 55歲。 雙下肢無力半年, 右側明顯, 近 2個月步態不穩, 右手不能扣紐扣。 無外傷史, 無發熱。 體格檢查,頸背部無明顯壓痛,兩上肢前臂、手及上臂尺側皮膚感覺減退,右側尤其明顯,四肢肌張力增 高,肱二頭肌反射亢進,雙側膝踝反射亢進,右髕陣攣陽性,右巴賓斯基征陽性。(分數: 2.50 )(1). 最可能的診斷是(分數:0.50)A. 腦中風B. 頸椎病 VC. 頸椎腫瘤D. 頸椎結核E. 頸神經根炎解析:(2). 最有助于鑒別診斷的輔助檢查是(分數:0.50)A. 頸椎 X 線片B. 頸段 X 線斷層攝片C. 肌電圖D. 頸段MRI VE. 核素掃描解析:(3). 應考

4、慮的治療是(分數: 0.50 )A. 頸枕吊帶牽引B. 激素治療C. 推拿按摩治療D. 手術 VE. 頸托圍領解析:(4). 致病因素是(分數: 0.50 )A. 病毒感染B. 細菌感染C. 退行性改變 VD. 變態反應E. 高血壓解析:(5). 下列哪項對該患者最不利(分數: 0.50 )A. 長時間低頭伏案寫作B. 枕頭過高C. 頭過度后伸D. 頸部突然前后擺動 VE. 牽引解析:患者,男, 48歲,因“突發胸痛 2小時”就診。 2 小時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胸痛,疼痛位于心前區,性質為 壓榨性,向左肩放射,持續約 3 分鐘自行緩解。初步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分數: 2.50

5、 )(1).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分為 5 型,不包括(分數: 0.50 )A. 猝死B. 無癥狀性心肌缺血C. 心絞痛D. 心肌梗死E. 心臟神經癥 V解析:(2). 目前確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金標準是(分數: 0.50 )A. 心臟 X 線檢查B. 心電圖C. 放射性核素檢查D. 冠狀動脈造影 VE. 超聲心動圖解析:(3). 運動訓練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患者有許多積極的作用,在運動前需進行功能評定,以下哪 種評定對制定運動處方指導意義不大(分數: 0.50 )A. 活動平板運動試驗B. 肌力評定 VC. 代謝當量量化心臟功能D. 根據患者自覺的活動能力進行心臟功能分級

6、E. 踏車運動試驗解析:(4). 冠心病運動治療的禁忌證(分數: 0.50 )A. 山度房室傳導阻滯已安裝起搏器者B. 偶發房性期前收縮C. 頻發室性期前收縮 VD. 穩定性心絞痛0.50 )E. 心動過速(心率為100次/分) 解析:(5). 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間的康復,以下說法錯誤的是(分數:A. 此階段為I期康復B. 主要在心肌梗死后頭 2 周進行 VC. 要有心電、血壓監測和搶救設備D. 為低水平的12METs運動強度E. 運動類型可以是上下樓梯、做操、踏車運動等 解析:二、B型題(總題數:3,分數:5.00)A. 孟氏骨折B. 蓋氏骨折C Colles 骨折D. Smith 骨折E.

7、Barton 骨折(分數: 1.00 )(1). 橈骨下 1/3 骨折合并尺骨小頭脫位(分數: 0.50)A. VB.C.D.E.解析:(2). 尺骨上 1/3 骨折合并橈骨小頭脫位(分數: 0.50 )A.B. VC.D.E.解析:A. 上頸段脊髓病變B. 脊髓頸膨大病變C. 胸段脊髓病變D. 脊髓腰膨大病變E. 骶段脊髓病變(分數: 2.00 )(1). 雙上肢周圍性癱瘓,雙下肢中樞性癱瘓(分數: 0.50)A.B. VC.D.E.解析:(2). 雙下肢中樞性癱瘓(分數: 0.50 )A.B.C. VD.E.解析:(3). 雙下肢周圍性癱瘓(分數: 0.50 )A.B.C.D. VE.解析

8、:(4). 雙上、下肢中樞性癱瘓(分數: 0.50 )A. VB.C.D.E.解析:A. 癰B. 癤C. 蜂窩織炎D. 丹毒E. 膿皰瘡 (分數: 2.00 )(1). 侵犯一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及皮下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是(分數: 0.50 )A.B. VC.D.E.解析:癤的概念:是一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常擴展到皮下組織,常發生于毛囊和皮 脂腺豐富的部位。(2). 侵犯多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汗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是(分數: 0.50 )A. VB.C.D.E.解析:癰的概念:癰是多個相鄰的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或又多個癤融合而成(3). 侵犯皮膚全層及

9、其中淋巴管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是(分數: 0.50 )A.B.C.D. VE. 解析: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癥,好發于下肢和面部。(4). 侵犯皮膚表面的接觸性急性化膿性感染是(分數: 0.50 )A.B.C.D.E. V解析:膿皰瘡俗稱“黃水瘡”,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化膿性皮膚病。具有接觸傳染和自體接種感染的特性, 易在兒童中流行。三、A1/A2( 總題數: 30,分數: 30.00)1. 正常關節固定多久可因致密結締組織形成而活動功能降低或消失A4dB. 1周C. 2周D. 3 周E. 4 周(分數: 1.00 )A.B.C.D.E. V解析:研究發現,正常的關節固定 4 周時間就可形成

10、致密結締組織,失去彈性和伸縮性,從而限制關節的 活動。2. 患者仰臥,下肢伸直,檢查者一手握患者踝部,另一手放大腿前方保持膝關節伸直,將患肢抬高的試驗 是A. 直腿抬高試驗B. 直腿抬高加強試驗C. 股神經牽拉試驗D. Adson 試驗E. 抽屜試驗(分數: 1.00 )A. VB.C.D.E.解析:所述檢查方法是直腿抬高試驗。3. 判斷脊髓是否完全損傷的最佳時機是在A. 傷者完全清醒后B. 傷者生命體征穩定后C. 骨折固定良好后D. 脊髓休克消失后E. 出現運動障礙時(分數: 1.00 )A.B.C.D. VE.解析:脊髓損傷休克期往往在損傷平面以下出現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功能完全喪失,隨著

11、休克期消失, 損傷平面以下逐漸出現不同程度的感覺、運動以及大小便功能恢復。4. 下列關于補體生物學活性的描述,錯誤的是A. 細胞毒作用B .調理作用C. 免疫黏附作用D .中和病毒作用D. 抗過敏作用(分數: 1.00 )A.B.C.D.E. V解析:補體的生物學活性包括:細胞毒及溶菌、殺菌作用;調理作用;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免 疫黏附作用;炎癥介質作用,其在感染炎癥局部具有過敏毒素作用,而非抗過敏作用。因此,正確答案 為 E。5. 骨關節炎最常發生于A. 肩關節B. 肘關節C. 膝關節D. 踝關節E. 腕關節(分數: 1.00 )A.B.C. VD.E.解析:原發性骨關節炎最常受累的關節依次

12、是膝、髖、手指、腰椎、頸椎6. 下列肌肉解剖結構中,哪些更適合產生速度A. 纖維短B. 數量多C. 纖維羽狀排列D. 肌附著點離軸心遠E. 以上都不是分數: 1.00 )A.B.C.D.E. V解析:快肌纖維百分率大的肌肉收縮速度也快。7. 肩關節周圍炎視診方法錯誤的是A. 肩部有無麻木B. 肩部是否對稱C. 是否有脫位D. 有無腫脹E. 是否有運動受限(分數: 1.00 )A. VB.C.D.E.解析:肩部有無麻木不是視診的范疇。8. 丹毒是侵犯什么部位的急性化膿性感染A. 皮下、筋膜下、肌肉間隙及深部組織B. 多個相鄰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及汗腺C. 一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及皮下組織D. 皮膚

13、全層及其中的淋巴管E. 皮膚表面(分數: 1.00 )A.B.C.D. VE.解析:丹毒是侵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癥。9. 軟組織急性扭傷 24h 內首選的物理治療是A. 超短波B. 熱敷C. 冷敷D. 調制中頻電E. 紅外線(分數: 1.00 )A.B.C. VD.E.解析:冷敷可以收縮局部血管,減輕急性期的滲出和腫脹。10. 壓瘡的誘因不包括A. 皮膚受壓B. 皮膚潮濕C. 皮膚衛生差D. 肌肉痙攣E. 營養狀況差(分數: 1.00 )A.B.C.D. VE.解析:肌肉痙攣與壓瘡的形成無直接關系。11. 腓腸肌、比目魚肌功能障礙提示脊髓損傷的水平在A. L3B. L4C. L5D.

14、 S1E. S2(分數: 1.00 )A.B.C.D. VE.解析:腓腸肌、比目魚肌功能障礙提示了S1 水平的脊髓損傷。12. 骶骨骨折時,最易受損傷的神經是A. S 和 S2B. S3 和 S4C. L4 和 L5D. L2 和 L3E. 股神經分數: 1.00 )A. VB.C.D.解析:骶骨骨折時組成腰骶神經干的骶1及骶2最易受損傷,可出現臀肌、腘繩肌和小腿腓腸肌群的肌力減弱,小腿后方及足外側部分感覺喪失。13. 在下列檢查中,哪項代表的意義是不正確的A. Dugas征表示髖關節是否脫位B. “ 4”試驗主要檢查髖關節的旋轉有否限制C. Thomas試驗是測驗髖關節的屈曲畸形D. 斜板試

15、驗主要用來檢查骶髂關節E. Gaenslen征陽性表示骶髂關節有病變(分數:1.00 )A. VB.C.D.E.解析:正常人肘部貼近胸壁時, 手掌能觸及到健側肩膀。 有肩關節脫位時患側上肢屈肘,肘部貼近胸壁時,手掌不能摸到肩峰,若以手掌觸摸肩峰時,則肘部不能貼近胸壁,是為Dugas征陽性。14. 運動過程中,工作肌肉的血管A. 擴張B. 收縮C. 先擴張后收縮D. 先收縮后擴張E. 不能肯定(分數:1.00 )A. VB.C.D.E.解析:運動時骨骼肌的血管床擴張,血流灌注增加。15. 關于苯巴比妥,下列哪項 不正確A. 選擇性作用于大腦皮質運動區而具有抗癲癇作用B. 可作為治療癲癇大發作的首

16、選藥C. 可長期維持用藥D. 對癲癇小發作無效E. 對精神運動性發作,部分有效(分數:1.00 )A.B.C. VD.解析: 解析 由于苯巴比妥含有苯基, 選擇性作用于大腦皮質運動區而具有抗癲癇作用。 對大發作療效好, 可作首選藥之一,對精神運動性發作,部分發作有效,但對小發作無效。本品中樞抑制作用較強,不作長 期維持用藥。16. 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增高,最先考慮是A. 感染B. 疼痛C. 骨質疏松D. 攣縮E. 長期制動(分數: 1.00 )A. VB.C.D.E.解析: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增高多見于各種化膿性細菌所致的急性感染。17. 慢性骨髓炎的診斷依據是A. 急性骨髓炎消退后1周B. 急

17、性骨髓炎消退后4周C. 急性骨髓炎消退后仍留有死骨、竇道或死腔D. 急性骨髓炎消退后2周E. 急性骨髓炎消退后3個月(分數: 1.00 )A.B.C. VD.E.解析:從急性骨髓炎轉為慢性骨髓炎是一個發展過程,其主要特點是死骨、死腔和竇道。18.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治療措施正確的是A. 抗病毒治療B 矯正咬合關系C. 使用抗生素D .最大幅度張口訓練D. 手術治療(分數: 1.00 )A.B. VC.D.E.解析:解析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治療措施包括:針對病因予以治療,如糾正不良咀嚼習慣(如單側咀嚼),并防止張口過大;矯正咬合關系;局部物理治療:消炎、鎮痛,改善張口范圍。故正確答案 為

18、B。19. 以下哪型不是頸椎病的類型A. 神經根型B. 脊髓型C. 交感型D. 椎動脈型E. 交叉型(分數: 1.00 )A.B.C.D.E. V解析:頸椎病中無交叉型。20. 類風濕脊柱炎屬于A. 感染性疾病B. 自身免疫性疾病C. 先天性疾病D. 遺傳性疾病E. 創傷性疾病(分數: 1.00 )A.B.C.D. VE.解析:21. 有關顱內血腫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 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致命的原發性腦損傷B. 硬膜外血腫:血腫位于顱骨內板與硬膜之間C. 腦內血腫:血腫位于腦實質內D. 依部位不同分為: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和腦內血腫E. 硬膜下血腫:血腫在硬腦膜與腦皮質之間(分數: 1.00 )

19、A. VB.C.D.E.解析:顱內血腫不是原發性腦損傷。22. 以下哪類不是顱腦損傷后發生異位性骨化的特點A. 位于肩肘髖部B. 位于大腿膝部C. 昏迷2周以上D. 有痙攣者E. 有長骨骨折者(分數:1.00 )A.B. VC.D.E.解析:異位骨化是指在軟組織岀現成骨細胞,并形成骨組織。多發生在髖關節、肘關節周圍,常見于神經 癱瘓的患者。23. 腦性癱瘓的損傷發生于A. 胎兒期B. 圍生期C. 胎兒期、圍生期D. 新生兒期E. 胎兒期、圍生期、新生兒期(分數:1.00 )A.B.C.D.E. V解析:腦性癱瘓是指從小兒岀生前至岀生后1個月內因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的腦損傷綜合征。24. 周圍

20、神經損傷的常見原因是A. 感染B. 外力C. 腫瘤D. 燙傷E. 失用(分數:1.00 )A.B. VC.D.E.解析:開放性損傷、牽拉傷和骨折脫位是臨床上常見的造成周圍神經損傷的原因苯二氮類,如阿普唑侖、艾司唑侖25. 傷殘人常見心理障礙是抑郁癥,可選擇抗抑郁藥A.B. 氯硝西泮、多塞平C. 氯丙嗪D. 阿普唑侖(分數: 1.00 )A.B.C.D.E. V解析:所述的這兩類抗抑郁藥是臨床常用有效的藥物,適合一般殘疾人應用26. 頸背部肌纖維組織炎早期最常見的癥狀是A. 頸背部肌肉萎縮B. 頸背部皮膚麻木感C. 頸背部肌肉痙攣D. 頸背部疼痛E. 頸背部皮膚與肌肉腫脹(分數: 1.00 )A.B.C.D. VE.解析:疼痛是肌纖維組織炎早期最常見的癥狀。27. 在維持關節活動度的持續牽引中,下列哪一項是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