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師說》理解性默寫精編版_第1頁
《勸學》、《師說》理解性默寫精編版_第2頁
《勸學》、《師說》理解性默寫精編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主備人:李亞楠審核人:趙立宏班級: _姓名: _勸學、師說理解性默寫分層達標: A 層 100% 達標B 層 90% 達標C 層 85% 達標1、 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惡” 的,必須用禮義來矯正, 所以他特別重視學習。 “性惡論”是荀子社會政治思想的出發點,他在勸學中首先提出學習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關鍵,解決根本問題在文中對應的語句是:_。2、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頭經過烘烤后發生變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復原了,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的語句是:,_,。3、 有時作者又采用對比的方法, 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 形成鮮明對照, 以增強文字的說服力。例如,在強調學習

2、必須持之以恒,用劣馬與好馬進行對比以說理的句子是:_ _,_;_,_。4、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了積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勸學中說“_ _,_。”5、“_”是說君子的天賦本性跟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終卻超過一般人,是因為“_” 。說明了利用學習可以彌補自己不足的道理。6、論語中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闭撌隽藢W習和思考的關系,在荀子的勸學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學與思的關系的句子是:_,_。7、以雕刻為喻,強調學習應當堅持,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的句子是:,。8、在文中強調學習應當用心專一,并且從正面設

3、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樣弱小,如果用心專一也會有所成的句子:_,_,_,_,_。9、“_,_?!蓖ㄟ^“木”與“金”的變化來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10 、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_,_。11 、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斷廣泛學習改造獲得的。“金”要鋒利,需“就礪”;人要改造成為“_”的君子,就要“_”可見,學習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112 、韓愈師說 中說: “(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边@與荀子· 勸學中“,_ , _?!钡挠^點相同。13 、荀子勸學中“_,_?!睆娬{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收獲大

4、的道理。14 、古代詩文中,有許多借助“風雨”來抒發感情的名句。而荀子勸學中則用“_,_?!眮硇蜗笳撌龇e累的重要性。15 、在文中強調學習應當專一,如果不專一,便會像螃蟹一樣,一無所成的句子是:_,_。16 、荀子勸學中“_ ,_ ,_ ;_ , _ _ ,_ _ ?!迸c劉禹錫的詩“芳草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倍急磉_出學生可以超過老師或者后人可以超過前人的思想。17 、荀子 ?勸學篇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這與韓愈師說中“ _ ,_ _ _ ”的觀點是相同的。18 、師說一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于師”的陋習,明確的指出了從師的標準:“ _ _ _ ,_,_,_?!?9 、柳宗

5、元曾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边@與韓愈師說中“_, _ _ _ , _ _ _”所描述的現象一樣。20 、中國是一個有著尊師傳統的國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教師作用的一句是:“,。”21 、師說一文不僅有嚴密的論證思路,而且有簡潔生動的語言表達,文中“_ ,_ _ 。”就凝練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從師的荒謬心態。22 、求學需要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別人請教,正如師說中所說“,”,否則,就會像韓愈在師說中批判的對象一樣,本末倒置,“,”。23 、在師說中韓愈所指的老師和教小孩子讀書的老師是不一樣的,即“彼童子之師,?!?4、師說中強調了從師是為

6、了學道,和他人的年齡大小無關的兩句是:“,?!?5、從師態度不同,結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遠,“”;今之眾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這就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是故“,”。26 、韓愈寫作師說一文的緣由是:“,?!?勸學理解性默寫答案1、學不可以已2.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3.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4.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5.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6 蟹六跪而二鰲,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7.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8.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9.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10.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11.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12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13 知明而行無過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師說理解性默寫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3、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4、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5、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6、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