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 錄1 國內外本學科現狀和發展趨勢2 學科建設已具備的基礎條件和能力2.1 工作條件 2.2 人才基礎2.3 科研及獲獎情況2.4學科建設的支撐條件和保障措施3.1 學科建設的內容3.2 學科建設的技術關鍵4 三年建設期的預期目標4.1 基礎建設目標4.2開展完成的科研項目及論文發表4.3 實施新技術新項目4.4學科隊伍建設5 學科建設方案、技術路線、組織方式與課題分解5.1 建設方案5.2 技術線路5.3 組織方式與課題分解 6 學科建設年進度安排和實施計劃6.1 第一年6.2 第二年6.3 第三年 7 經費預算與使用計劃 腫瘤內科重點學科建設可行性報告1、國內外本學科現狀和發展趨勢(1)
2、、現狀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增加,全球每年新發癌癥病例高達900萬人以上,死亡約500萬人,并呈逐年增高趨勢。因此,攻克癌癥病因、找到解決方法成為人類的首要任務。實體腫瘤治療首先應選擇手術治療,早期患者均可以通過手術達到完全切除甚至痊愈效果。通過特效化療藥物殺死腫瘤組織,達到治療效果,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腫瘤放療是通過射線殺死腫瘤組織,對皮膚性鱗癌等類型腫瘤效果顯著。滋養葉細胞腫瘤、睪丸腫瘤、Burkitt淋巴瘤、大細胞淋巴瘤、霍奇金病、兒童急性白血病、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等腫瘤目前化療可以根治(治愈率30%)。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細胞肺癌、胃癌、骨肉瘤等化療可
3、延長生存時間(治愈率30%)。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黑色素瘤、頭頸部癌、多發性骨髓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化療具有姑息療效。綜合治療可提高療效:術后放化療:乳腺癌、睪丸腫瘤、大腸癌、軟組織腫瘤等。先化療后手術:骨肉瘤、乳腺癌期、肺癌A期、卵巢癌等。不能手術的先化療后手術:小細胞肺癌、睪丸腫瘤、卵巢癌等。放化療同時進行:尤文瘤、肺癌等。化療與生物治療結合:NHL、胃癌、子宮頸癌、肺癌、大腸癌等。(2)、發展趨勢個體化治療:需要考慮具體病人的預期壽命、病人對治療的耐受性、期望的生存質量、病人的愿望、各種腫瘤的異質性等,科學設計綜合治療方案。通過相關基因的檢測,預測化療藥物的療效
4、,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個體化化療,已經成為提高療效、減少無效治療的合理選擇。省立醫院、安醫附院和我院已開展基因檢測指導下個體化治療。循環腫瘤細胞的檢測可有效地應用于體外早期診斷和化療藥物的快速評估屬我院獨家開展。 分子靶向治療:分子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來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來相結合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分子靶向性治療藥物的副作用常常很少,且可間接抑制腫瘤的增殖、進展,長期維持與宿主的共存狀態,靶向治療近年來在一些傳統的細胞毒類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常見腫瘤的治療上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分子靶向性藥物
5、大多為非細胞毒性的藥物,如果單獨用于對腫瘤的治療,效果往往不好,因此在臨床實驗中一般是與既往的治療方案并用。省立醫院、安醫附院和我院已開展用赫賽汀治療胃癌、乳腺癌;吉非替尼、埃羅替尼用于非小細胞肺癌,西妥昔單抗用于大腸癌、非小細胞肺癌和頭頸部腫瘤等,伊馬替尼治療胃腸間質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Bevacizumab、利妥昔單抗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介入治療:介入治療是介于外科、內科治療之間的新興治療方法,包括血管內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療。簡而言之,介入治療就是不開刀暴露病灶的情況下,在血管、皮膚上作直徑幾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經人體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設備如血管造影機、透視機、CT、MR、B超的引導下對病
6、灶局部進行治療的創傷最小的治療方法,可用于如肝癌、胰腺癌、肺癌、盆腔惡性腫瘤等治療。我科開展此項技術,屬市內領先水平。熱療:腫瘤熱療起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其原理是利用物理方法將組織加熱到能殺滅腫瘤細胞的溫度持續60-120分鐘,達到既破壞腫瘤細胞又不損傷正常組織的一種方法。熱療能殺滅腫瘤組織,提高機體免疫,抑制腫瘤轉移,對癌癥引起的胸腹水及疼痛有良好的效果,同時,熱療與放、化療合用可增強治療效果。溫度越高,效果越好。分為微波熱療、超聲波聚焦熱療、射頻熱療等,省立醫院和安醫附院未開展此項技術,我院獨家開展。基因治療:利用細胞工程技術將外源目的基因導入人體靶細胞或組織以取代有缺陷的基因,通過其正常
7、表達,以達到防治腫瘤的目的。根據功能基因導入方式不同分為體內基因治療和體外基因治療。目前省內各家醫院均未常規開展。生物治療:通過生物工程的方法,增強機體的防御功能,以抑制或殺傷腫瘤細胞,使機體的內環境得以穩定、平衡的一種療法。我院已開展免疫細胞療法,省立醫院和安醫附院尚未開展。I125粒子植入放療:它是在CT和超聲引導下,將發出低能量射線的碘125粒子直接植入腫瘤組織內,對腫瘤組織進行持續性的、最大程度的毀滅性殺傷。省立醫院和安醫附院未開展此項技術,我院獨家開展。2、學科建設已具備的基礎條件和能力2.1、科室現狀我院腫瘤內科始建于2000年,歷經十多年發展,目前已建成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
8、在合肥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現代化腫瘤專科。現為安徽醫科大學腫瘤內科學碩士授予點,合肥市第一批市級重點扶持學科。腫瘤內科下設有腫瘤內科;腫瘤微創治療中心包括超聲聚焦刀治療、射頻消融、微波治療等;腫瘤放療中心和PICC手術室等。全科共三個病區,開放專科床位135張,開設普通門診和專家門診,2010年-2012年住院病人共4933人次,病床利用率平均為94.57%,三日確診率99.6%,治愈好轉率90.3%。承擔安徽醫科大學、安徽醫學專科學校等多所院校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任務。2.2、人才梯隊學科目前已形成比較完整的階梯式技術隊伍。現有專業技術人員20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其中安徽醫科大學副教授3人,碩士
9、生導師1人,中級職稱5人,初級11人,有博士1人,碩士10人。專科護士44人,其中中級職稱4人。學科人才年齡及梯隊合理。同時學科有計劃的培養碩士研究生,在讀5人。共完成并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合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二項。2.3、學科帶頭人和業務骨干學科帶頭人:夏云紅,腫瘤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腫瘤內科主任,安徽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安徽省醫學會腫瘤內科分會委員,合肥市抗癌協會委員。從事腫瘤內科工作近20年,對腫瘤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危重病癥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先后參與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973項目以及省、市級科研課題研究,2011年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2012
10、年獲得“湯釗猷-上海建設銀行肝癌診療”優秀論文三等獎。發表論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論文3篇。業務骨干一:黃勇,腫瘤內科行政副主任,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安徽省醫學會腫瘤科分會委員。從事惡性腫瘤的放射治療工作19年,先后在上海腫瘤醫院、安醫大附院進修學習。熟練掌握腫瘤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與治療。擅長腦腫瘤、肺癌、乳腺癌、大腸癌等腫瘤的放射治療。先后承擔省、市級科研課題各一項,發表論文3篇。業務骨干二:孔凡良,腫瘤內科行政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安徽省醫學會乳腺病學會委員、合肥市內科學會委員,從事血液、腫瘤內科工作20余年,熟練掌握血液腫瘤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與治療,在省級期刊
11、發表論文5篇。2.4、專業技術水平本學可目前能開展惡性腫瘤的放療、化療、微創、免疫、中醫等多種治療手段,晚期腫瘤治療生存期達市內先進水平(如晚期肺癌2年生存率約60-70%,1年生存率40%)。局部治療(腔內化療、動脈介入、放療、腫瘤微創)與全身化療的同步進行,應用于肺癌、乳腺癌、肝癌、胃腸道等腫瘤。以免疫、基因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腫瘤,如DC細胞、CIK細胞、NK細胞、P53基因治療及赫賽汀、易瑞沙等在部分病例中出現較好療效。已開展超聲熱療結合化療來提高藥物的敏感性,療效提高,無副作用,患者易接受,正開展隨機對照前瞻性臨床研究。PICC置管術的開展,減少了化療相關靜脈炎的發生,我科常規開展。這
12、些項目具備省內先進水平,市內領先。目前優勢項目:圖像引導三維調強適行放療、超聲聚焦刀化療增敏、微創治療、免疫細胞治療等,部分達國內先進水平。2.5、科研實力及學術水平、 科室注重學術能力的建設,狠抓科研和論文撰寫,近三年來取得了很大的進步。2006年承擔了市科技局重點課題:“高壓氧聯合化療治療轉移性胃癌的臨床研究”,2009年該課題獲得合肥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0年參與科技局課題:“信息化臨床護理路徑的研究與應用”研究,2012年該課題獲得合肥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目前承擔院級科研課題3項:(1)B7-H1的表達與結直腸癌術后復發轉移的關系研究;(2)檢測H2A預測結直腸癌化療療效的研究;(
13、3)Id在結直腸癌表達的預后意義。發表SCI級論文6篇,中華1篇(均為第一作者),統計源或核心期刊共19篇。腫瘤科實驗室 腫瘤生物治療中心(合作研究)2.6、學科設備學科有進口超聲聚焦刀、電子胃腸、十二指腸鏡、腫瘤射頻消融治療儀、重癥監護儀、輸液泵、包括1.5T和3.0T西門子核磁共振系統一套,64排螺旋CT、美國瓦里安直線加速器、DSA系統一套、DR系統、CR系統、流式細胞儀、CO2培養箱、超凈臺、進口熒光顯微鏡和倒置相差顯微鏡等。 腫瘤科美國瓦里安直線加速器 腫瘤射頻消融治療儀 腫瘤介入治療 腫瘤科微波治療儀2.7、繼續教育情況三年來承擔了安徽醫科大學本科生臨床理論教學130個學時,帶教本
14、科和大中專實習生150余人次,培養省內外進修醫生10余人次。2011年和2012年又先后兩次舉辦合肥市繼續教育學習班,參會學員400余人。同時每年均代表市抗癌學會、市二院舉辦多期市級繼續教育學術講座。2.8、學科建設的支撐條件和保障措施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為了提高醫院的品牌和影響力,特別腫瘤學科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及支撐政策,學科建設經費專款專用,醫院按需要配套;大型儀器如直線加速器、超聲聚焦刀等均全額撥款購置;重點學科的建設、省級、廳級和市及課題立項、成果獎勵的款項,醫院均預經費匹配。確保對重點學科在人才引進、培養,設施、設備購置,建設經費配備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醫院還建立了圖書室、電子閱覽
15、室,腫瘤科實驗室等。3、學科建設的內容和技術關鍵 立足專業,面向市場,充分發揮我院的地域優勢和行業優勢,在繼續保持和發展原有學科特色與優勢的基礎上,以建設市級以及將來的省級重點學科為目標,緊跟學科前沿發展動向,開展廣泛的國內外合作,將本學科建設成為具有市內一流水平,在省際同行具有一定影響的強勢學科,使其成為地區最具特色和前沿技術的腫瘤特色專科。重點學科建設重點圍繞學術團隊建設,人才培養與引進,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以及教學科研基本條件建設為主要內容開展工作。3.1、學術團隊建設培養學術梯隊的團隊精神,提高學科帶頭人的組織協調能力及學術水平,擴大在省市同行中的學術影響。積極吸收青年醫師參與科室建設和
16、科研工作,培養其獨立承擔科研任務的能力,培育一個具有市內一流水平,能承擔科技攻關任務、跨學科的青年科技創新團隊。3.2、人才培養與引進培養和引進人才人數增加,包括碩士、博士研究生以及特殊專門人才,培育濃厚的學術氣氛,舉辦省市級乃至國家級學術活動,明顯提高腫瘤學科影響力。3.3、學術能力提升在如期完成現有院級科研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再爭取申報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市級科研課題立項、院級科研課題立項,積極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擴大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范圍和規模。3.4、學術交流參與國內外與本學科有關的重大學術會議,每年2次國際性或全國性學術交流會議,參加省級以上學術會議2-3人次以上。實現與我國知名
17、醫院對接,進行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等多方位廣泛合作,力爭獲得2-3次合作主持或承辦大型學術會議。加強與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安徽醫科大學、安徽省立醫院的長期交流與合作。每年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院交流2-4人次。聘請國內知名教授和專家為客座教授,指導學科建設和規劃。3.5、醫教研基礎條件建設3.5.1、改善現有的病房條件。提供環境舒適、設施齊全的單人、雙人和三人病房。3.5.2、開設專科教研室及實驗室,配備相關設備,便于教學與科研。3.5.3、開設腫瘤免疫細胞治療中心,更好的為病人服務。3.5.4、主治醫師要向本專業腫瘤的射頻消融、微波和粒子植入治療發展。3.5.5、加強對中青年醫師
18、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從而提高對急診和疑難重癥的救治能力。3.5.6、配備相關實驗設備,開展腫瘤綜合治療與研究。4、三年建設期的預期目標(包括:基礎建設目標、開展和完成科研項目、成果獲獎、實施新技術新項目、整體醫學水平提升、學科隊伍建設推進等方面)4.1、基礎建設目標4.1.1、改善現有的病房條件。4.1.2、建立腫瘤生物治療中心。4.1.3、開設專科教研室和實驗室,配備相關設備,便于教學與科研。4.1.4、添置腫瘤射頻消融及微波治療儀,建立腫瘤微創治療室。4.1.5、添置腫瘤I 125粒子植入治療設施。4.1.6、開展圖像引導下精確放射治療。4.2、科研與論文寫作積極申報國家自然科
19、學基金項目,爭取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立項,1項廳級課題立項,2項市級科研課題立項,3個院級科研課題立項,擴大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范圍和規模。確保重點學科建設周期內發表CN論文不少于20篇,其中SCI論文不少于3篇。4.3、實施新技術新項目4.3.1、開展TK1檢測預測腫瘤化療療效4.3.2、開展循環腫瘤細胞檢測預測化療療效4.3.3、開展腫瘤的NK細胞、TIL細胞免疫治療4.3.4、開展基因檢測指導下的個體化化療4.3.5、開展基因檢測指導下的腫瘤的分子靶向治療4.3.6、開展惡性腫瘤的精確放療4.3.7、開展微創綜合治療4.4、整體醫學水平提升4.4.1、主治醫師要向本專業“亞學科”(如:放射治
20、療、射頻消融、微波治療、I 125粒子植入治療等)發展。4.4.2、加強對中青年醫師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從而提高對急診和疑難重癥的救治能力。4.4.3、對科室現有的優勢項目和特色項目如分子靶向治療、超聲聚焦刀聯合化療等,努力做大做精,提高整體醫療水平。4.5、學科隊伍建設推進4.5.1、引入6名博士生。4.5.2、引入13-14名碩士研究生。4.5.3、加強對中青年骨干醫師的培養,選派12名到國內頂級醫院專科進修深造,選派1名到國外進修深造。4.5.4、學科帶頭人和骨干到國內頂級醫院短期參觀學習1次年。4.5.5、培養年輕的潛學科帶頭人1-2名。4.5.6、積極同國內、省內一流知名
21、醫院進行學術交流,穩步推進學科隊伍的建設和發展。4.5.7、副主任醫師達到4人、主任醫師增加3人。5、學科建設方案、技術線路、組織方式與課題分解5.1、學科建設方案在現有學科建設成果的基礎上,用3年的時間在我院建設腫瘤內科市級重點學科,鞏固和發展原有學科優勢,壯大學術群體,提高學術水平和學術地位,加強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的培養,進一步發展壯大學術隊伍,強化科學研究,擴大學科,加強綜合實力,加快發展速度,爭取盡快達到市級重點學科的要求。 5.2、技術線路、組織方式5.2.1、要積極營造濃郁的學術氛圍,抓住兩個關鍵環節,即學科帶頭人的教風和全科醫師的學風,要求每位醫師過三關(教學關、科研關和醫療
22、關),要有一批高水平的骨干醫師,這是學科建設的關鍵。 5.2.2、加強與全國知名醫院和當地龍頭醫院之間的聯系,取得他們的認可,爭取合作項目,建成腫瘤學醫教研基地。5.2.3、加強科研資金的投入和科研工作的比重,應橫向縱向多渠道爭取資金,提高科研創新水平。5.2.4、多舉辦學術活動,多發表有影響的論文,擴大學科影響力。5.2.5、加強與本市社區醫院合作醫療,暢通雙向轉診機制。5.3、課題分解(準備申報的課題)5.3.1、抑制microRNA-141逆轉非小細胞肺癌化療耐藥的研究主持人:夏云紅參與研究:腫瘤專業碩士研究生,腫瘤科全體醫護人員5.3.2、NK細胞用于胃癌治療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主持人:夏
23、云紅參與研究:腫瘤專業碩士研究生,腫瘤科全體醫護人員5.3.3、循環腫瘤細胞數目預測乳腺癌的化療療效主持人:夏云紅參與研究:腫瘤專業碩士研究生,腫瘤科全體醫護人員5.3.4、TK1預測大腸癌化療療效以及與臨床預后的關系主持人:孔凡良參與研究:腫瘤專業碩士研究生,腫瘤科全體醫護人員5.3.5、吡非尼酮逆轉肝癌免疫抑制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主持人:夏云紅參與研究:腫瘤專業碩士研究生,腫瘤科全體醫護人員5.3.6、適行放療聯合紫杉醇治療晚期胰腺癌的臨床研究主持人:黃勇參與研究:腫瘤專業碩士研究生,腫瘤科全體醫護人員在申報課題研究的同時,我科將及時收集國內外文獻,隨時掌握國內外腫瘤基礎及臨床發展動向,制定新
24、的研究方向。學科將根據每個人的發展方向,制定相關的課題進行研究,同時對確定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的科研課題,將每一課題找出重要方面,分解成各個單獨的,并互相有聯系的小課題進行研究,在科主任領導下,由各級人員分工進行,最后聚成合力,保障獲得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六、學科建設年進度安排和實施計劃 1、2014年:在保證原專業技術正常開展的基礎上,爭取今年再開展2項新技術,包括腫瘤放療的開展;確保院級在研課題的正常進行,申報國家、省、廳、市級課題各1個:肝星狀細胞與肝癌免疫抑制的基礎和臨床研究、microRNA-141與非小細胞肺癌化療耐藥的研究、TK1預測大腸癌化療療效以及與臨床預后的關系。全年
25、發表CN論文不少于5篇,SCI論文至少1篇;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1-2人次,參加省級專科學術會議2-3人次,爭取邀請國內知名專家來院講學1-2次,派出1-2名中青年醫師外出進修學習,以進一步提高學科的整體水平。購買相關設備,開展射頻消融、微波治療、I 125粒子植入治療。引進博士3名,碩士6名。2、2015年:把已開展的技術項目做精做細,免疫細胞的治療與研究。繼續申報國家、省、廳市級課題或保證省、廳市級課題的正常進行,申報院級課題1項:循環腫瘤細胞數目預測乳腺癌的化療療效。全年發表CN論文不少于6篇,SCI論文不少于1篇;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1-2人次,參加省級專科學術會議2-3人次,爭取邀請國內知名專家來院講學1-2次,主辦市級學術會議1次,按時完成院級課題: (1)B7-H1的表達與結直腸癌術后復發轉移的研究,(2)檢測H2A預測結直腸癌化療療效的研究的結題工作,(3)Id的表達與結直腸預后的關系。引進博士3名,碩士6名。建成腫瘤研究所。3、2016年:做好日常醫、教、研工作,使之更上一個臺階,開展新項目如基因檢測指導下的個體化化療,基因檢測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兒童課題申報書范文
- 2022屆高考統考化學人教版一輪復習教師用書:第1部分 第8章 第4節 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教案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應對策略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考試交流平臺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與疾病防控試題及答案
- 勇往直前學期新氣象計劃
- 項目管理專業人士考核方法試題及答案
- 資格認證考試技能提升試題及答案
- 獨特復習方式的證券從業試題及答案
- 新疆阿克蘇地區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部編版質量測試(上學期)試卷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虹口區高三語文二模作文題目解析及5篇范文:機器成為思想的引擎必將給蘆葦帶來深刻的變化
- 2025年甘肅西北永新集團招聘1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檢測站登錄員試題及答案
- 委托選礦加工合同協議
- 食堂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 2025年健康管理師考試信息整合試題及答案
- 矮小癥的護理措施
- CISP-PTE培訓課件教學課件
- 2024年襄陽市樊城區城市更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年中國酸奶飲品行業市場深度評估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 2025年新高考歷史預測模擬試卷黑吉遼蒙卷(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