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閱讀練習_第1頁
屠呦呦閱讀練習_第2頁
屠呦呦閱讀練習_第3頁
屠呦呦閱讀練習_第4頁
屠呦呦閱讀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變世界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開堂坐診的父親摘引詩經中的一句話“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為她取名。“蘋”指的是蒿類植物,人們驚嘆于從取名開始,屠呦呦的命運注定要與這棵神奇的小草連在一起。受父親影響,屠呦呦從小就喜歡翻看醫書,對中草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樹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帶著這個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醫學院藥學系。大學四年,屠呦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分配到中醫研究院工作。1967年5月23日,我國緊急啟動“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項目,代號為“523”,屠呦呦被任命為“523”項目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項目背后是殘酷的現實:由于惡性

2、瘧原蟲對以氯喹為代表的老一代抗瘧藥產生抗藥性,如何發明新藥成為世界性的棘手問題。要在設施簡陋和信息渠道不暢通的條件下,短時間內對幾千種中草藥進行篩選,其難度無異于大海撈針。由于實驗室沒有配套的通風設備,加上經常和各種化學溶劑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結核、肝病等多種慢性疾病。但這些看似難以逾越的阻礙反而激發了她的斗志,通過翻閱歷代本草醫籍,四處走訪老中醫,甚至連群眾來信都不放過,屠呦呦終于在2000多種中草藥中整理出一張含有640多種草藥、包括青蒿在內的抗瘧單驗訪集。可在最初的動物實驗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尋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在查閱了大量文獻后,屠呦呦在東晉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發現了對

3、青蒿治療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屠呦呦意識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溫提取破壞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進行實驗,嘗試在不同攝氏度的條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敗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終于如愿以償地從第一百九十一號樣品中獲得了抗瘧效果達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們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他們將這種無色的結晶體物質命名為青蒿素。為進一步完善這種新型特效藥物,屠呦呦還率隊歷時六年,排除干擾,克服困難,成功開發出了一種抗瘧療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復發率卻極低、用藥劑量更小、使用起來更方便的抗

4、瘧新藥物,即雙氫青蒿素。1990年3月,雙氫青蒿素一舉通過了技術鑒定,成為人類抗擊瘧疾的“有效武器”。當年大協作的“523”項目以“勝利完成”而告終,“523”項目的科研成果鑒定會最終認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國科技工作者集體的榮譽,6家發明單位各有各的發明創造”,在這個長達數頁的結論中,只字未提發現者的名字。然而貢獻的歸屬卻在后來的幾十年中爭議不斷,屠呦呦則被很多人認為“不夠淡泊名利”“個性執拗”。2004 年,泰國瑪希敦獎將 5 萬美元和一枚獎章頒發給了青蒿素研發團體,大多數青蒿素研究參與者贊成將這筆獎金捐給盛產青蒿的四川酉陽地區的中學。這時,屠呦呦提出,必須先明確她個人應該享有 50以上

5、獎金的份額,然后,由她以個人名義捐給酉陽。2009年,屠呦呦編寫的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一出版,就因為引文署名的細節而招致批評: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組和研究成員的作用。反對者認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在“523”項目中的作用。2011年9月,81歲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醫學獎的領獎臺,斬獲臨床醫學研究獎,那是彼時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獎項。在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個靠“洞察力、視野和頑強的信念”發現了青蒿素的中國女人。拉斯克醫學獎認為,屠呦呦是第一個把青蒿素引入523項目組,第一個提到100%活性,第一個做臨床實驗,這三點中的任何一點都足夠支撐她得這個獎。可見這個獎項注重科學發

6、現的思維,而不在乎是誰做的。四年后,2015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這位中國女科學家,以表彰她發現青蒿素,顯著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并不認可集體成就的諾貝爾獎,把獎項頒給了在青蒿素研究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個人。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見的一種植物,郁郁蔥蔥地長在山野,外表樸實無華,卻內蘊無窮的魔力。屠呦呦說,她只是一個普通的植物化學研究人員,但作為一個在中國醫藥學寶庫中有所發現,并為國際科學界所認可的中國科學家,她感到自豪。(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A文章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屠呦呦從小樹立治病救人理想到最終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歷,成功塑造了一個勤奮鉆研

7、,不懈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形象。B“氯喹”是青蒿素藥物出現之前的老一代抗瘧藥的代表,它的“抗瘧”效果遠不如青蒿素藥物顯著。C由于條件艱苦,屠呦呦在試驗中患上了多種慢性疾病,但她沒有退縮,堅持工作,先后完成了抽取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研制、開發雙氫青蒿素等工作。D屠呦呦因肘后備急方中對青蒿治療方法的描述受到啟發,開始進行低沸點提取實驗,很快便成功發現青蒿素。E本文在平實的敘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學色彩的描寫,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和感染力;作者重點記敘屠呦呦研發青蒿素的艱難歷程,描寫細膩,有很強的說服力。(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貴的精神品質?請簡要概括和分析。(6分)(3)屠呦呦及其團隊能在上世紀70年代艱

8、苦的條件下發現青蒿素及其抗瘧功效,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4)屠呦呦因維護個人權益的行為被很多人認為“不夠淡泊名利”“個性執拗”,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結合文本并聯系實際談一談。(8分)12.(1)答A給 3分,答C給 2分,答E給1分;答B 、D不給分。(B項說“氯喹”的“抗瘧”效果“遠不如青蒿素藥物顯著”于文無據;D項“很快便成功發現青蒿素”錯誤;E項“描寫細膩”有誤,記敘屠呦呦研發青蒿素的艱難歷程,是平實的語言,沒有細膩的描寫。)(2)治病救人、造福人類的高度責任感。從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識和努力為無數飽受瘧疾病痛之苦的人們帶來了生的希望。埋頭苦干、鍥而不舍的

9、科學精神。面對條件簡陋、信息閉塞等多重困難,堅持研究,終于開發出人類抗擊瘧疾的“有效武器”。吃苦耐勞、甘于犧牲的奉獻精神。大量查閱本草醫籍,四處走訪老中醫,身患多種慢性疾病仍然不輟研究。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執著態度。她不顧眾人非議,堅持維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為自己的付出正名。(答出其中3點即可)(3)豐富的知識及能力儲備。家學淵源以及北京醫學院藥學系的系統學習使屠呦呦在中醫藥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能力。勤于思考。屠呦呦善于思考,不斷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她把目光投向歷代醫藥學典籍,從前人的經驗中受到啟發,取得了關鍵性突破。鍥而不舍。在“抗瘧”漫長的攻關歲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們經歷諸多困難大量實驗

10、,無怨無悔,鍥而不舍,經歷多次失敗才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團隊力量。在“抗瘧”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軍奮戰,這漫長浩大的工程是“523”團隊以及無數科研人員團結合作完成的。中醫中藥是個巨大的醫藥寶庫,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們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了中醫藥研究,因而能取得成功。(答出其中3點即可)(4)屠呦呦應該維護自己的個人權利,我不認為這是“不夠淡泊名利”“個性執拗”。(2分)屠呦呦帶領團隊長期辛苦工作,還因為研究影響了個人身體健康,最終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維護權利是對她自己付出的承認,是對自己的尊重。在青蒿素的研發過程中屠呦呦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一個把青蒿素引入523項目組,第一個提

11、到100%活性,第一個做臨床實驗。以科學發現的思維帶領課題研究走向了正確的方向,她的決定性作用得到了拉斯克醫學獎和諾貝爾獎的認可。(結合文本分析,4分)在科學研究面前,真理、真相都應該得到尊重,實事求是才是真正的科學精神。當下學術造假問題嚴重,我們更應該還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應得的承認,鼓勵更多的人才進行真正的學術研究。(聯系現實分析,2分;若認同屠呦呦“不夠淡泊名利”“個性執拗”,結合文本和現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屠呦呦與青蒿素2015年10月5日,從瑞典斯德哥爾摩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

12、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訪的屠呦呦終于把記者請進家門,一再強調“也沒什么好講的”,她還通過央視發表自己獲獎感言,她說,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獲得諾貝爾獎是一項很大的榮譽,青蒿素這項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體公關的成績,青蒿素獲獎是中國科學家集體的榮譽。在諾貝爾獎之前,大部分人或許都不知道屠喲喲是何許人,一夜之間她蜚聲國內外,而以她為領導的研發小組研制的新型抗瘧疾藥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詩經·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

13、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聞目睹中藥治病的奇特療效,立志探索它的奧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選擇了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藥學專業。在專業課程中,她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最感興趣。大學畢業后,屠呦呦就職于中國中醫研究院。那時該院初創,條件艱苦。屠呦呦在設備簡陋連基本通風設施都沒有的工作環境中,經常和各種化學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無旁騖,埋頭從事中藥研究,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當年輕的屠呦呦開始這項研究的時候,她當然不會意識到,在漫長而曲折的研究“抗瘧”的道路上,有一頂金光閃閃的王冠正在等待她

14、來摘取。瘧疾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世界約數10億人口生活在瘧疾流行區,每年約2億人患瘧疾,百余萬人被奪去生命。特別是上世紀60年代初,全球瘧疾疫情難以控制。當時正值美越交戰,在越美軍因瘧疾減員80多萬人。美國不惜投入,篩選出20多萬種化合物,卻未找到理想的抗瘧新藥。因瘧原蟲對喹啉類藥物已產生抗藥性,所以,防治瘧疾重新成為各國醫藥界攻克的目標。繼美國之后,英、法、德等國也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尋找有效的新結構類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國從1964年重新開始對抗瘧新藥的研究,從中草藥中尋求突破是整個工作的主流,但是,通過對數千種中草藥的篩選,卻沒有任何重要發

15、現。在國內外都處于困境的情況下,1969年,39歲的屠呦呦臨危受命,出任該項目的科研組長。她從整理歷代醫籍著手,四處走訪老中醫,搜集建院以來的有關群眾來信,編輯了以640方中藥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然而篩選的大量樣品,對抗瘧均無好的苗頭。她并不氣餒,經過200多種中藥的380多個提取物進行篩選,最后將焦點鎖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實驗發現,青蒿的抗瘧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統查閱文獻,特別注意在歷代用藥經驗中提取藥物的方法。當她再一次轉向古老中國智慧時,東晉名醫葛洪肘后備急方中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可治“久瘧”。琢磨這段記載,她認為很有可能在高溫的情況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壞了。于是

16、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對鼠瘧的效價顯著提高;接著,用低沸點溶劑提取,效價更高,而且趨于穩定。終于,在經歷了190次失敗后,青蒿素誕生了。這劑新藥對鼠瘧、猴瘧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瘧疾,一個肆意摧殘人類生命健康的惡魔,被一位中國的女性科學家制服了。屠呦呦,以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在中華科技史上譜寫了一部精彩的人生傳奇。“這一醫學發展史上的重大發現,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瘧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礎生物醫學領域,許多重大發現的價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內顯而易見。但也有少數,它們的誕生對人類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義是立竿見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們一起研發的抗瘧藥物青蒿

17、素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這是2011年度拉斯克獎的頒獎詞。2015年的諾貝爾獎雖然有些姍姍來遲,但畢竟是令人慶幸的。當頒獎詞的莊嚴聲韻回響在地球上空的時候,各種膚色的人都在向這位耄耋老人表達深深的敬意。(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A.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這美好的期待既是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著,吃著青草,象征和諧之意,又有小鹿象征人才,父母希望女兒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之意。B.瘧疾是摧殘人類生命健康的惡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萬人被它奪去生命。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都在努力研發制服它的新藥物,我國的科學家率先完成了這個任務。C.在基礎生物醫學領域,許多重大的發

18、現,不可能在短期內讓人們看見它們顯著的價值和效益。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們一起研發的抗瘧藥物青蒿素就是這樣。D.本文在平實的敘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學色彩的描寫,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和感染力;作者重點記敘屠呦呦研發青蒿素的艱難歷程,描寫細膩,有很強的說服力。E.拉斯克獎是美國最有影響的生物醫學獎,正因為屠呦呦獲得的拉斯克臨床醫學這個世界上最有聲望的大獎之一,為她如今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屠呦呦獲得突破性進展,最關鍵的步驟是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3)屠呦呦獲得成功的因素有那些,結合文章進行概括分析。(6分)(4)文中說“各種膚色的人都在向這位耄耋老人表達深深的敬意”,結

19、合全文,聯系現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8分)答案:(1)AB(答A2分,答B3分,答D1分)【解析】本題考查綜合分析理解實用類文本的能力。C項張冠李戴,文中倒數第二段說“屠呦呦研發的抗瘧藥物青蒿素”起的作用和意義立竿見影,而不是“不可能在短期內看見顯著的價值和效益”。D項“描寫細膩”有誤,記敘屠呦呦研發青蒿素的艱難歷程,是平實的語言,沒有細膩的描寫.故1分。E強加因果)。(2)改進提取藥物的方法(2分)。從東晉名醫葛洪的有關記載中受到啟發,認識到可能在高溫的情況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壞了(2分);改用乙醇冷浸法(1分);又采用低沸點溶劑提取法。(1分)。(3)源于興趣理想的動力:自幼耳聞目睹

20、中藥治病的奇特療效,立志探索它的奧秘。選擇了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藥學專業。就職于中國中醫研究院。克服困難的執著精神:屠呦呦在設備簡陋連基本通風設施都沒有的工作環境中,經常和各種化學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無旁騖,埋頭從事中藥研究,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果。研究操作的實踐能力:從整理歷代醫籍著手,四處走訪老中醫,搜集建院以來的有關群眾來信,進行大量實驗;臨危受命領導團隊的才干:39歲的屠呦呦臨危受命,出任該項目的科研組長。(每點2分必須先概括再聯系原文分析,答出三點即可)(4)“各種膚色的人表達敬意”的原因是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屠呦呦研發的青蒿素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瘧疾患者的

21、生命。“向這位耄耋老人表達敬意”意味著85歲的老人屠呦呦以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在中華科技史上譜寫了一部精彩的人生傳奇。這種“敬意”源于:瘧疾這個肆意摧殘人類生命健康的惡魔,被一位中國的女性科學家制服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有著像屠呦呦一樣為理想克服困難、執著奮斗的堅強毅力,不為名利、潛心研究的科研精神,即使獲獎依然不忘團隊的合作精神;難能可貴的是屠呦呦查閱中國古老的醫藥典籍,利用現代的科研方法提取的青蒿素是具有中國醫藥特色的科研成果,為中醫藥學增光,更為中華文化添彩,她激勵著國人、華人為世界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材料一:從中醫古籍里得到啟發,通過對提取方法的改進,首先發現中藥青蒿的提取物有高

22、效抑制瘧原蟲的成分,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的發現,在全球范圍內挽救了數以百萬人的生命,她因此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呦呦,是鹿鳴的聲音,典出詩經。打開屠呦呦所著的青蒿及青蒿類藥物一書,第一頁就是那句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蒿”。這來自詩經·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冥冥中安排,屠呦呦的人生注定要與這棵神奇的小草連在一起。作為一名生藥學專業學生,屠呦呦考入北京醫學院時就和植物等天然藥物的研發應用結下不解之緣。瘧疾是世界性傳染病,每年感染數億人,并導致幾百萬人死亡。上個世紀60年代,引發瘧疾的寄生蟲瘧原蟲對當時常用的奎寧類藥物已經產生了抗藥性,影響嚴重。1967年5月

23、23日,中國政府啟動“523項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結構、克服抗藥性的新型抗瘧藥物,60多家科研機構、超過500名科研人員參與。1969年初,39歲的屠呦呦被任命為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523項目”課題組組長。她一方面查閱中國中醫藥經典著作,從中挑選出2000多個候選配方;一方面深入民間,打聽治療瘧疾的秘方和驗方。屠呦呦和她的團隊耗時3個月,從包括各種植物、動物、礦物在內的2000多個方藥中整理出640個,再從中進行100多個樣本的篩選,最終選出的胡椒“雖然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84%,但對瘧原蟲的抑殺作用并不理想”;而“曾經出現過68%抑制瘧原蟲效果”的青蒿,在復篩中因為結果并不好而被放棄。它

24、雖能有效抑制寄生蟲在動物體內的生長,但療效卻不持續。為了找到答案,屠呦呦又一頭扎進文獻堆。青蒿,民間又稱作臭蒿和苦蒿,是在我國南北方都很常見的一種植物,別看它的外表樸實無華,卻有治病救人的“魔力”。青蒿的抗瘧功能,首見于公元340年東晉葛洪撰寫的中醫方劑肘后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古人為何將青蒿“絞取汁”,而不用傳統的水煎熬煮中藥之法?屠呦呦意識到,高溫提取可能破壞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設計了實驗過程,改用沸點較低的乙醚為溶劑。這個細節,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1971年10月4日,在經歷了190次的失敗后,屠呦呦終于獲得了對動物體內瘧原蟲抑制率100%的青蒿

25、中性提取物。青蒿提取物的抗瘧作用對人類也安全有效嗎?為了盡快得到答案,課題組的科學家們勇敢地充當了首批志愿者。不久后,屠呦呦課題組又獲得了抗瘧有效單體的提純物質,并將其命名為青蒿素。青蒿的抗瘧作用,推開了青蒿素的一道門。1973年,青蒿素首次用于臨床,在海南省對21例惡性瘧疾及間日瘧進行了臨床觀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1979年12月,當有關青蒿素的第一篇英文報道發表時,遍布全國的青蒿素研究小組已將這種藥物用于2000多名患者。對比研究顯示,青蒿素的見效時間較傳統藥物氯喹快得多,且大大降低了副作用。之后,屠呦呦及其課題組的研究成果也被全世界無償共享了。曾在1983年至1993年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

26、藥研究所所長的姜廷良,最感佩的是屠呦呦和她的團隊的執著、奉獻精神。他說,他們的研究過程非常曲折,在選材、提取、臨床試驗等環節都困難重重。如果沒有執著的精神,在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研究都可能中止。姜廷良清楚地記得,在做青蒿素動物實驗時,曾發現有一過性轉氨酶升高等現象。屠呦呦和她的兩位同事不顧個人健康,決定親自試服。親身證實了藥物安全,然后才投入臨床給病人服用。當時的科研條件簡陋環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時時發出刺鼻的氣味后來,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她團隊中的鐘裕容,肺部發現腫塊,切除了部分氣管和肺葉;另一位研究人員崔淑蓮,很早就過世了。倏忽四十年,仿佛經歷了一個輪回。當年那支意氣風發的科學團

27、隊,如今都已年屆耄耋,但在研究青蒿素已有十幾年的浙江大學藥學院副研究員周慧君看來,青蒿素仍是目前全球公認的最有效的抗瘧藥物,“未來它還將更多地造福人類。” 世界衛生組織說,坦桑尼亞、贊比亞等非洲國家近年來瘧疾死亡率顯著下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廣泛分發青蒿素復方藥物。僅在贊比亞,由于綜合運用殺蚊措施和青蒿素類藥物療法,2008年瘧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青蒿素復方藥物被飽受瘧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稱為“中國神藥”。屠呦呦也被稱為“青蒿素之母”。(綜合2015年10月6日長江日報、湖北日報,有改動)材料二: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昨日揭曉,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

28、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屠呦呦昨日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晚上看電視的時候才知得諾貝爾獎。得獎沒有特別感覺,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因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齊拉特評價說:“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從中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于瘧疾治療,這表明中國傳統的中草藥也能給科學家們帶來新的啟發。”她表示,經過現代技術的提純和與現代醫學相結合,中草藥在疾病治療方面所取得的成

29、就是很了不起的。(新華社)材料三: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歷史條件所致,落選院士則值得探究。據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屠呦呦是因為學術水平不高、科學貢獻不大而落選院士嗎?答案顯然不是。據熟悉屠呦呦的人說,屠呦呦“不善交際”,還比較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比如在會議上、個別談話也好,她贊同的意見,馬上肯定;不贊同的話,就直言相諫,不管對方是老朋友還是領導”(屠呦呦的老同事李連達院士語)。(湖北日報新聞)(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    )(    )(5分)A屠呦呦從肘后備急方中得到靈感,探索出低溫提取方法,經歷190次失敗終于獲得高效青蒿中性提取物,進一步提純后將其命名為青蒿素。 B屠呦呦不善交際,為人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遇到不贊同的意見就直言相諫,不管對方身份,因此多次參評院士落選。C1969年,屠呦呦被任命為“523項目”課題組組長。她通過查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