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一輪單元測試:第九單元生物與環境B卷_第1頁
2020高考生物一輪單元測試:第九單元生物與環境B卷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3 某島嶼上生活著一種動物,其種群數量多年維持相對穩定。該動物個體從出生到性成熟需 要 6 個月。如圖為某年該動物種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齡結構(每月最后一天統計種群各年齡組的個體 一、選擇題(共 25 小題,每題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 題目要求的) 1. 下列關于種群密度調查的敘述中, 合理的是( ) A. 宜選擇蔓生或叢生的單子葉植物作為調查對象 B .宜采用樣方法調查活動能力強的高等動物的種群密度 C .一般而言,樣方越多,其統計結果越接近真實情況 D .所有活動能力強的生物都可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 【答案】C 【解析】由于單子葉植物蔓生或叢生,從地上

2、部分難以分辨是一株還是多株。而雙子葉植物 則容易辨別個體數目。因此不宜選擇單子葉植物作為抽樣調查的對象,宜選擇雙子葉植物作為抽樣 調查的對象,A 錯誤;宜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活動能力強的高等動物的種群密度, B 錯誤;一般而 言,樣方越多,偶然因素越少,其統計結果越接近真實情況, C 正確; 不是所有活動能力強 的生物都可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對于個體數較少的活動能力強的生物,可以采用直接計數, D 錯 誤。 數)。下列關于該種群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該種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為零 B. 誘殺雄性個體一定不會影響該種群的密度 C. 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著季節更替而變化 D .天敵的遷入可

3、影響該種群的年齡結構 【答案】B 【解析】由圖中可知,未成熟個體 2 月為 0,之后到 6 月逐漸增多,從 6 月到 12 月逐漸減少, 2. 如圖是關于種群特征的圖形,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 D 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響種群密度 B . A、B 分別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 C.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D. a 的含義是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 【答案】C 【解析】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影響數量變化, A 錯誤;A、B 分別表示出生率和遷入率, B 錯誤;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可以反映種群數量的大小, C 正確;a 的含義是年齡 12 月份為 0,再由題中信息 該動物個體從

4、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個月”可推知該種群出生時間大概 為 2 月底到 6 月,至 U 12 月都成熟,因此 10 月份該種群的出生率可能為零, A 正確;性別比例是影 響種群密度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大量誘殺雄性個體,會導致性別比例失調,進而通過降低出生率, 從而影響該種群的密度, B 錯誤;由圖可知,10 月到次年 4 月,成熟個體最多,年齡結構屬于穩定 型,而 6 月到 8 月幼年個體較多,年齡結構屬于增長型, C 正確;弓|入的天敵可能對不同年齡段個 體的捕食具有選擇性, 比如易取食行動較弱的衰老個體和未成熟個體, 所以天敵的遷入會導致年齡 結構的變化,D 正確。 4.科研工作者為了預測某

5、草原鼠害的發生情況,采用標志重捕法對該草原 1 公頃范圍內 的 田鼠數量進行調查,發現在調查的第一個月內, 種群數量每天增加 1.5%。下列分析正確 的是( 第組成可以預測種群的數量變化, D 錯誤。 D .當田鼠種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時,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時期 【答案】C 戸耒成鉄個體 2 4 12 增大 彩響 變動 遷出率 耶齡成 D ) A .調查的第一個月內,田鼠種群數量呈 “ S 型增長 B. 田鼠種群增長的模型可構建為 N1=N。幾其中入為 1.5 C. 種群數量=(第一次捕獲數 x 第二次捕獲數) 瞬二次捕獲中標記個體數 【解析】最初一個月內,田鼠種群增長模型可構建為 Nt=No?

6、!,其中入為 1.015,故最初調查 的一個月內,田鼠種群數量呈 “厘增長,A 錯誤;最初一個月內,田鼠種群增長模型可構建為 Nt=No兒 其中入為 1.015 , B 錯誤;種群數量=(第一次捕獲數 瀚二次捕獲數)三第二次捕獲中標記個體數, C 正確;數月之后,當田鼠種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時,種群數量達到最大值,不是防治鼠害的最 佳時期,有害動物的防治越早越好, D 錯誤。 5 某課題小組對當地喜鵲數量變化進行了連續 10 年的跟蹤調查,其結果如圖甲所示;圖乙 表示喜鵲在某時間范圍內的出生率 (I)和死亡率(n )的關系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圖甲中,第 06 年間種群數量在下降,第

7、 710 年間種群數量先升高后保持不變 B 圖乙中 c 點的種群增長速率最大 C.該喜鵲種群在圖甲的第 1 年和圖乙的 b 點時的年齡組成都為增長型 D 圖甲的第 39 年間種群數量的變化對應圖乙的 cd 段的數量變化 【答案】C 【解析】圖甲中,第 02 年間種群數量在增長,第 39 年間種群數量下降,A 錯誤.;圖乙 中 c 點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增長速率為零, B 錯誤;該喜鵲種群在圖甲的第 1 年入大于零,種 群數量增長,圖乙的 b 點時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年齡組成都為增長型, C 正確.;圖甲的第 39 年間種群數量下降先快后慢,圖乙的 cd 段的數量下降一直變快, D 錯誤.

8、6對笠螺多個種群的調查,發現其體長、種群生物量(有機物質量)與種群密度的關系如圖 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隨著種群密度增加,笠螺體長逐漸減小 B A點個體平均生物量比 B點少 C.種群密度低于 A點時,個體間的斗爭最激烈 D 笠螺種群生物量和體長呈正相關 【答案】A 【解析】根據圖示可知,在一定范圍內,體長與種群密度成反比,所以隨著種群密度增加, 笠螺體長逐漸減小,A 正確;因為 B 點種群密度比 A 點大,而生物量相當,所以 A 點個體平均生物 量比 B 點多,B 錯誤;種群密度低于 A 點時,還沒有達到 K 值,A 點后,達到 K 值,所以個體間 的斗爭最激烈,C 錯誤;笠螺整個

9、種群的生物量既和體長有關,也和種群密度有關,在一定種群密 度中(0A 段),笠螺種群生物量和體長呈負相關, D 錯誤。 7 歐洲兔被帶入到澳大利亞草原放養,它的繁衍對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極大威脅。生態專家 先后采用引入狐貍(yi年)和粘液瘤病毒(y2年)等手段進行防治,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推斷正確 的是( ) A 外來物種入侵可增加當地的物種多樣性,也可引起群落演替的發生 B yi年后歐洲兔和袋鼠的數量變化反映狐貍也是袋鼠的被捕食者 C y2年后歐洲兔數量明顯減少,但對袋鼠影響不大,這與病毒的專性寄生有關 D y3年后草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保持穩定不變 【答案】C 【解析】外來物種入侵可降低當地

10、的物種多樣性, A 錯誤;yi年后歐洲兔數量基本不變,袋 鼠的數量下降,反映狐貍是袋鼠的捕食者, B 錯誤;y2年引入粘液瘤病毒,歐洲兔數量明顯減少但 對袋鼠影響不大,說明病毒專性寄生于歐洲兔, C 正確;草原生態系統整體穩定是負反饋調節的結 果,D 錯誤。 &如果進行菜園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 常用取樣器取樣法進行土壤小動物的采集與調查 B 可能用到解剖針、放大鏡或實體顯微鏡等實驗用具 C.可用記名計算法來統計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 D 可依據土壤小動物趨光、趨熱等特性來設計誘蟲器 【答案】D 三芒左暮Z- 【解析】常用取樣器取樣法進行土壤小動物的

11、采集與調查, 鏡或實體顯微鏡等實驗用具, B 正確;可用記名計算法來統計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 C 正確; 可依據土壤小動物趨光、趨濕、避高溫等特性來設計誘蟲器, D 錯誤; 9. 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調查瓢蟲的種群密度宜采用樣方法,瓢蟲的集群分布屬于種群的空間特征 B 黃河中下游地區不同樹上高度不同的喜鵲巢,能反映動物群落的垂直結構 C. 一只貓頭鷹追逐另一只抓握著鼠的貓頭鷹,這兩只貓頭鷹之間屬于捕食關系 D .不同森林版塊中的松鼠屬于不同的種群,它們之間一定存在生殖隔離 【答案】A 【解析】瓢蟲的活動能力弱,適宜用樣方法調查其種群密度,其集群分布屬于種群的空間

12、特 征,A 正確;黃河中下游地區不同樹上高度不同的喜鵲巢,屬于種群的空間特征, B 錯誤;貓頭鷹 之間的斗爭發生在種內,屬于種內斗爭, C 錯誤;不同森林版塊中的松鼠屬于同一種群,它們之間 不存在生殖隔離,D 錯誤。 10. 某池塘中,某種成年魚生活在底層,取食多種底棲動物,而該種魚的幼體生活在水體上 層,濾食浮游動物和浮游藻類。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該種魚的幼體與浮游動物具有競爭和捕食關系 B .該種魚的發育階段不同,與其它生物的關系可能不同 C 底棲動物和浮游動物分層現象屬于群落垂直結構 D 該種成年魚及其幼體在水中的分布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 【答案】D 【解析】該種魚的幼體可濾

13、食浮游動物,所以與浮游動物為捕食關系;幼魚和浮游動物都可 捕食浮游植物,所以它們又是競爭關系, A 正確;幼魚時所處的營養級是第二營養級和第三營養級, 成年魚所處的營養級更高(依照其捕食的底棲動物所處的營養級而定), B 正確;群落垂直結構指 的是不同水平高度不同群落分布的情況,所以底棲動物與浮游動物分層現象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 而該種成年魚及其幼體在水中的分布結構不能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因為它們是同一物種,不是不 同的群落,同一物種不能體現群落的空間結構, D 錯誤,C 正確。 11. 海綿是一類原始的多細胞動物,它們固著在巖石、貝殼或珊瑚上生活,海綿只有皮層和 胃層兩層細胞,中間是中膠層。

14、綠藻生活在海綿的中膠層內,它們吸收海綿的代謝產物如二氧化碳, 并給海綿提供氧氣;而海綿則為綠藻提供保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從細胞結構上分析,綠藻與海綿的區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 B .從細胞成分上分析,綠藻與海綿的遺傳物質都是 DNA C 從同化作用類型上分析,綠藻與海綿都是異養型生物 D 從生物種間關系上分析,綠藻與海綿屬于寄生關系 【答案】B 【解析】綠藻和海綿都是真核細胞構成的真核生物,都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A 錯誤。 綠藻和海綿都是真核生物,遺傳物質都是 DNA , B 正確。綠藻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吸收海綿的代謝 產物如二氧化碳,并給海綿提供氧氣,綠藻是自養生物,海

15、綿是多細胞動物,不能制造有機物,是 異養生物,C 錯誤。綠藻和海綿生活在一起,對雙方都有利,不是寄生關系, D 錯誤。 12. 圖是某陸地生態系統食物網的主要部分,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圖中的生物種類繁多,充分體現了生物多樣性 B 該生態系統的形成是圖中各生物間共同進化的結果 C.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是單向進行的 D 各種群的基因頻率不斷變化導致生物不斷進化 【答案】D 【解析】圖中的生物種類繁多,充分體現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A 錯誤;共同進化是指不同 物種之間,生物與外界環境之間的不斷進化、發展,故該生態系統的形成是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 與環境之間不斷進化的結果, B

16、 錯誤;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信息傳遞一般是雙向進 行的,C 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故各種群的基因頻率不斷變化導致生物不 斷進化,D正確。 13. 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生產量和生物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生物量高的生態系統,其凈初級生產量也高 B. 影響次級生產量的主要因素是初級生產量 C. 生物量約等于總初級生產量減去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D .與海洋生態系統相比,陸地生態系統的次級生產量更高 【答案】B 【解析】生物量是指凈生產量在某一調查時刻前的積累量,生物量(干重)的單位通常是用 g/m2或A 正確;可能用到解剖針、放大 J/m2表示,但生物量高的生態

17、系統,其凈初級生產量不一定高, A 錯誤;生態系統的生產量 有初級生產量和次級生產量,由于次級生產量來源于初級生產量,所以初級生產量是影響次級生產 量的主要因素,B 正確;生物量是指凈生產量在某一調查時刻前的積累量, C 錯誤;海洋生態系統 的次級生產量比陸地生態系統的次級生產量更高, D 錯誤。 14. 下列關于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沼渣、沼液作為肥料還田,能使物質和能量循環利用 B 當一只狼吃掉一只兔子時,狼便獲得了兔子的 10%-20%的能量 C.生產者可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并使能量從無機環境流入生物群落 D 消費者的糞便流入到分解者體內的能量屬于消費者同化量的

18、一部分 【答案】C 【解析】沼渣、沼液作為肥料還田,能使物質循環利用,但是能量不能循環利用, A 錯誤; 能量傳遞效率是指一個營養級中的能量只有 10%20%被下一個營養級所利用,每個營養級是以種 群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的,不能以個體為單位來衡量, B 錯誤;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能量就從非生物的無機環境流入生物群落, C 正確;消費者的糞便中的能量是上一個營養級的同化 量,不是消費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D 錯誤。 15. 下表是某農田生態系統中田鼠種群攝食植物后的能量流動情況,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 項目 攝取 量 糞便量 呼吸作用散失 量 能量J/(hm2 a) 1.05 X

19、05 3.50 1 09 9 4.55 10 A 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約有 35%用于其生長發育和繁殖 B 田鼠糞便量屬于生產者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9 2 C.以田鼠為食的天敵最多可獲得的能量為 1.4 XO J/ ( hm ?a) D .田鼠的上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至少為 3.5 XO1OJ/ (hm2?a) 【答案】D 【解析】田鼠同化的能量=攝取量 一糞便量=1.05 XO10 3.50 X09 = 7X109j/(hm2 a),田鼠用 于其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 一呼吸作用散失量=(7X109) ( 4.55 X09)= 2.45 X09J/(hm2 a),約占田鼠同

20、化的能量的(2.45 X09X09) X00% = 35%, A 正確;田鼠糞便量 屬于生產者同化能量的一部分,該部分能量將流向分解者, B 正確;以田鼠為食的天敵最多可獲得 的能量為 7X109X20%= 1.4 109 J/(hm 2 a), C 正確;田鼠的上一營養級傳遞給田鼠的能量至少為 9 10 2 7X10 吃 0% = 3.5 X0 J/(hm a),但因田鼠種群只是農田生態系統中的第二營養級生物的一部分, 所以田鼠的上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遠大于 3.5 X010J/ ( hm2?a), D 錯誤。 16. 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可

21、以通過多種途徑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 B .植物可通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參與生態系統的碳循環 C .從物質循環的角度看,人體內碳元素的根本來源是大氣中的 CO2 D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發生在種群和無機環境之間 【答案】D 【解析】無機環境中物質的循環具有全球性,物質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 A 正確;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進而參與生態系統的碳循 環,B 正確;從同化作用角度考慮人是異養型生物,其體內的碳元素直接來源于食物中的有機物, 食物中的有機物歸根結底來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中碳的來源是大氣中的 CO2, C 正確;生態系統的

22、物質循環發生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 D 錯誤。 17 .松土是我國農業生產中一項傳統的耕作措施。但過度松土除了增加農業生產的成本,還 可能帶來一些環境問題,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A .松土可以增加土壤透氣性,促進作物根細胞對土壤有機物的吸收 B .松土利于土壤中枯枝落葉、動物遺體等有機物的分解,從而利于作物生長 C.松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為沙塵暴的一種誘發因素 D .松土促進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加劇溫室效應 【答案】A 【解析】松土能夠增加土壤的通氣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進行有氧呼吸,并能促進其吸收土 壤中的無機鹽,根細胞不能吸收有機物, A 錯誤;松土

23、能夠增加土壤的通氣量,促進微生物的有氧 呼吸,因而能加快枯枝落葉、動物遺體和糞便等有機物的分解,從而利于作物生長, B 正確;松土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而可能成為沙塵暴的一種誘發因素, C 正確;松土能夠增加土壤的通氣量, 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強度,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可加劇溫室效應, D 正確。 18 .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一所叢林中的房子里,將一只沒有交配的雌蛾扣在一個紗罩里, 盡管當晚風雨交加還是有 40 多只雄蛾穿過風雨趕來交尾,第二天,在雌蛾周圍灑滿樟腦丸和汽油, 一點也不影響雄蛾尋找雌蛾的興趣。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該實驗證明雌蛾能分泌某種物質屬于化學信息 B .

24、該實驗說明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 C .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質擾亂雌雄交配屬于化學防治 D .信息傳遞是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 【答案】C 【解析】風雨交加的夜晚,雌蛾只能通過化學物質來傳遞信息, A 正確;雌蛾分泌的某種物 質屬于化學信息,可以吸引雄蛾來交配繁衍后代,說明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 B 正確;【答案】D 用雌蛾分泌的物質擾亂雌雄交配屬于生物防治, 正確。 C 錯誤;信息傳遞是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之一,19. 火災后的草原生態系統經過一段時間后可以逐漸恢復原貌。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火災后的 裸地”上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 B .森林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比

25、草原生態系統的高 C. 植被恢復過程中物種豐富度在逐漸增加 D. 火災后的生態系統依靠自我調節能力恢復原貌 【答案】B 【解析】火災過后的草原,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這 種演替屬于次生演替, A 正確。森林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種類繁多,營養結構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 最強,能夠長期處在比較穩定的狀態,所以抵抗力穩定性較強,恢復力穩定性較弱;草原生態系統 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正好相反,恢復力穩定性強, B 錯誤?;馂暮?,在草原的演替過程中,其生物 種類、數量及有機物含量都在不斷增加,物種豐富度在逐漸增加, C 正確?;馂暮蠼涍^次生演替過 程,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增多,物種豐富

26、度增加,營養結構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增強,依靠自我調節 能力恢復原貌,D 正確。 20. 紅樹林是一種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結構是指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 B .負反饋調節是紅樹林生態系統維持穩定的基礎 C. 紅樹林生態系統凈化污水的作用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D. 紅樹林生態系統內進行的信息傳遞,有利于生態系統的穩定 【答案】A 【解析】生態系統的結構是指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 A 錯誤;負反饋調節 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也是生態系統維持穩定的基礎, B 正確; 生態系統凈化污水的作用體現了生態系統具有生態

27、功能,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C 正確;生 態系統內進行的信息傳遞,能夠調節生物種間關系,有利于生態系統的穩定, D 正確。 21. 對于一個封閉的水族箱生態系統來說,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應盡量增加水族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以提高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 B. 水族箱應放在每天都能照射到強光的地方,保證能量源源不斷地輸入生態系統 C. 水族箱生物群落起初比較簡單,演替必定使其變得越來越復雜 D. 這種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低,存在的時間可能很短暫 【答案】D 【解析】水族箱是一個小型人工生態系統,由于空間等資源有限,水族箱中投放的生物種類 和數量不宜過多,A 錯誤;由于該生態系統對溫度的調節能力很弱,因此水族箱不宜放在強光下, 以免水溫迅速升高,影響生物的生命活動, B 錯誤;由于水族箱中的生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