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生物調查規范_第1頁
淡水生物調查規范_第2頁
淡水生物調查規范_第3頁
淡水生物調查規范_第4頁
淡水生物調查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寧波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2000 年 7 月一浮游植物定量調查(一)采樣點的選擇 由于水面大小、水深、水流等條件不同,不同水域的采集點選擇也有差別,有條件時采樣點可適當多設一些,一般情況下建議下列位置應設采樣點:水庫庫心區、各湖區的中點、上游、下游、水庫大壩附近及庫(湖)灣等有代表的區域。(二 )采樣層次、采水量及采樣次數 凡水深不超過二米者,可于采樣點水下0.5米處采水。水深2-10米以內,應于距庫底0.5米處另采一個水樣。水深超過10米時,應于中層處增采一個水樣。深水湖泊、水庫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采樣層次。 采樣次數可多可少,有條件時可逐月采樣一次,一般情況可每季采樣一次,最低限度應

2、在春季和夏未秋初各采樣一次。 每一采樣點應采水1000毫升,如系一般性調查,可將各層所采水樣等量混合,取1000毫升水樣固定;或者分層采水分別計數后取平均值。分層采水可以了解每一采樣點各層水中浮游植物的數量和種類。采得水樣后應立即加入15毫升碘液(即魯哥氏液)固定(魯哥氏液配制方法:將6克碘化鉀溶于20毫升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4克碘充分搖動,待碘全溶解后加入80毫升水即可)。 采水器,各種采水器均可,但一定要能分層采水,一般 水深不超過10米可用1000毫升或1500的玻瓶采水器,水更深(如海洋)必須用顛倒采水器、北原式采水器或其它形式的采水器。(三)沉淀與濃縮 以采水器采得水樣后,須經

3、濃縮沉淀方適于研究和保存。凡以碘液固定的水樣瓶塞要擰緊,還要加入2-4%的甲醛固定液以利保存。定量水樣應放入1000毫升分液漏斗中,靜置24-36小時后,用內徑為30毫米的橡皮乳膠管,接上橡皮球,利用虹吸法將沉淀上層清液緩慢吸出(切不可攪動底部,萬一動了應重新靜置沉淀 ),剩下30-50毫升沉淀物,倒入定量瓶中以備計數。為不使漂浮水面的某些微小生物等進入虹吸管內,管口應始終低于水面,虹吸時流速流量不可過大,吸至澄清液1/3時,應控制流速流量,使其成滴緩慢流下為宜。 采水時,每瓶上都應貼好標簽,寫明時間、地點、站號、樣品號、水層、溫度等內容,同時記錄卡片以致備查。(四) 計數 將濃縮沉淀后水樣充

4、分搖均后,吸出0.1毫升,置于0.1毫升計數框內(表面積最好20×20平方毫米)在400-600倍顯微鏡下觀察計數,每瓶標本計數二片取其平均值,每片大約計算100個視野,但視野數可按浮游植物多少,而酌情增減;如果平均每個視野有十幾個細胞,數50個視野就可以了;如果平均每個視野只有5-6個,就要數100個視野,如平均每個視野不超過1-2個時,要數200個視野以上,總之,每片計數的細胞總數應在1000-2000個以上,同一樣品的二片計算結果和平均數之差如不大于其均數的15%,其均數視為有效結果,否則還必須測第三片,直至三片平均數與相近二數之差不超過均數的15%為止,這兩個相近的值的均數,

5、即可視為計數結果。 計數過程中常可碰到某些個體的一部分在視野中,而另一部在視野外,可規定在視野上半圈者計數,下半圈者不計數,此外,數量最好用細胞數表示,對不可用細胞數表示的群體或絲狀體,可求出其平均細胞數。 計數時優勢種類盡可能鑒別到種,其余鑒別到屬。注意不要把微型浮游植物當作雜質而漏計。其他要求:1、 校正計數框容積。2、 定量用的蓋玻片應以堿水或肥皂水洗凈備用,用前可浸于70%酒精中,用時取出以細絹拭干。3、 滴取樣品以后最好用液體石臘封好計數框四周,以防計數過程中干燥。4、 以臺微尺測所用顯微鏡一定倍數下的視野直徑。5、 選取或自制好與計數框同樣容積的吸管備用。6、 定量時應將濃縮標本水

6、樣充分搖勻,快吸快滴。7、 加上蓋玻片后不應有氣泡出現。8、 計數后的定量樣品應保存下來。一升水中的浮游植物的數量(N)可用下列公式計算:N= Cs/( Fs×Fn) ×V / U ×Pn式中: Cs-計數框面積(mm2 ) Fs-每個視野的面積 Fn-計數過的視野數 V-一升水樣經沉淀濃縮后的體積(mL) U-計數框體積(mL ) Pn-每片計數出的浮游植物個數 如果計數的顯微鏡固定不變,Fn、V、U亦固定不變,公式中Cs/( Fs×Fn) ×V / U用常數K代替,上述公式可簡化為N=K×Pn(五) 生物量的換算 因為浮游植物中不

7、同種類的個體大小相差較懸殊,用個體數或細胞數都不能反映水體豐欠的真實情況,且浮游植物的個體極小,除特殊情況外無法直接稱重,一般按體積來換算。球形、圓盤形、圓錐形、帶形等可按求體積公式計算。纖維形、多角形、新月形以及其它種種形狀可分割為幾個部分計算。由于浮游植物大都懸浮于水中生活,其比重應近于所在水體水的比重即近于1。因此體積值(立方微米)可直接換算為重量值(109立方微米=1毫克)。 由于同一種類的細胞大小可能有較大的差別,同一屬內的差別就更大了,因此必須實測每次水樣中主要種類的細胞大小并計算平均重量,其它種類可以參考附表1計算。 定量結果應列出總生物量,各門生物量和優勢種屬。在條件許可時還可

8、以用較簡便的測定葉綠素法,來對照或代替生物量,但葉綠素法不能反應水體中的種類組成情況。 浮游植物 的平均重量,優勢種(屬)和次優勢種(屬)最好實測,這時可以從每次采集的樣品中隨機抽查10-20個細胞或個體測定其大小。一般種類可按附表1計算。表中所謂“大”、“中”、“小”是按該種類平均大小換算的,如果無法判定所見種類屬于那一級時,可按“中”的計算。 為了減輕鏡視和計算時的工作量,避免在個別種屬鑒定時的困難,對于種類很多而數量有限的微型浮游生物,也可以僅鑒定到門,再按下列大、中、小三級的平均重量計算生物量(單位:10-4毫克): 小的(如小球藻、小型柵藻細胞等等)-0.0005 中的(如平裂藻群體

9、、粉狀微襄藻群體等等)-0.002 大的(如衣藻細胞、柵藻群體等等)-0.005 很多浮游植物的定量數據精細到百位、十位甚至個位,這種按推算得來的數字并無實際意義,建議有效數字用萬位(必要時加小數點)即可。這樣的數值與附表平均重量相乘即得出生物量的毫克數(免去10-4)。二浮游動物調查(一 )采樣點的選擇 同浮游植物。(二 )采樣層次和采樣次數 同浮游植物(三) 采樣水量 原生動物可用浮游植物采水器,采水一升即可,而輪蟲、無節幼體、枝角類和橈足類則須用較大容積(2.5升)采水器,采10升水樣用25號浮游植物過濾(亦可將此10升水樣混合,先取出一升水樣供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動物定量用,余者供過濾較

10、大型浮游動物之用),定性水樣可用13到18號定性浮游生物網,于采樣點上進行水平拖曳,較大水體可將定性網縛于船上以慢速拖曳,時間一般為10-20分種,較小水體可將網縛于2米長的竹竿上,置網于水中,使網口在水下0.5米處作“”形拖曳以定性用。采水器:同浮游植物采水器(四) 沉淀與濃縮1計算原生動物,所采的一升水樣加入15毫升碘液,帶回實驗室后放入1000毫升分液漏斗中靜置沉淀24小時,然后按照浮游植物的濃縮方法,濃縮到10-20毫升(也可將浮游植物標本再濃縮到10-20毫升使用)。2 計算輪蟲、無節幼體和甲殼動物(枝角類、橈足類)需采10升水樣,于現場用25#浮游生物網過濾,濃縮樣品集中于1000

11、毫升的廣品瓶中,并加入甲醛固定(每1000毫升樣品中加入4毫升甲醛液)(五) 計數1.原生動物將標本充分搖勻,吸出0.1毫升或0.5毫升注入相應大小的計數框中,蓋上蓋玻片,在中倍解剖鏡下進行全片計數,每份樣品計數2片,然后按濃縮的倍數換算成一升水中的含量。 2.輪蟲和無節幼體 將標本充分搖勻,吸出0.5毫升注入相應大小的計數框中,蓋上蓋玻片,在中倍解剖鏡下進行全片計數,每份樣品計數2片,然后按濃縮的倍數換算成一升水中的含量。 3. 枝角類,橈足類 計數時如果水樣中二種生物數量不多(總數不超過幾十個),可將全部濃縮樣品進行計數。如果樣品中數量極大也可將全部濃縮樣品搖勻,用大吸管吸容量的25%以上

12、置計算框中在低倍鏡下計算全片。不過鑒于甲殼類沉淀極快,所以操作時須特別敏捷,否則影響計數。 計數具體要求:校正計數框容積,將濃縮為一定體積的樣品充分搖勻,用一定容積的吸管,邊搖吸?。ㄎ苋莘e、管口應略大于浮游植物定量用吸管)蓋上蓋片不應有氣泡出現。(六)工作要求1各類浮游動物優勢種盡可能鑒定到種。2參考附表2算出各類浮游動物(原生動物、輪蟲、無節幼體、枝角類、橈足類)的生物量。3 在計數原生動物、輪蟲和無節幼體標本時,每份樣品要求計數二片。兩次實測值與平均數之差不得大于其均數的15%,否則還必須測第三片,直至三片平均數與相近二數之差不超過均數的15%為止,這兩個相近的值的均數,即可視為計數結果

13、。4 定量樣品應保存下來,以備核查時使用。表2 浮游動物各大類的平均重量(毫克)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原生動物000003輪蟲00003000080005002枝角類0020050213橈足類00100300902注:1、枝角類和橈足類小型指約0.5毫米,中型指約1毫米,大型指約1.5毫米的個體;2、橈足類無節幼體為0.004毫克(不在表內),橈足幼體則按小型計。3、特大型輪蟲心指晶襄輪蟲等,枝角類和橈足類指2毫米以上種類。三、底棲動物的定量調查(一)采樣點的選定 采樣點應選擇那些代表水域特性的地區和地帶,如水庫、江河流入內的庫灣部分,水庫的近壩區、消落區、沉入水下的舊河床淹沒的其它地段。要能反映

14、整個水體中的基本狀況,因此在選點之前,要根據湖泊、水庫或水域的詳細地形圖,對其形成及環境進行了解,從而根據不同生境特點(如水深、底質、水生植物等等)設置斷面和采樣點,斷面上設置采樣點的多寡視環境而酌情增減,通常設斷面必須考慮幾個因素:如底質、水深、水生高等植物的組成,入水口、出水口、湖灣以及受污染地區等,一個水體究竟要設多少斷面,多少采樣點為適,是難以統一的,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每一斷面以及斷面上的每一采樣點(如第五斷面第五點用5表示)的位置都需標在地形圖上,采集時可按圖上編號順序進行。(二)樣品的采集和處理 鑒于底棲動物生長、繁殖的速度和浮游動物比較相對地慢,所以一般 情況下每季采樣一次,

15、最低限度應在春季和夏未秋初各采樣一次,有條件時可在生長期內每月一次。底棲動物定量采集工具可以用以下二種: 帶網夾泥器(面積為1/6平方米)是一種大型底棲動物夾網,用來采集軟體動物的定量樣品 蚌斗式采泥器(改良彼得生采泥器)(面積1/16或1/20平方米)用來采集昆蟲幼蟲和寡毛類以及小型軟體動物。采樣: 到達采樣點后,先填寫底棲動物采集記錄,依次測定天氣,氣溫,水溫(表、底層),透明度,水深,然后進行采樣,再記錄底棲及水生植物情況等。 采樣時每個采樣點上大型和小型底棲動物各采2次樣品,大型底棲動物夾網在采得樣品后,將網放在水中劇烈滌蕩,以洗去樣品中的污泥(網口需保持緊閉),然后提到船上打開,檢出

16、全部螺、蚌、蜆放入廣口瓶中,并貼上標簽(寫明地點、編號,日期)然后帶回室內處理;小型底棲動物采泥器(蚌斗式采泥器)采得的泥樣先倒入40目/吋的銅篩中,然后將篩底放在水中輕輕搖蕩,洗去樣品中的小污泥(若樣品量多可分幾次洗)最后將篩中的渣滓倒入塑料袋中,并放進標簽,將袋口縛緊帶回實驗室分檢。定量樣品采完后,分別在積壓采樣點上采一定數量泥樣作定性標本用(方法同上),除此還可在沿岸和亞沿岸帶的不同生境中用抄網撈取一些定性樣品 一天采集工作結束后,應隨即在室內進行小型底棲動物的分檢工作,如在炎熱天氣應將樣品放入冰箱(或冷瓶)內保存,否則會因蟲體死亡或腐爛而造成工作上的損失。(三)室內工作室內工作是樣品的

17、分檢和定量工作。將塑料袋內的樣品倒入上述篩內,在自來水中再進行沖洗,直到污泥完全洗凈然后將渣滓倒入白色大解剖盤內,加入清水,拈出水蚯蚓和昆蟲幼蟲,分別放入一個已裝好固定液的指管瓶中(水蚯蚓用4-10%甲醛,昆蟲用75%酒精固定)直至樣品全部檢完為止。標本需用小鑷子、解剖針或吸管操作,注意避免損傷蟲體。每一塑料袋的樣品檢完后需將袋內的標簽放進指管瓶內,并在每個瓶外再貼上一個同樣的標簽,最后將瓶蓋扭緊保存起來,軟體動物的樣品只需加75-80%酒精即可。 定量工作包括計數和稱重,都需分門別類地進行,各類動物盡可能鑒定到種,然后分別計數和稱重,稱重前先把樣品放在吸水紙上,輕輕翻滾,以吸去體外附著的水分

18、。軟體動物可用托盤天平或戥子稱,水蚯蚓和昆蟲用扭力天平來稱,最后重量都需換算為克,鑒定計數,稱重的數值需隨時記入記錄本中。工作過程中注意勿將樣品混淆,稱重后把樣品放回原來的容器中妥善保存。 計數和稱重工作完畢后,還要把數據換成一平方米面積上的個數(密度)和重量(生物量)。換算法:軟體動物是將實際數值乘3倍,在蚯蚓和昆蟲類是乘40(或16倍)(換算標準視采集器的面積而決定),換算結果也分別記入記錄本中。 最后,所有各采樣點都進行這樣的計算以后,就可以列表累計,從而算出采樣那個月份中全部水體各類底棲動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附:采集調查工作中所用的器材及藥品湖泊地形圖 扭力天平 解剖針 彼得生采泥器

19、 臉盆 解剖鏡 帶網夾泥器 水桶 顯微鏡 三角拖網 工作箱 培養皿 測深器 搪瓷碗 指管瓶(30毫升 ) 透明度盤 標簽 試劑瓶(1000毫升 ) 帶水杯水銀溫度計 (有1/2度的刻度) 鉛筆 廣口瓶250毫升 一般溫度計 記錄本 量筒 流速儀 毛巾 測氧儀 塑料袋 甲醛 抄網 冷瓶 酒精 分樣銅篩(40目/寸) 白底解剖盤 吸管 手持放大鏡 小鑷子 毛筆 PH試紙 托盤天平 戥子稱四、水生維管束植物調查 水生植物是魚類天然餌料之一,它的存在對于水域環境的理化情況和生物情況有重要影響,因此在條件許可下當其密度很大時,有必要進行生物量的測定,一般情況下可記錄種類組成與豐度,以反映水域水生維管束植

20、物的概況。1一般記錄 記錄水生植物 的種類組成,可按生態分類進行,即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一般要鑒定到種,列出名錄,并用下列符號來表示各種植物的數量情況: 少() 、 普通(+)、 多(+)、 優勢種(+)2水生植物生物量的統計 在條件許可而水生植物密度很大情況下,可以對水生植物進行生物量的統計,為評價水域生產力等提供資料(人工種植的水生植物不列為統計范圍內)。 大型水生植物的分布極不均勻,首先測量或估計沿岸各類植物帶區的面積,然后在各帶區中選擇密集區、一般 區、稀疏區定點采樣,采樣點可多可少,按需要和可能來定。 統計沉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漂浮植物的生物量,是采用采樣面積為0.

21、25平方米的水草鋏進行的,每點采集兩次,采集時,將水草鋏張開,插入湖底,然后用力將鋏夾緊。把樣方內的全部植物連根帶泥夾起,沖洗去淤泥,除去鋏框外的植物體取出網內的植物,洗凈裝入編有號碼的布袋內,帶回室內進行處理。在室內取出袋內植物、洗凈,除去根、枯死的枝葉以及其它雜質并分別種類,在稱重之前,手提植物體,待多余的水滴去后,稱其鮮重,最好當天進行完畢。稱得的數值(代表該種植物在1/2平方米上的重量) 各斷面上采樣點都經過這樣定量以后,就可以列一總表,并算出每種水生植物在全部采樣點的平均值(沒有采到該種水草的采樣點也須參加平均)。這平均值代表1/2平方米面積上的克數,再乘上2,就得到這種植物在水體采

22、樣點的平均“生物量”也就是每平方米面積上這種水草的重量。 統計挺水植物(如蘆葦、菰)的生物量,則將一平方米面積的全部植物從基部割斷分別種類,稱其重量。 以上所得的生物量皆為鮮重,由于鮮重誤差大,在條件許可下,可作進一步處理,求出干重,但我們不可能對所有定點都作干重處理,故只好采取選擇處理的辦法。采集時,可對每一種類收集1-2公斤植物體,帶回室內,洗凈,除去根和雜質,然后選取具有代表性植株100克鮮重,平鋪在盤內,放在干燥通風處陰干,稱其重量,此為100克鮮重的風干重,將100克鮮重風干重放在150烘箱內烘干至恒重后、稱其重量,此為100克鮮重的烘干重。 根據上述對各類植物所 測得的單位面積生物量,再乘上它們的分布面積就可求出該水體水生植物的總生物量和各類植物占總生物量的百分比,在統計生物量時可參照(后面)的附表的格式記錄。3. 植物標本的采集和壓制 調查任何一個湖泊、水庫等水域,必須了解生長在該水體中的水生植物的種類組成,為此,應盡可能地采集植物標本,采集時,從湖岸處開始直至湖心,特別在水深3米以內的湖灣地區,有比較豐富的植物種類, 應仔細的采集。 對于生長在岸邊的挺水植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采集與陸生植物 的采集比較相同,直接可用手采得。選擇一些較完整的植株或只取植株的一部分,夾入壓榨紙(可用吸水紙或草紙)中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