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第2 2講等高線地形圖與地形剖面圖講等高線地形圖與地形剖面圖知識梳理能力突破考點一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1.海拔與相對高度(1)海拔: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下圖中甲點海拔為1 500米,乙點海拔為500米。 (2)相對高度: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下圖中甲與乙的相對高度是1 000米。 知識梳理能力突破2.等高線地形圖(1)等高線:地圖上海拔相同的各點的連線。 (2)基本特征。 知識梳理能力突破(3)基本地形部位。 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基礎反饋基礎反饋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分布圖。讀圖,完成第12題。1.圖中水庫大壩的相對高度可能為()A.48米B.68米C.108米D.128米2.關于圖中
2、內容的敘述,正確的是()A.鐵路要防御崩塌和滑坡的危害B.A地能看到懸崖下過往的火車C.大壩建成后不會淹沒B處村莊D.C處適合開辟梯田發展種植業 參考答案解析解析關閉第1題,圖中等高距為50米,所以壩頂海拔為550米,壩底海拔大于450米,小于500米,故壩頂與壩底的相對高度為50100米。第2題,A地所在山坡等高線上疏下密,為凸形坡,阻擋視線,從A地看不到懸崖下過往的火車,B項錯;B處村莊海拔比大壩海拔低,建成大壩后會淹沒B處村莊,C項錯;C處等高線密集,坡較陡,不適合開辟梯田發展種植業,D項錯;圖中鐵路東側為陡坡,西側為陡崖,容易產生崩塌和滑坡,A項正確。 答案解析關閉1.B2.A知識梳理
3、能力突破1.基本地形部位素描與等高線圖的對應 知識梳理能力突破2.等高線圖的判讀方法(1)看疏密:等高線越密坡越陡,等高線越疏坡越緩。如圖中甲地地形較陡,乙地地形較緩。知識梳理能力突破(2)看彎曲:等高線向低值彎曲的中心部位比兩側高,為山脊,即“凸低為高”,如圖中丙地;等高線向高值彎曲的中心部位比兩側低,為谷地,即“凸高為低”,如圖中丁地。(3)看走向:等高線延伸方向為地形走向,如圖中戊地。(4)看閉合:等高線閉合,數值向中心逐步升高,說明是山峰,如圖中己地;反之為洼地或盆地,如圖中庚地。知識梳理能力突破3.等高線地形圖中的計算(1)計算兩點的相對高度和溫差:讀出任何兩點的海拔或范圍,計算出兩
4、點的相對高度或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可以根據氣溫垂直遞減率(0.6 /100米)計算兩地間的氣溫差異。(2)估算某地形區的相對高度: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若某地形區最下部等高線的注記高程為H低,最上部等高線的注記高程為H高,該圖的等高距為d,則該地形區的相對高度為(H高-H低)H相(H高-H低+2d)。知識梳理能力突破(3)估算陡崖的高度。陡崖的相對高度。H的取值范圍是(n-1)dH(n+1)d。陡崖的絕對高度。a.陡崖崖頂的絕對高度:HmaxH頂Hmax+d。b.陡崖崖底的絕對高度:Hmin-dH底Hmin。注:n為陡崖處重合等高線的條數,d為等高距,Hmax為重合等高線中數值最高的,Hmin
5、為重合等高線中數值最低的。知識梳理能力突破(4)閉合等高線區域內海拔的判斷。如果兩條數值不同的等高線中間有閉合的等值線,則要遵照“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定其數值。如下圖中有兩條等高線,數值a大于b,則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5)估算水庫儲水面積: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根據此海拔等高線圍繞的范圍,估算其面積。(6)估算流域面積:首先作出流域的分水線(山脊線),分水線所圍的區域即為流域的范圍,然后結合比例尺或經緯網進行估算。知識梳理能力突破拓展延伸根據等高線判斷地形類型 知識梳理能力突破4.破解特殊等高線(1)替代型“等高線”。如不同時期的湖岸線、梯田等,均可看作等高線;或者是一定程度上“
6、替代”等高線的河流、等壓線、等溫線、等潛水位線、同一植被類型的分布范圍、山區小路等。要求根據等高線原理及各地理事物的影響因素進行推斷、分析圖示區域的地形類型、地勢特征等,如2012年課標卷67題組中的圖(圖a、圖b),該題的實質是考查替代型的等高線。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圖a中:圖b中:知識梳理能力突破(2)特殊地形等高線。火山口湖等高線地形圖及景觀圖。地上河等高線地形圖及景觀圖。(圖中AB河段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緩,是地上河,河水補給地下水,無支流匯入。)知識梳理能力突破蘑菇石等高線地形圖及景觀圖。岱崮地貌等高線地形圖及景觀圖。知識梳理能力突破梯田等高線地形圖及景觀圖。 知識梳理能力突破真題通關真題
7、通關(2012全國卷,1011)下圖示意某小區域地形。圖中等高距為100米,瀑布的落差為72米。據此完成第12題。1.Q地的海拔可能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2.橋梁附近河岸與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 參考答案 答案關閉 1.D2.C知識梳理能力突破思維流程 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圖形考點二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1.根據等高線判斷河流特征(1)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 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 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嶺(山脊線)。 山谷常有河流發育(山谷線)。等高線穿越河谷時向上游彎曲,等高線在山脊處向低處彎曲。知識梳理能力突
8、破常考圖形(2)水文特征。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資源豐富,在陡崖處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與降水量有關,還與流域面積(集水區域面積)有關。河流流出山口處常形成沖積扇或洪積扇。(3)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積。流向:由海拔高處流向低處;發育于河谷,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流域面積:根據山脊線作為河流的分水嶺,確定河流的流域面積。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圖形2.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判斷氣候要素的分布與變化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圖形基礎反饋基礎反饋下圖為甲、乙兩地附近等高線簡圖,設計在甲、乙間修建一條公路。讀圖,完成第13題。 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圖形1.在圖中最初選定的四條線路中,既要架橋又要修隧道的是(
9、)A.B.C.D.2.有很多學者建議施工前對圖示河段進行治理,其合理的措施應是()A.建蓄洪區B.加固堤防C.修建水庫D.裁彎取直3.河流經治理后再修建公路,最終的合理線路方案應為 ()A.B.C.D. 參考答案解析解析關閉第1題,線路穿山要修隧道,越河需架橋。故選C項。第2題,圖示河流西部河段河道彎曲,地勢低平,洪澇多發。裁彎取直是治理該河段的合理措施。故選D項。第3題,裁彎取直后,線路短,沿線地勢平坦,橋隧工程量最小。故選B項。 答案解析關閉1.C2.D3.B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圖形等高線地形圖與區位選擇(1)選點。 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圖形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圖形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圖形
10、(2)選線。 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圖形(3)選面。 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圖形真題通關真題通關(2011全國卷,68)讀下圖,完成第13題。1.圖示區域內最大高差可能為()A.50米B.55米C.60米D.65米2.圖中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 B.C. D.3.在圖示區域內擬建一座小型水庫,設計壩高約13米。若僅考慮地形因素,最適宜建壩處的壩頂長度約()A.15米B.40米C.65米D.90米 參考答案 答案關閉1.C2.C3.B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圖形思維流程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圖形常考圖形之1等值線圖常見等值線主要有等高(深)線、等溫線、等壓線、等降水量線等。圖1 圖2知識梳理能力突破
11、常考圖形圖3巴西1月降水量分布圖 圖4巴西7月降水量分布圖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圖形圖5 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常考圖形判讀方法 知識梳理能力突破考點三地形剖面圖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線所作的垂直剖面圖,它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圖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與原圖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據要求確定。 3.作用: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顯示剖面線上的地勢起伏和坡度陡緩狀況。 知識梳理能力突破基礎反饋基礎反饋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第12題。1.圖中兩山峰的相對高度可能為()A.160米B.200米C.220米D.300米 參考答案解析解析關閉第1題
12、,圖示等高距是100米,左下方山峰的海拔大于800米、小于900米,右上方山峰海拔大于700米、小于800米,因此兩山峰高差大于0、小于200米。 答案解析關閉A知識梳理能力突破2.下面四幅地形剖面圖中,能正確表示PQ間地勢起伏的是()A.B.C. D. 參考答案解析解析關閉第2題,由水平比例尺可知,P、Q之間水平距離約2.5千米。P、Q點的海拔均為500米,穿越的河谷海拔為400500米,穿過的山脊即最高點海拔為500600米。A項符合要求。 答案解析關閉A知識梳理能力突破1.地形剖面圖的繪制 知識梳理能力突破易錯警示(1)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是否正確,建立縱坐標是關鍵,要依據剖面線經過地區的最
13、大相對高度建立縱坐標。(2)描點時連接海拔相等的相鄰兩點時要注意分析等高線圖上相應兩點間的地勢高低走勢及兩點間的海拔,從而做到準確平滑過渡。(3)判讀地形剖面圖要抓住剖面線的起點、終點、經過的最高點和最低點、轉折點的海拔狀況來綜合分析。知識梳理能力突破2.地形剖面圖的應用(1)判斷地形剖面圖是否吻合。看起止點海拔是否準確。如上圖中A海拔為200250米,B海拔為250300米。看極值點是否準確。如上圖中a海拔為250300米,b海拔為150200米,c海拔為350400米。看地勢起伏是否一致。如上圖中從A到B經過了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過程。知識梳理能力突破(2)確定是否通視通視問題可通過作地形剖
14、面圖來解決。如果過已知兩點作的地形剖面圖無障礙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擋,則兩地可互相通視。特別注意“凹形坡”與“凸形坡”的不同。從山頂向四周,等高線先密后疏,為“凹形坡”,可通視;等高線先疏后密,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擋住人們的視線。(如下圖)知識梳理能力突破有時僅看兩地的高差不能確定視野情況。因為兩地之間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況下,兩地之間,中間有凸坡的不能通視,如下圖中,A點不能看到B點。知識梳理能力突破真題通關真題通關甲、乙兩地點之間有三條道路相連。某地理活動小組測繪了這三條道路的縱向剖面圖(下圖)。讀圖,完成第13題。1.甲、乙兩地點間高差大致為()A.80米B.110米C.170
15、米D.220米 參考答案解析解析關閉第1題,由題目文字表述可知,甲、乙兩地有三條道路相連,故三條道路的起止點應該是甲、乙兩地。讀圖可知三條道路的起止點海拔分別為150米和260米,甲、乙兩地點間高差大致為110米。 答案解析關閉B知識梳理能力突破2.在對應的地形圖上可以看出()A.道路為直線B.道路經過甲、乙兩點間的最高點C.道路最長D.道路和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3.若使用大型運輸車從乙地運送重型機械設備至甲地,最適合行車的是()A.道路B.道路C.道路和D.道路和 參考答案解析解析關閉第2題,在對應的地形圖上可以看出,道路路程最長,且山區道路多為“之”字形,不可能是直線,A項錯;根據剖面線海拔,道路沒有經過甲、乙兩點間的最高點,B項錯;道路最短,C項錯;道路和剖面線右側形態相同,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D項對。第3題,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