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漁張森林公園介紹_第1頁
打漁張森林公園介紹_第2頁
打漁張森林公園介紹_第3頁
打漁張森林公園介紹_第4頁
打漁張森林公園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打漁張森林公園打漁張森林公園,位于博興縣境內,地處黃河入海口,西臨205國道,總面積12.8萬畝,由山東省政府于2001年12月正式命名。該森林公園淵源流長。1958年,打漁張引黃閘開始建設,并修建引黃渠;1982年重修。1989年10月引黃濟青管理站在此落成。該森林公園環境優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境內有植物40余科100余種;鳥類有17科40余種。喬木林3萬多畝,經濟林面積4.5萬畝,綠地20余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3%。公園以田園風光為中心,集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具有北國水鄉特色。整個公園共分五大景區,即:渠首觀黃區、渠西垂釣賞荷區、渠東自摘鮮果區、黃河堤外濕地區、打漁張水庫區

2、。渠首觀黃區有引黃閘、渠首花園、動物園、大禹治水、黃河母親雕塑等景觀。渠西垂釣賞荷區有千畝荷花池、萬畝觀賞水稻、引黃濟青沉沙池(水庫)等景觀。投資1500萬元、占地6000畝的“上農下漁”開發方,是集生態、旅游觀光的農業區。渠東自摘鮮果區林果莊園不但有冬棗、蘋果、桃、梨、葡萄等名優特果品可供游人參觀并可自選采摘,野生動物園養殖的野雞、野兔、火雞等動物,亦允許游客捕捉并享用。黃河堤外5000畝濕地,葦草青青,魚蝦肥美。投資2300萬元、占地4600畝的打漁張水庫,碧波粼粼,垂柳成蔭,野鴨翔集,錦鱗游泳,實為不可多得的旅游休閑之處。現公園經營面積4.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3.2%,綠地5萬多平方米

3、,公園內有各類植物40多科100多種,林內有杜鵑、啄木鳥、灰喜鵲、斑鳩、家燕、貓頭鷹等鳥類資源17科40余種。公園內鳥語花香、林海茫茫、水聲濤濤,景色十分宜人,已初步形成一處以森林旅游為主,集觀光、垂釣、科普、自摘果品、捕獵、購物等游、娛、吃、住、行為一體的旅游勝地。正文:    打漁張森林公園位于博興縣境內,距興國寺25公里,龍華寺10公里,地處黃河入海口,西臨205國道,總面積12.8萬畝,由山東省政府于2001年12月正式命名,因舉世聞名的打漁張引黃灌溉工程而得名。該工程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重點工程,總投資3600多萬元;1951年由蘇聯專家設計,1956年

4、動工建建成引黃閘,1958年建成整個灌區配套工程,1982年重修,1989年10月引黃濟青管理站在此落成。    森林公園以田園風光為中心,園內森林繁茂,河水澄碧,百鳥鳴唱,野趣濃郁,以“幽、靜、秀、野、怡”為特色,集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分五大景區:打漁張渠首觀河區、特色農業觀光區、休閑垂釣區、打漁張水庫風景區、堤外濕地風景區。該森林公園環境優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境內有植物40余科100余種;鳥類有17科40余種。喬木林5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73.2%,綠地20余萬平方米,負氧離子含量達到每立方厘米10001300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整個

5、園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極具北國水鄉特色。春季植物剛剛蘇醒,發出嫩芽,野杜鵑含苞欲放,美不勝收;盛夏至此,尤如進入清冷世界,避暑山莊;秋季金色飄香,秋光絢麗,使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從春到秋,繁花似錦,野果碩累,好似一幅美麗的國畫,天然而成。渠首觀河區,現有打漁張引黃閘、渠首花園、百年古柳、觀河亭、大禹塑像、黃河母親塑像等多處景點。站在黃河渠首大堤上,俯視滔滔黃河,嘩嘩水聲相襯出日出日落,給游人帶來萬般情趣。黃河堤外5000畝濕地,葦草青青,魚蝦肥美。占地4600畝的打漁張水庫,碧波粼粼,垂柳成蔭,野鴨翔集,錦鱗游泳,使該區極具南國水鄉之情調。    渠東

6、特色農業觀光區新種植錦玉梨400畝。該品種具有果面金黃、晶瑩透亮、波薄、汁甜、口感細膩、品質極佳、適應范圍廣等特點,是高檔商品梨產業化開發的首選品種。觀光區內堤防兩側行道林共栽植龍爪槐、紫葉李、垂柳、海棠、百日紅、冬青球等樹種11000余棵,小冬青20000余株,有效的提升了閘區整體景觀。打漁張水利風景區被列入了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休閑垂釣區有鯉魚、鰱魚、草魚、鯽魚、武昌、鯰魚、羅非等十幾個品種,是人們休閑垂釣的理想去處。特色采摘是該園的又一特色,園內種植的均為綠色有機無公害品種,品種有蘋果、葡萄、桃及多種蔬菜,既可供游客賞花品果,又可采摘體驗農趣。同時,別

7、具風味的喬莊煎包和地方小吃,以獨特的地方飲食文化,為森林公園增添了新的亮點。    2011年以來,打漁張森林公園啟動了級旅游景區創建工程,投資1.5億元實施打漁張黃河旅游觀光區項目,項目一期工程計劃年內建設高檔品位會所和拓展訓練基地;以萬畝有機種養基地為依托,建設農業體驗觀光園、黃河生態景觀、有機綠色食品體驗館、養生桃源別墅式賓館,滿足游客回歸自然、享受寧靜安逸生活的消費需求,讓游人盡享生態自然之美、農家風情之樂。 美麗和諧的打漁張灌區山東省打漁張灌區風景區簡介 造化的偉力堆積出青藏高原,滾滾的黃河穿透遼遠的時空。她溫情款款涵英潤華,滋潤出一

8、片片膏壤勝景;它行云布雨播撒希望,孕育了古老的華夏文明。啊,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黃河溫柔的臂彎里,有一方美麗富饒的土地,她就是全國聞名的打漁張引黃灌區,黃河三角洲上冉冉升起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打漁張灌區安閑地依偎在黃河下游的南岸,處于黃河三角洲腹地。它始建于1956年,是我國興建較早、全國聞名的大型引黃灌區,被國家列入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建設項目。這里原本到處是白花花的鹽堿地,而打漁張引黃工程,卻使這里變成了稻香魚肥,草長鶯飛的富庶美麗之鄉。這個誕生在激情燃燒的歲月里的水利工程,在半個多世紀里,給灌區百姓創造了無法數計的價值,帶來了無以言喻的福祉。農業灌溉受益范圍占全縣灌溉面積的85%,設計

9、灌溉面積達66萬畝,是博興縣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水源。如今,它又承擔起了新的歷史使命,成為了“引黃濟青”和膠東調水工程的“龍頭”,傲然屹立在黃河之濱。站在渠首大壩上向南瞭望,眼前鋪展開一望無垠的巨幅畫卷:無邊無際的濃郁的碧綠,構成了畫卷的底色;一塊塊整齊如毯的麥地,在微風中泛著層層細浪;一個個樹影蓊郁的果園,果實累累,溢彩流芳;一片片露天的菜園,用古老天然的方式生產著物美價廉的綠色食品;一方方波光粼粼的池塘,匯聚著天光云影,吸納著天地精華,讓各色魚兒、蝦兒、蟹兒生長得鮮活肥美;村莊點綴,錯落有致,水汽氤氳,云蒸霞蔚,大有煙雨江南的無窮魅力這是一幅生機盎然的畫卷,這是一首令人陶醉的詩篇,這是一

10、曲振奮人心的生命交響曲。這清水芙蓉,天賜芳姿,如果“藏”在深閨無人識,那該是多大的資源浪費!這方寶地需要開發。于是,在搞好灌區建設與管理的同時,勤勞而智慧的建設者們依托打漁張引黃灌區濃厚的灌區文化、黃河文化、自然景觀以及區內深厚的佛文化、戲文化、孝文化,別具匠心地開發出一個充滿魅力、獨具特色的水利景觀。“一個核心,四條風景帶”形成了打漁張風景區的基礎構架,把灌區內的文化景觀與自然景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灌區風景區的核心是打漁張渠首工程。這里屹立著1956年建成的引黃閘和1981年建成的新閘。老閘古樸堅實,刻滿歲月的滄桑;新閘挺拔雄偉,展現著時代的風姿。新老引黃閘一前一后,并肩而立,相映成趣,默默

11、地見證著打漁張灌區的歷史變遷。她的南側分列著老一干、引黃濟青、三合干、十三條渠、稻改干等進水閘,這一組水工建筑,拱衛著高大的主閘,一起組合成宏偉的渠首景觀。2010年,博興縣人民政府把老閘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原山東省省委書記、書法家舒同題寫的閘名“山東省打漁張引黃閘”,在新的形勢下,遠遠看去,更加遒勁有力,神采飛揚。2011年,打漁張新老引黃閘被評為濱州“新八景”之一,賦以她一個詩意盎然的名字:“雙閘飛潮”。并有詩為贊:齊煙濟水紫氣飄,楊柳春風梳波濤。鱗光雙閘孤帆遠,黃河甘汁哺琴島。引黃閘上游的險工護岸邊,是聽風觀水的好去處。這里地勢空曠,來自河面的疾風浩浩蕩蕩,如千軍萬馬,吶喊奔騰;激起

12、的浪濤,層層疊疊,從遠方一直滾涌到腳下。站立岸邊,任涼風撲面,聽水聲濤濤,觀黃河波疊波,浪打浪,真是人間少有的享受。每當夕陽西下,晚霞滿天,站在此處,極目黃河上游,但見半邊落日浮動在河面上,讓人感受到王維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妙意境。余輝把巨幅錦緞染得金碧輝煌,似乎變成了一條直上九霄的金光大道!回首眺望,麗影波光中,仿佛有一位絕美的仙女,拖著寬闊的裙幅飄然東去引黃閘后面是一組現代水工建筑,那濃郁的現代氣息,與新老引黃閘一起,構成了風景區浪漫而典雅的主體。灌區文化廣場、水工建筑物觀賞區、黃河文化園、博興水利文化園等景觀,像一條流光溢彩的珠鏈,把這一區域巧妙地串聯在一起。灌區文化廣場是

13、灌區入口,廣場中塑造了“九曲十八彎”的黃河模型,讓人看了浮想聯翩;兩座高高聳立的標志碑,既集中展示了沿黃人民治理黃河、征服黃河、開發黃河、利用黃河的英雄業績,又展現了“打漁張”作為黃河三角洲上引黃明珠的歷史地位。相鄰的水工建筑物觀賞區,既有現代水工作品,又有歷史建筑遺跡,新老相映,古今合璧,給游客提供了一桌豐富而鮮美的水利知識的盛宴。由渠首核心景區向南輻射,供游客觀覽享用的是四條各具特色的風景帶:灌區文化景觀帶、三合干生態旅游觀光帶、引黃濟青思源景觀帶和黃河文化風情帶。灌區文化景觀帶位于打漁張渠首至二干下游,蜿蜒31公里。沿著綠色走廊般的河岸小路行去,會看到十三條渠進水閘、洛車李樞紐閘、張洛溝

14、渡槽、打漁張河涵洞、賈家節制閘、北支新河牛家渡槽、劉官節制閘等眾多水文化景觀遺跡。它們粗樸的姿容,會引你回憶起那些逝去的斑駁歲月。其中洛車李樞紐閘是打漁張灌區的一座優秀的歷史建筑。景區管理者巧妙利用閘室空間,將它改建成了灌區文化展館。里面展出了圖片、水文物、灌區書畫等幾百件展品,集中體現了打漁張灌區的發展歷史與輝煌成就。目前,它已經成為博興縣灌區文化、水利知識的重要教育基地。喬莊鎮已將其確定為小學科普文化基地,并開設了“走進打漁張”課目。賞鑒這些展品,深味灌區優秀的文化傳統,心靈會受到陶冶和凈化。洛車李閘邊的兩棵老楊樹,二干辛馬斗渠旁邊的興河柳,優雅而恰當地裝飾在古老鄉村的鬢角。碧水清流的“月

15、牙海”,水面4600畝。這里的水清澈見底,那是一種碧藍碧藍的清,一種晶瑩剔透的清。從水邊到水中心,透明,微藍,淺藍,純藍,深藍,藍得冰清玉潔,藍得沁人心脾。清澈的天,純凈的水,一切都纖塵不染。遠處的水面上,幾只野鴨在靜靜游弋,安閑地覓食。岸邊垂柳成蔭,苦菜的黃花,像碎金子似的撒滿草地。這美麗的“月牙湖”,與相鄰的十三條渠相依相伴、相映成趣,形成兩條幽美綺麗的景觀長廊。二干渠下游的劉官村附近,就是山東呂劇的發源地。甘美的黃河水啊,不僅滋潤了這方土地,還賦予了人們更多的藝術才華。三合干生態旅游景觀帶,總長12公里。兩側星羅棋布的蝦池、魚池,仿佛一面面銀鏡;紅頂白墻的管理房,點綴其間。喬莊鎮黃家村的

16、生態百果園、博興縣京博集團建設的萬畝林場等都是人們休閑垂釣、文化采摘、農業體驗的好去處。引黃濟青思源景觀帶自渠首至預備河入口,總長30余公里,依托原打漁張一干渠建成。上游有濟青泵站植物園,種植了數十種綠化苗木,亭臺花榭點綴其中,游客可以在此賞花,垂釣,踏青,觀鳥。引黃濟青渠首沉沙池又名“思源湖”,黃河水經過沉淀后,再清清亮亮地輸送到青島、煙臺。灌區腹地還是博興佛教文化、孝文化的發源地。龍華寺遺址位于引黃濟青干渠以東約3公里處。興國寺位于一干過清末端,始建于東魏天平元年左右,寺內供奉著一尊千年古佛丈八佛,是我國最大的單體石造佛像。漢孝子董永故里就在博興陳戶鎮董家村,現有文物古跡董永祠一處,游客可

17、以前往觀瞻,去接受中華孝道的洗禮。黃河文化風情帶總長14公里,這條景觀帶既波瀾壯闊,又細膩生動。黃河母親、大禹雕像、黃河險工、涼亭樓閣、百歲垂柳、青年林、錦玉梨園及綠色生態防護林等組合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沿黃大堤外有千畝蘆葦濕地、千畝荷花池和萬畝有機水稻,這里碧葦清波,水鳥翔集,稻美魚肥,是一處絕佳的濕地休閑觀光區。經過多年努力,景區設立了完善的專業管理機構,安全、衛生、服務良好,處處體現著人文關懷。進入景區,便有一股溫馨的氣息撲面而來,使游客頓然而生賓至如歸的感受。打漁張景區植被覆蓋率高,環境優美,空氣清新。205國道、省道319自景區穿過,景區內部生態綠道齊全,交通便利。景區內的山東美食喬

18、莊水煎包等特色餐飲遐邇聞名。如今,打漁張灌區這一方溫馨和諧的凈土,已經名馳遐邇。每當節假日,濱州、淄博、東營等地游客紛至沓來,自駕游、休閑游、自行車游等旅游團隊云集打漁張景區,前來享受自然造化的美景。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一個智慧仁愛的人喜歡山水。一處風景,有了水便有了靈性。水是生命之源,水有高尚的品性,“水利萬物而不爭”。多融入大自然吧,多去親近水吧,心靈也會像清澈的流水一樣干干凈凈,清清亮亮。2006年是打漁張引黃灌區開灌50周年,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水電部部長錢正英為灌區開灌50周年題詞:“開拓創新,為建設和諧社會作出更大貢獻”。那遒勁秀麗的書法,又為景區錦上添

19、花。2011年,打漁張灌區順利通過山東省第八批水利風景區評審,入選省級水利風景區,填補了省級水利風景區中灌區類型景區的空白。同時,以打漁張渠首為核心景觀的打漁張森林公園順利通過山東省旅游局專家組檢查驗收,榮升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今后,灌區管理者將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搞好灌區建設與管理,努力打造一個節水、高效、生態、景觀、文化型的“百年打漁張”、“千年打漁張”,為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從巴顏喀拉山一路到此,歷經千回百折,愈加心胸廣闊。站在高高的堤壩上極目遠眺,渾黃的水波層層疊疊,雖沒有奔騰高原的風雷之勢,這魯北平原的地上懸河卻也氣象萬千。只有俯身黃河,你才看見每個漩渦都張

20、揚著桀驁不馴,黃河險工的標識醒目在每處險灘陡坡。且不說黃河改道奪良田成汪洋,夷市井為荒澤,單是洪汛決堤誰不心驚膽顫。而放眼那舒緩的波濤,不由低頭自己的膚色。黃河啊,億萬年的光陰千萬里的征程,總是與我們血脈相連。黃河水流到哪里,那里就綻放出不朽的文明;黃河水流到哪里,那里就繁衍著不息的生靈。這大地上奔流的乳汁,哺育著一個民族的成長和繁榮。司馬遷在史記河渠書感嘆:“甚哉,水之為利害也”!而水之利害,關乎時,關乎人;關乎天道,關乎世風。我們置身的打漁張引黃灌區森林公園每一株草木每一寸土地都興致勃勃闡釋著變害為利的福澤和光榮。打漁張引黃閘位于博興縣喬莊鎮境內的黃河南岸。舊閘始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據說國

21、內凡是研究或者從事水利事業的人,沒有不知道打漁張引黃閘的。這是因為此閘標志新中國著黃河下游治黃事業的成功開始,同時蘇聯專家的援建又見證了曾經的中蘇友誼。閘體迎水面上,時任山東省委書記的舒同親筆所提“山東打漁張灌區引黃閘”十個大字,其勢疏放其氣內斂,清風徐來一筆一劃都若隨波而動,藝術之根植于大河植于沃土,生命常青。八十年代,舊閘之后又樹新閘。兩閘仿若咫尺兄弟,并肩攜手大河之利。開閘引水,兩閘間飛湍流瀑,蔚為壯觀,因而以“雙閘飛瀑”贏得濱州新八景美譽。打漁張引黃閘之下,又有四閘,錯落有致。這一閘群,引領黃河水一路歡歌,不僅潤澤博興大地,還跋山涉水抵達膠東,濟青工程享譽全國。打漁張森林公園植被覆蓋率

22、百分之七十以上,是魯北地區的天然氧吧。那些樹啊,牢牢扎進腳下每寸土地,伴隨著黃河濤聲舒展著枝干,揮舞著葉的手掌,日夜不息。我常想,樹的生命高于人十倍乃至百倍。正是因為它們無欲無求合乎天道自然,它們只求成長,只求回報大河的恩澤和大地的哺育。守住一顆樹,歲月不再荏苒,年華不再空虛。樹的細致的紋理,緊密的年輪,包裹著陽光和風雨,深藏著天地間的善良和隱秘。在打漁張,你可以諦聽樹們的私語,也可以向樹傾訴。朋友一樣擁抱或者依偎,都是原野上最真實的情誼。萬畝濕地鱗潛羽翔,更是美不勝收。百余種鳥類中以白鷺為最。詩經上說:“振鷺于飛,于彼西灉”。幾千年的時光沒有改變當初的模樣,優雅潔白的鳥兒展翅翱翔,誰不愿意在

23、這如詩如畫的美景里徜徉?據公園管委會的郭主任介紹,近年來景區游客與日俱增。“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應是游人最好的心理寫照吧。如果說打漁張公園是黃河下游的畫廊,那么濁水為墨,作畫的人就是生生不息的黃河兒女。沿河人民一代代前赴后繼,把母親河裝扮的越來越豐腴,越來越美麗。喬莊鎮變廢為寶、變害為利,大力開發淡水養殖和生態農業。全鎮三萬畝南美淡水白對蝦、羅非魚養殖基地聞名省內外,生態農業林果種植亦成特色。數百畝黃金錦玉梨園春來堆雪砌玉,梨花如海;秋來碩果飄香,每個梨子有五六斤重。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糧豐林茂,宛若北國江南。全是對黃河的愛啊,打漁張,是黃河的杰作,更是黃河兒女用心血和汗水,才智和辛勞潤

24、色的畫卷。“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在打漁張灌區森林公園,我們和黃河一道去感慨。化黃河之害  興引黃之利  創百年打漁張-博興縣打漁張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紀實山東省打漁張灌區是我國興建較早、全國聞名的大型引黃灌區,是前蘇聯專家參與規劃設計、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156項重點項目之一,是山東省開發最早、規模最大的引黃灌區,是變昔日黃河之"害河"為今日之"利河"的一次成功嘗試,在我國引黃灌溉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灌區始建于1956年,當年開工建設,當年建成開灌。原受益范圍涉及濱州、東營、濰坊3地的博興、廣饒、墾利、利津、壽光等5縣,設

25、計灌溉面積324萬畝,擴大灌溉面積512萬畝。后因行政區劃調整,以及1989年山東省引黃濟青工程建成,灌區灌溉面積減少,服務功能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由主要為農業灌溉服務轉變為農業灌溉、油田生產、城市供水等多方位服務。目前,打漁張灌區是山東省引黃濟青工程渠首,也是膠東調水工程渠首。農業灌溉受益范圍主要涉及博興縣9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384個自然村,人口37萬人,設計灌溉面積66萬畝,占全縣灌溉面積的82%。灌區現有引黃閘一座,設計引水流量120立方米/秒,干渠9條,總長97.1公里,農業灌溉年均引水量1.6億立方米。灌區運行50多年來,在土地改良、農業生產、農村飲水、工業生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6、,是博興縣乃至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水源。在一定意義上講,黃河三角洲是隨著打漁張灌區的興建而興旺起來的;同時打漁張灌區又是隨著黃河三角洲的興旺而發展起來的。灌區運行50多年來,由于缺乏必要的維護投入,工程老化失修嚴重,工程設施不配套,用水效率較低。為此,自2003年起打漁張灌區利用中央國債資金進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2005年正式列入國家大型灌區投資計劃,為灌區建設與發展迎來了第二個春天。至2010年底,國家累計批復項目8期,總投資1.41億元,其中中央國債資金5000萬元,省級調控資金4000多萬元。截止目前,已累計襯砌渠道40公里,配套建筑物80多座,完成投資1億多元。從運行

27、看,已完成的改造段輸水、輸沙和節水能力大大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非常顯著。在實施節水改造工程中,灌區注重搞好堤防綠化、美化,努力把輸水渠道建成一條條"高速水道"、"景觀大道"、"經濟長廊"。在搞好工程建設的同時,注重加強工程管理,在水費計量征收、農民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確權劃界、小型產權改革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打漁張灌區2010年度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已全面展開。今年,打漁張灌區節水改造工程是歷年來投資模最大的一期。計劃對渠首老一干、稻改干、三合干、十三條渠四座干渠進水閘和二

28、干支脈河渡槽進行改建,完成一干過清干渠4公里渠道襯砌及建筑物配套,建設三合干渠瀝青混凝土道路12公里,工程總投資4500萬元。渠首樞紐工程作為整個灌區的龍頭,在工程設計中,將我縣傳統建筑最富特色的"語言"加以藝術提煉,靈活運用到工程的設計之中,充分體現人與自然融合相親的水利文化。改建工程完成后,將對進一步發揮打漁張灌區的工程效益起到重要作用。渠首工程的景觀設計與綠化完成后,將成為打漁張灌區標志性建筑物。本期項目實施后,將改善灌溉面積4.5萬畝,新增糧食生產能力663萬公斤,新增農業產值500.4萬元,年可節水42萬立方米。2006年是打漁張引黃灌區開灌50周年,博興縣隆重舉

29、行慶祝儀式。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水電部原部長錢正英為灌區開灌50周年題詞:"開拓創新,為建設和諧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打漁張灌區成功入選中國水利新中國水利名片,并專版介紹事跡。我們相信,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灌區將進一步加強建設與改革工作,努力創建節水、高效、生態、景觀、信息型"百年打漁張",為推動經濟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五月槐香打漁張五月中旬的一個星期天,我們野釣四人小組,帶上了一個菜鳥級的垂釣發燒友,來到了打漁張庫區,踏青、賞花、垂釣。打漁張,是一個引黃灌溉的水利工程,位于山東省博興縣

30、境內黃河入海口附近。打漁張河東西走向,橫貫博興縣,全長100多里地,全程皆可垂釣。打漁張森林公園位于博興縣境內,總面積12.8萬畝,由山東省政府于2001 年正式命名。該公園環境優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植物種類100多種,鳥類40余種,喬木3萬多畝,經濟林5萬多畝,綠地20多萬平方米,植被覆蓋率80%以上。該公園以田園風光為中心,具有北國水鄉特色。渠首觀黃區有始建于(蘇聯人建的)1958年的引黃大閘、渠首花園、動物園,大禹治水、黃河母親雕像等。渠西垂釣賞荷區有千畝荷花池,萬畝觀賞水稻等。渠東自摘鮮果區有冬棗、桃、梨、蘋果、葡萄等,還有類野生的雞、兔、火雞等。黃河堤外5000畝濕地,葦草青青,

31、魚肥蝦美。引黃濟青沉砂池(水庫)碧波粼粼,更是垂釣天堂。五月的打漁張水清草旺,野鴨翔集,錦鱗游曼,槐香醉人。提到著槐花的香味,我的多說幾句,你看那一片片的槐樹林,枝頭掛滿了一串串雪白的槐花,成群結隊忙而有序的蜜蜂穿梭于其間,側耳細聽,有一種低沉的嗡嗡聲,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附近有工廠呢,那聲音是群峰振翅忙采花粉時,發出的聲音。走近或走入這片槐樹林,那槐花的濃香味,用沁人心脾形容,好像還差一點點。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有一個人喝醉了酒,醉的都狗熊不認鐵勺了,可他還在喊:喝,再喝!我-沒-醉。當你零距離去體驗槐花的香味時,你會不自覺地敞開、上揚雙臂,臉頰微抬,面帶微笑,半閉眼睛,心中再喊:吸,再吸!我-

32、醉-了!當你背著釣具尋找釣位,穿花拂柳之際,恍若進入仙境。打漁張水庫系備用水源,水質潔凈,基本涵蓋淡水魚所有種類,且肉質鮮美。老張選擇釣位就顯出來釣魚經驗的老道,淺水靠草,釣位凸出,正是春末夏初時節垂釣目標魚-鯽魚覓食、活動的最佳場所。而老孫善跑,一溜河涯都是他打的窩,你別說,他者走釣效果就是明顯,每次出釣就數他釣得多,可也就他跑路多。我則喜偏好靜,就選擇了一個較遠的、葦草叢生的小半島作為釣位。我和老張善于釣死窩,即摁著一個釣窩釣到黑,每次也不少釣,功夫全在釣技和餌料上。老范則是那種只在風和日不麗的好天才出釣的玩家。他和那個垂釣發燒友(剛加入的,不認識,聽說是農行的高管)在一片槐樹林旁邊,選擇

33、了一個平坦的岸邊,安下了釣椅,攤開了精良的裝備,在眾多的商品餌中選擇幾種餌料布下窩,就等魚兒上鉤,隨即倆人就開聊起來。老范一席話剛說到一半,轉眼看到我正在飛魚,一邊忙抄魚竿一邊急道:不說了,釣魚、釣魚,那邊都開張了。我是正在往上飛魚,不過是一些較大一點的白條魚。剛下桿就能釣上白條,那表明選擇的釣位很適合魚兒覓食,釣上目標魚-鯽魚不過是遲早的事。白條來了一大群,不等鈎著地就咬,連續上了十多條,其中還有幾個雙飛。忽然,拋出去的鉤著地了,浮漂穩穩地站在水里,水面露著兩目。小魚不鬧了,白條不見了。我一看,嗯,大魚來了。不一會兒,漂送三目、四目、五目,我手腕一抖-點殺刺魚;隨即手臂上揚-提竿溜魚,一尾近

34、二兩的鯽魚跳出水面。老范那邊也開始上魚了,白條上了幾條。就那位發燒友沒開張,聽他說話的聲音羨慕的不得了。打漁張水庫釣魚的人多了去了,任你是絕頂高手,奈何大魚就像開了會一樣,很少來咬鉤。一天能釣上三、五斤鯽魚算是高手。夢中情人鯉魚MM大概是害羞,更是藏著不出來見面。唯有白條們瞅著老范相貌堂堂,一個個腆著臉和他糾纏不休。發燒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個勁兒的為老范喝彩。素來斯文的老范,這么長時間只釣到白條沒掉找鯽魚,終于忍不住了,逮到一條一扎來長的白條竟然爆出粗口:趕不盡殺不絕的潑皮,我讓你搗亂!說罷使勁拽了一下魚鉤,然后,“呯”的一聲把白條重重地扔回水里。他這一拽一扔幾乎讓那位無賴的白條破了相。哪

35、位發燒友對老范的舉動甚為不解:炸一炸,下酒的好菜啊,怎么不要了?發燒友對老范的釣位十分羨慕,提出要更換位置。倆人交換釣位。老范痛下狠手,并沒有嚇退那些潑皮,發燒友過去后一下桿就來了個雙飛白條,興奮的不得了。老范卻又好氣又好笑:看看你選的位置。原來發燒友選的地方是一個淺灘,再往前不足半米就是個陡坡,大約三四米深,所謂的魚星星也不過是些地氣氣泡罷了。這種地方不可能釣到魚。看來,發燒友是銀行的管理高手,釣魚卻是一個剛上路的不折不扣的菜鳥。發燒友跟我一樣,有魚釣就好,并不在乎是什么魚。一條又一條興致勃勃地往上拉白條。期間還上了一條三四兩的鯽魚,看他認認真真遛魚的架勢,讓老范以為他遇上了一條大魚,拿著抄

36、網趕忙跑過去幫忙。等看清不過是條不大的鯽魚又泄了氣:你也太夸張了吧!我對老范說:多釣點白條,中午加倆菜,大一點的干炸、小一點的醋沏,各有風味啊。其實,在打漁張釣白條很是愜意。高手釣白條用輕竿細線小鉤,用三粒雞毛梗為漂,以鈎餌的自重為墜。往水里隨意撒上一把麩皮,就能引來大群白條爭食。抓上一把面粉,就地掏起一把湖水調和成團,就是極佳的釣餌。掛鉤的面餌要小之又小,讓其由水面憑自重徐徐下沉。往往是鉤餌還在下落中,便被動作敏捷的白條一口吞在嘴里。起竿的時機要準,稍遲則空鉤率上升,這是考驗釣手的反應能力。打漁張釣白條的高手拋竿起竿,動作精準、連貫、瀟灑,從早上六點下竿,到下午五點收竿,能釣十幾斤,我自愧不

37、如。不過有一個問題很難解決,那就是白條入護后有的很快就死亡,釣一天來,魚護的上面漂一層死去的白條,有的已開始發出臭味。老范也拆下鉛皮開始釣浮水,白條連連上鉤,釣技頗為嫻熟,不一會工夫就收獲了一大堆。此時,已是午后一點多了,老張在不遠處招呼大家:清點魚獲,準備吃飯。我、老范和發燒友三人主要是白條,老張則釣了許多鯽魚,走釣高手老孫還釣了三條黃河鯰魚。大家集合起來一清點,白條足有六七斤連同其它魚一塊送到農家樂,今天的中午飯,就是一頓全魚宴。打漁張水庫的東邊是一片果園,農家樂的餐桌就擺放在果樹下面。今年的蜜桃長勢極好,青青的果實已有鴿蛋大小,累累地壓彎了枝頭。杏、梨、蘋果的盛花期已經過去,透過濃濃的綠

38、葉,隱隱約約能找到如指甲蓋那么大小的果實。在一片茫茫綠海中,只有那刺槐像最后一個喊到的隊員,還在繁花盛開,遠遠望去,如雪染枝頭,微風吹來,濃香陣陣。此刻的打漁張,碧水映日,春風拂動,槐香襲人,桃李爭艷。來吧,讓我們就著這自己釣上來的鮮美魚蝦,醉倒在這仙境般的打漁張。打漁張灌區興建于1956年,為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由惠民、膠州、昌濰、泰安4個專區20余縣的25萬余名干部、民工,組成11個民工團參加施工,歷時3年建成,共修建筑物52830座,其中,支渠以上大中型建筑物3340座,建沉沙池2處,總干渠1條,干渠5條,支渠72條,渠道總長12800多公里,排水溝總長9216公里,完成

39、土方10793.4萬立方米,砌石83545立方米,砌磚32167立方米,用工2057.3萬個,國家總投資3639萬元, 占計劃總投資的62.7。全區初步設計灌溉面積324萬畝,后擴大到512萬畝。引水渠道 灌區內設東西兩條沉沙條渠。西沉沙條渠從渠首引沙至張寨為一干沉沙條渠;東沉沙條渠出渠首引沙至洛車李,為總干沉沙條渠,黃河水經沉沙處理后,清水入渠。總干渠出東沉沙條渠,東北流,經博興官莊、張許入廣饒縣東王,至溢凌區,全長26公里,境內長5公里,寬3040米,設計流量60立方米秒。一干渠,1958年興建,渠首為打漁張引黃閘南側引水閘。引水閘后為沉沙條渠。一干渠出沉沙渠后,南流經蔡寨、龐家、陳戶、博興4鄉鎮,至閻坊鄉東流入廣饒縣。1983年,博興縣修建一干過清補源工程,新建輸水干渠4公里,自溢洪堤以上500米處正交過小清河,后順寨盧溝入預備河,為小清河南井灌區補源。至1985年,境內一干渠長41Z.5公里, 底寬20米,設計水深23米,設計流量20立方米秒。干流建筑物有張寨、 李家、王家、顧家、賢城5座節制閘,跨越打漁張河、北支新河、蒲洼溝、三號支溝有4座渡槽, 過清干渠建筑物有小河子涵洞、支脈河渡槽、溢洪堤涵閘、小清河倒虹吸。一干渠有支渠60條,總長121.9公里,有支門建筑物60座(包括支門、涵管)。全部工程投資2308.31萬元。二干渠,出東沉沙條渠后,東南流經陳戶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