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傷寒、副傷寒和細菌性痢疾防治方案_第1頁
深圳市傷寒、副傷寒和細菌性痢疾防治方案_第2頁
深圳市傷寒、副傷寒和細菌性痢疾防治方案_第3頁
深圳市傷寒、副傷寒和細菌性痢疾防治方案_第4頁
深圳市傷寒、副傷寒和細菌性痢疾防治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深圳市傷寒、副傷寒和細菌性痢疾防治方案 2006年5月11日傷寒、副傷寒和細菌性痢疾(以下簡稱菌痢)均為 急性腸道傳染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報告的乙類 傳染病,也是我市重點防治的傳 染病。根據歷年疫情資料分析,我市傷寒和菌痢多以散發為主,但局部暴發亦時有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特制定我市傷寒和菌痢的防治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標為及時掌握本市傷寒、副傷寒和細菌性痢疾的發病和流行情況,根據致病菌 型特點,采取相應防治對策。二' 工作內容(一)監測1、監測內容(1)散發疫情的監測和報告:各區要加強對所轄區各醫療單位傷寒、副傷寒的診斷和疫情報告工作的檢查指導,

2、及時以個案調查表(見附件1、2)或送樣單(見附件3)進行上報,并做好疫情處理及病原菌的分離與鑒定。(2)暴發疫情的監測和報告:對疑似暴發或明確的聚集性病例,醫院預防保健科、預防保健所,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必須以個案調查表進行上報,做好 疫情調查、處理及病原菌的分離與鑒定等工作。(3)菌株實驗室監測:根據醫院條件及門診量等情況,我市設定東湖醫院、市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北大深圳醫院和市中醫院以及各轄區指定的1家區級綜合醫院(區人民醫院或區中心醫院)共11家醫院為監測 醫院開展監測。專實驗室監測內容包括:a.病原學監測:監測醫院要對臨床符合病例盡可能做核實診斷' 進行病原菌分離培養,

3、然后按照“2(2)菌株上送”要求上送。b.藥敏試驗市疾控中心選擇有代表性的菌株開展藥物敏感試驗。實驗結果次年年初以工作簡報的形式反饋到監測點醫院和各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要求和進度安排(1)采樣檢測:傷寒、 副傷寒采樣檢測見傷寒,副傷寒診斷標準及處 理 原則(GB1600L1995 )附錄A,細菌性痢疾采樣檢測見細菌性痢疾、 阿米 巴痢疾診斷及處理原則(GB16002-1995)附錄Ao(2)菌株上送:市東湖醫院等5家市級人民醫院每月及時將分離到的菌株直接上送市疾控中心微檢科,將個案調查表或送樣單直接上送市疾控中心流行病 科;區級監測醫院每月及時將分離到的菌株及個案調查表或送樣單上送各區疾控

4、中心,分離的菌株由區疾控中心作初步鑒定后上送市疾控中心 微檢科,個案調查表或送樣單統一上送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市疾控中心 每季上送至省疾控中心。出現暴發疫情時分離到的菌株要立即上送,并注 明菌株來源、分離時間,填寫好細菌及螺旋體類檢驗樣品送檢單。(3)菌株保存:將經分離到的陽性菌株轉種于0.7%半固體培養基中,37培養24小時以上,觀察半固體上有明顯的生長線后,在半固體表層加入滅菌石蠟油封閉,置普通冰箱冷藏室保存。細菌性痢疾菌株每月轉種一 次。傷寒副傷寒菌株以雞蛋斜面保存,每月轉種一次。(4)資料分析及反饋:市疾控中心將總結上報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及反饋給各區。(5)監測經

5、費:各區要將傷寒、副傷寒監測工作納入當地主要傳染病監測計劃,并落實經費。(二)疫情處理措施1、散發病例的處理:(1)做好疫情報告。各級醫療單位發現病人后,必須在6小時內向所在地的區疾控中心報告,并 按標準作正規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未滿離院者,要追蹤管理。(2)個案調查。為了核實診斷、查明發病原因及污染的范圍,及時處理疫源地,防止組織好各醫院傷寒疫情擴 散。各區應使用市疾控中心統一設計的調查表, 病人的個案調查。(3)疫情消毒處理。對傷寒病人污染的場所,必須做好隨時消毒和終 末消毒。2、發疫情的報告及處理暴發疫情發生時,疾控人員應及時到達現場,做好個案調查工作;進行可疑因素包括飲食,飲水等環境樣本

6、的檢測工作;確定疫源地范圍;對密切接觸者采集大便培養,同時投藥預防。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及時控制 疫情蔓延。若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傷寒(副傷寒)病例,或出現2例及以上死亡者按國家突 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 作規范(試行)進行網絡報告。(三)預防原則傷寒、副傷寒和細菌性痢疾是消化道傳染病,應以切斷傳播途徑為主, 同時加強對傳染源管理的綜合性防治措施。對重點人群、集體單位應特別 注意預防暴發或流行。1、各疾控中心應加強飲食從業人員腸道致病菌檢測的質量控制,防止作為傳染源造成菌痢暴發流行。2、加強腸道門診管理,注意發現輕型,非典型病人,并進行合理的

7、治 療。3、注意管理好慢性病人和帶菌者,并予以徹底治療。4、開展預防腸道傳染病的健康衛生教育。利用報紙、電臺、電視臺和宣 傳欄等傳媒手段,尤其在本病流行季節,要加大宣傳力度,以期提高人群 防病意識,改變不良行為習慣。(四)質量控制1、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定期組織培訓轄區內傷 寒、副傷寒和細菌性痢疾防治系統的工作人員,提高現場調查、數據分析利 用、采樣檢驗等能力。2、技術資料檔案管理:監測醫院和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傷寒' 副傷 寒和細菌性痢疾防治資料,如原始記錄、總結等歸檔管理。3、市疾控中心將定期組織檢查組赴有關醫療機構進行傷寒、副傷寒和細菌性痢疾防治工作質量的檢查評估,并將檢查結

8、果通報全市。4、各區按本方案要求制訂具體防治計劃并上報市疾控中心。每年11月底 前應將各區傷寒、副傷寒和細菌性痢疾防治工作總結材料書面報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三、附件附件1.深圳市傷寒、副傷寒個案調查表 附件2.深圳市細菌性痢疾個案調查表 附件3.深圳市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菌株樣本送檢單附件1深圳市傷寒、副傷寒個案調查表A、一般情況編號2.性別 T.0.女4.戶籍1. 常住2. 暫住3. 流動5.職業1.幼托兒童2,散居兒童3.學生4.教師5.保育員及保姆6. 炊飲食品人員7.公共場所服務人員8.其它商業人員9. 醫務人員10 .工人11 .民工12.農民13 .牧民14 .漁15. (船)民

9、購銷員16.駕駛員17.干部職員18.離退休人19. 家務及待業人員20.其它21.不詳6.現住址:7.工作單位:8發病日期(年/月/日)9初診日期(年/月/日)10 .確診日期(年/月/11 .報告日期(年/月/日)電話:電話: /10住院號:13住院醫院名稱:13出院日期(年/月/日)14.死亡日期(年/月/日)B.臨床資料12.3.4.5.67一8.9.10111213遷延型再燃口 1其它口 2稽留2.弛張3.不規則 口 6外周血白細胞總數 1. 4000*10A9/ml 0. 4000*10A9/ml 13臨床類型:1.輕型 2.普通型5.逍遙型6.頓挫型并發癥:0. 無1, 腸出血

10、發熱1. 有0.發熱最高體溫oc),發熱持續時(天)盛型1表情淡漠1有謔妄1有昏迷1有相對緩脈1有玫瑰疹1.有肝脾腫大 1, 肝大2.3重型47復發e2 腸穿孔3.0.無口70.無口80.無口90無口5a no.無尸脾大 3.肝脾大0.無14 .嗜酸性粒細胞數1 .年/151617,首次血培養時間,血培養結果.二次血培養時間月/日)0.年/月/日)1819202122血培養結果.大便首次培養時Am.大便培養結果.大便二次培養時Am.大便培養結果0.(年/月/0.(年/月/日)0."其它培養°,/ R124 .肥達氏反應結果尿)0.0.有 無口 140 / / 陰性1傷寒2.

11、副傷寒口 16 / 17陰性1傷寒2.副傷寒口 18/ / 陰性1.傷寒2.副傷寒口 20 / /陰性1.傷寒2.副傷寒口 22陰性1.傷寒2.副傷寒口 23陰性1.傷寒2.副傷寒口 24自來水2.河水3. 井水有0.無1.有0. 無C.流行病學因素調查1 .病前1個月飲用水類別1.2 .飲水有無污染可能1.3 .病前1個月食生冷及被污染食 可疑食物名稱、數量:4.是否做到飯前便后洗手 1.5 .家庭環境衛生6 .家庭蒼蠅數量1.0.無D.防疫措施及轉歸隔離病人隔離方式1.消毒項目1.4.滅蠅1.5 ,恢復期取材記1.水源 有 (時6.病人轉歸1 ,痊愈E.小結:是 好 (<102.食物

12、0.名0.否2.中3.差中(V30只)3.多c c I I 0.否入院2.家中0.無3.病人排泄物4.病家環境 無結2. 帶菌3 死亡(>調查人:調查日期:年月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制附件2深圳市細菌性痢疾個案調查表A、一般情況1.姓名編號2.性別 1.男0.女3.年齡(歲) 4.戶籍:1.常住2.暫住3.流動5.耿業1.幼托兒童2.散居兒童3.學生4.教師5.保育員及保姆6.炊飲食品人員 7.公共場所服務人員8.其他商業人員9.醫務人員10.工人11.民工12.農民13.牧民14.漁(船)15.購銷員16.駕駛員17.干部職員18.離退休人員19.家務及待業人 家庭地址:員20

13、.其它 21.不詳電話:7.工作單位:電話:8.發病日期(年/月/日)9.就診日期(年/月/日)10.確診日期(年/月/日)1011.報告日期(年/月/日)1112.住院日期(年/月/日)12住院號:住院醫院名稱:13 .出院日期(年/月/日)14 .死亡日期(年/月/日)癥狀/體征1.有。.無癥狀/體征1.有0. 無1發熱 1個腹瀉 52頭痛 2惡心嘔吐 O. 63腹痛 37嗜睡 74里急后重 48.昏迷 89 .大便性狀:1.水樣便2 .粘液便3.膿血便4.不消化便5.軟便 910.診斷:1.急性痢疾型2.慢性痢疾型3.中毒性痢疾型4.其它 10B.臨床資料11痊愈轉歸:2.帶菌3.死亡1.1112大便常規可見紅細胞1.是0.否1213大便常規檢杳:白細胞/膿細胞數,15 個/HPF ( 400 倍)1.是 0.否1314糞便細菌培養結果0.陰性1.志賀氏2.福氏3.鮑氏4. 宋內氏14D.流行病學因素調查1 .病前一周曾密切接觸過痢 疾2 .小兒喂養方式:1/腸炎病人母乳2.1.人工3.0.否混合3 .個人/母親衛生情況:.病前一周曾食用可疑食4物?1.良好1.食用可疑食物日期(年/2. 一般是2.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