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專項提升練習_第1頁
語文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專項提升練習_第2頁
語文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專項提升練習_第3頁
語文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專項提升練習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專項提升練習班級:_ 姓名:_1. 重點段落品析。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sòng   yng)讀,(決  絕)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1用橫線畫出括號里正確的字和讀音。2對文中劃線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反問句,說明心到了,眼睛也會看到。B.反問句,點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會到。點明心到的重要性。3讀了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獲?_2. 閱

2、讀理解。武松見了,叫聲:“呵呀!”從青石上翻將下來,便拿那條梢棒在手里,閃在青石邊。那個大蟲又饑又渴,把兩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撲,從半空里(躥  攛)將下來。武松被那一驚,酒都做冷汗出了。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只一閃,閃在大蟲背后。那大蟲背后看人最難,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跨  胯)一掀,掀將起來。武松只一閃,閃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卻似半天里起個(霹  辟)(歷  靂),震得那山岡也動;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武松卻又閃在一邊。原來那大蟲拿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提

3、不著時,氣性先自沒了一半。那大蟲又剪不著,再吼了一聲,一兜兜將回來。1把文中括號里正確的字用“”標出來。2用“_”畫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這句話把_比作_,說明了_。3老虎進攻的招式是_、_、_,武松應對的方式是_、_、_。4武松在面對老虎的進攻時,連續三“閃”避其鋒芒,從這個“閃”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_5武松不直接正面同老虎進行搏斗的原因是(   )A.老虎太兇猛了。   B.武松害怕了。C.武松是在避其鋒芒,耗盡老虎的力氣,挫傷老虎的銳氣,再尋找時機打虎。6從文中可以看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_3. 課外閱讀。守株待兔韓非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

4、,折頸而死。因釋其耒(li)而守株,冀復得兔  。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注釋) 株一一扭出地面的樹根和樹莖。 走一一奔跑,逃跑。耒(li)古代的一種農具,形狀象木叉。翼希望。而身為宋國笑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1根據注釋,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_(2)冀復得兔。_2請你用現代漢語把這個小故事翻譯出來好嗎?_4. 課內閱讀。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甚:_&

5、#160;惠:_ 詣:_   乃:_ 為:_設:_ 示:_ 未聞:_ 家禽:_2用/ 給短文劃分節奏。3用四字詞語夸一夸楊氏之子:_、_、_、_。4楊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與楊氏子很熟?_5你喜歡孔君平說的話還是楊氏之子說的話?為什么?_6我也會說:李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_。”龍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_。”5.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養竹記唐白居易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

6、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注釋)本:根。建:樹立。倚:偏頗。體道:包含仁德。虛受:虛心接受。砥礪:磨煉。名行:名節操行。1讀文中畫“”的句子,結合下面的譯文,用“/”給此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譯文: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是為了培養德操;君子看到它的根本,就想到善于樹立德操、堅貞不拔的人。A.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B.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C.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D.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

7、拔者。2把文中畫“”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正確的一項是( )。A.竹子是空心的,空心包含仁德;君子見到竹心,就會想到虛心B.竹心虛空,內心虛空用來實踐天地正道;君子看到它的內心,就會想到適應需要虛心接受意見的人C.竹心虛空,內心虛空;包含仁德,君子見到,就會虛心接受意見3文中“竹似賢”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_6. 課文回放。孔子這才知道顏回并沒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萬分,便對弟子們說:“我們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實,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們依靠自己的內心,以為內心的判斷一定正確,但內心不一定可靠。你們一定要記住,了解一個人實在不容易啊!”(1)讀一讀,說說你怎么理解畫線句子。&

8、#160;_(2孔子知道錯怪顏回,才有此感嘆,從他的感嘆中,你覺他是一位怎樣的人? _7. 課內閱讀。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釋下面句子中帶點的字。(1)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詣:_ 乃:_(2)孔指以示兒曰。 示:_ 曰:_(3)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 聞:_2仔細讀下面的句子,回答問題。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對話意思:_(2)對話精妙極了,妙在何處?_8. 快樂閱讀

9、(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葉公好龍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1在括號里給帶橫線的字注音。2解釋題目的意思_3翻譯下列句子。(1)鉤以寫龍,鑿以寫龍。_(2)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_4這則寓言諷刺了什么?_5寫出你喜歡的三個寓言故事的題目。_9. 課內閱讀。楚人有鬻盾(xúndùn)與矛者,譽之曰:“吾(wúw)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yùrù)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10、”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ffú)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給加點詞選擇正確的讀音,畫上“_”。2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譽之曰(稱贊)B.于物無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處)D.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3“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_4假如你是楚國商人,你該怎樣推銷你的矛和盾?_5學了這則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_10.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葉公好龍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yu)窗,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

11、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選自劉向新序·雜事五1“葉公好龍”中的“好”應讀作“_”,意思是“_”。2葉公是怎么“好龍”的?請用“”畫出相關語句。3從“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_4用自己的話說說最后一句話的意思。_5這個故事諷刺了。A.像葉公這樣喜歡像“龍”而現實中并不存在的東西的人B.像葉公這樣膽小如鼠的人C.像葉公這樣心口不一,嘴上說喜歡某事物,但并不是真的喜歡的人11. 課內閱讀。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ù  yì)也。二者不可得兼 (jin  qin),_。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

12、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1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畫出來。2把畫橫線的地方按原文填空。3解釋所填句子的意思。_12.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選自孟子·告子1對第一句中“通”與“善”的解釋正確的是( )A.整個 善良 B.通過 善于 C.整個 善于 D.整個 熟悉2弈秋教兩個人下棋,這兩個人的表現是( )A.兩個人都很專心B.兩個人都不專心C.一個人很專心,另一個人不專心3畫線句子

13、采用的主要寫法是( )A.比喻 B.對比 C.聯想 D.照應4“為是其智弗若與”應讀出_的語氣。“非然也”應讀出_的語氣。A疑問 B反問 C否定   D肯定5這則文言文告訴我們的是( )A.做任何事都可以一心二用。B.做事要專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C.做事時要想著天上的鴻鵠。13. 閱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梁國楊氏子九歲,。孔君平,父不在,乃。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曰:“此是。”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補充原文。2判斷下面的說法,對的打“”,錯的打“×”。(1)“君”與“夫子”都是對人的尊稱。(_)(2)句中的“家禽”和現在的“家禽

14、”意思一樣。(_)3文章的第一句話點明了人物及其特點,起到_的作用。4楊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與楊氏子很熟?_5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A.孔君平的話剛說完,楊氏之子馬上就做出了回答,說明小孩子的反應速度快。B.楊氏之子的話讓孔君平感到羞愧,無言以對。C.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楊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且用了否定的方式,回答婉轉。D.楊氏之子回答的話很正確,沒有一絲紕漏,說明了小孩子心思縝密。14. 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1這則寓言名叫_,選自_作者是_時期_家_。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與矛者_(2)物莫能陷也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_(4)其人弗能應也_3用現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1)譽之曰。譯文: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譯文:_4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A.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則會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B.不要自己夸耀自己。C.同伙間不要相互爭吵或沖突。D.同學之間要互相團結,不要發生矛盾。15. 古詩文閱讀。程門立雪楊時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