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_第1頁
中國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_第2頁
中國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_第3頁
中國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_第4頁
中國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80年代以來,我國海洋經濟穩步發展,尤其是進入90年代后,海洋產業發展迅速,海洋經濟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達20%以上。海洋水產業總產值達1445.27億元,占海洋產業總產值的50.6 %;海洋油氣業總產 值212.74億元,占海洋產業總產值的7.5 %;海洋鹽業總產值為45.5億元,占1. 5%;沿海造船業總產值達193.84億元,占6.8 %;海洋交通運輸業的總產值達5 40.6億元,占18.9 %;濱海旅游業收入達419.75億元,占14.7 %。1 海洋水產業 我國海洋捕撈是傳統產業。這些傳統經濟魚類由于我國近海的過度捕撈,一些 名貴的魚種如

2、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墨魚等的捕撈量急劇下降,資源衰退嚴 重。不僅產量大幅度減少,而且質量也普遍下降,個體日趨小型化、低齡化, 劣質魚比重不斷增加。沿海貝類資源也因過度采捕而呈衰減趨勢,如遼東灣的 毛蚶資源量,1975年為53萬噸,1983年還不足4萬噸。2 海洋油氣業我國陸架區海域面積達20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含油氣盆地面積近 100萬平方公 里,共有大中型新生代沉積盆地16個。我國自60年代以來在海上進行了大量油 氣資源勘探工作,尤其是1979年引進外資和勘探技術以來,海上石油勘探和開 發工作有了長足的發展。1990年底,累計完成地震測線59萬公里,鉆探井250多 口。1980年我國開發的

3、海洋油氣田僅5個,年產石油16.57萬噸,1995年海洋石 油年產量已達927.5萬噸,1998年達到1631萬噸。我國海洋天然氣產量從1993年 的2.89億立方米,到1998年猛增至38.6億立方米。90年代以來,我國海洋油氣業得到迅猛發展,這與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和我國 多年來海洋油氣勘探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績是分不開3 海洋運輸業 我國現有大、中、小型商港160多個。這些港口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海灣港, 共102個;另一類是河口港,共64個,分布在42條入海江河的河口附近。我國主 要商港有40多個1998年海洋運輸已承擔起我國對外貿易70%的貨運量。發展中的交通運輸網, 除溝通我國沿海地

4、區外,還通過眾多的國際航線加強了我國和世界各國的海上 聯系。可以說,我國運輸船舶已通行于世界五大洲的各主要港口。4 濱海砂礦業我國濱海砂礦開采程度較低,已建成的國營和地方礦山10余個,地方民采點百余處。5060年代大多為露天土法開采、采收率較低。7080年代,采礦設備有所改進,機械化程度也有了較大提高,采收率達50%以上。目前廣東甲子鋯石礦、南山海獨居石、海南島鈦鐵礦等礦山開采規模較大。設備較好,可綜合 回收各種主要工業礦物。近年來我國主要濱海砂礦產量約為: 鈦鐵礦10萬噸、鋯石8700噸、獨居石1200 噸、金紅石600噸、石英砂120萬150萬噸。佃96年我國濱海砂礦創產值 0.38 億元

5、。目前開采的礦床大多數屬中、小礦型,主要集中于廣東、海南、福建沿 海,山東和遼寧也有一些礦點。5.海鹽及鹽化工業6 濱海旅游業我國濱海旅游資源豐富多樣,但濱海旅游業開展較晚。我國濱海旅游景點中最 多的是人文景點,其次是山岳景點和海岸景點;生態景點和島嶼景點較少,奇 特景點和海底景點更少。已開發的和部分開發的景點有300多處,不到全部景點的1/4。如山東省有115處海濱旅游景觀,已開發的只有 50多處,占43%。 上海有古跡旅游點140處,已開發利用的僅 仃處,占12.1%。全國約有海濱沙 灘資源100多處,已開發利用為海水浴場的有 39處。7.海洋動力資源的利用在多種海洋動力資源中,我國只開發

6、了潮汐能,其他如波浪能、海流能等仍處 于試驗和探索階段。利用潮汐發電始于 50年代中期,佃58年全國建立了 40多 座小型潮汐電站,裝機容量 583千瓦。但由于自然條件調研不夠,一些技術未 能解決,因此在不太長的時間里,絕大部分下了馬,最后只剩浙江沙山電站。70年代初,我國又出現了一次建潮汐電站熱潮,共建起 10座,結果建成運轉的 只有5座。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建成投入使用的潮汐電站共 8座,設 計裝機容量為9640千瓦。【關注海洋】我國海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1.海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1) 濱海砂礦的開發起步早,但規模有限我國濱海砂礦種類較多,已發現60多種礦種,估計地

7、質儲量達1.6萬億噸。 根據現有技術經濟條件,目前大多數具有工業價值的濱海砂礦都有開采,但開 采規模有限,規模較大的主要有鈦鐵礦、金紅石、鈦鐵礦、鉻鐵礦、石英砂、型砂、建筑用砂等10余種。(2) 海洋油氣開發已成重點,但主要局限在淺水區海洋油氣資源在海底礦產資源中勘探開發的規模最大,價值最高,但起步 較晚。自60年代開始,我國已在近海發現了 7個大型含油氣盆地,估計石油資源 總量約26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約14萬億立方米。海洋油氣的開發價值主要由開發成本和油價等因素決定。2005年,我國海上石油產量為2764萬噸。據預測,2010年海上石油產量將達到36003900 萬噸,到2020年將達到3

8、7004100萬噸。(3) 天然氣水合物的開發正處于初期研究階段天然氣水合物埋藏于海底的巖石中,和石油、天然氣相比,它不易開采和 運輸,世界上至今還沒有完美的開采方案。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是柄“雙刃劍”。有學者認為,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 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 10 2 0倍。同時,由于迄今尚沒有非常穩 妥而成熟的勘探和開發的技術方法,一旦出了井噴事故,就會造成海水汽化, 導致海嘯船翻。目前,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正在積極研究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開發 利用技術。總而言之,由于天然氣水合物的開發利用有許多條件的嚴格限制, 目前還暫不能用。可以預言,天然氣水合物的正式開發,可能至少要推遲到本

9、 世紀的二十年代以后。2 我國海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面臨的主要問題我國海洋礦產資源的開發起步較晚,從總體來看,技術仍然比較落后,與 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在某些種類資源的開發方面,大有后來 者居上的勢頭。目前我國海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可以歸納如下。(1) 公民資源意識淡薄,資源開發使用不當,使資源浪費,環境遭到破壞80年代以來,由于我國基本建設速度加快,河砂的短缺使得人們非法從海 岸線挖砂。據有人測算,近15年來從我國海岸挖砂約為4.5億噸,平均每公里海 岸線取砂2.5萬噸。事實上可能還遠遠不止這個數字。有些地方的企業還做起 了海砂的生意,禾U用海砂出口,并形成了巨大的

10、產業。不僅大量出口臺灣,還 大量出口韓國和日本。絕大部分海砂資源未經研究就直接將其當作普通建筑材 料砂使用或買賣,此舉不僅僅是高價值資源低價出售的問題,而且還造成了資 源的浪費,使國家利益蒙受損失。同時,大量開采海砂還會破壞海岸環境,帶 來海水入侵海岸侵蝕等嚴重后果。(2) 技術落后,生產效率低世界上發達國家在濱海砂礦開發和選礦技術上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 化,且水上水下均可以進行開采,如日本多用抓斗式和吸揚式挖泥船,功率大, 效率高,砂礦回收率高,而我國濱海砂礦仍限于露天開采,水下采礦尚少,且 大多為集體和個體民采用土法采選為主,機械化甚至半機械化生產還沒有普及。 近年來,選礦技術有所提高,

11、但總的看來,我國采礦和選礦技術較落后,生產 效率不高,有用礦物回收能力差,綜合利用程度低。同樣,受客觀條件主要是技術與裝備的落后,以及缺乏深水作業的人才與 經驗的限制,多年來我國只能在渤海、東海等內海部分海域進行了油氣開發, 在南海的開發也只是集中在淺水區。可以說,我國在開發南海油氣資源方面進 展十分緩慢,占中國領海面積3/4的南海地區,油氣開發幾乎空白,不多的幾口 油井都集中在離陸地和海南島不遠的區域。(3) 周邊國家搶采油氣,引發與我國海域之爭海洋石油天然氣產業的飛速發展使其在開發藍色國土發展海洋經濟中的地 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首先,海洋石油產業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血液石油,大大 增強了國民經

12、濟發展的實力;其次,海洋油氣業的日益發展,帶動了其他相關 產業的發展;第三,海洋油氣產業的發展需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經 驗,起到了對外全方位開放的窗口作用;第四,海洋油氣資源不同于陸地資源,特別是在有爭議的海洋區域,如果本國不對其進行開發就會被其他國家搶先開 發。目前,南海周邊多個國家與我國有嚴重的海洋爭端,出現了我國海洋島嶼 被侵占、海洋區域被分割、海洋資源被掠奪的嚴重局面,僅爭議海域面積就達 到150余萬平方公里,占我海域轄區的一半以上。(4) 國際海底資源研究尚處于初創階段在這一重要的國際競爭場所,我國的研究開發活動雖然已經走出了重要的 一步,但在戰略上尚處于初創階段,主要表現為

13、單一的資源研究而且技術開發 薄弱。而西方國家則早在1950年代末便開始投資這一領域,早已占有了最具商 業遠景的多金屬結核富礦區,并基本完成了多金屬結核礦商業開發前的技術準 備。海洋資源類型海洋中有豐富的資源。目前,人類開發利用的海洋資源,主要有海洋化學資源、 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和海洋能源四類。海水可以直接作為工業冷卻水源,也是取之不盡的淡化水源。礦產資源。在 近岸帶的濱海砂礦中,富集著砂、貝殼等建筑材料和金屬礦產海洋空間利用世界人口迅速增長,使陸地空間顯得越來越擁擠,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問題越來越令人關注。海洋可利用空間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個部分,隨 著人類逐步向海洋挺進,海洋將成為人

14、類活動的廣闊空間海洋空間利用已從傳統的交通運輸,擴大到生產、通信、電力輸送、儲藏、文化娛樂等諸多領 域。交通運輸方面包括海港碼頭、海上船舶、航海運河、海底隧道、海上橋梁、 海上機場、海底管道等。生產空間有海上電站、工業人工島、海上石油城、圍 海造地、海洋牧場等。通信和電力輸送空間主要是海底電纜。儲藏空間方面, 有海底貨場、海底倉庫、海上油庫、海洋廢物處理場等。文化娛樂設施空間包 括海洋公園、海濱浴場和海上運動區等。海洋運輸和港口建設海洋曾經是人類從事交通運輸的天然屏障。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在努力將海洋 屏障變為海上坦途。最初,人們利用人力、風力或洋流作為動力,駕駛木船在 近海活動。海洋環境保護海

15、洋環境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進入海洋,超過海洋的自凈能力;二是海洋生態破壞,即在各種人為因素和自 然因素的影響下,海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一)海洋污染海洋污染物絕大部分于陸地上的生產過程。海岸活動,例如傾倒廢物和港口工 程建設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污染物進入海洋,污染海洋環境,危害 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類的健康。(二)海洋生態破壞除海洋污染外,人類的生產活動,例如工程建設和漁業生(圍墾和濫捕等),以及自然環境的變化,例如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都會使海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和改變。人類 對某些海洋生物的過度捕撈,導致海洋生物資源數量減少,質量降低,也使部 分物種瀕臨滅絕。有些

16、海岸工程建設和圍海造田缺乏科學論證,破壞了海岸環 境和海岸帶生態系統。一、依據海域自然屬性確定海域基本功能和開發保護方向,是有效發揮海洋生態服務功能的重要保障。體現 尊重自然規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的理念,體現 生態用海”和 科學用 海”的具體要求。二、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是保持海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必然要求。三、將保護環境作為海洋管理工作的前提,是處理發展與保護之間關系的重要準則。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必須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謀發展。四、以漁業資源保護作為海洋管理的重要內容,是人、海和諧理念的重要體現。 近年來,我國海洋漁業資源衰退,漁業生物資源數量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

17、同時,隨著沿海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 近岸海域的漁業用海被擠占,漁民權益受到侵害, 影響社會和諧穩定。保護漁業資源和促進海洋漁業發展,必須按照五個用海”的要求,堅持集約用海,合理控制沿岸建設用海的規模, 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高生態風險的工業項目用海,減少海洋開發對近岸漁業資源和生態系統的沖擊。五、堅持陸海統籌,是實現海洋環境綜合管理, 解決海洋環境管理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的必然途徑。三、生態環境保護1.海洋污染狀況中國大部分近海的環境狀況是好的,部分沿岸海域,特別是一些港口、河口、海灣,污染 比較嚴重濱海旅游資源。基巖海岸、沙灘海岸、淤泥質海岸、基巖海島等,擁有亞洲大陸邊緣 最大的海岸濕地,建有國家級珍稀動物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花果山、狼 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