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選修 自然災害 3[1]1自然災害監測與防御_第1頁
地理選修 自然災害 3[1]1自然災害監測與防御_第2頁
地理選修 自然災害 3[1]1自然災害監測與防御_第3頁
地理選修 自然災害 3[1]1自然災害監測與防御_第4頁
地理選修 自然災害 3[1]1自然災害監測與防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1自然災害的監測與防御自然災害的監測與防御一、自然災害監測系統一、自然災害監測系統1、自然災害監測系統自然災害監測系統2、作用:、作用:災前預警災前預警災中跟蹤災中跟蹤災后評估災后評估提出減災決策方案提出減災決策方案已經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織的災已經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織的災害監測和預警網絡。害監測和預警網絡。我國已經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起各種自我國已經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起各種自然災害監測系統,例如由然災害監測系統,例如由2600個氣象臺組個氣象臺組成的氣象監測網,由成的氣象監測網,由900多個綜合和單項臺多個綜合和單項臺站組成的地震監測網,由站組成的地震監測網,由3 500

2、多個水文站、多個水文站、1 300個水位站組成的水文監測網等。氣象、個水位站組成的水文監測網等。氣象、水文等監測網對迅速預測水文等監測網對迅速預測1991年、年、1998年年的洪澇災情發揮了顯著的作用。的洪澇災情發揮了顯著的作用。3、世界和我國災害監測系統的發展情況、世界和我國災害監測系統的發展情況 我國海洋環境監測網建立的時間、監測系統組成、我國海洋環境監測網建立的時間、監測系統組成、監測范圍及主要作用。監測范圍及主要作用。人類主要生活在陸地上,對于海洋相對陌生;海洋人類主要生活在陸地上,對于海洋相對陌生;海洋下墊面是均一的,監測的結果容易分析和比較;沿海地下墊面是均一的,監測的結果容易分析

3、和比較;沿海地區通常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對海洋環境的監測意義重大區通常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對海洋環境的監測意義重大。二二.遙感(遙感(RS)在自然災害監測中的作用)在自然災害監測中的作用1.概念:概念:是人們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是人們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術設備,對地表事物進行遠距離的的技術設備,對地表事物進行遠距離的感知。感知。2 2、主要工作環節和功能:、主要工作環節和功能:3.遙感技術的特點:遙感技術的特點:觀測范圍廣觀測范圍廣信息獲取量大信息獲取量大獲取速度快獲取速度快實時性好實時性好動態性強動態性強4.遙感的優勢:遙感的優勢:從空間尺度看,遙感具有全球觀測能力,可從多波

4、段、多時相從空間尺度看,遙感具有全球觀測能力,可從多波段、多時相和全天候角度獲得全球自然災害的觀測數據;和全天候角度獲得全球自然災害的觀測數據; 從時間尺度看,在遙感平臺上能夠對地球進行同步觀測,可從時間尺度看,在遙感平臺上能夠對地球進行同步觀測,可獲得地球表層及其瞬間變化的災害信息。獲得地球表層及其瞬間變化的災害信息。5、遙感技術的應用、遙感技術的應用遙感技術主要是獲取地理信息遙感技術主要是獲取地理信息5、遙感技術的應用、遙感技術的應用洪澇監測洪澇監測RSRS在災害監測中的作用在災害監測中的作用航片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影像航片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影像衛片可以提供臺風的位置、形狀、規模等信息衛片可

5、以提供臺風的位置、形狀、規模等信息RSRS在災害監測中的作用在災害監測中的作用農作物受災面積監測農作物受災面積監測土壤濕度監測土壤濕度監測森林資源監測森林資源監測城市化監測城市化監測地圖和衛星影像的組合圖,清晰地反映了該次臺風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移動路徑,從而了解該臺風影響和危害的地區范圍。體現了遙感動態監測的優勢。影像組合圖,從俯瞰的角度清晰地對比了1998年九江段決堤前(左)后(右)的景象。兩張大圖的上方河道是長江,左下方的深色水體是鄱陽湖,長江和鄱陽湖之間是九江段堤壩,兩張小圖是九江段堤壩的放大圖。請判斷:請判斷:河流流向;河流流向;找到交通線;找到交通線;找出村鎮。找出村鎮。6.案例選取

6、案例選取請對本地區受災后的狀況進行描述、評估請對本地區受災后的狀況進行描述、評估1號地區號地區2號地區號地區3號號地區地區4號地區號地區滑坡,河道堵滑坡,河道堵塞,道路中斷塞,道路中斷 房屋損毀房屋損毀河道堵河道堵塞,道塞,道路中斷路中斷房屋損毀房屋損毀1、如果你是一名救、如果你是一名救援人員應最先趕往援人員應最先趕往哪里?并說明理由。哪里?并說明理由。4號地區(縣城)號地區(縣城)因為縣城人口最密因為縣城人口最密集,減少人員傷亡集,減少人員傷亡是抗震救災的首要是抗震救災的首要任務。任務。目前我國的遙感科學技術發展迅速,近年發射的目前我國的遙感科學技術發展迅速,近年發射的5顆衛星成為防災減災顆

7、衛星成為防災減災“千里眼千里眼” 。 三、地理信息系統三、地理信息系統(GIS)在自然災害監測中的作用在自然災害監測中的作用1.概念:專門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概念:專門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系統。2.工作原理工作原理信息輸入信息輸入數據處理數據處理數據庫管理數據庫管理空間分析空間分析可視化表達可視化表達3、GIS的功能:的功能:對各種監測系統提供的信息進行綜對各種監測系統提供的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空間數據分析,具有空間合處理和空間數據分析,具有空間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4.GIS系統的應用領域:系統的應用領域:地理信息系統主要是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處理

8、、查詢和評估等。氣象災害評估氣象災害評估地震、海嘯災情評估地震、海嘯災情評估災情預警災情預警5、RS與與GIS相結合的優勢:相結合的優勢:四、自然災害的防御四、自然災害的防御非工程措施:(軟件)非工程措施:(軟件) 規劃、法律、管理、減災教育等規劃、法律、管理、減災教育等工程措施:(硬件)工程措施:(硬件) 植樹造林、興建水庫、加固房屋等植樹造林、興建水庫、加固房屋等 非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防災知識講座防災知識講座防災減災法律、法規防災減災法律、法規非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1987年,第42屆聯合國大會通過并形成決議,確定19902000年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IDNDR)了解“國際減輕自然災

9、害十年”的宗旨及具體目標。我國于1989年成立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美國的防洪和日本的防震是世界著名的防災減災的成功例子,通過案例學習,讓我們了解了密西西比河防洪措施既包括工程性措施(第三點),又包括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充分說明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非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 1989年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為“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從1991年開始,每一個國際減災日都有一個主題,這一慣例一直延續到國際減災十年結束后。了解每年的主題。三峽水庫三峽水庫工程性防御措施植樹造林植樹造林工程性防御措施工程性防御措施(1)概念:)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過修建防災工程,改

10、變自然災害系統,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過修建防災工程,改變自然災害系統,最終達到減災的目的。最終達到減災的目的。(2)工程性措施的三種方式:)工程性措施的三種方式: 方式方式 實例實例 改變地表環境,防止或減改變地表環境,防止或減輕自然災害的強度輕自然災害的強度 通過巖土體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穩定通過巖土體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穩定變形土體,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變形土體,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通過植樹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風固沙,防止通過植樹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風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 可以阻隔或控制災害與人

11、可以阻隔或控制災害與人口、財產等的直接相遇口、財產等的直接相遇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護堤內的人口和財產安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護堤內的人口和財產安全;建立護坡、擋墻等支擋物,避免泥石流沖擊全;建立護坡、擋墻等支擋物,避免泥石流沖擊村莊和耕地村莊和耕地 可以改變財物等的特性,可以改變財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災性能,減少災害損提高抗災性能,減少災害損失。失。 興建水庫、排灌站、電機井等工程及配套設施,興建水庫、排灌站、電機井等工程及配套設施,保證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保證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達到抗震要求。屋,使之達到抗震要求。改變地表環境,防止或減改變地表環境,防止或減輕自然災害的強度輕自然災害的強度阻隔或控制災害人口、阻隔或控制災害人口、財產等的直接相遇財產等的直接相遇改變財物等的特性,提高改變財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災性能,減少災害損失抗災性能,減少災害損失巖土體改造工程巖土體改造工程修建防洪大堤修建防洪大堤植樹造林植樹造林加固房屋加固房屋興建水庫興建水庫建立護坡工程建立護坡工程將自然災害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內容與舉例用線連起來將自然災害工程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