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理據屬性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_第1頁
漢字理據屬性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_第2頁
漢字理據屬性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_第3頁
漢字理據屬性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_第4頁
漢字理據屬性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漢字理據屬性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趙慧芬摘要:漢字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一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教學重點,許多來華留學生在漢語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口語和聽力水平較高,但閱讀和書寫能力偏弱,這與漢字本身存在的文化和非漢字親屬文化圈有關系,因此,在分析漢字結構特點的基礎上,能夠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理據屬性的特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將會對對外漢語教學起到很好的效果。關鍵詞:漢字特點;漢字親屬文化圈;漢字的理據屬性;對外漢語教學漢字作為漢語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又是難以掌握的,那么如何能夠化難為簡,這是我們在漢教教學中需

2、要重點分析和研究的一個問題,在對親屬非親屬文化圈的分析對比之后,了解漢字的特點和難點,對重點部分能夠運用并轉換,了解理據部分在對外漢語的各個階段如何應用,這樣才能更加有助于漢語教學,減輕教師和學生的壓力,起到積極的、正面的作用。一、漢字特點漢字不同于字母文字,李運富先生從幾個方面和英文進行了對比,得出了漢字并不存在比英文字數多而難的特點,實在是比較對象沒有找準所致,但我們仍然需要對漢字特點進行分析,總體分析,宏觀把握,才能知道從哪里下手,簡化教學。漢字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最主要的特點是它屬于表意體系的文字,用符號(字形)來直接表示語義,這是區別于表音文字最大的不同,一個漢字的讀音是一個音節

3、,但這并不能說漢字是音節文字,因為漢語一個音節可以有多個漢字對應;有人說,“漢語是音素文字,從漢字的象形、指事、會意等造字法可以證明漢字是從意義入手創造出來的。從甲骨文到楷書,一脈相承,字體改變了,但文字性質并沒有改變。”那么針對這點,我們可以運用到漢語教學中去,從意義著手。第二,漢字是形體復雜的方塊結構,不像拼音文字呈線形排列,而是由筆畫構成,那么如何把這些筆畫正確的組合起來,這里我們可以結合漢字的意義來講解,當然漢字書寫順序,遵循從左到右、從內到外、從上到下這一規律只是起一個輔助作用,對于留學生來說,能寫對漢字就是最終目的,如果他們有自己的更加有利于記住漢字的方法,我們應該鼓勵,只要適當引

4、導就好。以上兩點是關于漢字教學的主要方面,弄清楚漢字特點,能夠有利于漢字教學的準備和開展。二、漢字與非漢字親屬文化圈對比漢字文化圈是指曾經用漢字書寫歷史并受漢字影響的國家。主要包括朝鮮、越南、韓國、蒙古。可見,屬于漢字文化圈的這些國家在學習漢字時有很大的相通性,因為有著共同的漢字意識,對于漢字這樣的方塊字來說并不陌生。而對于一直以線條為主的字母學習者,漢字對于他們來說完全是一個新領域的認知,用類似圖畫一樣的字去記錄一個意思,不同的筆畫組合有不同的含義,要想把這么多漢字記住,實在是一大難點,所以在書寫筆畫和理解字義方面都要比漢字文化圈的人學起來費力。通過漢字文化圈和非漢字文化圈根本上的對比,便于

5、我們漢語教學的開展,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而我們教學上的重點也應該考慮如何規劃自己的教學計劃,分析非漢語學習者的難點,進行總結、歸納,更加成系統、簡潔、明確地實施自己的教學。三、漢字的理據屬性分析李運富先生指出“理據單位通常稱為構件,指在構造字位表達語位時具有某種功能的形體。漢字的構件有的起象形作用,有的起標示作用,有的起表義作用,有的起示音作用.構建功能多樣,理據模式復雜,正是漢字理據方面的特點。”那么根據漢字的這些特性,我們可以加以運用,在漢字教學中進行分析。初級階段,留學生剛剛接觸漢字,一堆形體復雜,有著相同部件的漢字只要稍加變換就會有不同的讀音,不同的含義,那么這些同形不同理的漢字的

6、構件分析,對于留學生來說是困難的,我們可以少做講解。中高級階段,留學生對漢字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他們開始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加深,也有了興趣去學習,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對一些漢字進行適當的剖析。加強漢字構造理據教學,對教學的實施和學生的學習,都有間接地促進作用。在六書當中,屬于造字的方法有四個,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這四種造字法所造的漢字都能體現其與文化的緊密關系。比如象形字“女”,在甲骨文中,像一個雙臂交叉于胸前、跪坐的女子,那么,它反映的是男女在中國古代的明確分工,女子經常紡紗織布,男子則下田干活,因而由“田”和“力”兩部分組成,表示在田里干力氣活的就是男子。會意字就是將幾個獨體字組合起

7、來,被組合的字在表意上發生關系,那么這也造就了它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形體上是復合結構,第二:幾個部分組成之后能產生新意,而會意字表示新義的方式大體有三種,第一:通過各個組成部分結合后所體現的形象表示語義,比如說“囚”,從人從口,由人和被關在四處不通的處所表示囚禁的意思,又如“祝”,從示從人口,“示”在古代一直表示與神靈,祭祀有關,所以我們說表示一個人跪在神前膜拜,開口祈禱;第二:通過各組成部分之間的意念聯系說明語義,如:“苗”,從茻,田。是將這兩個字聯系起來,說明苗是培植、生長在草里的草本植物,而不可錯以為草在田之上或之外;第三:通過有關事物特征的聯想來反映語義,當然這一點我們是可以忽略不

8、用的,畢竟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所教漢字還是應該以本身意為準,如果一味的靠聯想,而不切實際,只會從根本上對漢字學習造成誤解,對文化進行誤解。指事字在漢字總量中所占比重較少,大多表示抽象之物,而象形字多表示具體物,所以說,會意字的形體是單純結構,它的表意結構大多可以分兩種,第一:用純粹的抽象符號構造形體來表示語義,其中任何部分都不是獨體字,比如說“上”、“下”、“回”,第二:在象形字上附加指事性筆畫,表示出指示的意向,如“本”、“末”、“刃”是在“木”的上下部位和“刀”上加一筆,分別表示樹根、樹梢和刀口,指事字所記錄的詞類卻比象形字要多,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這是我們在分析漢字構造、探尋它所反應的

9、語義時,是需要留意的。 而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所占字比重最高的一部分是形聲字,形聲字是由表示字義類屬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組成新字,形聲字的形旁大都是象形字,如“芬、紛、份、盆”的形旁“艸、纟、亻、皿”,而形旁大多表示字的意義類屬,可以幫助了解和區別字的意義,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部首所代表的含義作為著手點來分析,比如說“頁”,本義為人頭,讀xiè,因為長期的假借而使讀音發生了變化,致使“頁”的讀音也發生了變化,本部字便表示與頭顱有關系的詞,如“顏(眉目一帶)、領(脖子)、碩(頭大)、顆(小頭)”;“肉”本義為獸、畜之肉,后來做部首大部分都寫成了“月”,但它所表示的語義范疇大多是肉體各部

10、位、器官,如“肝、膽、腸、胃”;“手”部一般是與手有關的動作、行為的詞,比如“指、拇、撫、援(拉)”;再比如“讠”,在漢語中,表示言語或言語行為的結果,如“話、語、說、談、論”,那么記住這一類字,就可以減輕漢字學習負擔,方便學習。而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都可以做聲旁,如“沐、沫、湖”的“木、末、胡”,而形旁大多表示字的意義類屬,可以幫助了解和區別字的意義,那么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直接歸納或者類推出一系列的字便于記憶,那聲旁至今仍然有四分之一的形聲字聲旁和整個字的讀音完全相同,例如“簧、磺、潢、璜”,有些同聲旁的讀音不完全相同,但也有一定的規律,我們還可以利用聲旁來記憶一類字的發音,n 和l

11、各自代表的字記住了,就可以在分清楚字音的同時,記住一類字的讀音。四、理據屬性在漢語教學中的應用上面我們就主要的四種漢字結構進行了簡易的分析,目的是讓老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對漢字本身存在的意義有一個了解,然后能夠使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教學。漢字構造理據主要是分析漢字的各部件的意義,那么在運用漢字教學時我們可以就不同類型的漢字進行分析,一、象形字如果往前追溯可以說是與直接義聯系最緊密的,那我們可以在講解比如說“日、月、川”時用它的甲骨文推演分析;二、會意字,主要是由兩個有意義的獨體漢字組合起來的,我們可以把兩個漢字的意義講明白,然后把兩個基本義加起來,但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部件有不同的組合形式,

12、那么它會產生不同的含義,李運富老師在理據教學這里提出過“果”和“東”的教學,同樣是“日”和“木”的相交,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讀音,有不同的漢字意義,在初級階段不適合教給留學生,是因為考慮到他們初識漢字,灌輸太多,會對學生的認知造成干擾,但是我們可以在中高級階段就漢字存在的意義上進行分析,“田”指糧食,“木”指木本植物,合起來是說“樹木上面長出來的可以填飽肚子的東西”,引申義指“一切在形狀和功能上類似于果實的東西”,而“東”“從日在木中”,“表示太陽在木中,指太陽剛剛升起,而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是東方”,這樣對象不同,卻依然可以從漢字構造角度進行分析;三、指事字多借助抽象符號來構字,某些字可以適當的構造

13、分析,但因為大多數理解起來比較難懂,在講這部分時,不是很推薦使用這樣的方法,所以這里不做太多分析;四、形聲字占漢字很大一部分比重,上面我們做了大量的分析,可以把理據屬性運用在漢字教學中,比如說根據聲旁和形旁可以歸納出具有表示一類意義的漢字,有些漢字僅僅是偏旁的不同,可以歸類為形近字,而這部分漢字可以從部首含義入手區分,還有的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漸漸消失的基本義,我們也可以進行講解,讓留學生能夠在體會中國歷史文化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漢字的印象,激發學生熱情,進行一種有意義識記,而這種建立在特定文化下的漢字,是不容易被忘記的。五、總結上面我們就漢字特點進行了分析,以及漢字親屬文化圈與非親屬文化圈學習者

14、的不同,主要選取了漢字的理據屬性進行分析,分別從四種造字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字四種造字方法來說,從它們的造字方法、特點和文化內涵。當然,我們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理據結構分析其實只是一種輔助手段,是文化與漢字的結合,使用時需要適當,不能僅僅依靠這樣一種手段,而這也對漢語教師的基本功有很大的要求,我們不能把簡單的漢字教學教成是文化教學,這樣違背了漢字教學規律,而漢字教學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筆畫法,把每個漢字每一筆都拆解開來幫助學生逐漸記憶;操練法,通過大量使用,操練所學漢字;復習法,不斷鞏固所學漢字。這些都是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納的方法。漢字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漢字寫法,用法,只要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