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意境觀念對攝影藝術創作的影響_第1頁
中國傳統意境觀念對攝影藝術創作的影響_第2頁
中國傳統意境觀念對攝影藝術創作的影響_第3頁
中國傳統意境觀念對攝影藝術創作的影響_第4頁
中國傳統意境觀念對攝影藝術創作的影響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中國傳統意境觀念對攝影藝術創作的影響    雷煬摘要:中國傳統意境觀念對于中國藝術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中國歷代攝影藝術家們都曾將中國傳統意境的概念帶入他們的攝影創作,為這些創造出來的藝術作品烙上了中華民族的印記。本文通過分析意境觀念的美學本質及其與攝影的關系,以及在中國近代攝影藝術發展中的應用,闡釋了中國攝影藝術創作的形成和發展與中國傳統意境觀念之間的關系。關鍵詞:攝影藝術;虛實觀;境觀念一、中國傳統意境觀念的核心價值中國傳統意境觀念中國藝術思想的精髓。無論是當代的攝影創作還是那些歷經歲月塵封的攝影藝術作品,其中許多都可窺見攝影藝術創作者們

2、深受傳統意境觀念的影響。張法說,中國之道是“無”,中國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對“無”的重視,體現在繪畫上就是重視對空白處的處理,“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1這也就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畫面的經營之道,有形與無形之間的關系,中國藝術妙在虛境。這些作品傳達了藝術家們對“道”的理解,中國藝術之道就是重視對“虛”的表現主張空靈的意境,攝影藝術中所營造的“虛境”則是攝影藝術家們不斷揣摩與創新的部分。中國攝影藝術家們在不斷進行創新的過程中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意境觀念與老莊“虛、靜、明”的哲學思想;以及崇尚自然的人生態度和“將天地萬物涵于自己生命之內,以與天地萬物直接照面”的以物擬人、以物寄情的“象征”藝術表

3、現手法。2通過對諸多作品的分析研究不難看出“意境觀念”在攝影藝術的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中國攝影藝術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是中國攝影藝術有別于西方攝影藝術的重要標志。二、近代攝影藝術創作中對“意境”的探索中國近代的攝影藝術首屈一指的大師可以說是郎靜山先生這一代先驅,但要論意境的表現力,郎靜山卻又不及后來者陳復禮表現方式的婉轉悠長。正如美術大家劉海粟對其的評價:“復禮攝影,六法留真,千變萬化,不斷創新”。一句“不斷創新”意味著不斷的創作實踐,意味著不停地攀登藝術高峰。就是在“耄耋之年”的陳復禮先生仍有一種永不休止的創作精神。毫不夸張地說,陳復禮的攝影之路,是一條永不休止地向著藝

4、術高峰攀登之路。陳復禮的攝影作品運用中國傳統意境觀念與道家所崇尚的自然清新的理念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對藝術的追求。如其著名作品朝暉頌將黃山的蒼勁古松置于前景,飄渺的霧氣與云彩穿插于崇山峻嶺之間,通過逆光環境的處理,古松形成剪影,霧氣與云彩被陽光所照亮,顯露出豐富的層次感,意趣橫生令人陶醉。搏斗中劃槳的漁民與洶涌的波濤形成一組自然的矛盾關系,漁民頭頂天空上的云彩從畫面左下方向右上方伸展,如同一朵綻放的生命之花。象征著對那些與惡劣自然環境做斗爭的人們的歌頌,照片中的各宗關系極富戲劇意味。薄云亦虛亦實的層次感寄予了作品豐富的內涵,天空中云朵呈現出的形狀給觀賞者帶來了無限的遐想。虛幻縹緲的云彩給搏斗這件

5、作品增添了無盡的思考空間,這就是中國傳統意境觀念中的虛實交融的藝術手法給攝影藝術作品帶來的豐富內涵。“虛實”對于攝影藝術創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用云霧或剪影讓“虛”與“實”形成對比,營造出攝影作品的層次。三塔斜暉就是通過云霧與光線的配合營造出了如同仙境一般的畫面,淡薄的云霧飄浮于三塔寺下,如同天上宮闕的三塔寺和遠山交相輝映,一絲光線從山背后撒向三塔寺,照亮了薄霧,儼然是步入了天宮一般,神秘并吸引人不斷的憧憬和幻想。“虛”與“實”經陳復禮大師之手被調和成為一曲悠揚的空靈之音,美與自然的和諧被虛虛實實的影像演繹得無比的美妙。在攝影創作中“虛實”的作用就如同催化劑一般,僅僅具有真實感的作品也許很難得打

6、動觀眾,而通過“虛”營造意境,在似有似無之中表現作者的審美趣味和思想意識,運用虛境將無限的美表達出來,給觀賞者留出了巨大的思考與想象的空間,審美的愉悅由此而生,令觀眾回味無窮。三、“虛實觀”對當代攝影藝術創作的影響在當代中國的攝影創作中攝影藝術家們對“虛實觀”的解讀同樣在攝影作品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當下攝影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攝影藝術形式悄然而生,很多攝影藝術創作者不需要再通過暗房技術來得到照片,數碼攝影技術的出現為攝影藝術的創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攝影藝術家們在拍下照片后,還可以運用photoshop等軟件在電腦上處理照片進行二次創作。在當代攝影藝術的創作中,“虛實”的作用

7、體現在了攝影創作過程中如何去營造虛境,創造出美的虛幻的世界。運用人物、風景、動物等素材的位置、虛實、狀態綜合調整畫面的意味和形式。在當代數字化技術大發展的大背景下,“虛實”的手法變得非常的容易,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什么時候需要“虛”;需要“虛”什么地方;“虛”到什么樣的程度:這變成當代攝影創作中的核心問題。經營一個完美的畫面成為當代攝影藝術工作者的終極追求。畫面中對于“虛實”的理解關乎到攝影作品的成敗,特別是在把握住畫面“虛實”的同時進行創新的過程。這需要攝影者對生活、自然、社會全面深刻的理解,只有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一件完美的攝影作品才可能被創造出來。在當下國內的各大攝影展中能找出不少具有意

8、境的攝影作品,通過運用“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在進行了一些創新的同時將攝影創作者的思想表達得淋漓盡致。本文里我列舉近年來全國攝影藝術展中的一些獲獎攝影作品加以論述,這些作品或在攝影內容上、或在表現技法上、或在審美趣味上都具有一定新意,為觀賞者帶來審美的享受和愉悅。在第24屆國展中獲得金獎的作品竹園昆夢組照,畫面唯美、古韻悠長、虛實得體、質感細膩可以稱得上是極富美感與審美意趣的大作。從竹園昆夢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于美的追求,虛虛實實之間人物、竹林、亭臺樓閣、聲聲昆曲皆恰如其分的呈現在觀者面前,平靜優雅富有詩意。多層合成的方式對于photoshop廣泛應用的現在雖已不再是什么難事,但作者著眼于

9、對畫面的調整與對虛實的把控,在虛實的調整上作者大作文章,在似有似無之間營造出美的意境。恍若幻境的四幅畫面中虛實處理恰到好處,就連色彩都在濃淡清濁之中表現出亦真亦幻的虛實感,可見作者將自己對于中國繪畫藝術中“虛實”的理解完全地融入了攝影創作之中,勾勒出了一組富有民族性繪畫語言的攝影作品。中國傳統意境觀念中對于“虛實” 概念的理解,對當代攝影創作的影響不僅僅是如何處理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更多的是源于攝影創作者多年的文化積淀。對“虛實”的理解帶給攝影作品的是一種文化的歸屬感,是作者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與詮釋。仙居童謠、涼山的霧組照、鷺舞祥瑞等國展中的諸多入選作品雖從現實出發刻畫出的卻是虛幻優雅的意境,

10、“無畫處皆成妙境”重視對空白處的表現,突破了自然主義與形式主義的片面性, 體現了自然精神與人文關懷的相互交融。這樣的交融符合道家思想中超然的藝術境界,神似仙境卻又來自人間,當代的攝影創作無形之中讓道家所描繪的仙境得以通過視覺作品呈現出來。這些作品透著天地人和之道,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匠心獨運。無論對于自然、人物、動物等的描繪都散發出一種恍若天上一般的感覺,通過對留白處精致地處理,表現出作品渾然天成地意境和中國畫中虛大于實的藝術表現理念。四、結論在中國當代攝影藝術的創作實踐中“虛”與“實”這對古老的辯證關系,仍舊上演著它們帶給攝影創作者的藝術激情與欣賞者的審美愉悅,向全世界展現出中華民族古老卻從未衰褪的獨特藝術追求和文化傳統。中國繪畫藝術中的虛實觀并沒有因為現代科技的進步而退出藝術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