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南高崖鄉中學2019年高二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一、 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城市文明”問題在當下的提出,我想有兩個背景最值得關注:一是從全球范圍看,以“國際化大都市”與“世界級都市群”為中心的城市化進程,在極大推動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使城市社會學家所謂的“城市問題”大量涌現并不斷升級,直接影響到當今世界城市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對中國來說,這既是城市化進程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必然表現,也是“城市文明”在當下備受關注的直接原因。但另一方面,我們在現實與理論上的準備,卻不足乃至匱乏。城市文明的研究與建設,有兩個問題需要先行解決。首先,什么
2、是文明,它有哪些具體的層面與內涵,這些具體層面與內涵的相互關系為何?這是建構一個科學的發展框架,是城市文明和諧、健康地發展的基礎。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文明”最早見于易·乾·文言和尚書·舜典,是指一整套用來區別“先進”與“落后”、“文明”與“野蠻”的“形式符號系統”,具體地說就是先秦儒家津津樂道的“禮樂制度”。“禮樂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為政治服務,所以中國古代的“文明”概念主要指“政治文明”。馬克思、恩格斯對“文明”也多有論述,核心是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的成果,包括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方面。由此可知,“文明”的基本內涵決定了其功能相應有三:在“物質文明”層面,以生產
3、工具的發明與使用為標志,它是一種人類特有的物質生產方式;在“政治文明”層面,以政治、法律等上層建筑的創造與運用為標志,它表現為一種與野蠻時代或野蠻民族有著本質差異的社會生活方式;在“精神文明”層面,以倫理、藝術等人文精神的創造為最高目標與理想,它是一種在大自然、動物界及野蠻社會中不可想象的藝術生活方式與審美精神境界。其次,要弄清“文明”與“城市”的關系。在起源上講,“文明”與“城市”關系密切,中西皆然。英語的“文明”(civilization)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最初指城市居民的風俗、習慣和道德的高貴。荷蘭學者彼德·李伯庚在研究歐洲文化史時就指出,在16、17世紀
4、,歐洲城市與農村的區別是“農村里沒有城市里那么文雅”。早在中國的周代,人們就把祭祀與禮儀中心看作是“城市”建立的標志,這意味著,按照禮儀制度組織起來的人類社會,既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同時也是最初的城市文明形態。盡管城市文明的內涵也主要有三層,但它的核心無疑是中國古代思想家講的“禮”與“樂”。用今天的話說,是“城市的善”與“城市的美”。文明與城市發展史告訴我們,越往上追溯,城市的重心就越依靠物質文明與政治文明,因為只有強大的物質基礎與強有力的政治保障,才能頂住野蠻人或外來文明的軍事壓力,以及維護好內部的安定團結。但隨著城市在當代的發展,基礎性的物質文明建設與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設,已不再
5、是城市文明發展水平的最高理想。或者說,由于“文明病”、城市問題更多地與人的精神文化生態相關,因而中國古人最看重的“禮”與“樂”,在當下具有了越來越重要的意義。還可以說,在“禮”與“樂”之間,由于“樂”的目的在于生產和諧,目標是建設和諧城市,所以,“城市的美”比“城市的善”更高一層,代表了人類城市文明的最高目的。(選自藝術與城市文明劉士林 有刪節)1. 下列對于“文明”這個概念的理解,與原文內容不相符的一項是a. 中國古代文獻認為,“文明”是指一整套用來區別“先進”與“落后”、“文明”與“野蠻”的“形式符號系統”。b. 中國古代的“文明”主要指“精神文明”,是因為精神文明在野蠻社會中
6、是最高的藝術生活方式與審美精神境界。c. 在起源上講,“文明”與“城市”關系密切。早在中國的周代,人們就把祭祀與禮儀中心看作是“城市”建立的標志。d. 按照禮儀制度組織起來的人類社會,既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同時也是最初的城市文明形態。2. 下列理解與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 城市化進程,在極大推動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使 “城市問題”大量涌現并不斷升級,直接影響到當今世界城市社會的可持續發展。b. 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是“城市文明”在當下備受關注的直接原因,但我們在現實與理論上的準備卻不足甚至匱乏。c. 隨著城市在當代的發展,物質文明建設與政治、法律制度建設,已不再是城
7、市文明發展水平的最高體現。d. “文明病”、城市問題更多地與人的精神文化生態相關,因而中國古人最看重的“禮”與“樂”,在當下具有了越來越重要的意義。3. 下列有關“文明與城市關系”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 城市文明的的核心,指的是中國古代思想家講的“禮”與“樂”。用今天的話說,是 “城市的善”與“城市的美”。b. 文明與城市發展史告訴我們,城市的重心要依靠物質文明與政治文明,因為只要倚 靠強大的物質基礎與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就能維護好內部的安定團結。c. 在“禮”與“樂”之間,由于“樂”的目的在于生產和諧,目標是建設和諧城市,所以 “城市的美”比“城市的善”更高一層,代
8、表了人類城市文明的最高目的。d. 建構一個科學的發展框架,并使城市文明和諧、健康地發展的基礎,是要弄清文明的基本內涵和它包含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功能是什么。參考答案:1. b 2. c 3. b1. 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題時要仔細對讀選項和原文,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闡釋的細微差別,題中b項,主要指“精神文明”錯,原文的表述為:“中國古代的文明概念主要指政治文明”。點睛:此類題目答題時應注意分清答題的區域,錯誤設置一般為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
9、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瀏覽選項,在文中找到選項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2. 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題時要仔細對讀選項和原文,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容的整合或轉述的差別。題中c項,“最高體現”錯誤,同時選項少了“基礎性”的修飾語。原文表達為:隨著城市在當代的發展,基礎性的物質文明建設與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設,已不再是城市文明發展水平的最高理想。2. 現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20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題。登泰山記于堅雖然這個時代最時髦的登山方向是朝著海拔去,朝珠穆朗瑪去,朝阿爾卑斯
10、去。但泰山依然是中國最偉大的圣山,至少在普通人心目中。登泰山不難,不必有什么登山裝備,甩著兩只手,最多在山門那里花5元錢買根竹手杖。泰山的一個意思,就是任何人都可以登上去。“泰,安”字匯“宇泰定者,發乎天光。”莊子·庚桑楚 “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此山如果不泰,而是奇險危絕,那么大多數人是爬不上去的。比如華山,現在旅游的人多了,因為開通了纜車,過去能夠登上去的,基本上是探險家。泰是一種普遍廣大深厚永恒的定力,共享的范圍廣闊。所以登泰山是一種趕廟會式的活動,紅男綠女、南腔北調、扶老攜幼,浩浩蕩蕩、摩肩接踵,不是去探險,而是回家,回到某種永恒的懷抱中,安于泰。所以公羊傳
11、說:曷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潤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上泰山的路有很多條,只有孔夫子的老鄉本地居民知道。大多數游客都只有走用石階修起來的,要收門票的這條。泰山本是舒緩陡峻地勢不同的,登山的直線一修,山勢就成了一直達山頂的陡坡,省略了原始山路的七彎八拐,時間也快多了。但許多路段很無趣,石階一蹬接著一蹬,登山者喘氣喘得像是在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年輕人還要比賽,最短時間抵達山頂成了登山唯一目的。我估計孔子當年登山,必是依著山勢,之字攀登,“仁者樂山”如何樂得,樂的就是它是山,山有山的路,要在林泉松壑之間繞行,順著地勢,它高你高,它矮你矮,它平你平
12、,它陡你陡;它霧出高岫,你撥霧而深,它泉過低谷,你涉水而濕;水一樣地隨物賦形,順著山之路,而不是一條強行霸占的直線,泰山沒有這種直線。登頂也不是唯一目的,對山勢本身的體會才是登山之樂。現代人雖然不登珠峰,但心思與登山隊員還是一樣,只盼著登頂這條“拯救之道”,而忽略“途中”。更快的,還可以直接坐車子到山腰,再乘纜車,幾分鐘就可直奔山頂,省略了泰山。泰山之頂,如果不是蓋了許多廟宇,原始的樣子,最高處就是幾塊枯石,就像失去了頭發的禿子。我們一行,也逃不脫“搶占制高點”這種時代哲學的影響,第一日上山就錯過了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石刻,那石刻在登山直線的一側,旁枝逸出處,泰山的一條縫里面,秘藏于松樹之間。眼見
13、行人個個低頭趕路,就擔心自己走慢了泰山就要被高速列車運走似的,錯過了“圣經”。 當我在一個春天抵達泰山時,發現它其實草木蔥蘢,流水潺潺,滿山鮮花,松、柏、柳、楊、槐、梧桐、瓦松、山柳、花楸、垂枝樸、石竹、麻櫟、海棠、野櫻花、核桃樹、棗樹、杏樹、桃樹萬木林立,山谷蒼翠。飛禽走獸想必也是有的,只是躲著我們。最美的是山北的泰山美人梨,正大群大群地開著花,像是剛剛下了一場小雪。山谷中到處是敦實的美石肥巖,深厚渾圓,其間溪流潺潺,山景柳暗花明,峰回路轉,霧去云生,真是一座可以頤養生命的靈山。據說歷代帝王來泰山封禪,都要“食素齋,整潔身心”,素齋,就是大地的原生態,生命
14、的本源。齊魯大地,呆板的大平原上忽然出現這樣一座天賜的花果松柏清泉美石之山,那就不僅是給養,也是啟示。世界已經如何,世界應當如何,泰山是一種準繩。道法自然不是亂法,上善若水,法的是泰山。“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如果荒山絕嶺,大漠孤煙,孔子大約也生不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的哲思吧。這就是“泰”。 一路上的文人刻的字,大都在歌頌孔子。我以為山頂大約也是孔廟獨尊,卻不獨孔廟,還有佛寺、道觀、土地廟、祭天臺諸神共享山頭,并未獨尊孔子,泰山依然諸神共處,這也是泰山一泰。
15、60; 這時,有個老者背著香擠進廟里,要借個火點香,持火炬的小伙子硬是不給他點,要收錢。老人給了錢,才點著了香。2000年過去,孔教居然式微,日薄西山。“禮失而求諸野。”文明并非只有直線前進一途,“求諸野”也可以說是回到開始,輪回。歷史上先例不少,比如西方的文藝復興,就是從發現希臘重新得道。比如宋儒,也是回到孔子,重新說法。 下山途中在農家餐館用午膳。據說泰山上可食用的野菜有50多種。 詠而歸,小歇時瞥見路邊有牌子指示通往經石峪的路,就離開直線拐了進去。谷忽然露出底,是一大片平坦的花崗巖,金剛經就刻在上面。雄勁
16、飛揚,仿佛剛剛鐫入,不知道是誰寫的,書者已逝,繼續將這些字往深里刻或者磨去它的,乃是泰山。 沉默良久,詠而歸。 (選自讀者2012年17期,有刪改)11作者在第段中想象孔子登山的情形,有何用意?(4分)12結合全文,簡要概括“泰山”之“泰”的內涵。(4分)13第段中畫線句子描寫了泰山春景,請簡要賞析其表達特色。(6分)14劉勰說“登山則情滿于山”,登泰山記飽含情感張力,試探究文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6分)參考答案:略3.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心與手歐·亨利在丹佛車站,一幫旅客擁進開往東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
17、車車廂。在一節車廂里坐著一位衣著華麗的年輕女子,身邊擺滿有經驗的旅行者才會攜帶的豪華物品。在新上車的旅客中有兩個較特別的人:一位年輕英俊,神態舉止顯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則臉色陰沉,行動拖沓,他們被手銬銬在一起。兩個人穿過車廂過道,一張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著的,而且正對著那位迷人的女人,他們就在這張空位子上坐了下來。年輕的女子看到他們,臉上即刻浮現出嫵媚的笑顏,圓潤的雙頰也有些發紅,接著只見她伸出那戴著灰色手套的手與來客握手,她開口說話的聲音聽上去甜美而又舒緩,讓人感到她是一位愛好交談的人。她說道:“噢,埃斯頓先生,怎么,他鄉異地,連老朋友也不認識了?”年輕英俊的那位聽到她的聲音,立刻強烈地一怔
18、,顯得局促不安起來,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費爾吉德小姐,”他笑著說,“我請求您原諒我不能用另一只手來握手,因為它現在正派上用場呢。”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見一副閃亮的“手鐲”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輕姑娘眼中的興奮神情漸漸地變成一種惶惑的恐懼,臉頰上的紅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張開雙唇,力圖緩解難過的心情。埃斯頓微微一笑,好像是這位小姐的樣子使他發笑一樣。他剛要開口解釋,他的同伴搶先說話了,這位臉色陰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銳利機敏的眼睛偷偷地觀察著姑娘的表情。“請允許我說句話,小姐。我看得出您和這位警長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讓他在判罪的時候替我說幾句好話,那我的處境一定會好多了。他正送我
19、去內森維茨監獄,我將因偽造罪在那兒被判處7年徒刑。”“噢,”姑娘舒了口氣,臉色恢復了自然,“那么這就是你現在做的差事,當個警長?”“親愛的費爾吉德小姐,”埃斯頓平靜地說道,“我不得不找個差事來做,錢總是生翅而飛的。你也清楚在華盛頓是要有錢才能和別人一樣地生活。我發現西部有個賺錢的好去處,所以,當然警長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大使,”姑娘興奮地說道,“你可別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這種事情,這點你應該是知道的。你現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騎馬,打槍,經歷各種危險,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華盛頓時大不一樣,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們一道了。”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閃閃的手銬上,她睜大了眼
20、睛。“請別在意,小姐,”埃斯頓的那位同伴又說道,“為了不讓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長都把自己和犯人銬在一起,埃斯頓先生是懂得這一點的。”“要過多久我們才能在華盛頓見面?”姑娘問。“我想不會是馬上,”埃斯頓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會有輕松自在的日子過了。”“我喜愛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說著,眼光溫柔地閃動著。看著車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飾地告訴他說:“媽媽和我在西部度過了整個夏天,因為父親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過得很愉快,我想這兒的空氣適合我。金錢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們常在這點上出差錯,并執迷不悟地”“我說警長先生,”臉色陰沉的那位粗聲地說道,“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點酒,而且我也一天沒抽煙了
21、。你們談夠了嗎?現在帶我去抽煙室好嗎?我真想過過癮。”這兩位銬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來,埃斯頓臉上依舊掛著遲鈍的微笑。“我可不能拒絕一個抽煙的請求,”他輕聲說,“這是一位不走運的朋友。再見,費爾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來握別。“你現在去不了東部太遺憾了。”她一面說著,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復起儀態,“但我想你一定會繼續旅行到內森維茨的。”“是的,”埃斯頓回答,“我要去內森維茨。”兩位乘客小心翼翼地穿過車廂過道進入吸煙室。另外兩個坐在一旁的旅客幾乎聽到他們的全部談話,其中一個說道:“那個警長真是條好漢,很多西部人都這樣棒。”“如此年輕的小伙子就擔任一個這么大的職務,是嗎?”另一個問道
22、。“年輕!”第一個人大叫道,“為什么噢!你真的看準了嗎?我是說你見過把犯人銬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嗎?”4. 下列對小說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a. 小說開頭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場,只介紹人物的外貌神態,并不點明人物的具體身份,目的是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b. 這篇小說講述的故事,情節曲折離奇,讀后給人帶來一種懸疑得到解決的刺激,這也是這篇小說最大的魅力。c. 歐?亨利的小說一般具有諷刺味道,這篇小說實際上是在嘲笑這個罪犯裝得像真警察一樣,諷刺了裝腔作勢的人。d. 歐?亨利的這篇小說技巧性很強,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勾勒矛盾,而情節的設置顯得有些遜色,缺乏戲劇性。5. 這篇小說結尾暗示了什么?
23、前文對這一結尾作了哪些鋪墊?6. 小說的題目是“心與手”,請從情節和主題的角度探究以此為題的理由。參考答案:4. a 5. 暗示承認自己是罪犯的人才是真正的警長,而埃斯頓才是罪犯。鋪墊有以下幾處:埃斯頓的神情。當姑娘向他打招呼時,他顯得局促不安。埃斯頓的語言。當姑娘問多久能見面時,他說“我想恐怕我是不會有輕松自在的日子過了”。自稱是罪犯的人的神情。這位臉色陰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銳利機敏的眼睛偷偷地觀察著姑娘的表情”。 6. 小說的情節是和兩只銬在一起的手緊密相關的。一個女子在火車上遇到了老朋友,卻發現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個
24、人的手用手銬銬在了一起,女子驚訝,朋友尷尬,而另外一個被銬的人真正的警長,出于好心解釋說自己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長,緩解了這一尷尬局面。小說表面上寫的是“被銬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的卻是“心”的問題心靈深處的人性美。警長為了保護罪犯的面子和尊嚴,不給他造成心理上的負擔,編造了一個善意的謊言,這體現了警長善解人意、為別人著想、體諒他人之心的美好品格。【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的綜合賞析能力。解答此類題,要在整體感知與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選項的設置,從內容、人物形象、表現手法、語言特點、結構等角度來分析。根據選項內容,在原文中找到與選項對應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選
25、項與原文內容進行比較,找到兩者表達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實選項是否完整準確地傳達了原文的信息。題干要求選出“對小說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b項,“情節曲折離奇”“帶來一種懸疑得到解決的刺激”不符合文章的特點。本文情節簡單明了,直接清晰標明文章主旨。c項,“諷刺了裝腔作勢的人”,這是對文章主旨的誤讀。文章表現了“善解人意,為別人著想、體諒他人之心”。d項,“而情節的設置顯得有些遜色,缺乏戲劇性”說法不當,本文情節設置非常生動別致,具有戲劇性,在文章結尾通過一位旅客的話揭示了罪犯和警察的真實身份。故選a。【5題詳解】題干是“這篇小說結尾暗示了什么?前文對這一結尾作了哪些鋪墊”,此題考查學
26、生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這里的“鋪墊”是指“伏筆”。伏筆可理解為是前段文章為后段文章埋伏的線索,也可以理解為是上文對下文的暗示。它的好處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使讀者讀到下文時,既出乎意料,又感覺在情理之中。第一問,可聯系全文內容來分析,“見過把犯人銬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嗎?”說明埃斯頓和所謂的犯人的身份應該對調,即承認自己是罪犯的人才是真正的警長,而埃斯頓才是罪犯。第二問,在文中處處有鋪墊:“年輕英俊的那位聽到她的聲音,立刻強烈地一怔,顯得局促不安起來”可見埃斯頓見到熟人時顯得非常不自然,怕對方看出自己的身份。當問及多久能在華盛頓見面時,“我想恐怕我是不會有輕松自在的日子過了。”【6題
27、詳解】題干是“小說的題目是心與手,請從情節和主題的角度探究以此為題的理由”,這是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此題考查文章標題的作用,答題時,首先要知道文章標題的一般性作用:全文的線索,推動情節的發展;總結文章內容,點名主旨(突出)主題;形式新穎,吸引讀者;反映人物情感的變化等,然后再結合著文章具體內容來分析標題的作用。由題干可知,本題只需從情節和主題角度分析作答即可。從情節來看,本小說主要寫的是:費爾吉德小姐在火車上遇到了老朋友,卻發現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個人的手用手銬銬在了一起,費爾吉德小姐驚訝,朋友尷尬,而另外一個被銬的人真正的警長出于好
28、心解釋說自己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長,緩解了這一尷尬局面。從主題來看,小說通過“被銬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了“心”的問題-心靈深處的人性美,體現了警長善解人意,為別人著想、體諒他人之心。答題時結合文章具體內容進行分析。【點睛】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標題注意從和文章的情節、結構、人物(或物象)、主旨的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情節主要分析文章的情節以什么為主,結構看文章的標題是否能串聯文章的內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線索,人物(或物象)看標題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運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夠暗示或點明主旨,有時還從制造懸念和吸引讀者的角度進行分析,有時還要分析標題中藝術手法,如雙關、反語等。含義的分析注
29、意從表層和深層的角度進行分析,表層含義注意結合小說的情節作答,深層含義注意結合文章的主旨作答。二、 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柳子厚墓志銘 韓愈子厚諱宗元。七世祖慶,為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曾伯祖奭,為唐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縣令
30、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權貴,失御史。權貴人死,乃復拜侍御史,號為剛直,所與游皆當世名人。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眾謂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學宏詞,授集賢殿正字。俊杰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察御史。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未至,又例貶永州司馬。居閑,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泛濫停蓄,為深博無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間。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嘆日:“是豈不足為政邪?”因其土俗,為設
31、教禁,州人順賴。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觀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其召至京師而復為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子厚泣日:“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請于朝,將拜疏,愿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于是改刺連州。嗚呼!士窮乃見節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游戲相征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
32、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33、60; (有刪節) 皇考:古時在位皇帝對先皇的尊稱,后引申為對先祖的尊稱,在本文中指先父。子本相侔(móu):利息與本金相等。9.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而自肆于山水間
34、; 肆:縱情b. 其俗以男女質錢 質:質問、質疑c. 雖重得罪死不恨 恨:遺憾d.
35、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 強:勉強、做作10. 以下各組句子中,能分別表現柳子厚才能和品格的一組是( )(3分)a.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 其后以不能媚權貴,失御史b. 其后以博學宏詞,授集賢殿正字 &
36、#160; 愿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c. 率常屈其座人,名聲大振 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 d. 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 握手出肺肝相示11.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37、是( )(3分)a. 柳子厚少年時才智突出,言談引經據典,縱橫上下,意氣風發,常常使滿座的人為之嘆 服,甚至那些公卿貴人都交口稱贊他,爭著做他的門生。b在柳州任上時,柳子厚解決了因“男女質錢”而被沒為奴婢的陋俗,所用方法還被推廣 到其他州,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將近一千人。c. 柳子厚在宦海中幾經沉浮,在他被貶到柳州任刺史之時,他沒有為自己擔心,反而替劉 禹錫擔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決定上疏朝廷,請求與劉禹錫互換任
38、職的地方。d. 韓愈圍繞“士窮乃見節義”這一觀點,運用對比論證方法批判了世俗交情的浮淺與勢利, 結尾“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表達對柳宗元風義的贊揚。12. 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1)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縣令江南。(3分)譯文:
39、;
40、; (2)既至,嘆日:“是豈不足為政邪?”(2分)譯文:
41、160; (3)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4分)譯文:
42、160;
43、160; 參考答案:9.b(質:典當、抵押)10.b(a. 陳述的對象是柳子厚的父親柳鎮;c. 是表現他的政治才能;d. 表現他的刻苦勤學,表現的是當時其他人平時做出非常誠懇的樣子,與柳子厚形成對比。)11. a(“甚至那些公卿貴人爭著做他的門生”有誤,原文是“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意思是那些公卿貴人爭著要收他做自己的門生。)12.(1)父親名叫柳鎮,為了
44、侍奉母親,放棄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請求到江南擔任縣令。(“以事”各1分,省略句1分,句意1分)(2)到任(柳州)之后,他慨嘆道:“這里難道不值得做出政績嗎?”( “為政”1分,句意1分)(3)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況且夢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夢得處境困窘,他沒有辦法把這事告訴他的老母。( “窮”“白”各1分,句意1分)【文言文參考譯文】 子厚,名宗元。七世祖柳慶,拓跋北魏時官至侍中,封濟陰公。曾伯祖柳奭,在唐朝曾出任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一同得罪了武后,死于高宗朝。父柳鎮,為侍奉母親,放棄了太常博士的任命,請求到江南去做縣令。后來又因為不能迎合權貴,失去了殿中侍御史
45、的官職,直到那個權貴死了,才重新被用為侍御史。為人以剛直著稱,所交往的朋友都是當時很有名望的人。 子厚小時候就精銳敏捷,沒有不通達事理。當他父親還在世時,他雖然年紀輕,已經獨立成人,能力考中進士,顯露出超凡的氣象,眾人都說柳家有了個好兒子。以后又因博學宏詞科考試合格,授集賢殿正字。他才能出眾,端方堅毅,每有議論往往引據古今事典為證,貫通經史百家學說,識見高遠,意氣風發,經常使在座的人為之折服。他的名聲大振,一時間人人都向往和他交游。那些公卿顯要們,也爭著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門下,異口同聲地贊譽舉薦他。 貞元十九年,他由藍田縣尉
46、晉升為監察御史。順宗即位后,出任禮部員外郎。這時遇上當權的人獲罪,同被遣出京城做州刺史。還未到任,又一道被貶為州司馬。居官清閑,愈加刻苦自勵,專心讀書記誦,寫作詩文,如江河泛濫,湖海蓄積,其造詣可謂精深博大無有止境,但只能恣意縱情于山水之間罷了。元和年間,曾將他和一道被貶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為刺史,這次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地說:“這里難道就不值得實施政教嗎?”于是按照當地的風俗,制定了勸諭和禁止的政令,贏得了柳州民眾的順從和信賴。此地人借錢時習慣用子女作為人質相抵押,如不能按約期贖回,等到利息與本錢相等時,子女就要淪為債主的奴婢。子厚為借錢的人想盡辦法,讓他們全都能把子女贖回
47、去。其中特別貧窮實在無力贖取的,就讓債主記下人質當傭工所應得到的酬勞,等到酬勞和所借錢數相當時,便要債主歸還人質。觀察使把這個辦法下達到其他的州,等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歸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衡山飛湘江以南考進士的人,都以子厚為老師。那些經過子厚親自指點而撰寫文詞的人,從他們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當子厚被召回京城而又復出為刺史的時候,中山人劉夢得禹錫也在遣放之列,應當前往播州。子厚流著眼淚說道:“播州不適宜人居住,而夢得有母親健在,我不忍心看到夢得處境困窘,以致于無法向母親說明一切,況且也決沒有讓母子同赴貶所的道理。”準備向朝廷上疏請求,
48、愿以柳州更換播州,即使因此再次獲罪,雖死無遺憾。此時正好又有人將夢得的事報告了朝廷,夢得于是改為連州刺史。嗚呼!人在困窘時才最能表現出他的氣節和道義。當今的人們平日里互相敬慕愛悅,相邀飲宴,追逐游戲,強顏歡笑以示謙卑友好,握手發誓以見肝膽相照,指天畫日,痛哭流涕,表示死也不會背棄朋友,似乎像真的一樣可信。然而一旦碰上小的利害沖突,哪怕只有毛發一般細微,也會反目相向,裝出從來不認識的樣子。你已落入陷阱,他不但不伸手援救,反而乘機排擠,往下扔石頭,前面說到的那種人都是這副嘴臉。這種事情恐怕連禽獸和異族都不忍心去做,而那些人卻自以為得計,當他們聽到子厚的為人風度,也應該感到稍許有些慚愧吧。5. 閱讀
49、下列文言段落,完成下列各題。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
50、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6、下列句子中的“方”與“方其系燕父子以組”中的“方”,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a、故方其盛也b、夫雖無四方之憂c、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d、今其地方千里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與現代漢語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2分)a、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b、亂者四應,倉皇東出c、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d、舉天下之豪杰8、對“禍患常積于忽微”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2分)a、人生的禍患常常因忽視了小的方面而
51、累積而成。b、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c、人生的禍患產生于細微的事情。d、禍患常常是因為忽視了細微的事情而累積起來了。9、對文章最后一段內容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a、本段進一步議論評說莊宗的盛衰。b、本段運用對比,指出莊宗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c、本段總結的經驗教訓更具有普遍意義,值得當朝著借鑒。d、本段內容與前文的結論意義相同,去掉的話也是可行的。10、翻譯下列文言句子。(4分)(1)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2) 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11、選段中最明顯的論證方法是什么?請舉例說明。(2分)參考答案:6、a, 7、c,
52、 8、b, 9、d10、盛衰變化的規律,雖說是由天命決定,難道不也是與人事有關的嗎?這三者,是我的遺恨;給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愿望。11、文章運用了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說服力極強。作者以莊宗成功時“意氣之盛,可謂壯哉”的情景,與其敗時“士卒離散”、“泣下沾襟”的慘象對比,鮮明而強烈的對比,突出莊宗歷史悲劇的根由所在6.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問題(18分)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 ?”子路曰:“為孔丘。”曰:“魯孔丘與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于桀溺。桀弱曰:“子為誰 ?”曰:“
53、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11.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長沮,桀溺,仲由等五人.b.本文中長沮,桀溺為一介農夫,自然胸無大志.c.子路先與長沮對話,又與桀溺對話,最后是與孔子對話.d.孔子與長沮對話,而后又與子路對話;子路與桀溺對話.12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a. 長沮,桀溺耦而耕 b. 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c.
54、耰而不輟 d. 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13對文句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 社會紛亂,天下都是這樣,你們跟誰去變革它呢 b.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況且你與其跟隨孔子那樣躲辟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隨我們這些避世隱居的人呢 c.鳥獸不可與同群.我不能避世隱居,與鳥獸相伴.d.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們在一起從事改革了.14上文體現了孔子什么樣的政治態度 (不要超過15字).(3分) 15從上文中可以看出,對社會環境與改革的關系,孔子所持的觀點(態度)是_ (不要超過15字).而長沮,桀溺的觀點(態度)卻認為:
55、_ _(不要超過15個字).(6分)參考答案:11.c (3分)12.b(3分) (其余為連詞) 13.b (3分)14.積極入世(3分)15.天下不太平,越要改革; 天下不太平,就無法改革. (6分)三、 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 劉洋總結自己近三次語文考試得分情況后列了一個表格,他帶著表格去向安老師請教。下面是他們對話的部分內容,請你補寫出對話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對話情境和表格內容,話言通順得體,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每處不超過30字。(6分)考查知識點(該題總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總評現代文閱讀(9分)9分0分9分67%古詩文閱讀(36分)18分15分20分49%文學、實用類閱讀
56、(25分)10分12分12分45%語言文字運用(20分)18分16分14分80%作文(60分)48分51分49分82%劉洋: 安老師:是劉洋啊,快進來。拿來我看看。安老師:劉洋,你這個表做得很清楚,從表上來看, 劉洋:我覺得這兩方面都還有提高的空間,可是我并沒有在這些上面多花時間啊。安老師:學習可不僅僅是花時間多少的問題,要多揣摩其中的規律。 劉洋:我覺得有時候在這方面挺有把握的,真沒想到那一次這個題卻全都做錯了。
57、 參考答案:.示例:安老師您好,這是我這三次考試的得分情況,麻煩您幫我分析一下。語言文字運用和作文得分情況都很好。看起來你對現代文閱讀部分掌握得還不夠扎實。(每一處能符合對話情境和表格內容并符合字數要求給1分;三處全對,使用標點無誤加1分,用語得體加2分,共6分)略8.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延續了第一季的主題,探討中國人與食物關系。150多個人物,300余種美食,一張張餐桌,見證生命的誕生、成長、相聚、別離。通過美食,人們可以有滋有味地認知古老的東方國度。隨著首集腳步開門紅,舌尖224小時討論量迅速攀至新浪微博話題榜首位,你如何看待這種熱捧現象?請簡要點評。要求:觀點明
58、確;語言表達簡明、得體;字數不超過50字。(4分)參考答案:示例:美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每一道精心的菜肴,都蘊含著食者對家鄉、對地域文化里特有的獨立性的寄托。(要求先表態,1分;然后論述美食與文化之間的關系,3分。)9. 用簡明語言概括下面則新聞內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德國海德堡大學國際沖突研究所周二公布最新一年“全球沖突晴雨表”報告。在“沖突晴雨表”分布圖上,北美和歐洲大部分國家被涂上了代表“和平”的白色;中國則是黃色,表示為“危機地區”;俄羅斯和印度則是橙色,表示面臨“地區沖突”;中東、非洲、中美洲部分國家還涂上了“紅色”,代表“戰爭”。
59、160; 研究人員擔心,2014年許多危機可能在某個時候升級,甚至發展成戰爭。除了美國對敘利亞可能發動戰爭外,中國東海上有關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爭端也是一個“熱點”。 a.海德堡大學公布最新年“全球沖突晴雨表”報告 b.2014年許多危機可能在某個時候升級 c.敘利亞、中國東海成危機地區 d.德發布“全球沖突晴雨表”,中國東海成戰爭“熱點” 參考答案:d(a不全面;b不具體;c不完整)10. 根據所給材料的內容,在下面畫線處補寫恰當的句子。要求內容貼切,語言連貫,邏輯嚴密,語句通順,每處字數不得超過所給空格數(含標點符號)。(4分)貼春聯是中國人過年時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人們通常在除夕這天,將寫好的春聯貼于門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全球及中國水泥行業市場分析及投資建議報告
- 2025至2030年萬向球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年貼面膠合板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童長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電吉他背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集中儲能項目發展前景與可行性分析
- 服務消費券發放新規出臺
- 2025年數控成型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護理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鄉村全科醫學考試試題及答案
- 報修申請表(完整版)
- MOOC 財務報表分析-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個人價值傾向測試題附有答案
- 《國際政治學》課件
- (2023)四年級科學質量監測試題
- 自然常數e的意義與計算
- 農村土地延包確權實施方案
- 糖尿病眼部護理課件
- PVC聚氯乙烯教學課件
- (課件)文題5【鄉情】
- 如何培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社交技能和人際交往能力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