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濟分析方法介紹_第1頁
主要經濟分析方法介紹_第2頁
主要經濟分析方法介紹_第3頁
主要經濟分析方法介紹_第4頁
主要經濟分析方法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講主要經濟分析方法介紹趙德友微觀經濟學研究如何使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如何 實現四大調控目標即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 平衡。一、經濟總量、速度、結構分析1.經濟發展速度(1) 生產總值名義發展速度名義發展速度二盤陰值e名義發展速度不反映生產規模的物量發展,因此計算發展速度一律使用可比價格或不變價格。(2) 生產總值實際發展速度不變價生產總值|問 現價生產總值x 100/b = 上年不變價生產總值上年現價生產總值x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名義發展速度生產總值平減指數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名義發展速度gg實際發展速度如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又叫通貨膨脹指數。(3 )各產業增

2、加值的發展速度(略) (4)環比發展速度設第t年的生產總值為x設第t-1年的生產總值為y.-15貝第t年的環比發展速度r,為:vr =xloo%丿/-1(5 )定基發展速度設第k年的生產總值為y“第k+t年的生產總值為yk+t則第k+t年對第k年的定基發展速度sz k為:sw 七xi。y k定基發展速度與環比發展速度的關系為:2.經濟增長速度增長速度等于增長量與基期水平之比。環比增長速度為:第k+t年對第k年的定基增長速度sz k為: s-十二y葉兒xioo%y k環比經濟增長速度r產環比發展速度r-100% 定基增長速度sz產定基發展速度sk+l, -100% 3平均發展速度和平均增長速度第

3、k+t年對第k年的平均發展速度gw, k為:第k+t年對第k年的平均增長速度hk+t, 為:h-100% =平均發展速度t 00%4.人均生產總值及發展速度和增長速度人均生產總值=需=(上年末點嚮人口”2人均生產總值用常住人口而不是用戶籍人口計算。戶籍人口:指公民依 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已在其經常居住地的公安戶籍管理 機關登記了常住戶口的人。常住人口指實際經常居住在某地區一定時間(指 半年以上)的人口。主要包括:除去離開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國外工 作或學習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戶籍人口;戶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 半年以上者,或離開戶口地半年以上而調查時在本地居住的人口;調查 時居住

4、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沒有登記常住戶口,如手持戶口遷移證、 出生證、退伍證、勞改勞教釋放證等尚未辦理常住戶口的人,即所謂“口 袋戶口”的人。小康生活標準:按照1980年價格1980年匯率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800 美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標準:按照2000年價格2000年匯率計算的人均生 產總值3000美元。(2)人均生產總值發展速度和增長速度人均生產總值發展速度二當年可比價人均生產總值上年可比價人均生產總值xloo%人均生產總值增長速度=人均生產總值發展速度t 0 0%(3)人均生產總值發展速度與生產總值發展速度的關系xloo%人均生產總值發展速度=證豎鸞畫驚伊箕響代門 上年叫比價人均生產思值/

5、上年年平均人口當年可比價生產總值.年平均人口上年可比價人均生產總值xi上年年平均人口 =生產總值發展速度平均人口發展速度5.經濟增長的因素分析(1 )產業部門貢獻率和拉動點數產業部門的貢獻率是指各產業部門的增加值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 拉動點數是產業部門增加值增量與基期gdp之比,表示經濟增長率中有多 少個百分點是該產業拉動的。若用y代表gdp, t代表年度,則t年經濟增 長率匕的計算公式為:st =(兒一刀)/兒_1假設整個經濟活動被劃分成n個產業部門,用y;表示t年第i產業部門 的增加值,則上式可改寫為:gt =(兒一九)/)人=(£ 一幾)/治+0;-此)/兒-1 + +(*

6、 -以)/兒1其中£ =(y;-)匚)/)人,就是產業部門i對經濟增長的拉動點數。它是 t年產業部門i增加值增量與t-1年gdp之比。將上式兩端同除以則 有: 1 =(才 - y:一)心?一1) + (y; -此)/(&兒一1) + + (y: 一 珞)心 $“)其中= -必"(兒-九),就是產業部門i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貢獻率與拉動點數有如下關系:g: =(y;-y;_i)/兒一=< x <?/例12002年和2003年某不變價格gdp見下表,計算各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和拉動點數:表1:指標2002 年2003 年國內生產總值1000012000第一產

7、業24002500第二產業44005800第三產業3200370012000-10000 “cc 2500-24005800-44003700 - 3200、“八”2 =x 100% = (+) x 1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14%+5%=20%一、二、三產業各拉動gdp增長1、14和5個百分點。t / 2500 - 24005800-44003700 - 3200、1aar/1 = (11) x 100%12000 一 10000 12000 一 10000 12000 一 10000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70%和25%。(2

8、)各需求成分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點數各需求成分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指各需求成分的增量占gdp使用額增 量之比,各需求成分拉動點數是指各需求成分增量占gdp使用額增量之比。w; =a_d:_j/di * xg;其中,/為t年第i個需求成分(如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 服務凈出口等),么為t年gdp使用額,g;為t年gdp使用額 增長率,r;為 t年第i個需求成分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咸為t年第i個需求成分對經 濟增長的拉動點數。(3)各要素成分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點數要素是指勞動力、土地、資本和技術,公式是一樣的,但技術不可度量,一般用索洛w余值法計算,有興趣的可以參閱有關書籍。例2根

9、據表2計算2004年生產總值名義發展速度,假定生產總值平 減指數為110%,計算2004年生產總值實際發展速度。m:名義發展速度=價i;”": x1o0% = 8815,09 x 100%上年當年價生產總值7048.59= 125. 1%實際發展速度=txl00%= 113. 7%例3根據表2和表4的核算結果計算2003年和2004年生產總值平 減指數。解:生產總值平減指數二名義發展速度 實際發展速度xloo%2003年生產總值名義發展速度=i逬價盯總仁x 100% =型旦 100% 上年當年價生產總值6168.73=114. 3% 2003年生產總值實際發展速度=110. 8%20

10、03年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土丄xloo% = 103.2% 110.82004年生產總值平減指數=竺丄x 100% = 110.0%113.7河南省歷年生產總值年份年底總人口(萬人)a4人均生產總 值(元)總值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第二產業工業1952437136. 0922.468. 234. 775.482.81957484052.5524.2718.086.8710.2109. 81962494043.021714. 058. 5411.978& 31965524062.9629.5819. 116.2714. 28121. 81970602697. 1944.4936. 0630.04

11、16. 64163. 519756758127. 7755.7150. 3441.5421.72190. 619787067162. 9264.8669.4559.228.61232.319807285229. 1693.2394. 4480.5141.49316. 719857847451. 74173. 43170. 07144. 3910& 24579. 719908649934. 65325. 77331.85288. 58277. 031090.6199187631045.73334. 6138& 09336. 26323. 031201.2199288611279.

12、75353. 92545. 21481. 11380. 621452.3199389461662.76410. 45768. 89681. 65483. 421867.4199490272224.43546. 681071.74958606. 012475. 2199591003002. 74762. 991420. 251274.89819. 53312.8199691723661. 18937. 641718.981525.961004. 564007.4199792434079. 261008.551920. 051681.251150. 664430. 1199893154356. 6

13、1071.392012.741742. 181272.474695. 1199993874576. 11123. 142070. 881788.841382.084893. 7200094885137.661161.582413.782078.941562.35444200195555640. 111234.342659.042279.891746.735923. 6200293246168.731288.362951.062531.721929.316436. 520039335704& 591239.73551.943034. 142256. 957570. 22004928288

14、15.091647.484515.353862. 182652. 269469. 9注:本表按當年價格計算。2002年以來為常住人口。河南省歷年生產總值指數(以1952年為100)年份生產 總值人均 生產總值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帀一丿21e工業19521001001001001001001957133115. 6210. 3154. 5199. 7121196282. 158.6156. 718& 2209. 673.51965135.3102. 1285. 1354. 1258. 7114, 21970200.4132.4619.8769.9308147. 11975251. 8159.

15、 5805. 41012. 7417. 6163. 61978306. 4174. 31102.81440.6537. 5190. 11980384.3193.61455.31906.4816. 52311985668. 5300.9238& 63150.81939.9373.31990963. 2363. 13546. 15012.63353. 1489. 719911029.7353. 74017. 75704. 33701.8515. 219921170.8359503& 272164112. 7578. 619931355.8396. 36151. 78882. 945

16、89. 8663. 119941542. 9401. 57480. 410881. 55181.9747. 319951771.2449.38767. 112807.65860. 7850.419962017.4500. 110169. 814767. 26599. 196119972227. 2538. 11128& 516243.973911052.319982421575.81232717657. 18085. 81134.419992614.7617.313288. 519069. 78837.81215. 720002860. 5645. 114843. 321281.896

17、59. 71317.820013120.8680. 616312. 823324. 910664. 31424.520023117.3711. 2 88. 826053. 911730. 71549.920033786. 4693.421280. 930509. 1128921715.72004注:本表按可比價格計算。河南省歷年生產總值指數(以上年為100)年份牛產 總值人均 生產總值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帀一)2ul工業1952106. 1101. 1138.315& 1129.2105.01957109.2105.9119.096.3116. 0107. 11962100. 5118.4

18、70.876.4100. 299.21965124. 5129. 412& 7130.8104. 5122. 11970117.3106. 0145.8147. 1109. 7113. 81975106.3102.9111.9112. 7106. 1104.41978111. 3110. 6112. 1116.4111. 3109. 51980115.4109. 2117. 2116. 6126.9113. 71985113. 5100. 8117. 0116. 8131.9111. 91990104. 5105. 4102.3100. 1106.8102. 51991106.997.

19、4113. 3113. 8110.4105. 21992113. 7101. 5125.4126. 5111. 1112. 31993115.8110.4122. 1123. 1111. 6114. 61994113.8101. 3121.6122. 5112. 9112. 71995114.8111. 9117. 2117. 7113. 1113. 81996113.9111. 3116. 0115. 3112. 6113. 01997110.4107. 6111. 0110. 0112. 0109. 5199810& 7107. 0109.210& 7109.4107. 8

20、199910& 0107. 2107.810& 0109. 3107. 22000109.4104. 5111. 7111. 6109.3108.42001109. 1105. 5109. 9109. 6110.410& 12002109. 5104. 5111. 5111. 7110. 0108. 82003110.897.5117. 0117. 1109.9110. 72004113. 7112. 8116. 2117. 0110. 6114. 0注:本表按可比價格計算。2005年第一季度河南省生產總值表5單位:億元、甲按當年價格計算按可比價格計算2005 年200

21、4 年2005 年2004 年增長地區生產總值2101.031734.971732.881521.913.9第一產業287.86253.98209.2419&015.7第二產業1124.8874.23900.31758.7618.7工業1016.91793.27815.84694.5517.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649.89479.25515.9421.1422.5建筑業107.8980.9684.4764.2131.6第三產業688.37606.76623.33565.1310.3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175.83153.53161.61144.4211.9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1

22、69.75148.64158.99142.9811.2金融保險業44.0743.4138.8139.2-1房地產業50.644&4246.6545.392.8其他服務業248.08212.76217.27193.1412.5例4根據表3的核算結果計算2003年與2000年相比的定基發展速 度和定基增長速度。解:定基發展速度的計算公式為,嚴lx 100%,此處y kk=2000, t=4,k+t=2004$= -z2004 x 100% = 2z空=132.4%q 2004,20002860.5丿 2000定基增長速度=定基發展速度-100%=32. 4%例5根據表2和表3的核算結果計算

23、1952年按照2000年價格計算的生產總值。解:利用定基發展速度計算,設1952年按照2000年價格計算的生產總值為x,則:5137.662860.5x-100解得x=179. 61億元例6根據表3的核算結果計算1990至2000共10年的平均增長速度。解:第1990+10年對第1990年的平均增長速度112,199。為:-1oo%=11. 5%例7根據表2的核算結果計算2004年的人均生產總值。解:2004 年年平均人口 = ( 9335+9282 ) /2=930& 5 萬人2004年人均生產總值=生產總值/平均人口 =8815. 09億元/930& 5萬人=9469. 9

24、 元/人例8根據表2和表4的核算結果計算2004年人均生產總值發展速度。解:2004年生產總值發展速度為113. 7%2003 年平均人口 = ( 9324+9335 ) /2=9329 5 萬人2004 年平均人口 = ( 9335+9282 ) /2=9308 5 萬人2004 年平均人口發展速度=9308. 5/9329. 5=99. 77人均生產總值發展速度=車警、值侯詈尊辱x 100% = 113. 96%平均人口發展速度例9根據表5的核算結果計算2004年第一季度第一、二、三產業和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增加值對生產總值拉動點數和貢獻率。解:不變價格gdp增量=1732. 88-1521

25、. 19=210. 98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量=209. 24-198. 01=11. 2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量=900. 31-758. 76=141. 5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量=623. 33-565. 13=58.20億元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增加值增量=158. 99-142. 98=16. 01億元1 1 23第一產業貢獻率二xloo% = 5.3%210.98第二產業貢獻率=14155 xloo% = 67%210.98第三產業貢獻率=仝竺xloo% = 27.6%210.98批發零售業貢獻率=1601 xloo% = 7.6%210.981 1 73第一產業拉動點數=x100%

26、= 0.7%1521.90第二產業拉動點數=141,55 xloo%= 9.3%1521.90第三產業拉動點數=5820 x 100% = 3.8%1521.90批發零售貿易業拉動點數= -2lxioo% = i.i%1521.90也可以用拉動點數和貢獻率的關系計算某產業拉動點數=該產業貢獻率x gdp增長速度第一產業拉動點數二0.053x13.9% = 0.7%第二產業拉動點數=0.671x13.9% = 9.3%第三產業拉動點數=0.276 x 13.9% = 3.8%批發零售貿易業拉動點數=0.076 x 13.9% = 1例10 根據表5和表6的核算結果補齊2004年以1952年為10

27、0的生 產總值指數。解:生產總值指數=3786.4 x 1. 1 37=4305. 1第一產業增加值指數=693. 4 x 1. 128=782. 2第二產業增加值指數=21280. 9 x 1. 162=24828. 4工業增加值指數=30509. 1 x 1. 17=35695. 6第三產業增加值指數=12892. 0 x 1. 106=14258. 5人均生產總值指數=1715. 7 x 1. 14=1955. 9例11 根據表2、表3和上例計算的以1952年為100的生產總值 指數,計算“十五”前四年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解:按照2000不變價格計算2000年生產總值及一

28、、二、三產業增 加值為:生產總值(51 37.66 )=第一產業(1161. 58 ) + 第二產業(2413. 78 ) +第三產業(1562. 3 )按照2000不變價格計算2004年生產總值及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為:生產總值=5137.66 x2004年泄基指數2000年定基指數"曲鶉皿2.26第一產業增加值= 1161.58x2004年定基指數200()年定基指數1161.58x=1408.44第二產業增加值=2413.78x2004年定基指數2000年定基指數5誥計040. 78第三產業增加值=1562.30 x2004年定基指數2000年肚基指數"62環爲=23

29、06.08侈 立 ib 1408.44 1161.58“八246.86n弟一 乂業貝 馱年=xloo% =x 100% = 9.5%7732.26- 5137.662594.6參一立山二 址、應 4040.78 2413.78八八/ 1627.0.弟一產業貝 獻卑=x 100% =xloo% = 62.7%7732.26- 5137.662594.6第三產業貢獻率=2306.08-1562.30 *qq% = 743.78 x wq% = 28.7%7732.26- 5137.662594.6由于使用了定基指數,有一定誤差,一般1要進行調整,調整的方法多樣,本處不再介紹。例12 經濟預測的一般

30、方法。假定2005年生產總值和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0000億元和2000億元、5000億元和3000億元,過去某一時期第一、二、三產業增長速度分別為5%、16%和10%,預測“十一五,時期gdp總量和增長速度。解:先預測平均增長速度平均發展速度二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qp的比重x第一產業増長速度+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第二產業增長速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第三產業增長速度一般用不變價格增加值的結構推算增長速度,末期gdp總量一般表示為上一個末期價格計算的gdp絕對量。平均增長速度=0.2 x 5%+0 5 x 16+0. 3 x 10%=12%“十一五”時期 gdp 總

31、量=10000x(l+12)17623.4億元例13 假定2005年生產總值為10000億元,“十一五”時期gdp平 均增長速度為12%,生產總值平減指數為3%,討算2010年gdp現價絕對量。解:gdp 現價絕對量=10000x(1 + 12)'x(1.03)5 = 20430.4億元例14 假定2005年生產總值和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0000 億元和2000億元、5000億元和3000億元,預測 “十一五”時期gdp平 均發展速度為12%,為保證實現該速度,第一、二、三產業應該保持什么 樣的發展速度。解:根據“十五”前四年一、二、三產業的平均發展速度之比預測,第一產業發展

32、速度=力104.9%v 2004 = 4第二產業發展速度=仏5第三產業增長速度=力110.2%y 2000設“十一五”時期一、二、三產業的平均發展速度分別為104. 9x%, 113. 7x%和 110. 2x則2000 x(1.049%)5 + 5000x(137x)5 + 3ooo x (i 102x )5 = ioooo xj 12 s( 2543. 43+9501. 06+4875. 61 ) x x5=17623. 4217623.4216920.1=17623,42a 16920.1=1.0082第一產業發展速度=104. 9x=105. 8%第二產業發展速度=113. 7x=11

33、4. 6%第三產業發展速度=110. 2x=lll. 1%二、經濟結構分析1. 產業結構分析產業結構指各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產業結構一般用當年價格的生產總值及其結構推算。第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口值xloo%生產總值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m的比重=第二產業黑口值xloo%生產總值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笫廣"豐"值x 100%生產總值三次產業結構=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例15根據表2的核算結果計算2004年三次產業結構。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647,48 x 100% = 18.

34、7%8815.09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51535 x 100% = 51.2%8815.09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qp的比重=2652 26 xl00% = 30.18815.09三次產業結構為18. 7: 51. 2: 30. lo例162004年a省和b省的gdp總量均為10000億元,其中a省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000億元、5000億元和2000億元,b省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500億元、6000億元和2500億元,2005年兩省一、二、三產業增長速度同為5%、16%和10%,計算ab省2005年gdp增長 率。解:a省2005年經濟總量為gdpa=3000 x

35、 1. 05+5000 x 1. 16+2000 x 1. 10=11150 億元。增長速度為11. 5%b省2005年經濟總量為gdp尸 1500 x 1. 05+6000 x 1. 16+2500 x 1. 10=11285 億元。增長速度為12. 85%在分析gdp生產結構時,重點要分析三次產業結構及各產業內部結構 的變化,判斷這些變化是否符合產業結構演化的規律,是否促進產業結構 的優化和協調。就三次產業結構而言,當一個經濟體處于工業化時期,產 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是,一產比重逐步下降,二產(尤其是工業)和三 產比重逐步上升。在第一產業內部,種植業比重下降,畜牧業比重上升; 在工業內部,

36、傳統制造業比重下降,新興制造業比重(如通信設備、計算 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上升;在第三產業內部,傳統的服務業(如 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飲食業等)比重下降,新興服務業(如信息傳輸、 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保險業等)比重上升。錢納里對產業結構演變的分析判斷。霍夫曼根據近20個國家的時間序列資料分析了產業結構變化中的工業 化過程,提出了用消費資料工業和生產資料工業的比例關系(簡稱霍夫曼 系數)劃分工業化階段的類型。他把工業化進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 是消費資料的工業生產在制造業中占有統治地位,生產資料生產不發達,此時霍夫曼系數為4-6 ;第二階段是生產資料工業的生產發展較快,但其 規模與消

37、費資料工業相比還小得多,此時霍夫曼系數為1.5-3. 5;第三階 段是消費資料工業與生產資料工業的規模相當,此時霍夫曼系數為 0. 5-1.5;第四階段是生產資料工業的規模大于消費資料工業的規模,此時 霍夫曼系數為1以下。由于我國缺乏完全符合公式要求的統計數據,一般用輕工業代表消費資 料工業,用重工業代表生產資料工業。霍夫曼系數=輕工業增加值 重工業增加值例172004年河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2332.68億元,其中輕工業增加值668. 60億元,重工業增加值1664. 08億元,計算霍夫曼系數。解:霍夫曼系數=668. 60/1664. 08=0. 402. 產品結構農業產品內部結構:種

38、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之間的比例關系; 種植業內部糧食種植和經濟作物種植業之間的比例關系等。工業產品內部結構:原材料、能源、電力等;輕重工業比重;傳統制 造業和新興制造業比重等。2.需求結構分析在分析gdp需求結構時,重點考察最終消費率(最終消費占gdp使用額 的比重)、投資率(資本形成總額占gdp使用額的比重)和凈出口率(貨物 和服務凈出口占gdp使用額的比重)的變化情況、原因及存在的問題,并 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例如,1979-2001年,我國最終消費率、投資率和 凈出口率平均分別為60. 1%. 37. 9%和2.0%。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 行統計,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世界平均

39、消費率為78-79%。由此可見, 我國的消費率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18-19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的消費率 仍有很大提高的余地。另外,在分析需求結構時,還需要關注存貨變動率(存貨變動占gdp使 用額的比重)的變化情況。存貨既是一個生產指標,也是一個效益指標。從 存貨的形成過程看,它是一定時期的生產成果,是gdp的一個組成部分。 從市場角度看,存貨又是一個效益指標,一般情況下,產銷率越低,存貨 增加越多,表明產品在市場上實現的份額越少,社會生產效益也就越低。 在過去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國存貨率居高不下,表明經濟增長質量不高。 然而,近年來隨著市場化進程加快,存貨率逐年下降,甚至個別年份還出 現負數。1

40、979-2001年存貨變動率平均為3.6%,其中,1990-2001年為3. 1%, 但與發達國家存貨率不到1%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3. 所有制結構分析gdp按經濟類型可劃分為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其他經濟,其中,國 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合稱為公有制經濟,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和集 體成分;其他經濟又稱非公有制經濟,是指除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以外的 所有經濟,包括個體私營經濟、港澳臺經濟和外商經濟。由于所有制結構 變化是國內外普遍關注的一個敏感問題,因此,它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 而且是一個政治問題。在分析gdp分所有制結構時,要分析所有制結構變 化的特點、成因、問題和趨勢。4. 地區經濟結構分析

41、全國是中東西三大地帶gdp占全國的比重。河南是四大經濟區占全省gdp的比重。四大經濟區劃分如下:一是中 原城市群經濟區。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包括洛陽、開封、新鄉、焦 作、許昌、平頂山、灤河、濟源等九個城市。二是豫北經濟區,包括安陽、 鶴壁和濮陽三個市。三是豫西豫西南經濟區,包括三門峽和南陽兩個市。 三是黃淮經濟區(也稱豫東南經濟帶),包括駐馬店、商丘、周口和信陽四 個市。在進行地區比較時,常常需要對各地區人均gdp水平的差距進行分析和判斷。下面介紹幾種計算地區人均gdp差距的公式:平方變異系數其中,兀為地區i的人均gdp,),為所有地區人均gdp的平均值,n為 地區個數。平方變異系數越大,

42、表明地區間人均gdp差距越大,反之亦然。另外,還可以利用各地區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叱)作為權重對平方 變異系數進行加權,從而得到如下平方加權變異系數:(cvj=£(¥ 1)2叱,汁立嚇 "曰 v匸】y(2)基尼(gini)系數n +1n兀=)畀工升f=l其中,兀為地區i的人均gdp占所有地區的人均gdp之和的比重。同理,基尼系數越大,表明地區間人均gdp差距越大,反之亦然。(3) theil 嫡卩=工兀log(處j,石=兀/工;=1f=ltheil嫡越大,表明地區間人均gdp差距越大,反之亦然。三、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1.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情況增長速度情況

43、、完成計劃情況。結構:各項稅收占一般預算收入的比 重。2. 工業經濟效益規模以上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實現產品銷售收入;實現利潤總額 及增長率;虧損企業虧損額額。本處介紹一下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的計算方法。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由以下這七項指標計算,七項指標是總資產貢 獻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產負債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成本費用利潤率、 全員勞動生產率、產品銷售率。(1) 總資產貢獻率0/、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12 xzinno/總資產貢獻率(% )=平均資產總額xwwxl0°"(2) 資本保值增值率資本保值增值率(% )=報告期期末所有者權益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權益x

44、loo%所有者權益=資產總計-負債總計(3)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 )=流動資金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產品銷售收入 j 12 全部流動資產平均余額累計月數成本費用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 )=利潤總額j。 成本費用總額(6)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元/人)=工業增加值12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x累計月數(7)產品銷售率工業產品銷售率(% )=工業銷售產值現價工業總產值xloo%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的計算公式為: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二工某項指標報告期數值,該項指標全國標準值、x該項指標權數一總權數總權數為100,在這七項指標中,總資產貢獻率最重要,權數定為20, 其他六項指標的權數

45、依次定為:資本保值增值率16,流動資產周轉率15, 成本費用率14,工業品銷售率13,資產負債率12,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10。七項指標的標準值分別為:10. 7%. 120%、60%、1.52次、3. 71%. 16500 元/人*年、和96%。總體上看,七項指標的標準值大體代表了我國“八五” 末期“九五”初期的水平。3城鄉居民生活改善情況(略)四、產業發展形勢分析1. 農業生產夏糧/秋糧/畜牧業/農民收入2. 工業生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工業經濟結構(行業結構/所有制 結構/產品結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小企業發展。3第三產業發展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批發

46、和零售貿易、餐飲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其他服務業。五、定資產投資分析1. 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和增長速度注意進度統計是城鎮口徑,不是全社會口徑,把固定資產投資和資本形成總額區分開來,后者含存貨增加。2. 投資結構投資的產業結構/投資的所有制結構/投資的資金來源結構3重點項目的進展情況六、內外貿易分析1. 消費品市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及其增長;城市、縣及縣以下情況/市場銷售結 構。2. 對外貿易進出口及其結構/利用外資對外開放度等于進出口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或出口總值 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七、市場價格分析1. 生產總值平減指數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名義發展速度/實際發展速度)x100%實際操

47、作中采取分行業縮減,計算可比價絕對量,用可比價格絕對量 計算發展速度,現價發展速度與可比價格發展速度之必就是生產總值平減 指數。例182003年和2004年按照當年價格計算的生產總值分別為6400億元和8000億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的生產總值分別為4000億元和4800億 元,計算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名義發展速度=( 8000/6400 ) xl00%=125%e實際發展速度=( 4800/4000 ) xl00%=120%o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名義發展速度/實際發展速度)xl00%=104. 2%2.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社會商品零售價 格

48、指數通貨膨脹一般是指: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消 費價格上漲率在1%-3%之間屬于溫和的通貨膨脹,消費價格上漲率在3%-6% 之間屬于中度的通貨膨脹;消費價格上漲率在6%-10%之間屬于急速型的通 貨膨脹,消費價格上漲率在10%以上屬于惡性通貨膨脹。名義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cpi)3.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工業名義發展速度=(本年當年價工業增加值/上年當年價工業增加值) xloo%實際發展速度=(工業名義發展速度/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x100%4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5.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八、居民收入分析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家庭全部收入。指被調查城鎮居民家庭全部的實際收入,包 括經常或固定得到的收入和一次性收入。不包括周轉性收入,如提取銀行 存款、向親友借款、收回借出款以及其他各種暫收款。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指被調查的城鎮居民家庭在支付個人所得 稅、財產稅及其他經常性轉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實際收入。名義發展速度=(本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00%實際發展速度=名義發展速度/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例192003年和2004年城鎮居民人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