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水系統維修保養交流PPT_第1頁
消防水系統維修保養交流PPT_第2頁
消防水系統維修保養交流PPT_第3頁
消防水系統維修保養交流PPT_第4頁
消防水系統維修保養交流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消防水滅火系統 消防水滅火系統是消防滅火的重要手段,消防水滅火系統是民用建筑與工業廠房中最通用的滅火系統,在消防工程中處于十分重要的手段。因此,消防水系統的維護保養對建筑的消防安全十分重要,如何保證水滅火系統的完整性和正常運行,是維護保養的一個重要工作,因為撲滅火災的最佳時期是在火災發生初期階段,所以維護保養的好壞就是確保系統一直處于正常工作狀態。一、系統概述一、系統概述1 水滅火系統分為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包括自動噴水、 噴霧、水幕、泡沫)和室內外消火栓系統,二個系統 應分開設置。1.1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分類較多。1.1.1 按滅火功能區分,可分為自動噴水、水噴霧、水幕保 護(分隔)、泡沫滅火

2、。1.1.2 按報警閥區分,可分為濕式系統、干式系統、預作用 系統、雨淋系統。濕式系統:適用于環境溫度不低于4,且不 高于70的場所。干式系統:適用于環境溫度低于4,或 高于 70的場所。預作用系統:適用于嚴禁管道漏水,嚴禁系 統誤噴的場所,或代替干式系統。雨淋系統:適用于火災水平蔓延速度快,閉式噴頭的開放不能及時使噴水有效覆蓋著火區域;或凈空高度超過閉式噴頭設置高度要求的場所。 噴淋系統 滅火系統 消火栓系統 高、低區 細水霧系統 輕水泡沫系統 干式系統 濕式系統 預作用式系統高、低區局域性泡沫系統管網型泡沫系統罐裝式 雨淋系統 噴水系統 1.2室內外消火栓系統1.2.1 室外消火栓系統(僅

3、限于建筑物場內消火栓),與 市政給水管道連接,進水管不宜少于2條,在建筑物 場內應布置成環繞。1.2.2室內消火栓系統,按建筑室內消火栓系統最不利點的 靜水壓力區分,可分為系統不分區,供水和分區供 水,最不利點靜水壓力0.8MPa時系統不分區, 0.8MPa時,應采用分區供水(即俗稱的高低區)。1.2.3室內消火栓設置規定: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一般與生 活、生產給水系統分開設置,十二層及十二層以下的 住宅在設置小區集中給水泵房時,其室外敷設的消火 栓管道可與生活給水管道合并設置,但室內的豎管應 分別設置。二、系統組成二、系統組成1、水滅火給水系統分為3種:高壓給水系統(常高 壓),臨時高壓給水系

4、統,穩高壓給水系統。1.1 高壓給水系統,管網內經常保持能夠滿足滅火用 水所需的壓力和流量,撲滅火災時,不需要啟動 防水泵加壓(不設消防水泵),因高壓給水系統 所需具備的條件苛刻,一般很難做到。1.2 臨時高壓給水系統,管網內最不利點周圍平時水 壓和流量不滿足滅火需要設置消防水泵,起火時 啟動消防水泵,使管網內壓力和流量達到滅火時 要求的給水系統,是最常用的給水系統。1.3 穩高壓系統,一般對設置高位消防水箱有困難時, 系統設置消防穩壓泵,穩壓罐并與消防主泵設于 同一消防水泵房內,平時由穩壓泵保證管網最不 利點的水壓,起火時啟動消防水泵,使管網內壓 力和流量達到滅火時要求的給水系統。1.4 臨

5、高壓與穩高壓的區別:1.4.1 高位水箱:誤區1:穩高壓系統也有高位水箱 18m3 誤區2:臨高壓系統也有穩壓泵,穩壓罐。1.4.2 自動啟動方式:臨高壓系統通過壓力開關和消火栓按 鈕控制啟動。穩高壓系統通過壓力訊號控制啟動(即 電接點壓力表分別控制穩壓泵和主泵啟動)1.4.3 消防穩壓罐: 穩高壓系統,其總容積對消火栓系統不應小于50L,對自噴系統不應小于50L,對消噴合用系統不應小于80L。 臨高壓系統,其總容積對消火栓系統不應小于300L,對自噴系統不應小于150L,對消噴合用系統不應小于450L。2 水滅火系統的主要設備 泵、閥、 噴頭、壓力表 、信號閥 、Y型過濾器、管道2、水滅火系

6、統的主要設備2.1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2.2室內消火栓系統:三、水滅火系統的檢查三、水滅火系統的檢查1、熟悉竣工圖、系統原理和操作規程。2、檢查的順序:先室外、后室內。2.1 室外檢查:室外環管、閥門、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 器。2.2 室內檢查:水泵房,管道井,層面,屋頂。3、檢查的要求3.1 二路供電:主備電的切換。 3.2 水泵控制柜:水泵控制柜的標識應清楚,按鈕、指示 燈及儀表正常。手動啟動和自動啟動正常。 水泵控制柜的接地必須可靠接地,除柜體接地外,柜 門盡管與圭濕疣金屬鉸鏈連接的,也要在兩著之間用 導線連接接地。3.3 消防水箱或市政供水:核實消防水箱內的容積,消防 儲水不作他用及是

7、否充滿水,其補水設施應正常,市 政管網是否充滿水(查看壓力表及壓力值和室外閘閥 是否開足)。控 制 柜控 制 柜控 制 柜控 制 柜3.4 消防水泵3.4.1消防水泵應安裝在預制的混凝土泵座上,泵與泵座間 宜安裝減震墊,水泵進出水管與泵座間不得安裝支架。3.4.2 吸水管水平管段上應安裝偏心異徑管件(偏心大小 頭),其管頂應平直,同心大小頭回存留氣體,影 響消防水泵的運轉。3.4.3 柔性連接管(即軟接頭或金屬軟管):檢查其是否 有拉伸或老化現象。3.4.4 水泵:連軸器轉動是否靈活,不應有卡死現象,以 手動或自動方式啟動消防水泵,消防水泵應在30S內 投入正常運行,以備用電源切換方式或備用泵

8、切換 啟動消防水泵時,也應在30S內投入正常運行。消防 水泵啟動后不可以自動停泵。3.5 穩壓泵:電接點壓力表是否完好,當達到設計啟動條 件時,穩壓泵應立即啟動,達到系統設計壓力時,穩 壓泵應自動停止運行,當消防主泵啟動時,穩壓泵應 停止運行。穩壓泵的進出水管道不得小于50mm。3.6 水泵接合器:水泵接合器的閥門應全部開啟,水泵接 合器應無漏水現象(如有止回閥問題),水泵接合器 應有永久標識,消火栓和噴淋應分別標識清楚。處于 兩幢建筑之間并集中安裝的水泵接合器應標明供那一 幢樓,哪一個系統的永久性標識。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布置沿道路或建筑物 120M距高層墻距 40M; 5M栓距半徑 150

9、M管網環型定期放水排污、確定水源劃定警戒線、無固定堆物3.7 報警線組:3.7.1 濕式報警閥的閥瓣無卡死現象(其部件應靈敏可 靠),報警閥上的壓力表顯示應正確,每套報警閥 控制的保護區域是否標識清楚且正確,水源控制閥 應全部開啟,啟閉標識應明顯,壓力開關動作正常。3.7.2 干式報警閥:空氣壓縮機和氣壓控制裝置狀態應正常。3.7.3 預作用閥:電磁閥的啟閉應靈敏可靠。3.7.4 雨淋閥:電磁閥的啟閉應靈敏可靠,配置傳動管時, 傳動管的壓力表顯示應正確。濕式系統范圍、維護干式系統范圍、維護3.8 泄壓閥:泄壓閥的水流應在進水側安裝過濾器(過濾 器有無垃圾)方向與供水管網水流方向一致,泄壓閥 達

10、到設計泄壓值應立即開啟泄水、泄壓。3.9 減壓閥:減壓閥的水流方向與供水管網水流方向一致, 應在進水側安裝過濾器,減壓閥前后兩側應安裝有壓 力表(一般減壓閥自身帶壓力表)3.10 閥門:各閥門的啟閉應靈活,無卡死現象。3.11 信號蝶閥:各樓層信號蝶閥,應全部處于開啟狀態。3.12 水流指示器:水流指示器應豎直安裝在水平管道上側,其動作方向應與水流方向一致,水流指示器安裝后其漿片、膜片應動作靈活,不應與管壁發生碰擦。閥報警閥預作用閥壓力表Y型過濾器蝶閥比例、定壓閥泄壓閥止回閥蝸桿閘閥種類3.13 噴頭:噴頭的選型應正確,其動作溫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噴頭上嚴禁附加任何裝飾性涂層(噴頭上有裝飾性涂層

11、,一方面會影響噴頭的高溫動作性能,使其靈敏度降低,另一方面,如覆蓋物為油漆類,干后附在釋放機構部位會影響噴頭的開啟,其后果是相當嚴重的。)噴頭的框架、濺水盤不應產生變型或釋放原件損傷。3.14 末端試水裝置:閥門的開啟應靈活,壓力表的顯示應正確。3.15 管道:管道無變形,無滲水現象,管道積氣部位的自動排氣閥應完好,能正常工作。維 護 對特殊場合了解噴頭的適用性。 對使用場合確認噴頭的通用性。 定期對噴頭保潔確保噴頭的靈敏性。噴 頭 種類開式水噴頭色標公稱動作溫度()工作液色標志57橙68紅79黃93綠100灰121天藍141藍3.16 室內消火栓:消火栓箱應有明顯標志,消防箱內的組 件應齊全

12、可靠,箱門應開關靈活,開啟角度應符合要 求,消火栓的閥門應啟閉靈活,栓口位置應便于連接 水帶。 應在平屋頂上或通向屋頂的最高樓梯間內設置帶有壓 力表的供試驗和檢查用的消火栓,該消火栓不應設置 在電梯機房內4、檢查結束后,應填寫水滅火系統設備登記表,并存檔。消火栓維護 消 防 箱室內間距高、超層 30M多、裙房 50M靜壓 .8MP動壓 .5MP減壓孔板栓口1.1M口徑65水槍直徑25軟管直徑19長度30M水槍口徑6左右門開啟 160門開啟側四. 水滅火系統的維護要求和聯動試驗1 維護要求1.1 水源:每年應對水源的供水能力進行一次測試,開啟 室外消火栓,測試市政管網壓力是否滿足要求。1.2 消

13、防水箱:應每月對消防水箱和進水設備(如浮球閥、 電磁閥)進行檢查消防水箱應無滲漏,進水設備應可 靠運行。電磁線應作啟動試驗,動作失常時應及時更換。水 源1.3 消防水泵1.3.1 應每月啟動一次,如為內燃機驅動的消防水泵應每周 啟動一次,當消防水泵為自動控制啟動時,應每月 模擬自動控制的條件啟動一次。1.3.2 消防水泵在啟動前,首先必須對消防水泵的連軸器 進行檢查,確保其無卡死現象,因為連軸器卡死, 啟動時會造成瞬時啟動電流超過正常的啟動電流 (有時打幾倍)會致使電動機損傷,嚴重的會燒傷電 動機;其次要檢查泵體內是否已全部滿水,如泵體 內有空氣,啟泵后會損傷葉輪,造成水泵滿足不了 設計要求的

14、揚程和流量。1.3.3 應每月檢查水泵是否有漏水或滲水現象。1.4. 消防穩壓泵:應每月對電接點壓力表檢查一次,穩壓泵啟停應正常。1.5. 控制線:應每月對系統上所有控制閥門進行一次檢查,是否處于開啟或規定的狀態,當有破壞或損壞時應及時修理或更換。1.6. 泄壓閥:應每月對泄壓閥進行一次測試,泄壓閥應在水泵正常運行達到設計要求的泄壓值時,應立即打開閥體泄水泄壓,當泄壓閥開啟過早或過晚時,應及時修理或更換。1.7. 減壓閥:應每月對減壓閥重新微調一次。1.8. 報警閥:每個季度應對報警閥旁的放水試驗閥進行一次供水試驗,驗證系統的供水能力,警鈴應鳴響。1.9. 信號蝶閥:應每月對信號蝶閥的啟閉狀態

15、檢查一次,信 號蝶閥的關閉信號應在報警主機上有反饋信號。1.10. 水流指示器:沒季度應利用末端試水裝置對水流指示器 進行試驗,水流指示器動作信號應在報警主機上有反饋信號。1.11. 噴頭:每月應對噴頭進行一次外觀檢查,發現有不正常的噴頭應及時更換,當噴頭上有異物時應及時清除,更換或安裝噴頭應使用專用扳手,避免噴頭的機械損傷,各種不同規格的噴頭均應有一定數量的備用品,其數量不應小于安裝總量的1%,且不應少于10個。1.12. 室外閥門:應對室外消防環管上的控制閥門每季度檢查一次,核實其處于全開啟狀態,當有損壞時應及時修 理或更換。1.13. 消防水泵接合器: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接口及附件應每月檢查

16、一次,并應保證接口完好,無滲漏,每年應對水 泵接合器進行一次通水試驗。1.14. 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的接口應每月檢查一次,應保證接口完好,無滲漏。1.15. 室內消火栓“室內消火栓箱內的消火栓及水帶等 應每月檢查一次,確保消火栓接口完好,配件齊 全,滅火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1.16.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或室內消火栓系統發生故障, 需停水修理前,應向主管值班人員報告,取得同意 后并到場監督,加強防范措施后,方可停水動工。 維護保養過程中,發現問題應以書面報告的形式提交 委托單位。1.17 夜間應急狀況維護要求 接到甲方或公司通知后,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及時上報部門領導或直接報告部門經理; 檢

17、查系統運行情況和聯動系統動作情況; 了解事故原因、事態發展情況極其控制措施; 協調甲方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并作好詳細記錄; 作出本次事故處理情況總結。消火栓系統維護 定季打開室外消火栓 1)排污、射程 2)利用室外水源檢查結合器 3)定期對室外、室內消火栓外觀保潔 定季打開室內外結合器部件、組件 保養 蝸桿的靈活性 閥瓣的密閉性 附件的滲水性 外表的光潔性 管道的暢通性 系統功能性試驗1 、檢查各部件的作用2、觀察各表的壓力(靜壓、動壓)3、大小排水、樓層和泵房的排水能力4、對層面裝飾噴淋頭的表面保潔能力2 聯動試驗2.1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聯動試驗,應每年進行一次。2.1.1 開啟末端試水裝

18、置,模擬噴頭開啟,濕式報警閥動 作,警鈴鳴響,水流指示器動作,消防控制中心有 信號顯示,壓力開關動作,消防控制中心有信號顯 示,主泵啟動,加壓供水,消控中心有水泵啟動的 信號顯示,采用串聯消防泵給水系統,應先啟動下 部噴淋泵,再啟動上部消防泵,上下區消防泵聯鎖 啟動的時間間隔不應大于20S泄壓閥開啟泄水泄閥。2.1.2 應在開啟末端試水裝置后5min內自動啟動噴淋水泵。2.2 室內消火栓滅火系統的聯動試驗,應在每年進行一次。2.2.1 打開消火栓(應開足),模擬擊碎消火栓按鈕玻璃, 消控中心有信號顯示,消火栓泵應自動啟動加壓供 水, 消控中心有信號顯示。2.2.2 穩高壓系統的消火栓按鈕不作啟泵使用,但應在消控 中心有信號顯示。2.3 聯動試驗完成后,應做好試驗記錄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