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徒教育在底層民眾實現社會流動中的方式與作用摘要學徒教育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并隨社會發 展而變遷。在學校教育不傳授同生產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知 識、技術時,學徒教育以其獨特的價值展現其不可替代性。 嚴格的學徒規制和具體的培養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 徒教育的質量,為底層民眾實現職業轉換打下了必要的基 礎,并為學徒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學徒期間形成的 優秀品質,成為學徒出師后獲得成功的內在精神動力。近 代中國,大批社會底層民眾通過學徒教育,實現了職業的 轉換和社會地位的變遷,并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思想 資源。關鍵詞學徒;學徒教育;底層民眾;社會流動;途經學徒也叫“工徒”、“藝徒”或“徒弟”,是以
2、契約為依 據、在有經驗的師傅指導下學習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知識 或其他手藝的青少年。從施教一方來看,為了使本行業所 積淀的技藝、技術、經驗和知識得以傳承,也為了本行業 的發展,于是招收學徒;對學習者而言,學得一技之長, 可以謀生,可以立業,是求得生存、轉變職業角色與創立基業的一種手段。學徒教育是歷史久遠并與社會生活、生 產密切聯系的一種教育形式,是在生產勞動和經營活動中、 通過生產勞動與經營活動和為了生產勞動與經營活動,在 父與子或師傅與徒弟之間實施的教育形式,集培養、使用 與資歷于一身,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歷史之悠久、范圍之廣泛不亞于學校教育。在某種意義 上說,學徒教育是人類
3、教育的原初形態。學徒教育在發展 過程中,形成了相應的制度規范,即學徒制。學徒制形成 后,使學徒教育目的更為明確,并有了相應的規范加以約 束和制度加以保障。相對于科舉制這一顯性但狹窄的社會流動機制,學徒 制是社會底層民眾實現社會流動的重要方式。在重道輕藝、 重農抑商、重本抑末的農業文明時代,這種與生活和生產 密切相關的教育不為正統教育所認同,甚至到近代中國依 然如此,“中國素來以農立國,向以工商二業為下等階級。 其于商人訓練之法,以收集學徒為唯一門徑。故商業教育, 遂不為士林所論列” 1 (p201 ); “中國商人向無商業學堂 肄習經商一切,故凡為商者,悉系父傳子受,師傳其弟” 2。雖不受正統
4、教育認同,但學徒教育并沒有中斷,而是不斷得以延續,并隨社會發展而變遷。近代中國存在著數 量龐大的學徒群體,各行會對學徒教育也做出具體規定, 在職業技術教育滯后的情況下,學徒教育承擔職業技術教 育的角色;學徒教育為學徒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必要基礎, 成為實現職業轉換和促進社會地位變遷尤其是底層民眾實 現社會流動的一種重要方式。一、近代學徒教育的一般規定及其實施近代中國處于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碰撞時期,也是農 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緩慢過渡時期,既有農業文明的典型特 征,又具有工業文明的氣象。作為農業文明的伴生物,學 徒廣泛存在于近代社會。“商事尚無學堂,必須投入商號學 習。故各種商號,皆收徒弟” 3 (p
5、 527)。甚至到了 2 0 世紀30年代,學徒教育仍然廣泛存在,“學徒制度在今日 我國之商界中,尤為一非常流行之商業教育制度,在夕則 足以代表商業教育之全部。凡一商店,不論大小,無不有 學徒,斯無不行徒弟制度也” 4 (p17)。近代嚴格的行會 制度規定,沒有學徒經歷,不能從事工商業(針對民間下 層民眾而言)。所以,從學習者的角度考慮,學徒經歷是下 層民眾實現職業轉換的必需過程。1-學徒招收的一般規定學徒制對學徒教育有著嚴格的規范要求,這種要求在 學徒招收、培養、出師的各個環節都有體現:第一,年齡規定。根據行業和學習對象性質的不同,學徒的年齡規定彈性較大,近代學徒“年齡最小者,類自 十二、三
6、歲以上,大不過十七八歲以下” 3 (p527), 是最佳的學藝年齡。第二,地域要求。在商會出現之前,行會具有濃厚的 封閉性和排他性,選擇學徒時,有嚴格的地域限制,非本 地弟子不收,在手工業行會中尤為明顯。如長沙點翠業規 定:“不準帶外府州縣人為徒” 3 (p392);新寧漆行則 “本行徒弟,只準收帶寶慶五屬之人,不得私帶外省外府 之人”,對于學藝者也要求“盡可在同府同縣店內投師,不 準經役外府之人,如違則革” 3 (p 466)。邵陽銅貨行的 規定更為苛刻:“帶徒弟只許本鄉本村子弟,違者重罰” 3 (p463);五陵傘行“不準帶各州外府徒弟,如有不遵者, 罰酒席四桌,戲一臺,違者公同革退徒弟”
7、 3 (p318)。這些苛刻條件,在保證手工藝技術傳承的同時,限制了人 才培養規模的擴大,也限制了工藝技術和經營知識的交流 與改良。第三,文化背景、品德要求。對文化和品德的要求最 能體現學徒招收的特點。技術和經營水平要求低的行業, 一般要求學徒人品純正、聰明好學即可,沒有專門的教育 背景要求。但一些特殊行業如商業、書業、刻字業等要求 學徒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如湖南省城刻字店規定:“帶徒必 則已讀書識字者,方易教授,免致后來不諳文理、濫刻。” 3 (p527 )典當業因“典當字體,另成一格”,“其字之形 態變化,有一部分字參用別字土語,或字之偏旁。其變化 離奇,頗與速記之符號相仿。字數約在一千字左
8、右” 5。 錢業對于學徒要求則更高一些,“必須品貌端正,年齡在1 4足歲以上,具有相當于舊制高等小學堂或新制初中畢業 (在私塾念書則必須達8年以上)之青少年為培養對象” 6。著名的晉商在選拔學徒時,詳細規定:“身高五尺、 五官端正,儀態大方,家世清白,懂禮貌,善珠算,精楷 書,不怕遠行,能吃苦。” 7這大概也是晉商得以常盛的 原因之一。第四,學徒定額、修業年限及學徒收費。學徒人多一師招收一徒為限,修業年限多為三年,費用則視行業 有較大不同。多數行業對學徒的修業年限有明確規定,并 要交納相應的費用。如長沙紙業規定:“學習我行徒弟,向 例三年。毋論戚友親朋,只準一出一進,該徒進店,俟月 余至兩月之
9、久為止,視其資質可造,令伊父兄具備贄敬憑 引,請酒拜師,當捐入會錢一串二百文歸公,如遲延不繳 議罰。” 3 (p3 20)長沙香行規定“徒弟進師,三年為 滿,出一進一。進師之日,應上錢一串五百文入幫,即交 值年人收管存公,倘有不遵者,罰戲一臺敬神” 3 (p3 09)。部分行業在修業年限和學徒定額方面有所變化。如長 沙白鐵幫“議帶徒弟,每鋪只準一名,兩年滿方可再帶” 3 (p3 52)。長沙綢布業“收帶生徒,必憑引薦認保,總 以二出二入為常,多則三人為止” 3 (p260);在一些商 業行會中學徒數量更多,如當鋪業“所用學徒,額數五人, 如欲多添,必須于五人之內選任,方可挨次遞補” 3 (p6
10、02)。第五,作為學徒,不許無故中途輟學;否則,失去其 在該業學藝及從業的資格。如長沙洋鐵行規定“如半途背 師,革出會外,亦不許做此手藝” 3 (p 354)。裱行規 定,如學徒“有半途不學,同行不得雇請” 3 (p337)。 篾業行規定“鋪戶帶徒,三年為滿,各行皆然。倘徒 三年未滿,別店不得雇請,亦不得私帶為徒” 3 (p302 )0 第六,契約。除了具備上述條件,還須有“投師之手續”即“立投師字據”。長沙綢布行規定“收帶生徒,必資引薦 認保” 3 (p260);巴陵布業規定“添帶徒弟,其壓柜錢 之多寡有無,聽其面議,務須要其父兄伯叔書立投師字據, 庶寒暑啾唧唧及一切可保無虞” 3 (p26
11、5 )。可見,“投師 之手續”是成為學徒的必備要件。契約言明學藝方向、修 業年限、學費、師徒雙方的責任和義務,使學徒教育有據 可憑、有章可依。第七,學徒待遇和出師。在待遇方面,學徒沒有工資, 但有適當津貼。“學徒以從學為事,無薪資可言,而往往有 津貼,如俗于徒弟,有平時給以鞋襪錢者,有歲終給以押 歲錢者,皆是又有徒弟學至一二年,每月給以月費錢者”。 學徒在學藝期間,“遇有死亡及失蹤”、“病歿或死于非命, 或被人誘惑之類,雖變出意外,本號概不負責”。學藝期滿 便可出師,但在離開之前,還得為學藝所在商號幫工一、 二年。幫工期間,學徒可以獲得低微的薪資,幫工期滿, 由學藝商號推薦到其他商號或自謀生路
12、。“出師幫師一年, 略給薪資,一年以后,必由本號引薦,他號方能信用” 3 (p529 -530)。由此結束學徒經歷,具備從業的最基本資格。 2-學徒培養學徒培養是學徒教育的中心環節。如上所述,在近代 中國實業教育出現之前,沒有正規傳授工商知識和技能的 機構,加之嚴格的職業準入制度,使得學徒經歷成為社會 底層民眾獲得謀生技能和經商資格的基本條件。學徒教育 受到家庭、本人、行會的行規和各招收學徒的實體部門的 共同重視,學徒多能學有所獲。在家庭方面,有子弟或親人作學徒時,諄諄勸導其專 心一意、勤于學業,以便能夠謀生或求得富貴。如徽州 桃源俗語勸世詞記載:生意人,聽我勸,第一學生不要變這山望見那山 高
13、,翻身硬把生意歇。不妥貼,歸家難見爹娘面,衣裳鋪蓋都攪完,一身弄得穿破片店官果然武藝好,老板自 然看出來。看出來,將你招,超升管事掌錢財,吾縱無心 求富貴,富貴自然逼人來8。家人多希望子弟學藝能有所成,囑其勤奮、專一,學 有所獲。學徒也多能聽取家人的囑托,勤奮學業,學有所 得。在學徒自身方面,一技在身,小則可以謀生,大則可 以經商致富,所以學徒也多能勤于學藝,嚴格要求自己。 流行于徽州績溪縣的一首歌謠頗能說明學徒求藝時的實際 生活和心理、心態:青竹葉,青糾糾,寫封信呀上徽州。叫爺不要急,叫 娘不要愁,兒在蘇州做火頭。兒在外學生意,心中記住爹 娘話:“茴香豆腐干,不能自己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
14、 人。”學好了生意我再上徽州。天啊地阿老子娘啊,沒有出 息我就不回頭9。學徒被置于非常艱苦的條件下學習相關技藝和知識, 受家人囑托,學徒多能嚴格要求自己,“沒有出息我就不回 頭”成為近代學徒得以成功的精神訴求。近代中國涌現出 大量學徒出身的實業家、企業主及大批技術人才,成為這 種精神訴求得以實現的成功范例。在行會的行規方面,對學徒學藝有著嚴格的要求,主 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因材、因性施教。由于行會對學徒數額有嚴格 規定,如若違反,輕則“公議重罰”,重則“公同革去,永 不入會” 3 (p379 -380),剝奪其從業資格,所以各生產 或經營單位對學徒培養較為重視;又因學徒人數較少,故 多
15、能“因材施教”。如湘鄉成衣行規定:“子弟從學,有聰 明愚鈍之別,若聰明者,只要婉言訓悔,愚鈍者,只得慢 慢約束。” 3 (p602)手工業學徒主要學習日常行為規則 及本行業各種工藝,商業學徒則注重待人接物之禮儀和商 業的經營管理,“欲習商業者,不問貧富,皆可入店學習。 如平常進退之禮,灑掃應對之法,及帳目、書簡、算盤等 項,諸宜注意” 3 (p578)。“學習期內,凡一切商業上事, 均由經理人隨時教授,其有號規完全者,朝學灑掃,應對 進退,及供號內雜役,夕學書計,及本業內伎藝” 3 (p529)。第二,勤于學業。勤勞是行規對學徒的基本要求,勤 學則更能體現學徒中的教育因素。勤學不僅體現在平時的
16、 觀察、模仿、實踐,而且要充分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專門學 習。如典當物品,須發給當戶憑證,即“當票”,當票上所 寫之字,外界人多難以識別,“新進當鋪的學徒在業余時間, 一般都要在晚上集體學習,由大學徒教小學徒。首先給每 個小學徒一本舊堂薄,即寫當票時的記錄薄。沒有學習過 的學徒,在該薄上依樣畫葫蘆在旁邊畫,畫到字樣不相上 下時,才教識這些字。一般人非學習一至二年才能全部弄 清” 1 0。所以,“夜間必須習學書字,不可聚眾鬧談”, “將正經之人所作所為,必須日日習學,力量不到,權且 記在心中,俟我長大成人,勢必亦如此等正經行事,朝思 暮學,自必移心換性,必致不肯習學游戲” 11。湖州達 昌綢廠規定學
17、徒“進店后,三年不準回家,不準隨便出門, 剃頭、洗澡都要請假,晚上集中讀夜書、學珠算、復帳或 搓票簽” 12 (p381)。第三,傳藝與育人同步進行。商業道德關系商業信用, 商業信用關系商業命運,行會組織規定在學徒傳藝期間,進行必要的品德教育。這種教育同樣繼承了 “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的傳統,“徒弟與主師,親若父子,儼然家族, 彼此之間,于道藝外,尤多密切感情,其能得圓滿之效果 13。如長沙當業規定:“總管者,為一典之綱領,必先正 己,乃能正人。” 3 (p206)這些來自家庭、學徒自身對前途的向往,以及行會組 織的嚴格要求,使學徒在學藝期間,除了獲得從業的基本 資格和能力外,養成了勤儉勤奮
18、、肯于吃苦耐勞、堅毅等 精神品質。這些品質成為學徒在學藝期間,甚至學徒期滿 后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學徒教育的性質及特點學徒教育在本質上是技術教育和商業教育,是生產技 術和經營知識的一種傳承方式。在實業教育出現之前甚至 之后的很長時間里,學徒教育承擔著實業教育的職責。作 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教育方式,學徒教育在培養技術人才與 經營管理人才方面作用是明顯的,對傳承工藝技術和商業 知識、技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即使到近代,這種作用依然 明顯,培育出大批工商人才和實業家,并形成鮮明的特點:第一,“從做中學”。學徒基本處在一種邊緣的地位,他們亦工(或亦商)亦學,邊做邊學,從做中學,集教 育、職業和資歷于一身。學
19、徒教育是一種“寓教育于非教 育環境之下”,逐漸明晰買賣的要務,“通曉商品供需之實 際,理會商業經營之緩急” 13。學徒出身、先后出任商 務印書館總經理、民國政府財政部長的王云五,在談到學 徒制時指出:“我國工商業舊日訓練人才,系采用學徒制度, 專重工業之技能他們的技能都是從實地領悟得來,既 切實,又不易遺忘;有許多非普通訓練方法所能獲得的技 巧,都從有意無意中得到了。” 14學徒經歷為學徒掌握本 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礎,并積累豐富的實踐經 驗,利用做學徒時期的機會,部分學徒能夠掌握一些現代 科學文化知識,為其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第二,學用相符,學業進步與品質形成同時并進。學非所用、用非
20、所學為歷來學校教育難以克服的障礙,也是 學校教育遭受詬病和被迫改革的原因所在,但是,學徒教 育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這種弊病。李權時曾指出學徒教育 的優點在于:一、注重實際作業與經驗,學與用相聯貫, 學不到則已,凡學到的事物,均可應用,無空虛不切實際 之弊;二、養成耐勞耐苦之習慣,無妄自尊大之惡習;三、 膳宿由店主供給,無所謂學費,貧苦之父兄,得輕其擔負, 于是窮苦之子弟,亦有學習一技藝以自立之機會。他還從 比較的角度,指出學校教育中的弱項反而為學徒教育強項 的三個方面:其一,商業學校名為商業,而實際不與商業 接觸,以致學校中人“只具有商業智識,而無商業技術, 人情世故,均非所悉,業中經驗,尤不多
21、習,學校中所學 習科目,恒與實際上之商業事務無關系,所學輒不適于用, 反為虛耗時間”。其二,由于缺乏實際鍛煉,使商業活動需 要的一些優秀品質在學校教育中難以形成,辦事能力也較 弱,“商業學校學生,平日多養尊處優,缺少刻苦之訓練, 而無耐勞之習慣,畢業后從事商業,恒覺過于勞苦,且自 視甚高,不肯虛心就教于富有經驗之人,辦事能力恒不如 學徒出身之人”;其三,商業學校學費不貲,為多數貧民能 力所不及,所以不如學徒制能吸引大批優秀的貧寒出身者, 如此“寓教育于糊口之中,較為便利” 4 (p1 8)。由此可 見,學校教育不能培養實業界所需要的人才,一方面導致 學校所培養的人才畢業即失業,另一方面使實業界
22、對人才 亟亟渴求,但學徒教育依然承擔培養實業人才的職能。學徒學藝為其進入工商領域提供了平臺,也為其進一 步學習提供了機會,尤其是在工商業與教育有了進一步發 展的時候,為滿足學徒進一步學習創造了條件。大量學徒 出身的成功人士能夠利用這種機會,補充本業所需或相關 知識,使自己獲得發展,并養成一些優秀的品質。勤奮好 學、堅忍不拔、積極向上在成功的學徒中體現尤為明顯, 在逆境中奮進成為學徒出身的實業界成功人士的典型特征。 例如,近代著名經濟學家方顯廷,由于幼時家貧,不得不 在14歲時輟學,經人介紹入德大紗廠作學徒。好學的方顯 廷入廠后得到穆藕初的資助,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中南 洋模范中學高中部。由于各
23、科學習成績優異,穆藕初又于 192 1年資助其赴美留學,并每月提供生活費80美元。經 過數年苦讀,方顯廷獲得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 p649)。中國第一臺萬噸水壓機的總設計師沈鴻,幼時家貧, 1 3歲(1919年)到上海協太布店做學徒。師傅吳粵成“要 求徒弟們在生活上潔身自好,工作上一絲不茍,學業上不 斷上進,稍有疏怠,便嚴詞訓誡”。沈鴻頗受啟發,勤于學 業并得到師傅的認可,第二年被師傅送入“商家聯合會” 的夜校學習。除了補習班所開英文和國文外,沈鴻還利用業余時間刻苦自學了中學數理化全部課程,入上海總商會圖書館、商務印書館圖書館讀書,以滿足求知欲望。1931年開辦了自己的“利裕五金店”。在
24、布店待了 18年的沈鴻“總是念念不忘這位開宗明義,指引他向善向上的第一位嚴師” 15。學徒出身的榮德生一生勤奮。15歲時經其兄保薦,入 上海永安街通順錢莊作學徒。學業之初,師傅竇先生言: “學業三年極快,學生要學點本事,來日可做先生。若不 學著點,反說先生沒本事。”受此激勵,從第二日起,學習 珠算,“每日二歸,四十一天學會八十一歸。后教除法、乘法、飛歸法、開方、積算、推錢,以計算計之尚準” 16(p 10)。16歲時“學業認真,一一勤慎,記帳、看銀等事 略有進步。” 17歲則“每日照常學業,更加努力,全店各事 均學之” 1 6 (p13)。學徒期間的榮德生,“做事勤奮”, “業余鉆研書算,輒至
25、宵深” 17 。深得師傅贊賞,“意謂 樂得愜意”,榮德生將其學徒經歷作為一生事業的起點, “余之一生事業,得力在此時” 16 (p13)。虞洽卿在自 己70壽辰自述中也曾深有感觸地回顧學徒經歷:“洽卿到 滬,僅帶五元錢,當時先父僅有每月十元之薪水,故對于 勤儉二字,始終如一。” 1 8學徒出身、曾任上海銀行同業 公會會長的陳光甫,數十年后,念念不忘做學徒的情景:“凡添飯斟茶,以及早晚開門上鎖之役,無不為之。晚間臥于地板之上,熱天則露宿曬臺,飯時常不得飽。”陳光甫一生勤奮,遇事百折不撓,論者認為得力于少年時的磨練12 (p171)。三、學徒教育:底層民眾實現社會流動的重要方式在 社會學家眼中,社
26、會流動是指社會成員的社會位置的變更 或社會角色的轉變,實質上是社會成員的社會關系的改變, 社會流動構成社會轉型的重要標志1 9。社會流動既有水 平方向、又有垂直方向;水平流動表現為地理流動和職業 角色的變化,垂直流動表現為社會地位的升降。在教育學 家的視野中,教育是促使社會流動的主要方式之一。學徒 教育的性質技術教育和商業教育決定了它承擔著 職業轉換的角色。在實業教育落后的近代中國,學徒教育 充當了實業教育的部分角色,在培養大批實業人才的同時, 促進了社會流動。“學徒乃工商進身之階,勿論開店當司務, 均由學徒而成”,學徒學藝“均要三年為滿,如有半途而廢, 以及背師另投別店,在祀人概不得雇請。如
27、有不遵公罰搶 請店主錢二千四百文。學徒任歸原師領轉,學徒期滿,方 準雇請。若店主不開,方可另投別店學滿。如有不遵,概 不得入同行例” 3 (p329)。作為一般平民,尤其是大批 的破產農民及其子弟,沒有學徒經歷或完整的學徒經歷, 難以容身于工商界。學徒經歷成為處于社會底層民眾實現 職業轉化的主要階梯,通過學徒教育,一個未來的農民可 能轉化為幫工、伙計甚至師傅、小業主、富商、資本家、企業家。近代中國出現大批具有學徒經歷的創業者和從業者。其中既有作為職員的一般工作人員,同時出現大批企業主, 甚至出現一批實業有成的實業家,在極有實力與影響的近 代商會中擔任會董或總理、會長職務。據資料記載,在民 族機
28、器修造業中,學徒出身的小業主占有很大比重,以19 13年的上海民族機器廠為例,學徒出身者創辦的占,至 1931年這一比例仍達63°% 20。學徒出身的商務總會或商 會會長的統計情況如表1:這些學徒大多出身貧寒,幼時或讀私塾數年或文盲, 便投入到工商業活動之中。三個顯著的特點也體現在他們 身上:家境貧寒,學徒經歷,商會會長。依照清末商部對 商務總會總理或商會會長的要求,他們必須“品行方正, 事理通達”、“熱心公益”、“有實業”、“諳習公牘明白事理 者”,成為一方實業巨擘,并獲得所屬眾多會員的選舉而成 為商會會長。除了上表所列部分學徒出身的商會會長,還有為數眾 多學徒出身的商會會董,其著
29、者如簡照南、簡玉階、榮德 生、榮宗敬、鄧仲和、肖則可、祝大椿、項孫茂等等。據 王遂今對192 5年以前出生的100名“寧波幫”企業家所作 的統計,貧困出身者48人21。這一數字表明:“寧波幫”企業家中,40%以上屬于學徒出身。孔令仁、李德征先生 主編的中國近代企業的開拓者一書,收錄近代企業的 開拓者121人,其中41人具有學徒經歷,占企業家總數的 34 %。這些都為有資可查學徒出身的成功者。限于資料, 我們難以對為數眾多的商會普通會員出身做出統計,但是 有一點可以確定:近代工商企業中有著數量龐大的學徒群 體以及學徒經歷的成功者。學徒出身的實業家既沒有復雜 的社會關系,甚至生計也難以維持。但是,他們卻成為近 代實業家中的一個較大的群體,與那些官商、紳商或者具 有大學教育背景的實業家同臺競技、馳騁商場,為中國經 濟近代化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這些學徒出身的實業家不僅 是近代新式企業的開拓者,而且在從事實業的同時,將其 資本投入教育,在實現新式教育本土化的同時,改造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鐵路旅客運輸服務旅客滿意度的測評92課件
- 舞臺搭建承包協議
- 鐵道機車專業教學湖南鐵道左繼紅14課件
- 隧道凍害及其防治高速鐵路隧道工程習淑娟石家莊鐵路課件
- 鐵路車站自動控制系統維護鐵道信號自動控制專業教學34課件
- 雙語列車長服務態度課件
- 鐵路信號基礎設備維護表示桿缺口調整原理課件
- 室外貫通電梯施工方案
- 塔吊租賃合同
- 軟件使用合同范本
- 2025年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中考一模地理試卷(原卷版+解析版)
- 鮮繭采購合同范本
- 2025年安陽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必考題
- 留罐法傳統康復技術針灸技術課件
- 2025年陪玩培訓考試題及答案
- 發展銀發經濟的理論依據與實踐路徑研究
- 陜西省關于低空經濟政策
- 2025年度礦山買賣中介服務傭金結算協議
- TCACM 1554-2023 肛漏中醫診療指南
- 企業投資項目后評估管理制度
- 2025年濟南政金投資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