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針對包裝廠紙箱質量控制改善的幾點建議(精編版)_第1頁
自-針對包裝廠紙箱質量控制改善的幾點建議(精編版)_第2頁
自-針對包裝廠紙箱質量控制改善的幾點建議(精編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針對包裝廠紙箱抗壓改善的幾點建議實施紙箱抗壓專案幾個月以來,生產對前期的紙箱質量問題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檢討,對相關工序也進行了一定的努力和改善,質量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升,但紙箱質量的不穩定一直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尤其近段時間形勢更顯不容樂觀。一工程現存的問題:一、客觀問題:1、原紙水分過高且內外不一致, 卷外 -8%, 卷中可達 1- 3%,按平日正常的機速生產,造成平板水分高且瓦楞偏軟,降速又影響效率 ; 2、蒸汽壓力不穩定 ,正常是 810壓力,但大部分時間實際只有78kg,按平日正常的機速生產 ,造成平板水分高且瓦楞偏軟,有的行業廠家生產時蒸汽壓一般10g 以上,而我司如此低的蒸汽壓,

2、 勢必影響機臺效率 ; 3、熱板部因中部磨損較大,出來的平板 ,左中右三邊均不平衡,中部較兩邊高,瓦楞高度相差可達0.1-0.2mm, 相對應抗壓可相差 00kg,即相同工藝條件下同一天生產的紙箱,抗壓就可相差 40-80kg 。二、質量管控問題 : 1、現平板厚度,三層 4.0.2 mm, 五層 6.7-6.95 mm ,生產時不會主動將瓦楞高度調節到最大,即調節棉織帶的高度至極限。認為三層4.正常,4.2 也正常 ;五層 6.7 正常,9也正常,操作時比較保守,常以犧牲瓦楞高度來避免貼合不良,很少為下工序印刷考慮;2、平板的水分無人管控, 平板的軟硬無人定量判斷,以致于不會對機速進行相應的

3、調節 ,要調節也是事后了;、平板吹風時間無人管控,即平板冷卻后的軟硬程度及是否開裂無人檢查;4、現場品保沒有對一工程的平板質量定時檢查; 二工程現存的問題:一、客觀問題1、送紙膠輥輥與送紙輥中部磨損較大,提高送紙間隙時,容易產生開槽跑位,因此紙箱瓦楞高度一般破壞較大,尤其是越寬的紙箱更明顯;、機臺的工藝刻度盤參數沒有制訂,刻度盤型同虛設,生產操作時指導性不強 ; 二、質量管控問題:1、現場品保雖有對紙箱平板厚度有檢測和記錄,但并沒有指導和要求機臺進行瓦楞極限高度的調節,造成同一品項不同班別、機長,其印后瓦楞高度相差較大 ,多的可相差 0.3 mm, 從而造成同品項抗壓強度的不穩定;、現生產時均

4、用抗壓儀來檢查紙箱的抗壓情況,雖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但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培養了機臺的惰性。沒有以瓦楞高度作為調節的根本,從而紙箱的抗壓也不可能做到極限,如三層箱 ,可能瓦楞本可做到.1-.2 m ,但實際 3.95 mm也在生產 ,因為抗壓可達 10kg,故也不會再去調節。要知道瓦楞若提高.1 ,紙箱抗壓至少可提高40kg; 針對生產現存的質量問題,品保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討,就這些問題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與生產共勉。更希望生產能予以接受并佐以改善和切實落實執行。一工程改善點:(在目前原紙質量和熱板中部磨損狀況下) 、建議購買一臺水分測定儀,由現場品保進行抽檢,保證平板水分在6.58.0之間。水分

5、測定儀沒有買回來之前, 可借用品保的水分測定儀; 2、機臺生產機速一定要與適時蒸汽壓相匹配,使平板水分在6.58.0%之間。現階段暫擬 :五層平板:蒸汽壓 8.kg,機速開 0;蒸汽壓 8g,機速開 70;蒸汽壓5kg,機速開 60;蒸汽壓 7kg,機速開;三層平板:蒸汽壓 .5kg,機速開 5;蒸汽壓 8kg,機速開 7;蒸汽壓 7.5kg,機速開 65;蒸汽壓 7kg,機速開 55;3、根據蒸汽壓大小,在調節機速的同時,一定也要相應調節上糊量。蒸汽壓低,機速低,上糊量也要相應調低; 4、吹風時間一定要按3-5min落實,由現場品保抽查吹后平板水分在.2-8%之間; 5、棉織帶高度一定要以不

6、出現貼合不良為上限操作,不能過于保守,此崗位的操作一定要有主管的抽查,不能肆意調節;、因熱板磨損, 造成出來的平板厚度不均 ,大家也應在熱輥上想辦法進行改善; 二工程改善點 :(在目前送紙輥上下磨損的狀況下) 1、現場品保必須以平板印刷前后,印刷部分和未印部分的瓦楞厚度變化程度來判定機臺調節的效果,直至開槽不跑為原則。與平板厚度比較,未印部分降低 0.-15mm, 印刷部分降低0.15 .2mm, 現場品保以此作為機臺調節的要求 ; 、a、b 車的工藝刻度盤必須明確刻度標識,制訂出黃板紙三層、五層;白板紙三層、五層生產時的參數位置, 并用醒目記號標注 ,以指導機臺生產?,F車的刻度盤油漆已清洗干凈,已方便標刻度了; b 車的刻度盤好幾個已松脫,已不準確 ,必須進行重新制作;總之,若能做到以上幾點 ,改善紙箱的抗壓問題應不是一件難事,關鍵是如何形成制度化 ,習慣化。我們常常有完善的制度,卻又常常讓制度態度化。如何落實態度與制度的有效統一,讓態度制度化,與我們各階層的主管有切身關系 ,做好“四導”即宣導,引導,疏導,督導是各主管的職責和要求,也是解決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