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無公害茶葉質量控制措施 茶文化公司容北茶文化有限公司位于下蜀鎮下蜀村,下蜀鎮是鎮江句容市的唯一的沿江鎮,擁有3.5公里長的長江深水岸線。地理位置優越,位于佛教圣地“律宗第一名下蜀鎮山”寶華山腳下。土壤屬黃土系,土層深厚,周圍無任何污染源,本茶場的無公害茶葉質量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的規定,按照無公害農產品茶葉生產技術規程來生產,具體措施如下: 一、組織措施 由場長湯沄總負責,生產、加工、銷售等人組成的質量管理領導小組。生產科具體負責茶園生產管理,質檢科具體負責茶葉采摘、制茶,成品茶檢測,供銷科具體負責保管、銷售等環節。做到環環扣緊,層層落實,責任到人。二、技術措施我場無公害
2、茶葉生產地環境條件,茶園田間管理及茶葉加工等質量控制上主要采取以下技術措施:在市農委園藝科的指導下,結合本地歷年病蟲發生資料,應用先進實用的技術,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做到對癥下藥,適期用藥;大力推廣農業防治,生態防治,物理防治技術;提高施藥人員技術水平,噴藥應周到、均勻,農藥應交替使用。肥料使用做到科學施肥,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有機肥和農家肥配合使用。化肥要深施,人畜糞肥應經過無公害化處理后施用。三、茶園投入品管理茶葉生產中所使用的農藥和肥料必須由場部根據生產操作規程,到具有“三證” 齊全的單位統一購進,進出庫使用有記錄。對土層深厚、松軟、肥沃、樹冠覆蓋度大、病蟲害
3、少的茶園實行免少耕,采用未受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雜草,修剪枝,植物秸稈等材料覆蓋地面的措施,來提高茶園保土蓄水能力;對幼齡茶園或臺刈、重修剪茶園和采用間作豆科綠肥,來提高茶園保土蓄水能力。肥料使用要根據土壤理化性狀,茶樹長勢,預計產量,制茶類型和氣候條件來確定合理的肥料種類,施肥數量和施肥時間,實施茶園平衡施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畝施餅肥200kg以上或農家肥500kg以上。農藥使用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控制要求進行,選擇符合要求的殺蟲、殺菌劑和除草劑,要在農藥安全間隔期后采茶,以確保茶葉產品質量安全。四、制茶加工等環節的質量管理茶葉開始采摘前,對加工設備進行清潔、除銹和保養,加工場地、器具全
4、面消毒清洗干凈后使用。加工人員上崗前進行培訓,熟練掌握加工技術和操作技能,并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上崗。工作時注意個人衛生,進入車間前應洗手、更衣、換鞋,離開車間時換下放入更衣室內。加工、包裝場所不吸煙、不隨地吐痰。包裝精制車間工作人員要帶口罩上崗。鮮葉原料要合理貯青,鮮葉不與地面接觸,貯青地面和設備要清潔干凈。按鮮葉品種等級和原料情況采用相應的加工工藝,確保產品質量,加工過程中茶葉不與地面直接接觸。五、產地環境控制按照NY5020-2001無公害農產品茶葉產地環境條件,逐步改善茶園生態環境,擴大防護林面積。我場現有防護林70畝,分布在茶園四周,在茶園主要道路溝渠兩邊種植行道樹,對凈化空
5、氣,減少污染預防災害性天氣有一定作用,有利于改善茶園生態環境。六、加強產品檢測和保管對成品茶葉應加強檢測和入庫保管工作,茶葉包裝材料符合食品要求,直接接觸茶葉的包裝材料應達到NY/T5019-2001的要求。對成品茶葉應根據檢驗制度、生產批次、茶葉品種、檢測時間、結果,認真保管,建立切實可行的產品質量管理制度,符合無公害茶葉質量控制的各項要求。 茶文化公司 二一三年六月一日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規程茶文化公司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茶文化公司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規程的基地規劃與建設、茶園管理、茶樹修剪與采摘。2、規范性引用文件NY 5244-2004 無公害食品 茶葉NY/T 5018-2001 無公害
6、食品 茶葉生產技術規程NY 5020 -2001 無公害食品 茶葉產地環境條件3、基地規劃與建設3.1 產地環境按NY 5020-2001的要求進行選擇執行。3.2 基地規劃3.2.1 有利于保持水土,保護和增進茶園及其周圍環境的生物多樣性,維護茶園生態平衡,發揮茶樹良種的優良種性,便于茶園排灌、田間日常作業,促進茶葉生產的可持續發展。3.2.2 新建基地時,對坡度大于25°,土壤深度小于60cm,以及不宜種植茶樹的區域應保留自然植被。對于面積較大且集中連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積應保留或設置一些林地。3.3 道路和水利系統3.3.1 設置合理的道路系統,連接場部、制茶場、茶園和場外交通
7、,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3.3.2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做到能蓄能排。3.3.3 茶園與四周荒山陡坡,林地、農田交界處應設置隔離溝、帶。3.4 茶園開墾3.4.1 茶園開墾應注意水土保持。坡度15°以下的緩坡地等高開墾。3.4.2 開墾深度在60cm以上,破除土壤中硬塥層、網紋層和犁底層等障礙層。3.5 茶樹品種與種植3.5.1 品種應選擇適應當地氣候、土壤抗逆性強的品種: 以福鼎大白茶、小葉種、龍進系列茶等茶樹良種為主。3.5.2 種苗質量應符合GB11767中規定的1、2級標準。3.5.3 采用雙行條栽方式種植,種植前施足有機底肥,深度為50-60cm,栽植密度4500-5
8、000株/畝。3.6 茶園生態建設3.6.1 茶園四周和茶園內不適合種茶的空地應植樹造林,茶園的上風口應營造防護林。主要道路、溝渠兩邊種植行道樹和種草。3.6.2 對缺叢斷行嚴重,密度較低的茶園,通過補植缺株,合理剪、采、養等措施提高茶園覆蓋率。3.6.3 重視生產基地天敵等生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增進生物多樣性。3.7 制定和實施有針對性的土壤培肥計劃,病、蟲、草害防治和生態改善計劃等。4、茶園管理4.1 茶樹種植按NY/T 5018-2001規定執行。4.2 土壤管理和施肥4.2.1 培肥原則實行無公害生產合理施肥,有機與無機相結合,以有機肥為主,基肥與追肥相結合,以基肥為主,氮肥與磷鉀及多
9、種微量元素肥料相結合,以氮肥為主。4.2.2 培肥時間基肥于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施入。追肥可結合茶樹生育規律和生產方式進行多次,在采摘前30d開溝施入。4.2.3 肥料種類及用量4.2.3.1 有機肥一般每667m2施餅肥(菜籽餅、豆餅等)100-150kg或商品有機肥200-300kg或自制農家有機肥(堆肥、廄肥、漚肥、秸稈、綠肥等)1000-2000kg左右。4.2.3.2 其他肥料微生物肥料、微量元素肥料、有機無機復合肥、葉面肥料以及茶樹專用肥嚴格按照NY/T 5018-2001規定執行。4.2.4施肥方法4.2.4.1施肥位置幼齡茶樹施肥(穴)離根的距離:1-2年生茶苗為60-100m
10、m;3-4年幼樹為100-150mm。成齡采摘茶園以茶叢蓬面邊緣垂直向下為原則。4.2.4.2施肥深度1-2年生幼樹一般為150-200mm;3-4年幼樹一般為200-250mm。成齡采摘茶園一般為250-300mm。追肥的深度要按肥料的性質而定,硫酸銨等淺施約50-60mm,尿素、復合肥要深施,一般深度在100mm左右,并隨施隨蓋土,磷鉀肥的施肥深度和基肥相同。4.3 病、蟲、草害防治4.3.1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則,從整個茶園生態系統出發,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綜合運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創造不利于病蟲草孳生而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增進生物多樣性,保持茶園生物平衡,減少各類病蟲草害所
11、造成的損失。4.3.2 農業防治4.3.2.1 換種改植或發展新茶園時,選用對當地主要病蟲抗性較強的品種。4.3.2.2 分批多次采茶,采除假眼小綠葉蟬、茶橙螨,茶尺蠖等危害芽葉的病蟲,抑制其種群發展。4.3.2.3 通過修剪,剪除分布在茶叢中上部的病蟲。4.3.2.4 秋末結合施基肥,進行茶園深耕,減少土壤中越冬的鱗翅目和甲類害蟲的數量。4.3.2.5 將茶樹根際落葉和表土清理至行間深埋,防治葉病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蟲。4.3.3 物理防治4.3.3.1 采用人工捕殺,減輕茶毛蟲、茶橙螨、茶尺蠖等害蟲的危害。4.3.3.2 利用害蟲的趨性,進行燈光誘殺、色板誘殺、性誘殺或糧醋誘殺。4.3.3.
12、3 采用機械或人工方法防除雜草。4.3.4 生物防治4.3.4.1 保護和利用當地茶園中的草蛉、瓢蟲和寄生蜂等天敵昆蟲,以及蜘蛛、捕食螨、蛙類、蜥蜴和鳥類等有益生物,減少人為因素對天敵的傷害。4.3.5 化學防治4.3.5.1 蟲害防治(見表1)表1蟲害防治害蟲名稱防治時間藥名劑型稀釋倍數施藥方法安全間隔葉蟬類(小綠葉蟬,假眼小綠葉蟬)5-6月、8-9月若蟲高峰前殺螟丹50%可溶性粉劑1000倍噴霧7d茶蚜高峰期,一次5月上、中旬, 9月下旬-10月上中旬第二次辛硫磷50%乳油200ml、1000倍噴霧5d溴氰菊酯2.5%乳油1500倍噴霧5d尺蠖類(茶尺蠖、油桐尺蠖等)茶尺蠖3、4(6月下旬
13、-7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噠螨啉35%粉劑10克/畝噴霧7d賽丹35%乳油1000倍噴霧7d溴氰菊酯2.5%乳油1500倍噴霧5d4.4.5.2 病害防治(見表2)表2病害防治病害名稱防治時間農藥和施用方法本地茶園病害發生很少,一般不防治病害。4.3.5.3 草害防治中耕除草,將表土翻至200mm300mm以下的底層。并結合化學除草。5、茶樹修剪與采摘5.1 茶樹修剪5.1.1 春茶采摘后進行樹冠修剪改造時,結合重施有機肥。5.1.2 根據茶樹的樹齡,長勢和修剪目的分別采用定型修剪、輕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臺刈等方法,培養優化型樹冠,復壯樹勢。5.1.3 覆蓋度較大的茶園,每年進行茶樹邊緣
14、修剪,保持茶行間20cm左右的間隙,以利田間作業和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發生。5.1.4 修剪枝葉應留在茶園,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蟲枝條和粗干枝清除出園,病蟲枝待寄生蜂等天敵逸出后再行銷毀。5.2 采摘標準及采摘5.2.1 單芽指不合展開葉片的茶芽。5.2.2 一芽一葉初展,指茶芽和茶芽下部一片初期展開的嫩芽。5.2.3 一芽一葉半展,指茶芽和茶芽下部一片中等程度展開的嫩葉。5.2.4 一芽一葉開展,指茶芽和茶芽下部一片全部展開的葉片。5.2.5 應根據茶樹生長特性和金山翠芽、茅山長青、碧螺春茶對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結合、量質兼顧和因樹制宜的原則。按標準適時采摘。5.2.6 手工采茶宜采用提手
15、采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勻凈、不夾帶鱗片、茶果與老葉。5.2.7 采用清潔、通風性良好的竹編網眼茶籃或簍筐盛裝鮮葉,采下的茶葉應及時運抵制茶廠,防止鮮葉變質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質。5.2.8 采摘的鮮葉應有合理的標簽,注明品種、產地、采摘時間及操作方式。6、建立完善的農事活動檔案,包括生產過程中肥料,農藥的使用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都要建立完善的農事活動檔案。 茶文化公司 二一三年六月一日無公害茶葉加工技術規程茶文化公司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茶文化公司無公害茶葉加工的加工廠設施和加工廠條件、人員、加工技術的要求。本標準適用于無公害茶葉初制和精制加工。2、規范性引用文件GB 30951996 環境空氣質量
16、標準GB 5749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11680 食品包裝用紙衛生標準NY 5244-2004 無公害食品 茶葉3、加工3.1 加工廠3.1.1 茶葉加工廠所處的大氣環境不低于GB 30951996中規定的三級標準要求,遠離污染源、水源清潔、充足、日照充分。3.1.2 茶葉加工中直接用水、沖洗加工設備和廠房用水要達到GB5749的要求。3.1.3 加工區應與生活區和辦公區隔離。3.1.4 加工廠環境應整潔、干凈、無異味。道路應鋪設硬質路面,排水系統通暢,廠區環境需綠化。3.1.5 加工廠應有足夠的原料、輔料、成品和半成品倉庫或場地。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分開放置。3.1.6 加工和包裝場地
17、至少在茶季前應全面清洗消毒一次。3.1.7不得混放。茶葉倉庫應具有密閉、防潮功能,推薦使用冷藏庫貯存茶葉,保存溫度在5左右。3.1.8 加工車間應采光良好、燈光明亮,配有相應的更衣、輿洗、照明、防蠅、防鼠、防蟑螂、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施。3.2加工設備3.2.1 加工機械設備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加工鍋爐、灶間設在加工車間墻外。3.2.2 使用竹子、藤條等天然材料制成的器具作為工具。3.3加工人員3.3.1 加工人員上崗前應經過生產培訓,掌握加工技術和操作技能,上崗前和每年度勻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能上崗。3.3.2 加工人員應保持個人衛生,進入工作場所應洗手、更衣、換鞋、帶帽。
18、離開車間時應換下工作衣、帽和鞋,存放在更衣室內。加工、包裝場所不宜吸煙和隨地吐痰,不得在加工和包裝場所用餐和進食食品。3.4 加工技術: 根據地方標準、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加工。3.4.1 加工工藝: 鮮葉-攤放-揀剔-殺青-理條-整形- 火軍鍋-烘干-精制。3.4.2 鮮葉原料: 鮮葉應來自本場無公害茶園,不宜與其他來路不明的鮮葉混合。3.4.2.1 按鮮葉品種、等級或原料情況,采用相應的加工工藝,確保產品質量正常。加工過程中茶葉不直接與地面接觸。3.4.2.2 分級: 炒青、茅山長青、金山翠芽、碧螺春、原料分為三個級別,即特級、一級、二級,各級芽葉機械組成見表1。表1 鮮葉原料分級機械組成表
19、級 別單 芽一芽一葉初展一芽一葉特級100一級70二級70303.4.3 攤放3.4.3.1 環境要求: 清潔通風,陰涼,室溫低于25。場地應潔凈、干燥,防止污染。3.4.3.2 厚度: 不超過2cm。3.4.3.3 時間: 春茶4h-6h,雨水葉適當延長,一般不超過8h,秋茶2h-3h。3.4.3.4 翻葉: 1h-2h翻動一次,翻動手勢要輕,以免損傷芽葉。3.4.3.5 攤放程度: 攤放至芽葉柔軟、葉色變暗,散發出青香或果香為適。付制鮮葉表面不應帶有雨水、露水等水份。3.4.4 揀剔: 按各級鮮葉要求進行分級揀剔,剔除不合格芽葉及雜質。3.4.5 殺青: 按各級鮮葉要求進行分級揀剔,剔除不
20、合格芽葉及雜質。3.4.5.1 設備: 6CST-30D、6CST-40D電熱式滾筒殺青機或60M-40/5D型電熱式多用機或電炒鍋。3.4.5.2 投葉溫度: 滾筒殺青機筒腔空氣溫度100-120時投葉,多用機槽壁溫度180-200左右,電炒鍋160-180。3.4.5.3 投葉量: 6CST-30D殺青機每小時投葉量為15kg左右,6CST-40D殺青機每小時投葉量為40kg左右多用機每槽100-150g,電炒鍋每隔200-250g。3.4.5.4 殺青時間: 鮮葉在滾筒內殺青時間1.0min-2min,在多用機內的殺青時間為7min-8min,在電炒鍋中殺青時間為15min左右。3.4.
21、5.5 殺青程度: 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色,青草氣消失,葉質柔軟,無紅梗、紅葉,無焦邊焦斑,手捏茶葉成團,松手即散,發出淡茶香或果香、青香為適度,殺青后失水率在40%左右。3.4.5.6 攤涼: 殺青葉應及時置于通風透氣處攤涼,攤涼厚度為2cm-4cm,攤涼時要翻動,攤涼時間15min左右。3.4.6 理條3.4.6.1 設備: 6CLZ-60D電熱式振動理條機。3.4.6.2 投葉溫度: 當槽鍋溫度達到80-100時投入攤涼后的殺青葉,隨后逐漸降低鍋溫至80左右。3.4.6.3 投葉量: 每次投入殺青葉1kg-1.5kg。3.4.6.4 時間: 時間約15min-20min。3.4.6.5 程度: 茶條理直,達到四至五成干時為適度。3.4.6.6 攤涼:;理條后的茶葉及時攤涼,厚度不超過3cm,攤涼20min左右至芽葉回軟。3.4.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民辦安徽旅游職業學院《國內外食品安全案例辨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內江師范學院《智能控制終端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達標名校2025屆八校聯考中考化學試題模擬試卷含解析
- 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體育上》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濰坊市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二調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2025屆四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太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城市設計方法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威海市乳山一中2025屆高三寒假測試二語文試題含解析
- 二零二五版知識產權轉讓合作協議書
- 技術人員用工合同書范例
- 2024年度昌平區養老院食堂餐飲服務承包合同
- 礦山生態修復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
- 化學計量學與化學分析技術考核試卷
- 2024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建議全文解讀課件
- 探究膜分離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 洋流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一
- 2024-2025學年中職數學拓展模塊一 (下冊)高教版(2021·十四五)教學設計合集
- 電梯維保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2024-2030年中國消防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外研版(2019) 必修第三冊 Unit 2 Making a Difference教案
- 醫院科研成果及知識產權管理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