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篇路基路面一、設計依據(jù)1、 市政公用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2004.3 2、 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質(zhì)量驗收規(guī)范1-2008 3、 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37-2012 4、 城鎮(zhèn)道路路面設計規(guī)范169-2012 5、 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50763-2012 6、 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f40-2004;7、 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guī)范034-2000;8、 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guī)程e42-2005;9、 公路工程質(zhì)量檢驗評定標準f80/1-2004;10、 天府新區(qū)2015 年第二批項目新興28、新興 33、新興 34 路 初步設計;11、 成都市城市道路瀝青路面道路結構設計導則
2、(2011 年版);12、 天府新區(qū)成都直管區(qū)市政基礎設施設計技術導則之城市道路路基路面設計導則(2014 年試行版);13、其它國家、行業(yè)、地方現(xiàn)行執(zhí)行規(guī)范、規(guī)程、標準。二、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1、 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 f40-2004) ;2、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44-91);3、 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50092-96);4、 城鎮(zhèn)道路與工程質(zhì)量檢驗評定標準(1-2008);5、 無障礙設施施工驗收及維護規(guī)范(50642-2011);三、初步設計審查意見的執(zhí)行情況1、建議膨脹土邊坡為永臨結合性質(zhì),在坡腳或土石交界處應考慮隱形擋土墻、埋置式抗滑小樁等加固措施。回復:
3、本項目周邊為工業(yè)區(qū),后期將進行場平挖除處理,為避免工程浪費,現(xiàn)設計的所有邊坡不采用永久性圬工加固措施。2、軟弱地基路段建議采取盲溝或強夯進行方案比較。回復:本項目軟土分布于地表局部段落,一般厚度為11.5m 左右,個別段落最大厚度不超過 2.5m,故仍采用清除換填處理。3、核查地勘報告,路槽至地下水位高差不應小于1.5m,否則應加深盲溝排水。回復:經(jīng)核查地勘報告,地下水主要為孔隙水及基巖裂隙水。與地下常水位高差小于1.5m 的地段路床換填砂卵石。4、補充道路交通等級,核實車行道路面結構是否滿足交通需求。回復:根據(jù)成都市城市道路瀝青路面道路結構設計導則(2011 年版)支路交通等級為輕、中交通,
4、結合工業(yè)園區(qū)的功能定位及交通量分析,考慮今后重車的作用,三條道路的路面按中交通設計,路面結構組合及厚度滿足以上的導則要求。四、設計范圍1、本文件為新興28 路、 33 路、 34 路施工圖設計,設計里程范圍新興28 路:28k0+042.68328k0+928.910 ;新興 33 路:33k0+023.10933k0+650.414 ;新興 34 路:34k0+042.73434k0+867.035 ;設計內(nèi)容包括路基設計、路面設計、路基排水設計。2、由于雨污水管線開挖需要,道路兩側(cè)開挖寬度各加寬5m。該范圍土石方數(shù)量計算原則為: 挖方段由雨污水管線開挖引起的路面設計標高以上土石方計入路基工
5、程,路面設計標高以下開挖及回填量由管線工程計量;填方段加寬范圍內(nèi)的填方均計入路基工程。五、路基設計1、路基橫斷面布設根據(jù)天府新區(qū)成都直管區(qū)市政基礎設施設計技術導則之道路設計基本規(guī)定及線形設計導則(2014 年試行版)規(guī)定,新興28 路、 33 路、 34 路橫斷面組成如下:新興 28 路 28k0+042.68328k0+928.910 、 新興 34 路 34k0+042.73434k0+867.035 為城市支路,道路橫斷面寬為20m,斷面組成為3.5m 人行道 +2.75m 非機動車道 +3.5m 車行道+0.5m 中分標線 +3.5m 車行道 +2.75m 非機動車道 +3.5m 人行
6、道。 車行道橫坡為雙向坡,坡度為 1.5%,人行道橫坡為內(nèi)單向坡,坡度為2.0% 。新興 28 路、新興 34 路路基標準橫斷面新興 33 路 33k0+023.10933k0+650.414為城市支路,道路橫斷面寬25m,斷面組成為 3.5m 人行道 +2.25m 非機動車道 +7.5m 車行道 +0.5m 中分標線 +7.5m 車行道 +2.25m 非機動車道 +3.5m 人行道。車行道橫坡為雙向坡,坡度為1.5%,人行道橫坡為內(nèi)單向坡,坡度為 2.0% 。新興 33 路路基標準橫斷面2、一般路基設計2.1 路基填料及壓實標準要求(1)優(yōu)先選用級配好的礫類土、砂類土等粗粒土作填料,填料最大
7、粒徑應小于100150。(2)泥炭、淤泥、膨脹性巖土、易溶性巖石、崩解性巖石和鹽化巖石、有機質(zhì)土、有機垃圾、不滿足強度和粒徑要求的建筑垃圾不能用作路基填料。(3)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shù)大于26 的細粒土,不能用作填料。(4)路基應分層填筑、分層壓實。路基壓實采用重型擊實標準,路基壓實度和路基填料最小強度要求按照成都市城市道路瀝青路面道路結構設計導則(2011 年版)要求執(zhí)行。如下表所列:路床及路堤填料最小強度和壓實度要求項目分類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強度() ( %)壓實度( %)最大粒徑()路床填方路基00.3 6 9 5 100 0.30.8 4 9 5 零填及00.3 6 9
8、5 挖方路基0.3 0.8 4 9 5 路堤上路堤0.8 1.5 3 9 4 8m 上部 8m 邊坡1:1.5 ,下部邊坡1:1.75 ;路面下8m 處分別設置一級平臺,平臺寬為2m。為達到美觀的效果,邊坡修飾時可利用超寬碾壓削坡,將邊坡做成弧形。受水浸淹部分的邊坡坡率采用1:2.0,并在設計水位下填砂礫石。 路塹邊坡高度及坡率設計應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不留后患的原則,盡量減少破壞天然植被和避免破壞山體平衡,在坡形坡率設計上,應放緩坡率,避免生硬的切坡坡形,塹頂應避免生硬的折線盡量采用弧形過渡,主要采用植物綠化防護。根據(jù)各個坡體不同的地質(zhì)情況,路塹邊坡坡率值詳見下表巖性風化程度每級坡高坡率
9、泥質(zhì)砂巖中風化8m 1:0.751:1.0 強風化8m 1:1.01:1.25 巖性風化程度每級坡高坡率全風化8m 1:1.25 1:1.5 素填土、坡殘積土等8m 1:1.5 弱膨脹土6m 1:1.51:2.0 2.3 基底處理一般地段:路堤基底為耕地、草地時,必須先清除地表種植土后方可填筑,清表平均厚度為0.30.5m,采用挖方合格填料回填和壓實,清除的表土應集中堆放,用作綠化用土。在積水洼地上填筑路堤時,應排除明水、清淤后方可填筑。填方地段當?shù)孛鏅M坡(或縱坡)為1:51:2.5 時,將原地面挖成寬度不小于3.0 m的臺階,并設置向內(nèi)傾4% 的橫坡。填前基底均需夯壓,基底壓實度不得小于90
10、%。地面橫坡陡于1:2.5 的填方路基應按路基工點設計。水(魚)塘地段:當路堤全部侵占水塘時,抽水、挖淤后直接進行填筑;當路堤部分侵占水塘時,采用設圍堰抽水清淤后在設計水位+50 以下部分路堤填筑砂礫石。挖方地段:挖方地段應進行清表處理,清表平均厚度為0.30.5m,清除的表土應集中堆放,用作綠化用土。2.4 填挖交界處理當?shù)孛鏅M坡 (或縱坡 )陡于 1:5 時,需將原地面挖成寬度不小于3m 的臺階,并設向內(nèi)傾 4%的橫坡,并用小型夯實機加以夯實。填筑應由最低一層臺階填起,然后逐臺向上填筑,分層夯實,所有臺階填完之后,可按一般填土進行。對于橫向半填半挖路基,挖方一側(cè)應對路床深度范圍內(nèi)的土體進行
11、超挖回填碾壓,壓實度不小于95%;并沿橫斷面方向鋪設雙向土工格柵加筋處理。對于縱向填挖交界處,縱向填挖交界處的挖方部分在路面結構層以下沿路線方向10m 范圍內(nèi)超挖, 最大超挖深度2m。碾壓夯實后沿路線方向鋪設雙向土工格柵加筋處理。對地下水或基巖裂隙水豐富路段為避免下滲水軟化路堤,填挖交界處應設置縱向或橫向碎石盲溝以攔截地下滲水并于合適位置橫向引出。填挖交界部分填料由挖方部分的巖土性質(zhì)確定,一般挖方為土質(zhì)及軟質(zhì)巖時,填方部分采用砂礫石填料。挖方部分為巖質(zhì)時,填方部分宜采用填石路堤。超挖回填部分路基壓實度不應小于95%。2.5 低填淺挖路基設計由于受地形、 地貌等條件的制約, 部分路段路基填土高度
12、較低,有部分路段為零填挖。為保證路床強度,對填土高度不超過2m 的路段,路基填筑時采用換填措施。具體措施如下:地基天然壓實度達不到要求時,應至少超挖到路床底,分層回填砂礫石,保證路床范圍壓實至 95%;當?shù)叵滤l(fā)育,低填段應根據(jù)前后地勢設置盲溝,盲溝應與路面的碎石墊層相連。2.6 不良地質(zhì)路基設計原則(1)軟弱地基本項目軟弱地基段主要為表層淺層軟土及雜填土等。淺層軟土主要分布在魚塘、水田段,層厚03m,采用挖除換填處理。松散雜填土層厚12m,采用換填處理。換填均采用砂礫石。(2)膨脹土處理本項目范圍膨脹土存在于地表,為厚1-2m 的粉質(zhì)粘土,為弱膨脹土。連續(xù)填方高度大于5m 路段較少,膨脹土多
13、存在于淺層地表,根系雜質(zhì)含量較多,且成都地區(qū)雨季較長,不易翻曬控制含水量,故本項目挖方弱膨脹土均作棄方處理。有膨脹土地層的路塹邊坡,考慮到兩側(cè)地塊后期需要進一步開發(fā),故采用放緩坡率的方法處理其邊坡。位于膨脹土內(nèi)的路塹采用4m 分級,平臺寬3m,邊坡坡率采用1:2,位于基巖上的膨脹土,基巖上層平臺采用4m 的寬平臺。路塹最上一級邊坡采用噴播植草防護,其采用客土噴播防護。挖方路床位于膨脹土地段采用換填砂卵石處理,厚度1.2m。2.7 路基防護方案(1)路堤防護填土高度 4.0m,采用噴播植草防護;填土高度時 4.0m 時,采用客土噴播植草防護;浸水邊坡塘坎以下(或設計水位+0.5m)邊坡采用現(xiàn)澆c
14、20 砼實體護坡。(2)邊坡平臺、護坡道邊坡平臺、護坡道采用噴播植草防護,可噴播草籽或植野草。(3) 稻田、苗圃、水田地段及魚塘、水渠等浸水地段路基通過稻田、水田地段,設置護腳防護;當通過魚塘、水渠等浸水地段,采用現(xiàn)澆c20 砼護坡加固防護。(4)路塹防護坡形、坡高:根據(jù)地層巖性、風化狀況、不利結構面性質(zhì)、地下水發(fā)育程度、地形地貌以及受地質(zhì)構造作用的影響程度等綜合因素考慮。盡量采用放緩邊坡,以植物防護為主,一般不采用圬工加固工程措施。土質(zhì)邊坡、全風化強風化質(zhì)巖邊坡一級邊坡采用噴播植草防護;多級邊坡時,最上一級邊坡采用噴播植草防護,其余采用客土噴播植草防護。中微風化軟質(zhì)巖、硬質(zhì)巖邊坡采用客土噴播
15、植草防護(掛鍍鋅鐵絲網(wǎng))。2.8 土石方工程新興 28 路:挖方 178044m3(土 53412 m3石 124632m3) ,棄方 184146m3(土 59514m3石 124632m3) ,清表 21846m3。新興 33 路:填方 5614m3, 挖方 69801m3(土 20908 m3石 48893 m3) ,棄方 14853m3,清表 14853m3。新興 34 路:填方 121815m3, 挖方 41884m3(土 12560m3石 29324m3) ,棄方 21565m3,清表 21565m3。本路段清表土作綠化用土;挖方中的泥質(zhì)砂巖、砂巖等經(jīng)試驗合格后用作路基填料。借方協(xié)
16、調(diào)周邊建設開挖土方情況,以綜合利用并滿足施工進度為原則。路床換填的砂礫石可就近到雙流等地拉運。棄方可以被周邊建設及景觀用土消化,故不單獨設置棄土場,盡量根據(jù)周邊建設進度盡快消化棄土,減少環(huán)境影響和水土流失。3、公路用地界路堤以路堤邊溝外側(cè)溝壁以外1.0m(擋土墻段以墻址以外1.0m) ,塹頂以外(有塹頂截水溝時以截水溝外側(cè)溝壁以外)1.0m。六、路面設計1、設計原則路面設計應根據(jù)路面服務功能需求、交通量及組成,以及沿線氣候特征、水文地質(zhì)、路面材料資源情況等自然條件,結合國內(nèi)路面發(fā)展情況及當?shù)貙嵺`經(jīng)驗、施工技術水平,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選材、方便施工、利于養(yǎng)護、節(jié)約投資的原則,進行路面結構方案設
17、計,選擇適宜的路面結構組合厚度。同時加強路面結構內(nèi)部排水,防止路面產(chǎn)生早期破壞現(xiàn)象,延長路面使用壽命,提高行駛安全與舒適性。基層、底基層設計貫徹就地取材的原則,選擇技術成熟、性能優(yōu)良、經(jīng)濟合理的結構。2、沿線自然條件(1)沿線自然條件路線所在區(qū)屬亞熱帶溫暖潮濕氣候區(qū),屬自然區(qū)劃v2 區(qū)。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季炎熱、冬無嚴寒、冬暖春早,多云多霧、日照少。多年平均氣溫1617.0。最熱 7 月份,月平均氣溫2628; 1 月份最低,月平均氣溫56.9。降水量分布不均,年際內(nèi)變幅大,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741252,主要集中在69月份。3、路面設計主要技術標準道 路 等 級城市支路路 拱
18、 橫 坡1.5% 標 準 軸 載100 路 面 類 型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使用年限10 年設計計算指標設計彎沉值4、路面結構設計路線所經(jīng)地區(qū)屬公路自然區(qū)劃v2 區(qū),路基處于中濕干燥狀態(tài),土基回彈模量取值e030。結合工業(yè)園區(qū)的功能定位及交通量分析,行車道設計年限內(nèi)一個車道上累計當量軸次: 1.1207 ,道路交通等級為中交通,路面設計彎沉值28(0.01) 。根據(jù)成都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成都市城市道路瀝青路面道路結構設計導則(2011.5)和規(guī)建局初步設計審查紀要,道路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如下表:道路面結構(新興28/33/34 路 )層位材料名稱厚度()上面層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13c 4 粘
19、層改性乳化瀝青中面層改性中粒式瀝青混凝土地20c 6 粘層改性乳化瀝青下面層中粒式瀝青混凝土地20c 6 封層改性乳化瀝青(2 型)稀漿封層上基層水泥穩(wěn)定碎石(7d 抗壓強度34)20 下基層水泥穩(wěn)定碎石(7d 抗壓強度23)20 墊層級配碎石20 總厚度76 5、路面壓實及彎沉值檢驗要求5.1 路面壓實要求瀝青路面上面層的壓實度應不小于98%,中、下面層的壓實度應不小于97%,禁止超過 100%。水泥穩(wěn)定碎石上基層不小于98%,下基層不小于97%,級配碎石不小于97%。5.2 路面抗滑技術指標橫向力系數(shù)6050,構造深度 ()0.5。5.3 路面彎沉值檢驗要求采用多層彈性體理論進行路面結構計
20、算,各結構層竣工驗收彎沉值的要求如下:主干道路面結構層及土基彎沉值要求結構層上面層13 中面層20 下面層20 水穩(wěn)上基層水穩(wěn)下基層碎石墊層土基厚度4 6 6 20 20 20 彎沉值(1/100) 22 24.2 27.8 32.5 68.1 207 310.8 人行道基層及土基彎沉值要求結構層厚度 () 彎沉值 (1/100) 2 3 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20 65.4 路基頂面310.5 6、路面結構主要原材料、混合料技術要求(1)瀝青瀝青采用70 號 a 級道路石油瀝青,瀝青混凝土上面層采用改性瀝青。瀝青原材料應嚴格按現(xiàn)行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052-2000)規(guī)定的方法執(zhí)行,
21、其技術要求見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表,改性瀝青應符合聚合物改性瀝青的技術要求表。瀝青用量通過馬歇爾試驗確定。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表試驗項目70 號試驗方法針入度 (25,100g,5s) (1/10) 6080 t0604 針入度指數(shù)-1.5+1.0 t0604 軟化點() 不小于() 46 t0606 10延度不小于 () 15 t0605 15延度不小于 () 100 蠟含量(蒸餾法)不大于( %)2.2 t0615 閃點() 不小于 () 260 t0611 溶解度 (三氯乙烯 ) 不小于 (%) 99.5 t0607 密度( 15)( 3)實測記錄t0603 老化試驗(或)后質(zhì)量變化不大
22、于(%) 0.8 t0610 或 t0609 殘留針入度比 (25) 不小于 (%) 61 t0604 殘留延度( 10)不小于 () 6 t0605 聚合物改性瀝青技術要求表試驗項目()試驗方法針入度 (25,100g,5s) (1/10) 4060 t0604 針入度指數(shù),不小于0 t0604 延度 5,5 不小于()20 t0605 軟化點 t ,不小于()60 t0606 運動粘度 135,不大于( s)3 t0625、t0619 閃點,不小于()230 t0611 溶解度,不小于( %)99 t0607 彈性恢復 25,不小于 (%) 75 t0662 儲存穩(wěn)定性離析,48h軟化點差
23、,不大于 ()2.5 t0661 老化試驗(或)后殘留物質(zhì)量變化,不大于 (%) 1.0 t0610 或 t0609 針入度比 25,不小于 (%) 65 t0604 試驗項目()試驗方法延度 5,不小于 () 15 t0605 (2)粗集料瀝青面層粗集料應潔凈、干燥、表面粗糙、無風化、無雜質(zhì),具有足夠的強度、耐磨耗性。粗集料應具有良好的顆粒形狀,不宜采用顎式破碎機加工。路面抗滑表層粗集料應選用堅硬、耐磨、抗沖擊力好的碎石或破碎礫石,不得使用篩選礫石、礦渣及軟質(zhì)集料。粗集料質(zhì)量應符合下表要求(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質(zhì)量技術要求),其粒徑規(guī)格應按 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f40-2004 表 4.8
24、.3 選用。應對瀝青的粘附性和瀝青混合料的水穩(wěn)定性進行檢驗,如不符合要求時,可采用摻加部分消石灰或水泥代替石粉等措施。必要時可同時摻加耐熱、耐水、長期性能好的抗剝落劑,摻入量由試驗確定。集料質(zhì)量應從源頭抓起,派專人駐集料加工廠,對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裝車、裝船,對進場粗集料嚴格按有關規(guī)定進行檢查。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質(zhì)量技術要求指標單位表面層下面層石料壓碎值,不大于% 26 28 洛杉磯磨耗值,不大于% 28 30 表觀相對密度,不小于% 2.60 2.50 吸水率,不大于% 2.0 3.0 堅固性,不大于% 12 12 針片狀顆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15 18 其中粒徑大于 9.5,不大于%
25、 12 15 其中粒徑小于 9.5,不大于% 18 20 水洗法 0.3 部分),不小于% 12 含泥量( 0.075 的含量 ),不大于% 3 砂當量,不大于% 60 亞甲藍值,不大于25 棱角性(流動時間),不小于s 30 (4)填料瀝青混合料的礦粉必須采用石灰?guī)r或巖漿巖中的強基性巖石等憎水性石料經(jīng)磨細得到的礦粉,礦粉質(zhì)量應符合下表要求。瀝青混合料用礦粉質(zhì)量要求試驗項目指標試驗方法視密度,不小于(3) 2.50 t0352 含水量,不大于(%) 1 t0103 烘干法粒度范圍 0.6(%) 0.15(%) 0.075 (%) 100 t0351 90100 75100 外觀無團粒結塊親水系
26、數(shù)1 t0353 塑性指數(shù)(%) 4 t0354 (5)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瀝青混合料應采用s9、s10、s12、s14 和 s16 集料規(guī)格配合生產(chǎn),集料加工時應裝設除塵設備。瀝青混合料用集料規(guī)格見下表。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規(guī)格表規(guī)格名稱通過下列篩孔()質(zhì)量百分率(%) 31.5 26.5 19.0 13.2 9.5 4.75 2.36 0.6 s9 100 90100 / 015 05 / / s10 100 90100 015 05 / / s12 100 90100 015 05 / s14 100 90100 015 03 瀝青混合料用細集料(機制砂)規(guī)格表規(guī)格名稱水洗法通過各篩孔質(zhì)量百
27、分率(%)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6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0 注:關于細集料中小于0.075 顆粒含量說明:對進場的拌和設備應事先標定經(jīng)過二級除塵后各級熱料倉中小于0.075 的顆粒含量是否符合要求(03 熱料倉中小于0.075 顆粒含量不得超過3%,其余各級熱料倉中小于0.075 顆粒含量不得超過1%) ,如果設備之最大除塵能力仍不能滿足此要求,應采取措施嚴格控制冷料加工過程中的粉塵含量,尤其是細集料中小于0.075 顆粒含量,并據(jù)此確定細集料中小于0.075 顆粒含量的控制上限(將上表中 0.
28、075 篩孔通過率的上限10%下調(diào),但不得上調(diào)) 。瀝青混合料礦料設計級配要求。瀝青混合料用礦料級配表(方孔篩)級配類型通過下列篩孔(方孔篩,)質(zhì)量百分率(%)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13c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48 -20c 100 90100 7892 6280 5072 2656 1644 1233 824 517 413 37 瀝青混合料礦料級配應在施工前通過配合比試驗確定,按規(guī)范進行馬歇爾試驗及各項配合比設計檢驗,并
29、滿足下表要求。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按以下步驟進行:1) 目標配合比設計階段:用工程實際使用的材料按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 f40-2004)附錄b 的方法,優(yōu)選礦料級配、確定最佳瀝青用量,符合配合比設計標準和配合比設計檢驗要求,以此作為目標配合比,供拌合機確定各冷料倉的供料比例、進料速度及試拌使用。2) 生產(chǎn)配合比設計階段: 對間隙式拌和機, 應按規(guī)定方法取樣測試各料倉的材料級配,確定各熱料倉的配合比,供拌和機控制室使用。同時選擇適宜的篩孔尺寸和安裝角度,盡量使各熱料倉的供料大體平衡。并取目標配合比設計的最佳瀝青、0.3%等 3 個瀝青用量進行馬歇爾試驗和試拌,通過室內(nèi)試驗及拌和機取樣試驗
30、綜合確定生產(chǎn)配合比的最佳瀝青用量,由此確定的最佳瀝青用量與目標配合比設計的結果的差值不宜大于0.2%。3) 生產(chǎn)配合比驗證階段:拌和機按生產(chǎn)配合比結果進行試拌、鋪筑試驗段,并取樣進行馬歇爾試驗,同時從路上鉆取芯樣觀察空隙率的大小,由此確定生產(chǎn)用的標準配合比。標準配合比的礦料合成級配中,至少應包括0.075、2.36、4.75 及公稱最大粒徑篩孔的通過率接近優(yōu)選的工程設計級配范圍的中值,并避免在0.30.6 處出現(xiàn)“駝峰” 。對確定的標準配合比,再次進行車轍試驗和水穩(wěn)定檢驗等瀝青混合料試驗。(6)瀝青混凝土面層混合料技術指標對于瀝青路面各瀝青結構層,除要求其使用的瀝青或改性瀝青、礦料等原材料應滿
31、足規(guī)定的要求外,施工單位還必須根據(jù)設計要求的技術指標,遵循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中關于熱拌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的目標配合比、生產(chǎn)配合比及試拌試鋪驗證的三個階段,確定礦料級配和最佳瀝青用量,提供滿足設計參數(shù)要求的瀝青混合料。改性瀝青混凝土上面層13c、中下面層 -20c 馬歇爾試驗配合比設計技術要求見下表。瀝青混凝土馬歇爾試驗配合比設計技術要求表試驗項目技術要求備 注改性瀝青 13c 普通瀝青 -20c 擊實次數(shù) (雙面) (次)75次75 次13c 為上面層,-20c 為下面層。試件尺寸()101.663.5 穩(wěn)定度(),不小于9.0 8.0 空隙率(%)深約 90 以內(nèi)36 36 深約 9
32、0 以下36 36 瀝青飽和度( %)6575 6575 流值()24 24 礦料間隙率(%) ,不小于設計孔隙率 (%) 相應與以下公稱最大粒徑 ()的最小13.2 19 3 13 12 4 14 13 5 15 14 瀝青混合料上、中、下面層13c、-20c 必須進行高溫穩(wěn)定性、低溫抗裂性和水穩(wěn)性能等試驗,其設計驗算指標應滿足下表的要求。瀝青混合料(13c、-20c)使用性能檢驗技術要求表試驗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車轍試驗動穩(wěn)定度(次),不小于改性瀝青 13c 3000 t0719 普通瀝青 -20c 1200 浸水馬歇爾穩(wěn)定度( %),不小于改性瀝青 13c 85 t0709 普通瀝青 -
33、20c 80 凍融劈裂試驗的殘留強度比(%),不小于改性瀝青 13c 80 t0729 普通瀝青 -20c 75 低溫彎曲試驗破壞應變 (),不小于改性瀝青 13c 2500 t0715 普通瀝青 -20c 2000 滲水系數(shù) (),不大于改性瀝青 13c 120 t0730 -20c 120 (7)粘層、透層及封層1)粘層瀝青層與瀝青層、 瀝青層與基層或結構物之間應嚴格做好防污染工作,要求做到瀝青面層施工零污染。同時瀝青面層之間及其與基層之間、與瀝青混凝土接觸的路緣石、雨水進水口、檢查井等側(cè)面及鋪筑瀝青混凝土面層的水泥混凝土橋面也應噴灑粘層油。瀝青用量 0.30.6l/ m2(瀝青用量是指包
34、括稀釋劑和水分等在內(nèi)的乳化瀝青總量,乳化瀝青的殘留物含量以50%為基準)。粘層油宜采用改性乳化瀝青,其質(zhì)量要求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 040-2004 表 4.7.12 的要求。改性乳化瀝青的技術要求試驗項目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破乳速度_ 快裂或中裂()t0658 粒子電荷_ 陽離子 () t0653 篩上剩余量(1.18)不大于0.1 t0652 粘度恩格拉粘度e25110 t0622 瀝青標準粘度 c25,3s 825 t0621 蒸發(fā)殘留物含量不小于% 50 t0651 針入度( 100g,25,5s)0.1 40120 t0604 軟化點不小于50 t0606 延度( 5) 不
35、小于20 t0605 溶解度 (三氯乙烯 ) 不小于% 97.5 t0607 與礦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積不小于_ 2/3 t0654 貯存穩(wěn)定性1 天不大于% 1 t0655 5 天不大于% 5 t0655 2)透層基層施工完畢后, 必須在基層上澆灑透層油,瀝青層必須在透層油完全透入基層后方可鋪筑。氣溫低于10或大風天氣,即將降雨時不得噴灑透層油。透層瀝青宜采用煤油稀釋中凝液體石油瀝青(m)-2, 有關技術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040-2004表 4.4 要求。噴灑后通過鉆孔或挖掘確認透層油滲透入基層的深度不小于5,并能與基層聯(lián)結成為一體。透層油粘度通過調(diào)節(jié)稀釋劑用量得到適宜的粘度,基質(zhì)
36、瀝青的針入度通常宜不小于 100。透層油用量通過試灑確定,液體瀝青用量為0.61.5l2(瀝青用量是指包括稀釋劑和水分等在內(nèi)的液體瀝青總量)。 透層油應緊接基層碾壓成型后表面稍變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況下噴灑。3)下封層路面基層在噴灑透層油后鋪筑下封層。下封層采用2 型稀漿封層法施工,相關技術要求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040-2004 表 6.5.5、表 6.5.6 要求。稀漿封層采用普通乳化瀝青作結合料。下封層厚度不宜小于6,且做到完全密水。封層應選擇堅硬、耐磨、潔凈的集料,各項性能應符合瀝青混合料用粗、細集料質(zhì)量技術要求。稀漿封層礦料級配表通過各篩孔的質(zhì)量百分率 (%) 篩孔尺寸 ()
37、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通過率100 90100 6590 4570 3050 1830 1021 515 稀漿封層混合料技術表項目指標試驗方法可拌和時間( 25),大于( s)120 手工拌和稠度()23 t0751 濕輪磨耗試驗的磨耗值()浸水 1h (2) 800 t0752 (8)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及底基層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及底基層層采用骨架密實型結構,其中碎石的單個顆粒最大粒徑不應超過 31.5,其顆粒的級配組成應在下表范圍內(nèi)。在施工前應進行水泥穩(wěn)定碎石的配合比實驗,基層以水泥穩(wěn)定碎石7 天齡期飽水抗壓強度為34 時的水泥劑量作為實際施
38、工時水泥摻加量,底基層以水泥穩(wěn)定碎石7 天齡期飽水抗壓強度為23 時的水泥劑量作為實際施工時水泥摻加量。骨架密實型水泥穩(wěn)定集料級配層位通過下列篩孔()的質(zhì)量百分率(%)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基層及底基層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0-3 1) 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 礦渣硅酸鹽水泥和火山灰質(zhì)硅酸鹽水泥都可用于穩(wěn)定碎石,但應選用初凝時間4h 以上和終凝時間較長(宜在6h 以上)的水泥。不應選用早強水泥以及已受潮變質(zhì)的水泥。宜采用標號p.0. 32.5 或 42.5 的水泥。2) 碎石碎石的壓碎值應不大于30%,
39、碎石中的扁平、長條顆粒的總含量不超過20%,碎石中不應含有粘土塊、植物等有害物質(zhì)。(9)級配碎石墊層軋制碎石的材料可以是采用各類堅硬的巖石、圓石或礦渣, 圓石的粒徑應是碎石最大粒徑的三倍以上,礦渣應是已崩解穩(wěn)定的,其干密度和質(zhì)量應比較均勻,干密度不小于9603,碎石中針片狀顆粒總含量不超過20%,碎石中不應有粘土塊、植物等有害雜質(zhì)。壓碎值不大于30%。級配采用骨架密實型,組成見下表。級配碎石參考級配范圍篩孔37.5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墊層100 90100 7388 4969 2954 1737 820 07 7、人行道人行道采用花崗巖面磚鋪面,下
40、設3 厚砂墊層調(diào)平,20 厚度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7d抗壓強度 23) ,級配等參數(shù)見水泥穩(wěn)定碎石底基層。人行道路基壓實度不小于90%。人行道面磚、緣石材料及樹池等布設以景觀設計為準。8、盲道及無障礙設計(1)盲道設計人行道盲道寬0.3m,距圍墻、花臺、樹池、綠化帶0.3m,盲道連續(xù)設置,中途不得有電線桿、拉線、樹木等障礙物,應避開井蓋鋪設。盲道面磚顏色及材料根據(jù)景觀設計,與人行道面磚協(xié)調(diào)。人行道成弧線形路線時,行進盲道應與人行道走向一致。距人行橫道入口、廣場入口等0.3m 處應設提示盲道,其長度與各入口的寬度相對應。(2)無障礙通道平面布置根據(jù)道路人行道、人行橫道線設置及各路口的實際情況確定。
41、三面坡緣石坡道適用于無設施帶或綠化帶的人行道,人行道與緣石間有設施帶或綠化帶時,設單面坡緣石坡道。所有道路交叉口及路段人行橫道均應設置供殘疾人通過的緣石坡道,供手搖三輪車及輪椅為工具的殘疾人通過。在人行橫道與緣石坡道處不得設雨水口,如有沖突,可稍微移動緣石坡道的位置或雨水口的位置以錯開。緣石坡道處車行道、人行道的路面結構及做法與路段上相同。緣石坡道用人行道面磚鋪砌,路面結構組合與人行道相同,坡面轉(zhuǎn)折處人行道面磚須切割齊整。七、路基、路面排水1、路基排水路基排水設計原則:路基排水結合橋涵等排水設備,并與自然溝槽水系形成合理網(wǎng)絡,同時考慮當?shù)剞r(nóng)田水利設施,不使農(nóng)田失灌或沖毀,不使水源保護污染。(1
42、)填方路段:路堤兩側(cè)設c20 砼排水溝,排除路基范圍的坡面水和地表水,與橋涵及排灌系統(tǒng)形成綜合排水系統(tǒng)。排水溝采用矩形,并根據(jù)排水流量的大小調(diào)整排水溝的寬度和深度。路堤排水溝采用c20 砼現(xiàn)澆,一般情況下溝深0.6m,溝寬 0.6m,溝壁厚 0.2m。(2)挖方路段:邊坡高度較小,匯水量小路段,不設置路塹邊溝,邊坡水經(jīng)人行道匯入市政管網(wǎng)排水。(3)邊坡平臺截水溝:平臺設截水溝,用c20 砼現(xiàn)澆。各種排水溝尺寸可根據(jù)地形或相接的排水構造物情況作適當調(diào)整,溝底縱坡應不小于0.5%,特殊困難計段不得小于0.3%。2、路面排水本項目路面排水按照城市道路排水系統(tǒng)布置,設置雨水篦子,集水井收集路面水,并由
43、地下管線排水道路范圍,相關設計見第七篇排水工程。八、施工注意事項1、道路周邊地塊場平可能改變地形,施工前應復測橫斷面地面線,按設計坡率調(diào)整開挖邊界,填方范圍若出現(xiàn)新增棄土應予以清除。防護及排水工程調(diào)整請及時通知業(yè)主及設計代表。2、對路基的技術要求(1)路基施工應嚴格按照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要求辦理。(2)路基在填筑前應對場地進行整平夯壓。路基填筑, 必須根據(jù)設計斷面,分層填筑、分層壓實,分層的最大松鋪厚度不應超過30,填筑至路床頂面最后一層的最小壓實厚度,不應小于 8。(3)路基應達到規(guī)定的壓實度、平整度、路拱橫坡度及土基回彈模量后,方能進行路面施工。(4)壓實度按壓實標準執(zhí)行,為保
44、證均勻壓實,應注意壓實順序,并經(jīng)常檢查土的含水量和均勻性。(5)路基驗收按相應標準規(guī)范進行。(6) c20 混凝土實體護坡施工前應夯平邊坡,每隔 15 米設置一道伸縮縫, 縫寬 0.02m,填充瀝青麻絮;每隔5 米切縫一道,采用瀝青貫縫。(7)平臺截水溝澆筑前應夯平邊坡,嚴重超挖時,應先用砂礫回填,平整后再進行現(xiàn)澆防護。排水溝、平臺截水溝及改溝每隔5 米設置一道切縫,瀝青貫縫。3、瀝青混凝土路面基層、底基層施工技術要求在路基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底基層施工:在底基層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基層施工。底基層、基層施工應滿足下列技術要求:(1)在施工過程中,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應采用集中廠拌法施工。配料要準確,根據(jù)施工時的氣溫情況,用水量在拌和時以處于最佳含水量1.5%為宜,以保證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在現(xiàn)場攤鋪時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2)攤鋪作業(yè)基層和底基層應采用機械攤鋪。(3)碾壓作業(yè)要保證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在最佳含水量時開始碾壓,并嚴格控制壓實質(zhì)量,按重型壓實標準,基層的壓實度應達到98%,底基層的壓實度應達到97%。(4)基層和底基層施工時,應加強現(xiàn)場的排水設施,以便降雨時,降在路基范圍的雨水能及時排走,確保工程質(zhì)量。(5)基層施工完成后, 應盡快進行透層和封層的施工,以防雨水下滲及滿足施工期臨時過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自行車與城市圖書館推廣考核試卷
- 上海市徐匯、金山、松江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三摸底聯(lián)考英語試題試卷含解析
- 網(wǎng)絡安全技術實踐教程(微課版)-教案 Windows平臺安全強化
-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北城英才學校等五校2025年數(shù)學三下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山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心電圖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白山長白縣聯(lián)考2025年初三下-期中考試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遼寧省沈陽市第120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模擬考試(一)化學試題含解析
- 遼寧科技大學《文化與創(chuàng)新制造之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蘇州市草橋?qū)嶒炛袑W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5月)英語試題含答案
-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3月份月考試卷語文試題含解析
- T-CSTM 00290-2022 超高性能混凝土檢查井蓋
- 業(yè)務轉(zhuǎn)讓合同協(xié)議
- 2025年杭州市高三語文二模作文題目“科技與相互理解”寫作指導
- 第四屆“魅力之光”知識競賽初賽題庫
- 《旅行社經(jīng)營與管理》電子教案 5-3 旅行社接待業(yè)務3
- 2025年浙江路橋中國日用品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三力測試題模板及答案
- 餐飲行業(yè)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論文4000字范文
- 第37屆(2020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預賽試題及參考解答
- 老年康體指導-職業(yè)教育-1740155892240
- 急救與心理技能(視頻課)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中南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