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患者營養風險調查及影響多因素回歸分析_第1頁
惡性腫瘤患者營養風險調查及影響多因素回歸分析_第2頁
惡性腫瘤患者營養風險調查及影響多因素回歸分析_第3頁
惡性腫瘤患者營養風險調查及影響多因素回歸分析_第4頁
惡性腫瘤患者營養風險調查及影響多因素回歸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惡性腫瘤患者營養風險調查及影響多因素回歸分析    樊媛媛 李偉偉 張敏r563.9a1005-0019(2019)20-01程度不等的營養不良是腫瘤患者最常見的臨床并發癥之一,程度嚴重的重度營養不良往往會加速病情惡化,影響治療效果,影響病情預后,嚴重時會導致患者死亡,所以,在腫瘤早期普查中,篩查腫瘤患者可能存在的營養風險,給予積極對癥支持治療,充分合理補充所需的各項營養物質,糾正導致各種營養不良可能出現的原因,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積極改善病情預后的重要措施1。csco 腫瘤營養治療專家委員會及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均認為nrs2002 是

2、目前循證醫學依據最充分的營養風險篩查工具2。但在實用性上仍存在不足:不全面。本研究通過對惡性腫瘤患者的營養風險及影響因素的調查,旨在為臨床中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能快速評估惡性腫瘤患者營養狀況的指標,使營養篩查過程簡易化。現報道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河南省偃師市人民醫院腫瘤科2016年4至10月的入院患者301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143例,年齡2589歲,平均年齡57歲。入組條件:(1)病理診斷明確,預計住院時間>3 天;(2)年齡大于18歲;(3)患者神志清楚,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終末期患者;(2)嚴重感染的患者;(3)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4)糖尿病未得

3、到有效控制的患者。1.2 研究方法1.2.1 營養風險篩查根據nrs2002篩查量表,患者營養狀況評分點包括營養狀況評分(03分)、疾病嚴重程度評分(03分)和年齡評分(年齡>70歲,加1分),總評分(07分)為三者之和。nrs總分3分者判定為有營養風險,nrs<3分者無營養風險。若總分<3分應每周復查,復查結果3分,則有營養風險,需考慮營養支持。1.2.2 營養狀況調查 以nrs2002篩查方法將入組患者分為有營養風險組和無營養風險組,調查分析影響因素,包括年齡,體重指數、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性別、腫瘤分期、是否消化道腫瘤。1.3 檢測方法

4、 入院第2天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使用bc-5800血液細胞分析儀測得血紅蛋白含量。分離得到血清,使用貝克曼au5800生化分析儀,采用溴甲酚綠(bcg)法分別測得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所用試劑為上海科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白蛋白分析試劑。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得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所用試劑為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超敏c-反應蛋白(hcrp)測定試劑盒。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以單因素分析所得的結果為基礎,以有無營養風險為因變量,確定=0.20為標準,將上述8個變量直接納入模型。采用 forward

5、conditional法建立回歸模型,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2 結果2.1 營養風險的發生率301例惡性腫瘤患者,其中男性140例(46.51%),女性患者161例(53.49%)。有營養風險的患者141例(46.8%),無營養風險的患者160例(53.2%)。2.2 計量資料的單因素分析結果年齡、體重指數、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血紅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均與惡性腫瘤患者營養不良風險呈現相關性(p0.05)(見表1)。2.3 計數資料的單因素分析結果性別與營養風險的發生無統計學意義(p=0.714)。tnm分期與營養風險發生具有統計學意義(p

6、0.01)。是否消化道腫瘤與營養風險發生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2.4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以單因素分析所得的結果為基礎,以有無營養風險為因變量,確定=0.20為標準,將上述8個變量直接納入模型。采用 forward conditional法建立回歸模型,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年齡、體重指數、血紅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是否消化道腫瘤為營養風險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中年齡、超敏c-反應蛋白、消化道腫瘤為營養風險發生的危險性因素,體重指數、血紅蛋白為營養風險發生的保護性因素(見表3)。3 討論在本文研究中,年齡、體重指數均與惡性腫瘤患者營養不良風險呈現相關性(p0.05)。性

7、別與營養風險的發生無統計學意義(t=0.134、p=0.714)。多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年齡、體重指數為營養風險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中年齡為危險性因素,體重指數為保護性因素。于康等3研究發現惡性腫瘤患者年齡大于60歲且為男性時,單因素分析年齡、性別均是惡性腫瘤患者術后營養風險高發的危險因素。在本組的研究中,bmi是與惡性腫瘤患者營養風險發生率密切相關的參數指標。腫瘤分期與營養風險發生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本研究顯示、期惡性腫瘤患者營養風險的發生率高達95.04%,這些患者由于營養物質的缺乏,蛋白質的消耗會影響酶的代謝活性和器官正常生理功能,機體免疫功能下降,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病死率顯著

8、升高,因此要高度重視老年晚期惡性腫瘤年患者的營養問題。在本文研究中,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血紅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均與惡性腫瘤患者營養不良風險呈現相關性(p<0.05),多因素研究結果顯示血紅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為營養風險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中超敏c-反應蛋白為營養風險發生的危險性因素,血紅蛋白為營養風險發生的保護性因素。惡性腫瘤患者由于營養不良,血漿蛋白水平降低,機體對化療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均產生障礙,明顯影響化療藥物的藥動學,導致毒性作用增加,機體耐受性下降,抗腫瘤治療效果明顯下降,也同樣使放療患者的耐受性下降。同時在腫瘤晚期,當機體處于高代謝性和高能量消耗狀

9、態時,超敏c-反應蛋白的異常機體代謝能夠使患者體重明顯下降。因此在臨床中,醫護人員對腫瘤患者的營養風險評估應盡早開展,動態監測。在本文研究中,消化道腫瘤患者發生營養風險幾率較高。這與文獻報道內容相一致。韓東等4應用nrs 2002對228例消化道腫瘤患者進行營養風險的評估結果顯示有67.4%的患者存在營養風險。大多數進展期胃癌患者術前就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手術創傷又加重了營養不良和免疫功能功能的損害,術后需盡早進行充分的營養支持5。消化道腫瘤患者因其腫瘤所在位置給機體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帶了困難,所以要尤其重視消化道腫瘤患者的營養狀況。綜上所述,營養風險普遍存在于惡性腫瘤患者中,可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但受重視程度低,以后要引起高度重視,要注意評估相關的重要影響因素,定期監測。參考文獻汪玉潔,陳錦秀.營養評價工具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6,47(7):666-669.csco 腫瘤營養治療專家委員會.惡性腫瘤患者的營養治療專家共識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2,17(1):59-73.于康, 周曉容, 郭亞芳. 惡性腫瘤住院患者營養風險和營養不足發生率及營養支持應用狀況調查j. 腫瘤學雜志, 2011, 17(6):408-411.韓東, 賀軍, 黃秋林. 三種術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