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痹的中醫護理方案_第1頁
骨痹的中醫護理方案_第2頁
骨痹的中醫護理方案_第3頁
骨痹的中醫護理方案_第4頁
骨痹的中醫護理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易懷麗日期:2016年7月7日霍 邱 縣 中 醫 院 - 骨 科骨痹(骨關節病)中醫護理方 案目 錄03010204常見證候要 點 常見癥狀證候施護中醫特色治療護理 健康指導 05護理效果評 價 第一部分骨弊的常見癥候要點PART 01011肝腎虧虛證 2寒濕痹阻證 3濕熱阻絡證 4痰瘀互結證 骨痹的常見癥候要點氣血兩虛證 5 關節疼痛、腫脹、時輕時重、屈伸不利,或伴關節彈響,腰膝酸軟,腰腿不利,屈伸運動時疼痛加劇;或伴關節變形,筋肉萎縮,形寒肢冷;或五心煩熱、午后潮熱。舌淡、或有瘀點、瘀斑,苔白或白膩。骨痹的常見癥候要點一、肝腎虧虛證 : 肢體、關節酸痛,或關節局部腫脹,屈伸不利,局部畏寒

2、,皮色不紅,觸之不熱,得熱痛減,遇寒痛增,活動時疼痛加重;或伴腰膝酸軟,四肢乏力;或納食欠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苔薄白或白滑。 骨痹的常見癥候要點二、寒濕痹阻證 : 關節紅腫熱痛,活動不利,拒按,局部觸之灼熱。發熱、口渴,煩悶不安;或伴腰膝酸軟,四肢乏力,大便干結,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 骨痹的常見癥候要點三、濕熱阻絡證 : 曾有外傷史,或痹痛日久,關節刺痛、掣痛,或疼痛較劇,入夜尤甚,痛有定處;或伴肢體麻木,不可屈伸,反復發作,骨關節僵硬變形,關節及周圍可見瘀色。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苔白膩或黃膩。 骨痹的常見癥候要點四、痰瘀互結證 : 關節酸沉,隱隱作痛,屈伸不利,肢體麻木、四肢乏

3、力;或伴形體虛弱,面色無華,汗出畏寒,時感心悸,納呆,尿多便溏。舌淡,苔薄白。 骨痹的常見癥候要點五、氣血兩虛證 : 第二部分骨痹的常見癥狀/癥候施護PART 020201評估疼痛的誘因、性質、部位、持續時間、軀體感覺、運動情況等,做好疼痛評分,可應用疼痛自評工具“數字評分法(NRS)”評分,記錄具體分值。02保持患肢功能位 。03做好生活能力及安全評估。 04遵醫囑中藥濕敷。 05遵醫囑穴位貼敷。 常見癥狀 :關節疼痛 骨痹的常見癥狀/癥候施護01評估腫脹的部位、持續時間、運動情況等。 02寒、濕痹的患者可局部熱敷,注意避免燙傷。 03遵醫囑中藥濕敷。04遵醫囑中藥熏蒸。 05遵醫囑中藥外敷

4、。06遵醫囑穴位貼敷。肩痹取曲池、肩髃、手三里等穴,膝痹取足三里、委中、陽陵泉等穴。 常見癥狀 :關節腫脹 骨痹的常見癥狀/癥候施護01評估活動受限的范圍、持續時間等,必要時采取安全防護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發生。02遵醫囑中藥涂藥。 03遵醫囑中藥泡洗。04遵醫囑中藥離子導入。 05遵 醫 囑 蠟 療 。常見癥狀 :屈伸不利 骨痹的常見癥狀/癥候施護 第三部分中醫特色治療護理PART 0303內服中藥 注射給藥 外用中藥 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一、藥 物 治 療:3211、內 服 湯 劑: 服藥時間:一般情況下每劑藥分23次服用,具體服藥時間可根據藥物的性能、功效、病情 遵醫囑選擇適宜的服藥時間

5、,例如:解表藥、清熱藥宜飯前一小時服用,服用解表劑應避風 寒或增衣被或輔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積藥,通常飯后服;瀉下藥宜飯前服;驅蟲藥應在 早晨空腹服;安神藥宜睡前服;補益藥宜空腹服;驅蟲劑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為妥,忌 油膩、香甜食物;急診用藥遵醫囑。 服藥溫度:一般情況宜采用溫服法,對有特殊治療需要的情況應遵醫囑服用。 服藥劑量: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兒童 應遵醫囑服用。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一)、內服中藥:(一)、內服中藥: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一)、內服中藥:(一)、內服中藥:2、內 服 中 成 藥: 內服中成藥一般用溫開水(或藥引)送服,

6、散劑用水或湯藥沖服。 用藥前仔細詢問過敏史,對過敏體質者,提醒醫生關注。 密切觀察用藥反應,對嬰幼兒、老年人、孕婦等特殊人群尤應注意,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 生并協助處理。 服用膠囊不能銼碎或咬破;合劑、混懸劑、糖漿劑、口服液等不能稀釋,應搖勻后直接服 用;如番瀉葉、胖大海等應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飲。中藥注射劑:1.用藥前認真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2.按照藥品說明書推薦的調配要求、給藥速度予以配置及給藥。3.中藥注射劑應單獨使用,現配現用,嚴禁混合配伍。4.中西注射劑聯用時,應將中西藥分開使用,前后使用間隔液。5.除有特殊說明,不宜兩個或兩個以上品種同時共用一條靜脈通路。6.密切觀察用藥反應,尤其對老

7、人、兒童、肝腎功能異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 中藥注射劑的患者尤應加強巡視和監測,出現異常,立即停藥,報告醫生并協 助處理。7.發生過敏反應的護理 (1)立即停藥,更換輸液管路,通知醫生。 (2)封存發生不良反應的藥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檢。 (3)做好過敏標識,明確告知患者及家屬,避免再次用藥。 (4)過敏反應治療期間,指導患者清淡飲食,禁食魚腥發物。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二)、注射給藥:(二)、注射給藥:外用中藥的使用:1.告知患者外用中藥可能著色。 2.使用前注意皮膚干燥、清潔,必要時局部清創。應注意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如出現灼熱、發紅、瘙癢、刺痛等局部癥狀時,應及時報告醫師,協助處理;如出現頭暈、

8、惡心、心慌、氣促等癥狀,應立即停止用藥,同時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并報告醫師。過敏體質者慎用。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三)、外用中藥:(三)、外用中藥:01中藥濕敷 02中藥熏蒸 03中藥外敷 04穴位貼敷 05中藥泡洗 06中藥離子導入 07中藥涂藥 08蠟 療 二、特色技術 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中藥濕敷注意事項:1. 遵醫囑正確選擇藥物,實施中藥濕敷。2. 護理評估: (1)患者濕敷部位的皮膚。 (2)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瘡瘍膿腫迅速擴散者不宜濕敷。3. 暴露濕敷部位,注意保暖并保護隱私。4. 用 56層紗布浸透藥液,干濕度適中,以不滴水為宜。注意藥液溫 度,一般以3841為宜,防止

9、燙傷。5. 操作中觀察局部皮膚反應,如出現蒼白、紅斑、水皰、癢痛或破潰等 癥狀時,立即停止治療,報告醫師,遵醫囑對癥處理。6. 如有特殊專科用藥,遵醫囑給予相應護理。7. 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8. 操作完畢,記錄濕敷部位、時間、溫度及患者感受等。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中藥外敷注意事項:1. 遵醫囑實施中藥外敷。2. 護理評估: (1)評估中藥外敷部位皮膚的情況。 (2)評估患者對溫度的感知覺。 (3)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 (4)嬰幼兒患者慎用。3. 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藥外敷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及時報告醫師,予以相應處理。4. 操作環境宜溫暖。 5. 充分暴露敷藥部位,注意為患者保暖及

10、保護隱私。6. 遵醫囑確定敷藥部位,敷藥面積應大于患處。7. 中藥涂抹厚薄均勻,保持一定濕度,外固定敷料松緊適宜。8. 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況,若出現紅疹、瘙癢、水泡等現象,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配 合處理。9. 操作完畢后,記錄中藥外敷部位的皮膚情況及患者的感受等。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中藥熏蒸注意事項:1. 遵醫囑實施中藥熏蒸。2. 護理評估: (1)觀察熏蒸部位的皮膚情況。 (2)心、肺、腦病患者,水腫患者,體質虛弱及老年患者慎用。 (3)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3. 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藥熏蒸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及時與 醫務人員溝通。4. 操作環境宜溫暖,關閉門窗。5. 暴露熏蒸部位,注意遮

11、擋,保護患者隱私及注意保暖。6. 熏蒸藥液溫度以5070為宜。中藥熏蒸注意事項:7. 熏蒸時間不宜過長,以2030分鐘為宜。8. 熏蒸時在熏蒸部位加熏蒸罩,以免蒸汽流失,影響療效。9. 治療過程中詢問患者的感受,及時調節藥液溫度。 10. 治療過程中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況,若有不適,立即停止 操作,報告醫師,遵醫囑予以處置。11. 熏蒸完畢時清潔局部皮膚,協助著衣,30分鐘后方可外出,防 止汗出當風。12. 操作完畢后,記錄熏蒸時間、溫度、熏蒸處皮膚情況及患者感 受等。中醫特色治療護理穴位貼敷注意事項:1. 遵醫囑實施穴位貼敷。2. 護理評估: (1)貼敷部位的皮膚情況。 (2)女性患者妊娠

12、期禁用。3. 充分暴露貼敷部位,同時注意保暖并保護隱私。4. 膏藥的攤制厚薄要均勻,一般以0.20.3cm為宜,并保持一定的濕度。5. 觀察局部及全身情況,若出現紅疹、瘙癢、水泡等過敏現象,停止使 用,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予以處理。6. 貼敷期間,應避免食用寒涼、過咸的食物,避免煙酒、海味、辛辣及 牛羊肉等食物。7.操作完畢后,記錄貼敷的穴位、時間及患者感受等。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中藥泡洗注意事項:1. 遵醫囑實施中藥泡洗。2. 護理評估: (1)評估中藥泡洗部位的皮膚,有皮損者慎用。 (2)嚴重心肺功能障礙、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 (3)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 (4)評估患者下肢對溫度的感知覺。

13、3. 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藥泡洗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及時與醫務人員溝通。4. 空腹及餐后1小時內不宜泡洗。餐后立即泡洗可因局部末梢血管擴張而影響消化。5. 操作環境宜溫暖,關閉門窗,注意為患者保暖及隱私保護。中藥泡洗注意事項:6. 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藥液以浸過患者雙足踝關節為宜。7. 藥液溫度一般以3740為宜,泡洗時間不宜過長,以2030分鐘為宜。考慮病種的差異性, 以防燙傷。8. 治療過程中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況,如出現紅疹、瘙癢、心悸、汗出、頭暈目眩等癥狀, 立即報告醫師,遵醫囑配合處理。9. 泡浴后以淺色毛巾輕輕拭干皮膚,注意拭干趾間皮膚,趾甲長者給予修剪。10. 患者實施中藥泡

14、洗后,囑患者飲200ml溫開水。11. 操作完畢后,記錄泡洗的溫度、時間、泡洗部位皮膚情況及患者感受等。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中藥離子導入注意事項:1. 遵醫囑實施中藥離子導入。2. 護理評估: (1)評估離子導入部位皮膚。 (2)孕婦、嬰兒慎用。 (3)藥物、皮膚過敏者慎用。3. 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藥離子導入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如有不適,報告醫師并 做相應處理。4. 操作環境宜溫暖,暴露治療部位,保護患者隱私,注意為患者保暖。5. 遵醫囑選擇處方并調節電流強度,治療過程中詢問患者的感受,如有不適 及時調整電流強度。6. 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況,若出現紅疹、瘙癢、水泡等情況,立即報告 醫師,遵醫囑予以

15、處置。7. 操作完畢后,記錄中藥離子導入的皮膚情況及患者感受等。中醫特色治療護理中藥涂藥注意事項:1. 遵醫囑實施中藥涂藥。2. 護理評估: (1)既往史及過敏史。 (2)涂藥部位的皮膚情況。3. 涂藥前清潔局部皮膚,遵醫囑執行涂藥次數。4. 水劑、酊劑用后須塞緊瓶蓋;懸浮液須先搖勻后涂擦;霜劑則應用手 掌或手指反復摩擦,使之滲入肌膚。5. 局部涂藥不宜過多、過厚,以免堵塞毛孔。6. 面部涂藥時防止藥物誤入口及眼睛。7. 局部皮膚如出現丘疹、奇癢或腫脹等,應立即停用,通知醫師并協助 處理。中醫特色治療護理蠟療注意事項:1.遵醫囑實施蠟療技術。2.護理評估:(1)體質衰弱和高熱患者、急性化膿性炎

16、癥、腫瘤、結核、腦動脈硬化、心腎功能衰竭、有出血傾向及出血性疾病、嬰幼兒童禁用。(2)局部皮膚有創面或潰瘍及溫熱感覺障礙者禁用。3.控制蠟的溫度,保護治療部位,切勿用力擠壓。4.每次蠟療時間一般以3060 分鐘為宜。5.操作過程中關注患者對熱的感受,當感覺灼熱或不適,應立即處理。6.操作完畢后告知患者應防寒保暖,休息半小時,記錄中藥蠟療的部位、時間及患者感受等情況。 第四部分健 康 指 導PART 0404生 活 起 居1234飲 食 指 導 情 志 調 理 康 復 指 導 健 康 指 導 健 康 指 導生活起居:1.關節部位保暖,防風寒、防潮濕,出汗時切忌當風。2.日常活動中要注意保護關節,

17、必要時佩戴腰圍護膝、 頸托,避免出現關節扭挫、磕碰等意外損傷。病變在頸椎者應避免長時間低頭,糾正不良姿勢和體位,病變在腰椎、膝、髖關節者,避免久行、久立。 健 康 指 導飲食指導:1.肝腎虧虛證:宜食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羊肉、韭菜等。2.寒濕痹阻證:宜食進溫經散寒的食品,如薏苡仁、韭菜、羊肉、干姜等,忌生冷的食品。3.濕熱阻絡證:宜食進清熱利濕通絡的食品,如絲瓜、冬瓜、赤小豆、玉米須,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的食品,鼓勵多飲水。4.痰瘀互結證:宜食進化痰祛瘀的的食品,如蘿卜、山楂等,忌肥甘厚膩等生痰生濕的食品。5.氣血兩虛證:宜食進補益氣血的的食品,如大棗、桂圓、阿膠,同時

18、多進食動物肝臟、菠菜等富含鐵的食品。 健 康 指 導情志調理:1.向患者介紹本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2.及時評估患者心理社會狀況,及時消除不良情緒。3.有情緒障礙者,加強巡視,多關心患者,建議請心理咨詢醫師進行治療。 健 康 指 導康復指導:1.臥床期間或活動困難患者,指導患者進行關節主動或被動運動,提高肌肉強度和耐力;癥狀緩解后應逐步或適當進行鍛煉。2.急性期關節腫痛較甚者宜臥床休息,不要急于活動,減輕關節負荷;癥狀緩解后應逐步或適當進行關節非負重運動鍛煉,增強肌力和耐力;緩解期可適當下床活動;恢復期可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可采用散步、游泳等,注意減少關節負重。3.根據患者關節病變部位、程度、癥狀,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選擇適當的功能鍛煉方法。如以雙手等小關節病變為主者,可做抓空法、持物法等動作;以脊柱關節病變為主者,可做擴胸、彎腰、飛燕等動作;以雙膝關節病變為主者,可做騎自行車、游泳、散步等運動。康復指導:4.活動時動作應輕柔、緩慢,避免劇烈活動,注意關節保暖,避免寒涼刺激,可配合使用輔助用具,如腰圍、護膝、手杖等,減輕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