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都有誰_第1頁
戊戌六君子都有誰_第2頁
戊戌六君子都有誰_第3頁
戊戌六君子都有誰_第4頁
戊戌六君子都有誰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戊戌六君子都有誰戊戌六君子是指清朝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農歷戊戌年) 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人士發動戊戌變法時,被慈禧太后所逮捕并處 死的六名變法派人士。下面 為大家推薦一些戊戌六君子的知識,希 望大家有用哦。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別署東海褰冥氏,湖南 瀏陽人。他是改良主義運動中的激進派,為變法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 命。譚嗣同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猛烈抨擊了君主專制制度和清王 朝的反動統治,并對封建綱常倫理進行了犀利的批判, 其思想之激進 和深刻,達到了同時代的最高水平,并成為后來資產階級革命派思想 的先導。譚氏富有文學才華,詩文都寫得有氣勢,有詞采。詩作表現 了豐

2、富的時代內容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有些山水詩融入了個人的 生命感受,抒發了他沖破網羅、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進取精神。詩風 恢闊豪邁、剛健遒勁,所謂"拔起千仞、高唱入云"(譚嗣 同報劉淞芙書),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特色,入獄時有詩一首:“我 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有譚嗣同全集。戊戌六君子之二:康廣仁康廣仁(1867;1898)名有溥,字廣仁, 號幼博。廣東南海人。康有為胞弟。自少鄙棄八股科考,認為國家弱 亡皆由八股錮塞人才所致。曾納貲為小吏,深感官場黑暗,掛冠而歸。 從美國人嘉約翰學西醫,計劃在上海創設醫學堂,未成。1897年(光i緒二十三年)2月和徐勤

3、等在澳門創辦知新報,宣傳維新變法。后 到上海倡設女學堂。和梁啟超、譚嗣同等發起成立戒纏足會。創設大 同譯書局,刊刻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著作。1898年春挾金赴京,協助康有為開展維新運動。主張廢八股,開民智。與御史宋伯魯謀議 上書,請變生童歲科試,向用四書文者,一律改試策論,得旨允行。 由于看到頑固守舊勢力強大,變法難以進行,屢勸康有為離京南歸, 收徒講學,培養維新人才,待機變法。戊戌政變時被捕,在獄中說:“若死而中國能強,死亦何妨! ”從容就義。康君名有溥,字廣仁, 以字行,號幼博,又號大廣,南海先生同母弟也。精悍厲鷙,明照銳 斷,見事理若區別白黑,勇于任事,洞于察機,善于觀人,遂于生死 之故

4、,長于治事之條理,嚴于律己,勇于改過。自少即絕意不事舉業, 以為本國之弱亡,皆由八股錮塞人才所致,故深惡痛絕之,偶一應試, 輒棄去。弱冠后,嘗為小吏于浙。蓋君之少年血氣太剛,倜儻自喜, 行事間或跅弛,逾越范圍,南海先生欲裁抑之,故遣入宦場,使之游于人間最穢之域,閱歷乎猥鄙奔競險詐茍且闒冗勢利之境,使之盡知世俗之情偽,然后可以收斂其客氣,變化其氣質,增長其識量。君為吏歲余, 嘗委保甲差、文闈差,閱歷宦場既深,大恥之,掛冠而歸。自是進德 勇猛,氣質大變,視前此若兩人矣。君天才本卓絕,又得賢兄之教,覃精名理,故其發論往往精奇悍 銳,出人意表,聞者為之咋舌變色,然按之理勢,實無不切當。自棄 官以后,經

5、歷更深,學識更加,每與論一事,窮其條理,料其將來,不爽累黍,故南海先生常資為謀議焉。1898年春,膠州、旅順既失,南海先生上書痛哭論國是,請改 革。曰:“今日在我國而言改革,凡百政事皆第二著也,若第一著則 惟當變科舉,廢八股取士之制,使舉國之士,咸棄其頑固謬陋之學, 以講求實用之學,則天下之人如瞽者忽開目,恍然于萬國強弱之故, 愛國之心自生,人才自出矣。阿兄歷年所陳改革之事,皆千條萬緒, 彼政府之人早已望而生畏,故不能行也。今當以全副精神專注于廢八 股之一事,鍥而不舍,或可有成。此關一破,則一切新政之根芽已立 矣。”蓋當是時猶未深知皇上之圣明,故于改革之事,不敢多所奢望也。 及南海先生既召見,

6、鄉會八股之試既廢,海內志士額手為國家慶。君 乃曰:“士之數莫多于童生與秀才,幾居全數百分之九十九焉。今但 革鄉會試而不變歲科試,未足以振刷此輩之心目。且鄉會試期在三年 以后,為期太緩。此三年中,人事靡常。今必先變童試、歲科試,立 刻施行然后可。”乃與御史宋伯魯謀,抗疏言之,得旨俞允。于是君 請南海先生曰:“阿兄可以出京矣。我國改革之期今尚未至。且千年 來,行愚民之政,壓抑既久,人才乏絕,今全國之人材,尚不足以任 全國之事,改革甚難有效。今科舉既變,學堂既開,阿兄宜歸廣東、 上海,卓如宜歸湖南,專心教育之事,著書譯書撰報,激厲士民愛國 之心,養成多數實用之才,三年之后,然后可大行改革也。時南海先

7、生初被知遇,天眷優渥,感激君恩,不忍舍去。既而天津閱兵廢立之事,漸有所聞,君復語曰:“自古無主權不 一之國而能成大事者,今皇上雖天亶睿圣,然無賞罰之權,全國大柄, 皆在西后之手,而滿人之猜忌如此,守舊大臣之相嫉如此,何能有成? 阿兄速當出京養晦矣。先生曰:“孔子之圣,知其不可而為之,凡人 見孺子將入于井,猶思援之,況全國之命乎?況君父之難乎?西后之專 橫,舊黨之頑固,皇上非不知之,然皇上猶且舍位亡身以救天下, 我忝受知遇,義固不可引身而退也。”君復曰:“阿兄雖舍身思救之, 然于事必不能有益,徒一死耳。死固不足惜,但阿兄生平所志所學, 欲發明公理以救全世界之眾生者,他日之事業正多,責任正重,今尚

8、 非死所也。”先生曰:“生死自有天命,吾十五年前,經華德里筑屋之 下,飛磚猝墜,掠面而下,面損流血。使彼時飛磚斜落半寸,擊于腦, 則死久矣。天下之境遇皆華德里飛磚之類也。今日之事雖險,吾亦以飛磚視之,但行 吾心之所安而已,他事非所計也。”自是君不復敢言出京。然南海先 生每欲有所陳奏,有所興革,君必勸阻之,謂當俟諸九月閱兵以后,若皇上得免于難,然后大舉,未為晚也。 故事凡皇上有所敕任,有所賜賚,必詣宮門謝恩,賜召見焉。南 海先生先后奉命為各國事務衙門章京,督辦官報局,又以著書之故, 賜金二千兩,皆當謝恩,君獨謂“西后及滿洲黨相忌已甚,阿兄若屢 見皇上,徒增其疑而速其變,不如勿往。”故先生自。戊戌

9、六君子之三:楊深秀楊深秀(1849;1898)字漪邨,本名毓秀, 號孴孴子。山西聞喜人。1889年(光緒十五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 累遷郎中。1897年底授山東道監察御史,立志“以澄清天下為己任”。 次年3月和御史宋伯魯發起關學會,講求變法。4月列名康有為組織 的保國會。與康有為過從甚密,不少奏疏是和康有為商量后寫成,或 為康有為代擬。6月1日上新政條陳5篇,請明定國是,宣布變法;請厘正科舉 文體,廢棄八股,改試策論;請議游學日本章程,派遣近支王公游歷; 請籌款譯書。又多次奏劾阻撓變法的守舊大臣。曾對文悌說: “八旗 宗室中,如有徐敬業其人,我則為駱丞矣!”(胡思敬:戊戌履霜錄 卷四)被文悌

10、告發。戊戌政變時被捕,遇害。遺著有雪虛聲堂詩鈔、 楊漪邨侍御奏稿、聞喜縣新志。戊戌六君子之四:林旭林旭(1875;1898)字暾谷,號晚翠。福建 侯官(今福州)人。舉人出身。好為歌詩。1895年(光緒二一年)針對 簽訂中日馬關條約,上書請拒和議。同年捐貲為內閣中書。1897 年進張元濟等創辦的西學館學習。1898年創立閩學會,與粵、蜀、 浙、陜各學會相呼應,推動維新運動。4月參與發起保國會,任董事。 因仰慕康有為,受業于康。曾為康有為的春秋董氏學作跋,推揚 今文經說。百日維新中,受到光緒帝召見,賞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 上行走,參與新政。戊戌政變前夕,曾把光緒帝的密詔帶給康有為, 共商授救光緒的

11、辦法。戊戌政變時被捕,遇害。年僅24歲。遺著有晚翠軒集。戊戌六君子之五:楊銳楊銳(1857;1898)字叔嶠,又字鈍叔。四 川綿竹人。舉人出身。1889年(光緒十五年)授內閣中書,后晉為侍 讀。曾入張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職期間經常寫信向張之洞密報朝中動態。中日甲午戰爭時,主張集精兵猛將大舉北援,保衛津沽。1895年參與發起強學會。強學會被封禁后,又聯合會中志士抗爭。清廷在 強學會舊址基礎上設立官書局,命其參與選書事宜。1898年春在京創立蜀學會,并辦蜀學堂,以張之洞的勸學篇為指南,兼習中學 和西學。4月列名保國會,而每于集會時常當眾假寐。在百日維新中 受到光緒帝召見,賞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與康 有為相交,但變法主張多有不合,攻擊康“多謬妄”,聲稱要對新法“稍加裁抑”。戊戌政變時被捕,張之洞營救不及,被害。遺著編為 楊叔嶠文集和楊叔嶠詩集。戊戌六君子之六:劉光第劉光第(1859;1898)字裴村。四川富順 人。1883年(光緒九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為官清廉,不媚權貴。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上書建議變法求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