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熙_說 “的”_第1頁
朱德熙_說 “的”_第2頁
朱德熙_說 “的”_第3頁
朱德熙_說 “的”_第4頁
朱德熙_說 “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說 “的”朱德熙§0 引 言0.1 北京話里讀t°1 音標右上角的“°”號表示輕聲。的“虛字”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組: (1)坐椅子上;扔水里;說這兒。(2)看見;寫很好;說大家都笑了。(3)吃;紅;他;我知道;紅紅兒;忽然。第一組的t° 相當子書面上的“在”或“到”。我們不知道這個t°是一個單獨的語素2 我們把morpheme譯為“語素”。流行的譯名是“詞素”。morpheme有兩種涵義:或指詞內部的有意義的組成部分(詞根、詞頭、詞尾等等),或指最小的、有意義的語法單位。就前一種涵義說,譯作“詞素”是合適的,就后一種意義說,譯作“詞素”會讓人感到

2、先有詞,從詞里頭再分析出“詞素”來。本文所謂“語素”,指后一種童義上的morpheme。,還是“在”或“到”的變體。可是不管怎么樣,這個t°跟第(3)組的t°界限是清楚的,不會混淆。有人把第(2)組“寫t°好”“跑t°快”一類格式里的t°跟第(3)組“吃t°”“紅t° ”后頭的t°看成同一個語素。即認為“寫t°好”“跑t°快”都是主謂結構,其中的“寫t°”“跑t°”是名詞性結構。3 北京口語語法,18頁。又龍果夫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俄文本,108頁。這個說法是有困難的,因為北京

3、話里有以下兩組對立的格式:A B 煮t°爛,蒸t°不爛。 煮t°爛,才好吃。 好t°多,壞t°少。 這本比那本好t°多。這兩組格式結構不同,意思也不同。如果說其中的t°是同一個語素,就是“吃t° ”“紅t°”后頭的t°,那末,A式的“煮t°爛”和B式的“煮t°爛”都是主謂結構,其中的“煮t°”都是體詞性結構,這就無法解釋這兩類格式之間的對立了。4 參看朱德熙現代漢語形容詞研究§4以次。 我們說這三組t°的界限可以分清楚,只是說這三組之間不會混淆,

4、并不是說這三組恰好分別代表三類而不是更多的不同的t°。換句話說,并不保證每一組內部不同格式中的t°的同一性。事實上本文的目的正在于證明第(3)組的t°包括三個不同的語素。不過因為(1)(2)(3)之間的界限是清楚的,所以我們在討論第(3)組的時候,可以撇開(1)(2)兩組不論。 第(3)組t°分布極廣,為了節省篇幅,我們不準備在這里把所有包含這一組t°在內的格式都列舉出來。這一組t°書面上一般寫作“的”,因此我們可以暫時利用漢字“的”來標記第(3)組t°的范圍。在下文的討論中,我們把第(3)組t°一律寫作“的” 5

5、 除了引文之外,“的”和“地”不加區別。,這一組t°所代表的三個不同的語素則分別寫作“的1”“的2”和“的3”。 0.2 本文分析“的”字的基本方法是比較不帶“的”的語法單位6 “語法單位”指語素、詞或詞組。假定為x跟加上“的“之后的格式“x的”在語法功能上的差別,由此分離出“的”的性質來。舉例來說,假定x1和x2是功能不同的語法單位(假定說x1是動詞性的,x2是形容詞性的),但加上“的”之后,“x1的”和“x2的”的語法功能相同(假定說都是名詞性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說x1和x2后頭的“的”是同一個語素(名詞性單位的標志)。反過來說,如果x1和x2的語法功能相同(假定說都是副詞性

6、的),但加上“的”之后,“xl的”仍是副詞性的,而“x2的”是形容詞性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說x1和x2后頭的“的”是兩個不同的語素(x1后頭的“的”是副詞性單位的標志,x2后頭的“的”是形容詞性單位的標志)。這種分析方法的實質是把兩個帶“的”的格式語法功能上的異或同歸結為“的”的異或同。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的解釋,并不是唯一的解釋。因為從邏輯上說,我們似乎也可以采取另一種方法,即把兩個帶“的”的格式“x1的”和“x2的”功能上的異或同解釋為x1和x2本身的異或同,不解釋為“的”字的異或同。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把不同的x后頭的“的”都看成同一個語素。關于這兩種分析方法的比較,以及我們所以采取前

7、者不采取后者的理由,將在§5里討論。 0.3 在下文的討論中,我們常常要提到一些詞類的名稱,這主要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為了說明“的l”“的2”和“的3”的分布,即說明“的l”能在哪幾類詞后頭出現,“的2”能在哪幾類詞后頭出現等等。此時詞類對于我們只起標記的作用,采用的詞類系統不同,并不影響我們對于這三個“的”字本身的語法性質所做的論斷。7 假定x1、x2、x3分別代表三類詞,又假定x1后頭的“的”是“的1”,x2后頭的“的,是“的2”,x3后頭的“的”是“的3”。如果我們現在采用另一種詞類系統,假定在這個系統里,x1和x2是一類x0,x3自成一類。此時我們就說:x3后頭的“的”是“

8、的3”,一部分x0后頭的“的”是“的1”,另一部分x0后頭的“的”是“的2”。兩種說法不同,但實質上是一樣的。7另一種情形是在比較“x1的”和“x2的”的語法功能時,我們有時說“xl的”相當于某類詞,“x2的”相當于某類詞。這樣說只是為了避免羅唆,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直接比較“x1的”和“x2的”功能上的異同,不必通過詞類的媒介來描寫它們的區別。“x1的”“x2的”“x3的”語法功能的異同是客觀的語言事實,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詞類系統來描寫這種功能上的異同,但不論采用什么樣的詞類系統,都不能改變語言事實。 0.4 本文根據不同的x加上“的”之后形成的格式(“x1的”“x2的”等等)功能上的區別把“

9、的”字分析為三個不同的語素。至于“x的”是詞,還是比詞大的單位,本文不作肯定。換句話說,我們不肯定“的”是詞尾,還是獨立的虛詞。在下文的討論中,我們管的”叫作“語素”,管“x的”作“語法單位”。由于三個“的”都是后附性的,所以有時又管它們叫“后附成分”。所謂“后附成分”只是說這三個“的”永遠跟它們前邊的成分組成語法單位,而跟后邊的成分不發生直接的語法關系。因此本文所說的“后附成分”跟通常所謂“詞尾”或“后加成分”含義不同,不能混淆。§1 的11.1 我們通過副詞來確定“的1”。這里說的副詞指的是嚴格的副詞,即符合下列兩項標準的詞: (1)能夠修飾動詞或形容詞; (2)不能修飾名詞,不

10、能作主語,賓語,謂語。8 這兩項標準里所說的“修飾”都是指不帶“的”字直接充任修飾語。我們說A能修飾B,是說有AB這樣的格式存在。由于“的”(包括“的1”“的2”和“的3”)是“后附性”的,不是“介接性”的,因此在“A的B”一類格式里,只能說是“A的”修飾B,不能說是A修飾B。“AB”和“A的B”是不同的格式,必須加以區別。漢語詞類問題的討論中,由于沒有分清這兩類格式,引起了許多邏輯上的混亂。(看朱德熙、盧甲文、馬真關于動詞形容詞的名物化問題6.5,朱德熙現代漢語語法研究219頁)本文討論的是“的”的性質,尤其應棱區別這兩類格式。“的1”和“的2”的后附性是很清楚的,關于“的3”的后附性,看4

11、12。8“偶然、經常,確實、正式,突然、積極、現在、將來”等等都能修飾動詞或形容詞,符合第一項標準,可是這些詞有的能修飾名詞(偶然事件、正式文件),有的能作謂語(消息不確實、事情很突然),有的能作主語或賓語(現在是兩點整,等到將來再說),都不符合第二項標準,因此不在我們所說的副詞的范圍之內。 嚴格的副詞都不能修飾名詞,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可以修飾數量結構或“數·量·名”結構。例如:剛好五個。僅僅三天。大約五塊錢。就兩本書。已經五個人了。通常把數量結構和“數·量·名”結構看成名詞性的結構,這就跟我們說的副詞不能修飾名詞有矛盾。其實這兩類結構的功能跟名詞不完全相

12、同,最突出的一點是這兩類結構都能做謂語。例如: 他二十歲。 每人兩本。 右邊一張書桌。可見數量結構和“數·量·名”結構都有謂詞的性質。既然這兩種結構的功能跟名詞有區別,那末,我們說副詞不能修飾名詞,同時又說副詞能修飾數量結構和“數·量·名”結構,這兩種說法并沒有什么矛盾。9有人說副詞能修飾名詞,所舉的例證有以下五類:(1)太嬌氣 (2)偶然現象 (3)也許老王去 (4)恰好五個人 (5)就場長沒走(1)“嬌氣”可以變成“嬌里嬌氣”,名詞不能這樣變;可以說“這個人嬌氣”“嬌氣著呢”“嬌氣得很”,名詞不能占據這幾種位置。不能說“嬌氣”是名詞。 (2)“偶然”

13、確實可以修飾名詞。但正因為如此,我們就不能承認它是副詞(因為跟副詞的定義不符合,看1.1)。我們不能先主觀地假定“偶然”是副詞,然后再舉出“偶然現象”之類的格式來證明副詞能修飾名詞。(3)“也許”修飾的不是“老王”,而是“老王去”這個主謂結構。主謂結構是謂詞性結構,不是名詞性結構,可以受副詞修飾。說“也許”修飾“老王”,是因為沒有弄清楚結構的層次。(4)“恰好”修飾的不是名詞,而是“數·量·名”結構。“數·量·名”結構跟名詞語法性質不同,可以受副詞修飾,說見上文。(5)我們沒有理由肯定這類格式里的副詞(就)和它后邊的名詞(場長)之目是修飾關系。解釋為修飾

14、關系顯然有困難。因為我們既不能說這里的副詞是狀語(說“就”是狀語,就等于說后面的“場長”是謂詞性成分,而“場長”是不能作謂語的),也不能說它是定語(說“就”是定語,就等于說“就場長”是主語,這顯然也是講不通的)。最合理的辦法是把“就場長”看成動賓結構。這可以有兩種解釋方法:或者說“就”是副詞兼動詞,或者說“就”字后頭有一個沒有說出來的動詞“是”。“光我一個人”“地上凈水”情形相同,其中的“光我”“凈水”也都是動賓結構。 1.2 單音節副詞之后都不能帶“的”,雙音節副詞有兩類。一類不能帶“的”,例如:“已經,馬上,素采,剛好,恰巧”一類可以帶“的”,例如:“非常、十分、忽然、簡直,格外、不住、明

15、明,漸漸,偏偏、暗暗”。第二類雙音節副詞什么時候帶“的”,什么時候不帶,我們說不出條件來,看來好象是自由的。比較: A B非常有趣。(駱10)10 “駱”指老舍:駱駝祥子,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下同。 迭使他非常的痛快。(駱6)門忽然開了。(駱86) 他忽然的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駱165)在屋里簡直無事可作。(駱156) 簡直的沒一點起色。(駱69)外面的黑暗漸漸習慣了。(駱20) 像拉著塊冰那樣能漸漸的化盡。(駱21)心中不禁暗暗憐憫。(席34)11 “席”指陳士和:評書“聊齋志異”選集第十一集席方平天津人民出版社,1957。下同。 都暗暗的掉下了眼淚。(席12)就趕緊往里走。(席4)

16、 大家伙兒趕緊的往屋跑。(席12)A組各句的副詞之后都不帶“的”字,相應的副詞在B組里都帶“的”字。這類副詞加“的”不加“的”可能有某種細微的區別,12 當然是指語法功能的區別,不是指風格上的區別。但這兩類格式的基本語法功能并沒有發生變化,則是可以肯定的事實。副詞原來只能修飾謂詞性成分,不能修飾名詞,不能作主語、賓語、謂語,加上“的”之后,還是只能修飾謂詞性成分,不能修飾名詞,不能作主語,賓語,謂語。如果我們把雙音節副詞記作F,把雙音節副詞加“的”以后的格式記作“F的”,則:F的=F 13 x = y,表示x和y的語法功能相同,不是說x和y是同一個東西。本文所用等號都應該這樣理解。我們把F后頭

17、的“的”記作“的1”。 “的1”是副詞性語法單位的后附成分。§2 的22.1 我們通過單音節形容詞的重疊式來確定“的2”。如果我們把單音節形容詞記作A,把單音節形容詞重疊以后的格式記作R,則: RA A兒14 A上頭的短橫表示高平調。“兒”是附加成分,跟“A”合成一個音節。下文所舉R的例子,照漢字寫,不標調,“兒”也略去不寫。有少數單音節動詞也能照形容詞的方式重疊,如“偷偷兒”,這類格式也算R。R顯然有以下幾項性質: (1)不能單說; (2)不能作主語,賓語,謂語; (3)不能修飾名詞性成分; (4)后頭能夠加上“的”。以上四項是所有的R共同具備的性質。如果就R與“的”結合的情形看,

18、R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只能在“的”字前頭出現。換句話說,這一類R不出現則已,只要出現,后頭一定帶“的”。例如:綠綠的 新新的 長長的 瘦瘦的扁扁的 香香的 涼涼的 熱熱的軟軟的 脆脆的 酸酸的 燙燙的甜甜的 傻傻的 胖胖的 嫩嫩的我們把這一類R記作R。另一類R可以在“的”字前頭出現,但不是只在“的”字前頭出現。這一類R不帶“的”字單獨出現的時候,占據的位置不外以下兩種: 1.修飾謂詞性成分。例如: 他倒希望虎姑娘快快進屋去。(駱48) 街上慢慢有些年下的氣象了。(駱73) 好好拿著,丟了可別賴我。(駱80) 為是好早早買上自己的車。(駱68) 他細細看了看。(駱155) 2.修飾數量結構或“數

19、·量·名”結構。例如: 滿滿一車人。 好好一本書。 小小一間屋子。我們把這一類R記作Rb。Rb的數量不如R多,常見的有“好好、慢慢、快快、遠遠、早早,細細、滿滿、小小,大大、緊緊”等。 Rb可以修飾謂詞性成分或“數·量·名”結構,加上“的”以后,“Rb的”也能修飾謂詞性成分或“數·量·名”結構。我們可以說“慢慢走”好好一本書”,也可以說“慢慢的走”“好好的一本書”;R永遠在“的”字前頭出現,因此只能說“釅釅的沏了碗茶”“胖胖的兩只小手”,不能說“釅釅沏了碗茶”“胖胖兩只小手”。 綜上所述,Rb具有以下一些性質: (1)不能單說; (2

20、)不能作主語、賓語,謂語; (3)不能修飾名詞性成分; (4)能夠修飾謂詞性成分或“數·量·名”結構。Rb的這些性質正是F所具有的性質(參看1.1)可見: Rb F因此Rb應歸入副詞一類。15 我們說“小小”是副詞,可是在“小小一間屋子”里,“小小”在意念上是和名詞“屋子”發生連系的,這正如“熱熱的沏一壺茶”里的”熱熱的”雖是狀語,但在意念上卻是和名詞“茶”發生連系的。我們把Rb和F歸為一類,并不是說二者的語法功能毫無區別(參看下頁注18)。退一步說,即使二者不同類,這也不會影響下文我們對子這兩類成分之后的“的”字所作的論斷。 R永遠不獨立,只能在“的”字前頭出現,可見不是

21、獨立的“詞”。 2.2 Rb是副詞,但加上“的”之后,“Rb的”跟Rb的功能大不相同。例如“好好”只能修飾謂詞性成分,加上“的”之后,“好好的”除了修飾謂詞性成分之外,還可以修飾名詞性成分(好好的東西,別糟蹋了),可以作謂語(什么都好好的)。補語(說得好好的,又變卦了)。二者的區別略如下表: 單說謂語補語定語狀語RbRb的16 “慢慢的”快快的”早早的”不能作定語,是例外 Rb = F,但加上“的”之后,Rb的F的。可見Rb后頭的“的”跟F后頭的“的”(的1)不是同一個語素。我們把Rb后頭的“的”記作“的2”。17 Rb和F都是副詞,但F后頭只能加“的1”,Rb后頭只能加“的2”。根據這一點,

22、我們可以反過來把Rb和F看成副詞內部兩個不同的小類。 2.3 R不是獨立的詞,但加上“的”之后,“R的”的功能跟“Rb的”相同,即可以單說,可以作謂語(臉紅紅的),補語(抹得紅紅的)、定語(紅紅的臉),狀語(熱熱的喝下去)。18 由于詞匯意義的限制,不是所有的“R的”都能作狀語。RRb,但: R的Rb的可見R后頭的“的”跟Rb后頭的“的”是同一個語素,即“的2”。 “R的”和“Rb的”和形容詞的功能基本上相同,所以“的2”可以說是形容詞性語法單位的后附成分。§3 的3單音節形容詞(A)加上“的”之后形成的格式功能如下:(1)能夠作主語(白的好),賓語(不要白的),定語(白的紙),19

23、 有些語法著作不承認“白的紙”里的“白的”跟“白的好”“不要白的”里的“白的”是同一個東西。我們不同章這種說法。看411以次。謂語(這張紙白的);(2)不能作狀語和補語。20 “洗得白的”應分析為“洗得白的”,不能分析為“洗得白的”。換句話說,在“洗得白的”里,是動補結構加“的”,不是”白的”作補語。“A的”在第(1)點上跟“F的”有區別,在第(2)點上跟“R的”有區別,即:A的F的A的R的可見A后頭的“的”不是“的1”,也不是“的2”。我們把這個“的”記作“的3”。 動詞(D),名詞(M)加上“的”之后,功能跟“A的”相同,如下表:主語賓語定語謂語狀語補語A的白的好不要白的白的紙這張紙白的D

24、的懂的少,不懂的多有懂的,有不懂的懂的人多,不懂的人少我懂的21 有些語法著作把這類格式里的“的”解釋為語氣詞。我們不同意這個說法。看421以次。M的昨天的好不要昨天的昨天的報這張報昨天的可見: D的 = M的 = A的D和M之后的“的”也是“的3”。 “A的”“D的”“M的”的功能跟名詞的功能基本上相當,所以“的3”可以說是名詞性語法單位的后附成分。§4 “的1”“的2”和“的3”的分布 4.0 以上我們根據副詞(F),單音節形容詞(A)和單音節形容詞重疊式(R)把“的”字分離為三個不同的語素。實際上,“的1”。“的2”“的3”出現的場合不限于這三類成分之后(例如“的3”除了在A后

25、頭出現之外,還在D和M后頭出現,這在上節里已經說到了),本節將扼要地介紹這三個“的”的分布情況。下文4.1.1以次討論在定語位置上出現的“A的”“D的”“M的”等格式中的“的”字,4.2.1以次討論句尾的“的”字(“他會來的”中的“的”),4.3.1以次討論雙音節形容詞后頭的“的”字,4.4討論“程度副詞+形容詞”這個格式后頭的“的”字,4.5討論雙音節形容詞重疊式后頭的“的”字,4.6討論帶后加成分的形容詞(“紅通通”“黑里呱唧”等等)后頭的“的”字,4.7討論并立結構(“東張西望”“你一言,我一語”等等)后頭的“的”字,4.8討論擬聲詞后頭的“的”字,4.9列出“的1”“的2”“的3”的分

26、布總表。 4.1.1 如果我們把A、D、M統稱為S,則“A的M(白的紙)”“D的M(懂的人)”“M的M(昨天的報)”等格式可以概括地寫成“S的M”。我們認為“S的M”應該分析為“S的M”,而且認為其中的“S的”是名詞性結構。我們所以要特別提到這一點,是因為目前有一種相當流行的觀點,即只承認主語,賓語等位置上的“S的”是名詞性結構,不承認定語位置上的“S的”是名詞性結構。換句話說,不承認主賓語位置上的“S的”和定語位置上的“S的”的同一性。我們認為這種說法是有困難的,理由如次。 4.1.2 上文說“S的M”應分析為“S的M”,這就是說,我們認為其中的“的”是后附成分,不是介接成分。有許多語法著作

27、則持相反的見解,認為“S的M”應分析為“S的M”,即認為其中的“的”是介接成分,而非后附成分。 把“S的M”里的“的”解釋為介接成分,原因是不愿意承認名詞性成分可以作定語。我們知道名詞可以直接修飾名詞是漢語語法結構的特點之一,但在早期的一些語法著作里,碰到這類格式,總要把充任定語的名詞解釋成形容詞。例如說“一塊玻璃”里的“玻璃”是名詞,而“玻璃窗”里的“玻璃”則已由名詞轉化為形容詞了。用這種眼光來看帶“的”字的格式,就只能承認“一張白的”里頭的“白的”是名詞性結構,不能承認“白的紙”里頭的“白的”是名詞性結構。不過要否認“一塊玻璃”里的“玻璃”和“玻璃窗”里的“玻璃”的同一性是比較困難的,因此

28、只好用“轉化”的說法來解釋(即承認兩個“玻璃”是同一個詞,不過“玻璃窗”里的“玻璃”已經由名詞轉化為形容詞了),要否認“一張白的”里的“白的”和“白的紙”里頭的“白的”的同一性則比較容易,因為只要說前者的“的”是后附成分,后者的“的”是介接成分,這兩個格式就變得完全不相干了。這個說法看起來很巧妙,但實際上是講不通的。最重要的證據是我們的語言系統里有: Sl的,S2的,Sn的M這樣的格式存在。例如:真的、善的、美的東西總是在同假的、惡的、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的。(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律長袖小白褂,白的或黑的褲子。(老舍:駱駝樣子3頁)很明顯,“真的、善的、美的

29、東西”只能分析為:真的,善的,美的東西。不能分析為:真的,善的,(美)的(東西)。在“白的或黑的褲子”里,“或”是介接成分,如果把“或”字前頭的“的”也看成介接成分,這個句子的結構就變成不可理解的了。 總之,“S1的,S2的,Sn的M”一類格式的存在充分說明了“S的M”里頭的“的”是后附成分,不是介接成分。 4.1.3 如果我們承認“S的M”里的“的”是后附成分,即承認“S的M”應分析為“S的M”,那末我們就不得不承認這個格式里的“S的”是名詞性結構。因為這個說法不但能圓滿地解釋“S的M”這類格式本身,而且也能同樣圓滿地解釋跟“S的M”發生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其它種種格式。我們不妨從反面來論證這個

30、問題,即先假定“S的M”里的“S的”不是名詞性結構(即否認定語位置上的“S的”和其它位置上的“S的”的同一性),看看將產生什么樣的結果。 說“S的M”里的“S的”不是名詞性結構,就等于說我們的語言系統里有兩個不同的“S的”:一個只在定語位置上出現,另一個只在定語以外的位置上出現。我們把這兩個格式分別記為(S的)和(S的)b 。由子這兩個格式里相對應的“S”的同一性是不容否認的(“白的紙”里的“白”跟“一張白的”里的“白”顯然是同一個詞),所以(S的)和(S的)b的區別實際上就是這兩個格式里的“的”字的區別。因此我們可以把(S的)和(S的)b分別改寫為“S的”和“S的b”。 在上文的討論中,我們

31、只指出A、D,M三類成分能在“的b”之前出現。事實上,除了A、D、M之外,人稱代詞、數量結構,動賓結構、主謂結構等等加上“的”字也能組成名詞性結構,可見這種種成分之后的“的”也是“的b”。這些成分不僅能在“的b”之前出現,而且也能加上“的”作定語。比較:的b的人稱代詞我的我的書數量結構兩斤的兩斤的雞動賓結構看戲的看戲的人動補結構洗好的洗好的衣服主謂結構我給他的我給他的書連動結構送票給我的送票給我的人遞系結構請你看戲的請你看戲的人聯合結構我和弟弟的我和弟弟的糖S原來只包括A,D,M三類成分,現在我們可以擴大S的范圍,把人稱代詞,數量結構等等成分也包括進去。 對于前邊的S來說,“的”和“的b”的分

32、布范圍是相同的:“的b”能在A、D、M、人稱代詞、數量結構等等之后出現,“的”也能在這些成分之后出現;“的b”不能在F、R等成分之后出現,“的”也不能在這些成分之后出現。由此可見,“的”和“的b”的功能相同,即: 的. 的b換句話說,“的”和“的b”同屬一個“語素類”。 我們知道,如果兩個復雜的語法單位的相對應的組成部分功能相同,而且這些組成部分之間的結構關系相同,那末這兩個語法單位的功能也必然基本上相同。舉例來說,“看”=“買”(都是動詞),“書”=“票”(都是名詞),而且“看”和“書”之間的結構關系與“買”和“票”之間的結構關系相同(都是動賓關系),因此“看書”和“買票”的功能也必然相同。

33、 在“S的”和跟它相對應的“S的b”里,S是同一個語言成分,“的”和“的b”功能相同,“的”和“的b”跟S的結構關系相同(都是附加關系)。按理說“S的”和“S的b”的語法功能應該基本上相同,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可以建立下邊的等式: S的S的b可是根據我們的假設,“S的”和“S的b”是完全不同的結構,“S的b”只在定語的位置上出現,“S的”只在定語以外的位置上出現,二者的語法功能是互相排斥的,即: S的S的b這就陷入了矛盾。可見我們原來的假設把“S的”和“S的b”看作兩個不同的語言成分是不能成立的。證實了“S的”和跟它相應的“S的b”之間的同一性,那末,“的”和“的b”自然也是同一個語素,即“的3

34、”。 4.1.4 上文曾經指出,不承認“S的。”和“S的b”的同一性,是因為不愿意承認名詞可以作定語。而不承認名詞可以作定語則是建立在下面這樣的觀點上的:名詞表示“事物”,定語則表示事物的“性狀”,二者不可能是同類的東西。根據這種觀點,“木頭比水輕”里的“木頭”說的是事物本身,是名詞;“木頭房子”里的“木頭”說的是事物(“房子”)的性狀(質料),是形容詞。同樣,“白的多,黑的少”里的“白的“黑的”(S的b)說的是事物本身,是名詞性結構:“白的紙多,黑的紙少”里的“白的”“黑的”(S的)說的是事物(“紙”)的性狀(顏色),不能是名詞性結構。 把“木頭房子”里的“木頭”解釋為形容詞跟把“快比慢好”

35、里的“快”“慢”解釋為名詞,出發點完全一樣。通常把后者叫作動詞形容詞在主賓語位置上的“名物化”,那末我們也可以把前者叫作名詞在定語位置上的“性狀化”。我們在另外一篇文章里曾經指出,“名物化”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22 見關于動詞形容詞“名物化”的問題,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1961年第4期。這個批評也完全適用于“性狀化”,因為這兩種說法在本質上是一回事。 目前還有不少語法著作主張主賓語位置上的動詞形容詞“名物化”的說法,可是不大有人再說定語位置上的名詞“性狀化”了,一般語法著作都傾向于承認定語位置上的名詞仍是名詞,并沒有“轉化”為形容詞。既然如此,我們就沒有理由否認“S的”和“S的b”

36、的同一性。關于這一點,我們還可以舉量詞結構作定語的格式來作比較: 這所比那所大 這所房子大 白的比黑的多 白的紙多這兩組句子的結構是完全平行的。如果說“白的比黑的多”里的“白的”指事物,而“白的紙多”里的“白的”指性狀,所以二者不是同一個語言成分,那末這個理由應當也同樣適用于“這所”。如果承認兩個“這所”的同一性,那末我們也就沒有什么理由懷疑兩個“白的”的同一性。 “S的”和“S的b”的分布范圍是互補的:“S的”只在定語位置上出現,不在其它位置上出現:“S的b”只在定語以外的位置上出現,不在定語位置上出現。這兩個格式的分布范圍加在一起正好跟名詞的分布范圍相當。比較:主 語賓 語定 語 S的 S

37、的b 名詞承認“S的b”是名詞性結構,同時又否認“S的b”和“S的”的同一性,這樣一來,“S的b”就成了一個“缺門”的名詞性結構(不能作定語);可是湊巧得很,我們的語言系統里又剛好有一個跟“S的b”同形的、專門作定語的“S的”,把“S的”補進來,就得出一個“全份的”名詞性結構。我們說“S的”和“S的b”是同一個語言成分,這也是一個很有力的論證。4.21 比較下列四組格式: A B今天中秋 這所房子木頭的你傻瓜 這輛車老王的這個人黃頭發 這本書我的我北京人 這件衣裳人家的 C D這杯水涼的 他會來的這個蘋果酸的 他不抽煙的這個燈泡好的 這件衣服洗干凈的這間屋子空的 電影票我買的A組的謂語是名詞或

38、名詞性偏正結構。其余三組都包含一個“S的”的形式在里頭。B組的S是名詞(包括人稱代詞),C組的S是形容詞,D組的S是動詞或動詞性結構。B、C兩組只能解釋為“S的”作謂語,其中的“的”顯然是“的3”,D組的“的”有人解釋為語氣詞。我們認為這四組格式是平行的,B,C、D三組里的“S的”相當于A組里的名詞性成分,前邊都能加上“是”字,都是“S的3”。 4.22 D組的情形非常復雜,其中包含許多形式相同而實質不同的格式。為了便于分析,我們把這一類格式記作"MD的”,其中M表示名詞性成分(名詞或名詞性結構),D表示動詞性成分(動詞或動詞性結構)。 從意義上看,“MD的”可以分成以下三大類:我會

39、寫的。(回答問題“你會不會寫?”)我寫的。(回答問題“誰寫的?”)我昨天寫的。(回答問題“你什么時候寫的?”)I表示的意義的中心點在動詞上,的中心點在名詞(主語)上,的中心點在動詞前頭的狀語(昨天)上。跟這三類詞關聯的還有底下這個格式:IV我寫的詩。(回答問題“你寫的什么?”)這個格式的意義中心點在“S的”后邊的名詞(詩)上。IV的形式是“M1D的M2”,跟前三類不同,但由于、IV之間有密切的關系,我們把這四類格式放在一塊兒討論。 如果我們用T表示動詞性成分(D)前頭的狀語,用“”表示意義中心點(意義中心點同時也是重音所在的地方),那末以上四類格式可以寫成: MD的 (“我會寫的”,不是“不會

40、寫,) , MD的 (“我寫的”,不是“他寫的,) MTD的 (“我昨天寫的”,不是“今天寫的,) M1D的M2 (“我寫的詩”,不是“寫的散文”)以上的寫法代表這四類格式最簡單的模式。實際上、和里都可以有T出現,和里頭也可以有M2出現。例如: 我以前(T)會寫的。 (回答問題:“你以前會寫不會?”) 我昨天(T)寫的詩(M2)。 (回答問題:“誰昨天寫的詩?”) III 我昨天(T)寫的詩(M2)。 (回答問題:“你什么時候寫的詩?”) 我昨天(T)寫的詩(M2)。 (回答問題:“你昨天寫的什么?”)如果我們用圓括號表示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的成分,又表示X一定不出現,則以上四類格式可以寫成

41、: b Ml(T)D的M2 23 M2 表示這個位置上不可能有M2出現。 b M1(T)D的(M2) b M1TD的(M2) b M1(T)D的M2比起、來,這是更為概括的寫法。我們原來是從“MD的”這個格式出發的,現在知道,“MD的”只是“M1TD的M2”這個格式的一種特殊情況。在"M1TD的M2”里,如果M2絕對不能出現,那就是I式,如果M2必須出現,那就是式,如果T必須出現,那就是式,如果T和M2都是可出現可不出現,那就是式。 我們當初把、分開,根據的是意義,現在發現這四類的分別是有形式上(結構上)的根據的:式里不可能有M2,式必須有T,式必須有M2等等。但要從根本上區別這四類

42、格式,那就必須來考察它們的變換式。 這四類格式里頭都能插進一個“是”字進去。我們把插進“是”字以后的格式叫作,的變換式。比較下表:類別原式變換式M(T)D的M:我(從前)會寫的M(T)是D的M:我(從前)是會寫的M(T)D的(M):我(昨天)寫的(詩)是M(T)的(M):是我(昨天)寫的(詩)MTD的(M):我昨天寫的(詩)M是TD的(M):我是昨天寫的(詩)M(T)D的M:我(昨天)寫的詩 M(T)是D的M:我(昨天)是寫的詩 M(T)D的是M:我(昨天)寫的是詩 我們說、是不同的格式,現在從它們的變換式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因為這四類格式的變換式完全不一樣。“我昨天寫的詩”可以有三種不同的意思

43、,根據變換式可以看出它們分屬,三類。 4.23 以上所舉的四個變換式里的“的”字顯然不能解釋為語氣詞。式的“的”字后頭永遠跟著名詞,和的“的”字后頭不一定有名詞,但是可以添上名詞,因此都不能解釋為語氣詞。只有式的“的”字之后不能加名詞。但這四個格式顯然是同一個格式(M1TD的M2)的不同的變形;其中的“的”都跟前邊的“是”字相配,應該看成同一個語素。最合理的辦法是把它們解釋為“的3”。 、和它們各自的變換式之間的關系是全面對應的。因此我們不能不承認、里的“的”跟相應的變換式里的“的”的同一性。既然四個變換式里的“的”都是“的3”,那末、,里的“的”字也應該解釋為“的3”。 4.24 “我(昨天

44、)買的票”可以有好幾種意思。比較: (a)這是什么?這是我買的票。 (b)誰買的票?我買韻票。(式) (c)你什么時候買的票?我昨天買的票。(式) (d)你買的什么?我買的票。(式)(a)式的“我買的票”是一般的偏正結構,應分析為: (a) (這是)我買的票(b)(c)(d)三式里的“我(昨天)買的票”根據相應的變換式來看,應分析為: (b) 我買的票 (c) 我昨天買的票 (d1) 我買的票 (d2) 我買的票(d)式有兩個變換式,因此相應地有兩種不,同的分析法:(d1)和(d2)。在上面的寫法里,雙斜線表示主謂關系,單斜線表示修飾關系。除(b)式是偏正結構外,其余三式都是主謂結構。(c)和

45、(d1)的主語是“我”,謂語是偏正結構。(d2)的主語是“我買的”,謂語是名詞“票”。 “我(昨天)進的城”沒有(a)(d)兩種意義,只有(b)(c)兩種意義: (b)誰進的城?我進的城。(式) (c)你什么時候進的城?我昨天進的城。(式)“我進的城”只能是式或式,“我買的票”則分別屬于四種不同的類型。“我進的城”跟“我買的票”的區別僅在這一點上。從結構上看,“我(昨天)進的城”的(b)(c)兩式跟“我(昨天)買的票”的(b)(c)兩式完全相同,其中的“的”也是“的3”。24 以上關于四種句式的分析里有些論點不妥當。看“的”字結構和判斷句(中國語文1978年第1期、第2期)一文。 4.31 我

46、們在確定“的,”的時候,只提到單音節形容詞,沒有提雙音節形容詞。現在我們來考察雙音節形容詞(以下記作“AB”)后頭的“的”的性質。 所有的雙音節形容詞加上“的”之后都可以修飾名詞。例如:“干凈的手絹,漂亮的衣服,嚴肅的樣子,便宜的書,新鮮的菜、高深的道理、光明的前途、激昂的聲調”。一部分雙音節形容詞加上“的”之后可以修飾動詞。例如: 細心的算 坦白的承認 大膽的說 勉強的答應了 仔細的看 熱心的幫忙 老實的說 切實的去做在口語里,能夠放在這類格式里的雙音節形容詞不很多,但在書面語里,雙音節形容詞加上“的”之后作狀語是常見的格式。例如: 四銘吃了一驚,慌張的說。(魯迅全集,第2卷,53頁) 幾個

47、老百姓熱烈的喊著。(袁靜:新兒女英雄傳,192頁) 一片淡淡的夕陽透過窗子微弱地曬在桌子上的菊花瓣上。(曹禺劇本選,461頁) 群眾雜亂地喊著。(茅盾:子夜,384頁) 車身猛烈的震動了一下。(同上,192頁)在這一點上,單音節形容詞跟雙音節形容詞有顯著的區別。“A的”只能作定語,絕對不能作狀語;“AB的”能作定語,但是有一部分還可以作狀語。 4.3.2 定語“AB的”跟狀語“AB的”里頭的“的”是同一個語素,還是兩個不同的語素?假定說是同一個“的”,這個“的”顯然不是“的l”,如果把這個“的”看成“的1”,那只能解釋作狀語的格式,不能解釋作定語的格式。同樣,這個“的”也不可能是“的3”,如果

48、說是“的3”,那只能解釋作定語的格式,無法解釋作狀語的格式。當然,我們可以把這個“的”看成“的2”。看成“的2”,既能解釋做定語的格式,又能解釋作狀語的格式,好象很合理。但是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這種解釋仍舊有困難。因為所有的“AB的”都不能作謂語和補語,能做狀語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見: AB的R的因此“AB”后頭的“的”不能解釋為“的2”。 如果我們一定要維持原先的假定,即把定語“AB的”跟狀語“AB的”里頭的“的”看成同一個“的”,那么我們只好把這個“的”解釋為“的1”、“的2”、 “的3”以外的另一個“的”,即“的4”。這樣做,不但多出了一個“的”,而且還相應地多出了一個新的語法單位

49、的“類”“AB的4”25 說“AB的4”是多出來的新類,因為現代漢語里沒有一類語法單位的功能正好跟它相當(即只能做定語、狀語,不能做謂語和補語),因此“AB的4”只能自成一類。這跟“的1”、“的2”、“的3”的情形不同。我們把“的”分析為三個不同的語素,可是由這三個“的”組成的語法單位“x的1”、“x的2”、“x的3”都有類可歸(“x的1”是副詞性的,“x的2”是形容詞性的,“x的3”是名詞性的),沒有引出新的類來。,由此不必要地增加了我們的語法系統的復雜性。不過這一點還是次要的,根本的問題是“AB的4”這個類是建立不起來的。我們知道,所有的“AB的”都能做定語,都不能做謂語和補語,如果不是因

50、為其中有一部分能做狀語的話,我們完全有理由把“AB”后頭的“的”解釋為“的3”。可是能做狀語這一點又不是“AB的”的共性(只有一部分“AB的”能做狀語),因此這一項功能不能作為給“AB的”劃類的根據。換句話說,根據“AB的”表現出來的共性看,我們只能把它歸人名詞性成分,不能把它看成一個新的類。可是我們早就說過,把“AB的”劃歸名詞性成分是有困難的,因為有一部分“AB的”可以做狀語。總之,“AB”后頭的“的”既不能解釋為“的1”、“的2”、“的3”中的任何一個,又不能解釋為“的4”。這個事實說明,把定語“AB的”和狀語“AB的”里的“的”解釋為同一個語素的假設不能成立。 433 我們惟一的出路是

51、放棄原先的假設,把這兩種位置上的“的”看成不同的語素。最合理的辦法是把定語位置上的“AB的”解釋為“AB的3”,把狀語位置上的“AB的”解釋為“AB的1”。 根據這種解釋,我們說雙音節形容詞有兩類:一類后頭可以加“的3”,也可以加“的1”,例如: 甲1 乙1 大膽的3人 大膽的1想 坦白的3態度 坦白的1說 勉強的3樣子 勉強的1去做 細心的3學生 細心的1算另一類后頭只能加“的3”,不能加“的1”,例如: 甲2 乙2 便宜的3東西 便宜的3賣掉了 容易的3事 容易的3修好了 干凈的3衣服 干凈的3穿在身上甲1和甲2里的“AB的”是定語,其中的“的”是“的3”;乙1里的“AB的”是狀語,其中的

52、“的”是“的1”。乙2里的“AB的”雖然也放在謂詞性成分之前,但只能理解為主語,不可能理解為狀語,因為其中的“的”是“的3”,不是“的1”。要讓乙2里的“便宜”、“容易”、“干凈”轉化為狀語,必須改變它們的形式:或者在前頭加上“很、挺、非常”等副詞(很便宜的賣掉了、挺容易的修好了),或者改為重疊式(干干凈凈的穿在身上)。“很AB的”、“挺AB的”、“AABB的”等格式里的“的”都是“的2”,見下。 44 我們把“很、挺、怪、非常”等程度副詞記作f。 “fA的”的語法功能跟“A的”很不相同。“A的”是名詞性結構,只能做主語、賓語、定語,不能做謂語、補語、狀語。“fA的”既能做定語,又能做謂語、補

53、語、狀語。例如: 挺好的東西。 很好的完成任務。 這個人挺好的。 字寫得挺好的。即: fA的=R的可見fA后頭的“的”是“的2”。 “AB的3”只能做定語,不能做狀語,“AB的1”只能做狀語,不能做定語,不論是“AB的3”,還是“AB的1”,都不能做謂語和補語。“fAB的”既能做定語、狀語,又能做謂語、補語。例如: 非常便宜的書。 非常便宜的賣掉了。 這本書挺便宜的。 賣得挺便宜的。即: fAB的=R的可見fAB后頭的“的”也是“的2”。 “最、更、頂、太”等副詞(以下記作f´)放在形容詞之前形成的格式,可以做謂語或補語。可是后頭加上“的”以后,“f´A的”和“f´AB的”只能做主語、賓語或定語,不能做謂語、補語、狀語。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