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育技術概述_第1頁
第1章育技術概述_第2頁
第1章育技術概述_第3頁
第1章育技術概述_第4頁
第1章育技術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章 教育技術概述教育技術概述“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組制作: zhang jianping第1章 教育技術概述 教育技術的概念與發展 教育技術的發展與趨勢 教育技術與教師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的概念與發展 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育過程 de 要素傳統教育過程傳統教育過程三要素: 教師學生教育內容 現代教育過程現代教育過程四要素:教師學生教育內容 教育技術教育技術的定義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

2、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aect1994 教學(教育)技術是關于教育)技術是關于和和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1994 教育技術aect94定義的基本結構 教育技術的研究內容 設計:設計:教學系統設計、信息設計、教學策略設計、教學系統設計、信息設計、教學策略設計、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開發:開發:是把設計方案轉化為物理形態的過程。是把設計方案轉化為物理形態的過程。運用:運用:包括媒體的運用、革新與推廣、實施和制包括媒體的運

3、用、革新與推廣、實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規等。度化、政策和法規等。管理:管理:包括項目管理、資源管理、教學系統管理包括項目管理、資源管理、教學系統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和信息管理等。評價:評價:包括問題分析、參照標準評價、形成性評包括問題分析、參照標準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等。價和總結性評價等。教育技術的新定義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

4、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aect2005 教育技術是通過對與指定目標合適一致的技教育技術是通過對與指定目標合適一致的技術術過程和資源進行合理的進行合理的創設、利用和管理創設、利用和管理,從而促進學習,改善績效的研究與合乎規范的從而促進學習,改善績效的研究與合乎規范的實踐。實踐。 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2005 aect2005 與 aect1994 的比較 關于術語 1994“教學技術”(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2005“教育技術”(educational technology) 關于職能 19

5、94五個職能范疇: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 2005三個職能范疇:創設、利用、管理(更加強調實踐特征) 關于績效 績效一詞更多是用在企業培訓領域。 強調了學習的含義不單指獲取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和提高能力。 教育技術從強調資源,教學到學習,又轉到強調績效。 關于理論與實踐 1994theory and practice 2005study and ethical(合乎規范的) practice 關于過程和資源 2005用technological對過程和資源進行限定 認為教育技術的技術性是教育技術區別于教育領域中其他過程或資源的根本所在。也強調了過程和資源的合適性。 換個視角看 “教育技術”

6、 作為學科 是運用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的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與學過程優化的理論和實踐。 作為專業本科、碩士、博士專業本科、碩士、博士專業教育技術學教育技術學教育碩士方向教育碩士方向現代教育技術現代教育技術 作為教師教育的必修課 作為教師的基本技能 教育技術的發展與趨勢1. 視覺教育階段(視覺教育階段(20世紀初世紀初30年代)年代)2. 視聽教育階段(視聽教育階段(20世紀世紀3050年代)年代)3. 視聽傳播階段(視聽傳播階段(20世紀世紀5060年代)年代)4. 教育技術階段(教育技術階段(20世紀世紀70年代至今)年代至今) 也稱也

7、稱“教學媒體與技術教學媒體與技術”美國教育技術發展史:美國教育技術發展史:從“電化教育”到“教育技術” 我國教育技術的起步與發展我國教育技術的起步與發展 20世紀世紀20年代起,我國教育界就嘗試利用電影、幻年代起,我國教育界就嘗試利用電影、幻燈等媒體作為教學工具燈等媒體作為教學工具。 組織機構: 19791979年教育部成立電化教育局和中央電教館。現在,中央和年教育部成立電化教育局和中央電教館。現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了電化教育館。各級各類學校建立了專業性的各省市都建立了電化教育館。各級各類學校建立了專業性的教育技術機構。教育技術機構。 19911991年中國電化教育協會(現改為教育技術協會)

8、成立。年中國電化教育協會(現改為教育技術協會)成立。 我國的教育技術工作者: 教育技術(電化教育)理論研究者教育技術(電化教育)理論研究者 全國電教系統的專業人員,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區的電全國電教系統的專業人員,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區的電教館人員以及各學校的電教人員教館人員以及各學校的電教人員 從事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應用的相關人員,以及相關學科的從事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應用的相關人員,以及相關學科的教師教師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 教育技術作為交叉學科的特點將日益突出教育技術作為交叉學科的特點將日益突出 教育技術將日益重視實踐性和支持性研究教育技術將日益重視實踐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術將日益關注

9、技術環境下的學習心理研究教育技術將日益關注技術環境下的學習心理研究 教育技術的手段將日益網絡化、智能化、虛擬化教育技術的手段將日益網絡化、智能化、虛擬化教育技術與教師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概念信息素養概念的發展過程發展過程(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 80年代初,我國掀起計算機教育熱潮 出現了計算機文化概念(90年代初 ) 信息技術是應用信息科學原理和方法對信息進行獲取、處理和應用的技術。 2000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在全國中小學加快普及信息技術教育it的大眾化,產生了信息文化概念 it教育的目標,應當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探索什么是信息素養 信息意識與情感 具有使

10、用計算機與其他it來解決工作、生活中問題的意識與積極態度。 信息倫理道德修養 能夠遵循信息應用人員的倫理道德規范,不從事非法活動,知道如何防范計算機病毒和其他計算機犯罪活動。 信息科學技術常識 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學技術常識,能夠閱讀有關的通俗文章和參與有關的討論。 信息能力 能夠利用it獲取、評價和分析所需的信息。能夠且開發、傳播信息(這里包括幾個層次)。人文層面人文層面技術層面技術層面信息素養de內涵 在技術層面上:信息素養反映的是人們搜索、鑒別、篩選、利用信息素養反映的是人們搜索、鑒別、篩選、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技能。

11、技術的技能。 在人文層面上:信息素養反映了人們對于信息的情感、態度和價信息素養反映了人們對于信息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值觀。它建立在技術層面的基礎之上,涉及到獨立學習、它建立在技術層面的基礎之上,涉及到獨立學習、協同工作,個人和社會責任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協同工作,個人和社會責任等各個方面的內容。 教育技術理論和實踐的學習、研究和應用,將在信息社會合格教師的培養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 美國:美國:國家教師教育技術標準 1993年,國際教育技術聯合會(iste)制定美國國家教師教育技術標準(nets1993)。 美國國家教師教育認證委員會(ncate

12、)將該標準作為教師認證、培訓的依據。 中國:中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標準 2004.12,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這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的首個教師專業標準。 2005年,“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項目”啟動(培訓、考試、認證)。“標準”的基本結構 標準包含標準包含教學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教學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三個等三個子標準子標準體系結構相同,但基本內容則有差異。 體系結構:體系結構:4(14)n 4 個 能力素質維度; 14個 一級指標; n 個 概要績效指標: 教學人員 n=41 管理人員 n=46 技術人員 n=44“標準”中的能力素質要求 意識與態度 教育技

13、術的重要性教育技術的重要性; ;應用意識應用意識; ;評價與反思評價與反思; ;終身學習終身學習 知識與技能 理論知識理論知識; ;基本技能基本技能 應用與創新教學人員教學人員:教學實踐:教學實踐; ;教學管理教學管理; ;教學科研教學科研; ;合作與交流合作與交流管理人員管理人員:教學管理:教學管理; ;決策與評估決策與評估; ;教學科研教學科研; ;合作與交流合作與交流技術人員技術人員:設計;開發;應用;管理;評價:設計;開發;應用;管理;評價 社會責任 公平利用公平利用; ;有效應用有效應用; ;健康使用健康使用; ;規范行為規范行為“考試大綱(初級)” 的目標知識與技能 了解教育技術的

14、基本概念和意義,掌握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收集和利用教學資源,使用教學媒體。過程與方法 1.能在給定的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條件下,有效選擇教學策略、教學媒體,補充完整教學設計方案,并利用文字處理軟件將其電子化;2.能選擇和使用已有的教學資源形成演示型教學課件;3.能在教學中有效實施教學設計方案;4.能嘗試使用技術對學生和教師進行評價,撰寫教學日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正確認識到信息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不畏懼教育技術;2.能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應用教育技術,促進學生的學習。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將信息技術以工具的形式與課程融為一體是指將信息技術以工具的形式與課程融為一體, ,將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融

15、入融入課程教學體系各要素中課程教學體系各要素中, ,使之成使之成為教師的教學工具為教師的教學工具, ,學生的認知工具學生的認知工具, ,重要的教材重要的教材形態形態, ,主要的教學媒體主要的教學媒體( 南國農,2002)根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根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將整合的進程大略分為三個階段以將整合的進程大略分為三個階段:1.1. 封閉式的、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封閉式的、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 ;2.2. 開放式的、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開放式的、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 ;3.3. 全方位的課程整合階段。全方位的課程整合階段。 (

16、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從從概念的變化概念的變化看看整合的發展整合的發展多媒體軟件(multimedia software) 課件課件(courseware) 堂件(lessonware) 積件(integrable ware) 數字化學習資源 (digital resource) 發展趨勢:發展趨勢: 應用:更加注意發揮應用:更加注意發揮“人人”的作用的作用 技術:網絡化、虛擬化、智能化技術:網絡化、虛擬化、智能化從從概念的變化概念的變化看看整合的發展整合的發展cai(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以教師為中心 e-learning (electroni

17、c learning) 以學生為中心 b-learning (blended learning) 主導-主體相結合技術與教育融合的演化過程技術與教育融合的演化過程 創新(創新(innovationinnovation)技術改變教與學技術改變教與學 內化(內化(appropriationappropriation) 技術成為強有利的學習工具技術成為強有利的學習工具 整合(整合(adaptationadaptation) 技術被使用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之中技術被使用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之中 采用(采用(adoptionadoption)了解(了解(entryentry)“明日蘋果教室”習 題1說說你對教育技術定義的理解。2根據我國教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實際,教育技術的研究內容包括哪幾個方面?3. 教育技術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